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中国语言特点

中国语言特点

时间:2018-08-12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中国语言特点 第一篇_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赏析之语言风格、特色

1) 语言与文体

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相同。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典雅、规范,古代戏曲的语言则具有方言土语的风味。应用文体的语言不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平实的语言即可;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非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则是清通、平实、简明、连贯。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中就有在社科类文本中去考查鉴赏语言。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到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2) 鉴赏语言

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从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来看,鉴赏语言内容成为必考的内容之一,而且考查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因而,这类试题解答得分也就直接影响了散文阅读的整体质量。 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的基础。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例:

⑧ 读书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区别于野蛮的文明习惯。自古以来,中国读书的人只是士人,读书是文化人的事情,今天的中国人,除知识分子外,一般普通家庭过就没有藏书的习惯,倒是有相当多的人以藏书来装潢门面的。 四

⑨让一个本来不爱读书的民族改变习惯热爱读书,光靠政府立法、下文件、发号召是不管用的。事关民族习惯、民族素质、民族尊严的事,要全民族来认识,来改变。

⑩在美国、西欧、东欧的街头、公园、候机厅、候车室、飞机上、火车上,随处你会看到捧着书孜孜不倦地阅读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女,他们随身总忘不了带书。而我们中国人呢?我们手里捧着的不是书本,而是Ipad、手机,人一天晚泡在游戏和“八卦’里,是提高不了素质的,相反只会让人更庸俗、更自私、更没有道德底线。因嫉妒而毒死自己的同学、一受挫折就跳楼自杀、个人理想的破灭就报复社会、„„Ipad!手机!你们要把中国的年轻一代引向哪里去?

⑪ 我们切不可躺在五千年民族文化传统历史上骄傲到不知道自己姓什么,那是咱们祖先的功劳,与我们这些人没多大关系,我们要不努力,祖先们创造的悠久文化谁来传承?怎么发扬?又怎么发展?没有发扬、没有创造,最悠久的文化也会衰落,最宝贵的遗产也会破败,最丰硕的财富也会丢失,最优秀的品质和优良传统也会失传。

问:赏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5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以第(11)段为例进行分析(3分) 。

答案示例:(3分)用第二人称(呼告)的手法,把IPad、手机作为对话的对象,以问句的形式,大声疾呼,要求人们合理地选择并利用科技工具,表达了强烈的焦虑心情。(手法1分、内容1分、情感1分)

2、(4分)语言特色,洗练犀利、一气呵成(1分)。形式上,多用问句、排比,有声势(2分)。论证角度上,从反面着笔,论述若不养成阅读习惯的严重后果,增强了论辩力。(1分)。

地图与理论模型

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

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是什么?

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

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

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中国语言特点,】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

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

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

11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

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征进行完整、精确表征的地图,那么,这样的地图几乎不可能存在。

⑫表征所有的特征意味着不仅要表示出所有的街道、建筑的地点,而且还有表示出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甚至还要表示出全部的植被、被丢弃的自行车等等。所以,地图不那么完美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的不完整性。地图只是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特征,如建筑的空间位置,而忽略其他特征,如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等。另外,地图表示出来的特征有多精确?例如,上海地图能精确表示出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之间的距离吗?它精确到千米、米、厘米了吗?显然,没有一张地图能做到完全的精确。

⑬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不妨说,理论模型就是科学家为我们理解世界而绘制的“地图”。

问: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

【答案示例】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评分说明:特点1分,如‚“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2分。

【解析】语言特点主要涉及到用词、造句、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结合文章相关词句,如多次使用“我们”、“你”这些人称代词,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更具亲切感。句式上,多次使用设问句:“你会怎样想”“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句式多变,表达上更灵活,循循诱导,更显平易近人。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语言风格、表现形式的能力。以往,这类题型更多地出现在散文中。在鉴赏、评价时,需要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这类题型的常见解答思路。

泰戈尔(节选)

