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时间:2018-09-12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第一篇_五水共治科普征文

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是浙江省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浙江是著名的水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当中的“杭”就是浙江的杭州。这说明以前的浙江风景秀丽、山水清明。可现在,由于工业的发展,各大化工企业光明正大地把污水排进清澈的河水当中,让我们的母亲河也变得污浊不堪。看到这一幕,我深感痛心。

水是生产的基本,生态的必需,生命的根源。所以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的举措是一个一石多鸟的决定,对政府的经济发展既有推动作用,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关于“治污水”方面,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需要人们的自觉。我们不能把垃圾等等污染河水的物品随意扔入河流小溪。“你我文明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这句话在现如今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每个人都这样随意把垃圾扔进河水,那么我们清澈的河水将会变得浑浊,清河会变成黑河、臭河、垃圾河。而化工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把污水过滤之后,再把它排放到河流当中。

浙江的降水量相较于其他省是比较多的。所以,“防洪水”也是比较需要注意的一方面。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堤坝的牢固性,并且扩大河道,栽种多种树木来改善环境。这样才不容易因发洪水而产生人员伤亡的惨剧。对于洪水,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做好预防工作。

而“排涝水”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应该让河流走起来,不然河水将会越变越臭,最后变成一个臭烘烘的“垃圾场”。就像人一样,如

果叫你再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的,你能忍得住吗?所以说,这种污染环境的行为简直是在自焚。

“保供水”这个举措,就是要保护好水源。如果在自来水管破旧,就应该及时换新,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要提升饮水的质量,要不然喝了那些不干净的水只会让危害人们的财产安全。

五水共治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节水”这个举措。“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你的眼泪。”这句话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让我们了解到节水已是迫在眉睫。主要还是要防水管漏水,不然这样一点点漏掉,漏到两个月的时候,就相当于漏掉了一个月用的水。还有我们可以收集雨水或露水,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节约用水。

因为有了水的滋润,浙江加快了发展,经济活力大大增加;因为有了水的浇灌,浙江的环境实现了山常青、水常绿、花常开;因为有了水的养育,浙江人的幸福指数节节升高。创建节水型社会,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环境、是动力,更是一种习惯、一种品德。拥有这种品德,浙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第二篇_与水有关的知识归纳

与水有关的知识归纳

1. 水、蒸馏水(包括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自然界的水是混合物。

2. 水是式量最小的氧化物。

3. 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在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

4. 冰中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液态的水大、所以同体积的冰比同体积的水轻,冰能浮在水面上。

5.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由此得出: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6. 水是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pH=7的中性液体。

7. 水是既能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又能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但都不生成盐的氧化物。

8.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有的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如可溶性的碱、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某些盐(如纯碱);有的物质溶于水所和溶液显酸性,如可溶性的酸、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某些盐(如硫酸氢钠)。有的物质溶于水(如浓硫酸、氢氧化钠)或与水反应(如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有的物质的水溶液无色(如钾盐、钠盐、铵盐等),有的物质的水溶液有颜色(如二价铜的溶液显蓝色、二价铁的溶液显浅绿色、三价铁的溶液显黄色等)。

9. 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结晶水成为溶剂水的一部分,溶质是结晶水合物中的无水部分。

10.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水、废气(称工业三废)及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未经处理后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施用后随雨水流入江河湖泊及渗入地底下。

11.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铜会生锈(铁生成铁锈铜生成铜锈)。

12. 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等放在空气中会因吸收水分而潮解,浓硫酸放在空气中也能吸收水分。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第三篇_中班科学:有趣的水

中班科学:有趣的水

淮安市洪泽机关幼儿园 黄小静 邮编:223100

设计思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幼儿最熟悉的东西之一,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玩水,水的透明感、流动性、溶解性等特点使幼儿对水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生活在美丽洪泽湖畔的孩子们来说对“水”更是有深刻的感情,平时总是会饶有兴趣地谈论关于水的话题。为此我从幼儿的身边事物着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融认知、情感、表现为一体的探索活动——“有趣的水”, 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得经验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观察、操作 ,初步了解水的透明性、流动性及溶解性 。

2.积极参与活动,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在操作活动中的发现。

3.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自主探索,大胆表达,了解水的三个基本特性——透明性、流动性、溶解性。 活动准备:

1.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一个装有水,一个装有沙子),玻璃球两个。

2.一次性透明塑料杯若干个、有洞的塑料袋、没洞的塑料袋、小网兜、汤勺、漏勺、半桶清水、搅拌棒人手一个,抹布。

3.奶粉、咖啡、糖、盐。

活动过程:

一、游戏:藏猫猫

1.教师出示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一个装有水,一个装有沙子。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杯水和一杯沙子,我现在要将两个神秘的宝贝藏在他们里面,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藏了什么宝贝在里面?(幼儿观察后回答)

师:为什么我们能很快知道水里藏了什么宝贝?却不知道沙子里藏了什么呢?(幼儿讨论)【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2.师幼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水中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析:开始部分玩游戏“藏猫猫”,既生动有趣,又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索

的欲望。将玻璃球分别藏在清水中和沙子中,让幼儿观察寻找,找出“神秘的宝贝”。 通过两个物体鲜明的对比,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到水是透明的。)

二、游戏:请客

1.出示装有水的塑料盆和一次性塑料杯。

师:现在我们要请水宝宝来做客,把它从塑料盆里请到杯子里,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我们来认识一下(介绍提供的工具:小网兜、漏勺、汤勺、塑料袋),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去邀请水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操作之前卷起袖子,用抹布及时擦去桌面上的积水。)

3.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

师:你们请到水宝宝了吗?我们请小朋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请到水宝宝了,有的小朋友没请到呢?(幼儿讨论) 师幼小结:水是流动的。

(析: 幼儿在玩“请客”游戏过程中,自主选择材料,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把水宝宝从塑料盆中请到自己的杯子里,有的幼儿请来了水宝宝,有的幼儿没请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以及同伴间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漏水的工具是请不到水宝宝的。)

三、游戏:变魔术

1.出示一杯清水。

师:老师也把水宝宝请来了,这次水宝宝要和我们一起变魔术。

2.老师将糖放入杯中搅拌。

师:咦!糖呢?(幼儿讨论:糖溶解到水里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让我们一起和水宝宝变魔术吧!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变魔术过程。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师:你们的水宝宝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自由回答)

师幼小结:水有溶解性,所以我们才能变出这么神奇的魔术。

(析: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玩“变魔术”游戏,尝试把糖、盐、奶粉、咖啡等各种不同的材料倒入水中搅拌,然后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发现水的变化,了解水的溶解性。)

四、爱护水资源。

1.师:今天,我们和水宝宝玩了这么多游戏,你们喜欢水宝宝吗?你们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宝宝有什么作用吗?(幼儿自由回答)

2.播放视频——“水宝宝生病了”。

师:水宝宝怎么了?为什么会生病呢?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水宝宝?()

3.师幼小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宝宝,不让脏东西污染它们。

(析:教师首先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导入,然后通过欣赏视频,让幼儿在交流互动中再进一步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鼓励幼儿从小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第四篇_有关水几个实验的探究

演示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有关水几个实验的探究

实验仪器及药品:

烧杯(2)、酒精灯(1)、铁架台(1)、玻璃棒(1)、蒸发皿(1)、肥皂水(1)、氯化钠溶液

(1)、蒸馏水(1)、氯化钙溶液(1)

备注栏填写:

1、仪器损耗情况

2、自己添加仪器和药品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第五篇_科学小论文(水结冰的奥秘)

水结冰的奥秘

立题原因:

今年夏天,妈妈买了一个可以自己制作雪糕的雪糕模子,我们事先将雪糕的原料放进模子里,放进冰箱两个小时,我就可以吃到甜甜的雪糕啦!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在放进冰箱之前,我明明没有多放水,但是等我拿出来的时候,总是有一部分雪糕已经在外面了,而且每一根雪糕多出来的部分差不多。还有我也发现放进冰箱冷冻层的矿泉水总是容易被冻裂了。对于这些现象我知道一点原因,水在结成冰的时候,体积会变大。但是变大了多少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我的实验。

实验情况:

我准备的材料由:圆柱型容器两个,水,直尺还有水性笔。第一步,我将水分别倒入圆柱形容器中,使用直尺测量水的深度,深度都维持在10厘米,并在圆柱型容器外侧的水位线处标上记号。第二步,讲两个圆柱形容器都放进冰箱的冷冻层中,冷冻两个小时。第三步,将两个已经结冰的圆形型容器拿出来,马上用直尺在圆柱型容器外侧测量此时冰的高度。两个容器冰的高度都在十一厘米左右。第四步,总结分析了实验过程,发现水结冰之后体积会变大十分之一左右。 结论:

水结冰之后体积变大了十分之一左右,我又想问为什么了?所以我上网了搜索了相关资料,在水结成冰时,水分子的运动不能破坏氢键,氢键起主要作用,它把水分子结起来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在一个晶格中,四个氢原子在正四面体的顶点上,一个氧原子位于四面体四面体的中心。这样,使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且保持一定,因此水结冰时体积变大。我大概明白就是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导致体积变大。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第六篇_科学小论文(奇妙的水蒸气)

奇妙的水蒸气

三墩中学101班郎涵笑

立题原因:

去年冬至,我们一家人开车到粉丝煲店去吃粉丝煲,一路上我发现关闭的车窗上有一层雾,还有些水珠向下滴。开始吃粉丝煲了,妈妈端起热气腾腾的粉丝煲开始吃时,不料她的眼镜上立即被严重的雾气遮盖,妈妈立即将眼镜摘掉继续吃,我却对这一现象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妈妈的眼镜在吃粉丝煲时会出现这种现象?还有紧闭的车窗玻璃上为什么会产生雾气?冬天时,家里紧闭的窗户上也会有雾气?带着这些疑问,我吃完东西急匆匆赶回家上网查找资料。 调查情况:

网上是这样说的:当外界温度很低时,温度高的一面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被冷空气凝结,形成大家所说的雾,雾是指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接触较冷的地表,因而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就叫做“雾”。也就是说,当冬天时外界的空气会比较冷,眼镜也会变得比较凉,此时热气腾腾的粉丝煲所散发出的热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玻璃上产生小水珠,这样眼镜立即就被严重的雾气所遮盖。物质从气态变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自然界中有很多由水蒸气液化成水的现象。白天气温较高,地面上的水大量蒸发,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夜间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地面上的草木、石块上凝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凝结在这些浮尘上,这就是雾。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烧水时壶里喷出的“白气”,也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通过这件事,我想起冬天时,我家里的玻璃窗户上的水珠应该也是这个道理,还有公汽车上的玻璃窗、轿车的玻璃窗也应该是这个道

理。后来我还亲自动手做了这个试验,就是将一块玻璃或眼镜放入冰箱,在冰箱中冷却到同冰箱一样的温度时,此时玻璃上并没有雾气,如果将玻璃从冰箱中取出后放在空气中就可以发现上面会很快产生浓重的雾气。实验虽然成功了,但是我又有了疑问:怎么克服这个困难呢?【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克服方法:

我又在网上寻找答案:目前的除雾方式就是如果戴眼镜吃东西的话,找一家室温比较暖和的地方就是戴上眼镜吃东西也没问题,在冬天打开点车窗、窗户玻璃窗,这样让车内、室内温差较小就可以客服这样的困难了,如果是车内还可以打开冷气选择除雾档吹上半分钟就可以除雾了,另外还可以使用除雾产品。

小结:

原来那些薄薄的雾是由水蒸发成水蒸气而来的,大家不想被水蒸气给干扰的话,从现在开始就要爱护自己的眼睛,因为自己的眼睛好没有问题,就不用带着那麻烦的眼镜了,在冬天吃东西也不会被干扰了。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第七篇_水资源概论论文

【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课 程 论文

水资源概论

学 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 业 经济学

年级班别 13级一班

姓名 梁毅军

学号 3113010004

指导教师 张丽娟

20 16 年5月3日

摘要

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本文对我国的水资源现状进行论述,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用量逐年增加。此外还对我国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问题;对策;可持续利用

一 我国水资源现状【关于水的科普文章,】

1.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很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27115亿m3,少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人均水量只有2350m3,只有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27%。根据149个国家按1990年人口统计的人均占有水量由多到少排列,中国排在第110位。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27867 m3,约为世界的3/4。可见按我国人均拥有水量及单位面积耕地拥有水量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

据预测,到2000年即使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兴建一些新的水利项目,全国可供水量总量预计为6678×106m3,仍缺水418×108m3。

