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曹操临死前

曹操临死前

时间:2018-11-29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第一篇:曹操临死前

曹操的形象分析

公共管理学院

曹操的形象分析

中国通史概要论文

win8

历史上的曹操是否如同文学作品所描述的那样卑贱和狡猾?是什么原因使得曹操的形象贬值?

曹操的形象分析

曹操无论在史学家还是在文学家眼里是都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一个坏人、奸人的形象,其实,用真正的历史评价,曹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作为政治家,曹操对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三国诸多风云人物中,曹操的军事才能最为突出,无论是周瑜、诸葛亮还是司马懿都无法与其相比;作为建安文学的领袖,

他的诗篇既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浑豪迈,又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浪漫。此外,曹操生活节俭,这从高陵中简朴的随葬品中即可窥见一二。曹操在临死前,还嘱咐众姬妾要勤于女红,尽量自食其力。

诸葛亮在历史上有三次升值,其人格魅力、道德风范、足智多谋被抬到“昆仑”般高度的话,然而,同为三国时期第一流英雄人物的曹操就不那么幸运了,他在历史上被三次贬值。南宋和明朝时期尤为严重,其中南宋时期的程朱理学产生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儒家是当时的主流思想,人们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较深,既然大儒朱熹认为曹操是窃贼,其他人也会跟着他说曹操就是窃贼。到明朝时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一次给曹操戴上了窃贼的帽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帽子就牢牢套在了曹操的头上。

和曹操差不多同时代的或稍晚一些时候的人,对曹操也多有赞誉。比如西晋陆机《吊魏武帝文》说曹操“摧群雄而电击,举劲敌其如遗,威先天而盖世,力荡海而拔山。”刘颂称“魏武帝以经略之才,拨烦理乱,兼肃文教,积数十年,至于延康之初,然后吏清下顺,法始大行。”(《晋书•刘颂传》)

【曹操临死前】

在西晋历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里,曹操无疑是正面形象。《魏书•武帝纪》中,有文字可以证明这一点。说曹操青少年时期,桥(乔)玄、何颙能够不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看到他的过人之处。称其“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南朝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对曹操的态度也是比较客观的。《识鉴》篇记载了桥玄对少年曹操的赏识和厚望,文字比上引《魏书•武帝纪》更加生动:“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治世之奸贼”,似乎不是好话,但实际上也是一种赞赏,不然,桥玄也不会愿意把子孙托付给曹操。

南北朝隋唐时期,人们对于曹操,未见有多么反感的言论,倒是有不少对他诗歌才华、成就的赞扬声。曹操形象的大坏,大约开始于宋代。随着宋代统治者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程朱理学的兴盛,曹操的形象逐渐从唐朝的被推崇到被唾骂,南宋时尤盛。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曹操的评价迅速倒向贬斥的一面。如苏轼的《东坡志林》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皱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曹操的奸诈、狡猾、多疑、残暴不仅被坊间艺人塑造得淋漓尽致,而且,在当时一批理学家的心目中曹操也同样是奸雄形象。通达如大文豪苏轼,都将曹操斥为小人,站在了“拥刘反曹”的立场上,更何况,其他人大多也必定都会持相同的观点。

大儒朱熹,更是破口大骂曹操是窃贼。因说诗曰:曹操作诗必说周公,如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苦寒行》云:“悲彼东山诗。”他也是做得个贼起,不惟窃国之柄,圣人

之法也窃了。朱熹从他的封建论理观出发,对历史上的篡臣如曹操、刘裕等人则是大加贬损的。他曾把圣人比作“金”;认为汉高祖、唐太宗等人从全体而言属“铁”,但他们行事偶尔与道“不无暗合”,这是“铁中之金也”;而“曹操、刘裕之徒,则铁而已矣。【曹操临死前】

朱熹的话,无论是对学术界,还是对民间舆情,一定都曾产生过深远影响。既然朱熹都这样说了,曹操的窃贼高帽自然就如同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再也摘不下来了。

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是曹操负面形象塑造的集大成者。《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他积极入世,力图扭转乾坤,统一中国,拯救人民,但又滥杀无辜,野心勃勃,一心想篡汉夺权;他机警聪明,博学多才,但又奸诈狡猾,阴险狠毒;他用人唯贤,积极乐观,执法如山,但又猜忌多疑,嫉贤妒能,奸诈狡猾。这些基本呈二元对立性的多重人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矛盾综合,构成了一个鲜明生动,栩栩如生地曹操形象。

