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心中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

时间:2018-10-02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心中的桃花源 第一篇_心中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

梁衡

陶渊明为晋代柴桑人,即现在的江西的九江县、星子县一带。九江我是去过的,这次为写这篇文章又重去两地寻找感觉。结果这感觉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在陶渊明纪念馆,我看到了许多历代、各地甚至还有国外对他的研究资料,及出版的各种书刊。像东北鞍山这样远、这样小的地方都有陶学的研究团体,而今年的全国陶学年会是在内蒙古召开的。日本亦有专门的陶学社团。一本专刊上这样说:“渊明文学在日本的流传,不论时光如何流失,人们对他恬淡高洁的人格的憧憬,对其诗文的热爱从未中断。”而更未想到的是陶渊明的墓是在一座部队的营房里,官兵们用平时节约下来的经费将其修葺保护得十分完美。我们登上营房后的小山,香樟、桂花、茶树等江南名木掩映着一座青石古墓,墓的四角,四株合抱粗的油松皮红叶绿,直冲云天。只看这树就知这墓在数百年之上。陶卒于乱世,其墓本无可考,元代时大水在这附近冲出一块记载陶事的石碑,官民喜而存之,因碑起墓,代代飨祭。现在这个墓是部队在2003年重修,并立碑记其事。一个诗人,一个逝去了1500多年的古人怎么会引起这么广泛、久远的共鸣呢?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确是以艺术的的魅力激起了我们千百年来对理想社会和美好山水的不断追求。但更有价值的是他设计出了一个人心理的最佳状态,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永是平和自然,永葆一颗平常心。他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接着又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他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无论如何斗转星移,岁月更换,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家应该具有诗人的思维,他说哲学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诗歌。陶渊明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他始终是用诗歌来表现人生。

人生在世有三样东西绕不过去。一是谁能没有挫折坎坷;二是任你有多少辉煌也要消失,没有不散的宴席;三是人总要死去,总要离开这个世界。与这三样东西相对应的心境是灰心、失落与恐惧。怎样面对这个难题,克服人精神上的消极面,让每一天都过得快活一些,历来不知有多少的思想家、宗教徒都在做着不尽的探索。过去关于奋斗、修养的书不知几多,现在“励志”类的书又满街满巷,而所谓“修养”,已经滑进了“厚黑”的死胡同。而你就是励志、奋斗、成就之后还是绕不开这三点。你看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生活并没有到了谷底,甚至还有几分殷实小康,但还在没完没了地嫉妒、哭穷、诉苦、牢骚;有的人已身居高位,还在贪婪、虚荣、邀功;有的人已退出官场,还在回头、恋权、恋名,苦心安排身后事。陶渊

明官也坐过,民也当过;富也富过,穷也穷过;也曾顺利,也曾坎坷,但这些毛病他一点也没有。他学儒、学道、学佛,又非儒、非道、非佛,而求静、求真、求我,从思想到实践较好地回答了人生修养这个难题。

陶渊明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军阀混战,政权更迭,民不聊生。他虽也做过几次官,但“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回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为避战乱他曾两次逃难,仇家一把火又将他可怜的家产烧了个精光。但在他的诗文中却找不到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式的哀叹。反倒常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回归,回归自然,回归自我,不为权、财、名、苦所累,永葆一颗平常心的境界。他为官时“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丢人格;穷困时安贫知足,不发牢骚,不和自己过不去。也就是《桃花源记》里说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我们没有理由责备陶渊明为什么不像白居易那样去写《卖炭翁》,不像陆游那样去写“铁马秋风大散关”,不像辛弃疾那样“把栏杆拍遍”。陶所处的时代没有辛弃疾、岳飞那样尖锐的民族矛盾,他也未能像魏征、范仲淹那样身处于高层政治的漩涡之中。存在决定意识,各人有各人的历史定位。陶渊明的背景就是一个“乱”字,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他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一生大多身处逆境,但他却永是开朗。不是说这逆境不存在,而是他能精神变物质,逆来顺推,化烦躁为平和。他以太极手段,四两拨千斤,将愁苦从心头轻轻化去,让苦难不再发酵放大,或干脆就转而发酵为一坛美酒。马克思说:“受难使人思考,思考使人受难。”世上总有不平事,尤其是爱思考的知识分子,世有多大,心有多忧,忧便有苦,苦则要学会排解。陶渊明对辞官后的农耕生活要求并不高:“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粗布淡饭而已。但他却从这种清苦中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和审美的享受。“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陶渊明也不是没有做过官,但他不把做官当饭吃,他一生五仕五隐,那官场的生活只不过是他的人生实验。他对朝廷也曾是有过一点忠心的,甚至还有对晋王朝的眷恋。自晋亡后,他写诗就从不署新朝的年号。但是他把人格看得比政治要重。“不为五斗米折腰”,不看人的脸色。政治生活一旦妨碍了他的人性自由,就宁可回家。他高唱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何等痛快。朱熹评陶渊明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

