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时间:2014-05-01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一):《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三(1)班 吴明

《十二次微笑》主要讲的是在一次飞行旅途中,空姐因为自己的疏忽忘记给一位乘客倒水,从而引起乘客的不满,但是空姐用自己十二次微笑打动了乘客,从而得到乘客的理解和赞扬。这是一篇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关爱的课文。是一篇很有张力的文章,在课堂上,学生基本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难的转变。因为,他们本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是处于一个孩童的状态。我相信,他们会慢慢地丰富自己,感悟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学习了《十二次微笑》这篇课文,我认为这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好机会,让学生理解微笑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一种力量。领悟微笑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学会微笑,做一个微笑生活的学生。

课堂上,先让他们初读一遍课文,质疑文章题目,为什么要十二次微笑?再用简单概括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出空姐面带微笑的感觉;我还请学生把“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对比说话——如果你是空姐,你将怎样做?对比说话将学生的心理潜势与空姐的行为有一个比较,让学生更理解空姐的职业素养。刚开始有的同学会回答我不会笑这么多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情境当中

接着学生群学对学与展示部分: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围绕“十二次微笑”,找出课文中具体写“微笑” 地方,并结合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

(1)找出空姐第一次“面带微笑”的地方,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

(2)找出空姐第二次“面带微笑”的地方,读读空姐和乘客的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理解“小心翼翼”“疏忽”“延误”“抱歉”“原谅”等词语。

(3)找出空姐第三次“面带微笑”的地方,从课文的叙述中体会空姐和那位乘客当时的心情。理解“补偿”“特意”“余怒未息”等词语。

(4)找出空姐第四次“面带微笑”的地方,读读空姐的话,体会当时她的心情。理解“委屈”“真诚的歉意”“欣然接受”等词语。

(5)从空姐一次一次“面带微笑”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文的中心非常自然地显现出来。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操守支持着这位空姐十二次的微笑。即使是面对冷言怒容,她的微笑仍然灿烂如花。

老师将这些问题都设计在了导学案中,让同学们在群学对学中,结合小组成员的力量一起来理解课文内容。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丰富自己的想法,学生尝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感,探索后的成功感,并展示出来。同学们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声音宏亮,台上台下的同学更加专心的融入到了课文的内容当中去了。

紧接着老师和学生探讨与交流部分:

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下,指名读这是一封(表扬信)。

紧扣重点讨论: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那位乘客对空姐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说说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先老师读,学生听。重点指导读人物对话和表扬信。再学生自由练读、 分角色读。学生回答出乘客从一封投诉信到一封表扬信态度的转换过程,并找出来相关词语。气氛也达到了最高潮,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结合课文,学习写法。

“十二次微笑”课文中具体写了3次,第四次到第十一次是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突出了重点,省略了文章重叠的部分。

最后老师小结:

空姐的真诚令她微笑面对那位乘客十二次,是她的真诚打动了那位乘客,是她的真诚赢得了那位乘客的理解与信任。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不开的结。

让学生自习的时间不求长短,只求那段时间里的学习质量,以及自学后在我的指引下巩固强化新知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的学法指导无论是在高效课堂还是在普通课堂 ,都尤为重要。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二):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十二次微笑》写的是在一次飞行的旅途中发生在空姐和乘客之间的事:空姐的疏忽带来了乘客的不满;面对挑剔的乘客空姐始终微笑着,一次次的微笑最终融化了乘客怒气,微笑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人。从文中我们理解到,作为社会最基层的服务行业,微笑是职业道德和员工素质的集中表现。文中的空姐微笑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质,是一种风度,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是文明进步的标志。通过学习本文学生领悟到: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不开的结。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在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积累来交流感悟,理解认识空姐十二次微笑的魅力。教学时,以读为本,以悟为魂,指导学生在读中悟,学会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词句是怎么表现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把阅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悟情明理,获得思想启迪从而更加美好地生活。

