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经典美文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间:2018-05-12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经济学论文 第一篇_世界最出名的20篇经典经济学论文

《生产理论》(1928)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

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ALαK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当α+β=1时,α、β分别表示劳动、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性质,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函数形式,被用于表示生产、效用函数以及理论与实证经济学其他方面。他们用机器、工具、设备与建筑量测资本,制造业工人数表示劳动,经过对1899-1922年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与估计,得到美国制造业以1899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的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数据,并总结出生产函数:P=

1.01L0.75K0.25,该函数表明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与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分别为75%与25%。他还通过数理分析,探讨了该函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

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体系的本质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社会中的知识利用问题。知识分为两类:科学知识与原理;特定时间与地点的特殊情况的知识。在经济活动中,众多参与者各自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知识,分散在不同经济个体中。知识的分散使经济计划成为必要。

哈耶克认为计划体制有三种,即中央计划、分散计划与介于二者之间的行业计划,即垄断,这些体制的效率取决于哪种体制能更充分利用知识。由于知识障碍,中央计划当局不能做出有效决策,只有依靠分散计划才能保证特殊情况的知识迅速得到利用。同时,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唯一来自变化,分散计划也不能仅仅依据关于直接情况的有限知识做出决策,这又产生了如何传递别人信息的问题。哈耶克认为分散信息通过价格机制传递,价格机制最显著的事实就是知识节约。价格体系是信息传递的媒介,通过价格体系的传导作用,分工与资源协调利用成为可能。价格制度是人们偶然发现的、未经理解就学会利用的体系,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设计出一种可以保留价格体系优点的替代体系。哈耶克的信息分散论把理解经济知识建立在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论证了经济自由和市场机制的客观性。

《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1955)西蒙·库兹涅茨著

本文根据经验数据阐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他在分析说明经济发展早期(普鲁士)、经济发展后期(美国、英国、德国)及对比分析发展中与发达国家有限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不平等长期变动特征的“倒U型”假说: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收入不平等扩大,经短暂稳定时期后,在增长的后期不平等差距逐渐消失。库兹涅兹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使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储蓄和积累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储蓄又成为其获得更多收入的手段,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穷富两极分化;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而城市居民收入比农村更加不平等,经济增长必然引起分配差距拉大。另一方面,

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出现了抑制不平等扩大的因素,如法律约束和国家政策干预、富裕阶层因低生育倾向而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技术进步与新兴产业出现而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因此,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用图形表示即是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该结果成了众多发展经济学实证与理论分析的主题。

《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1958) F.莫迪利亚尼与M.H.米勒著

本文采用无套利分析方法、建立新的理论框架阐述了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回答了公司融资方式如何影响公司资本成本与投资行为这一公司财务的核心问题,这也成为日后莫迪利亚尼与米勒分别于1985和199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基础。MM理论认为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资本成本是资本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回报率即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而不是获得某种特殊资本来源的成本。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等假定条件下,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平均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无关,无论有无债务资本,公司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其综合资本成本率进行折现的现值,其平均资本成本等于权益现金流的资本化率。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股权资本成本随借入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提高而增加。为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应当在投资收益大于或等于其资本成本时才进行投资。同时,他们用无套利分析对此给予了证明,在假定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活动必然引起债券与股票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最终使套利机会消失,进而抵消财

务杠杆作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而达到投资均衡。MM理论奠定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金融经济学的基石,革命性地将企业财务目标转向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首创的无套利分析成为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最优货币区理论》(1961) 罗伯特·蒙代尔著