【心中的桃花源】

以高于晋宋人物。”他岂但只高于晋宋人物,也远高于现代的许多跑官要官、贪财受贿、争权夺利、图名好虚之人。

陶渊明对死亡的思考更是彻底,并有一种另类的美感。他说:“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死,万岁如平常。”人总有一死,何必叹什么命长命短,操心什么死后的荣誉。如果一个人总是不死,那生和死又有什么区别?这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真让我们吃惊。正因为有这种生死观,他从不要什么虚荣,没有一点浮躁。更不会如今人之非要生前争什么镜头、版面,死后留什么传记、文选。

龚自珍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父》一分《骚》”。梁启超说:“这位先生身份太高了,原来用不着我恭维。”说是不用“恭维”,但历来研究、赞美他的人实在太多。他的思想确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这种达观精神几乎成了后人处世的楷模。如果你抚摸着陶之后的历史画卷,就会听到无数伟人、名人与他的共鸣。而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群山高峰啊。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一股从遥远的桃花源深处发出的雷鸣,在历史的大峡谷中,滚滚回荡,隐隐不绝。李白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了,被尊为诗仙,但他对陶是何等的敬仰:“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时到彭泽,狂歌陶令前。”他梦见陶公门前的五柳树了,要到彭泽去与他狂歌。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的家乡不远,他在任上时陶诗不离手:“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苏东坡曾被发配在偏远的海南,他身处逆境是把陶渊明当老师才渡过困境的:“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他把陶放在曹植、李白、杜甫之上,而且居然把陶诗逐一和了一遍,这恐怕主要是精神上的相通。现代人中毛泽东也有陶渊明情节。他一生轰轰烈烈是是非非,但晚年多次谈到想放浪形骸,寄情山水,去做徐霞客,或者去当一名教书先生。他上庐山,山下的九江就是陶渊明的家乡,于是赋诗道:“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庄子说:“内贤而外王”,事业是皮毛,心灵的自由才是人的终极追求。魏晋人追求的大概就是这个风度,所谓:“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亦即陶渊明说的不要让心情为外形所役使(既以心为形役)。翻阅史书,我们发现凡真正建功立业,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其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静谧的桃花源,能隐能出,能动能静,收放自如。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舌战群儒,一生何等忙碌,但留下的格言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政治抱负多么强烈,但他的心理支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辛弃疾晚年写词:“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都把轩窗写遍,要使

【心中的桃花源】

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的又一伟人。文革之难,他在江西被软禁三年。这个昔日指挥淮海战役的主帅,在一个绿树砖墙的小院里,养了几只鸡,种了几垅菜,挑粪担水,劈柴烧火。如陶渊明那样“带月荷锄”“守拙归园”。后来毛泽东要他出山,他说,我是桃花源中人,只知秦汉,不识晋魏。但正是这种能伸能屈的淡定,让他后来一出山就带来国家民族的中兴。而事成之后他却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无大志,只愿国家富裕,我做一个富国的公民就行。”他要归去。

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地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去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的心中,让人不断地去追寻。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边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心中的桃花源 第二篇_心中的桃花源

