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qiantangjiang,教案

qiantangjiang,教案

时间:2016-07-25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qiantangjiang,教案(一):《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15、《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5课内容,所选内容是中国古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首诗歌,本首诗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 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 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 季节:春 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 ¦ ¦

水 几 谁 乱 浅 绿

面 处 家 花 草 杨

初 早 新 渐 才 阴

平 莺 燕 欲 能 里

云 争 啄 迷 没 白

脚 暖 春 人 马 沙

低 树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哪些属于初春之景? 明确: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qiantangjiang,教案】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 啄春泥、 没马蹄 早莺 新燕 乱花、浅草

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板书设计 所行 孤山寺 贾亭西 湖东 白沙堤对春的西湖春景图 所见 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喜爱和 赞美之情 所感 最爱 行不足

教学反思

qiantangjiang,教案(二):1. 1“钱塘江畔”-浙江省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

八年级地理下册《2.8“钱塘江畔”-浙江省》教案 湘教版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了解浙江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曲折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

(二)运用地图,了解浙江省的工业、沿海开放城市。

(三)认识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熟悉各主要旅游景点分布。

(四)了解浙江省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沿海省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经济成就。

(五)通过对钱塘江观潮最佳地点的选择,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六)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播放介绍浙江秀丽风光、乡土风情、名胜景点及经济成就的录像片。同时进行以下解说:走进浙江,您将亲历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秀丽风光,奇山异水,千姿百态;江湖海岛,引人人胜;钱塘江潮,更是北半球独一无二的“天下奇观”。走进浙江,您将领略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乡土风情,古塔古桥,古刹名楼,古镇古村„„都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走进浙江,您将了解在这块中国最富庶的土地上,经济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方案②:朗读白居易的诗《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请,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你想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江南水乡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吧! 在讲述“自然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政区”图,请学生说出浙江省大致的地理位置。(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2.把多媒体画面切换到“浙江地形”图,要求学生仔细看图,得出浙江地形特点。(浙江北部为水网密布的平原,西部、南部为山地,东临东海。)

3.提问:(1)浙江省海岸线有何突出特点?(2)浙江省岛屿数量多吗?(浙江省海岸线曲折,岛屿数量众多,有2100多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区。)

4.请学生完成教材P.46活动题1,用多媒体展示浙江、江苏两省地形图,比较两省地形特点。要求学生比较回答,

【qiantangjiang,教案】

在讲述浙江“丰富的旅游资源”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方案①:用多媒体展示浙江省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教师对各名胜景点加以简短的介绍。

方案②: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浙江省各著名旅游景点的风景名胜图片,并要求多名学生分别对其中的不同名胜图片进行简单的介绍(包括位置。人文景观等的描述)。如:请五位同学分别介绍西湖、钱塘江潮、普陀山、雁荡山、宋城旅游景区等。

2.结合“浙江政区”图、“旅游交通”图等,请学生指出各旅游景点位置,并说出从家乡到达各名胜景点的交通路线,让学生了解浙江发达的水陆交通,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3.思考:结合教材P.47图2—23和图2—24,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观赏钱塘江潮的最佳地点是在哪里?为什么?(浙江海宁盐官是钱塘江北岸一处著名水乡,由于这里可看到钱塘江的“碰头潮”、“一线潮”、“回头潮”三种奇特景观,气势非常雄伟,被誉为“观潮胜地”。自1994年以来,海宁每年举办盛大的“国际钱江观潮节”。原因是在这里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来,层层相叠,因而景象壮观。) 在讲述“发达的沿海经济”这一内容时可分三步:

1,展示“浙江政区”挂图(或让学生对照《地图册》),找出主要的城市:杭州、宁波、温州及舟山群岛。东海、钱塘江、浙赣线等。

1

2.讨论:你认为浙江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浙江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水陆交通加上改革开放政策对沿海经济的促进作用,使其经济飞速发展,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全国前列。)

3.掌握浙江省的主要经济部门及区域发展格局。

在讲述阅读材料“舟山渔场的‘困惑”’时,可先让学生阅读,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讨论:你认为舟山渔场附近海洋环境恶化,捕鱼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海洋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开发破坏海洋生物栖息环境;滥杀滥捕等原因。)

对这部分阅读内容的讲解,其目的是增强学生海洋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逐步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海洋环境的行为和意识。

课后活动:

1.写一篇小论文,你认为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200字以内,题目自拟。)

2.在班上举办一次“浙江名胜”图片展。

3.著名唐朝诗人刘禹锡(公元772~842年)的七绝: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人海门去,

卷起沙堆作雪堆。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个地方的哪一种自然景观?

1. 在你熟悉的唐宋诗词中,找出描述江苏、浙江的风景旅游点的著名诗句,在课堂上朗

诵。

2

qiantangjiang,教案(三):2016关于节约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节约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成员:胡雨,刘诗诗,陈露,纪书华,袁文艳,余慧娟,鲁嘉慧,刘若焱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党政机关要率先行动起来。切实强化节水措施和管理责任,配备节水龙头,杜绝长流水和跑冒滴漏,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争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推动者。 工业企业要大力推进节水技术进步。广泛推广和使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工艺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污水的排放,努力将用水大户变为节水大户。 农业要做节水的主力军。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广渠道防渗和田间节水技术,积极发展高新节水技术,普及旱作和生物节水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服务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推广运用节水器具,改善高耗水的消费结构,提倡水资源的合理消费。 社区和家庭要全面行动起来,坚持一水多用,节约厨房一盆水、浴室一缸水、洗衣一桶水,真正做到节水在身边。 学校要不断强化节水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传播节水理念,学习水情知识,树立节水意识,努力培养科学、文明、节约的用水习惯。 新闻媒体要发挥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功能,深入持久地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培养和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要增强节水意识,从小处做起,共同行动,坚持不懈,节约每一滴水,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关于节约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节约水资源的调查报告》研究性调查报告

一。 水资源的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由上面的资料可以知道,目前,水的缺乏已成了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用水总量将达到每年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而中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至9500亿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由于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水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外的一些专家指出,估计到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象20世纪石油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成为一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提醒人们: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那些将治理水系作为紧迫任务的国家将占有竞争优势。如果水资源消耗殆尽,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系统将受到威胁。对水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将可能在下个世纪引发许多种族和国家间的敌对。 如何解决水资源供应问题,保持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世界各缺水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一些发达国家或者比较发达的国家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区域调水解决地区之间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二是通过科学管理维护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三是开发和采用各种节水技术。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够配合的话,政府改善水供的效率,人民爱惜水的话,现有的水源已经足够大部分的人使用,根本不需要接二连三的建大型水坝。只有综合国家的供水政策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大量供水供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消除政府和人民因为供水所引发的种种争端和纠纷。

二。中国面临的水污染问题及其建议

中国的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万里海疆形势也不容乐观,赤潮年年如期而至。在美丽的渤海湾,浊流迸溅,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烧毁海洋里的生命。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虽然地球71%表面覆盖的是水,但是其实淡水资源只占了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由此可见,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并没有人类想象的那么多,如果让它们继续遭到人类的摧残,早晚有一天,它会消失的。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255486/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