我在本课教学中,利用表情花朵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如下:【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1、课前引入谈话,创设情景,学生边看边想,引入课题,由课题入手,教师用图片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任务式”学习入手,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提出“任务式”学习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同学之间有了对比和竞争,从而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法和分角色朗读法。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语言和动作描写的方法,从而体会人物心情。通过背景音乐的渲染,学生更容易投入到情境中去,阅读与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深入理解了空姐的心情,但还是真诚为乘客服务的高质量服务精神。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4、联系实际,谈微笑的魅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全班一起微笑,感受到微笑的魅力,身心受到洗礼,学会微笑,做一个微笑生活的学生,把微笑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生活由此变得更加美好。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较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课堂气氛较活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需要加强,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可能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善与提高。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三):2015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反思一: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次微笑》这篇课文,我认为这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好机会,让学生理解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一种力量。领悟微笑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学会微笑,做一个微笑生活的学生。

在请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我先请学生理解“挑剔”一词的含义,又相对应地找出空姐是如何对待乘客挑剔的言行的,通过“虽然……但是,尽管……还是”造句练习感受空姐的委屈与忍耐;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出空姐面带微笑的感觉;我还请学生把“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这句话改成直接的语言描写,想象一下空姐会怎么说,说什么,想象说话使学生更深切的理解了空姐身上所蕴含的那种职业素养;除了想象说话,还有对比说话——如果你是空姐,你将怎样做?对比说话将学生的心理潜势与空姐的行为有一个比较,让学生更理解空姐的职业素养。

我还通过引读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空姐行为的感受:

“当乘客生气的质问时——空姐面带微笑地向他解释、当乘客余怒未消,不理会空姐时——空姐仍然面带微笑的为他服务、当乘客要留言簿投诉空姐时——空姐还是面带着真诚的微笑将本子送了过去、乘客挑剔再三——空姐却始终面带微笑。”

接着我让学生边理解边感悟,当语言文字训练完毕,课文的中心非常自然地显现出来。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操守支持着这位空姐十二次的微笑。即使是面对冷言怒容,她的微笑仍然灿烂如花。 趁热打铁,我将微笑的内涵进一步延伸,通过语言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更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微笑令我们充满力量,微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自我反省:教要教得扎实,因为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如何教得扎实有效又节约时间,这就是我的努力方向了。

反思二: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飞行的旅途中发生在空姐和乘客之间的事:空姐的疏忽带来了乘客的不满;但空姐所表现出来的真诚的歉意,一次次的微笑,最终打动了乘客的心,换来了乘客的理解和信任。说明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不开的结。

教学时,我始终把“微笑”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第一次微笑、第二次微笑、第三次微笑的句子,通过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再理解“小心翼翼、疏忽、延误、补偿、委屈、欣然接受”等词语。从中感受到空姐高质量的服务,来体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不开的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开始时,我安排了“关于微笑的名言的听写”;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用“微笑”说句子;教学最后,让学生看几幅典型的图片用“微笑”说句子……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反思三: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十二次微笑》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空姐由于工作疏忽,遭到乘客的不满;但空姐所表现出的真挚歉意,一次次的微笑服务,最终还是打动了乘客的心,换来了乘客的理解和信赖。

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略,但要在学生的心灵上、举动上留下一点痕迹就不那么容易了。微笑,谁不会!但“一次次”的微笑也许将变得“哭笑不得”。学生们在了解课文内容后,我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谈话:你会微笑吗?如果让你来做十二次的微笑,你能做好它吗?于是,让学生尝试上台表演一下。成果,学生前面几次做得还不错,越往下做,微笑真的变成了“搞笑”了。泼冷水熄火的时间到了。我适时地问:“你为什么后来‘微笑’不出来了呢?” “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终于明确:很多时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紧接着,我让学生再一次自主阅读课文,领悟一下空姐和乘客各自当时的内心感受。我想,这时的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也必然会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留下微笑的痕迹。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四):201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反思