徐惠簿

①泰戈尔先生快走了,在几天内他就离别北京,在一两个星期内他就告辞中国。他这一去大约是不会再来的了。也许他永远不能再到中国。

②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非但身体不强健,他并且是有病的。所以他要到中国来,不但他的家属,他的亲戚朋友,他的医生,都不愿意他冒险,就是他欧洲的朋友,比如法国的罗曼罗兰,也都有信去劝阻他。他自己也曾经踌躇了好久,他心里常常盘算他如来中国,究竟能不能够给我们好处,他想中国人自有他们的诗人、思想家、教育家,他们有他们的智慧、天才、心智的财富与营养,他们更用不着外来的补助与戟刺,我只是一个诗人,我没有宗教家的福音,没有哲学家的理论,更没有科学家实利的效用,或是工程师建设的才能,他们要我去做什么,我自己又为什么要去,我有什么礼物带去满足他们的盼望。他真的很觉得迟疑,所以他延迟了他的行期。但是他也对我们说到冬天完了春风吹动的时候(印度的春风比我们的吹得早),他不由的感觉了一种内迫的冲动,他面对着逐渐滋长的青草与鲜花,不由的抛弃了,忘却了他应尽的职务,不由的解放了他的歌唱的本能,和着新来的呜雀,在柔软的南风中开怀的讴吟。同时他收到我们催请的信,我们青年盼望他的诚意与热心,唤起了老人的勇气。他立即定夺了他东来的决心。他说趁我暮年的肢体不曾僵透,趁我衰老的心灵还能感受,决不可错过这最后唯一的机会,这博大、从容、礼让的民族,我幼年时便发心朝拜,与其将来在黄昏寂静的境界中萎衰的惆怅,毋宁利用这夕阳未暝的光芒,了却我晋香人的心愿?

③自从四月十二日在上海登岸以来,可怜老人不曾有过一半天完整的休息,旅行的劳顿不必说,单就公开的演讲以及较小集会时的谈话,至少也有了三四十次!他的,我们知道,不是教授们的讲义,不是教士们的讲道,他的心府不是堆积货品的栈房,他的辞令不是教科书的喇叭。他是灵活的泉水,一颗颗颤动的圆珠从他心里兢兢的泛登水面都是生命的精液;他是瀑布的吼声,在白云间,青林中,石罅里,不住的欢响;他是百灵的歌声,他的欢欣、愤慨、响亮的谐音,弥漫在无际的晴空。但是他是倦了。终夜的狂歌已经耗尽了子规的精力,东方的曙色亦照出他点点的心血染红了蔷薇枝上的白露。

④他这次来华,不为游历,不为政治,更不为私人的利益,他熬着高年,冒着病体,抛弃自身的事业,备尝行旅的辛苦,他究竟为的是什么?他为的只是一点看不见的情感,说远一点,他的使命是在修补中国与印度两民族间中断千余年的桥梁。说近一点,他只想感召我们青年真挚的同情。因为他是信仰生命的,他是尊崇青年的,他是歌颂青春与清晨的,他永远指点着前途的光明。悲悯是当初释迦牟尼证果的动机,悲悯也是泰戈尔先生不辞艰苦的动机。现代的文明只是骇人的浪费,贪淫与残暴,自私与自大,相猜与相忌,飏风似的倾覆了人道的平衡,产生了巨大的毁灭。芜秽的心田里只是误解的蔓草,毒害同情的种子,更没有收成的希冀。在这个荒惨的境地里,难得有少数的丈夫,不怕阻难,不自馁怯,肩上扛着铲除误解的大锄,口袋里满装着新鲜人道的种子,不问天时是阴是雨是晴,不问是早晨是黄昏是黑夜,他只是努力的工作,清理一方泥土,施殖一方生命,同时口唱着嘹亮的新歌,鼓舞在黑暗中将次透露的萌芽。泰戈尔先生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他是来广布同情的,他是来消除成见的。我们亲眼见过他慈祥的阳春似的表情,亲耳听过他从心灵底里进裂出的大声,我想只要我们的良心不曾受恶毒的烟煤熏黑,或是被恶浊的偏见污抹,谁不曾感觉他至诚的力量,魔术似的,为我们生命的前途开辟了一个神奇的境界,燃点了理想的光明?他生平最满意的成绩就在他永远能得青年的同情,不论在德国,在丹麦,在美国,在日本,青年永远是他最忠心的朋友。他也曾经遭受种种的误解与攻击,政府的猜疑与报纸的诬捏与守旧派的讥评,不论如何的谬妄与剧烈,从不曾扰动他优容的大量,他的希望,他的信仰,他的爱心,他的至诚,完全的托付青年。我的须,我的发是白的,但我的心却永远是青的,他常常的对我们说,只要青年是我的知己,我理想的将来就有着落,我乐观的明灯永远不致黯淡。 ⑧像他的这样伟大的声音我们也许一辈子再不会听着的了。留神目前的机会,预防将来的惆怅!他的人格我们只能到历史上去搜寻比拟。他的博大的温柔的灵魂我敢说永

