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关于特色的文章

关于特色的文章

时间:2018-09-13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关于特色的文章 第一篇_特色学校文章

让悠扬的笛声吹起来

丛林中心校 杨敏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建设的需要更深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一所学校,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是学校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前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我校的特色为竖笛演奏。

竖笛是欧洲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从中世纪起开始使用,它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16世纪时有许多形制,现在所常用的是定音为C的高音和次高音竖笛和音高为F的低音竖笛,其音域都是两个八度。竖笛柔和、带有一点鼻音的声音和相对简单的制作,使它在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一种流行的乐器。直笛音色优美圆润,是欧洲重要的管乐器,也是巴洛克时代的标准独奏乐器。目前,八孔竖笛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无论是在专业音乐表演还是在普通音乐教育中,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维也纳音乐学院这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到普通中小学校,到处都能见到这种雅俗共赏的乐器。专业的竖笛乐团和竖笛研究学会也比比皆是。世界各国还经常举办竖笛比赛,世界各地的电台和电视台经常播放竖笛音乐。竖笛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柔和的笛子”、“像鸟唱歌的笛子”。它由簧片振动发音,簧片永久性的固定在发音窗内,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响,这样,人们从初学开始,就很容易获得美妙的乐音。

几年来,我所在的丛林小学严格遵循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目标以及和谐发展,培育特色,注重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培育具有我校个性化的办学特色。目前全校师生的竖笛演奏已经初具规模。我校不断加强育人文化环境建设,取得实效。学校专门安排了竖笛课,定期举办竖笛比赛活动,校园里每天总有悠扬的笛声飘荡。此外我校还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学校除了在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楼的墙壁上悬挂寓意丰富的永久性标语外,还充分利用每层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楼的有效空间,张贴有关竖笛的优秀书画。著名的竖笛吹奏家,这些书来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让师生时时与古今名人对话,聆听他们的教诲,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还张贴出自师生的吹奏图片,可以让师生近距离地看到自己的作品,树立师生的自信性,增强师生的荣誉感,深受师生的好评。这些图片和各种精美的展板点缀其中,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学习,在悠扬的笛声中生活。真正的体现了我校的特色文化带给师生的无穷的魅力。

关于特色的文章 第二篇_特色成就价值 作文指导

特色成就价值 作文指导

整理:MGK

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陕西师范大学坚持请老教授们用毛笔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的消息一经传开,迅速引发人们热议,毛笔书写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无数人心中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今年,人大新生录取通知书采用了磁石封印的方式,北京林大采用手制树叶标本,北大采用篆刻,西安交大通过APP发送电子版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附带入学纪念卡……

录取通知书已经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一道风景。

立意:特色成就价值;百花齐放造就文化的多姿多彩;文化的魅力源于创新,源于坚守特色 素材:

一、有特色,才有文化的传扬

【关于特色的文章,】

:

二、借鉴特色,也要保留自己的特色:

三、有特色,迎接美好未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联新经济政策:

关于特色的文章 第三篇_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作文

【关于特色的文章,】

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作文

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作文(一)

>我的家乡博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小山城。博山人对饮食很讲究,就是普通人家也不放过在逢年过节铺张一下。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菜肴,摊鸡蛋饼,做春卷、卷尖、蛋包;做豆腐箱、豆腐角、豆腐丸;剁肉陷做饺子你听刀起刀落的声音此起彼伏,响声过后各种香气便溢了出来,在空气中弥漫着,飘着浓浓的年味。

但是最具博山特色的菜还是酥锅,博山人几乎家家都做。似乎不做个酥锅就过不去年。腊月二十三空气中便散发出酸里带甜的特殊气味,那就是酥锅。这一天,我们全家齐动员,洗白菜、藕、海带、葱姜;炸鱼、豆腐;还有鸡、五花肉、猪蹄;配料有糖、酱油、醋、黄酒等,林林总总摆了一大摊。爷爷是主厨,我是小工。爷爷先刷了一个大砂锅,在锅底放上一些筷子,说是怕糊。然后分层放上白菜葱姜,剩下的东西分区摆放,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最关键的是配料的比例,爷爷小心的调好配料,然后又尝了尝,才放心地放进锅里。七八个小时后,酥锅上桌了,不同区域里的东西,就是不同的菜,那苏软酸甜的味道,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博山酥锅属于普通百姓,它平实淳朴,材料易得,风味独特,怪不得博山人自豪地说:“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

