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汉朝皇帝列表图

汉朝皇帝列表图

时间:2018-12-02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第一篇:汉朝皇帝列表图

中国历史朝代及皇帝列表大全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历史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才发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

第二篇:汉朝皇帝列表图

汉朝皇帝皇后列表

汉朝皇后列表

1、吕雉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2、薄姬

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姬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但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

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三人之中不管谁先富贵,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受到刘邦宠幸。两个美人侍候刘邦时,相见笑说与薄姬初时的约定。刘邦问起当中因由,两人俱以事实相告。刘邦心凄然而怜惜薄姬,当晚召见宠幸她。之后,薄姬即有身孕,生下儿子刘恒。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自有子后,刘邦鲜有和薄姬相见。刘邦驾崩后,因为薄姬少见刘邦,地位也不高,所以准许她出宫,从其子到代地就国,是为代王太后。 吕后死后。大臣议立新帝,认为外家吕氏不善,皆称薄姬仁善,故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尊薄姬为太后。汉文帝死后,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尊祖母薄姬为太皇太后。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东汉时,追尊为高皇后。

3、张嫣

张嫣(前202年―前163年),野史载其字孟媖,小字淑君,是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女,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外甥女)。前192年,年仅十一岁的张嫣成为舅舅汉惠帝的皇后。前180年,群臣共除诸吕,拥立汉文帝刘恒为帝。废黜张嫣皇后之位。前163年去世,张嫣去世,终年四十岁,谥号孝惠皇后,与汉惠帝合葬于安陵。

4、窦漪房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5、孝景薄皇后

薄氏(生卒不详),山阴人(今浙江绍兴);是中国汉朝孝景帝刘启的表亲兼

元配妻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薄氏是刘启祖母太后薄姬家族的女子,嫁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成为太子妃。前157年刘启登基,是为景帝。后册立薄妃为皇后,无子无宠。景帝二年(前155年)太皇太后薄姬逝世。景帝六年秋(前151年),薄皇后被废。四年之后,薄氏去世,葬长安城东平望亭南。

6、王娡

孝景皇后王娡(?-前126年),为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王皇后是槐里(今陕西兴平)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王娡是个幸运的女人,她原先嫁给金家,只因为算命人说她可以当皇后,她的母亲便执意把她送入宫中,果然成了美人,生下了刘彻成了皇后。王娡是宫廷之争的得益者,通过政治联姻,提升了宫廷地位。

王娡先是嫁于金王孙,并生有一女,之后,被母亲送入皇太子宫,为刘启生下三女一子,其子就是汉武帝刘彻。

7、陈阿娇

陈皇后(生卒年不详),名不详,祖籍东阳县(今安徽天长)。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

陈皇后为西汉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之裔,堂邑夷侯陈午与大长公主刘嫖之女。 陈皇后在汉景帝年间嫁予太子刘彻为太子妃,建元元年(前140年)立为皇后。元光五年(前130年),以“惑于巫祝”罪名废黜,退居长门宫。其后于元鼎至元封三年间(前116~前107年)去世。

陈皇后因其起伏一生,为后世留下了“金屋藏娇”、“长门买赋”等典故,并于历代文学作品中传唱。

8、卫子夫

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讴者。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身驻汉宫凡49年。育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

卫子夫一生恭谨克己,尽心尽力执掌宫掖数十载,令其夫汉武帝得无扰于省中琐事,为开创汉武盛世减轻了负担。其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则在汉匈战争中做出了伟大贡献。

9、上官皇后

孝昭上官皇后(前89年-前37年),上官氏,汉昭帝皇后。上官安与霍氏之女,外祖父是大将军霍光。出生于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于公元前83年(始元四年)被汉昭帝纳入宫中;初封婕妤,月余,立为皇后;公元前74年(汉昭帝元平元年),昭帝死,昌邑王刘贺为帝,尊上官氏为皇太后;刘贺被废,汉宣帝刘询即位后尊上官氏为太皇太后;公元前37年(建昭二年)崩逝,享年五十二岁;与汉昭帝合葬于平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10、许平君

许平君(前88年—前71年),昌邑(今山东金乡)人,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

后,汉元帝刘奭的母亲。

元凤六年(前75年),与汉宣帝成婚。元平元年(前74年),生子刘奭。同年,汉宣帝继位,封许平君为婕妤。同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后。

本始三年(前71年),大将军霍光的夫人派女医淳于衍将许平君毒死,谥号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11、霍成君

霍成君(?—前54年),西汉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的小女儿 ,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任皇后。本始三年(前71年),霍成君的母亲霍显派女医淳于衍害死皇后许平君后,将她送进皇宫,成为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

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发动政变未遂,招致灭族,霍家子孙及霍显都被诛杀。同年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刘奭为由,废黜霍成君皇后之位,将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居住。五凤四年(公前54年),汉宣帝下令将其迁往云林馆居住,霍成君自杀,葬于昆吾亭东。

12、王政君

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2月3日),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人,阳平侯王禁次女,母亲李氏,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仅次于清朝的孝惠章皇后(63年)。王莽篡汉时,王政君曾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还崩碎了一角,不久忧愤而亡,与汉元帝刘奭合葬渭陵。

13、傅昭仪

傅氏初为上官太后的才人,汉元帝刘奭为太子时,得以进幸。汉元帝即位,立为婕妤,甚得宠爱。生有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恭王刘康。后封为昭仪。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去世,傅氏随子刘康归定陶国,称定陶太后。阳朔二年(前22年),刘康去世,其子刘欣继王位,由傅太后亲自抚养。时汉成帝无子,遂立刘欣为太子。

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尊祖母傅氏为恭皇太后。一年后,改称帝太太后。后又改称皇太太后。元寿元年(前1年),傅氏去世,与汉元帝合葬渭陵,称为孝元傅皇后。

14、冯媛

冯媛(?—公元前6年),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安)人,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长女,汉元帝刘奭的宠妃,汉平帝刘衎的祖母。

