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时间:2017-12-14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第一篇_卷烟消费税税收政策变动分析

卷烟消费税税收政策变动分析

【摘 要】 从1994年到2009年,卷烟消费税税收政策在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及计税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文章具体分析卷烟消费税税收政策的变动以及这些变动对卷烟企业及其应纳税额的影响。

【关键词】 卷烟; 消费税; 税收政策

从1994年1月到2009年5月,卷烟消费税税收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这些调整在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及计税方法等方面都有体现,对卷烟企业及其应纳税额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卷烟消费税税收政策变动过程

(一)单一比例税率从价统一征收阶段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3]135号),规定甲类卷烟适用45%的比例税率,乙类卷烟适用40%的比例税率。对于纳税人自产自用和委托加工的卷烟,应当纳税而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其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分别为(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和(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进口卷烟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为(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

-消费税税率)。1994年6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甲类卷烟暂时给予减征消费税照顾的通知》(财税[1994]38号)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对甲类卷烟暂减按40%的税率征收消费税。1994年8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口卷烟临时调低消费税税率的通知》(财税政字[1994]158号)决定,进口卷烟消费税自1994年9月1日起也暂减按40%的税率计征。由此可见,从1994年开始,卷烟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征收消费税,税率为有差别的比例税率。但同年发布的一系列通知中对此进行了修改,实际上对卷烟实行的是单一比例税率从价统一征收消费税。

(二)差别比例税率从价分类征收阶段

1998年7月31日,国务院《关于调整烟叶和卷烟价格及税收政策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1998]7号)调整了卷烟消费税税率结构。通知决定从1998年7月1日起,将卷烟消费税税率由实际执行的40%调整为一类卷烟50%,二、三类卷烟40%,

四、五类卷烟25%。进口卷烟的消费税税率由40%调整为50%。纳税人自产自用以及委托加工的卷烟没有同牌号规格卷烟销售价格的,一律按照甲类卷烟的50%税率征税。因此,从1998年7月1日开始对国产卷烟分三类实行差别比例税率从价征收消费税,进口卷烟实行单一的比例税率从价统一征收消费税。

(三)从价从量分类复合征收阶段

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第二篇_中国提高烟草消费税隔六年再度调整 网1

【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中国提高烟草消费税隔六年再度调整 网友:税再高该抽还得抽

发布: 2015-05-08 19:34:39 | 编辑: 杜仲

2015年5月8日讯,国务院批准,自2015年5月10日起,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这是我国继2009年5月之后时隔六年再度调整烟草消费税。此次提税迎合了当前国际上普遍对烟产品课以重税的大趋势。

48_调整大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烟民总人口超过3亿。政府大幅提高烟草消费税目的是降低香烟消费。烟民们,就此戒烟吧!

那究竟涨到什么程度呢?按现在高档香烟的最低标准每条70元计算,每条烟最少涨10元钱。而香烟档次越高,这次调整税率后的零售价就越高。例如售价600元以上一条的高档香烟,此次调税后每条最少涨100元!

有网友看完说:在很多烟民眼里,烟是生活必需品,不会因为涨价了就少抽。所以这笔支出,是切切实实不可避免。以后抽烟要悠着点了,毕竟口袋里钱不多,要精打细算才能过日子。

今天是第27个世界无烟日。自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至今,中国控烟在地方立法、条约履行、禁烟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已经批准实施公约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全国性控烟立法、烟草税率、烟包警示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

早有规定的“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也遭遇了执行难尴尬。对此,专家呼吁,应提升烟草税率,控制烟民需求、减少烟草消费,而这也是单一控烟手段中最有效的方式。

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第三篇_提高烟草消费税一定是好事吗【2015年5月9日】

提高烟草消费税一定是好事吗

昨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文,烟草消费税由

5%提高至11%,并加征从量税。从控烟角度说,这似乎是毫无疑问的大好事,但在税收法定原则在3月份刚刚写入立法法后不久,就再次出现部门任意调整税率,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事实上,即便是烟草税这种为人们健康着想的税种,该怎么征收也是大有学问,是值得争论的,不该被有关部门简单决定。 …[详细

]