那只是一间破旧的小屋,外公住的。

我常忆起8岁以前,那小屋里的光景,那时,外公还在:天蓝蓝的,花开得漫漫的,外公在屋前的小院里笨手笨脚地为我梳着羊角辫。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冒出,却眉角带笑,笑得幸福从容。到了傍晚,我便伏在小木桌上写字,外公呢,则蹲在一边,摆弄着他的葱:“这葱呢,是王阿姨送来的,回头咱们可要好好去谢谢人家。”他口中絮絮叨叨的,我并不理他。只是偶尔抬头,不经意间视线在空中与他慈爱的目光相撞。我急忙撇开眼,装作是不经意,外公却指着我嘿嘿地笑。彼时,夕阳洒进院子,金色的光芒在外公的额角流淌。院子里的花草一派繁荣,卷尾的猫所在院门口打盹。这一刻,是从未有过的安详与静谧。

后来外公渐渐老了,口齿不清晰,腿脚也不灵便了。可他依旧爱呆在院子里。每日傍晚,我总爱坐在小板凳上,与外公一块儿。看天,看地,看小院。

记忆回到了那日,在学校的我与友人吵架,回家的路上都因这件事心绪不宁。踏进院门,外公还是像以往那样坐着,僵硬的面部却扯着安详的笑。心,就这样,莫名的安静了下来。 我依旧同往常一样,搬来竹椅,握住外公的手,絮絮的说些学校发生的琐事。说到与友人的争吵,外公颤巍地抬手,拍拍我的肩,是在安慰我了。末了,他又指指我的书,我明白他的意思。小院便这样静了下来,我看书,外公看我。【心中的桃花源】

读到兴起,我指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道:“外公,你说,这世上真有桃花源吗?”四下无言,我盯着外公他那浑浊的眼球里,掺进了些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许久,外公才执起了拐杖,点了点地,模糊不清地艰难吐字道:“这„这里。”我微愣,细细打量起此时的小院。王阿姨家的葱仍装在那豁口的瓷碗中,从容地绿着;院里的花草仍风情万种地生长着;我抬眼,对上外公的眸,那眼神,虽苍老,却有不变的怜爱。在这,总能给我无法言说的从容与宁静。这里的一切,似乎还停留在昨天。好一个“世外桃源”我叹。

后来的后来,外公走了。可每当我有烦心之事时,我还爱来这简陋的小院。对着这一院花草,脑海里总浮现起外公从容宁静的笑。浮躁的心,就这样,安定了。

是啊,能在这摇曳昏黄的小院,看外公曾看过的风景,享受那月色温柔,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于是,便是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的过了。

那只是一间破旧的小屋。可因为有了枯荣的花草,有了那盏摇曳的灯,有了那抹金色的余晖,有了外公,有了外公的爱。那就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心中的桃花源 第三篇_心中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

桃李园初三(4)钱凯君

十五岁的我,已不是那个囫囵吞枣、读书不求甚解的女孩了。在为《桃花源记》拍案叫绝之时,我开始学着思索,开始寻找心中的桃花源,那片只属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的桃花源!

诗词之精彩

诗人将自己的人生追求,淋漓尽致地融入在每一字、每一句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国是高尚情感,是最纯粹最美好的。“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志趣高洁的人,当以忠贞不屈为行为准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不能停止,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能达到成功者的宏阔心境。在这片诗词的桃花源中,我遇见了浪漫的李白,现实的杜甫,豪放的苏轼。

这样精彩绝伦的桃花源,怎不叫人陶醉!

水墨之美

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所成就。国画的细腻传神,手泼墨的潇洒,在那一笔一画、一山一水、一颦一笑中,都寄托着画家最真实的情感。他们画竹画松,因为他们刚正不阿;他们画菊画莲,因为他们清高正直„„融入画竹技巧的板桥体,笔笔刚健、字字飞龙,流芳百世的《兰亭序》,无不浸透着坚韧与努力。

这片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风韵的桃花源,怎不叫人流连!

历史之绝唱【心中的桃花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已不满足只听着爷爷、奶奶讲三国的故事、水浒的英雄。我领悟着历史的教训,品味着历史长河中折除的人性的光辉,感受着从中透出的种种精神,种种代表各个时代都不变的民族精神!他,孤独一人在寒冷的北海牧羊,宁死也不愿投降;他,为报国仇,每天卧薪尝胆,冬天抱冰、夏天持火,以磨砺自己,最终灭了吴国;他,率领船队,来到异国他乡,宣扬民族文化,比起哥伦布发现美洲要早半个世纪„„这片桃花源是一曲历史的绝唱。“勇敢、奉献”这些字眼在此时都已显得空乏无力。

这样一部恢宏的史诗,怎不叫人着迷!