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选入后宫。初为长使,数月升为美人。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生子刘兴,封为婕妤。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汉元帝在虎圈观兽搏斗,妃嫔都在座奉陪。一只熊突然跑了出圈外,冯媛因挡熊救驾,汉元帝感激惊叹,对冯媛倍加敬重。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汉元帝封刘兴为信都王,并封冯媛为昭仪。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冯媛为信都太后,与子刘兴居于储元宫。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公元前25年),随子刘兴前往封国。阳朔二年(前23年),

刘兴被改封中山王,冯媛称为中山太后。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遭傅太后使人诬陷,服毒自杀。

15、孝成许皇后

孝成许皇后许氏(?-公元前8年),昌邑(今山东巨野)人,恭哀皇后许平君堂兄弟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汉元帝刘奭的表妹,汉成帝刘骜第一任皇后。

汉元帝为补偿早年丧母之痛,将许氏许配给皇太子刘骜为太子妃。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许氏成为皇后。许皇后出身名门,色艺俱佳,犹擅文章,十数年间汉成帝专宠皇后,但其年长之后,色衰爱弛,所生子女又皆早夭,遂渐失宠。

公元前18年(鸿嘉三年),许皇后被废,改居长定宫,世称长定贵人。许后被废之后,托淳于长说情试图重回宫中,由此和淳于长牵扯暧昧。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因事发被汉成帝赐药自杀。

16、赵飞燕

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舞女出身,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汉成帝37岁时立其为皇后,立后9年,46岁的汉成帝死了。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赵飞燕成为皇太后。6年后,汉平帝继位,由皇太后废为孝成皇后,1个多月后,废为庶人,自杀。

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17、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18、孝哀傅皇后

哀帝无子,他驾崩的当天,太皇太后王政君加紧未央宫,下令重新任命侄儿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汉朝皇帝列表图】

东山再起的王莽决心报昔日被迫辞官之仇,他认为全是因为傅氏,才使他被迫还乡,所以,他奏明太皇太后,指控傅太后与傅晏恃势跋扈,暴逆无道。他奏明太皇太后,剥夺傅晏官爵,流放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把傅皇后幽禁于皇城中的桂宫。王莽觉得还不解气,过了一个月,又把傅皇后废为“庶人”。

傅皇后受不了这种羞辱,含恨自杀。

19、汉平帝王皇后

汉平帝即位时年仅9岁,过了3年,王莽奏立皇后,他抬出《五经》为据,认为皇帝应娶天下”十二女“,”以广继嗣“。(《汉书·王莽传》)表面上显示出大公无私,实际是以退为进。他通过太皇太后王政君下令,将天下名门世家未

婚美女造册上报朝廷,王莽的女儿也名列册中,可是王莽却伪称:”身亡德,子才下,不宜与众女并采。“(《汉书·王莽传》)意思是说,我王莽无德,女儿也无才,应在名册中除名。王政君时年已70多岁,还以为王莽态度诚恳,便把王莽之女及王姓外戚之女均除名。一些王莽的党羽,挣拍马屁,认为立皇后非王莽之女莫属,王政君只得顺从民意,同意立王氏为皇后。王莽既得谦让之名,又不费吹灰之力而当上皇帝的岳父。

王氏册立为皇后时13岁,不到两年,汉平帝死,王莽又拥立汉宣帝玄孙刘婴为帝,册立15岁的王氏为皇太后。过了三年,王莽自立为帝,贬刘婴为定安公,王氏改号为定安公太后。这时年仅18岁。王氏虽然是一位18岁的弱女子,却不满她的父亲所作所为,西汉亡后,她称病从不上朝,王莽逼她改嫁,封她为“黄皇室主”。王莽派侍御来探病,她拿起鞭子殴打侍御,王莽才放弃逼她改嫁的念头。

公元23年,王莽被杀,新朝亡,焚烧未央宫。王氏说:“何面目以见汉家。(《汉书·外戚传》)认为再也没有面目见刘室的人了,自焚而死,时年33岁。

东汉皇后顺序表

郭圣通 -- 阴丽华 -- 明帝马皇后 -- 章帝窦皇后 -- 章帝梁皇后 -- 章帝宋皇后 -- 和帝阴皇后

邓绥 -- 阎姬 -- 安帝李皇后 -- 梁妠 -- 梁女莹 -- 邓猛女 -- 窦妙 灵帝宋皇后 -- 何莲 -- 王荣 -- 伏寿-- 曹节

1、郭圣通

郭圣通(?年-公元52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世称“光武郭皇后”。郭圣通生皇长子东海恭王刘彊、皇二子沛献王刘辅、皇五子济南安王刘康、皇七子阜陵质王刘延和皇十子中山简王刘焉。【汉朝皇帝列表图】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阴丽华和郭圣通悉为贵人。刘秀欲封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多次辞而不受,因而立郭圣通为皇后。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刘秀和郭圣通在多次发生矛盾后,刘秀下旨废郭圣通后位,迁居北宫。但在不久后,封其为中山王太后,并在建武十九年(公元44年),废太子刘彊,并改封郭圣通为沛太后。

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2年),沛太后郭圣通病逝,葬于邙山,谥曰光武皇后。

2、阴丽华

阴丽华(5年—64年3月1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刘秀原配 ,东汉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后裔,汉明帝刘庄的生母。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刘秀还是一个尚未发迹的没落皇族之时,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曾感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亦于家乡起兵。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丽华为妻。东汉建立后,阴丽华受封贵人。建武十七年(41年),皇后郭圣通被废,刘秀封阴丽华为皇后。汉明帝即位后,尊阴丽华为皇太后,共在位二十四年。永平七年(64年)正月二十日(3月1日),阴丽华崩逝,享年六十岁。同年二月初八,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