毛泽东评价曹操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后又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称及曹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第二篇:曹操临死前

曹操-辩论赛

(二辩、三辩)陈词如下:

(反方):对方辩友请注意,据历史记载:曹操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论事迹,大汉朝的篡逆者表面上看是曹丕,但实际上幕后黑手正是曹操,他才是真正的篡逆者。论人品,曹操的奸诈可谓妇孺皆知,京剧里一说大白脸,都知道是曹操。就连完全不喜欢京剧的小年轻,也知道京剧里有个大白脸曹操。说起奸雄一词,大部分人脑海中跳出的第一个人物形象是谁? 恐怕十有八九是曹操吧。可见,他的奸臣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如此品行之人,怎能给他翻案呢?

(正方):其实,我方认为,曹操并不能简简单单的用“坏蛋”二字来概括,奸猾也并非他性格的唯一特点。因为据后来研究历史的人发现,越研究得深,越发觉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英雄。所谓的“篡逆”也并非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原因如下:1、乱世初期,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弟称号刻玺[xǐ]于北方的乱世中,唯有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2、曹操虽然大权在握,但一直尊重汉献帝的权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献帝手里。如此忠心于主子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再说他是奸臣呢?

(反方):想必对方辩友也都了解三国吧?那一定知道曹操是怎样一个整日沉迷于女色的人吧?“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曹操,不正是败于美色之中吗?你们又可曾知道,曹操身边的人,从来没有他的心腹之人,为什么?不正是因为曹操他疑心太重了吗?他【曹操临死前】

从来没有信任过任何人。他从来都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对的。也正是由于他的自高、自大,最后自己落此下场。

(正方):诚如对方辩友所言,曹操是有诸多缺点,可关于曹操的性格方面,我个人觉得易中天先生所讲的《可爱的奸雄》很有意思,值得对方辩友去研读一下。特别是最后的总结更是妙趣横生: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这矛盾对立的性格,都集中到了曹操一个人身上,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些?不正是因为曹操的大气吗? 大气磅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呀!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也是这样一个大气加霸气的人吗?他晚年做事不也非常武断吗?难道我们也就此来评价他为奸臣么?所以,我方认为,充其量,他只不过是一个性情中人罢了。试问在做的各位,谁没有缺点呢?生活中的我们,不都是这样的性情中人吗?难道我们就此也给自己冠以白脸奸臣的“美名”吗?

(反方):但对方辩友,你要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是很有心计的人。表面上,他可以和你握手言欢,可以和你嘻嘻哈哈,但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而且入骨三分。想当初,那个先前卖草鞋、此刻又寄人篱下的刘备,尽管刘备在他手下时一再韬[tāo]光养晦,装聋作哑,曹操还是一眼看穿了他:“今天下英雄,惟使君(指刘备)与操耳!”吓得刘备当场就掉了筷子。果然,刘备再也装不下去,找个机会就逃之夭夭了。假如你和这样心机之重人

共处一室,你不会心有余悸的感觉么?这样的人不是奸臣,又是什么呢?

(正方):我看对方辩友韩剧是看多了吧?反观我们现在的某些肤浅的文学作者或电视剧,人物形象相当肤浅,都是符号式的。看一眼就知道是反面角色,而且坏人一定是特别坏,而且是坏到骨子里的。好人一定特别好,而且一定受坏人欺负,还必须要忍耐,要是一副菩萨面容,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好人。所以,当我们单纯的认为曹操是坏人,是大白脸时,我们就太肤浅了。人是复杂的,不是那么单一纯粹的。

(反方):电视剧我是没少看,但我一定分得清好与坏、奸和忠的。想必对方辩友看《三国》时,也一定记得有这么一段吧:说曹操在练兵的时候,能将残疾的士兵鼓起士气去为他杀敌人,快死的人都可以派上战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奸臣呀!这足以证明他的城府之深。 另外,曹操能将自己最宠的人出卖,他不信任何人,曹操最于不择手段来得到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强占而来。在满朝百官面前,把自己说得清如水。大臣明知道曹操是个坏人,但也不能说他坏,还要力鼎曹操保性命。曹操说一,朝中没人敢说二,曹操做事从来都是诡秘的。连身边的人也无法琢磨他下一步棋。曹操能出卖身边所有的人,还不够奸吗?在朝中把自己扮到明如镜,清如水,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心狠手辣,不择手段,那这不是奸诈的表现吗?

