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

时间:2018-04-16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借景抒情诗 第一篇_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1、看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

2、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3、看景情之间的关系。(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诗中的“景”是为情服务的,写景实际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我们要领会诗人在景中蕴藏的丰富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分析写作技巧,领会修辞手法

1、观察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2、描写方法:绘形、绘声、绘色;视觉、听觉、触觉。

3、描写技巧:A动静结合B虚实相生C对比反衬D以乐景写哀情

4、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想象等。

5、炼字:释字——代入语境(分析手法)——概括作用——析感情

炼字题如何设问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找字)在诗中分别是“呜咽”“阴冷”之意。(释字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点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点作用)体现出了他的恬静心境。(析情感)

四、对诗歌意境以及情感的考察: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心绪)?

[术语储备]

思想感情:迷茫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思乡怀旧欢乐仰慕愤激坚守

节操忧国忧民

意境用语: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雄浑苍茫、

深远 //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

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朦胧、空寂、寂静 //凄清暗淡、

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

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

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繁华、热闹、高

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五、方法指点:

1、概括画面(意象、意境)+分述意象+分析感情。

2、解答此类题型可分三步: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

直接引用;二是要描绘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

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

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即情与景的关系)

六、高考示例: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总)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分)

七、表达技巧分类:

1、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仰;描写内容:视听嗅触感;描写方法:正侧面、虚实、动静、点面、白描、工笔(细节)、色彩

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寓情于事、用典抒情)

3、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衬托、渲染、烘托、象征、悬念、对比、用典、照应、抑扬、动静、虚实、从对方落笔(对写)、托物言志、赋比兴等等。

4、修辞:比喻、对比、拟任、对偶、借代、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

铺排、通感

借景抒情诗 第二篇_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

借景抒情类诗歌的鉴赏

2010-02-28 09:00:38|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

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高考试题:

1、(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借景抒情诗】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

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

变化?(4分)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

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3、(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

悦和悠闲之情。 ①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

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4、(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借景抒情诗】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

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

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5、(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

之情。 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答题指导

赏析步骤:

1、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抓意象)

3、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明意境)

4、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

答题步骤:

1、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 情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

4、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5、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运用什么手法+描写什么+抒发什么情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语言

景色——意境——感情

常见手法:

一、赏景:角度、顺序、手法、色调

二、析情:

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③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附: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附: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

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附:诗歌内容鉴赏口诀

⑴题目识对象 ⑵字面读感觉

⑶注释破难点 ⑷作者解背景

⑸景物握情感 ⑹意境察心胸

⑺首联找特点 ⑻尾句参主旨

⑼题干得启示 ⑽原作找根据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下面这首唐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

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如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题后要求答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联下句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

(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

借景抒情诗 第三篇_借景抒情的诗句

篇一:借景抒情的古诗

借景抒情的古诗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轻罗已薄未更衣。

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捣衣声。

玉关情。

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

桂魄初生秋露微,银筝夜久殷勤弄,长安一片月,万户秋风吹不尽,总是何日平胡虏,良人江城如画里,山晓人烟寒橘柚,秋色移舟泊烟渚,日暮北山白云里,隐者愁因薄暮起,兴是天边树若荠,江畔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

银汉无声转玉盘。

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何处庭前新别离?

没蕃老将上楼时。

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衡阳雁去无留意。

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暮云收尽溢清寒,此生此夜不长好,谁人陇外久征戍?失宠故姬归院夜,照他几许人肠断,碧云天,黄叶地,山映斜阳天接水,黯乡魂,追旅思,夜明月楼高休独倚,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宋】陆游

兴亭望长安南山

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程颢

空水澄鲜一色秋。

白云红叶两悠悠。【借景抒情诗】

15、《秋夜曲》【唐】王维

轻罗已薄未更衣。

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唐】刘禹锡

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唐】刘禹锡

我言秋日胜春朝.

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又是凉风暮雨天。

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唐】孟浩然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秋到边城角声哀,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秋月》【宋】清溪流过碧山头,隔断红尘三十里,桂魄初生秋露微,银筝夜久殷勤弄,何处秋风至?萧萧自古逢秋悲寂寥,晴空一鹤排云上,不堪红叶青苔地,莫怪独吟秋思苦,

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21、《春思》【唐】李白

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2、《春望》【唐】杜甫

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3、《春宿左省》【唐】杜甫

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24、《春夜喜雨》【唐】杜甫

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相思》【唐】王维

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6、《春晓》【唐】孟浩然

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7、《春思》【唐】皇甫冉

燕草如碧丝,秦桑是妾断肠时。春风国破山河在,城春烽火连三月,家书花隐掖垣暮,啾啾不寝听金钥,因风好雨知时节,当春夜径云俱黑,江船红豆生南国,春来春眠不觉晓,处处

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2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2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3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4、《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35、《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6、《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借景抒情诗 第四篇_借景抒情诗

一、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年(732)春天,诗人是时客居洛阳。

(2)、汉代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二、瑶瑟怨① (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②,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③,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①这是写女子别离悲怨的诗。②冰簟:喻竹席之凉。③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1、古人对此诗这样评说:通篇布景,只“ ”三字露怨意。

2、诗中“梦不成”之后所见的是什么?所闻的是什么?所感的又是什么?

三、月夜①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①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1、从视角看,诗的前二句是写 ,寥廓天宇,月色空明;后二句是写俯视, , 。

2、诗歌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请举例说明。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

四、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

了 、 、 、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五、春夜别友人①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②,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诗。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1)首联描绘了一个别宴将尽、朋友即将分手的场景,其中“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心情?

(2)试分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的表达效果。

六、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②,西山鸾鹤群③。[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②谢时:辞去世俗累。③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⑴作者用“ ”为喻,点明了王昌龄隐逸者的身份。⑵题目中的“宿”与诗中的“宿”意思一样吗?请作简单分析。

⑶有人认为“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一联可见作者炼字功夫之深,请你选择其中一组词语作分析。

七、溪居①(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②,幸此南夷谪③。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④。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⑤。[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这里

是做官的意思。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④夜榜:夜航。⑤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借景抒情诗】

1、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 。”

2、清朝沈德潜评说柳宗元虽连遭厄运被贬“困厄之境”,但是仍旧抒发“清夷淡泊之音”。此诗“不怨而怨,怨而不怨”,一个“ ”字隐含作者对待贬官的牢骚之意。

借景抒情诗 第五篇_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

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情关系

●景、情反衬

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 以哀景写乐(豪)情

“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借景抒情诗】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这后四句,写边防将士的昂扬斗志,风格豪放,气宇沉雄,令人鼓舞,一点也没有愁眉苦脸的样子。但是,这样的豪情正是借助于前面的哀景反衬出来的。

景象愈是凄烈荒凉,愈反衬出百折不回的英雄气魄。若改成丽日晴天,春风和畅,反而衬托不出雄伟博大的气象来。哀景对于反衬某些豪情是有特殊妙用的。

《诗经·采薇》篇中更是有情、景反衬的经典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fēi):雪下得很大的样子。)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

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

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一二句以乐景写哀情,三四句以哀景写乐情,情景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遂更加隽永深远、耐人寻味。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436808/

推荐访问:借景抒情诗大全 借景抒情诗串联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