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生肖文化 > 2016社会组织现状

2016社会组织现状

时间:2016-09-22   来源:生肖文化   点击:

【www.gbppp.com--生肖文化】

2016社会组织现状(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是社会组织建设制度环境逐渐完善。有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若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架构的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以《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批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为框架的社会组织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完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社会组织作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要求必须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是社会组织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组织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类别单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 2010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9万多个,同时,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20万多个。

三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初步健全和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为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共同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行业协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型政社关系实践取得新进展,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新探索,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组织依法监管不断改进,年度检查、财务审计、信息公开和社会评估等规范措施稳步推进,行政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社会组织积极作用日益彰显。社会组织涉及和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是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机制初步建立,领导班子建设日渐加强,从业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广泛执行,自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加强,逐步涌现出一批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高的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速度很快,迄今为止已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体系,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管理功能,但总体上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有差距。

一是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理解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发展的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还没有把社会组织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没有把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二是社会组织内部规范不够健全。有的社会组织规章制度不完善,有些甚至只有不规范的口头规定,或虽有完善的制度,但由于专职人员过少、财力不足等原因,其目标和宗旨难以有效实现;有的社会组织无论从章程的制定、人事权、日常决策权,还是内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三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国家目前对社会组织实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设计,这种设计造成社会组织进入社会的门槛过高,使许多具有“合理性”的组织无法取得“合法性”外衣而游离在制度保护之外,影响了社会组织的设立和作用发挥;大量社会需要的组织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满足不了日益多元化的公共需求;在监管方面,存在监督力量薄弱、监管乏力的问题。 四是社会组织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大量的社会组织从政府部门中脱胎出来,其机构、人员、设施等大都来源于政府,主要领导大多由政府部门的领导或政府机关改革分流出来的官员担任,形成与政府部门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自治程度较低;有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未经过专业训练,具备公共管理知识、具有宏观协调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短缺。

五是社会组织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社会组织的立法层次低,政策环境不完备,内容不完善。目前社会组织的法规和规章主要以程序性规范为主,实体性规范明显不足,在税收优惠、财政资助、人事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健全的政策规定,面临注册难、定位难、信任难、参与难、监管难、吸引人才资金难等难题。

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对策

“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专章阐述社会组织,明确了“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创造条件,推动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进一步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组织的阶段性特点和本质特征,积极探索适合社会组织发展的管理思路,将社会组织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合理规划,建立完善的社会组织服务网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抓好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上台阶。建立“以完善双重管理体制为核心,齐抓共管”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没有抓手,没有监督和落实措施,无衡量和追究手段,无有效对话途径等问题;建立登

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公安部门、税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物价部门等相互配合,行动一致,协调运作的整合机制,解决认识不一致,说法不一致,行动不一致,相互掣肘的问题;建立对社会组织进行业务监督、执法监督、社会监督的体系,促使社会组织自律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社会组织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性。要增强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自律机制和诚信机制的建设,强化自我约束,树立良好社会公信力;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帮助社会组织通过合法的渠道参政议政;要保持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不能因为社会组织需要从政府、经济组织和民间捐助者那里获得资助和支持而变为支持者的附庸。

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尽快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探索改进双重管理体制,促进管理体制逐步由重入口登记向准入和日常管理并重转变,由重行政控制向依法发展方向转变;从法律层次规范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职能、权利和义务、设立条件、审批程序、运行机制等,使社会组织工作规范化;健全社会组织管理规章规定,对相互冲突、不合时宜的规章及条款予以修订或废止,解决社会组织管理法规不完善、不系统、相互冲突的问题。

五是进一步健全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健全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完善议事、选举、机构、财务、人事等各项制度;减少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保障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及独立性;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社会组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

作者: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来源学习时报)

2016社会组织现状(二):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6社会组织现状】

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当前,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转型加快,妇女群体的流动性加大,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需求都越来越多元化,如何加强工作方式手段创新,更好地发挥女性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市通过“社会化推进、专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大力探索建设妇女儿童和家庭社会服务的支持体系,取得了初步的实践成果。