20世纪60年代初,围绕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之间最优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学者们争论不休。蒙代尔在文章中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探讨了对经济区成员国而言,什么是其放弃主权国家货币、采用共同货币的最优区域问题。蒙代尔提出应以生产要素流动性为准则,以地理区域而不是国家为单位来确定最优货币区。他认为货币区就是要素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的地理区域。当生产要素在每一区域内成员国之间能够完全流动,而区域之间生产要素不流动时,要素自由流动的每个区域就可采用共同或单一货币,建立货币区,而货币区之间保持浮动汇率。在货币区内通过劳动力要素流动就能纠正由需求转移造成的外部失衡,进而实现各成员国充分就业或价格稳定;而货币区之间的外部平衡通过汇率浮动就可自动实现,从而达到经济稳定,无任何区域产生通胀或失业,即只有在基于地理区域的货币区之间通过汇率浮动实行稳定经济的政策才有效。在此基础上,蒙代尔进一步指出最优货币地理区域规模的选择需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平衡:一方面,货币区规模越小,区内要素流动性程度相对于区外越高,成员国就越易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以至于每个要素不流动的失业地区都应独立成区;另一方面,货币区规模越小,交易费用、投机冲击越大,货币幻觉假设越无效,以至于整个世界应采用单一货币,建立最大的货币区,最优货币区规模即是这两方面因素的

均衡。最后,他还分析了该理论在欧元起动30多年前欧洲国家的潜在应用。

《资本理论与投资行为》(1963) 戴尔·乔根森著

本文克服以往投资理论研究“重宏轻微”的缺陷,以新古典资本积累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投资行为分析框架。他认为企业资本存量需求不同于资本投资需求,短期投资需求取决于滞后的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资本存量需求决定于企业净值最大化,企业净值是净收益的现值。通过考察企业的行为,乔根森首先给出了净值、总收益、直接税方程,并考虑融资成本与税收制度而引入资本使用者成本概念。其次,利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资本使用者成本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得出了新古典投资理论的最优资本存量方程: k*=γ pq/c

其中,k、γ、p、q、c分别表示资本存量、资本产出弹性、产出价格、产量与资本使用者成本。该式说明了企业的最优资本存量k取决于当期的产量、产出价格以及资本使用者成本。利用资本存量函数进而可导出投资经济计量方程:

It=w(L)[K*t-K*t-1]

其中,I、w为实际投资与滞后函数。最后,乔根森还运用1948-1960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季度数据对其投资行为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优资本存量函数已成为投资行为实证研究的标准方法,其资本的使用者成本被广泛运用于选择性税则影响的理论研究中。

经济学论文 第二篇_经济学论文选题

经济学论文选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

1)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理论反思

2)全球治理的新观点与实践

3)G20与中国

4)中国的对外金融开放

5)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走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参与救助的角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6)我国对外发展方式的转变

7)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展望

8)会否出现新的世界能源(石油)危机?

9)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及其展望

10)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11)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发展前景

12)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及前景展望

13)全球通胀与中国价格改革

14)全球增长不确定性与中国贸易结构升级

15)世界经济政治激荡格局下的大国经济关系

16)考验、挑战与机遇:当前外部环境对中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

17)危机后的变革:重塑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

18)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19)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影响与应对的国际协调

20)资本主义危机和调整与世界经济的前景

2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

22)能否通过制度创新避免发达国家危机转嫁和调整成本的转移带来的冲击?

23)如何进行国际合作基础上的全球治理来共赢的目标

24)美国经济复苏

25)中东地区动荡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影响

26)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增长

27)中国对外投资环境形势及风险控制问题

28)中国境外能源资源接替战略

29)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

30)经济全球化的政策调整

31)异质企业在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中的地位与作用

32)对外开放新阶段与新兴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问题

33)潜在美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4)当前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的主要问题

35)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6)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动向及其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37)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8)全球危机深化与贸易自由化

39)全球货币量化宽松与资本流动监管

39)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与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检讨

40)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暨内外挑战

41)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与战略分析

42)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及其中国在区域和多边体制中的战略选择

43)全球危机的长周期视角

44)人口结构变化(或人口老龄化)与全球经济的未来

45)反思全球化(或金融全球化)

46)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变化趋势和国际经济利益公平分配

47)国际分工理论与新兴经济体贸易和投资实践的新发展

48)新改革观

50)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中等收入陷阱

51)收入分配

52)货币政策与央行的独立性

53)欧盟主权债务问题突现的市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54)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新型合作模式

55)全球区域生产网络

56)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57)宏观审慎管理问题研究

58)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金融宏观调控

59)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60)汇率波动(贬值或升值)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

61)人民币汇率在中短期的走势判断(是否会回到2008年底开始的情况)

62)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改革的顺序问题

63)人民币离岸、在岸市场的互动,及其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

64)资本项目可兑换

65)国际资本流动,以及相关的国际货币合作新形式(货币互换网)

66)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流出的潜在风险

67)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研究(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通胀目标制?)