提高烟草消费税,加征从量税,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发文里没有明言目的,但主因毫无疑问是为了控烟。去年底卫计委官员曾表示“将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研究制定相关的措施来努力推动提高烟草制品的税收和价格,更好地维护公众的健康”,这次提升烟草消费税看来就是行动的成果。

但提税国家就要多收钱,不免有网友嘀咕这是“敛财”之举,认为控烟政策这么多,为何偏偏看重收税手段?鉴于一些控烟政策的不得力,如新近禁止香烟广告的立法做的非常不彻底,这种疑问不是没有理由。

理论上,提高烟草税是好事

不过,这些质疑动摇不了提高烟草消费税的合理性——提高烟草税确实是各国控烟政策的关键一环,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极力向中国推荐的做法——去年世界无烟日的时候,世卫组织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中国应将烟草税提高至卷烟零售价格的70%,而不是目前的40%左右。根据世卫组织的估算,在中低收入国家,烟草制品价格提高10%,可使烟草使用减少5%。这种效果在对价格敏感的年轻人群中尤其明显:烟草价格提高后,他们减少的消费是成人的2-3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卫生经济学荣休教授胡德伟的分析是,在中国,如将每包卷烟的价格提高1元,就可将烟草年消费量从1250亿包减少至约1000亿包,减少约20%,财政收入可以增加845亿元,并可以拯救超过300万人的生命。在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看来,“这是双赢之举,既有利于人民健康,也有利于经济。”

的确,从价格方面去调整烟民的消费行为,是比较科学的,尤其是征收来的税还可以用于为烟民提供医疗服务,增加戒烟宣传。

就此泛泛而谈的话,提高烟草消费税无疑是个大好事。

但部委发文提高烟草税,违反税收法定原则,令人遗憾 部委决定提高烟草税违反税收法定原则

控烟方面的好事,但从别的角度来看,却成了坏事——从手续上来说,这个提高烟草消费税的决定仅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作出,由国务院批准,从形式上来看仅仅是个部门通知。这与此前不久广被诟病的“三提成品油消费税”是一样性质的,违背了税收法定原则。

前段时间油价下降之际,部委

“三提成品油消费税”被广泛诟病

所谓税收法定原则,用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的说法,就是“政府收什么税,向谁收,收多少都要通过人大决定”,这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是个热门话题。上至李克强总理的各级官员都表示今后要贯彻税收法定原则,代表委员和各界人士也对此非常关心。要知道,在我国现行的18大税种中,除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由全国人大立法外,其余税种均以国务院出台税收条例或暂行条例的方式确定。并且,税率也由部门自行决定——“三提成品油消费税”就是这个结果,这次提高烟草消费税5个点,加征从量税也一样。这种状况人们已经不满很久了,原因也很简单,不论加税的理由有多充分,多堂皇,公众不禁要问:向我征税,要我掏钱,问过我吗?税收法定的目的,就是通过代议机构监管国家如何从民众手里拿钱。

立法法刚确认税收法定原则,就来这么一出,并不合适

基于人们对税收法定的期望和部委税收权力之间的矛盾,两会上立法法关于税收法定原则出现了激烈交锋。201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立法法》的二审稿是这么表述的:“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但是到了今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们拿到的上会版本变成了“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都消失了。这种突然的变化让长期关注税收法定原则的代表委员强烈不满,在提出质疑和被广泛报道后,

3月15日最终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明文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

烟草消费税属于消费税下面的一种,是已经设立的了,但既然立法法规定“税率的确定”也要制定法律,那么就不该任意调整税率才对,哪怕这确实是一件好事。而且,作为一件好事,就更应该遵循立法程序,提请人大调整税率,作为一个表率才对。而现在,好不容易立法法才明确了税收法定原则,才不到两个月,烟草消费税的提高就违背了这个原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遗憾不仅仅是原则上的,部委独自决定如何征收烟草税并不科学 制定烟草税,不提升法律层次坏处多多

在去年世界无烟日的研讨会上,国家税务总局的专家石坚曾经从立法层面谈论过烟草税。他认为,通过上升法律层次来单独提高烟草税可能性很小,因为从暂行条例到法的提升,涉及更多、更复杂的立法统筹兼顾问题,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先从提高税率入手。

