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时间:2018-08-23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第一篇_现代文阅读方法人物描写

七上现代文阅读复习 学习单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能概括多件事情;

3.根据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4.了解写人文章中常见的几种写法。 【学习重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如何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

自读《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王几何》。

我的老师

魏巍

前几段选文见书上。

(12)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13)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作者一共选取几个经典事例?7分

2、赏析下列句子,并指出加下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12)段中的画线句?3分

5、你认为蔡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说一说。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 凯勒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 [,”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

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N”——“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1.以上写了两件典型事例,请加以概括。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2.莎莉文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有什么特点?

13.以上文段中,作者写到对自己的行为的反省,这一反省说明什么?请结合文段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14.赏析下面这句话,并说说加下划线的字词的表达作用。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王几何

选文见书本。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个个洗耳恭听这矮胖幽默的绰号叫“王几何”的老师到底还要说些什么有趣的话。 (2)这是我这辈子笑得最得意忘形、最舒畅、最厉害的一次。

2.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 (2)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6.“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二、间接/侧面描写法

人物刻画的方法多种多样 ,正面直接描写的方法往往不能极尽其妙或者太显露,而间接描写恰能起到正面直接描写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正如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7.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8.文章主要描写的是王老师,但为什么多次写同学们的笑?

知识链接:人物描写篇 一、直接/正面描写法

1、语言描写——言为心声

A、以白描写语言

白描语言的主要特点是:(1)不写背景,只凸现主体;(2)不求细致,只求传神;(3)不尚华丽,只着意朴实。例如:他拨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这里,鲁智深简短的两句话道出了他粗中有细的性格,的确是在犯下命案后“急急”出逃的事件中表现出来的。

B、以个性写语言

并通过人物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出身、年龄、身份、职业、地位、教养、经历、思想、感情、品质、作风和性格等特点。

例如: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那半文半白的教人半懂不懂的语言就是他的个性化语言,说明他深受封建教育毒害,十分迂腐,表现了他卖弄学问,滑稽可笑的个性。

C、以独白写语言 独白,指的是一个人独自说话。 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这句话写出了父亲渴望发了财后的于勒归来改变他们拮据生活的强烈愿望。其中的“竟”和“多么”写出了人物的焦灼心理。

D、以对话写语言

2、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范围而言,由大到小)——以形传神/貌如其人

1、通过他人的言行举止来烘托人物 2、以景物、场面、环境等来烘托人物 1、通过他人的言行举止来烘托人物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第二篇_浅谈几种人物描写方式的相辅相成作用

浅谈几种人物描写方式的相辅相成作用

人物描写是文学领域普遍运用的表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精确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充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针对人物的社会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外部情态(外貌、行动、语言)和内心世界,这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人物描写方式主要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因此,为了带给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审美感受,在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特征方面,只有将这五种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统筹运用,才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组合作用,有效发挥出各种人物描写方式的文学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一、人物描写在文学创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人物描写不但是写人记事类文学作品的重要表现方式,同时也是主要的文学表现样式,在文学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人物塑造是文学创作实践的核心任务。文学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也就是要展现各种各样人物的社会活动,因此,人物塑造就堪称文学创作实践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是因为:

1)文学创作的表现对象以社会人为主。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文学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文体日渐丰富和完善的发展态势,但无论是古今中外,文学的变现对象都是同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

围绕社会人的衣食住行、世态炎凉、市井变迁去创作,一直是文学的主体和主流。特别是作为贴近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小说、戏剧这两个题材,更是集中刻画和展现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活动。2)文学艺术形象的主体是典型人物。随着文学创作的深化发展,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不断涌现并通过各种作品展现出来,其中既包括吴承恩笔下具有神话色彩的孙悟空,也包括鲁迅笔下具有写实风格的孔乙己;既包括海明威笔下具有坚毅品格的老人,也包括风靡世界的哈姆莱特,众多的人物形象不但突破了文学领域的限制,而且成为了各具宗教背景的文化符号,成为各个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精神财富。3)文学欣赏主体关照的主要是人物。作为文学欣赏主体的人,在接触文学作品的时候,不是把自己当成了客体和局外人,而是把自己当成了文学创作的作家或者是文学创造的典型形象,相比于山水风光、政论说明等文学体裁所塑造的典型形象,文学人物更加容易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去自主联想和再造艺术形象,获得文化与审美的双重体验。