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作文(二)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吃咸蛋黄,喝雄黄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还会进行划龙舟比赛。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妈妈就问我:“今天又是端午节了,你还要不要吃蛇肉啊?”“当然要吃!”我响亮地回答。“那我们现在就去菜市场买蛇肉去。”“好呀!快走吧!”于是,我就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了。

来到菜市场,我们没有看到蛇肉。于是,妈妈就带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们才找到了一处卖蛇肉的地方。摊主问:“你们是不是买蛇肉啊?”我抢在妈妈前说:“是的!”那个人就让我们自己挑选。我看到那几条蛇在笼子里面游来游去。它们还不时把头抬起。我不禁有些心惊肉跳了。妈妈却不怕,指着一条中等大小的蛇说:“就要这一条!”“好!” 说着卖蛇的人捉起那条蛇。他用手捏住蛇的头,用脚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了一把刀,灵活地把蛇头给宰了下来,然后立刻把蛇皮剥去。接着,他拿刀把雪白略带粉红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妈妈付了钱,接过装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饭的时候,妈妈把香气四溢的红烧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

开,还没有等妈妈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蛇肉放进嘴里就吃了起来。爸爸看到我这样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夹起蛇肉吃了起来。妈妈说:“看你们父子俩的馋样”我和父亲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妈妈也跟着我们一起品尝起来。这红烧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极了。

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作文(三)

说起美食,大家头一想起的应该就是自己家乡的美食吧。今天,我就来讲讲我家乡连州的特色美食!

连州有着“长寿之乡”的美称,因此连州的美食也就有了“长寿之食”的美誉。说起长寿之食。头一号就是东陂的水角糍。东陂的水角糍是用上等的粘米生、熟浆打皮,以马蹄、葱花、瘦肉作馅,包成三角形,再用蒸笼蒸熟。再蘸以酱油、麻油,使水角糍的味道由内到外的蓬发出来!马蹄的清凉爽口;葱花的淡淡清香;瘦肉的甜味;麻油酱油的香味都配合得天衣无缝,把那水角糍香味顿时爆发出来!那水角糍的外形就像一个饺子,但水角糍的皮面上撒了一些芝麻,再加上是用蒸笼蒸出来的,使东陂的水角糍染上了金黄色!

连州的特色美食除了东北的水角糍外,还有着名的“星子扣肉”!星子扣肉是由肥猪肉和芋头经过炸、扣、蒸等几道程序精烹而成。肥猪肉肥而不腻,芋头松软爽口,同时咬上一口,肥猪肉的弹性配合上芋头的松软,使其不仅掩盖了肥猪肉的油腻,还增加了一点香气!肥猪肉皮色泽金黄,芋头嫩红嫩红,把星子扣肉的色、香、味天衣无缝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品尝在我们的嘴里。

连州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连州也是个有无数特色美食的地方。连州特色美食拥有着色、香、味,一应俱全!

关于特色的文章 第四篇_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名气很大,确实名不虚传。他在理论上对文学有三点贡献是别人无法取代的。一是他最早准确地意识到新文学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文学”,将新文学的“人性”与旧文学的“非人性”区别开来。二是他最自觉地意识到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他的《美文》实际上表达了这个意思。因为大多数议论性的文章并不属于文学,只有那种具有艺术性质的议论性文章即美文才能算是文学,将文学与非文学作了区分。三是他自觉地意识到文学的个体性质,他在《个性的文学》指出了文学的个性特征,将千文一面的文学和独一无二的文学作了区别。三篇文章,层层递进,可以看出周作人对文学确有精密周严的考虑,这在五四时代是罕见的。

而周作人之所以能够对文学有如此精湛的认识,与他拥有广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他博览群书,是多种学科的最早探路人,对民俗学、人类学、儿童文学、心理学、女性学都有涉猎。

周作人的散文名气极大,但能说出其妙处的人实在不多。张中行本身是文章家,确实说出了一些真感觉。刘绪源真正沉入了周作人的散文中,对其个中三味确有一些真知灼见。本人不妨做一回文抄公转录他们的高见。

张中行是周作人的学生,与周作人有不少交往,写有两篇有关周作人的文章。一篇《苦雨斋一二》见《负暄琐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第一版),另一篇《再谈苦雨斋》见《负暄续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写得不错。【关于特色的文章,】

对周作人,张中行有一个基本评价:大事糊涂,小事不糊涂。反用“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典故。“大事糊涂”指的是周作人落水做了汉奸,失了国家、民族的大义。“小事不糊涂”指的是他的文化成就。