“立法统筹兼顾问题”到底是一个多复杂的问题,大概没人说的清,但以此为理由来否定“提高烟草税须上升法律层次”,恐怕是不足够的。理由也很好理解,提高烟草税,是跟钱挂钩的,这会密切影响烟民、企业的行为,特别是一些经济上不宽裕的成瘾烟民,增加香烟开销可能会导致进一步贫困,岂能不慎之又慎?所以,仅仅以两部委的几百字联合通知,就决定了烟民、企业要上交多少钱,是不能服众的。

事实上,烟草税虽然是控烟的推荐方案,但具体怎么执行,是需要好好研究清楚的,这就需要上升法律层次,让更多人参与决策。所以说,提高烟草税违反税收法定原则的遗憾,并不仅仅是原则上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说,香烟的需求弹性是比较低的,即便价格提高了还是得抽,对于这点是否有全面规划,是否有相关配合政策?再比如,国际经验表明提高烟草税会导致私烟泛滥,这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很严重,在发达国家也很严重——2012年欧盟28个成员国卷烟综合税率为57%~84%,非法卷烟达655亿支,相当于其卷烟市场消费总量的11.1%;澳大利亚卷烟综合税率为60%,非法烟草制品达2329万吨,相当于其【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烟草市场消费总量的13.3%。在提升烟草消费税时,相关执法部门又是否做好了准备?

显然,只交给几个部门做决策做研究,是不够的,这需要提升法律层次。 不妨看看香港怎么征收烟草税

关于烟草税该怎么征收,不妨看看香港的经验。

涉及公共开支的事项,香港基本是由行政主导的,政府预算案有很大的决定权,但依然要提交立法会进行通过。2011年香港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中建议将烟草税税率调高约41.5%,为此政府向立法会提交《2011年应课税品(修订)条例草案》,以落实建议。立法会批准之前,调高烟草税的决定只是临时生效,如果超过4个月未通过成为法律,决定就会取消。

随后立法会对此进行了充分了辩论,一些反对提高烟草税的说法引用的依据是很值得重视的,例如一位议员质疑2009年调高烟草税50%后,吸烟人口反而由2008年的11.8%微升至12%;1991年大幅增加烟草税100%,但1993年的吸烟人口只是比1990年微跌0.8%。由此可见,尽管烟草税是世卫组织的推荐方案,但执行效果如何,该怎么执行最好并不是没有争议的。这需要更充分的政策辩论。香港这次通过了提税法案,但在之后的几年时间,在烟草税方面的后续动作就进行得比较谨慎。

对随意调整烟草税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2009年烟草消费税就是失败的政策

事实上,2009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的烟草消费税,效果就不好,有几位学者在国际权威的《烟草控制》期刊上撰文称这次烟草消费税的政策是失败的,原因是虽然征了税,但未产生“税价联动”,香烟零售价格没有实质性提高,因此并未产生明显的控烟效果。很多专家认为,提高烟草税最终要反映到烟草产品售价上,这样才能有效控烟,“提税不提价”,增加的税收只是被烟草行业内部消化了。去年世界无烟日的相关讨论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杨崇春首次公开表示,当年烟草提税不提价的政策,“是失败”。

而这次政策,依然是延续了此前的政策,也是类似的思路,虽然加征了从量税,谁能保证这次就一定能达到好的控烟效果呢?【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所以,某种程度上看,假如提升烟草税的具体政策制定得不科学,不民主,对控烟事业反而是有害的。

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第四篇_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烟草消费税上调

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烟草消费税上调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8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5月10日起,将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

根据通知,纳税人兼营卷烟批发和零售业务的,应当分别核算批发和零售环节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批发和零售环节销售额、销售数量的,按照全部销售额、销售数量计征批发环节消费税。

我国烟草消费税分别于1994年、1998年、2001年、2009年进行过四次调整。2009年的调整中,在生产环节,调整了计税价格,提高了消费税税率,同时,卷烟批发环节还加征了一道从价税,税率为5%。