2.人物描写是文学创作实践的重要方面。文学的另一个重要属性是全息性,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唯有建构起全息的精神图景,才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人物描写正是体现了人物形象所必须达到的全息性要求。1)人物描写凸显文学创作的综合性特点。文学形象的构成是复杂的,尤其是以写人

为主的文学作品,除了故事情节与环境背景要素缺一不可之外,人物的形象本身更是不能忽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任何一个方面,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多个表现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不综合多个表现方式,就没有完整而突出的人物形象,只有刻画好了文学人物形象,才能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与作家水平相当的重要位臵。2)人物描写对应人物复杂的社会性特征。文学创作的过程不但是一个用文字表现的过程,也是一个用思维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表现一个人物的书写时间很短,在巴尔扎克飞速滑动的弊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在上演着所谓的《人间喜剧》。可是,如果没有生活经验的累积,社会文化的积淀,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力,作家就不能在长期观察生活中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每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性特征,也就谈不上对于这些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生动刻画。3)人物描写提升读者审美心理的个性化取向。文学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取向是适应人的个性化,展现出人性的本原和社会的本色,所以作家要千方百计地去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但同时,由于文学作品是需要读者阅读和欣赏,才能传递思想、启迪思维,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双边延时交流过程。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正是作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审美情趣、思想境界,才使得人物描写成为提升读者文学审美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

3.人物描写方式是文学创作实践的创新平台。文学之树可以永葆长青的关键是突出其创新性,在当前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学不断吸收新鲜养分,不断开拓创新的年代,人物描写方式的创新更是走在了文坛的前沿。1)社会环境变迁导致人物形象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以新中国文学发展为例,由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步步深入,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迁,50后、60后、70后是相对保守的人物形象,而80后、90后、00后则是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形象,这一时代形象的变化,提供了人物描写方式变革的条件。2)社会族群更替导致人物特征不断进行新的进化。过去按照阶级属性划分人群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族群的演变进程,追星族、房奴、蚁族、啃老族等商品经济社会下分离出的族群,给人物描写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鲜的刺激。3)信息化水平提高导致人物表现形式不断产生新的趋向。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网络已经将不同的社会个体联系起来,通过空间博客、个人网页,很多人都在结合实际在进行自我的形象塑造,同时,也在审视着网络上的个性化人物形象,电讯传媒的普及,给人物描写方式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人物描写方式的艺术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取向 人物描写的五个基本方式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在整个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

系,从而明晰其艺术表现特征和审美价值取向,位塑造典型人物的艺术实践服务。

一方面,人物描写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作为一种描写方式,五种人物描写方式之间有诸多相同点和连结点,形成了塑造典型人物上的一致价值观。1)全要素参与人物形象塑造。作为整体中的每一部分,五种人物描写方式指向的行动目的和方向是相同的,那就是以各种手段展现人物的鲜明形象,以各种方式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各种手段展现人物的精神追求,从系统学的角度分析,各种描写方式作为一个个要素,共同参与并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工作,在整体效果中突出每一种描写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多角度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写人记事的文章重点在于塑造人物的个性特征,在刻画人物性格的过程中,需要饱和性地直观展现,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神态等各个角度地生动描绘,刺激读者的视觉、听觉、直觉神经,唤醒感同身受般的情绪体验,使得读者由被动的文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文学形象自主构建者,在脑海中形成人物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3)等深度彰显典型的价值追求。人物描写方式虽然各有各的艺术语言,各有各的应用规律,但是作为一种语言文字艺术,对于材料的选择是相同的,那就是竭尽全力实现呈现材料的典型性,是人物在生产生活中最惯常的外貌、最精辟的语言、最个性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第三篇_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师:描写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记叙文阅读中常会给出部分人物描写的语段要求分析形象。