在张中行笔下,可以看到周作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博览群书。张中行说:“在我熟识的一些前辈里,读书的数量之多,内容之杂,他恐怕要排在第一位。” “他喜欢涉览笔记中国的,他几乎都看过。如他的文集所提到,绝大多数是偏僻罕为人知的。”“他之熟悉日文典籍,似乎不下于中文典籍。”(《再谈苦雨斋》)“到他家串门的朋友和学生都知道,他永远是坐在靠窗的桌子旁,桌子上放着一本书。”(《苦雨斋一二》)

周作人散文的内容,即题材与思想。题材千差万别,思想一以贯之。张中行在两篇文章中都过,周作人自己表示不懂道。道即人生观。张中行认为道有三个层次:一是“道生一”的道,是上道,也可以说是哲学之道,是本体论的问题;二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是中道,是怎样活的问题;三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下道。张中行认为周作人对中道大谈特谈。表现为题材,“他注意底层,注意多样,兴趣伸向村野、民俗、儿童以及草木虫鱼等等。”“反对以各种力以扶强欺弱,如喜欢谈妇女问题”。(《再谈苦雨斋》)

周作人散文的表达,张中行认为概括地说就是“用平实自然的话把合于物理人情的意思原样写出来”。认为周作人的文章“话很平常,好像既无声(腔调),又无色(清词丽句),可是意思却既不一般,又不晦涩。话语中间,于坚持中有谦逊,于严肃中有幽默。处处显示了自己的所思和所信,却又像是出于无意,所以没有费力。”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张中行提到几点:一是丰富的知识,二是洞察的见识,三是思路的既条理又灵活,四是前人的表达方法的积累,五是熟能生

巧,六是对文章的好坏有所知。所以,周作人散文达到的境界,用苏东坡的话说就是“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或者换言之,“能够寓繁于简,寓浓于淡,寓严整于松散,寓有法于无法。”

刘绪源在他的《解读周作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中用了较大的篇幅谈周作人散文的妙处。他将周作人的散文分成三类:杂著、小品和书话。

关于知堂杂著,他认为周作人喜欢淡然自在的文风,对此,他引录了周作人杂著中的引文:“爱情的事,无经验的人是不明白的,普通情书常常写言过其实的肉麻话,不如此写不能有力量。”进而引周作人的议论:“窃见文学上写许多言过其实的肉麻话多矣,今乃知作者都在写情书也。我既知道了这秘密,便于读人家的古今文章大有帮助,虽然于自己写文章没有多少用处,因为我不曾想有什么力量及于别人耳。”这话说得是很自负的,也很幽默,确实体现了周作人文章不同寻常的追求。具体地说,周作人杂著有很独特、很有价值的思想。比如“文明本来是人生的必要的奢华”,“人们所要者是身体与思想之自由,并非‘优待’,——被优待即是失了自由了。”思想往往构成了他文章的内容材料。他的思想也很有特点:“一是与学问紧紧连在一起,许多重要思想正是由学问支撑起来的。有些思想本身就是学问。”如果思想不经学问的锻炼,那么,必定有经验的支撑,是“经验所得的老实话。”(此语出自《谈虎集·三天》)

刘绪源认为周作人的思想表达也很有特点:广征博引,引文量多质高,材料新,用得出人意料。原因是他学问之大,读书之多,知识面之广,确为一时无两,因而他能在数量惊人的阅读范围内选择最合己意的引文;二是许多外文书籍中的引文是他发现后自己译成中文,然后引入文章,中国古籍中的引文也往往是久被埋没而由他独家发掘的,带上了‘周氏’印记;三是他将思想与学问结合得贴切自然,学问的发挥成了他的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创造了一种通篇以学问铺就——或干脆以渊博的引文铺就的写法,形成了一种独创的文体,夜读抄,他自诩为“文抄公”的抄书之作。

刘绪源还分析了周作人的语言。语言的曲折多变,进退自如。

刘绪源认为周作人有一个独家的剑法,“是他经常而娴熟地运用一各既锋利又别致的武器——反讽。”“娴熟地运动这种不点破的反话,便是他化激烈为平淡的作文金针吧。”

刘绪源认为知堂杂著的最末一个特征,“最能体现他热爱日常生活、温厚而又富于诸多情趣的性格,也最能区分他的杂著与别家杂文的差别,那就是:他的文思并不总是顺着逻辑的线索发展,他会不时地穿插一些十分细微朴素,充满世俗气息的感性体验,使用权你从抽象的理性思维中跌落到世间的人情物理中来;而他的许多结论,也并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他独到的、充溢着感性色彩的实际经验的表达。”