据《后汉书》记载:阴丽华性格恭谨俭约,不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

3、明帝马皇后

明德皇后(公元39年-公元79年),马氏,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

第三篇:汉朝皇帝列表图

西汉帝王世系

西汉帝王世系

西汉帝王世系

第四篇:汉朝皇帝列表图

中国历史帝王表

中国历史帝王年表

< 之一 >

子夜星网站根据相关资料按纯txt文档表格整理编录

2007.07.07

周朝帝王年表

┌────────┬───────┬── ┐ │ │ │ │ │ │ 帝王 名姓 │ 即位(元年) │ 退位(末年) │ 在位 │ │ │ │ │ │ ├────────┴───────┴───────┴───┤ │ ·东周时期· │ ├────────┬───────┬───────┬───┤ │ 文王 姬昌 │ 公元前1099 │ 公元前1050 │ 50年 │ ├────────┼───────┼───────┼───┤ │ 武王 姬发 │ 公元前1049 │ 公元前1043 │ 7年 │ ├────────┼───────┼───────┴───┤ │ 周公旦 姬旦 │ 公元前1042 │ 公元前1036 摄政 7年 │ ├────────┼───────┼───────┬───┤ │ 成王 姬诵 │ 公元前1035 │ 公元前1006 │ 30年 │ ├────────┼───────┼───────┼───┤ │ 康王 姬钊 │ 公元前1005 │ 公元前980 │ 26年 │ ├────────┼───────┼───────┼───┤ │ 昭王 姬瑕 │ 公元前979 │ 公元前961 │ 19年 │ ├────────┼───────┼───────┼───┤ │ 穆王 姬满 │ 公元前960 │ 公元前923 │ 38年 │ ├────────┼───────┼───────┼───┤ │ 恭王 姬繄扈 │ 公元前922 │ 公元前900 │ 23年 │ ├────────┼───────┼───────┼───┤ │ 懿王 姬囏 │ 公元前899 │ 公元前875 │ 25年 │ ├────────┼───────┼───────┼───┤ │ 孝王 姬辟方 │ 公元前874 │ 公元前866 │ 9年 │ ├────────┼───────┼───────┼───┤ │ 夷王 姬燮 │ 公元前865 │ 公元前858 │ 8年 │ ├────────┼───────┼───────┼───┤ │ 厉王 姬胡 │ 公元前858 │ 公元前841 │ 16年 │ ├────────┼───────┼───────┴───┤ │ 共和行政14年 │ 公元前841 │ 公元前828 摄政 14年 │ ├────────┼───────┼───────┬───┤

├────────┼───────┼───────┼───┤ │ 幽王 姬宫湦 │ 公元前781 │ 公元前771 │ 11年 │ ├────────┴───────┴───────┴───┤ │ ·东周时期· │ ├────────┬───────┬───────┬───┤ │ 平王 姬宜臼 │ 公元前770 │ 公元前720 │ 50年 │ ├────────┼───────┼───────┼───┤ │ 桓王 姬林 │ 公元前719 │ 公元前697 │ 23年 │ ├────────┼───────┼───────┼───┤ │ 庄王 姬佗 │ 公元前696 │ 公元前682 │ 15年 │ ├────────┼───────┼───────┼───┤ │ 僖王(釐王)胡齐 │ 公元前681 │ 公元前677 │ 5年 │ ├────────┼───────┼───────┼───┤ │ 惠王 姬阆 │ 公元前676 │ 公元前652 │ 25年 │ ├────────┼───────┼───────┼───┤ │ 襄王 姬郑 │ 公元前651 │ 公元前619 │ 33年 │ ├────────┼───────┼───────┼───┤ │ 顷王 姬壬臣 │ 公元前618 │ 公元前613 │ 6年 │ ├────────┼───────┼───────┼───┤ │ 匡王 姬班 │ 公元前612 │ 公元前607 │ 6年 │ ├────────┼───────┼───────┼───┤ │ 定王 姬瑜 │ 公元前606 │ 公元前586 │ 21年 │ ├────────┼───────┼───────┼───┤ │ 简王 姬夷 │ 公元前585 │ 公元前572 │ 14年 │ ├────────┼───────┼───────┼───┤ │ 灵王 姬泄心 │ 公元前571 │ 公元前545 │ 27年 │ ├────────┼───────┼───────┼───┤ │ 景王 姬贵 │ 公元前544 │ 公元前520 │ 25年 │ ├────────┼───────┼───────┼───┤ │ 悼王 姬猛 │ 公元前520 │ 公元前520 │ 半年 │ ├────────┼───────┼───────┼───┤ │ 敬王 姬匄 │ 公元前519 │ 公元前476 │ 44年 │ ├────────┼───────┼───────┼───┤ │ 元王 姬仁 │ 公元前475 │ 公元前469 │ 7年 │ ├────────┼───────┼───────┼───┤ │ 贞定王 姬介 │ 公元前468 │ 公元前441 │ 28年 │ ├────────┼───────┼───────┼───┤ │ 哀王 姬去疾 │ 公元前441 │ 公元前441 │ 三月 │ ├────────┼───────┼───────┼───┤ │ 思王 姬叔 │ 公元前441 │ 公元前441 │ 五月 │ ├────────┼───────┼───────┼───┤ │ 考王 姬嵬 │ 公元前440 │ 公元前426 │ 15年 │ ├────────┼───────┼───────┼───┤

├────────┴───────┴───────┴───┤ │ ·战国时期· │ ├────────┬───────┬───────┬───┤ │ 安王 姬骄 │ 公元前401 │ 公元前376 │ 26年 │ ├────────┼───────┼───────┼───┤ │ 烈王 姬喜 │ 公元前375 │ 公元前369 │ 7年 │ ├────────┼───────┼───────┼───┤ │ 显王 姬扁 │ 公元前368 │ 公元前321 │ 48年 │ ├────────┼───────┼───────┼───┤ │ 慎靓王 姬定 │ 公元前320 │ 公元前315 │ 6年 │ ├────────┼───────┼───────┼───┤ │ 赧王 姬延 │ 公元前314 │ 公元前256 │ 59年 │ ├────────┴───────┼───────┼───┤ │ 顺王(东周君)姬杰 公元前255 │ 公元前249 │ 7年 │ └────────────────┴───────┴───┘ 注:公元前256年,秦国兵发东周王城,姬延面临诸侯无援、人心 涣散局面,走投无路,在西周公劝说下,亲带着家眷、图册去秦军大 营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今陕西省 韩城县南),并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周王朝自公元前1046 年始,至公元前256年终,历凡798年。

