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时间:2018-04-01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篇_基于幼儿教师的身教对幼儿行为习惯影响

基于幼儿教师的身教对幼儿行为习惯影响

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情景片断回放

片断一 :

某市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市幼儿教师进行科研培训,在整个学习过程,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吃东西,纸屑随地乱扔;有的教师毫不忌惮地在玩手机;还有的教师来到教室签完到后直接走人出去逛街。(这种现象说明现在很多幼儿教师都不太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片断二:

教师带领幼儿去操场活动,发现一些纸片,顺其自然地请身边的幼儿捡起,可得到的回答是:“老师,不是我扔的,为什么要我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幼儿年龄小,对良好习惯尚未形成。正如美国学者布纳鲁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生活的模范。”)

片断三:

某班有个小朋友每天早上来园时都不知什么原因会哭闹一会儿,任凭带班教师怎么哄劝都没有用。有一天,带班教师终于克制不注自己的情绪,就对小朋友大声说:“不许哭,再哭老师就不喜欢你啦!”这时小朋友睁着惊恐的眼睛望着教师,终于不哭了。第二天,这个小朋友来园又哭了,还没等带班教师开口,另一个小朋友跑到该小朋友面前双手叉着腰,大声说:“不许哭,再哭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你啦!”站在一旁教师的脸马上红了起来。(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行为是他们无形的镜子,教师平时的言谈举止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

从以上几个片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身的意志较薄弱,但行为习惯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带着一种社会责任,直接对幼儿起着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当教师们经常为了设计教育活动而忙碌着,殊不知自身的言行便是一种极好的教育资源,这种言行每时每刻影响幼儿。如果教师不注意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光凭集体教师中的“言传”

而忽略生活中的“身教”就会错失很多教育良机,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课题研究的假说:教师有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榜样力量是无穷的,相信教师的自身行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接受说教。恰好教师的身教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幼儿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其原因是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蒙特梭利则认为:“成人自认是儿童的创造者,并以自己和儿童的关系判定儿童行为的好坏,成人以本身的行为,决定什么对儿童是好的,什么对儿童是不好的。成人永远都不会犯错,因此希望儿童效仿他们。”我国自古就有注重身教的传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杨雄在《学生》中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然而,相对于我国不断增长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求和国际学术进展,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尚显薄弱,缺乏深入、系统的探讨。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中明确规定:“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他要求教师“与学生共教、共学、共做、共生活”。 可见重视身教从古至今,都显示着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不能任情任性,随时、随地都要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否则教师的教育将是白费力气。”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就应该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身教是教师通过自身行为习惯的示范、演示等进行有目的指导。本课题涉及有教师身教,包括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而幼儿行为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

五、研究的假设

技术路线:

(一)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

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现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

(二) 幼儿行为习惯存在问题

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

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幼儿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

(四)幼儿行为习惯的操作策略

通过创设情景,观察幼儿,用个案的形式记录幼儿的言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

通过有效性研究形成具有指导性地教育案例集。

六、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教师身教方面、行为习惯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探索一套以教师身教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操作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 1.幼儿教师和幼儿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幼儿教师和幼儿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研究。

3.提高幼儿教师和幼儿行为习惯的操作策略。

(三)研究对象

中班段幼儿和教师

(四)研究方法

1.个案法

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幼儿做个案研究,及时写个案研究报告。

2.调查法

通过访谈、问卷等科学方式,搜集有关教师身教和幼儿行为习惯问题和现状的资料,分析课题实施前、后的调查,进行对比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事实。

3.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等,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文献(信息)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师身教”方面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和突破。

5.经验总结法:

在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9——2010.11)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和发展趋势。

(2)小组专题讨论。

(3)撰写课题方案。【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2.实施阶段(2010.11——2011.6)

(1)教师创造条件,对幼儿运用身教的教育方式。

(2)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

(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

(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

3.总结阶段(2011.7——2011.9)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撰写论文、案例。

3.形成一本教育案例集。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研究组织:永康市妇联幼儿园。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第二篇_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影响