通常所说的知堂散文的‘丰腴’,不仅体现在小品中,也体现在他的杂文里,而不断插入自己真实的感性的体验,正是使他的杂文丰腴起来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丰腴与余情

在知堂小品中,通篇都是用以表达作者自己的“余情”的,这种余情往往通过作者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琐细关怀,和对于各种名物的细切体味与介绍,很自然地表达出来。所以说,对于日常生活与各类名物的描写,正是知堂小品达到“丰腴”的主要途径。

【关于特色的文章,】

关于知堂小品

第一个基本的特征是“苦中作乐,乐中含涩”的滋味。首先是对普普通通的人生表现了一种琐细的关怀,充满了兴趣。其次是何味名物的细切,渗透了心情。刘绪源认为:“周作人的小品中也充满这类既不玄奥艰深又为别人所不注意的有趣的知识”,“知识在他的文章里,已经化成了一种材料,它们和其他材料一起,经过知堂老人的语言文字,调制成了一种截然不同于黑暗现实的恬静闲适的情调,他正是以此来驱遣侵入自己内心的黑暗的。”“知堂小品虽包含有大量名物知识,却毕竟还是文学艺术作品,它们所提供的主要是审美,而不在于知识的传递。”从他名物的细切,“可以看出周作人独特的性格心情”。

第二个文体特征,“是它那温润浑厚的中间色”,“它那文字的色调,既不过于高亢亮堂,也不过分明丽妩媚。既不偏于豪放也不偏于婉约,另辟了一条朴实琐细而有谐趣的蹊径。”他曾将日本的俳文分为三类,“一是高远清雅的俳境,二是谐谑讽刺,三是介在这中间的蕴藉而诙诡的趣味„„”,刘绪源认为,周作人的小品就属于第三类。

知堂书话

总的特征,寓心境于读书,寓思想于学问,寓热切于冷门。

寓心境于读书,在书话中寄托余情。寓思想于学问,将思索转入杂学。寓热切于冷门,钻故纸堆但还是有热切。

关于特色的文章 第五篇_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首先入眼的是题目:“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题目新颖,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吸引着人们继续看下去,去探究究竟我为什么没有新闻可写。

其次,延迟性导语的使用比较恰到好处,通过情节,细节等信息,激发读者的兴趣,疑问好奇心,从而带领读者走进新闻事件的核心。

文章的角度新颖,集中了发散和统摄的双重选角度的方法,由开始的发散到后来的集中,使得读者随着文章的角度而不断深入。

跳笔的使用较多,吸引读者,有利于读者的集中注意力,段落之间似松散,却又联系紧密。

最重要的是文章生动通俗,许多形容词的使用使得文章生动具体。叙述性的讲述方法也使得文章通俗,易读,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新闻语言生活化,借旅游过程中游客的表现来一步步突出主题

背景资料的使用恰到好处,穿插于文中,既阐明了主题又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使得文章更加立体。

以游客的游历来说,更加真实,也体现了用事实说话。而且其中也不乏一些事实的记述。

整体来说文章的优势较大,但有些也是其缺点。例如,延迟性导语的使用,延迟的时间似乎有些过长,这可能会导致读者产生疲劳感而放弃阅读,但是整体说来本篇报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关于特色的文章 第六篇_宗璞散文语言特色