姬延死后,考王子揭玄孙姬杰被立为东周君,仅仅虚享君位七年 而已。

秦朝帝王年表

┌────────┬───────┬── ┐ │ │ │ │ │ │ 帝王 名姓 │ 即位(元年) │ 退位(末年) │ 在位 │ │ │ │ │ │ ├────────┼───────┼───────┼───┤ │ 庄襄王 子楚 │ 公元前249 │ 公元前246 │ 3年 │ ├────────┼───────┴───────┴───┤ │ 始皇帝 嬴政 │公元前247为王 前221称帝 前210崩 位37年│ │ 前259~前210 │嬴政:王位25年,帝位12年,终年时49岁。│ ├────────┼───────┬───────┬───┤ │ 秦二世 胡亥 │ 公元前209 │ 公元前207 │ 3年 │ ├────────┼───────┼───────┼───┤ │ 秦三世 子婴 │ 公元前207 │ 公元前207 │ 46日 │ └────────┴───────┴───────┴───┘ 注: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实行惨无人道统治,终于

激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7年 8 月被赵高逼迫自刎,时年24岁。赵高原想自立,见人心不服,只得于 同月立子婴为君主。刘邦攻占灞上,子婴见大势已去,于公元前206年 10月,率群臣,捧国玺、兵符、节仗,俯身咸阳城外,投降刘邦。秦 朝自公元前221年始于嬴政,终于二世,历凡14年。

秦朝历史中,子婴其人声名地位卓然,但其身世模糊。《史记》 为子婴事迹最早载本,说法有三:①“二世之兄子说”,《秦始皇本 记》:“立二世之兄子子婴为秦王”;②“二世兄说”,《六国年表》 “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 ③“始皇弟说”,《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 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 谋杀高”。三说中,本人觉“始皇弟说”较为可信。

汉朝帝王年表

┌────────┬───────┬── ┐ │ │ │ │ │ │ 帝王 名姓 │ 即位(元年) │ 退位(末年) │ 在位 │ │ │ │ │ │ ├────────┴───────┴───────┴───┤ │ ·西汉时期· │ ├────────┬───────────────┬───┤ │ 汉高祖 刘邦 │ 公元前206~公元前203年为汉王 │ 4年 │ │ │ 公元前202 称帝 公元前195年崩 │ 8年 │ ├────────┼───────┬───────┼───┤ │ 惠帝 刘盈 │ 公元前194 │ 公元前188 │ 7年 │ ├────────┼───────┴───────┼───┤ │ 少帝 刘恭 │ 公元前187(吕雉垂政)公元前184 │ 4年 │ ├────────┼───────────────┼───┤ │ 少帝 刘弘 │ 公元前183(吕雉垂政)公元前180 │ 4年 │ ├────────┼───────┬───────┼───┤ │ 文帝 刘恒 │ 公元前179 │ 公元前157 │ 23年 │ ├────────┼───────┼───────┼───┤ │ 景帝 刘启 │ 公元前156 │ 公元前141 │ 16年 │ ├────────┼───────┼───────┼───┤ │ 武帝 刘彻 │ 公元前140 │ 公元前87 │ 54年 │ ├────────┼───────┼───────┼───┤ │ 昭帝 刘弗陵 │ 公元前86 │ 公元前74 │ 13年 │ ├────────┼───────┼───────┼───┤ │ 宣帝 刘询 │ 公元前73 │ 公元前49 │ 25年 │ ├────────┼───────┼───────┼───┤ │ 元帝 刘奭 │ 公元前48 │ 公元前33 │ 16年 │

├────────┼───────┼───────┼───┤ │ 成帝 刘骜 │ 公元前32 │ 公元前 7 │ 26年 │ ├────────┼───────┼───────┼───┤ │ 哀帝 刘欣 │ 公元前 6 │ 公元前 1 │ 6年 │ ├────────┼───────┼───────┼───┤ │ 平帝 刘衎 │ 公元 1 │ 公元 5 │ 5年 │ ├────────┴───────┴───────┼───┤ │ 汉少帝 刘婴(孺子婴) 公元 6 (2岁) 公元 8 │ 3年 │ │ 王莽摄政,自称“摄皇帝”,代掌皇权,改元“居摄” │ │ ├────────────────────────┴───┤ │ 新朝 ── 王莽篡位,更改国号。历经年号:建国 天凤 地皇 │ │ 建兴帝 王莽 公元 9 公元 23 15年 │ ├────────┬───────┬───────┬───┤ │ 更始帝 刘玄 │ 公元 23 │ 公元 25 │ 3年 │ ├────────┴───────┴───────┴───┤ │ 新莽地皇三年(22年)绿林农民起义爆发,拥刘姓宗室刘玄为帝 │ │ 刘玄庸懦,即位后沉湎酒色,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 │ │ 长安,十月,刘玄投降赤眉,赤眉军拥西汉皇族后裔刘盆子为帝 │ │ 并自号建世元年。公元27年,已称帝的刘秀与赤眉决战华阴县 │ │ 赤眉军大败后樊崇和刘盆子被擒,解送洛阳后处死。 │ ├────────────────────────────┤ │ ·东汉时期· │ ├────────────────────────────┤ │ 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地皇三年(22年),刘秀与其兄刘縯为复 │ │ 汉室,起事于舂陵,组成舂陵军。25年称帝,定年号为建武元年 │ ├────────┬───────┬───────┬───┤ │ 光武帝 刘秀 │ 公元 25 │ 公元 57 │ 33年 │ ├────────┼───────┼───────┼───┤ │ 明帝 刘庄 │ 公元 58 │ 公元 75 │ 18年 │ ├────────┼───────┼───────┼───┤ │ 章帝 刘炟 │ 公元 76 │ 公元 88 │ 13年 │ ├────────┼───────┼───────┼───┤ │ 和帝 刘肇 │ 公元 89 │ 公元 105 │ 17年 │ ├────────┼───────┴───────┼───┤ │ 殇帝 刘隆 │ 公元 106 (两岁崩) 公元106 │ 8月 │ ├────────┼───────┬───────┼───┤ │ 安帝 刘祜 │ 公元 107 │ 公元 125 │ 19年 │ ├────────┼───────┼───────┼───┤ │ 北乡侯 刘懿 │ 公元 125 │ 公元 125 │ 7月 │ ├────────┴───────┴───────┴───┤ │ 公元125年安帝死于南巡,阎姬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拥立年幼 │ │ 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之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史称少帝。外戚 │ │ 阎氏擅权。刘懿在位仅7个月,病死于公元125年十月辛亥日。 │ │ 十一月,中常侍孙程等19宦官宫中政变,攻杀阎显阎景兄弟,逼 │

