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经典美文 >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时间:2018-04-15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第一篇_古人的绝笔诗

古人的绝笔诗

■陈勇

爱国诗人屈原的绝笔诗《惜往日》,全诗长达76句,内容相当丰富。诗人回想往日曾受到楚怀王信任,竭忠尽智,一心想使国家富强,时世清明,却不料遭到奸佞小人的谗言诬陷,楚王昏庸,竟然盛气发怒,流放忠臣。诗人以古代贤人的坎坷遭遇,来抒发自己横遭冤屈的衷情,抨击奸邪小人构陷忠良、误国害民的丑恶行径,慨叹楚王不辨良莠忠奸,背法度而心治,致使国家命运危如累卵。最能见出该诗是屈原自投汨罗江前的绝命之辞的几句是:“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惜壅君之不识”(痛惜昏君不识好坏,不辨忠奸),可以说是全诗的主旋律,是屈原临终前夕最大的遗恨。

南宋陆游的诗歌创作成就十分突出,有人称他是中国古典诗史上最后一位超一流的诗人。然而,陆游本人首先视自己为爱国志士,其次才是诗人。可以说,他是以爱国志士的身份来写诗。他自言:“本意灭虏收河山”(《楼上醉书》,“蹭蹬乃去作诗人”(《初冬杂咏》)。其绝笔诗《示儿》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的“临终嘱咐”把自己的遗愿表白得十分透彻,“九州同”在他心目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足见陆游所言并无虚饰,他确实首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大诗人李白的绝笔诗《临路歌》也值得一读。诗云:“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当作“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李白一向以大鹏自喻,夸称自己具有超凡脱俗的盖世才华。尽管李白在政治上遭受过两次重大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和入永王李璘幕致使下狱),事实证明了他并不具备多少政治才华,然而从其绝命诗可知,他至死都不承认这一点,只是因为命运多舛,缺乏机遇、知音才导致了中天摧折的悲剧结局。

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的翁同龢所作《甲辰五月二十日绝笔》恐是绝命诗中最短的一首:“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为汝曹弹。”前两句以“凄凉”一词概括其一生遭际,言下有无穷悲慨之意。翁同龢生活的时代,几乎和中国近代史相始终。当时的中国,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他长期处在晚清政治漩涡的中心,蒿目时艰,苦心焦虑,力图改革,拒降主战,变法维新,真可谓是忠君爱国一以贯之了,却不料落得如此结局,这也就难怪他要以“凄凉”作为自己一生的总结语了。后两句是说尽管内心悲摧,但不愿在亲人面前洒泪,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倔强个性。全诗篇幅短小,语言浅易,但时间跨度很大,既回顾了荆棘遍布的一生,又流露出临终前的千种孤愤、无穷哀怨,诚为余味悠长、令人唏嘘之作。

最后来看清末重臣李鸿章的绝命诗。诗云:“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

镇压过太平军、捻军,又大办洋务,开办江南制造局、津榆铁路等,向外国购买军火、军舰,建立北洋舰队。对外国入侵者,他主张妥协,反对抵抗,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总之,他为挽救清朝统治,摆脱内外危机,竭尽了全力。所以他死后,清廷给予了优渥的褒扬,特旨予谥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就其绝笔诗而言,他还真是一个忧国忧民、劬劳一生的“孤臣”,形象还不坏,其尾联提醒人们注意“海外尘氛”(即外国侵略者),似也不能说他就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坏蛋。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第二篇_雨果的流亡诗

湖 北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设 计)