宗璞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显在成因分析

吴延生

关键词:当代散文 宗璞 语言特色 显在成因 美学探讨

摘 要:“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是宗璞散文创作的一贯追求。这种追求是有价值的。文章从修辞手法的多样性、锤字炼词的精确性、引典化用的复杂性、节奏跃动的和谐性、色彩着笔的抒情性,探讨其“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形成的显在原因。这种研究也是有价值的。它从语言层面切入,以带动对她散文创作的全新理解、全面审视和全力探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短篇小说《红豆》所独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和儒雅的气质引起文坛瞩目、赢得读者倾心的作家宗璞,不仅小说写得好,散文也成就斐然。“宗璞的散文创作,始终与小说并行于当世。近几年来,她的散文创作更趋繁丰,散文艺术日臻成熟,可说是今日要知宗璞,就不可不知宗璞的散文。”①读当代女作家宗璞的散文总有“放不下”的感觉。这“放不下”就是因为她的散文洇着一种浓情,溢着一种淡雅,漾着一种真诚,一如其人内敛而不张扬,却又蓄着兼容而显张力。宗璞曾在《小说和我》中说道:“我自己在写作时遵循两个字,一曰‘诚’,一曰‘雅’。”其散文创作,正实践了自己的这一艺术主张。她追求本色而不失雅致,语义优美而不显雕琢,清水芙蓉,天然成韵。其文本似有内驱力牵引着你一目十行。从轻灵小巧的结构、优雅柔美的风格、不拘一格的手法、生动饱满的细节到慧眼独异的视角,无不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可品、耐品,透出一股魅力,彰显其优点;从女性作者的细腻,观察生活的细心,见出学养之高,凸显其优势。而优点与优势的结合即是其创作上的优秀。宗璞是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也是位有追求的作家,特别在语言上富有自己的个性。“小说的语言尤其值得称道,是一种质朴而又不失典雅、凝练而又生动的话语。”②其散文语言毫不逊色于小说,在小说话语的基础上拓展并发展着。“就语言来说,北京散文作家推崇朴实、自然、雅健和清顺的风格,非常反对华丽的词藻、艰涩的句子、生僻的字词。”③作为北京散文作家的一员,她在散文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真情·洞见·美言》中说:“一篇好散文,我以为需要三个条件,即真情、洞见和美言。所谓美言,就是要美的文字,散文特别需要文字上的功夫。本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散文似乎更为苛求。”正是这样的“苛求”,形成了她散文语言“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来。“读她的作品肯定不会像面对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那样,立刻为之陶醉;却能够如同品味一杯清淡甘醇的新茶,慢慢为其内在的真感实情所吸引。”④笔者也深深为其散文吸引,就其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形成的显在原因,作深入的探讨。

一、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宗璞大学毕业后,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她十分讲究语言的运用。如她在《真情·洞见·美言》中所云:“前几年见有人批评追求美言,批评追求词藻的华丽,

【关于特色的文章,】

其实美言不在词藻,如美人不在衣饰,粗服乱头,不掩天姿。甚至不只在容颜的姣好,而要有气质、修养各方面因素。”她的表白可以看作是她散文创作上语言追求的尺度。跟那些辞章华美、铺张扬厉的散文不同,宗璞的语言追求的是自然、简约、凝练、含蓄。为了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作者就要在修辞层面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激活她的语言,激发她的灵感,激动她的情绪。“语言是思维的物化形态,是思想的具体化。在思想经由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修辞起着重要的作用。”⑤《三千里地九霄云》写道:“湖水不再掩藏在树木间,而是坦然地抚摸着开朗的湖岸。”修辞实际上是将呆板的文字调动起来,形成动画般的效果。由于有了拟人手法,湖水的动态便呈现在读者面前,且富有人性化,显得亲切自然。《暮暮朝朝》写道:“我们怎能不把一生作为时间的单位,永远开始着幸福的战斗,永不停息,永不懈怠;朝朝暮暮,暮暮朝朝。”用反复和顶针的辞格,表达出为社会主义事业只争朝夕、奉献终生的精神。《墨城红月》写道:“云层中忽然起了一团红光,像是个正燃烧的火球,滚了一阵,又倏地消失了。”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墨城(海拉尔)晚间红月亮的形态及瞬间变化的情景。《孟庄小记》写道:“匆匆走过,下得船来,脚下是碧沉沉的水,头上是蓝湛湛的天,微云一抹,远山如黛。”用对仗、对比、比喻的修辞格,表现出泛舟西湖,天地忽然一宽的心情,辅之以色彩描写,衬托出色彩斑斓的游兴。《乐书》写道:“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用对偶修辞格,写出寒暑读书的快乐心情。《绿衣人》中:“这一带春来樱花如雪,夏日榴花似火,秋时蔷薇类的黄花开得满院皆金,冬天的雪花飘飘扬扬,覆盖了一切。绿衣人总是准时地走过花的曲径或雪的小路,把一封封信送到门前。”用比喻、反复、借代修辞手法,写出一年四季送信人都会准时出现在收信人的门前。这些辞格还能和色彩词、叠词套用,产生了奇妙的美学效果。用“花”的四季变化,映衬出送信人为收信人服务的快乐心情。《三松堂岁暮二三事》写道:“那么是有人来凭吊过了,是谁?是朋友?是学生?是读者?大概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用了反问、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他人到父亲墓前凭吊的感慨乃至欣慰。《热土》中:“热土难离!我们的泪水、血汗灌溉着它,怎能不热!因为我们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在这里寄托着青年时代的梦想;我们还要永远安息在这里。”用了对仗、反复、对比、层递的修辞手法,呈现出作者对“热土”倾注的深情和眷恋。【关于特色的文章,】