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南方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总量为全国的4/5。北方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人均的1/3。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 m3的10个省区中,北方即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其人口占全国的26%,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人均水量仅为556 m3,不足全国人均的1/4。另一方面,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5。相反,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的4/5。南方每公顷耕地水量28695 m3,而北方只有9645 m3,前者是后者的三倍。

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年内雨季又比较集中,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枯水年和枯水季节的缺水矛盾更为突出。对我国农业来说,旱灾甚于水灾。干旱已成为我国农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5]。干旱的严重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干旱受灾面积远大于洪涝受灾面积。据1950年~1990年资料统计,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2085万hm2,洪涝受灾面积842. 5万hm2。即使在1991年,江淮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这一年全国旱灾面积仍大于水灾面积。其次,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发生的次数,在1951年至1990年的40年中,全国发生干旱300次,发生洪涝236次。再次,干旱灾害是影响农业产量的最主要的自

然灾害。建国以后全国粮食单产多次下跌都是由于旱灾引起的。而且,干旱还具有连发性和连片性等特点。1887年至1878连续三年干旱,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安徽等18个省。这次干旱是我国近代各次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在旱灾中心地区,80%的人被饿死,死亡人数达1300万。1959年至1961年也为全国范围的三年连旱,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流域等广大地区遭受严重干旱,这次旱灾是我国建国以后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三年共减产粮食600多亿kg,相当于1950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或相当于1958年粮食总产量的61%。这三年连旱,再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全国粮食产量直到1966年才恢复到1958年的水平。

4.水污染日趋严重

自7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开展了水资源保护工作。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全国水环境总体上呈恶化趋势。

根据1993~1995年水利部组织的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在评价的700余条河流中,水质良好的只占评价河长的32.2% ;受污染的河已占评价河长的46.5%。在全部评价河长中,有2. 5万km的河段水质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1993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达356亿m3,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水污染源。有的大江大河已形成了岸边的污染带,不少支流小河成了排污沟。在1984年~1995年十年中,污染河长增加了1倍以上。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水质最差,约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河流污染情况严峻,其发展趋势也令人担忧。从全国情况看,污染正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展。

由于排入湖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不断增长率加,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快。我国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富营养化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51.2%。在39个代表性水库中,达富营养化程度的有12座,占30%。在五大淡水湖中,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已达富营养化程度,鄱阳湖、洞庭湖正处于向富营养化过度阶段。城市近郊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偏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以及北京的官厅水库等均达到富营养化程度。太湖中富营养化面积占全湖70%以

上,富营养及重营养化面积占10%。

地下水水质每况愈下,在全国118个城市中,64%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从地区分布来看,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更为严重。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271.6亿m3,受到污染的为171.5亿m3,占总量的63.2%。在14 .38万km2的被评价面积中,已有61.7%面积上的地下水不适宜饮用,其中34.1%面积上的地下水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由于水污染加剧了一些地区的缺水程度。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州,由于水体受到污染,成为污染型(水质型)缺水区。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故,造成苏皖两省150万人饮水困难。1996年春节后,淮河再次出现大污染,致使蚌埠70万人陷入水荒。水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94年七月淮河流域一次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为使淮河变清,除地方自筹投入外,仅国家投入就需106亿元[1]。

5.水土流失严重,河湖库泥沙淤积问题突出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5%,居世界第120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根据近20多年的泥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全国输沙模数大于1000t/km2的面积达60万km2。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带,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年输沙模数大于5000t/km2的面积就有15.6万km2。

水土流失造成许多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严重,北方河流更为突出。全国平均每年进入河流的悬移质泥沙约35亿t,其中有20亿t淤积在外流区的水库、湖泊、中下游河道和灌区内。黄河是我国泥沙最多的河流,也是世界罕见的多沙河流,年平均含沙量在1000kg/m3以上,居世界大河首位。

由于水库上游植被的破坏或开荒种地,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库容日趋减少。如浙江金华山口冯水库上游开荒种地2000多亩,每年淤入水库1万多m3;安地水库1975年一次台风淤积20万 m3;山坑大茗水库1975年8月12日,7米坝高淤平;洞源水库在1990年前后,库围淤积3m,库底淤积1m。再以山东为例,80年代平均每年因泥沙淤积损失约2亿m3库容[2]。

6.河道功能退化,湖泊面积缩小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79850/

推荐访问:医学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范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