作者:丁海燕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5期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平时教育工作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者。教师的职业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教师不管是向幼儿传播文化,还是领导班级活动,不管是作为幼儿的知心朋友,还是塑造幼儿的灵魂,都与幼儿存在着密切的心理交流。幼儿通过与教师思想感情的交流,模仿教师的行为习惯,接受教师的影响。

教师的观念、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待成败荣辱得失的表现,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及所有的心理状态,都能被幼儿捕捉到,都在有形无形之中影响着幼儿,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到促进或制约作用。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1. 可塑性

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成长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因此,他们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儿童的心灵像一块白板,一切思想观念都从外界获得。教师教育幼儿就像在白板上绘画一样,可根据教育者的需要进行。他的“白板说”说明了幼儿心理具有可塑性的特点。教师要在“白板上绘画”,其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状态。

2. 模仿性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手段。幼儿无论是在知识、智力,还是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方面,都还处于形成时期,独立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因此,这阶段的幼儿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心理学上称之为“向师性”。在孩子的眼里,教师具有权威性,相信老师,远在相信父母、兄弟、朋友之上,幼儿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老师说……”因此,教师本身或教师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往往都是幼儿最可信赖的,幼儿的学习、生活往往是通过对教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幼儿不具备完全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模仿教师方面,往往是全方位的。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就会强烈地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表现

1. 教师的心态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尤其是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心理关系

正常的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一个具有豁达、开朗、善良等优秀心理品质的教师会给幼儿以健康的心理支持,从而形成教师和幼儿间良好和谐的心理关系。如果教师自私、狭隘、暴躁,动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或以学习成绩和家庭出身来评价幼

儿、处理幼儿日常生活问题,则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幼儿而使幼儿受到身体和心理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情节严重的受到了新闻媒体的曝光,但是未被曝光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的现象还有很多。这对幼儿造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而且是心灵上的创伤,甚至使幼儿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2.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生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样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是形成幼儿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处理周六、周日未完成作业的孩子的方式是罚幼儿在课间和中午跑步,或在众目睽睽之下跑,或饿肚子跑;第一次跑10圈,第二次就跑20圈……结果幼儿开始恨老师、恨学校,幼儿的心灵将逐步被扭曲。正如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从上幼儿园起,我就是一个破瓶子,从小就被家长和老师摔碎了,碎得再也不能拼接了,一个破瓶子还能有什么用?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要在提高幼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把心理健康纳入培养范畴,从根本上促幼儿的成长。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第三篇_教师评价对幼儿学习行为的影响

一、教师评价风格对幼儿学习行为的影响

幼儿对自己的兴趣和行为往往缺乏判断能力,但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对教师的评价非常敏感,并且常常将教师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的评价风格对幼儿的学习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的实际需要,巧妙运用评价艺术,正确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发展。

二、幼儿发展评价意义

幼儿发展评价意义(meanings of the child development assessment) 幼儿园教师实施幼儿发展评价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 ②有助于教师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位幼儿,为因人施教提供依据。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在制度上保证了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对每个幼儿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幼儿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个幼儿在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要求,哪些方面的发展还存在明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帮助。

③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情况。家庭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使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家园合作,必须首先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对每个幼儿发展进行的评价,可以为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提供重要的参考,使家长迅速掌握孩子发展的大量信息。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进步和不足,还有助于家长全面了解幼儿

教育的目标、内容。这样,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必然更为主动。

④有助于改进教育过程。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教师可以从中发现自身工作中成功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分析班级教育目标是否恰当,即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第二,通过对幼儿发展情况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的选择是否适宜;第三,通过对每一个幼儿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为个别幼儿所确定的目标是否恰当,个别教育的方法、途径是否有效。这种分析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改进工作的开始。依据分析结果,教师可以更明确地为全班和每一个需要得到具体帮助的幼儿确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措施,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教育过程中的诸要素进行调整。通过评价一反馈一改进过程,教师工作的目的性、方向性将更为明确,评价所产生的积极效益,还可以使教师改进工作的自觉意识获得提高。

三、影响幼儿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的因素分析

幼儿教师的非正式评价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之一,幼儿教师每天都对幼儿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价,非正式评价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教师的非正式评价还存在着如评价不公平,评价不恰当等问题。什么影响幼儿教师的非正式评价行为成为研究的焦点.