作者笔下还多出现仿词格,如《近视眼到远视眼》:“这几年,鸟丁兴旺,我只听见闹喳喳。”“鸟丁兴旺”断然是仿用了“人丁兴旺”。“仿词”修辞手法,常能深刻有力地突出事物的本质,显示出生动贴切、明快活泼、新鲜风趣的表达活力。

纵观这些修辞手法,几乎覆盖了汉语修辞常用辞格,而且有的是多种辞格连用,或将这些辞格与色彩、句式、词汇等并用,营造了语言的生动、灵动、活泼、活跃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或连用,极大地调动了语言的积极的力量,升华了作者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的定格和定位。

二、锤字炼词的精确性

“汉语言文字具有丰富华美的特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追求文字的修饰、精美,散文又是最注重遣词造句、把玩文字的体裁。”{6}人们对宗璞散文的推崇,不仅仅是她的学养、知性,绘声绘色的描写,更在于她的散文在遣词造句上的精益求精,既讲究词藻的修饰,又重视字词

的锤炼提纯,表现出作家对语言表达的美的追求。在宗璞的笔下,很多动词用得十分精当出彩。“可以说动词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古今文人都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都十分注重句子中动词的选择与锤炼。”{7}一段普通的话,一个普通的句子,宗璞似信手拈来一个动词,顿然使得言辞来了精神,或灵动,或新鲜,或贴切,或精确。她喜欢用一两个精心选取的词语,点活全句。“所谓炼字,实际是炼句,单个的字词摆在那里,无所谓精彩不精彩,只有放在具体的句子里,才能见出那个字词使用得妙或不妙。”{8}宗璞的锤字炼句,就极善于用平常字眼造传神之句,朝极普通的词语要神奇的表现力,从而展示出驾驭语言的不凡功力。如《柳信》:“柳枝在绿着,衬托着万紫千红。这些丝丝垂柳,是会织出大好春光的。”一个“织”字,用字自然而又推敲,以拟人化的手法会给读者更多的遐思妙想。“丝丝垂柳”,仿佛立刻幻化为仙女的“纤纤玉手”,是她们的巧编妙织,才有如此的美好的春色效应,也才有如此神奇的审美效果。作者精心遣词,将柳树的不事张扬、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写出来了。顺着作者文本话语的叙说,读者仿佛进入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了,并被作者拉进了她的情感境地。

如果说写景易得,那么在写人方面就不是那么自如了。但宗璞却能在平常话语里,以普通的动词排列在普通的位置上而产生出不普通的美学意义来。如《心的嘱托》:“他无须再说什么,他的嘱托,已浸透在我六十二年的生命里;他的嘱托,已贯穿在众多爱他、敬他的弟子们的事业中;他的嘱托,在他的心血铸成的书页间,使全世界发出回响。”文中作者无意去描绘父亲冯友兰,但他对“我”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用了“浸透”,而且与“生命”相联系,可见这种影响是无法形容的。事实上,冯友兰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对女儿宗璞的文学思想的影响深刻、深邃。对“弟子们”的事业的影响,用了“贯穿”一词,说明是持之以恒的,连续不断的,可见“弟子们”的获益是绵远的。冯友兰的著作不是“写成”,而是“铸成”,何况是“心血铸成”,一字之差,把哲学大师治学的辛苦、奉献的精神,全盘托出,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以外,作者又配以排比句,其层递的效果一并带出。

对比鲜明的词汇,也常出现在作者的笔端。如《我爱燕园》写到燕园四季的颜色变化:春天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连翘,浅紫掺着乳白的二月兰,紫色的藤萝;夏日的主色是绿,也有红荷、白玉兰点缀其间;秋天的色彩给人感到充实和丰富,有紫有白的木槿,有紫有红的紫薇,一片纯白的玉簪花;冬天的颜色常常是灰蒙蒙的。这样的描写既有层次感,又借助于对比鲜明的词汇,衬出燕园的多姿多彩。读着这样鲜活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可见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透着精心的选择、尽心的安排、用心的把玩。不仅收到了情景交融之效,而且开拓了优美的意境。

锤字炼词,体现出作家创作的认真和刻苦。它不仅是一种水准的体现,更是作家语言风格形成的基础。这种执着的追求,推进了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的形成。