68)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

69)金融改革的次序问题研究:(财政改革、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自由化等谁先谁后?)

70)劳动力短缺背景下中国的资本形成和资本深化问题

71)中小企业投融资与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72)保障房建设投资与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73)企业“走出去”与金融支持

74)欧债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格局的影响及前瞻性预测

75)基于我国企业走出去(ODI/OFDI)的中国跨国公司理论研究

二. 宏观经济理论:

1. 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2.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3. 我国外债风险问题研究

4. 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5. 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研究

6. 我国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7. 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研究

8. 失业问题研究

9.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浙江)经济影响的研究

10. 影响汇率的因素分析

11. 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12. 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13. 通货膨胀(紧缩)问题研究

14.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或增长因素分析)

15.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

16. 公共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或技术创新)

17. 中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与经济转型

18. 中国的县乡财政(或基础教育的财政制度)——以浙江省为例

19.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0.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21. 金融危机下的浙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研究【经济学论文】

22.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困难与措施研究

23.农村公共产品供应(或需求)研究

24.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

二. 区域经济学:

1.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培育研究;

2.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研究

3.浙江省资本大量外流原因和对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4.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5.浙江省与广东、江苏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6.浙江省的经济文化分析

7.浙江经济活力研究

8.浙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9.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0.浙江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

11.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12.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13.浙江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究

14. 浙江专业化产业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15.浙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

16.浙江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17.浙江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式研究

18.浙江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对策研究

19.浙江工业园区和传统专业化产业区的比较研究

21.上海大都市圈的形成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2.浙江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23.浙江欠发达区域的梯度定位和发展路径

24.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三. 产业经济学:

1.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

2.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

3.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

4.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题

5.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问题

6.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经济学论文】

7.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8.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9.中国汽车(纺织等)产业结构-行为-绩效分析

10.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超前建设程度的研究

11.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路径

12.“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发展研究

13.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

14.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15.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及其创新转型

16.中小企业集群组织结构研究

17.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8.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19. 医疗服务市场化与医疗体制改革

20.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21.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机制研究

22.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包括水价、管理体制等)

23.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研究

24.浙江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

25.产业安全问题研究

26.我国电力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27..对我国邮政产业管制体制改革的分析

28.我国民航产业的放松管制及其管制政策

29.论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融资体制改革

30.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31.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研究

32.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33.浙江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34.失地农民补偿、保障机制研究

四.流通经济学:

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2.开放条件下我国流通领域大力推进连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现实意义

3.流通现代化问题研究

4.传统商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与替代

5.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研究

6.流通系列化与产业融和研究

7.日本综合商社发展模式及启示

8.城市化与商业发展互动性研究

9.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研究

10.流通产业有效竞争与政府管制问题研究

11.浙江制造业产品出口渠道的效率研究

12.大型零售企业收取“通道费”的经济分析

13.浙江流通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14.生产、流通和谐发展研究

15.生产力与流通力关系研究

16.流通效率研究

17.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18.物流利润源的经济分析

五.教育经济学:

1.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2.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供给机制研究

3.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4.高等教育与经济全球化

5.对教育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6.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失业问题研究

7.欠发达地区的智力外流问题研究

8.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9.就业培训体系问题

10.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1.教育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六.法律经济学:

1.知识产权制度(专利、版权)的经济学分析;

2.计算机软件盗版侵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3.数据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4.域名的经济学分析

5.网络开放资源的经济分析

七.消费经济学: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2.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3.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

4.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5.收入分配合理性的界定及调节

6.对可持续性消费的研究

7.休闲消费问题研究

8.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9、我国消费率现状与问题研究

八.劳动经济学:

1.当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及其调节

2.人力资源管理与民营企业人才机制

经济学论文 第三篇_经济学论文

《看不见的心》---- 一部经济学罗曼史

-------读书报告

一、 本书概况

书名:看不见的心--- 一部经济学罗曼史

作者:(美)罗塞尔.罗伯茨著

张勇,李琼芳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阅读时间:2012年4月—2012年5月

二、作者简介

罗塞尔·罗伯茨: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美国国这共电台时事评论员,及华盛顿大学经济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曾撰写著作《看不见的心:一部经济学罗曼史》及《选择: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寓言》,后者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