远是人类记忆里的一次灵绩。他的无边的想象是辽阔的同情使我们想起惠特曼;他的博爱的福音与宣传的热心使我们记起托尔斯泰;他的坚韧的意志与艺术的天才使我们想起造摩西像的米开朗琪罗;他的诙谐与智慧使我们想象"-3年的苏格拉底与老聃!他的人格的和谐与优美使我们想念暮年的歌德;他的慈祥的纯爱的抚摩,他的为人道不厌的努力,他的磅礴的大声,有时竞使我们唤起救主的心像;他的光彩,他的音乐,他的雄伟,使我们想念奥林匹斯山顶的大神。他是不可侵凌的,不可逾越的,他是自然界的一个神秘的现象。他是三春和暖的南风,惊醒树枝上的新芽,增添处女颊上的红晕。他是普照的阳光。他是一派浩瀚的大水,来从不可追寻的渊源,在大地的怀抱q-终古的流着,不息的流着,我们只是两岸的居民,凭借这慈恩的天赋,灌溉我们的田稻,苏解我们的消渴。洗净我们的污垢。他是喜马拉雅积雪的山峰,一般的崇高,一般的纯洁,一般的壮丽,一般的高傲,只有无限的青天枕藉他银白的头颅。

问: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语言的角度,评析本文的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语言特点 第二篇_中国语言文化

一.关于平话的语言特征以及文化特点。

【中国语言特点,】

广西平话是中国广西、广东、湖南、云南部分地区的若干类方言的笼统称谓。分南部平话(桂南平话)和北部平话(桂北平话)两大类。桂南平话内部比较一致,具有粤语的典型特征,传统上归入粤语。桂北平话与桂南平话迥异,且桂北平话内部各方言之间差异也很大,不是一种单一的方言。桂北平话具有某些湘语特征。但在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把平话列为一个不属于粤语的汉语方言。与此相关的讨论散见于各种学术平台,至今未达成统一的意见。

关于使用平话的人口,《中国语言地图集》A2“中国汉语方言图”文字说明,以及B14图的文字说明都说使用平话的人口大约二百多万人。

桂南平话主要使用于宾阳、邕宁、横县、贵港、上林、马山等县和南宁市郊区以及左、右江流域的一些集镇和部分村庄中。

桂北平话主要使用于桂林市郊区和临桂、灵川、永福、龙胜、富川、钟山、贺县、融安、融水、罗城、柳江、柳城等地的集镇和村庄中。

各地平话有一个共同的语音特点,即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大多不送气,和全清声母合流。以灵川三街话(桂北平话)和南宁心圩话(桂南平话) 。各地平话有或大或小的差别。桂北平话内部分歧较大,桂南平话内部一致性较高。以南宁市亭子平话为代表的桂南平话语音系统声母22个,韵母43个。根据研究人员发表于学术刊物上的材料,平话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项:

保留入声(塞音韵尾)分尖团 中古汉语中先、萧等三等韵的主元音作细音,齐、痕等韵作洪音

歌、寒、唐等韵的主元音作a 全浊(浊塞音、浊塞擦音)清化,不分平仄,一律不送气

阳入分上下

其中后三项常被引作平话独立于粤语的证明。但又有学者指出,若干粤语次方言也具有全浊不送气的特点,而阳入分上下在平话内部也不统一,相对于为数众多的粤(标准粤语,广州话)平两语的共同点来说,平话的特点尚不足以支持其成为独立的方言。

平话人文化特点:

1.经济特点:居住农村的平话人多以传统种植业为生, 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种甘蔗和种菜。桂南部分平话人又有蔗园人、菜园人之称, 名称的来由大概缘于历史上这部分平话人擅长种蔗、种菜。

2.居住建筑的连屋形式

所谓连屋, 是一个家族或大家庭的人的房子比邻几进大屋建立一起, 四周用建廊房或起围墙的形式把房子环抱连在一起。这类连屋建筑是平话人所保留的汉族传统居式特点。这种连屋建筑还集中反映了平话人的家族制度、祖宗神灵崇拜礼俗等

3.宗族制与家族宗族活动,平话地区家族力量强大, 重修谱、建祠堂、家庙, 重春秋社祭和联宗祭祖, 每个姓氏都有族谱, 几乎村村有祠堂、社庙, 家位神台。

4. 平话山歌等民间文化比一般汉族地区发达、盛行。各地的平话山歌丰富多彩, 平话山

歌、歌圩及由此而产生的习俗十分风趣动人, 是一块民间文化瑰宝。平话土俗字在部分地区使用, 为记录平话山歌、平话经文等民间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二.六书的阐释。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等较抽象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用作“自己”的“自”。

三.诗经是如何体现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诗经》的体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地方乐调,所以又称为“国风”,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共有十五国风160篇。“雅”是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即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含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是用于宗庙祭祀而兼有舞容的乐歌,也就是祭祀(祭祖或祭神)时用的歌舞曲。共40篇。

《诗经》内容分为祭祀与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征役诗、婚恋诗、以及其他内容(寓言诗、伤亲诗、思乡诗等)

从体制到内容我们都可以看出,诗经与西周的礼乐文化密不可分。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中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

《周颂》31篇全部为祭祀诗,其中大部分为祭祖诗歌。这些祭祖诗歌的作用主要是:1.宣扬祖先功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如《清庙》不遗余力地表达了对文王德行的赞美:“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与人斯。”

2.寻求祖先的保佑。逝去祖先的宗教权威和其子孙的世俗权威是一体的,天子通过祭祀自己的祖先来表明自己继承政权及统一天下的合法性。“肆于时夏,允王保之。——《时迈》”。3.以祖先德行自勉。虽然周朝取得了天下,但新生的政权并不稳定。所以统治者并不敢大意,而是战战兢兢地勤于政务。周王朝通过对祭祀礼仪的严格规定来进一步强化社会等级制度。

《诗经》中的宴饮诗,本是燕礼,乡饮酒礼等礼仪上的乐用之诗,出自周代贵族之手,体现周代贵族的思想价值取向。周代是宗法制社会,宗族关系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周代统治者重视宗法关系,借助宴饮来凝聚亲族管子。这种具有政治目的的宴饮有着严格的利益仪式,体现了礼乐制度对宗法等级的严格界定和人的道德规范。《小雅·鹿鸣》就是一首代表作。这首诗体现了礼乐制度对当时的宗法制的维护和促进作用。虽然是热闹的宴饮场合,臣子可以和君主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君臣关系、尊卑秩序仍然受礼乐制度的约束,不可逾越。

再如《诗经》中的爱情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周代的礼乐文化。《诗经》首篇的《国风·周南·关雎》就是一首反映爱情婚恋的诗,《关雎》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歌颂美好纯洁的爱情。同时,《关雎》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当时社会的美德。孔子在《论语·八佾》一篇评价这首诗:“《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诗经所发挥的礼乐功能就是教化民众来遵守礼,这也有利于周朝的统治。

四.《茶经》《七碗茶经》如何体现中国古代茶文化?