1. 2010、2011年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

师:2010、2011年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

例1.(2011〃鸡西〃《拔下钥匙》)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例2.(2011〃遵义〃《趴下》)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例3.(2010〃河南〃《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⒀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例4.(2011〃湛江〃《最辛酸的秘密》)请说明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例5.(2011〃安顺〃《梨一样的苹果》)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2.方法探究

(1)探究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师:各种提问方式中,例1的提问较容易把握答题方向。请大家阅读这道题和答案。—— 答案中包含了两个要素“描写方法”和“表达效果”。这一提问方式的答题格式大多如此,较为简单。

(屏显)例1.(2011〃鸡西〃《拔下钥匙》)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 答案:心理描写(1分),突出了他镇定果敢、不畏死亡的高贵品质(1分)。

(2)探究人物描写的写作用意、主要作用、表达效果等的分析

师:和例1相比,后面几种提问方式常常让我们感觉没有方向无从下手,别着急,我们仍从它们的答案里寻找解题的角度。

请同学们阅读例题及答案,边读边划出答案中的关键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讨论各题的答案要素。

例2.(2011〃遵义〃《趴下》)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她避开他们的目光,面朝外,两眼呆呆地盯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

答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2分)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2分)

答案要素:描写方法+表达效果

例3.(2010〃河南〃《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⒀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

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

答案:“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答案要素:写作手法+表达效果

例4.(2011〃湛江〃《最辛酸的秘密》)请分别说明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答案: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伏笔。

答案要素:描写方法、结构作用+表达效果

例5.(2011〃安顺〃《梨一样的苹果》)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2分)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表现了他认真负责的品质。 答案要素: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3.方法总结 知识梳理

师:看似难以入手的提问,可以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结构作用等角度分析。

其中描写方法常见的有——(生齐答)。修辞手法常见的有——(生答)。写作手法常见的有——?结构作用常见的有?

师:这些都属于表达技巧。由例题答案的要素可知,第二类题型的回答的表述形式是:表达

技巧+表达效果。

师:请同学们参考刚才例题的答案想一想,表达效果一般如何表述?

生: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巧妙地)写出了„„(突出地)表现了„„(性格特征或感情等)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的第5个例题,(稍停)这样回答可以吗?

生:不行,缺少具体分析。

师:所以我们在分析表达效果时一定要有“具体分析”。分析时不能只看部分语段,而要把握全文主题和人物整体形象,结合上下文分析。

师:这类题的答题思路可以概括为:抓住技巧 选取角度,明确效果 具体分析。

请同学们将学案上的方法总结补充完整。

4.真题演练

师:我们的目的不是死记而是活用。我们的方法是否灵验呢,真金还需火炼,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1.(2011·滨州·《用你爱我的方式爱你》)赏析画线的精彩语句。(3分)

①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②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③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1分),传神地写出了父亲行动的痛苦,暗示父亲病情严重(1分)。为下文“我”背父亲做了铺垫(1分)。(或照应上文父亲说自己腿疼要去看病。)

生展示 师点评

练习2.(2011〃宿迁〃《拔下钥匙》)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①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②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③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④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⑤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⑥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参考答案 用短句(1分)和动作描写(1分),突出形势紧迫(1分),表现陈乐平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1分),照应题目(1分)。