三、内容摘要

美国经济学家罗塞尔.罗伯茨所著的《看不见的心》一书共分为21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引人深思,给人们带来了经济学的许多知识。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本书由一条实线和一条虚线交织而成,其中实线是以萨姆和劳拉的爱情故事展开的。萨姆是经济学家,他相信只有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人性才会绽放光彩,因此他看到更多的是市场经济中的成功者,他让学生“永远也不要低估私利的力量”。而劳拉则出身上层家庭,充满了对人类的关怀,深信“物质主义让人们腐化”,她看到更多的是市场经济中的失败者。围绕二人对汽车安全带、教师工资是否合理、洗衣店收费标准、对穷人的福利补贴等现实问题的分歧和争论展开主线,以萨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观点说服并赢得劳拉的芳心而告终。虚线主要是健康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和政府监督部门主管艾丽卡.鲍德温之间的斗争。全书让人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接受经济思想,学习

到大量的经济学知识。用史无前例的创作手法,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与经济学知识奇特地融汇在一起,以小说的形式讲述经济学原理,为我们营造出绝妙的文字空间和精彩的答案。

四、读后感想

起初听到《看不见的心》这本书的名字时就深深的被它的书名吸引了。很难相信一部经济学的书籍竟然会这般充满文学的色彩。虽然小说的艺术成分并不出色,甚至爱情情节也是平淡平凡,但是胜在它是以小说来介绍经济学,这种创新的形式让我对经济学更加感兴趣。一部经济学的小说,让我魂牵梦萦的各种观点、各种故事、各种情节。《看不见的心》让我更加接近经济学、更加热爱经济学。《看不见的心》教会我要勇敢的追逐自己的“心”、永远不要迷失了自己的“心”。真的希望每个人都做有心人,随时随地都拥有一颗看不见的心。一下仅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一) 正确认识“私利”

小说的开始,是萨姆上的第一堂课。萨姆课上一开始便让大家在一分钟内计算“全世界的原油将会在什么时候用完。”正确答案是:“我们永远用不完原油。”萨姆还用了无花果与石油的对比告诉我们,即使石油变得很少,到了枯竭的那天,私利的力量会促使人们有更大的动力去寻找另外一种替代品,那样“原油”就是无穷无尽的。萨姆的“原油用不完理论”在于告诉我们,永远也不要低估了私利的力量。只要有利益,只要人还存在私心,自私的人性还没改变时,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经济学。正如亚当.斯密提出的“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人们去改善一个绝非其意愿的目标”一样,是市场把人们的利己本性引导到一条可以为他人服务的途径上,也就是说在市场的核心总有一颗看不见的心在愉快地为顾客服务。经济学家始终是认为无论是个人或者企业从利己目的出发做任何事情都是值得原谅甚至是值得赞颂的。因此在这本书中,当劳拉的哥哥批评健康网公司的时候汤姆为之辩护。

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我们所期盼的晚餐并不是靠博得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傅的同情心而来的,而是他们对他们自己的利益追求而来。我们填饱肚子的方式,不是诉诸他们的同情心,而是希望他们自爱,也不是诉诸我们的处境,而是诉诸他们的利益。”也就是说,人人都在满足自己利益和需求的同时满足了他人和社会。肉贩必须工作、生产以维持他自己的生活,这属于肉贩的“私利”,

他人因为肉贩的“私利”而买到了让其生存下去的食物,实现了“利他”。他人的生产与我们的消费,其角色是互通的。我们要生存下去,就得先做出有利于他人的努力。他人购买你因利己而生产的东西,你去购买他人因利己而生产的东西,商品经济得以产生,整个社会渐渐地趋向均衡,最终,个人对“私利”的追求便促成了国家整体的富有和进步。