■ 解读

今年卷烟均价预计比去年提高10%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全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的人群吸烟率为28.1%。提高烟草税也凸现出我国以重税控烟的决心。 此次烟草税价调整影响广泛。统计显示,除了超过3亿多烟民,目前我国还有160多万户烟农,520多万家烟草零售商,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与烟草行业相关的人群多达2000多万人。

记者从国家烟草专卖局了解到,卷烟批发环节的消费税率上调后,全部卷烟批发价格统一提高6%,同时按照零售毛利率不低于10%的原则,同步提高零售指导价。“我们测算,此次调整后,考虑到自然增长、结构调整等因素,2015年预计终端零售环节的卷烟平均价格比上年提高10%以上。”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保江说。

李保江分析,此次烟草税价联动上调后,势必带来卷烟需求量和消费量的下降,进而导致卷烟产量减少。目前,我国烟叶库存很高,随着烟叶需求的进一步下降,烟叶生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国家也应统筹兼顾烟农的利益,采取组合措施促使烟农转型增收致富。

数据显示,去年整个烟草行业为国家贡献了9110.3亿元的税费收入。有分析认为,今年烟草行业上缴税费总额将超过1万亿元。

消费税的功能在于“寓禁于征”,我国今后消费税改革方向就是向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消费要税源。专家指出,从去年到今年,我国消费税改革一直在小步快跑,成品油、电池、涂料等消费税政策相继调整,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消费税改革还会继续加快步伐,化妆品消费税也将得到完善。

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第五篇_2016审计能力提升年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认真总结经验,广泛汇集成果,深入分析形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监督服务能力,为推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强基进位”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二、活动原则

“审计能力提升年”活动坚持四项原则。“两手”齐抓、互相促进原则:坚持审计业务建设与审计机关文化建设两手齐抓共管、齐头并进。加强联动、协同开展原则:各科室、各专业应加强协同和配合,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整体提升。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原则:认清当前的态势,理清面临的形势,看清发展的趋势,着力解决当前制约审计能力提升、影响审计工作发展的各种问题和因素。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原则:开展实实在在的活动,明确实实在在的内容,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推进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

根据上述宗旨和原则,本活动紧紧围绕质量立审、人才兴审、科技强审、文化助审四大方面,着力提升以下“八大能力”。

提升审计业务能力。紧扣审计业务工作的主要环节和流程,做到程序合法化、操作规范化、行为法治化。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知识的学习、培训。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的审计业务工作制度、办法,研究制订新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审计项目库;建立重大审计项目的立项论证制度和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的集体论证制度;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办法;建立重大审计事项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制度;完善和推行审计整改监督办法;深化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制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修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制度。

提升审计管理能力。审计管理主要涉及基础工作管理、业务工作管理、后勤工作管理。基础工作管理方面,实施人才造就工程,夯实人才强审根基,加强审计人员和审计队伍管理,积极开展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审计管理人才以及审计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等工作。主要开展内部审计人员基本情况普查,开展全市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开展全市社会审计组织、中介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建立电子管理台账。组织开展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方法、信息论文等文稿的撰写,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职称考试。业务工作管理方面,紧扣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执行、实施、调整、结案这条主线,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实施过程管理、审计结果管理。后勤工作管理方面,以有序、高效、健康运行为根本,加强行政事务协调,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主要开展审计对象调查,摸清审计对象基本情况,建立审计对象库。进一步修订完善十项制度,汇编近年来出台的制度。

提升审计服务能力。重点把握服务对象的针对性、服务内容的实效性和服务载体的多样性。审计服务对象应包涵上级业务领导机关、地方党政等领导机关、同级工作职能部门,最终还应包括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和方式。对领导层次,主要提供反映重大审计项目、决策参考、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等服务,研究完善《审计要情》、《审计专报》、《审计情况反映》等载体的格式、内容和使用方法。对同级层次,主要提供通报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的审计情况和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典型审计案例分析等服务,研究完善《审计整改通知书》、《审计整改建议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格式、内容和使用方法。对社会公众层次,主要提供有利于扩大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方面的审计信息,研究完善新闻宣传、网络网站、信访接待、政风热线、审计结果公告等内容和使用方法。