第五篇:汉朝皇帝列表图

历代帝王

中国历代帝王年表 周朝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 武王 ┃ B.C.1134 ┃ B.C.1116 ┃ ┣━━━━━━╋━━━━━━━╋━━━━━━━┫ ┃ 成王 ┃ B.C.1115 ┃ B.C.1079 ┃ ┣━━━━━━╋━━━━━━━╋━━━━━━━┫ ┃ 康王 ┃ B.C.1078 ┃ B.C.1053 ┃ ┣━━━━━━╋━━━━━━━╋━━━━━━━┫ ┃ 昭王 ┃ B.C.1052 ┃ B.C.1002 ┃ ┣━━━━━━╋━━━━━━━╋━━━━━━━┫ ┃ 穆王 ┃ B.C.1001 ┃ B.C.947 ┃ ┣━━━━━━╋━━━━━━━╋━━━━━━━┫ ┃ 共王 ┃ B.C.946 ┃ B.C.935 ┃ ┣━━━━━━╋━━━━━━━╋━━━━━━━┫ ┃ 懿王 ┃ B.C.934 ┃ B.C.910 ┃ ┣━━━━━━╋━━━━━━━╋━━━━━━━┫ ┃ 孝王 ┃ B.C.909 ┃ B.C.895 ┃ ┣━━━━━━╋━━━━━━━╋━━━━━━━┫ ┃ 夷王 ┃ B.C.894 ┃ B.C.879 ┃ ┣━━━━━━╋━━━━━━━╋━━━━━━━┫ ┃ 厉王 ┃ B.C.878 ┃ B.C.828 ┃ ┣━━━━━━╋━━━━━━━╋━━━━━━━┫ ┃ 宣王 ┃ B.C.827 ┃ B.C.782 ┃ ┣━━━━━━╋━━━━━━━╋━━━━━━━┫ ┃ 幽王 ┃ B.C.781 ┃ B.C.771 ┃ ┣━━━━━━╋━━━━━━━╋━━━━━━━┫ ┃ 平王 ┃ B.C.770 ┃ B.C.720 ┃ ┣━━━━━━╋━━━━━━━╋━━━━━━━┫ ┃ 桓王 ┃ B.C.719 ┃ B.C.697 ┃ ┣━━━━━━╋━━━━━━━╋━━━━━━━┫ ┃ 庄王 ┃ B.C.696 ┃ B.C.682 ┃ ┣━━━━━━╋━━━━━━━╋━━━━━━━┫ ┃ 僖王 ┃ B.C.681 ┃ B.C.677 ┃ ┣━━━━━━╋━━━━━━━╋━━━━━━━┫ ┃ 惠王 ┃ B.C.676 ┃ B.C.652 ┃ ┣━━━━━━╋━━━━━━━╋━━━━━━━┫ ┃ 襄王 ┃ B.C.651 ┃ B.C.619 ┃ ┣━━━━━━╋━━━━━━━╋━━━━━━━┫ ┃ 顷王 ┃ B.C.618 ┃ B.C.613 ┃ ┣━━━━━━╋━━━━━━━╋━━━━━━━┫ ┃ 匡王 ┃ B.C.612 ┃ B.C.607 ┃ ┣━━━━━━╋━━━━━━━╋━━━━━━━┫ ┃ 定王 ┃ B.C.606 ┃ B.C.586 ┃

┣━━━━━━╋━━━━━━━╋━━━━━━━┫ ┃ 灵王 ┃ B.C.571 ┃ B.C.545 ┃ ┣━━━━━━╋━━━━━━━╋━━━━━━━┫ ┃ 景王 ┃ B.C.544 ┃ B.C.521 ┃ ┣━━━━━━╋━━━━━━━╋━━━━━━━┫ ┃ 悼王 ┃ B.C.520 ┃ B.C.520 ┃ ┣━━━━━━╋━━━━━━━╋━━━━━━━┫ ┃ 敬王 ┃ B.C.519 ┃ B.C.476 ┃ ┣━━━━━━╋━━━━━━━╋━━━━━━━┫ ┃ 元王 ┃ B.C.475 ┃ B.C.469 ┃ ┣━━━━━━╋━━━━━━━╋━━━━━━━┫ ┃ 贞定王 ┃ B.C.468 ┃ B.C.442 ┃ ┣━━━━━━╋━━━━━━━╋━━━━━━━┫ ┃ 哀王 ┃ B.C.441 ┃ B.C.441 ┃ ┣━━━━━━╋━━━━━━━╋━━━━━━━┫ ┃ 思王 ┃ B.C.441 ┃ B.C.441 ┃ ┣━━━━━━╋━━━━━━━╋━━━━━━━┫ ┃ 考王 ┃ B.C.440 ┃ B.C.426 ┃ ┣━━━━━━╋━━━━━━━╋━━━━━━━┫ ┃ 威烈王 ┃ B.C.425 ┃ B.C.402 ┃ ┣━━━━━━╋━━━━━━━╋━━━━━━━┫ ┃ 安王 ┃ B.C.401 ┃ B.C.376 ┃ ┣━━━━━━╋━━━━━━━╋━━━━━━━┫ ┃ 烈王 ┃ B.C.375 ┃ B.C.369 ┃ ┣━━━━━━╋━━━━━━━╋━━━━━━━┫ ┃ 显王 ┃ B.C.368 ┃ B.C.321 ┃ ┣━━━━━━╋━━━━━━━╋━━━━━━━┫ ┃ 慎靓王 ┃ B.C.320 ┃ B.C.315 ┃ ┣━━━━━━╋━━━━━━━╋━━━━━━━┫ ┃ 赧王 ┃ B.C.314 ┃ B.C.256 ┃ ┣━━━━━━╋━━━━━━━╋━━━━━━━┫ ┃ 惠王 ┃ B.C.255 ┃ B.C.249 ┃ ┗━━━━━━┻━━━━━━━┻━━━━━━━┛