《茶经》,中国第一部茶学专着。唐代陆羽(733年-804年)撰。书中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和烹饮方法及用具等。《茶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作,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和”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陆羽深受儒、道、佛的影响,融诸家思想于茶理中,最早确立茶德标准:“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经》中对有关茶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阐释,各个细节统一起来成就了入口的一杯茶,体现了自然和谐之美,“和”的思想。

如《茶经·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 “二之具”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三之造”陆羽详细介绍了茶叶采摘、制造、贮藏、蒸清茶饼所需的10多种工具、7道工序的生产流程及成品茶的鉴别方法,其要求极为严格。如“茶人负以采茶”,“凌露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

适时采茶的理论。“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七碗茶诗》,全诗涉及唐代茶事如包装、形制、贡茶、采茶、制茶、煎茶、吃茶、茶政诸多方面,还体现了韩愈“忠孝生天性”的评价,亦即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所说的卢仝“从一个人的穷苦,想到亿万苍生的辛苦”的思想。该诗实际是以诗注解《茶经》,并且创造性地继承了皎然等人的茶道思想。第一部分写孟谏议(谏议大夫)寄新茶,此至精至好之茶,价埒黄金之珍贵。卢仝煎茶思友,从茶之产地由来到感受一一道来。从中尚可知会卢仝“独品得神”的高远意境。“新年入山里”、“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等,均表现卢仝首先有甘于清贫的清介之节而不受朱门熏染,有清寂高雅的精神生活追求。茶非俗客,即使“柴门反关”,也需“纱帽笼头”,衣观整洁,以此对洁净之茶礼敬,自尊、自重、自爱,保有一颗孤傲而高贵之心。游走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理想的卢仝,以那个时代背景与历史上所共同面临的饮茶、制茶到茶俗、茶的利用等问题,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揭示了那个年代品茶特点。

第二部分是我们所说真正意义上《七碗茶歌》的重头戏。卢仝满怀感激之诚,集中表现出独自煎茶和痛饮七碗茶之畅快淋漓。“一碗喉吻润”,水润喉是为品茶之基本。“二碗破孤闷”,一语道破天机,直抒胸臆,茶乃醒世之物而非以酒解愁。“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三千卷”,与那些朱门“肥肠”相比之下的枯肠,唯以知识修养作为文人清高孤傲姿态的写照。但卢仝真正能够高人一畴的感觉还是要数第四碗——“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和风细雨般的轻松语言将诗人平生遭遇种种不快和心中郁结都已散发到九霄云外。何以解忧,唯茶是求。“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从第五碗到第七碗,则纯粹是卢仝由物质到精神的一种感受和升华,是一种心会和享受的过程。这一碗到七碗的精彩绝唱,从而把品茶的审美升华到精神领域。

第三部分是卢仝以悲悯之心对采茶人寄予深切的同情,表露出关爱茶农的一片赤子之心。卢仝除了着重强调品茶的审美、功能和愉悦外,更把品茶的境界放眼到饮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与同情,放眼到天下百万茶农的艰辛劳作。这一著名的七碗茶诗不仅表达了口腹之欲的满足感受,还创造了一个广阔而奇妙的精神世界,使饮茶在文人雅士那里变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享受完美结合的盛事。

五.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中国语言特点,】

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 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国化。佛教传播的结果,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反而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融汇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种强健的生命延续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东亚大陆特殊地理环境提供了相对隔绝的状态,是其缘由之一。而中国文化长期以来以明显的先进性多次“同化”

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反复演出“征服者被征服”的戏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国文化虽未受到远自欧洲、西亚、南亚而来的威胁,但也屡次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如,宋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人接连南下,明末满族入关。这些勇猛剽悍的游牧人虽然在军事上大占上风,甚至多次建立起强有力的统治政权,但在文化方面,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以华夏农耕文化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原文化所同化。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文化又多方面地吸收了新鲜养料,如游牧人的骑射技术,边疆地区的物产、技艺,从而增添了新的生命活力。

2.中国文化是一种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所谓农业文化,并非说构成这种文化的物态成分中没有其他产业的产品,而是说整个文化的物质基础的主导方面和支配力量是在自然经济轨道上运行的农业。

