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风景的文章

风景的文章

时间:2016-09-06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风景的文章(一):风景和文章

清代顺治年间,巡抚蔡仕英重建滕王阁,并广征诗文,他说:“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此言不虚,可以说“王勃作一序,滕王阁千秋”。景色因为文章而流传,而增色的,难道仅仅是一座滕王阁吗?不是,绝对不是,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很多。英国的康桥为什么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比较深刻。其实,到过这个地方中国人其实很少很少,就是因为徐志摩写过一篇《再别康桥》。这应该是景以文名的一个典型例子。景以文名,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江南三大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都是因为有千古流芳的文章而名声显赫。滕王阁有《滕王阁序》,那是只有十四岁的天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写的。不过,我常常怀疑王勃是不是真是十四岁写这诗歌的。十四岁也好,十八岁也罢,都改变不了王勃对于滕王阁的贡献。黄鹤楼,有崔颢的诗歌在,后来李白还想在黄鹤楼上题诗,因为崔颢的诗歌,诗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岳阳楼呢,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韩愈夸赞滕王阁是江南楼阁之首。滕王阁从唐朝的太子李元婴算起,至今已经历经九次毁灭和重建。一座楼宇,为什么能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修了毁,毁了又修呢?一篇《滕王阁序》是最为关键的。试问,假如没有《滕王阁序》,一座楼宇有必要一再修建吗?与其说《滕王阁序》因为滕王阁而流芳千古,不如说,滕王阁因为《滕王阁序》而名闻遐迩,而代代相传。安徽凃州,因为有个《醉翁亭记》人们才想起了这个醉翁亭。不然,不要说是醉翁亭,就是凃州在哪里都少有人知。庐山脚下,当年曾经有个石钟山,苏东坡写过一篇《石钟山记》,于是,这个小小的石钟山便天下闻名。金华有个双龙洞,因为叶圣陶写过《记金华的双龙洞》,于是,双龙洞便大放异彩。其实,与其说文章给景点添彩,还不如说文章是景点的灵魂。文章和景点之间,文章比景点更加重要,前面说过的《滕王阁序》是这样,《醉翁亭记》是这样,特别是那些有文章而景点已经消失的就更是如此。这样的例子,阿旁宫是个典型。那是仅仅有灵魂而没有肉体的风景。没有实物的阿旁宫,在国人的心里为什么仍然印象很深,不就是因为有一篇《阿旁宫赋》吗?如果没有《阿旁宫赋》,谁知道历史上还有阿旁宫呢?景因文名,最近还有一个活生生地例子。我女儿是九零后,前年在南京实习。按理说,南京的景点其实真不少,有中山陵,有雨花台,有玄武湖,有夫子庙,等等等等。这些景点不但近,而且大多是免费的。可是,我女儿和她的几个同学舍近求远,不去南京市内的景点看,却跑到马鞍山的一个地方——————褒禅山去参观。我问她为什么要和同事们去那个地方。女儿说:“那里有个《游褒禅山记》,这样的地方有历史的厚重感。”这更加深了我对于文章和风景之关系的理解。大漠孤烟,其实没有什么好看的,甚至是单调而又凄凉的,可是,因为有王维的《使至塞上》,于是大漠孤烟也成为风景。湖北西塞山,江西余江县(古名安仁县),其实都不是太有名,我却有两个文友,他们的故乡分别在这两个地方,于是,他们常常用这两个地方作为说辞,请我前去游玩。为什么他们比较自信,就是因为西塞山有张志和的《渔歌子》(其中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句);而安仁呢,有一首诗叫《舟过安仁》。特别是余江的朋友说:“我们这里不光有“送瘟神纪念馆”,而且有邹韬奋故居,最为重要的是,这里是杨万里写过《舟过安仁》的那个地方。”苏州城外,有个寒山寺。根据记载, 1979年除夕,在苏州市对外友协倡导配合下,举办第一届寒山寺听钟声活动,此后人数、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活动。按理说,在寺庙里听钟声有多少意思?又有多少雅趣?可是,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人们孜孜以求呢?不就是因为有一首诗歌在时刻牵动着这里的人们吗?诗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历史上,寒山寺的《枫桥夜泊》,已经是第四次刻于诗碑之上了。北戴河,为什么游客长盛不衰,除了北戴河是真正的避暑圣地,和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也有很大的关系。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文章给风景带来的宣传效果。文章给风景添彩,风景也给文章以附着物,如此看来,这二者的关系可谓密矣,可谓息息相关啊。

风景的文章(二):风景美文

【风景的文章】

篇一:学习美文,拥抱美景

学习美文,拥抱美景

案例: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1.出示图片,知道这是哪里?它就是颐和园,请读课题。

2.简介颐和园。

3.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了解概况,感受风景美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风景的文章】

2.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拿着笔,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以及喜欢的词句。

三、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1.检查认读生词。

2.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句话说说

3.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引出写作方法指导:首尾呼应。

4.作者具体怎么描述颐和园的美丽的呢?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5.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风景的文章】

6.出示顺序图,根据板书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过渡: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四、研读课文,积累语句,品悟语言美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课文抓住长廊哪些方面来写?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风景的文章】

篇二:美文放送:心灵的风景

美文放送:心灵的风景

自然可以是一杯黄土。心灵躲在孕育自己的黄土深处,便会感到安稳。生于斯,长于斯,也必将歌哭于斯。默默注视脚下的一杯黄土,知道自己来时的路,在寻找的路上就不至于迷失方向。宁夏边区的一个小村庄,漫天的风沙吹走了肥沃的土地,吹走了一批批希冀改变命运的人们,村庄成了他们人生旅途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站台。然而,作家刘亮程的心却始终栖居在村庄里家园中的那一杯黄土之中,他只为那个小村庄写散文。他暗暗地观察着现代文明未及的最后一个村庄,看到的却是现代文明的走向。

【风景的文章】

自然可以是一棵菩提树。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慧能在菩提树下咏叹“菩提本无树”。人的肉身终究会腐朽,自然也在不断进行着物质的更迭。于是,偷走“智慧之果”的亚当夏娃们寻找不朽的东西—心灵,一棵“身不灭”的菩提树。梭罗在树下写出了《瓦尔登湖》,斯宾诺沙在树下求索着生命的意义。菩提树阴下,心灵才能与肉身对话,心灵才能与自然交谈,心灵才能找到自己安静的位置,捕捉自然泄漏的秘密。狄金森感叹:“阳光太灼眼,真理也如阳光,看到了,眼也瞎了。”然而,菩提却滤去了强光,让心灵在树阴下发现自然的斑斓。 自然也可以是罗萨的“第三条河流”。流中有哲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我足”;流中有悲哀,王国维倒在了清朝文化深处;流中更有智慧,佩索阿打开了心灵的死结,化成了一条“清新、永恒”的河。

自然更可以是许多许多。【风景的文章】

自然是一幅有无限风景的画,只要心灵浸润着智慧和对自然配信仰,就可以立在黄土里,仰望天边的白云;站在云之端,俯视沙漠中的菩提;汇入“第三条河流”,“到中流击水,浪遏

飞舟”。

[点评]

文章从背景材料中引出的“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思考自然与心灵的关系。选取黄土、菩提、白云、河流这几个有象征意义并已被赋予强烈人文色彩的意象。自然具体地与心灵相联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揭示主题。全文语言雅致,富有个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118327/

推荐访问:关于风景的文章 写风景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