题 目 雨果的流亡诗

姓 名 吴瑕

学 号 2008221102110086

专业年级 08中文2班

指导教师 余迎胜 职 称 副教授

2012 年 5月 1 日

目 录

绪论 ...................................................................... 1

一、雨果流亡诗写作背景 .................................................... 1

(一)《东方集》 :神秘的“东方热” ..................................... 1

(二)《秋叶集》 :忧郁的气质 ........................................... 2

(三)《心声集》 :心灵的回音 ........................................... 2

二、雨果的流亡诗篇 ........................................................ 3

(一)《惩罚集》 :讽刺的呐喊 ............................................ 3

(二)《静观集》 :希望与悲哀 ............................................ 4

(三)《历代传说》 :史诗的绝唱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6

致 谢 ..................................................................... 7

雨果的流亡诗

摘 要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就诗歌创造量之大、气势之雄伟恢宏、诗意之高超精湛而言,他也算是人类是个历史上少数几位诗歌大师中的一个。他的诗歌集生前发表了19部,身后又整理出版了6部,共约22万余行的篇幅,已成为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份巨大的财富。雨果一生的人生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法兰西整个一个历史时代的民族发展道路以及民族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雨果的流亡经历将诗作划分开来,时间的不同造成雨果诗歌侧重点及主题的不同,但正因为此,每个诗集都具有不一样的寓意,表现出不同时期雨果的内心独白。诗人善于运用抒情、讽刺、史诗等表现手法及形式去刻画,将雨果一生的心路变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关键词】雨果 抒情诗 政治讽刺诗 史诗 对比

Exiled poems of Victor Hugo

Abstract

Victor Hugo is a great poet of French literary history . As the poetry creation of large quantities、the momentum of the grand、poetic superb, He is also a human who is one of the Masters during the humankind’s history. During his lifetime, he published 19 poems. After he passed away, another 6 poems had been published. A total of 22 millions’ lines which have been to a large wealth of world poetry. Hugo's life experience on his literary writing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His poetry reflects the French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events. Hugo's exile experience will differentiate Poetry. Because of this, each poem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and show different periods of Hugo's inner monologue. The poet is good at using lyrical, satirical, epic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nd forms to describe the life of Hugo most incisive mentality change.

【key words】Hugo Lyric Political satirical poem Epic Contrast

绪论

“没有自我,就没有抒情诗。”1理解诗人雨果,必须熟悉雨果的一生。1802年2月26号,维克多雨果出生在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父母二人共育有三个儿子,雨果是最小的一个孩子。“本世纪正好两岁!罗马替代斯巴达,拿破仑脱颖而出,本来只是巴拿马......这时候在贝桑松,一座西班牙古城,有个布列塔尼和洛林的孩子诞生,有风刮起,他像颗种子便落地安身......”出自雨果《秋叶集》:《本世纪正好两岁......》2,这首诗无疑是雨果对自己的自述。雨果自幼喜爱诗歌。他的诗歌试作是从中学时期翻译拉丁诗人维吉尔的作品开始的,后来就逐渐写起诗来,刚开始他的事诗作就是应景之作,用雨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政治诗”,内容是保守的,在形式方面,也还是继承了18世纪古典主义抒情诗歌的传统,但结构紧凑,比喻丰富,想象瑰丽,节奏感强,所有这些特点,已显示出作者是一个前途远大的诗人。

然而雨果在波旁王朝时期曾经是正统主义者,在七月王朝时期,他和路易·菲利普妥协,拥护君主立宪政体,1848年六月革命后,他走上共和主义的道路,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并于1849年参加立法议会。为了捍卫共和,他勇敢地揭露了路易·拿破仑的阴谋政治。1851年十二月政变后,他被迫流亡,先是在比利时首都避难,后迁往英吉利海峡英属西泽西岛,最后又转往根西岛。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由于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和人生经历的历练下,雨果的诗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话,流亡诗作便在那时应运而生。

一、雨果流亡诗写作背景

(一)《东方集》:神秘的“东方热”

在雨果诗歌创作历程中,1829年问世的《东方集》最先发出了夺目的异彩,是雨果诗歌的一个新起点。它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欧洲反封建压迫的民族独立运动有着密切联系。1821至1827年间,发生了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的独立战争,当时,同情和支持希腊人民的浪潮遍及欧洲各国。英国诗人拜伦为了希腊人民而葬身战场;法国画家德拉戈洛瓦展出他的《琪奥大屠杀》的著名画作,总之,全法国的文化界出现了所谓的“东方热”的潮流。