秦朝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 庄襄王 ┃ B.C.249 ┃ B.C.247 ┃ ┣━━━━━━╋━━━━━━━╋━━━━━━━┫ ┃ 始皇帝 ┃ B.C.246 ┃ B.C.210 ┃ ┣━━━━━━╋━━━━━━━╋━━━━━━━┫ ┃ 二世 ┃ B.C.209 ┃ B.C.207 ┃ ┣━━━━━━╋━━━━━━━╋━━━━━━━┫ ┃ 三世 ┃ B.C.207 ┃ B.C.207 ┃ ┗━━━━━━┻━━━━━━━┻━━━━━━━┛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西汉) 高祖 ┃ B.C.206 ┃ B.C.195 ┃ ┣━━━━━━━━━━╋━━━━━━━╋━━━━━━━┫ ┃ 惠帝 ┃ B.C.195 ┃ B.C.188 ┃ ┣━━━━━━━━━━╋━━━━━━━╋━━━━━━━┫ ┃ 少帝恭 ┃ B.C.188 ┃ B.C.184 ┃ ┣━━━━━━━━━━╋━━━━━━━╋━━━━━━━┫ ┃ 少帝弘 ┃ B.C.184 ┃ B.C.180 ┃ ┣━━━━━━━━━━╋━━━━━━━╋━━━━━━━┫ ┃ 文帝 ┃ B.C.180 ┃ B.C.157 ┃ ┣━━━━━━━━━━╋━━━━━━━╋━━━━━━━┫ ┃ 景帝 ┃ B.C.157 ┃ B.C.141 ┃ ┣━━━━━━━━━━╋━━━━━━━╋━━━━━━━┫ ┃ 武帝 ┃ B.C.141 ┃ B.C.87 ┃ ┣━━━━━━━━━━╋━━━━━━━╋━━━━━━━┫ ┃ 昭帝 ┃ B.C.87 ┃ B.C.74 ┃ ┣━━━━━━━━━━╋━━━━━━━╋━━━━━━━┫ ┃ 宣帝 ┃ B.C.74 ┃ B.C.49 ┃ ┣━━━━━━━━━━╋━━━━━━━╋━━━━━━━┫ ┃ 元帝 ┃ B.C.49 ┃ B.C.33 ┃ ┣━━━━━━━━━━╋━━━━━━━╋━━━━━━━┫ ┃ 成帝 ┃ B.C.33 ┃ B.C.7 ┃ ┣━━━━━━━━━━╋━━━━━━━╋━━━━━━━┫ ┃ 哀帝 ┃ B.C.7 ┃ B.C.1 ┃ ┣━━━━━━━━━━╋━━━━━━━╋━━━━━━━┫ ┃ 平帝 ┃ B.C.1 ┃ A.D.5 ┃ ┣━━━━━━━━━━╋━━━━━━━╋━━━━━━━┫ ┃ 孺子婴* ┃ 6 ┃ 8 ┃ ┣━━━━━━━━━━╋━━━━━━━╋━━━━━━━┫ ┃(新) 王莽 ┃ 9 ┃ 23 ┃ ┣━━━━━━━━━━╋━━━━━━━╋━━━━━━━┫ ┃(西汉) 更始帝 ┃ 23 ┃ 25 ┃ ┣━━━━━━━━━━╋━━━━━━━╋━━━━━━━┫ ┃(东汉) 光武帝 ┃ 25 ┃ 57 ┃ ┣━━━━━━━━━━╋━━━━━━━╋━━━━━━━┫ ┃ 明帝 ┃ 57 ┃ 75 ┃ ┣━━━━━━━━━━╋━━━━━━━╋━━━━━━━┫ ┃ 章帝 ┃ 75 ┃ 88 ┃ ┣━━━━━━━━━━╋━━━━━━━╋━━━━━━━┫ ┃ 和帝 ┃ 88 ┃ 105 ┃ ┣━━━━━━━━━━╋━━━━━━━╋━━━━━━━┫ ┃ 殇帝 ┃ 105 ┃ 106 ┃ ┣━━━━━━━━━━╋━━━━━━━╋━━━━━━━┫ ┃ 安帝 ┃ 106 ┃ 125 ┃