提升审计组织能力。提升审计组织能力,重点在三个方面。提高领导决策能力,修订完善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组议事规则、局长办公会议制度等;提高工作统筹能力,实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个轮子一起转的运作机制,加强审计体系间的业务协同和合作,加强审计机关之间的配合,抓好各专业审计之间的结合,注重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合,制订内审机构、内审人员管理和活动办法,探索构建“县乡联动”工作模式和实施办法;提高制度执行能力,利用各种会议和培训,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学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把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和结果纳入审计业务工作、审计管理工作之中,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提升审计风险防范能力。把握质量“生命线”,不碰违纪“高压线”,不踩违法“红线”,坚守廉政“底线”。全面深入查找监督检查风险点、职责履行风险点、事务管理风险点、制度机制风险点、思想道德风险点等,全面完善制度和规定,全方位强化检查监督,全力提升防范和控制水平。主要修订完善审计机关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修订完善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聘(请)用及管理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警示教育,聘请行风监督员,完善特约审计员制度,修订完善审计质量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提升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信息化人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数据分析能手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技能。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网络设施的更新、升级和配置步伐,确保各项审计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并应做到“适度超前”,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和发展需求。加强信息化业务建设,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推广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拓展和深化信息系统审计。进一步推进联网审计系统的开发、部署和应用,探索推广GpS、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专业业务素养、文化道德素养和作风建设水平,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执法公正、清正廉洁的审计队伍。主要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好2016年度冬训工作;组建相关文体、文娱活动兴趣小组,研究制定活动办法,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修订完善信息宣传、科研、计算机运用和审计成果等方面的考核办法,制订年度考核办法;组织参加“学习党的十八大展示审计新风采”主题演讲比赛,建立审计文化书屋。

提升创新创优能力。不断创新审计思维观念、创新机制制度、创新审计实务、创新审计管理和创新审计组织,推动审计事业的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和科学发展。主要实施结对帮带办法,加快培养审计专业人才,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贯彻执行省厅的《审计项目简易操作办法(试行)》结合实际制定落实办法;试行“项目管理限时办结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研究并制定领导协调机制、审计分责联动机制、审计建议和移送处理机制、审计整改问效机制、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审计整改报告机制、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重大政策贯彻执行等情况的跟踪审计试点,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召开专题研讨会,加强审计实务研究;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的沟通,实行优秀项目示范制;打造数字化行政办公环境,实现收文、发文全部网上流转,公告、通知全部网上发布;推行对参加国家审计项目的社会审计机构和从业人员实行资质准入、合同约定、全程监督、随机抽审、定期考评、末位淘汰、一票否决等制度;组织联合审计执法,整合审计系统内外力量参与审计工作,建立审计专家资源库,构建就地审计、送达审计、跟踪审计、联网审计、异地审计等不同的审计模式,实现“立体作业”。

四、活动办法

活动采取统一规划、上下联动、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的办法在市审计局的组织、领导下,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五、活动时间

“审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的主体时间为2016年度,特殊情况根据市审计局的要求执行。

六、活动组织

为保障“审计能力提升年”活动有序、高效实施,局成立“审计能力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作进度和对市审计局联络工作。

烟草消费税将上调 第六篇_2015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第1篇: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5年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过快,煤电油运紧张等一系列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了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遏制了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大贵阳”为目标,坚持实施“环境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另一方面,国民经济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势头。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5、15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了“开门红”。其中:第一产业实现4、8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49、48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40、86亿元,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亿元,增长33、7%,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增幅比2015年同期有所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07亿元,增长13、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85亿元,增长27、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1%。

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1、83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12、3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113、21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86、3亿元,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93、77亿元,增长11、3%,增幅比2015年同期回落2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0、84亿元,增长14、3%;地方财政收入24、01亿元增长25、6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49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12元,增长10、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

一至三季度生产总值实现319、76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24、12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实现165、27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实现130、37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37亿元增长10、6%,增幅比2015年同期回落16、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4亿元,增长14、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3亿元,增长22、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92元,增长9、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77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3、24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8、62亿元,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78亿元,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5、52亿元,增长14、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9、7亿元,增长2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9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2809元,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6、9%,居住类价格上涨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持平。