幼儿教师的非正式评价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之一,幼儿教师每天都对幼儿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价,非正式评价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

的作用。

但教师的非正式评价还存在着如评价不公平,评价不恰当等问题。那么是什么影响幼儿教师的非正式评价行为成为本研究的焦点,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刻板印象、评价情境等成为影响幼儿教师非正式评价行为的主要因素。

非正式评价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幼儿的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之一。有关幼儿评价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幼儿发展情况的正式评价;另一类是教师在与幼儿日常接触、互动过程中即时、即地、即兴的非正式评价。

教师对幼儿的非正式评价自始至终贯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一方面,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幼儿自我概念的重要来源,并继而对幼儿的性格和行为起着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引导和塑造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

他们对幼儿的评价将导致幼儿成功或是失败,促进幼儿进步或是抑制幼儿发展。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对幼儿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决心。

反之,教师的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幼儿自信心下降,进而影响幼儿的情感、情绪与自尊,其副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就是说,教师的非正式评价对幼儿的认知以及情感、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的评价不仅影响幼儿在园时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的健康

发展,而且会持续影响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许多人成年以后仍能很清楚地回忆起他们在幼儿园或小学时所得到的表扬或所受的批评与伤害。本文中的非正式评价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在与幼儿日常接触、互动过程中或幼儿的某些活动或行为结束后,教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诸如面部表情、动作、眼神等不包括字面的)形式即时、即地、即兴对其所做出的评判。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第四篇_教师教育态度对幼儿情感影响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浅议教师的教育态度对幼儿情感的影响

【摘 要】教师的教育态度对幼儿的情绪、情感的感染力是最大的。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及时表现出高兴、鼓励和赞赏的态度事,幼儿会整天处于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如果老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出无动于衷时,则有90%以上的幼儿整天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中。教师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幼儿的情绪情感,也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亲切和蔼的教育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纽带。幼儿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粗暴的教育态度,只会导致幼儿紧张和胆怯,从而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幼儿;态度;情绪;情感

幼儿在和老师的接触中,常常伴随着情绪与情感的体验。而幼儿对教师教育态度的体验又是最敏感、最细微的。孩子们渴望从老师那里吸取爱的温暖,受到鼓舞,感受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因此,教师对幼儿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对幼儿的情绪与情感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谓教育态度,是指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情感。如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出赞赏、生气的态度等。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的外部表现就是表情。如愉快、厌恶、恐惧等。幼儿的情感是丰富的、非常外露的,同时又是不稳定的,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第五篇_浅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浅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摘要】:幼儿教师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员,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其专业成长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包括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其中外部要素包括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和关键时期;内部要素包括个人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理想。幼儿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尤为重要,特别是幼儿园的政策制度、领导水平和人际氛围、教师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等。自主阅读学习、听专家报告、同行交流研讨、各种短期培训、学历进修等都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关键事件、外部环境

一、研究意义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处于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指导下与学前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获得全面素质的非义务性教育。 要想实现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幼儿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良好外部环境的支持。

二、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幼儿教师是在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在自身需求的驱动下,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自我的同时,实现专业成长的。

1、幼儿教师需要具有专业成长的主动性

首先,任职初期应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工作要有合理的期待,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要有心理准备,积极地面对,淡化急于求成的心理,坚持自身职业理想,努力改善面临的困境,而不是退缩和抱怨。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反思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储备成长的力量。

2、幼儿教师要积极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反思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石。在 思考的过程中,解决棘手的问题,总结教学中经验与技巧。通过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技能。从而实现自主发展,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最根本的途径在于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幼儿教师要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自主专业成长。