(正方):曹操固然有狡猾的一面,但他的历史功绩难道我们就

可以磨灭掉么?他的才华可谓人尽皆知-——平定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唯才是举之开明措施、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机变权谋、引一代风尚之粲[càn]然文采,政治、经济、军事、文学,无不有所建树。作为古代官员,他位极人臣;作为历史人物,更是堪称绝对的偶像派,时至今日,仍然拥有众多拥趸[dǔn]。不可否认,曹操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人物,他的魅力从表层上讲在于他的强势,实为三国时代最重要之角色。早期的曹操在涉及社稷民生等方面还颇有忧国忧民之情怀,他的诗(《蒿[hāo]里行》)就曾这样描述: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可以吟出悲天悯人的诗句,足以见他对待他人之情深义重了?另外,曹操一生节俭,他四方兴修水利屯田。就连西晋的史学家陈寿都这样来评价他——称他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对方可知道,陈寿不但为人非常严谨,做学问更是如此,如此严谨的他,居然对曹操用了“超世”这个词,曹操的杰出就可见一斑了。 (反方):曹操的历史功绩谁都不会忘记,但对方辩友如果留意的话,你们一定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曹操的奸臣形象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了。

苏东坡就讲到,在北宋的时候,民间有很多讲史的,就是说书的,说三国,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了,大家拍手称快。那么说明至少在北宋的时候,曹操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恐怕连小孩子看戏,

白脸一出来就知道是曹操吧?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曹操?,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

(正方):那现在,我们就和对方辩友一起来细数一下曹操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我方认为,大家之所以不喜欢曹操,是因为自古以来大家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其实细数起来也无非就是这三条:一是说曹操这个人为人奸诈。但是我方认为这个不能算数,因为兵不厌诈嘛,打仗的人总是要诈它一诈的,要说起敌人,你说他是奸诈狡猾,说自己就叫足智多谋,我感觉实际上就是一回事,兵不厌诈么?第二件事情呢说他篡汉。这个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这个王朝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姓刘呢,为什么就不能姓曹呢?说这个姓曹的代替姓刘的就是奸,这个说不过去。那么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人们感觉曹操这个人太坏了,讨厌他。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虚构;那么这个事情史书上大体上是这样一个记载的:曹操因为董卓要迫害他,于是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吕伯奢家,曹操到吕伯奢家里的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惨案。这个故事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说的是吕伯奢不在,吕伯奢的儿子和吕伯奢家里的那些客人看见曹操带着钱财很多,起了歹心,要抢劫曹操,这个时候曹操起来拔出剑来把这些人杀了。这个叫做正当防卫。那么第二个记载是说,曹操住在吕伯奢家里面听见吕伯奢的孩子在那弄锅碗瓢盆,有声音,曹操自己又是受

第三篇:曹操临死前

三国人物之曹操

三国人物之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封魏王。后其子丕称帝后,追为魏武帝。 在《三国演义》第一回时就写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可见曹操小时候就显现出他与别人的非凡之处。许邵的评价乃是一语言论,“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魏”。“初到任……威名颇振”。(《三国演义》第一回)。初入仕途,年纪轻轻的曹操在二十岁时就当上了洛阳北部尉的官,可见其聪明之处。在上任后,他立即建立了威信,不畏强权,不仅使洛阳的治安有了好转,还让自己的威名传开了。这为他以后能立鼎三分,为他以后能够顺利的招兵买马埋下了伏笔,也是对他才智的肯定。 这样,拥有了才智与武略的曹操有了当名人的资本,摆在他面前的由两条路。第一条,当英雄。第二条,当奸雄。

让我们先看看曹操的“奸”

一、政治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被董卓所持,后回到洛阳。可洛阳已“官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篙草。”操的谋士荀彧出计“今天子蒙尘,将军城因此时,首倡义兵,秦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操听后,从其计,接帝入许昌。“盖官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帝很感激。“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部分言语出自《三国演义》)。