(二)总体运行情况

1、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2和2、3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7、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为3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3、9%。

2、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7、6∶50、4∶42、0调整为7、2∶52、6∶40、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从农业结构构成看,农、林、牧、渔、服比重由上年的63、9∶1、3∶31、4∶1、3∶2、2调整为63∶0、9∶34、2∶1、3∶0、5,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发展加快,比重增加。第二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扩张势猛。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4、88亿元,增长17、6%,产品产销率达96、1%。工业经济的质量效益有所增强,是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第三产业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增长速度较上年略有提升。除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大的波动外,其他行业均保持了平稳的增长。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8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80%。其中轻工业增长19、6%,比重工业快3、5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等九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1%。

非公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7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高于全市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从原来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拓展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新材料、现代中药等行业。微硬盘、新型电子元器件、纳米改性材料等产品已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涌现出京瓷振华、西洋肥业、益佰制药、老干妈食品、神奇制药、南方汇通等一批“龙头”企业。

3、经济社会效益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10亿元,占到全省财政总收入的37、36%,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到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33、3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6、02亿元,增长42、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98亿元,增长15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37、9%,比去年上升23、6个百分点。

社会经济发展更趋协调。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南明河三年变清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继续推开,“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面完成农村茅草房改造任务,结束了农民居住茅草房的历史。

4、投资环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大了城市中心环线、城市电网、污水处理厂等一系列市政、交通、环保、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贵阳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后来居上创造了极好的环境。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5734、21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铁路1263、33万吨,增长16、1%;公路4469万吨,增长5、8%;航空1、88万吨,增长21、1%。完成旅客发送量19238、33万人次,增长4、2%,其中:铁路602、68万人次,增长5、6%;公路18501万人次,航空134、65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36、3%。金阳新区内道路、住宅、医院、学校等配套项目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座现代化新城区的雏形己经显现。

经济社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一是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保持投资强度压力大。二是粮油价格波动等因素,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影响;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达两位数,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生产。三是煤、电、油、运供求关系仍然紧张。四是体制机制性障碍仍十分突出。

二、2015年经济运行展望

2015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依然是十分艰巨的,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取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继续发展,又要进一步化解各种较为尖锐的矛盾,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我们必须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宏观经济的各项工作,争取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胜利完成“十五”计划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我市经济也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无论从发展机遇、发展基础,还是发展后劲来看,发展前景都会越来越好。一是国家将继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定的宏观政策,是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的保证。二是国家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有可能会得到国家和省的进一步倾斜。三是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处于加快酝酿过程中,对活跃消费,提高消费者信心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的发展,积极为企业协调煤电油运及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并取得成效。特别是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到贵阳视察,对我市各方面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再次要求贵阳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做表率、走前列”后,我市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和省的大力关注和支持,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如果我们能够继续较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坚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主动而及时地进行宏观政策调整以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在不出现新的突发性因素的前提下,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净增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不仅要做好当年的工作,还要为中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工作中更要着眼于注重解决一些中长期问题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狠抓工业结构调整。根据生产要素资源供应紧张的现状,加强重点企业、高附加值企业、出口创汇企业的协调服务,强化营销,支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清镇煤化工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生态城市建设。

(二)继续完善支农政策,保持财政对农业投入稳定增长,免除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方式,巩固优质果品、药材和特色花卉基地建设,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培育一批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和药业企业。突出发展奶牛、肉牛和“三元”杂交猪生产,依托贵黄、贵遵、贵毕等主要公路着力打造畜牧业产业经济带。

(三)抓好重点市场建设,构建绿色消费体系

积极支持各类旅行社规范、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充分挖掘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潜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业,积极扩大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新型服务业,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四)抓好投资结构调整,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有效增长

继续推进投资结构调整,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和引导对产业的投入,提高投资效益,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库建设。

(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运用市场化运作方法,放宽投资准入制,利用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关键产业、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作为招商引资重点。

(六)加大改革力度

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按照进一步放宽放活、务求实效的原则,力求在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有新的突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平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改革,同时在总结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征缴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征缴体制改革。

(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着力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对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人员自谋职业和创业,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切实安排好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稳步推进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继续抓紧清欠农民工工资,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土地占用和城镇拆迁中的矛盾和问题。