反思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反思

每一届的高一在地理学习的第一章就是一个最大的难点,虽然教材发生了变化,但这一部分的难点没有变化。有关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意义,对学生的空间立体知识要求高。首先学生要有运动的感觉,其次学生对于空间中立体的球体的认识水平还不到位,数学上对球体的教学还没有,再加上物理上对物体运动的速度的讲解还未开始,尤其是角速度和线速度让学生更是不能理解。我在一些班级的教学中还是用了老的教学方法,先讲地球自转的方向,再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角速度什么是线速度,之后分析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公转的讲解也是如此。课是上完了,学生掌握的怎么样?练习中发现许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在分析中学生总是把地球想成是静止的,在公转时更是容易这样想,不能把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合在一起,对于后面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运动以及这个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同一纬度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觉得难度很大。仔细想来这也不能怪学生,毕竟高一学生的认识能力还是有限的,这一部分又是多门学科综合的知识,要用到的学科知识几乎都是该学科中最难的一部分,这也就不难想像学生为什么掌握不好这部分知识,就连简单的知识也被困难化了。面对新的教材,应该有新的方法,我想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采取用一些新的手法。

这次我做了一个对比试验,在两个班级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教学,看教学效果怎样。其中在A班按老的教学思路教学,先让学生看动画,是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动画,看看动画上地球是怎样运动的,看完动画后,我带着全班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或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我再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记住结论,其实对于学生而言,记住结论不难,但一到实际应用时就出问题,如学生在记忆公转和自转时都是分开记忆的,应用时都是合在一起应用的,像3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但这一天是24小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是24小时运动的,不是在北回归线固定不动的,图中的黑点就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但A班学生在学习了之后总是认为3月21日太阳就在这一点,其实图中三角形点也是这天被直射的,因为一天是24小时,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着。还有学生认为三角形是在黑夜中不可能被直射,说明学生没有认识到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在图中几个小时之后三角形就到了太阳能直射到的地方,而几小时之后还是3月21日。从在A班的实践的效果来看并不好。

在B班这次我改了教学顺序,在看完动画后,组织学生活动,把教室清空对着动画摩仿动作。有几个学生演地球而且还是四个不同位置(春、夏、秋、冬)的地球,找四个学生让他们自己感受一下地球自转的同时又公转的效果,有学生演太阳。何时地球转的快,何时转的慢,向哪个方向转等全和动画上一样,让学生有个感性上的认识。这时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其时在这种摩仿的过程中,地球何时处于黑夜,何时处于白天一目了然(就看学生的脸是否面对演太阳同学的位置)。在之后的几次练习中,学生对这一部人知识掌握比以往要好很多。这样的教学过程感觉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发现对于新上高一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没有比初中提高多少,在对一些逻辑性很强的问题中,不能用像对高二或高三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一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比看做好的FLASH强多了。在A班同样的问题B班学生反应就好多了,之后我再理性的提炼一下,学生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现在在小学有“做中学”的观点,其实在高中尤其高一像地理这样的学科也是要“做中学”,在“做”中,学生才能对抽象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在“做”中,学生才能更加有兴趣;在“做”中,学生也更会投入,在“做中学”学生在练习中才不会放错误。

新的地理教学课程标准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它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并且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我以上的地理教学中,其时也贯串这一课程标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在这一个月教学来最为深刻的体会。

要想达到这一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教学中,就是打破以往教学设计和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所以在新教材和新课标面前,我们老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知识现状和接受能力,

认识总是不断进步的,对于教学设计的改进也是如此,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会越来越科学,效果越来越好。

反思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反思

我上课的内容是第十二册自然教材的第12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题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但是这节课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自转,公转是选学内容,我把它作为教学延伸。

昼夜交替现象虽然是一个很普遍的自然现象,但是一个昼夜大约24小时,时间较长,学生可能不是很在意,也很难总结出昼夜变化的规律,所以我就在课的开始部分播放了一个昼夜交替出现的小课件,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很快就能发现昼夜变化的规律,直接把学生带入到今天的研究主题中来。

当学生认识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之后,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熟悉的现象来认识这个问题。在这部分,我主要选择三种交通工具进行分析(火车、船、飞机),之所以选择这三种交通工具,是因为这三种交通工具分别在陆地、海面和空中行驶,想通过这样一个空间上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不论在那里,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都是存在的。关于飞机的飞行,学生都没有做过,没有亲身的经历,我也没找到这段视频资料,所以就让学生想象了一下,为后面学生想象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作了一个铺垫。