原因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主体——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躬耕田畴,世世代代、年复一年地从事简单再生产,成为国家服役的基本承担者。这就铸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农业型物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一格的“实用—经验理性”,如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重实际而罢玄想的务实精神,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包含循环与恒久的变易观念,等等 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化的一种重农特征。

3.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中国的发展脉络是由家族走向国家,以血缘纽带维系奴隶制度,形成一种“家国一体”的格局。这样,氏族社会的解体在我国完成得很不充分,因而氏族社会的宗法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残余大量积淀下来,几千年中,全社会并未长期存在如同古代印度和欧洲中世纪那样森严的等级制度,社会组织主要是在父子、君臣、夫妇之间的宗法原则指导下建立起来。

4.中国文化是种尊君重民的政治文化。因为这种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极度分散的社会,需要高高在上的集权政治加以统合,以抗御外敌合自然灾害,而人格化的统合力量则来自专制君主。另一方面,农业宗法社会的正常运转,又要仰赖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的安居乐业,家国方得以保全,否则便有覆灭崩溃的危险。因此,“民为邦本”的思想传统也是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尊君”和“重民”相反而又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中国农业社会由千百个彼此雷同、极端分散的村落和城镇组成。但是,对外抗御游牧人的侵袭,对内维持社会安定又是这个农业社会的全民性需要(天候地理、治理黄河、赈灾恤邻),这就又建立统一的、权威巨大的帝国的必要。

六.全球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全球化导致了全球文化的西方化、商业化,致使东方的中国文化逐步被全球性商业文化所吞蚀和严重边缘化。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着全球文化同质化和民族文化本土化的尖锐矛盾。在此先分析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 首先,全球化为中国文化实现现代化和自我更新提供了丰富的世界文化资源和参照系统。中国文化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结构完整的独立文化系统。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密切相连的地球村,这为中国文化实现自我创造性转化提供了丰富的世界文化资源和参照系统,尤其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语言特点 第三篇_中国现代语言学特点

中国现代语言学特点

了解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特点,需要从其历史发展背景中来提取信息,根据语言学发展的规律来追溯其中的特点。

关于现代语言学的具体时间,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始于19世纪末,终于1949年,前后50年。在此期间,中国语言研究由传统文学向现代语言学转变。在此期间,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语言学家,他们将西方语言学的很多思想理论引进了中国传统语言学中,对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从而引起了中国语言学的一场变革。中国现代语言学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五四运动后,白话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文言文,成为正式的书面语。经过了白话文运动,国文统一运动以及拼音化运动,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从文言文转变为了现代白话文。针对白话文的语言研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语言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 马建忠、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大量的语言学家涌现,他们在现代语法学,修辞学,音韵学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学术观点,使得中国现代语言学观点日趋成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特点。

1、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加强,学科科学性加强

中国传统语言学更加注重实际运用方面的功能。从《说文解字》到《尔雅》、《方言》传统语言学著作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语言学中,很多都是与语言材料直接结合,追求对于文字的考究。可以说中国传统语言学唯心主义的主观色彩比较浓重。古代语言学家在定位语言学时,注重收集历史材料,可以说传统语言学是从历史中去研究语言学。

走进现代后,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学科都引进了科学元素。法国的哲学家comte曾指出,“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将会使人们意识到科学方法将深入到所有领域。”

正如很多人预见的一样,用自然科学的思维与知识去分析语言学成为了现代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潮流。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对人大脑中的普遍语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思维——自然科学与语言学结合。

语言学不断科学化,并且不断将这种科学化的程度深化。如借助生理学研究发音原理,借助物理学研究语言的音响传递,借助心理学研究语言的信息接收。运用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语言学,使得语言学的问题更加形象化。以客观的科学数据定量化地来研究看似抽象的语言学,使得语言学问题更加爱具有逻辑性、明确性、简洁性、深刻性等特点。以数学方法为基础的语言学定为现代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使语言学研究更加精确和科学。