3、幼儿教师要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准确定位

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就需要以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督促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专业成长是幼儿教师对自我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引导的过程。 4、个人的性格特征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其中优良的性格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调查显示,自信、合群、坚韧、宽容、踏实、自尊等性格特征对教师专业发展尤为重要。如访谈中较为成功的专业教师都谈到:“我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善于思考、坚韧不拔,这种性格对我的专业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理想 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理想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因,可以促进教师学习的主动性。调查中多名教师一致认为坚定的教育信念是名师成功的精神力量和支柱,敬业的精神使名师事业更成功、更长久。 6、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比较推崇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认为自主阅读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大量经典名著,教师情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师自主阅读的书籍主要包括名人名著、励志美文、教育专业书籍等。专家型教师在阅读中一般都能把书中的知识和感悟结合到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去,自觉地把书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

三、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 1、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 所谓“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能够引起教师对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结构(包括教育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等)进行反思,并作出某种关键性的决策或某方面转变的事件。关键事件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意义和个人色彩,突出的是个体自身的感受及其对个体的影响。根据事件的不同结果可以将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分为两类。 一类是成功型事件。成功型事件是教师个人生活中获得的奖励性事件。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成功型事件主要包括: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公开教学展示活动、参加教师职业道德演讲比赛、亲人的随时提醒以及领导和老师的认可等。成功型事件往往能使教师获得专业认同感,增强其专业信心,有利于教师发现自我的潜力,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并进一步激发其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强化教师的成就动机,使之进人“获得成功—高成就动机—再次获得成功”的良胜循

环。 一类是挫折型事件。该类事件具有较强的两面性,如果引导不好,教师往往容易陷人专业发展的低潮期。这类事件主要包括:教学中的失误、领导的批评、因病错失的成功机会等。挫折型事件可以引发幼儿教师对其教育行为、态度进行自我反思,触动教师内心深处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自的隐性教育观,并改变自身的教育行为。 另外,在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中还包括启发型事件和感人型事件。启发型事件可以是教师参加的一次培训、听的一次讲座、看的一本书、观摩同事的一节课以及与专家进行的一次研讨等等。它能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其教育观念。感人型事件满足了教师爱的需要,其中孩子的爱是其重要来源。这种“爱”是一种力量,可以坚定教师从事本专业的信念,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专业成长的动力,并使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幸福感。 2、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 影响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指关键事件发生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内教师在专业结构上往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往会出现质的改变,即教师专业发展多在这一时期产生。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着阶段性,90%的中青年教师将自己参加工作的1-5年定为第一阶段适应期,6-15年定为第二阶段成长期,巧年后定为第三阶段成熟期。调查显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如有的教师认为“如果教师

在第一阶段确立了专业发展的愿望,他会精力充沛地工作和学习,同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如果教师在第二阶段有了专业发展的远景规划,他会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和展示自己,使自己迅速成长。”还有的教师“感到工作的头五年最希望得到帮助,需要构建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精神态度以及教学领域的常规基础,需要管理者的不断激励和指导评价。” 由此可见,“适应期”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阶段教师是否热爱工作、是否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功、是否渴求教育理论与经验、是否具有一定的可塑造性,决定了其将来能否走向成熟、成为名师。这是因为名师的成长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职适应期”属于特殊的“量变”阶段,虽然说教师在发生质的突变成为名师之前都处于量变期,但在量变过程中教师在专业素养的发展速度、水平、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人职适应期是最明显的。 3、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人物 “关键人物”是指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对其影响较大的某个人,通常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调查显示,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人物主要有:同事,主要是园长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亲人,主要是父母亲、爱人;专家,主要是教学领域的先进分子或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初任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某一位教师作为认同的对象和教学行为的基本参照。此后,教师会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造和更新百己。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的专业成长期,关键人物往往会发生变化。如在教学适应期,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人物往往是幼儿园的园长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而等教师逐渐适应教学岗位后,对其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可能就是一些专家和亲人了。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四、幼儿教师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1、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它体现一种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对人的合理需求给予满足,对人的价值实现、身心发展等愿望给予全面关怀。

2、幼儿园管理者要提供促进教师成长的工作环境

幼儿园管理者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大家 共同进步的群体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共同实现专业成长。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应做到如下几点,如:

(1)切实关怀幼儿教师的主体地位与权力;

(2)为幼儿教师创造自我实现的良好条件;

(3)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创造才能;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4)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