分析完火车、船、飞机的行驶后,再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这地方可能有些难,所以我就带着学生做了一个比喻:把地球比作船,我们是船上的乘客,太阳等天体比作船外的景物,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些。能认识到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在通过分析船外的景物与船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认识到地球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接下来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这是李老师的建议,我觉得这个活动还是挺有意义的。学生通过自己转发现只有自西向东转动时太阳才会从我们的东边升起,如果自东向西转动的话,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与实际不相符,肯定是错误的。

在学生有了正确地分析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做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这个试验就是一个验证性试验,不知道这个实验指导得到不到位,一会儿还请各位老师就这节课多提一些宝贵意见。

反思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反思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自然教材第十二册的内容,由于这课的内容较难,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地球的自转以及自转带来的昼夜现象。上完这课后,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既有成

功的喜悦,也有美中不足的遗憾,现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整堂课以学生的探究为中心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探究为中心。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白天过了到了晚上,晚上过了又到了白天,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交替出现,从不间断?” 现在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很多学生说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反问一句:“咦!我怎么感觉不到地球在动呢?”

刚开始,学生也懵了一下,是啊,确实感觉不到地球在动。不过没过一会儿,就有学生打破了沉静,“那是因为我们在地球上,如果在宇宙中一定看到地球在动。”紧接着,孩子们就举了坐船,坐飞机的经验,认识到只有通过观察地球以外的景物才能发现地球的运动。那么,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就是有力地见证。地球是运动的在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谈话中得到了求证。我强烈地感到:学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关键看我们老师怎么去开发它、利用它。

“昼夜现象是不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呢?能否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证实?”趁热打铁,我又向学生抛出一个研究课题。不负我所望,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出台。孩子们带着兴奋地心情开始做模拟实验。实验完毕,他们争先恐后地向大家汇报实验结果: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他们通过自行探究,亲历了探究过程,获得了知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使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教师的引导恰当

现在我们提倡放手让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学生的探究必须是有序的,方法是科学的,而不是盲目的。而要做到这点,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例如在学生提出“地球是在自转”时,老师的一个反问“咦!我怎么感觉不到地球在动呢?” 就把学生引到探究地球的运动这一课题上来。 再如,当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地球的运动,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周围的景物,进一步证实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整节课老师充当的是组织者。

3、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这节课我认为有几处课件的使用很有必要,在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现象后,为了让学生巩固认识,我让学生假设地球不自转会怎样,学生答后展示相关课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地球不自转就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再如在拓展环节,播放傅科摆实验录像,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4、科学探究的课外延伸

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要变要学生探究为学生自主探究。这就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引导。如果在每次课堂探究后留一个课外探究作业,并认真落实好,学生在体验到探究乐趣后就会自主探究。在这节课后,我提供一个放大镜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地球的自转。学生对此很有兴趣,下课后还有不少同学来和我交流想法。

二、不足之处

虽然在上课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的。但上完之后再冷静地回顾、思考,发现还存在很多不足。虽说整个课堂基本上是让学生讲,让学生做,让学生总结,但细思量,还是觉得有些地方并没有完全尊重学生,例如,导入时,有的学生提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因为只有个别学生提出,也因为老师设计的课是第一课时,所以就回避了这一问题,现在回想起来,

是否可同时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呢?这样可让学生自选研究,他们有了自已的课题,也会有很高的兴趣,同时也会使他们想办法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这样做可能更能开发学生潜力,更有效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总之,经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我也将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五):2015拼搏让青春无悔演讲稿

演讲稿一:拼搏让青春无悔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建工系11级工程监理1班的xx,今天呢,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见证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一刻。

“天地生人,生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在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梦想与拼搏是人生中永远不曾改变的话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拼搏,让青春无悔》。

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人类最初的梦想是天真的。看见鸟儿在空中飞翔,于是有了飞机。看见鱼儿在水里游弋,于是有了船舶。梦想牵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心。理想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绝境中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20428/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