三、引典化用的复杂性

在散文创作中,为了提升文本的知识含量,提高作品的韵味,常常会引用前人、时人的语句、典籍中的典故、传说等来说明问题、发表见解、表达感情。对此,宗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学养深厚,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品格、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而重于学问的人多注重用典使事。”{9}所以她看重并注重引用手法的运用,以保证作品内容充实、蕴含深刻、情韵十足。如《松侣》引用白居易《庭松》诗:“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疏韵秋瑟瑟,凉荫夏萋萋。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如《西湖漫笔》引用苏东坡《江城子》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如《心的嘱托》引用张载《西铭》文:“存,吾顺事;殁,吾宁矣。”以上这些古典诗词文恰到好处的摘引,在对应的文本中恰如其分地佐证或印证了文章的思想内蕴,又使文章典雅脱俗,富有情趣。“将古典诗词的意境融入散文,则增添了散文语言的神韵。”{10} 作者关于典故传说的引用也很多。如《花朝节的纪念》引用“举案齐眉”的典故,《蜡炬成灰泪始干》引用“薪火相传”的典故。如《促织,促织!》引用《聊斋志异》中《促织》写的“官府逼人上交蟋蟀,九岁孩童为了父母身家性命,魂投蟋蟀之身”的故事。如《三峡散记》引用神女峰的传说,如《孟庄小记》引用“三生石”的传说。在《澳大利亚的红心》中引用红土染身的传说、露珠儿和蔷薇花的童话。作者在文本中不仅用典用得多,而且用得好。“所使用之典之事有助于艺术的概括化和抒情的典型化,使题内有精蕴,题外有远致,意境清空,意趣超妙。”{11}事实充分说明,读其文,“典”到即来;品其文,则妙趣横生。

在引用之外,作者还运用了“化用”。所谓“化用”,就是作者对前人词句加以增减调整,使之完全为我所用。如《澳大利亚的红心》:“不知地球上何人初见月,也不知月亮何时初照人。”显然是化用了唐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句等。

“散文与其它文学形式有所不同,它需要灵感,也需要情感,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12}正是由于文化底蕴的深厚,作者才能娴熟自如、经常不断地摘引古诗词曲入文,化用前人或他人的词句,使之成为散文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最大化地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内涵,含蓄地寄托作者的思想情趣,使作品更委婉,更富有暗示作用,也给读者留下反复咀嚼的余地。最重要的是,不仅使语言多变化,有错落之美,而且便于渲染气氛,画龙点睛,为作品增色添辉,映衬出作者散文语言的特色风韵。

四、节奏跃动的和谐性

“散文不讲韵律,但要有节奏,包括字音的抑扬、音节的长短、句式的变化等,做到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读之自然流畅,诵之琅琅上口。”{13}散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实质上也是作者心灵感情的节奏。虽然在各种句子参差错落的组合上,不免带有作者自觉的艺术加工,但是这种“自觉”,也是受着内心情感节奏所支配的。“当作者对他所要表达的事物体会入微时,其心灵便同客观事物产生出极和谐的共鸣,于是,那特有的节奏便在笔下自然流出。所以,作者一旦有了真感、至情,虽然无意去排列、组合字句,然而,其感情的自由倾流,亦会在纸上留下或长、或短、或偶、或奇的字句。”{14}这就决定了散文语言富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之美的特点。“她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主要还不是或不完全是文章音律的搭配和声韵的调谐,而是一种情感的律动所引起的更为深刻,更为内在的东西。正是这种内在的情感的律动,推动着、激动着、选择着外在的语言的节奏与旋律。”{15}宗璞深谙此道,尽力在作品中营造这样的效果。

排比连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贯、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成串,像连珠炮似的,连珠而发,似激越的锣鼓、奔腾的波涛,形成强烈的节奏,极有声势。如《暮暮朝朝》:“从那里,我们看到祖国有着悠久文化的过去;从那里,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的将来;从那里,我们看见那经过万水千山的革命足迹;从那里,我们继续走着坚定的步伐一直向前。”作者呈现连珠妙语,读者享受妙语连珠。“语言是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才华的展露。连珠妙语,给读者美的愉悦和心智的启迪,或让你忍俊不禁,或让你掩卷品味,或让你百看不厌,于轻松随意中怡养心神。”{16}从修辞角度讲,文中的“从那里,我们„„”构成严整的排比句。“排比极力扩展句子的长度,增加意象的密度,从而增强了情绪的浓度和语感,给人以一泻千里之感,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喷发。”{17}不仅在内容上两两对照、对比,从不同的侧面加强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整齐的句式,铿锵的语言,增强了文势和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

