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清朝放榜什么时候

清朝放榜什么时候

时间:2014-09-21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清朝放榜什么时候(一):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卷(人民版)

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卷

出卷人:师林峰 2007、10、5

说明:本卷总分为100分,第Ⅰ卷为客观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第Ⅱ卷为情境探究题,共40分

第Ⅰ卷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60分)

1、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2、、图为《大盂鼎》中的金文“宗”。《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

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3、

4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说明

A、所有政事皆有皇帝一人处理

B、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事务皆取决于皇帝的意志

C、地方政府没有政治权力

D、秦朝没有朝廷议事制度

6、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清朝放榜什么时候】 【清朝放榜什么时候】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7、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

A、监察官员素质低下 B、政治腐败

C、监察机构自身腐败 D、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8、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行省 D、宣政院

9、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

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10、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专制皇权加强

11、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宋王朝的地方行政序列应该是

A、州-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省-道-府-县

1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14、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刘永福黑旗军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邱逢

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邱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是

A、善于学习 B、勇于创新

C、崇尚礼义 D、英勇斗争

17、右图著作的叙述重点应该是

A、东北抗联的斗争

B、1937以后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斗争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纪实

D、1937年以前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自发的抗日战争

18、胡锦涛指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

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重要力量

19、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B、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C、暴露了清政府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D、抗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20、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事件发生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八一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21、“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说明了①以往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②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③以往的反侵略斗争基本没有取得成就 ④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继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23、决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中共表表八一宣言

B、蒋介石态度的明显转变

C、全国人民拥护一致抗日

24、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中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

2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近代以来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6、“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糊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27、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施政方案,它的提出

A、反映了农民阶级发展经济的要求

B、符合当时太平天国的社会实际

C、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D、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28、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指的是

A、推翻了君主政体建立了共和政体

B、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C、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3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清朝放榜什么时候】

D、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第Ⅱ卷 主观题部分

二、情境探究题(根据所提供的历史情境,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进行思考分析,然后作解答。31题12分,32题8分,33题11分,34题9分,共40分)

31、以下所提供的材料有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第一组为必答题,第二三组你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组探究并作答。

材料一:“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

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第一组:①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1分)

②依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 (2分)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分)

③周亚夫曾经做过太尉,后来被廷尉逼供而死,太尉是什么官职?(1分)

④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 (2分)

⑤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2分)

⑥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历经1300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诗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唐初考试由于“明经多抄义条,进士惟诵旧策,皆无实才”,乃下诏进士加试诗赋。作诗赋既要具备足够的自然常识、文化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要有激情。这一切都有助于活跃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感情。但科举考试在于选拔官吏,并非选拔诗人,诗赋作得好,并不一定善于吏治。唐代宗时礼部尚书杨绾批评开元、天宝之际的进士“以声律为学,多昧古今”,“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旧唐书》 卷一一九 《扬绾传》)。他认为经史知识是居官所不可缺少的。北宋的王安石,南宋的朱熹,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前者认为诗赋无补于治国,后者认为诗赋无助于人的道德修养,都要求取消诗赋。但直到清末,诗赋一直是进士科的考试项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告示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南闱放榜图 清代科举考试江南乡试放榜图

清朝放榜什么时候(二):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评价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评价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200903级 张如良

指导教师:福建师范大学 吴万库教授

摘要:科举这种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终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其间历经1300多年。它对加强封建集权,稳定社会统治基础起到了难以估计的作用。同时因考试内容的僵化,扼杀了大量人才,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催生了科场腐败,而遭到人们的否定,历来对它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因此研究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制度,会给人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科举制度 考试 改革

在集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君主为了达到“朕既国家”的目的,势必借助职官体制这个媒介,正是由于职官队伍是封建制度的支柱,因此中国便发明了这个“源于汉魏,肇基于隋唐,终之于清”的科举制度。这种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长达1300年。

一 科举制度的历程

(一)科举以前的选拔制度

1、秦朝的世袭制。它以“投胎为定位”而不论才能,这是一种不合理的选人方式,它使“官”为少数人垄断,压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扼杀人才成长。

2、汉朝时的察举制。即有地方官员随时发现人才向中央推荐,这可能是今天推荐的鼻祖。

3、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推荐人才,结果良莠不齐,它成为垄断政权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二)科举制度发展轨迹

1、隋朝――科举制度的起源

隋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回中央。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做官。大业三年隋炀帝设置明经 进士科,这标志科举制的诞生。

2、、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备

唐王朝承袭了隋朝的科举,并进一步完善。使科举制在唐太宗和唐高宗

间(即627-655年)的20余年里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备的考试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的典型,以后各代只是在此基础上修修补补,稍有变易。

(1).考生的资格与来源

唐代科举规定三类人不能参加考试:一 是触犯刑律者 二 是工商之子 三 是州县小吏 另外九品以上官员,属于已经入仕也不能参加考试。

唐代考生来源主要有二个:一是学校出身的曰“生徒”;二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6151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