一、**市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1.着力探索“妇女工作社会化推进”工作格局

改变“妇女工作妇联做”的工作格局,在用好妇联自身资源以外,充分发挥“联”字效应,链接、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妇女工作力量的社会化。密切关注市政府关于政社互动和购买服务的政策动向和趋势,2012年年初,在**市首届公益创投活动正式启动之时,实施了女性社会组织“倍增计划”,加快孵化培育具有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经验的女性公益组织。按照“将自身条件成熟的工作实体规范提升一批、根据工作需要注册一批、将有需求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一批”的思路,培育孵化女性社会组织14家,其中行业协会类、兴趣类组织4家,公益服务类10家。其中,包括和深圳社会组织合作组建全市第一家面向家庭提供综合服务的专业社工机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培育以“一助一”为主要形式的纯公益服务机构——“**爱心帮困服务中心”、孵化以绘本阅读、亲子教育、儿童成长服务为特色的专业机构——“**社区儿童事务中心”。2013年,实施“女性社会组织成长计划”,按照“谁为妇女儿童服务,我们就服务谁”的理念,率先成立运作县级女性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通过在妇联机关增加业务科室职能、配备专人负责以及和专业的社会组织孵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建设集孵化培育、资源链接、协调指导、能力建设和项目合作开发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女性社会组织支持平台。中心设立以来,较好履行了对女性社会组织的代管模式,健全完善了工作沟通、项目督导、培训交流和服务监管等工作机制,促进了女性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强化了妇联的枢纽服务功能,推动妇联组织从“妇女群众的娘家”向“女性组织的娘家”拓展。

2.着力推动妇女工作专业化发展

学习借鉴社工服务之长,以嵌入式专业服务补充妇女工作、激活妇女工作,带动妇女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是加强社工知识学习培训,引导妇联干部转变工作理念。先后邀请深圳市妇女社会工作专家来**为全体镇、村基层妇联干部开展社会工作实务培训;邀请**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老师指导进行项目>策划专题培训;发动基层妇联干部参加社工专业进修和职业水平考试;鼓励吸纳专业社工人才成为基层妇联组织的兼职人

员,要求每个区、镇妇联要和一个以上专业社工团队开展紧密型合作。二是探索开展“微创投”项目。组织举办了全市妇女儿童家庭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大赛,以“微创投”的形式鼓励全市女性社会组织围绕新形势下的妇女儿童、家庭需求开展调研和项目创意,成功征集项目48个,最后有12个项目成为优胜项目并获得了实施的资金支持。

3.着力规范妇女工作项目化运作

依托社区、立足家庭,重点围绕外来人口社区融入、女性素质提升、情绪疏导、亲子关系、青少年成才服务等相对集中的需求,借鉴社工服务模式先后>策划开展了“晒晒我家的幸福生活”、“新**女性幸福礼包”、“和谐心灵企业行”、“七彩夏日”、“关爱小候鸟”、“单亲母子增能计划”、“鹿城亲子阅读计划”等一批重点工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连续三年>策划开展 “关爱小候鸟”项目,在全社会激起很大反响。此外,还把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思路延伸到区镇、街道社区妇女工作,将“基层妇联每年培育实施不少于4个由女性社会组织实施的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的要求列为妇女工作考核内容,鼓励基层妇联创造条件培育发展女性社会组织,并帮助她们提升工作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妇女儿童发展的作用,基层女性社会组织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可喜局面,活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基层妇联和女性社会组织普遍感觉到工作的价值感得到增强。

二、当前女性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市妇联于2014年6月对全市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情况开展的调研显示,目前**市女性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女性公众参与意识相对不强。我国长期实行的“大政府、小社会”行政管理体制,使得妇女群众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等问题理解上存在偏差,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发展的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妇女群众的公众参与意识虽然在逐渐强化,但相对而言仍旧不强,其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大多停留在兴趣爱好层面,真正有意识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很少。

2.女性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市的各级各类女性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是基于妇联、街道、社区等主管单位的推动,82.2%的被调研妇女组织是由主管单位牵头成立;57.7%的被调研妇女组织主要负责人是主管单位工作人员;73.2%的被调研妇女组织开展活动的场所,是由主管单位无偿提供;60.1%被调研妇女组织的活动经费,由主管单位提供,并且有47.1%被调研组织的表示,主管单位提供的经费占组织全年工作经费比例80%以上。

3.女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能力不足。一方面,面对社会和组织转型给妇联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各级妇联干部、尤其是基层妇联干部知识和能力储备滞后,工作方式方法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对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无法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女性社会组织大量的都是以兴趣爱好为结合点的社区组织,真正能承接政府让渡职能的女性社会组织数量极少,而且有77%的被调研组织认为,自己的组织目前还没有承担政府让渡职能的能力。

三、推动女性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的建议对策

为进一步促进形成女性社会组织建设在全市蓬勃发展的态势,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建议如下:

1.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对女性社团组织放开业务主管单位登记条件,争取建立合作孵化、共同培育女性社会组织的工作机制,在全市上下争取实现女性社会组织登记后抄送妇联备案,公益创投项目中涉及妇女儿童服务的项目抄送妇儿办备案的信息互动机制。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在政策支持、人才建设、项目运作等方面向女性社会组织倾斜,为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建立新型服务机构。鼓励市、区镇成立女性组织指导服务中心,依托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建设的扶持政策,调动各方资源,为创办初期的妇女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提供各类资源支持;充分发挥培育、指导、服务“三位一体”的作用,加强对女性社团的管理和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益慈善类女性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让渡公共服务的竞争。

3.培育专业工作队伍。一方面,对组织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开展培训,提升社会组织成员的社会化工作专业素养,使组织成员掌握基本的组织技能,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通过组织人员的专业化,提升组织服务和活动的专业化水平,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妇女群体需求的提高;另一方面鼓励妇联干部、社区干部报考社工师,学习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提升基层妇联干部联系、指导各类社会组织,并积极投身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

4.规范组织运作机制。一方面要使女性社会组织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自立和自治的能力,建立规范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要使女性社会组织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及诚信制度的建设,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公信度。

5.打造组织工作品牌。一方面,积极鼓励女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服务社会、服务妇女儿童工作,参与公益服务项目创投活动,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申报承接的方式,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热心公益的“草根”妇女社团在参与中学习、成长,从而逐渐发展成为正式的女性社会组织。

6.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通过网络专栏、qq群等平台加强女性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各级妇联整理汇总各类女性社会组织信息,建立女性社会组织信息库;组织开展各类妇女文体、才艺团队展示比赛活动、评选表彰优秀组织和项目等活动,展示女性社会组织风采和项目运作成果,培育典型,塑造品牌,强化示范。

2016社会组织现状(三):2016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县社会组织发展调查与思考

我县的社会组织工作在重庆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的坚强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大众、促进和谐”为主题,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的方针,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依法登记、分类规范、加强服务指导与监督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县社会组织现状

【2016社会组织现状】

(一)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县社会组织发展较为迅速,截止到2016年底,共有民间组织156个,其中社团组织10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8个。具体分布如下表:

表格略

(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在我县的156个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有150个,占96%。自全县开展创先争优以来,我县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也相应的成立了领导班子,按照“一讲两评三公示”的要求,积极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各党支部为提高党员的党性,积极采取外出学习、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如巴川中学积极打造教师 “健康工程”——实行“四个一”:每个工作日10:20全体党员集中到操场做一次课间操,每周分工会小组开展一次800米跑,每月一次户外活动(远足、登山等),每期组织一次趣味运动会。一年来,共攥写心得体会260篇,发展规划11个,帮助就业50人,帮扶贫困学生100个,化解劳资矛盾50个。

(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情况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也是农民表达利益的渠道、推动村民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实现了村民和市场经济的接轨。一年来,我县培育了2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农民带来了50万元的经济收益。虽然我县的农村专业协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培育上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育程度发展较慢;规范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利益分享、风险公担机制;规模小,能力也比较差,难于低于风险的侵袭。

二、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

社会组织并不是组织成员及物资设备的简单集合和组合,它是组织成员为了实现同一目标而协同努力的集体。因此我县的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组织运行具有统一性。社会组织是因为一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因此具有一套运行有效的组织体系,以便实现政令统一,确保组织运行的权威性。

2.社会组织运行具有双重性。我县的社会组织都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的管理,一方面要受到主管部门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接受民政部门的监督。只有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才能更好的拓展资源获取渠道。

3.社会组织运行具有灵活性。社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组织的运行,实现组织的长效久安。但时代是变化的,社会组织也会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和变化自己的运行机制,保障社会组织的长久性。

4.社会组织运行具有市场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依靠扎实的物质基础,在当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地服务,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5.社会组织运行具有法制性。社会组织根据成员的意志制定了章程和运行规程,成员都要在章程规定下活动;同时社会组织也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从事自己的行业,因此法制是社会组织的有效保障,也是社会组织运行的重要依据。

6.社会组织运行具有文化性。社会组织也有自己的组织文化,而组织文化更多的是在运行中体现的。组织文化决定着组织的精神面貌,决定着组织是够可以长治久安,是否能够更好的为成员服务,因此社会组织大都在运行中不断的创新和实践自己的组织文化。

(二)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社会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直接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健全市场体系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272361/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