美。

长短句交替。“有一定文字功夫的作者,无论有意为之,还是仅凭感觉,大多调度着自己笔下的长句短句,将其有机搭配起来,用长句的绵密舒缓和短句的明快有力,搭配成松紧缓急的变幻流动。”{18}句子越长,表意越精密,因为修饰成分多,描绘细腻,便于详尽、委婉地表达文章的内容。短句,修饰成分少,语气短促,便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长、短句交替使用,便可造成缓急相间的气势,形成鲜明的节奏。如《告别阅读》:“文学和音乐,伴随着我的一生。可以说,文学是已完嫁娶的终身伴侣,音乐是永不变心的情人(如果世界上有这种东西的话)。文学是土地,是粮食;音乐是泉水,是盐。文学的土地是我耕耘的,它是这样无比宽广,容纳万物。音乐的泉水流动着,洗涤着听者的灵魂,帮助我耕耘。”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简单组合排列,更见作者内心感悟的独到、感情的跃动、感慨的深致。

成语运用。由于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是固定的短语,一般多为“四字格”,因其节奏整齐短促,可以造成声律上的响亮紧凑,加上言简意赅,包蕴丰富,只要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修辞效果。如《京西小巷槐树街》:“两侧皆植槐树,掩映着一个个小宅院。名为槐树街,可谓名副其实。”语言简洁精练,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

叠句叠词出现。遣词用语,讲究节奏声律的效果,是作者自我意识的体现。宗璞的散文创作追求节奏感和旋律美,也是其语言运用上的一大特点。“在要表达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物、沸腾的感情时,在作品中‘节骨眼’的地方,适当运用叠句,常常能给人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那样的感受。”{19}如《燕园墓寻》:“而他们愿意永远留在这未名湖边,傍着旧石,望着荷田,依着花神庙。也许他们的家乡观念淡薄些?”文中写到了曾在燕园做出贡献的外国学者、教授,他们死后也留在了未名湖边。几个叠句的运用,强烈地表明了他们留恋燕园的执着,志在四方的情怀以及他们超乎一切的选择。

正像一部音乐作品要有抑扬亢坠一样,大量叠词的运用就能营造这样的效果。如《我爱燕园》:“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如《养马岛日出》:“深深浅浅的灰色”、“高高低低的礁石”。如《酒和方便面》:“酒,是艺术。酒使人陶陶然,飘飘然,昏昏然而至醉卧不醒,完全进入另一种境界。”如《鸣沙山记》“:飘飘扬扬地散了”、“孤零零地站在山脚下”、“浩漫漫的大海边”、“白茫茫的雪原上”。这些精彩的叠词,镶嵌在特定的语句中,常常产生一种奇特的魅力。它不仅产生了声律上的谐和,而且抑扬沉响,本身就有表情意义。

另外,作者还注意联绵词(双声、叠韵)、象声词(如《安波依十日》:“这时忽然听到异常的声音,咔嚓咔嚓,有节奏地响着。”《三松堂断忆》:“记得我曾说串红像是鞭炮,似乎马上会劈劈啪啪响起来。”《水仙辞》:“听着嚓嚓的剪刀声,我觉得她认真得好笑。”)等的使用,使语言造成声律上的顿挫起伏的效果,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这些都有助于节奏跃动的和谐要求。

作者借助于语言音律美和鲜明的节奏的营构,让读者在感受到视觉美的同时,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对其散文“纯朴雅致”的语言特色形成起到了润滑的作用。

五、色彩着笔的抒情性

“文学作品是审美的语言艺术,它首先给予人们视觉的语言冲击。”{20}散文的色彩美,是指运用色彩词来描绘物象,通过联想,在人们的视觉想象中所产生的美感。在具体写作中,散文家往往是调动语言的七色板,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来敷彩着色,将情思熔铸于灵山秀水、奇花异草、星云风月和人情风俗等的描绘之中,组成一幅幅朴素的或多姿多彩的艺术画面。散文通过色彩描绘艺术画面,不但和绘画一样能使视觉产生审美愉悦,并且比绘画更能深层次地、立体地抒发散文家丰富多变的情感,加深作品的意境,以激起读者心灵如痴如醉的遐思。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79971/

推荐访问:特色栏目文章 文章的艺术特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