有了汉献帝的权力,加上汉献帝这个“木偶皇帝”,曹操就可以像木偶师一样用看不见的丝线和听不见的配音来大耍权术。美其名曰:臣,其操如君一样大权在握,他可以随心所欲。“奸”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人情方面,不食人间烟火

【曹操临死前】

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后,昧着良心又把吕伯奢也杀了。可吕伯奢曾是曹操之父的金兰兄弟!操却无悔意,还怒气冲冲,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凭着这句评议,表现出了曹操的霸气与傲气,又一次体现出他的“奸”。

三、心理方面,大玩心理战术

曹操赤壁之战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时,对着谋士大哭起来。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使众大黯然自惭。

可以想像一下当时众谋士的心情,是羞惭又自叹不如;他们可能会暗暗地庆幸自己跟着一个明君,跟着一个心系群臣的首领。

可是,如果老是感动,还老是容易感动,这就是受骗的前奏。曹操大概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大玩心理战术,使他的“奸计”心理再一次有了用武之地。

下面再看看他英雄的一面。

一、爱惜人才,唯才是举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曹操中“信乃与州吏丂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中于寿张东。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购求信表不得,乃刻于如信形状,祭而哭焉。” 请注意“求信丧不得”这句话,现译为“曹操悬重赏导鲍信的尸体”,鲍信只是一员武将,战死沙场,体现出了他的忠心赤胆,但曹操却要以重赏导他的尸体!可见出了曹操爱惜人才的一面。

还有一次,曹操赤脚迎许攸,在袁绍那里得不到重用的他,在曹操这儿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从“赤脚”和“迎”上更能体现出他唯才是举。他不像袁绍,天天怀疑别人,妒忌别人的才能,像个小人。

可以说,他在这个方面,像个英雄,有了一点英雄气概。

二、宽宏大量,但不失原则

据《三国志》、《魏书》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初计谭时,民亡椎冰,令不得降。倾之,亡民有诣门自首,公谓曰:„听汝则违令,杀汝则诛首,归深自藏,无为吏所获。‟民垂泣而去,后竟捕得。”

请注意曹操所说的这名话,用现代汉语译为:“接受你们自首,不法办是违反法令,杀了你们就等于杀了自首的人,你们好好躲藏起来吧,不要被官兵抓住。”

曹操完全可以有机会把这些犯罪之人抓起来处死,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出主意让这些人逃走躲起来。的确,他不计前嫌,给了这些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同时他也不会徇私枉法,饶了他们。虽然最后这些人被捕了,但从“民垂泣而去”这句话来看,操已深得民心,在逃犯心中,他就是英雄。救了他们又教他们改过的英雄。

三、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曹操临死前】

据《三国志》、《魏书》最后记载: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戌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曹操临死前】

这段话说的是曹操临死之前的遗令中的一些话。意为:“天下未定,不能按照古代丧补来安葬我。安葬完毕后,都除去丧服。那些带兵驻守连强的将领,不得离开驻地。官员要各尽其职。用四时适用的衣服入殓,不要埋葬金玉珠宝。”

请注意词的运用“敛”、“时服”、 “无藏”、 “未得遵古”、“皆”等。

在临死前,像曹操这样有功勋的人完全可以嘱咐别人的我宫室陵园要多么大;要多少金银珠宝入葬;要穿什么华丽的衣服。但他没有这么做,他甚至没有表扬一下自己;在死前他只提了最简单的要求,在死前他心中装得还只有天下事。他要求官员,要求将领,为的只有一个――国家的安定!这样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之人,不该叫英雄吗?

看了以上描述,有人不禁要问,曹操乃英雄或奸雄也?