《东方集》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正是因为这种背景,所以《东方集》的主要部分是描写希腊、土耳其战争中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还有一部分描写阿拉伯、波斯和西班牙等地的风土人情和迷信传说;但也有小部分与“东方”这一地域概念完全无关的诗篇。比如其中的《卡纳里斯》,诗题卡纳里斯是一位希腊民族英雄,他在1822年6月的一天夜里和同伴焚烧了两艘土耳其战舰。同年11月他又放火烧了奥斯曼帝国的旗舰,从此名声大震,后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及议长等要职。这首诗把卡纳里斯与他国激战的过程描写的淋漓尽致。希腊独立战争中,希腊人民常用小型火船进行火攻。卡纳里斯即是在海战中以火攻文明的传奇式民族英雄。当时欧洲各国协助希腊和土耳其交战,但动机和目的是不相同的,雨果通过对各国国旗的描写,“马耳他有十字架;威尼斯,一代天骄,在那摇晃着的船后,在纹章上面举起雄狮,它一旦吼叫,真的母狮吓得发抖。那不勒斯的国旗是多么鲜艳夺目,当旗帜飘扬在天空,人们在船尾的海上以为看到一束金色的丝光在舞动。西班牙派出来的舰队很少,但旗帜轻轻飞舞,旗上出现卡斯蒂伊的银塔,还有莱昂的金狮,以及纳瓦拉的铁链。罗马旗上有钥匙;米兰是孩子一个,被吞鹰蛇咬得哀嚎;法兰西的战舰有朵朵金色的百合,身披着铜铸的战袍。伊斯坦布尔就在可恶的新月旗中,挂上白色尾牙。自由了的美利坚展出金色的天空,缀满蓝色的星星一把。”反映出诗人对各国的态度是很不相同的,在以客观描写为主的同时,对一些列强不无揶揄,甚至是明显的揭露。而对于民族英雄卡纳里斯的描写简练到只有3段话“光荣归1

23 让—贝特朗·巴雷尔:《雨果传》,程曾厚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页。 《雨果文集》,第8卷,程曾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页。

3 《雨果诗歌精选》,闻家驷编,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第三篇_民俗文化经典诗词

民俗文化经典诗词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赏析】: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问:请问。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释】: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

自:自从。

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第四篇_论诗人生平经历对其诗词的影响

论诗人生平经历对其诗词的影响

关键词: 诗词 经历 影响 后期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两颗明珠,是国粹,是国人们的骄傲。而学好诗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要读懂诗词必先对其作者进行了解,诗以言志,词以抒情,唐诗宋词无不是有诗人们发自肺腑,正因为如此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不羁;才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强烈愤慨,才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凄婉悲切、、、、、、、这些正是这些诗人生平经历对其诗词的影响,下文将对其展开论述【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密州时(1076年),心中思念子由,他写了一首词《水调歌头》:阴晴圆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1079年3月,调任湖州,他在谢恩表中谈论了时事。监官弹劾他以诗文讪谤新法,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诬陷的方法是对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作上纲

上线的推断和诠释,神宗皇帝不太相信,在将信将疑之间判了苏东坡的罪。遂由湖州任上被捕入御史台,史称“乌台诗案”。

苏东坡在狱中关了四个月又二十天,由于许多重臣元老的救援,最终从轻发落,贬到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除夕到黄州,他在黄州北坡筑室躬耕,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的近五年间,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儒释道三教会通的人生观,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定风波》(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七日)(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

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李清照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擅长古文,以文章受苏轼知重,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亦善文章,李清照资质聪慧,少识音律,正因为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氛很浓的官宦家庭中,自幼便生活在一个恬静、优裕的环境里,所以她少女时代的生活悠闲,舒适,诗词大多颇有吟风弄月的闲情逸致,也正因她出生于官宦之家,靖康之变后的情感更加的热烈,作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女性,李清照只有跟着生活的水随之起落,而她的诗词创作正是反映了她的情感变化历程,她的诗词都与她出生的家庭,她本人的身世遭遇,所处的社会、时代紧紧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内涵。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虽带有伤感之意,却描写了词人,饮酒悠闲,平静问花事的恬静生活,用清新的语言写少女“平白无故”的伤春之愁,可以说是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她脱去少女的稚气,沉溺于两情相悦的欢乐之中,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同丈夫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两人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情到深处,离别便是毒药,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夫妻两人饱尝相思之苦。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著名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以寄相思之情,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赵构建立南宋政权,金兵继续的南侵,南宋朝廷节节败退,最后定都临安,向金政权纳币称臣,形势的遽变导致民族矛盾日益加剧,