生展示 师点评:回答要全面,结合上下文。

三、课堂小结

师:复习中攻克难关,既是一种提高也是一种乐趣。

老师向来认为,语文,尤其是大家认为最容易丢分的阅读理解也是有答题的规律的,只是语文的规律相对灵活,再加上更为灵活的阅读内容和提问方式增加了我们得分的难度。但万变不离其宗,希望同学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练习巩固,不断摸索,不断提高。祝愿大家中考取得好成绩。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第四篇_分析关键语句

记叙文阅读复习之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一、明确题型 考查词语和句子的常见题型,经常出现的表述形式是: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或在表达上的好处。

二、试题引领,总结方法

1、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例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

答案:这里的“聪明”其实是笨,愚蠢,这是形容词的褒词贬用,突出地表现出因未能真正理解父亲爱心的产生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师:“聪明”是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或词语的感情色彩减弱。

例2: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丰子恺《白鹅》)

答;“厉声喝斥”是大声斥责,是鹅的大声叫喊,这里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鹅傲慢的特点,把白鹅写得富有灵性,表现了对白鹅的喜爱。

师:“厉声呵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词语使用了某种修辞,常见的是比喻和拟人。 例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答案:“排”是孔乙己的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样子,表现出他在有了酒资之后的迂腐之气。

师:“排”字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联系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和品质。 例4:这类地主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答案:“看也不看”,写出地主对这类饭食的厌恶,“有滋有味”写出我们的喜爱,使用对比,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师:这两个词语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联系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小结:根据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时,要先解释词语的含义,答出本意和语境义,一般侧重语境义。然后可以从以上提供的四个角度入手,要注意的是有时不是单一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角度,但不管何种角度都需要结合语言环境,最后落脚在词语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上。

(答题思路)感情色彩、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人物描写 + 表现的内容或表达的情感 师:根据以上的答题思路和角度,我们来完成练习1《北京时间不到点》,并回答问题。

练习1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北京时间不到点》09年河南)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答案:"凝固"是固定不动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得知时间已过,不能享受优惠时的失望又无助的表情。

答案:"揩"是擦的意思,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对众人善意谎言的由衷感激之情。

师:这是写人类的文章,在分析含义和作用时,要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 完成练习2. 阅读《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并回答第一题。

练习2、2010年河南中考阅读《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4分)

师:这道题目需要我们紧密结合中心,从文章的内容和写法角度去思考。首先来看,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生答;批评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呼唤孩子们要怀有一颗关爱父母的心)“干净漂亮”是写孩子们的穿着,谁使孩子们的穿着如此干净漂亮?(生答:妈妈)所以,“干净漂亮”一词表现了什么内容?(生答:表现妈妈对孩子们照料得很好)运用的写法是什么?(生答:侧面描写)作用是什么?(生答: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反映了孩子一种怎样的心理?(生答:认为母亲的照顾理所应当,不必对他们关注。)而孩子们非常关注的是什么?(生答:明星和同学们的穿着),很明显两者形成了对比,这个词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生答:突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答案):“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师:中考中,这道题失分很严重,主要是原因是没有找准角度,没有结合内容和写法。 小结: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阅读上下文,结合文意、中心和感情。大家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地从这几个角度入手进行答题。

2、分析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我们经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下面我们就在把握词语含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分析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还是这篇《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大家完成第二题。

师:心的主旨句。所以在答题时要紧密结合文章中心。 学生答案:

1、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气,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得到升华,更加能渲染气氛。

2、用心记住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在心里深深地记住他们的面容,他们对我的好。

师:第一个例子没有从理解句子含义的角度答题,主要答的是作用,“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这句过于笼统,没有结合具体内容。第二个例子只答出了表层义,没有揭示出文章的中心。分析之后,请把你的答案写在学案上。

(答案)委婉地批评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母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师:以上我们选取的是在考试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类句子—主旨句,那除了主旨句外,中考中还出现了哲理句。