我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或许想要加重对曹操的“奸”的描写,所以才浓墨重彩,以一种形式把“曹操”艺术化了;或许其实他根本就是个英雄,只可惜身在乱世,被社会的动荡与人情世故所改变了性格,成了一个既伟大,又奸诈多智的人。

历史就是这样,虽然我们无从得知曹操的真实面目,但我们也无法改变与埋没历史的真相,就让岁月来见证吧。

第四篇:曹操临死前

2015年12月04日 《三国演义》知识竞赛题-2(答案)

早九·《三国演义》阅读验收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张角本是一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名曰《太平要术》。请问这老人是(D)

2.张飞怒抽督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D)

3.曹曰:“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进曰:“誰敢与吾正君讨贼?”一人挺身出曰:“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此人是(C)

4.李肃带礼物去吕布的寨里拜访,想让吕布投董卓门下。李肃没有带的礼物是(B)

5.《三国演义》的开头有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词的作者是(D)

6.苏轼《念奴娇》中赞美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是(C)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的著名诗句,创作在著名的(C)期间。

8.“不甚好读书;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写的是(D)

9.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人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是(C)

10.《三国演义》中关羽具有忠、义、勇、谋、傲的特点,下面最能体现他谋略的是(D)

11.《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其中与他的性格主要特色正好相反的是(C)

12.“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B)

13.赤壁之战中,献诈降书给曹操的是(C)

14.曹操某次出征恰逢稻麦成熟,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没想禁令刚下不久,曹操自己的马受惊踏入麦田。关于这件事情的后续,错误的是(B)。

15.马超与韩遂起兵报仇,屡胜曹兵。曹操让马超、韩遂自相火并的方法是(A)

16.汉中张鲁欲取西川,益州牧刘璋派去劝说曹操取汉中,结果因受曹操侮慢,转道將西川地图献给刘备的是(B)

17.庞统在落凤坡中箭身亡,诸葛亮分兵引军入蜀增援,一路自己率领,另外一路是(B)

18.孙权起兵袭合肥,结果被曹操手下大将(D)大败于逍遥津。

19.曹操亲率大军救合肥。率百骑夜袭曹营,不折一人一骑的孙权部将是(C)

20.曹操想亲自杀死辱骂自己为“国贼”的张辽,却被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于面前,说道:"丞相且莫动手!"救张辽的两个人是(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中了毒箭,请来。

2、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后,又杀死吕伯奢本人,那一句“,充分体现了他的奸雄本色。

3、关羽兵败,曹操派手下大将_前去劝降,关羽为保刘备妻小,被迫降汉。曹操对关羽百般奉承,赠金赠美女赠袍,连吕布的_赤兔马__也给了关羽,但关羽得知刘备消息,便毅然离去,__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__(事件),尽显英雄气概。

4、曹操带刘备围攻吕布,吕布被部下出卖,被绳索捆作一团,吕布部下_____指责曹操心术不正,伸颈就刑。吕布本人却向刘备求助,而刘备反而用__丁原_、_董卓__二人的下场提醒曹操,促使曹操杀死了吕布。

5、周瑜趁_张允_。

6、“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东吴水军大都督_所说,他被_气得箭疮发作,临死前,推荐担任都督,代替自己总领东吴兵马。

7、孙策遗言:倘内事不决,可问__;外事不决,可问_

8、孙策欲继其父孙坚之业,乃以孙坚所得的_为质,向__江东,人称“小霸王”。

三、请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4分)

1)周瑜打黄盖——_3)张飞绣花——_四、选段阅读(16分) 2)三个臭皮匠——_4)张飞吃豆芽——

(一)

此段文字选自《三国演义》中“__青梅煮酒论英雄__ ”(2分)的故事,从此段文字中可以看曹操和刘备分别是怎样的性格和心理活动?(6分)

曹操:诈——多疑——试探——有见识

刘备:惊——小心——疑虑——反应快

(二)

请问关、曹二人于何地狭路相逢?(2分)曹操又何以脱身?请简述相关的故事情节。(6分)

华容道

曹操已经没有再战之力,只好向关羽求情。 关羽念及曹操对自己的恩义,放过了曹操。 又因为张辽等人,放过了曹军诸将。 回营后被诸葛亮拿着军令状要杀 因刘备等人讲情,诸葛亮暂时绕过关羽不杀。