家庭的巨变,民族的屈辱,山河的破碎,人民的苦难,使李清照饱尝了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的苦痛。例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通首写愁,先用十四个叠字直叙愁情,然后用“咋暖还寒”的天气,憔悴的黄花,点点滴滴的黄昏细雨,层层渲染,个人身世之悲,国家危难之痛,都寓意其中。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第五篇_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4 外国诗两首

从容说课

《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全诗平实中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诗中“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全诗在深邃中显自豪。

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如俄罗斯风情、黑人种族的文明史。教读过程中,要结合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的特点,选用恰当的助读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认识和理解。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则是教学的难点。教读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2.合作研讨法 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三、研读《祖国》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

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学生归结体会,教师明确: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5.合作研讨:

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6.学生熟读全诗。

四、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2.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伞,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第六篇_2015届高考语文第2章 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

(用时:45分钟 满分:5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标点,散落文字下角,或者后边。对文章而言,读者________一点,忽略它们,一扫而过,也________。标点看似文字的随从。其实不尽然,用好标点会________文字,给文字以灵性。

A.轻狂

B.轻慢

C.轻慢

D.轻狂

答案 B

解析 “轻慢”指对人或物不敬重,态度傲慢。“轻狂”指非常轻浮。“无伤大雅”指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无关痛痒”指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激活”指刺激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激发”指刺激使奋发。

2.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祝贺学校科技节开幕的一项是(3分)( )

A.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B.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

C.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迷宫

D.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答案 C

解析 A项适用于学校门联。B项适用于艺术节。D项适用于书店。

3.下列各项中每对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B.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C.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D.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关于枫桥,我不但读过张继的诗,还看过好些刺绣和绘画的《枫桥夜泊图》。我想象____________;我想象____________;更想象着____________。假如在月落乌啼的寒夜,霜风如削,江上闪烁着星星的渔火:______________。我仿佛都似曾相识,自己且俨然是客舟 无伤大雅 激发 无伤大雅 无关痛痒 无关痛痒 激活 激发 激活

1

中独对孤灯、辗转不寐的旅人。

①寒山寺的梵宇,矗立在丛树之间,钟楼高耸天际

②那枫桥高耸的弓影,流水潺潺,有一二客船在桥畔停泊

③钟声如缕,悠然从水上飘来,会叩醒舟人的客梦,唤起他在人生旅途上的漂泊的悲哀 ④那云水苍茫、烟波浩渺的秋江,沿江的红树沉醉在夕阳影里

A.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对张继《枫桥夜泊》意境的再现,只要对原诗较为熟悉,注意语句之间的过渡与照应,就能很容易选出答案。首先据最后“自己且俨然是客舟中独对孤灯、辗转不寐的旅人”可判断出第四个空应填第③句;再由“梵宇”在“丛树之间”,而“红树”又在“沿江”的岸上,可判断出第④句应在第①句之前;最后对照原诗,枫桥应是画面的主体,所以第②句应放在最前面。

5.观察下面的漫画,最贴合漫画寓意的一项是(3分)(

) B.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A.要静听花开的声音

B.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C.不要削足适履

D.不要在夏天采撷秋天的果实

答案 D

解析 漫画展现的是“学前班中的小学化现象”。抱着学前班的小孩来到一双又大又重的鞋面前,似乎要踏上起跑线。揭示出教育者或家长不尊重教育规律,急于求成,不能静待孩子自然成长的心理。A项强调“了解人的想法,走进人的内心世界”。B项强调“自身的体验与实践”。C项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2)故安其学而亲其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2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 (1)靡室劳矣 (2)乐其友而信其道 (3)汩余若将不及兮 (4)清荣峻茂 (5)黑云压城城欲摧 (6)杳不知其所之也 (7)一尊还酹江月 (8)山河表里潼关路

三、古诗鉴赏(30分)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 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这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2分)

答:

(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4分)

答:

(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 (1)张诗是以思妇的口吻写的,(1分)王诗是以征夫的口吻写的。(1分)

(2)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2分)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2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36574/

推荐访问:爱国诗人的经典诗句 爱国诗人的诗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