另外一方面,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更多的扩展。如结构主义的观念曾在物理学界、化学界引发了革命,推动了这些学科的迅猛发展;学科的前沿性和开放性是的语言学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如心理语言学,数理心理学、神经语言学、情报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等;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着自然科学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符号学,控制论,系统论等新兴科学的发展;比较语法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结果产生了比较神话学,比较法学,比较文学,比较解剖学,比较植物学等新兴的研究学科。可以说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单纯语言研究的领域影响到了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

2、现代语言学体系形成,理论更新发展速度迅猛

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古代的“小学”大体上被看成中国传统的语言学。小学在长期内一直被当成经学的附庸,为经学研究服务。人们长期以来对语言学本质认识的欠缺,导致了传统语言学发展的缓慢。虽然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

这些成就出现的时间间隔是非常大的。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主流研究一直都是围绕着这三大门类进行的。

但是进入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阶段后,语言学研究就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中国传统语言学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语言学这门学科的独立性,另外一方面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理论性实际上是非常欠缺的。走入现代语言学后,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与总结,使得中国现代语言学拥有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推陈出新是现代语言学史的主旋律之一。现在语言学高频率、快节奏、如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再到生成语言学,发展很快。研究方法如句法分析方法也是经历了直接成分分析到线性分析再到转换分析。中国现代语言学在50年之中,快速由传统语言学过度到了现代语言学,并且快速吸收创造出了众多语言学的成果,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吃惊。 现代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修辞学、现代汉语方言学、现代汉语语音学、少数民族语言学、近代汉语研究、汉语言文字的规划等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现代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基本确定。【中国语言特点,】

3、中西特色语言学交流频繁,丰富中国现代语言学内容

中国传统语言学由于历史地域的限制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下成长与发展。到了近代,中国与国外的联系日益加强。中西在学术上的理解与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学术的进步。西方语言学在传统语言学方面与中国的传统语言学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样中西方语言学在现代的交流便给中国语言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思维方式。

欧洲美国先后成为语言学的学术研究中心,德国和法国则是现代语言学的两个最早的策源地。这种超越国界的语言研究给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血液与生机,同时将各国不同的语言研究思路带到了世界各地。

中国近现代很多的学问与科学都是一个与古代截然相反的过程。西学东渐是近现代许多学科传播的主要趋势,而中国的现代语言学也不例外。中国很多的语言学家都是曾经在国外接受语言学的教育。他们在国外的学习经历为其回国后的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们从国外带来了西方的语言学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鲜血液。同时国外语言学的文献,研究成果以更加便利的方式传播到了中国,给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带来了最新的讯息。还有很多域外如高本汉、马伯乐的学者由于对汉语研究的兴趣,加入了汉学的研究中,使得中国现代语言学朝着国家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中国特色语言的研究的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很多的中国学者拜托西方语言学的束缚,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的路。民族语言文字学的发展算是这条道路中最突出的表现。中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售关注中国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对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谱系地分类,同时他们走进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地进行调查,并对不同语言进行了历史比较的研究,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与宗教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创新性地结合在了一起研究。

中国现代语言学在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的语言学特点。这种特点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也为中国当代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①《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潘悟云,邵敬敏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语言学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

②《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 》( 李恕豪 著. 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巴蜀书社,2003.10.) ③《论语言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严峻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三期) ④《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的传统语言学》(何九盈《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编 2005 )

⑤《语言学史课件》

中国语言特点 第四篇_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中国古代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内容省略、意象罗列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中国语言特点,】

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着一“闹”【中国语言特点,】

字而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蝶往,鹊跃枝头的情景。

王维《送别》第一句“下马饮君酒”的“饮”字应理解成使动,君准备行走,邀请君下马喝酒,然后才发生了那番对话。不这样理解,就会觉得诗歌的矛盾,怎么下马喝君的酒,而君去归卧南山陲?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美丽的山中风光,使鸟的心情大为愉悦,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片空灵。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中的“老”“肥”字便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风使莺雏老,雨使梅子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

二、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

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470745/

推荐访问:中国语言的形成特点 中国石拱桥的语言特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