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柳州二月枫叶落尽偶题

柳州二月枫叶落尽偶题

时间:2014-03-07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柳州二月枫叶落尽偶题(一):学案

诗歌中常见几种提问方法的解题思路学案

庚辰西域清明

(元)耶律楚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

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1) 解释翻译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中用了什么手法? (笼统+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将“玛瑙杯寒醉眼明”中的“醉眼明”改为“醉眼迷”更能体现出酒醉的情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此诗是柳宗元被贬柳州所作。

(1) 解释翻译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表达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用了什么手法? (笼统+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柳诗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 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 解释翻译内容

【柳州二月枫叶落尽偶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用了什么手法? (笼统+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州二月枫叶落尽偶题】

(4)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州二月枫叶落尽偶题(二):高三古诗词复习资料

高三古诗词复习资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注解】

①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 ②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③估客:商人。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④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⑤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题解]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 “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柳州二月枫叶落尽偶题】

[译诗]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第二联描绘入微,试简述其情景,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四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诗人简笔勾勒出船舱中的所见所闻: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昏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眠。反衬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小题1】身世飘零之感。诗人飘零于江湘之间,两鬓如霜,恰又逢上这肃杀的秋天,愁绪倍增。彻骨的思乡之情。诗人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向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国恨家愁(忧国情怀)。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战乱消失了。但战火未熄,所到之处战云密布。这两联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韵义】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柳州二月枫叶落尽偶题】

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

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评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

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

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

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

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

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回京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注释】:

①榕--常绿乔木,有气根,树茎粗大,枝叶繁盛。产于广东、广西等省。

②宦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③这句说:南方的二月,本应是春光正浓的时节,可是现在却象秋天一样,使我感到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滋味。

④这两句是进一步补充阐述上两句的意思。

【作者小传】: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他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唐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俊雅峭拔。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

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肃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2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一是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1分)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1分)

(2)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2分)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习绪。(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4、把“回头烟柳渐重重”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5、试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4. 不好(1分)“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表示的是结果;(2分)而“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有了层次感,更能体现一个动态的离别过程,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以及愈来愈深的离愁。(2分)

15.“饮散离亭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等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2分)“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2分)“淡云孤雁远”“残灯孤枕梦”表现出孤寂凄凉的伤感之情,(2分)

【注释】

①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飘蓬:飘浮无定之

意。

【评解】

黄昏送别,孤帆远征。回头重重烟柳,淡云暮烟。待到酒醒人静,只见狐枕残灯,

【柳州二月枫叶落尽偶题】

淮月朦胧。晨风轻浪,离愁更浓。

这首词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风格柔丽,抒情宛转。语言美,意境尤美。

【集评】【柳州二月枫叶落尽偶题】

沈雄《古今词话》:《尊前集》有徐昌图《临江仙》、《河传》二首,俱唐音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写江行夜泊之景。“暮天”二句晚霞如绮,远雁一

绳。“轻浪”二句风起深宵,微波拍舵,淰淰有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相见客

中情味也。昌图爵里无考,选词家有列入唐词末者。

《柳塘词话》卷二沈雄云:有以徐昌图之《临江仙》为仙侣,而牛希济之《临江仙》

为南吕者,其宫调自别,亦可也。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①本许写于诗人谪官期间。②棋罢:《述异记》中有个故事说王质进山采樵观二童下棋,等下完一局棋,见斧柄已烂,回到村中,没人认识他了,一问才知道人间已过了几百年。

【试题】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3)本诗句句写梦,句句含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如何借梦中之景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3)前两句点写秋色静夜的梦境,营造一种缥缈凄迷的氛围,表达诗人仕途失意的凄凉;第三句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第四句写梦中醉酒之景,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无奈之情。全诗借(梦)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客居思家的情感。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在滁州做太守时,写了著名的《醉翁亭记》。他不但诗、词、文都擅长,还有史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成就。他的《六一诗话》是第一部以诗话的方式论诗之作。

【译文】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

【鉴赏】

《梦中作》这首诗写的是“梦境”。梦境的特征是恍惚迷离,无须明确的具体内容和内在的逻辑性,但作为诗,又必须具备一定的立意、情感和审美的特征。欧阳修的这首诗还是做到了的。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四句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正是“梦中作”的特点。

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写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焦虑、失意之情;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第四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

在这首诗中,既有景色的凄清与绚丽,又有情感的悲伤和喜悦;既有空间的无由转移,又有时间的莫名变幻„„然而在每一个情境中,我们都感受到了一种美。从奇怪的梦境之中,流露出思念亲人的情怀。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 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4438/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