3、需要幼儿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幼儿成长还需要家长的配合,需要家长与教师教育保持一致。教师与家长在理解与配合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而教师直切体会到自己的劳动价值,获得职业幸福感,从而更积极的投入工作,加速专业成长。

4、学前教育专家应协助幼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专家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确实幼儿教师成长的指南针,对幼儿教师成长具有引导作用。一方面,通过与专家沟通可以加深问题的认识,清楚问题的理论含义;另一方面,当特殊情况出现时可以得到专业指导有利于解惑。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倾注自己的全部爱心和责任为起点,因为“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专业,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在得到孩子喜欢和同行的认可后,能否逐步明晰和确立个人专业发展目标是关键。积极的态度是实现个体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实现自己作为教育生活主体的地位。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正是因为他们自己努力要成为名师。

12学前

丁小小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第六篇_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对幼儿的影响

试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对幼儿的影响

摘 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承担的教育育人的品质,是教师崇高精神的人格特征,是教师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尊重爱护学生的重要体现。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承担者,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具体执行人。幼儿教师的行为规范、品质特征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幼儿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幼儿教师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教师要重新审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 幼儿教师 职业道德 幼儿教育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有宽容博爱的胸怀,深刻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更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严谨地对待工作,温柔细心地对待学生。新世纪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培养祖国未来的历史使命。要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完成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必须深刻理解“爱儿童,爱事业,重师表,善合作,勤进取”的幼儿职业道德内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热爱幼儿,尊重幼儿

“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更是一种专业态度。幼儿处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处于脆弱特别需要保护的特殊时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细心呵护。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有宽容博爱的心,心中要有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细心呵护,耐心教导。这一时期的孩子情绪会变幻无常,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现象,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呵护。

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第七篇_好老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老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记者 周军摄

广西新闻网11月1日报道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3369人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91.3%的人认为好老师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但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对于好老师的话题,10月27日,本报《家长学校》QQ群里的众家长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希望老师不以成绩论英雄,平等地对等每一位学生是家长们最大的希望。

老师缺乏什么品质?

家长渴望别把孩子分“好坏”

调查数据: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这份调查中,对“现在的老师最缺什么品质”这一项,56.4%的人首选“因材施教”,其次是“平等对待学生(55.1%)”,接下来还有诲人不倦(44.4%)、循循善诱(43.6%)、教学相长(35.5%)等。

而记者调查时也发现,希望老师们能因材施教和平等对待学生确实是家长们最大的希望。本报《家长学校》QQ群里的一位姓梁的家长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对学习的认知能力强一些,所以成绩会好一些;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一些,但不一定成绩好,这样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调皮、好动,不守规矩;还有的孩子想像力很丰富,天马行空,但在常人看来有点异想天开,但多年以后,谁又敢确定他的想法不会实现呢?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作为家长,特别希望老师不要以成绩论英雄,因材施教。梁先生的观点立即得到了群里众多家长的支持。

希望老师平等对待学生,也是家长们的一大渴望。《家长学校》QQ群里的家长“冰果果”就称,老师对成绩好的所谓“好学生”很关心,成绩不好的“坏学生”爱理不理了。另一位家长表示,其实现在的孩子都是很纯真、很聪明的,只要引导得当,没有好坏之分。如果遇到有爱心的老师,把“坏学生”引导好一样是“好学生”!家长赖先生表示,老师教育学生,尤其是对待小学生,本身就不应该分好坏。例如他当年的同学,调皮的学生如今却是有出息之人,不少安分守己经常获表扬的学生如今却是默默无闻之辈。所以,希望老师不要把学生分等级,能平等地对待孩子。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家长心中各有答案

调查数据:对“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这样的问题,63.1 %的人首选“富有人格魅力”,接下来还有“敬业(62.1%)”、“爱学生(61.5%)”、“因材施教(53.1%)”、“亦师亦友(50.9%)”、“有为国育才的责任感(44.1%)”等。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南宁的家长们心中也各有答案。除了希望老师能因材施教和平等对待学生,部分家长认为,对孩子有爱心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家长学校》QQ群里的一位叫“榕妞儿”的家长就认为正直、善良,爱孩子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她的孩子上小学了,她觉得班上的老师就不错,老师很年轻,很爱学生,这一点让“榕妞儿”觉得很幸运。

家长们同样认同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位姓李的家长表示,不管是在学前还是小学或中学阶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都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一位老师富有人格魅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在言行中传递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老师应该教些什么?