请看例题《一样的渺小》,找一位同学读文章概述,(2010安顺中考)文章概述:一个画家早年吃尽苦头,直到中年后才受到社会赞誉,作品被竞相购买。此时的他除作画外已没有任何追求,作画又不能给他突破的喜悦。他对弟子们说—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后去拜访一位老禅师,到了山腰时,只看见一个如墨迹蠕动的农夫身影,走近才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菜地,画家遍寻不着,打听之后才知农夫即是禅师。画家说: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画家顿悟,之后说道: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师:我们再看文章的参考答案,请结合答案分析理解主旨句的答题要点。

问题:结合上下文,解读画线的两句话。

) 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当自己达到了一个顶峰,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人生忽然变得狭窄而又孤单,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自己。因此显得渺小无依。

) 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当突破了自己的瓶颈,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超越了自我的界限,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生答)

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理解这两类句子含义的答题思路大致相同。在明确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先答出该句写了什么,再联系中心答出该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师:接着看下一道例题。阅读《梨一样的苹果》(08年河南),并回答问题。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师:对于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我们也需要联系中心,指出该句通过何种手段(修辞或写法)表现了人、景、物的什么特点或表达了何种情感。

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重点内容。

辨析易混淆概念

另外,在中考题中,往往还出现语言赏析类的题型,请看例题。(出示例题)

、 诙谐幽默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请找出两处加以赏析。(2010内江《雅舍》) 、 第六段画线的句子语言上有什么特点。(2010盐城《去远方》)

、 文章第3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2010连云港《母亲石》)

师:请一组同学来读。(生读)

需要强调的是分析语句的表达作用与语言赏析不同,前者侧重联系文章内容和中心,后者侧重品味语言外在形式。

通俗地来讲就是,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是考查我们是否读懂了语句的含义和文章中心,而语言赏析是考查我们是否发现语句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如使用了某种修辞等。

四、综合练习能力提升

师: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无论是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的分析还是句子含义及表达作用的分析,都离不开语言环境,在做阅读题时,我们一定要有全文意识和语境意识,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和作用。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分)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⑾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

⑿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⒀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⒁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⒂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⒃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3分)

13、 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两三句话即可)(3分)

分析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5.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6.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3.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第五篇_从历史诗学的角度看中国叙事文学中人物描写的演化过程

从历史诗学的角度看中国叙事文学中人物描写的演

化过程

李福清

内容提要 从历史诗学的角度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文学中人物肖像描写的演变。文章认为,在神话人物的肖像描写中,就存在“合成的形象”,如:古书及汉代石刻画像中有半兽半人的伏羲,而女娲身体各部分则是各种野兽身体部分的组合,如人面、牛首、虎鼻等。这样的描写方法是较原始的,其他民族原始艺术中也有。后来的古代人物描写方法,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如晋代小说描写方法受了佛教中对佛描写的影响。唐代变文、宋元平话、明代小说都可以发现从佛经借来的模式。文章还谈到古代神话人物人格化的过程,认为当代小说有时也利用古典小说描写模式。 关键词 人物肖像 神话 描写方法

历史诗学(historical poetics)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这门学问的创立者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学者Aleksander Veselovskij(1838~1906)院士。历史诗学这一概念在汉学中很少用,所以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历史诗学”,以及它与一般的诗学有什么区别。历史诗学是从世界文学发展的进程角度研究诗学意识(poetical consciousness, poetical thinking)的演变。 这个进程与社会

发展阶段有密切的关系。做历史诗学研究也必须用比较文学方法,这是为了表现各种文化(文学)的诗学特点并发现它们的共同来源或类型(typology)。这些类型显然与人类知识、人类意识发展规律有密切关系。从历史诗学的角度看,我们可将世界文学史分成几个大类型(type):如古代文学类型、中世纪文学类型与现代文学类型。每个类型有它的特点。当然每个文学类型也处在自身演化的过程当中。

历史诗学也从文学演化角度研究文体、风格、情节与描写方法。历史诗学研究特别注意文学来源问题,即研究所谓原始口头文学,因为口头文学或称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基础,许多作家(文人)文学创作的方法、情节、母题(motif )等等大都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