第五篇:曹操临死前

三国探秘:曹操唯一占有却不能征服的女人

三国探秘:曹操唯一占有却不能征服的女人

2015-04-03 21:38 昆明义和轩起名

随着曹操墓当选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并重新断挖掘和电视连续剧新《三国》的播出,曹操这位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代枭雄无疑成为了当今最为人们关注的历史人物。放眼当今天下,无论是在课堂讲坛上,还是在茶余饭后,曹操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 帝。曹操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因此,他的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但是,曹操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变得极为残忍,且经常猜疑别人,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性 格决定命运,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一生的悲剧。 曹操一生要征服天下的雄起男人,也要征服天下的漂亮女人,但是,他既没有征服天下的男人,也没有征服天下的女人。且不说他没有征服刘备、孙权等雄起男人, 就是说他没有征服的女人,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他没有征服自己的第一夫人。其实,他不仅没有征服这位第一夫人,而且当这位夫人毅然决然地回娘家之后,他竟然摧 眉折腰去乞求这位夫人回到自己的身边。但是,结果还是遭到这位夫人的严词拒绝。这位夫人就是曹操的结发之妻丁夫人。 据《三国志·后妃传》记载:“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修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修。子修亡于穰,丁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 节。太祖忿之,遣归家,遇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 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曰:“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这段历史记载,说的就是曹操摧眉折腰乞求在娘 家生活的妻子丁夫人重新回到自己身边这一段让曹操不堪回首的往事。 曹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也是一个追逐风流、放浪形骸的时代。作为位极人臣的曹操,他的身边美女环绕,可任他随意召之即来,挥之即 去;即便他在大战前夕、戎马之余所染指得女人,也是难以计数,那么,曹操为什么不仅没有征服自己的第一夫人,反而要低声下气地去乞求她回心转意呢?

说起来,曹操既有豪雄的气魄,业内有奸雄的心计,更有一股扫荡天下的英雄气概。曹操有一颗征服天下的英雄心,而且这颗英雄心不仅坚如磐石,无坚不摧;但是,这颗英雄心令曹操饱览天下春色之时,却让他失去自己的第一夫人。

曹操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男人,与历史上所有大权在握的男人一样,好色成性,甚至沉迷其中。尽管曹操个性鲜明,文武兼备,人称乱世之枭雄。但是,也正为曹操好色成性,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曹操究竟染指了多少女人?这恐怕难以考证。但可以说,曹操一生占有了许多的女人,这应该是不可怀疑的事情。纵观曹操的一生,他占有的女人见诸史册的有 丁夫人、卞夫人、尹夫人、刘夫人、杜夫人、秦夫人、王昭仪、李姬、孙姬、周姬、刘姬、赵姬。这还仅仅是曹操身边有名号的夫人,被他染指却没有名号的女人恐 怕真的难以计数。

曹操既是治世之能臣,又是乱世之奸雄,更是好色成性之色狼。公元197年,即建安二年初,曹操统领大军,讨伐宛城张绣。张绣大败之后便投降了曹操。曹操早就听说张绣寡居的嫂子姿色过人,便无所顾忌占有了这个女人。

曹操的一夜风流,让张绣深感耻辱万分,便决计起兵反曹操。曹操的心腹发现了张绣的反叛之心,便密奏于曹操,曹操决计要除掉张绣。但奇怪的是,一直以果断著称的曹操并没

有立即行动,而是还一味沉湎在这位寡妇的美色欢情之中。

张绣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突然起兵偷袭曹营。曹军被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长子曹昂,也就是子修战死。此后张绣一直是曹操的一块心病。直到到官渡之战前,袁绍派人约张绣攻许,张绣才在谋士贾诩的劝说下投降。

由于曹操的好色导致这系列的变故,张绣和曹操终是有个了结。但曹昂的去世引起了一场“家庭纠纷”。曹昂的生母是曹操的刘夫人。不幸的是红颜薄命,刘夫人早早地便撒手人寰。刘夫人临死前,将年幼的曹昂托付给仁厚宽怀的丁夫人。丁夫人视曹昂如亲生儿子,万般疼爱。