┣━━━━━━━━━━╋━━━━━━━╋━━━━━━━┫ ┃ 质帝 ┃ 145 ┃ 146 ┃ ┣━━━━━━━━━━╋━━━━━━━╋━━━━━━━┫ ┃ 桓帝 ┃ 146 ┃ 167 ┃ ┣━━━━━━━━━━╋━━━━━━━╋━━━━━━━┫ ┃ 灵帝 ┃ 167 ┃ 189 ┃ ┣━━━━━━━━━━╋━━━━━━━╋━━━━━━━┫ ┃ 弘农王 ┃ 189 ┃ 189 ┃ ┣━━━━━━━━━━╋━━━━━━━╋━━━━━━━┫ ┃ 献帝 ┃ 189 ┃ 220 ┃ ┗━━━━━━━━━━┻━━━━━━━┻━━━━━━━┛ 三国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 〔魏〕 文帝 ┃ 220 ┃ 226 ┃ ┣━━━━━━━━━━╋━━━━━━━╋━━━━━━━┫ ┃ 明帝 ┃ 226 ┃ 239 ┃ ┣━━━━━━━━━━╋━━━━━━━╋━━━━━━━┫ ┃ 齐王 ┃ 239 ┃ 254 ┃ ┣━━━━━━━━━━╋━━━━━━━╋━━━━━━━┫ ┃ 高贵乡公 ┃ 254 ┃ 260 ┃ ┣━━━━━━━━━━╋━━━━━━━╋━━━━━━━┫ ┃ 元帝 ┃ 260 ┃ 265 ┃ ┣━━━━━━━━━━╋━━━━━━━╋━━━━━━━┫ ┃ 〔蜀〕 昭烈帝 ┃ 221 ┃ 223 ┃ ┣━━━━━━━━━━╋━━━━━━━╋━━━━━━━┫ ┃ 后主 ┃ 223 ┃ 263 ┃ ┣━━━━━━━━━━╋━━━━━━━╋━━━━━━━┫ ┃ 〔吴〕* 大帝 ┃ 222 ┃ 252 ┃ ┣━━━━━━━━━━╋━━━━━━━╋━━━━━━━┫ ┃ 会稽王* ┃ 252 ┃ 258 ┃ ┣━━━━━━━━━━╋━━━━━━━╋━━━━━━━┫ ┃ 景帝 ┃ 258 ┃ 264 ┃ ┣━━━━━━━━━━╋━━━━━━━╋━━━━━━━┫ ┃ 乌程公* ┃ 264 ┃ 280 ┃ ┗━━━━━━━━━━┻━━━━━━━┻━━━━━━━┛ 晋朝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西晋) 武帝 ┃ 265 ┃ 290 ┃

┣━━━━━━━━━━╋━━━━━━━╋━━━━━━━┫ ┃(东晋) 元帝 ┃ 317 ┃ 322 ┃ ┣━━━━━━━━━━╋━━━━━━━╋━━━━━━━┫ ┃ 明帝 ┃ 322 ┃ 325 ┃ ┣━━━━━━━━━━╋━━━━━━━╋━━━━━━━┫ ┃ 成帝 ┃ 325 ┃ 342 ┃ ┣━━━━━━━━━━╋━━━━━━━╋━━━━━━━┫ ┃ 康帝 ┃ 342 ┃ 344 ┃ ┣━━━━━━━━━━╋━━━━━━━╋━━━━━━━┫ ┃ 穆帝 ┃ 344 ┃ 361 ┃ ┣━━━━━━━━━━╋━━━━━━━╋━━━━━━━┫ ┃ 哀帝 ┃ 361 ┃ 365 ┃ ┣━━━━━━━━━━╋━━━━━━━╋━━━━━━━┫ ┃ 废帝 ┃ 365 ┃ 371 ┃ ┣━━━━━━━━━━╋━━━━━━━╋━━━━━━━┫ ┃ 简文帝 ┃ 371 ┃ 372 ┃ ┣━━━━━━━━━━╋━━━━━━━╋━━━━━━━┫ ┃ 孝武帝 ┃ 372 ┃ 396 ┃ ┣━━━━━━━━━━╋━━━━━━━╋━━━━━━━┫ ┃ 安帝 ┃ 396 ┃ 418 ┃ ┣━━━━━━━━━━╋━━━━━━━╋━━━━━━━┫ ┃ 恭帝 ┃ 418 ┃ 420 ┃ ┗━━━━━━━━━━┻━━━━━━━┻━━━━━━━┛ 南北朝帝王年表 ┏━━━━━━━━━━┳━━━━━━━┳━━━━━━━┓ ┃ 帝 王 ┃即 位 元 年┃退 位 末 年┃ ┣━━━━━━━━━━╋━━━━━━━╋━━━━━━━┫ ┃〔宋〕 武帝 ┃ 420 ┃ 422 ┃ ┣━━━━━━━━━━╋━━━━━━━╋━━━━━━━┫ ┃ 少帝 ┃ 422 ┃ 424 ┃ ┣━━━━━━━━━━╋━━━━━━━╋━━━━━━━┫ ┃ 文帝 ┃ 424 ┃ 452 ┃ ┣━━━━━━━━━━╋━━━━━━━╋━━━━━━━┫ ┃ 孝武帝 ┃ 452 ┃ 464 ┃ ┣━━━━━━━━━━╋━━━━━━━╋━━━━━━━┫ ┃ 废帝 ┃ 464 ┃ 465 ┃ ┣━━━━━━━━━━╋━━━━━━━╋━━━━━━━┫ ┃ 明帝 ┃ 465 ┃ 472 ┃ ┣━━━━━━━━━━╋━━━━━━━╋━━━━━━━┫ ┃ 后废帝 ┃ 472 ┃ 477 ┃ ┣━━━━━━━━━━╋━━━━━━━╋━━━━━━━┫ ┃ 顺帝 ┃ 477 ┃ 479 ┃

第六篇:汉朝皇帝列表图

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历史朝代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下: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中国朝代

夏朝 ( 约公元前2070~1600商朝 ( 约公元前1600~1046周朝 ( 约公元前1046~249年 ) 年 )

年 )

春秋 ( 公元前770~476年 ) 战国 ( 公元前475~221年 ) 秦朝 ( 公元前221~207年 )

汉朝 (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 三国 ( 公元220~280年 ) 晋朝 ( 公元265~420年 )

十六国 ( 公元304~439年 ) 南北朝 ( 公元420~589年 ) 隋朝 ( 公元581~618年 )

唐朝 ( 公元618~907年 )

五代十国 ( 公元907~960年 ) 宋朝 ( 公元960~1279年 )