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享受着美好生活;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可以翻阅五千年的历史画卷。

十五岁的我,思索着人情冷暖,寻找着生命真谛,寻找着积压在心底的那片桃花源。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携手,踏着人生的漫漫旅途,一起去寻找吧„„

1

心中的桃花源 第四篇_我心中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

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沙滩、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和谐的人群,共同构成了我心中的“桃花源”。 阳光下,一望无际的大海,浩瀚而碧蓝;那勇往直前的海水扑向海礁,又被海礁打得粉碎;那纷纷溅起的几朵白色的小花,微雨般地落下,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细腻。赤脚踩在沙滩上,追逐着海水,戏耍着浪花,呼吸着略带咸味的空气,看着潮起潮落,欣赏着大海的伟大魄力,细数着沙滩上走过的脚印,多么自在,多么快乐! 树林间,偶尔的几缕阳光透过树叶之间的空隙斜射下来,像无数的光柱给硕大的树林带来几分神奇,就像梦幻里的意境。各种野花竞相开放,散发出幽幽的花香。徜徉在林间小路上,踩着软软的草地,看着茂盛的大树,宁静而惬意。偶尔的几声清脆的鸟鸣,像正在演奏一曲曲婉转动听的小曲,令人陶醉,令人痴迷!

公园里,没有闹市的喧嚣,没有摩肩接踵的人群,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环境优美,是令人神往的人间胜景。到了晚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把公园装点得美丽无比。这儿的鸟雀基本都不怕生,有时还故意跳到人的跟前,歪歪头,眨眨眼,抖抖羽毛,与人同欢乐。夏日的时候,池水清凉温手,把食物投进水里,鱼儿们就会游过来吃,胆小的咬一口就赶紧溜走,胆大的却在附近蹭来蹭去,久久不愿离开。 漫步在公园里 ,嗅着泥土的芬芳,望着晨练的老人,看着着嬉闹的儿童,感觉温馨,感到祥和。

美丽的桃花源啊,让我这魂牵梦绕!多少次将你轻轻吟唱,多少

次将你紧紧拥抱。桃花源,你是就是我心中的美好世界,想到你,我心中就充满安宁,幽静,快乐,惬意!

评语:小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自己心中的安宁、幽静、快乐、惬意的桃花源,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习作 。

心中的桃花源 第五篇_我心中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

八年级一班林倩文

桃花尽日随水流,洞在清溪何处边。

---------题记 清晨,迎着缕缕清风去上学。可是,在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一位年轻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看似一个不满三岁的小男孩到台阶上。也许妈妈不小心,也许是阶梯太滑了,车子歪到了,妈妈没事,但小男孩的右腿被压在了车子底下。霎时,清晨的宁静被小男孩的哭声打破了。行人都往那看了一眼,也许是那哭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但没有一个人去愿意帮助他们把车子扶起来,或抱起小男孩,行人们只是默默地走开了。走到路上看到这一幕的我想去扶而不敢扶。如果人们能这样就好了……

不知不觉,来到一个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英缤纷的桃林。啊,这里正值春天,真实使人陶醉啊!看那桃林里的花,五颜六色,花枝招展,看似是春天的精灵,尽显春之活力。“春垂野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红的热情奔放,紫的高贵典雅,黄的娇嫩可爱。玉兰缀满枝头,仿佛冰雕玉砌,纯洁无瑕。枝条上长满了小灯笼似的花苞,粉红色的花骨朵儿,有的蓓蕾已经完全绽放。花瓣宛若春的翅膀,飘落我眼前,弯腰拾

起,淡雅的芬芳是春的气息。那里绿树青山,万竿翠竹,幽涧鸣泉,一幅抹之不去的美画,构造出生命的蓝图。【心中的桃花源】

不知不觉,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我走到了桃花源的小镇。咦,怎么人们都聚集在一起,我前去询问。原来是一位来人摔倒了,人们都在关怀这位老人,年轻的壮士把老人被起去医院。没有人有一丝的怨言,都很乐意帮助老人。我跟随他们到了老人的家。看起来人们都和睦相处,没有吵闹,没有喧哗…… 退去了铅华的桃花源,只是简单的诗般的地方,这样的宁静,轻轻扣住人心……