一家长以身说法谈师恩

调查数据:“老师最应教给学生什么?”,75.1%的人首选“先做人,再做学问”;69.1%的人认为是“独立思考的能力”;58.9%的人选择“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4.9%的人认为老师应“培养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

家长学校群里的不少家长认为,好老师除了教学生知识,还应让学生得到受益终身的人生道理。南宁市的赖先生认为有时候老师不经意的一个鼓励就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他以自己的经历印证:“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很穷,兄弟姐妹多,读不起书是正常的。但是,当我读到三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给我理发时说了一句话,他说,你应该对自己将来能读到大学有信心。当时我想,生活在一个山沟里,家里又那么穷,将来真的能读到大学么?就是他的一句鼓励的话,让我奋发读书,从三年级起开始自己到学校上自修(学校没要求),后来考上了重点初中重点班。”赖先生介绍道:“上了初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又鼓励我,他说,„你应该好好练字,你的字不错。‟就他一句鼓励的话,我从初中开始刻苦练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等等。到了高中,因为写得一手好字,为学校教导处刻印蜡纸、印资料,后来成为校刊主编……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因为中文专业的原因以及字写得还可以,成为一家企业的厂刊主编……由于与新闻接触,如今走上新闻记者的职业生涯……因此说,我很感激我这辈子遇到的几位好老师。因为他们没有把我列入分等级和„好坏‟的行列。他们的一句句鼓励的话让我感到了无穷的力量!”

赖先生的经历在群里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但家长们认为能这样让学生感激一辈子的好老师,“可遇不可求”。

社会不良风气对老师影响大?

“红包问题”引起家长激辩

调查数据: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此次调查中,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原因包括:社会不良风气对老师影响太大(68.2%),教师考核、评价、监督机制不合理(65.5%),应试教育体制制约(60.2%),教师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52.6%),具有教育使命感的教师太少(48.0%)等。

社会不良风气对教师形象的影响同样引起了家长们的讨论。有的家长认为,一些有钱势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得到更多关注,有的家长从孩子在幼儿园开始,逢年过节就给老师送购物卡了。对此,家长的心态不一,群友“中旅男”就认为,就算老师收了红包,有违职业道德,但是收了红包之后能尽职尽责的把孩子教育好,不违背应该有的道德准则,也就行了。但此

言行一出,立即引起群友激辩,有群友认为,如果教育领域允许收红包,那中国大地绝不会有净土!

老师眼里的好老师什么样?

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最重要

家长说了这么多,那么在老师的眼里,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南宁二十六中的庞老师已经执教10多年,她表示,真正能发自内心地爱学生的老师,算是一位好老师。对学生有爱就一定有责任心,但仅有责任心不一定有爱。她还以记者的职业为例,想尽办法完成一篇稿子的采写,可以算是有责任心,但这位记者不一定就非常爱自己的职业。而如果非常热爱新闻事业,就一定会在工作中有责任心。同理,做老师也是一样的。

她表示,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和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又有区别,父母的爱多少有些溺爱的成份,而老师的爱还包括如何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学生愿意接受你的教育,这是学生对老师最大的信任,这也是最难的。而对家长不希望老师以成绩划分学生的希望,庞老师称,就她个人而言,从不会用成绩来将学生划为几类。她也不认为成绩差的以后就没出息,以前她教过一个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很差,但这位学生口才很好,人缘也好,后来在社会上开了个店,发展很不错。今年毕业的有一位学生成绩也不好在班上经常倒数,但现在去了南宁的一所职校读书,因为情商高等,这位学生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所以,庞老师认为,一个好老师,决不能因为成绩就看扁一位学生。当然,在目前升学压力依然不小的大环境下,一位好老师,如何既能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又能在学习成绩上提升学生的能力,这是每一位想当好老师的人苦苦探寻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32534/

推荐访问:教师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教师爱孩子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