当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所谓的“私利”是在不伤害任何他人的前提下的正当利益追求,而非你争我夺、尔虞我诈或不择手段的利益追求。“私利”并不是无止境地追求个人利益而践踏他人利益。诸如毒奶粉、豆腐渣工程、重金属污染、暴力拆迁、皮鞋胶囊等事件都是对“私利”的误导,最终会影响他人的利益,同时毁坏自己的利益。“利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因为“利己”而损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那么,最终会害人害己,阻碍经济的向前发展,甚至危害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二) 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

一件事的合理与否,完全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的。经济学家们在面对洗女装的价格高教师工资低的问题时,常常是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看待的。认为这些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决定价格,无论高低都是合理的。 然而,作为非经济学家的我们似乎发现,市场的自由调控作用是那么的残酷。因此,我们这些对市场效应不满和关注市场失败者的人更多的将希望寄托于政府的作用上。但是作为自由经济学家的萨姆则反对政府干涉个人自由,认为只有市场才能够推动企业、推动经济的发展,在许多问题上政府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万能”的理论源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思想。他认为,在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下,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思想针对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和封建制度的专制性,提出自由放任地发展市场经济,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主张,是有历史进步性的。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机械化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后,自由放任发展商品经济,反对政府干预的主张,其局限性越来越突出。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完全竞争和垄断、信息不对称、有些社会问题市场无能为力等原因往往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长期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同时一些社会问题市场本身也无能为力,因此,要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仅用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唯一手段是不行的,还必须借助于另一手,这就是政府干预手段。有效的市场调节并不排

斥政府干预。越是有效的竞争激烈的市场,越需要高水平、高功能、高效率、高素质的政府调节。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借鉴西方经济体制的经验,博采众长, 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应该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统一的原则,将“看的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 自由派经济学家眼中的社会福利政策

经济学论文 第四篇_经济学论文

论双十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

消费者行为理论

连锁经营与管理3班

撰写人:陈超

学号:20154701

摘要:....................................................... 3

1.崛起的“双十一” ............................ 3

1.1巨大的网络账单 ............................. 3

1.2对传统商场的影响 ......................... 3

2.双十一中的经济理论 ........................... 4 2.1双十一的需求理论 ......................... 4

2.2双十一中的弹性理论 ..................... 4

2.3消费心理分析 ................................. 4

3.“双十一”中的欲望与效用..................... 5

论双十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

消费者行为理论

摘要: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崛起对我国企业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大。以淘宝为首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为表现形式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电子商务的重要发展模式,11月11日,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淘宝、天猫两大网上商城策划发起了“双十一”狂欢购物节,掀起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网购盛宴。

关键词:“双十一” 促销活动 经济理论分析 消费者行为理论

1.崛起的“双十一”

1.1巨大的网络账单

如今的光棍节已经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给广大单身狗度过的节日,而是成为了一个网购狂欢节的代名词。从2009年开始阿里巴巴首次以“光棍节“的名义展开的促销活动开始,今年已经是第七年的“双十一”狂欢节,912.17亿,这个数字也是今年淘宝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最终定格的数字。在这个数字的背后是68%的无线成交量占比,是超过4.67亿张的物流订单,是23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是又一中国网上购物的价格新纪录。不少电子商务的网站纷纷学习阿里巴巴的模式,搞“双十一”如今演变成了一个网络购物狂欢节。

1.2对传统商场的影响

在线下商场逢折必火景象难再现全国从多百货纷纷提前启动大型促销,以应对“双十一”网购的冲击。虽然有低价杀手锏和各种创新体验活动拉拢人气,但商场逢折必火的景象已难以重现,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百货门店收缩的现象会不时发生。百货大促人气两重天上百场秀、多位明星捧场,每一层都有真人模特、各式表演„„上周五,一场名副其实的嘉年华正式登场广百北京路店,加上低至4.8折的低价杀手锏,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涌向北京路。当天广百北京路店营收4000多万元,比平常的周末大促翻倍。而另一边厢,其中多家有做促销的百货公司,发现客流只是比平时略多,却不见人头涌涌的现象。虽然说接近年底,商家促销活动此起彼伏,但单纯的打折或返券已令消费者不再过多关注。新光百货相关负责人高萍认为,面对各种竞争,百货业不仅要拼价格,还要舍得花钱为顾客带来体验。但也有业内质疑,活动带来的人气只是短暂的,靠砸钱营造体验的效果难以持久。如此一来对传统商场造成的危