(八)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抓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按照国家及省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本完成《贵阳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编制。积极做好“十一五”规划期间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在优势资源的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等方面有一批重大项目能够纳入国家及省的规划。

第2篇: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5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加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环保加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开门红”。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8、46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47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完成70、62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71、37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完成45、03亿元,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65亿元(按40%的所得税计,下同),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01亿元,增长18、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64、71亿元,增长2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23、05元,增长13、6%,农民期内现金收入871元,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2、44亿元,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7、14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完成147、17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157、59亿元,增长15、6%。财政总收入完成93、7亿元,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95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68亿元,增长25、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31、38亿元,增长2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02、1元,增长11、712、3;农民期内现金收入1746元,增长1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1、

一至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14、8亿元,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2、88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235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完成246、92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完成136、07亿元,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88亿元,增长2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3、6亿元,增长26、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00、14亿元,增长1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64、8元,增长13、5%;农民期内现金收入2877元,增长20、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9、

全年生产总值达696、4亿元,增长15、8%,是198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07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5、15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6、18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为6、5:46、7:46、8、财政总收入完成188、7亿元,增长19、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5、9亿元,增长2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38亿元,增长21、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79、4亿元,增长18、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80、5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4065元,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季度生产总值增幅逐季加快,四季度略有下滑,总体呈加快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发展基本平稳,增速维持在8%到8、5%之间;第二产业的运行逐季加快,四季度有所回落;第三产业增速除三季度有所回落外,呈逐季加快态势。

(二)总体运行情况

1、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5、8%,超过增长13%的预期目标2、8百分点,是近年为增幅最高的一年,分别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增长速度4、4和2、1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5、69%,人均生产总值是全省的2、86倍,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6、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4%,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为63、78%,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33、88%,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占26、64%。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快于2015年。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47:46、69:46、84,服务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畜牧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中比重继续上升,达35、52%,比2015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养殖小区建设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81、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75、2%,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比为40、59:59、41,重工业比重仍然高于轻工业。铁合金、铝、轮胎外胎、挖掘机、数控机床、汽车配件、磨料等主要产品产量增幅较大,是支撑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旅游、保险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渐回升,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比2015年增加5个,达15个。

3、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趋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性财政收入增速分别达19、7%和23、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65、93亿元,增长21、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8、02亿元,增长24、5%。工业产销率达96、41%,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03、64%,比上年上升23、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收入达12781员,实际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88元(),实际增长10、8%。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达33、28万辆,固定电话用户112、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9、8万户,互联网宽待接入用户23、53万户。

4、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新成绩,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开工建设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花溪二道、北京西路、油小线、贵金线、新庄污水处理厂、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服务大楼立交改造、3个交通环岛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10个人行过街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金阳新区建设步伐加快。省广播电视大学金阳新校区、省气象综合信息遥感楼项目开工建设,金阳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整脏治乱”工作深入推进,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启动实施城区“畅通工程”,有效缓解了城区行路难、行车难、停车难等状况。

5、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增就业岗位49919个,城乡统筹就业74867人,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惠及7、06万人/3、16万户。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居民参保登记人数达25、17万人。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实施了139个科技计划项目,完成16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免除全市农村和城市低保人群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受益学生达57、6万人,对8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补助。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63%。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3‰。强化安全生产,扎实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总体上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良好,但也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业生产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增大;二是受土地、信贷、产业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难度增大;三是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四是由于资源性企业技术含量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难度大;五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镇新增劳动力、困难群体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六是是受食品类价格上涨快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高,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有较大影响。

二、2015年经济运行展望

2015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带来了较大压力,但同时也为贵阳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等都提供了新的机遇。2015年1月中旬至2月初,贵阳市遭遇了50余年未遇的恶劣凝冻灾害,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给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抗凝冻、保民生”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但灾后重建和恢复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要把灾后重建和恢复作为贵阳市加快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千方百计抓重建,尽心竭力保民生,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14%,第三产业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5%,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

大力培育旅游、住房、汽车、文化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01467/

推荐访问:成品油消费税上调 烟草消费税税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