丁夫人初闻曹昂战死的噩耗,痛不欲生。哀痛的丁夫人无法去恨张绣,便将一腔怨恨转向曹操。她认为就是因为曹操好色成性,逼反了张绣,杀死了曹昂!从此以 后,丁夫人就一直冷淡曹操,这让曹操十分扫兴。曹操一怒之下,将丁夫人遣送回家。丁夫人出自贫寒人家,家境清贫,但她依旧泰然从容地回到家中。从此她便断 了尘世的欲望,不思显达,不慕荣华,不恋富贵,终日纺纱织布,过着清淡贫寒的生活。然而,丁夫人如此淡漠却令曹操十分气愤,原以为吓唬一下就可以让丁夫人 回心转意,没想到丁夫人是如此倔犟,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丁夫人回到了娘家,也就走出了曹操的生活,远离令人烦恼的红尘世界。丁夫人离去以后,曹操新宠卞夫人取代了丁夫人的位置,坐镇曹氏后宫。丁夫人是良家子 女,有一颗善良纯正的心。卞夫人出身青楼,生性自然浪漫多情,长于风月,极得曹操的钟爱。卞氏体态丰满,美艳动人。曹操纵情求欢。卞夫人陶醉其中,一次次 怀孕之后,先后为曹操生下了四个子女: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卞夫人频频生子,被曹操宠爱得无以复加,曹操却仍然对丁夫人难以忘怀。曹操毕竟是好色之徒,丁夫人如此美貌,闲处家中,这让曹操天天寝食难安。曹操虽然不 能容忍丁夫人由着性子漠视自己,但曹操又迷恋其风情万种而性格独特的丁夫人,曹操在这复杂难耐的心境中备受煎熬,最后曹操终于忍不住曾经让自己神魂颠倒的 美色诱惑,不得不屈尊大驾前来拜见丁夫人。

曹操在一次行军路过丁夫人娘家时,特地骑马前去看望丁夫人。曹操推开柴门,便看见一身素装的丁夫人坐在织布机前,正在聚精会神的织布。丁夫人虽然衣着朴素,可是越发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秀美,一张白皙瘦削的脸越发清秀,罩着一种缥缈的仙气,楚楚动人,惹人怜爱。

曹操出神的盯着久违了的夫人,而丁夫人没有任何反应。曹操便走到织布机旁边,伸出手抚摸着丁夫人的后背说:“请你和我一起回宫好吗?”丁夫人充耳不闻,头也不抬,依然坐在那里,一丝不苟地织布。

看到此情此景,曹操顿觉得十分尴尬,无奈地转身走出柴门,准备上马离开这座茅屋。但到了临要上马时,曹操恋恋不舍地又朝茅屋看了一眼,依然抗不住好色的欲 望。他又一次走进柴门,来到丁夫人的身边。丁夫人冷漠照旧,织布依然。曹操低声下气恳切地再问丁夫人:“可以和我一块回去吗?”但是,丁夫人依旧像身边没 人一样,一刻不停地织着布。曹操对丁夫人如此淡漠,如此绝情,大失所望。曹操绝望地叹息了一声:“唉,真是决绝啊!” 曹操回宫后,依然强烈地思念丁夫人。不久打败了袁绍,占领了邺城,曹操终于熬不住了,便派人强行将丁夫人接到了邺城。丁夫人回来后,曹操喜不自胜,就设宴 隆重地款待丁夫人。但是丁夫人并不领情。吃完以后,丁夫人让人依然把她送回娘家。曹操心急火燎,没有任何办法。温情不能感化美人那颗绝望的心,曹操无计可 施,只好看着丁夫人离去。 几日后,曹操又派心腹强行接回了丁夫人。可是丁夫人依旧不冷不热,不说一句话,吃了饭就走人。曹操迷惑不解,丁夫人何以如此铁石心肠?如此绝情?就是这样反复多次,丁夫人被接回来,吃过饭后又回到了娘家,始终不言不笑,平平静静。

如此反反复复多少次,丁夫人自然十分气恼,她就郑重地对曹操说:废放的人,哪能这样没完没了呢?从此之后,丁夫人就再也没有回来,也就再也没有见到曹 操。不久,丁夫人积郁于心,染病卧床,最后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曹操听到丁夫人病故的消息,不禁痛心疾首,愧疚万分,直到曹操在临死的时候还眷恋着丁夫人。 曹操临终前还悔恨地说:“我思前想后,心中想着丁夫人,也眷顾着她,不曾负心。可是,假如死后真的有灵,儿子曹昂如果问我,母亲在哪里?我将如何回答?” 不知道这是曹操是为自己好色成性付出的沉重代价而所作的忏悔,还是为自己没有征服天下所有的女人而进行最后的遗憾呢?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501475/

推荐访问:曹操临死之前说的话 新版三国曹操临死的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