研究中国文学除了研究诗词演化之外较少利用与历史诗学有关系的方法。最近二十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不采用历史视角及类型概念,而作较随便的比较,如《三国演义》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比较等等。 历史诗学研究主要研究体裁(genre)的特点及演化,因为体裁是古代、 中世纪文学非常重要的范畴。《文心雕龙》及后来的中国文学理论著作都谈到体裁的问题,但是没有谈到人物描写演化过程。人物描写包括:人物外貌描写、人物感情描写、人物思想活动描写、行为描写、人物的直接引语(direct speech)等。

本文将以人物外貌描写演化为例,探讨中国叙事文学的诗学问题。古代艺术中最早的人物是口传神话人物,即所谓文化英雄(cultural hero)。 最初原始的(archaic)口传文学中文化英雄大概还没有形成。把宝贵的文化“成果”如火、 各种谷类等,带给人类的不是人,而是动物。如果我们以很原始的台湾原住民神话为例,就会发现给人类带来火的不是像中国神话中燧人那样的人物,而是各种鸟或羌(小鹿);射下多余太阳的不是像后羿那样的文化英雄,而是无名的某一个人或一批人,射中太阳是集体的功绩。而在其他地区较原始的神话中射太阳的不是人而是小鸟(如库页岛的尼夫赫人神话或印度东部Arbor族,锡金的Lepcha 族神话中是青蛙或蟾蜍)。这些都证明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不是那么原始的,但是他们的外貌还保留一些原始的特点,如动物的外貌成分。伏羲、女娲、神农都是半兽半人。众所周知,汉代石刻画像中伏羲与女娲的身体腰部以下是龙身或蛇身的尾。古代文献中也谈到伏羲为蛇身或龙身,但也加有其他动物外貌的因素。如《列子》中的伏羲是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如果我们考查汉代的各种记载,特别是所谓纬书,可以发现,纬书中伏羲被描写成某种集蛇(或龙)、牛、龟、马、鸟(在某些记载中还有虎)于一

身的某种兽形动物。这类神话人物描写的折中与综合,体现了各民族早期阶段的造型艺术的典型特征。幻想的生物通常具有很熟悉的形貌,然而被集聚到新的、不寻常的结合之中的表征,其结果就出现了奇异的前所未见的形象。 古代中国神话中这类描述的典型例子,要算麒麟的外貌描写:麇身、牛尾、肉角,有的还描写为长着马足形的黄色圆蹄,角端有肉,有翼能飞(《尔雅翼》)。类似的“集成的”形象在别的民族中也为数甚多,如阿尔泰山哈卡斯族,考古学家发现兽身的形象有狼的躯干,鸟的双足,熊的脑壳,外形颇有些类似老虎,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描写伏羲并不足为奇。只是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蛇(龙)身很可能与夏民族图腾有关系。很可能古代中国也有以牛、以老虎为图腾的氏族。后来一个大集团形成时把氏族图腾的特征挪到一个集团的大图腾。如果是这样,那大概与前面所提到的例子性质虽不完全一样,但是形象形成的方法却是类似的。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古代神话人物描写的方法,可以认定这种方法是化整为零的描写。的确,肖像的产生有赖于有序地描述个别的外部特点,而且是描写的每一部分都几乎与动物外形的相应部分等同。从我们下面的阐述中还可以看到这种化整为零的、有序的外部描写将是中国平民文学(白话小说)在许多世纪中描写人物肖像的基本原则。化整为零的描写方法之古老,可以引用《诗经·卫风·硕人》来证明。这首诗对美女作了化整为零的描写(虽然不是神话性的描写)。诗中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我们可以把《诗经》中的美女描写与《圣经》中的《雅歌》中未婚妻的描写作比较。两者差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74084/

推荐访问:多角度描写人物 人物描写角度有哪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