心中的桃花源 第六篇_我心中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

——1306班 补于洁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我心中的世外桃源,是一个四面环山,鸟语花香,令人神清气爽的田园乡村。这里虽不及城市的繁华,也远不及古代宫殿的富丽堂皇,也不及大草原的辽阔无边。但那却是我小时候的一片宝地。

每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这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大雁归来,小草也探出小脑袋来欣赏这美如画的世界,柳树冒出了绿油油的嫩芽,花儿也都随着微风做起了早操。看!春姑娘穿着绿衣,坐着绿马车,带着那绿色的梦回到了这片土地。听!春姑娘正在为小动物们唱着欢快的歌曲呢!小朋友们也随着春天的脚步,摆脱了冬天的严寒,开始在草坪上,田野上,山沟里玩着游戏呢!欢快的笑声传遍了整个乡村。

夏天,城市中的空调、电风扇在这里都成了废品;一把蒲扇,一张凉床就足已驱赶夏天带来的那一点炎热。傍晚,大人,小孩还有老人都出来了,迎着那徐徐的凉风,坐在凉床上,聊聊家常,好不惬意。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每家每户的中年人都背着大大的背篓上山采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果实。这里没有城市里先进的稻谷收割机,只有家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株一株地收割着;虽然很累,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下午,孩子们也陆续

地放学了,完成功课后,都在田地里,山上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当然,秋天不仅是个丰收的季节,还是个风景如画般的季节。秋天的风吹过,石榴笑了,金菊也舒展开花瓣,用笑面对一切,麦穗黄了,秋梨也露出自己黄澄澄的身子,用快乐面对生活。

冬天,这里白雪皑皑。雪花像棉花般的飘落在这片白的纯净的大地。冬天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打雪仗,堆雪人……每个游戏都是在欢声笑语中结束的,快乐满溢整个乡村。在冬天严寒的时候,大人们则围着火炉,冬天的严寒则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想到冬天,当然会有春节,这是个喜庆的节日。放鞭炮,拜访亲友,吃年夜饭……这个节日带给了乡村热闹的气氛和冬天中的一丝暖意。

这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一个令人憧憬的地方。

心中的桃花源 第七篇_我心目中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

86班 张蓓蓓

生活中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语:“总也不见你,你这是到世外桃源去了?”世外桃源到底是个怎样的的地方,也许是蓝天、白云、绿树 „„一个风景奇美的地儿;也许是一群关系要好的朋友做着喜欢做的事,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许是没有争斗,没有烦恼的一个场所;也许是想什么,来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的一个宫殿„„ 对于桃花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有自己理想中的桃花源,鲁迅有自己心目中的百草园,我有我的小花园。对,我心中的桃花源便是我奶奶家院子里的小花园。这小花园,并没有桃花源那样的两岸桃花,清香醉人;也没有百草园那样富有传奇色彩,令人遐想。但他在我心中却实有着无比的地位,因为那里有我的念想,我的向往,我的快乐。

住在奶奶家的童年时光里,小花园自然成为了我最喜爱的玩乐之地。天天和伙伴们便欢聚在此地,直到入夜,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并共同约好,明天的再次“相聚”。事情就是如此简单,但是小花园里却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在我心中小花园便是我的“桃花源”。

春夏时光,小花园绿叶衬着红花,红花伴着绿叶,真是让人舒服,尤其是园子里有我的作品——我植入的花苗、菜苗,看着她们一天天的成长,我会激动不已。秋天自然果实累累,伸手摘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别有一番情趣。

特别是星期天,等我把作业完成,我就又可以奔向我的桃花源了,你别说,因为心中有这份念想,完成作业都轻松了许多,。来到我的桃花源,见到了最亲最近的爷爷奶奶,全身心放松的地观赏着这些我的杰作,这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这就是人间天堂。

我希望我的桃花源一年比一年繁茂,我更希望我的爷爷奶奶一年比一年年轻,让我们祖孙永远伴着桃花源,也让桃花源永远伴着我们。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85392/

推荐访问:心中的桃花源简谱 心中的桃花源作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