害极大,造成许多小型超市无法存活纷纷倒闭。

2.双十一中的经济理论

2.1双十一的需求理论 需求法则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双十一”期间,淘宝、天猫发起了“五折”促销活动,部分销售商甚至推出了“一折”商品,还有的商家实行优惠券、返现等手段,商品价格比平时明显下降,造成消费者需求上升。网络购物相对于实体店销售来讲,具有快捷性、便利性和无地界等巨大优势,销售商众多,商品品种非常丰富,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商城上对不同销售商的多种商品进行充分比较,选择余地大,市场的自由竞争度高。“双十一”期间,天猫购物狂欢节的参与销售商达到2万家,共3万多个品牌。商品数量、种类剧增,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市场需求上升。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销售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供给也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出售的愿望,二是有供给能力。供给函数是一条由左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法则意味着商品供给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在“双十一”促销活动中,销售商调低了商品价格,利润下降,部分销售商甚至出现了“赔钱赚吆喝”的现象,因而销售商不可能把所有商品都投放到低价网购的供给上来,而是限定了一定数量,这也是“双十一”当日,为什么很多消费者熬夜抢购、有人仍然买不到提前选中的商品的原因。退一步讲,即使有的销售商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不加以限制,但由于折价促销活动仅限于十一月十一日当天,时间限制了商品的总供给量。阿里巴巴及众销售商在“双十一”之前的营销造势,早已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积累了众多的消费需求,叠加效应使得购物节当日对于商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当日的供给量,就造成了“双十一”的供不应求,成就了一次网购狂欢盛宴。

2.2双十一中的弹性理论

从消费者群体分析,淘宝和天猫都属于B2C电子商务平台,其消费者基本锁定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些消费者年轻、时尚、接受新事物快,喜欢网购,但总体上收入水平不高,可支付能力有限,消费支出的很大份额集中在日常用品。这一特点也能从“双十一”热销商品类型上看出来。天猫方面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服饰品类占比居各大品类销量之首。在“双十一”购物节开卖仅一小时,天猫平台就已售出200万件内裤,连接起来有3000公里长;1小时内销售的文胸销量160万件,叠放起来相当于3个珠穆朗玛峰高度。此外,母婴品类商品在“双十一”期间也大受欢迎,例如奶粉销售突破50万罐,成交过亿元,销售数量可供全国2个月大的新生儿使用一个星期。然而手机、家具、首饰等高档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等,销售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因此,“双十一”网购的商品多属于生活必需品。按照经济学常识,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大。这是从不同类别商品的需求弹性分析的。如果比较不同消费者群体对于同类商品的需求弹性,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高收入人群,参加“双十一”网购的年轻消费者群体由于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可支付能力有限,导致其对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对较高,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2.3消费心理分析

贪便宜或求廉心理,获得更多的让渡价值:打折,是双十一打出最响亮的口号;虽然大家心里明白可能有水分,但是还是怕自己错过占便宜的机会;而双十一还打出“仅此一天”的口号,

则让消费者心理上更加紧迫,让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终快速的转化成实际购买行为,以抓紧时间占便宜。

图方便,图省事:不用花大半天的时间去上街购物,然后大包小包的扛回家;网购能方便快捷的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并直接快递到家;而且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做出购买决策,却不受他人或环境干扰。根据对网购用户的调查,图方便快捷、节省时间的占55%,在网上能买到线下买不到的商品占22%,这是对此种心里的有力佐证。

从众心理:双十一在网上造势,热闹非凡,而中国人总喜欢在热闹的氛围中做出购买决策;这也可能导致盲从,以至于买大量可有可无的东西。 寻找参与感:这么火热的全民运动,不参加的话,跟办公室同事就没有共同话题。

图炫耀,有表达的欲望:亲身体验双十一,过后再对双十一大加吐槽,或者进行各种晾、晒;表现欲借助全民运动得到充分满足。

有成就感、有面子:双十一过了,一包一包的快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44460/

推荐访问:经济学论文范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