辽朝 ( 公元907~1125年 ) 金朝 ( 公元1115~1234年 ) 元朝 ( 公元1271~1368年 )

明朝 ( 公元1368~1644年 ) 清朝 ( 公元1636~1911年 ) 目录

中国历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北宋 南宋

元朝皇帝谱 明代年表 清朝的历届皇帝 古代伟大成就 一、天文学 二、数学 三、物理学 五、地理学 六、生物学 七、农学 八、医药学 九、印刷术 十、纺织

十一、冶金铸造 十二、机械 十三、建筑

1

十四、造船和航海 十五、军事技术 十六、少数民族成就 中国历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北宋 南宋 元朝皇帝谱 明代年表 清朝的历届皇帝 古代伟大成就 一、天文学 二、数学 三、物理学 五、地理学 六、生物学 七、农学 八、医药学 九、印刷术 十、纺织

十一、冶金铸造 十二、机械 十三、建筑 十四、造船和航海 十五、军事技术 十六、少数民族成就 展开

编辑本段中国历代公元对照简表

2

3

4

5

第七篇:汉朝皇帝列表图

中医药线上期末考1

别人的

错了3题

1酸涩味道的药食作用是:____

A、清热

B、化痰

C、除湿

D、收敛

我的答案:D

2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脾脏对应的是五行中的( )。

A、火

B、水

C、土

D、金【汉朝皇帝列表图】

我的答案:C

3针灸、推拿以何为实施基础?( )

A、部位

B、脏腑

C、经络

D、整体

我的答案:C

4人体后正中线称为( )。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汉朝皇帝列表图】

D、带脉

我的答案:A

5“圣人作„„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反映出中华民族早期人类圣人为王的标准是:____

A、关注民生

B、财力雄厚

C、武力强大

D、天意

我的答案:A

6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九针”之术发源于( )。

A、东方

B、北方

C、南方

D、中央

我的答案:C

7中药丸剂的药力在于( )。

A、缓和

B、荡涤

C、消散

D、和中

我的答案:A

8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是:____

A、孙思邈—《大医精诚》

B、陈实功—《五戒十要》

C、龚廷贤—《医家十要》

D、喻昌—《医门法律》

我的答案:A

9“肥甘厚腻”之味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最易滋生( )。

A、痰湿

B、瘀血

C、虫积

D、气滞

我的答案:A

10地之大德是指:____

A、好生

B、载物

C、时序

D、明亮

我的答案:A

11“恐”这种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行中的( )。

A、木

B、火

C、土

D、水

我的答案:D

12生命早衰与消亡的关键因素是:____

A、不重视补养

B、伤害积累

C、经络不通

D、家族遗传

我的答案:B

13两汉一代如何表达去世的生生愿望?( )

A、多生优生

B、养生

C、事死如事生

D、再生

我的答案:C

14医药学科确定了( )的医学模式。

A、天人合一

B、阴阳为道

C、平衡

D、扶正气

我的答案:A

15人体“水城”被称为“洲都之官”是指:____

A、胆

C、大肠

D、小肠

我的答案:B

16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是:____

A、孙思邈《大医精诚

B、陈实功《五戒十要》

C、龚廷贤《医家十要》

D、喻昌《医门法律》

我的答案:A

17人体阳气对外屏蔽邪气作用的阳气称为阳气的( )作用。

A、温煦

B、推动

C、卫外

D、固摄

我的答案:C

18夏王朝创造了阴阳合历,称为( )。

A、夏小历

B、农历

C、太初历

D、黄历

我的答案:A

19“德”字右边上方的“皿”形符号表示( )。

A、口

B、鼻

C、眼

D、耳

我的答案:C

20“以平为期”,“平”是指“阴阳”的( )。

A、动态平衡

B、绝对平衡

C、阳多阴少

D、阴多阳少

我的答案:A

21道家认为解决人生问题的唯一途径是:____

A、长生

B、不死

C、成仙

D、炼丹

我的答案:A

22患者肺部喘息,依据脏腑表里关系予以“釜底抽薪”是治在( )。

A、大肠

B、小肠

C、肾

我的答案:A

23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砭石”之术发源于(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汉朝皇帝列表图】

D、中央

我的答案:A

24汉代以前“是药就有三分毒”是指:____

A、药物功效

B、药物偏性

C、有毒药物

D、药物毒性

我的答案:B

25实现“天人合一”的桥梁是:____

A、免疫系统

B、生理器官

C、经络系统

D、四时阴阳五行藏象系统

我的答案:D

26据《周礼·天官·冢宰》,周朝的医生等级最高的是:____

A、食医

B、疾医

C、疡医

D、兽医

我的答案:A

27《周易》“变易”是指:____

A、适应规律的不断调整

B、每天变化

C、与时俱进

【汉朝皇帝列表图】

D、日新月异

我的答案:A

28中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是:____

A、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

C、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

D、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我的答案:C

29中国医药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

A、生生不息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以人为本

我的答案:D

30中医将人体阳气比拟成大自然何种物质?( )

A、太阳

B、月亮

C、星辰

D、天体

我的答案:A

31“庖丁解牛”与( )相关。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我的答案:B

32五脏与五行对应,其中肝脏对应的是五行中的( )。

A、火

B、木

C、土

D、金

我的答案:B

33感冒可以发热为主,也可以恶寒为主。治疗需要( )。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专方治专病

D、随症加减

我的答案:A

3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属于养生术数中的( )。

A、环境养生

B、饮食养生

C、情绪养生

D、劳逸养生

我的答案:A

35道家认为“不死”是指:____

A、身心不死

B、物质不死

C、意识不死

D、药物不死

我的答案:A

36《黄帝内经》中提到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乃五谷( )。

A、为养

B、为助

C、为益

D、为充

我的答案:A

37人体“五腧穴”多在人体何部位?( )

A、头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509971/

推荐访问:汉朝皇帝列表及关系图 汉朝历代皇帝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