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对联大全 > 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时间:2018-11-15   来源:对联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对联大全】

第一篇: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新光大年初五迎财神活动流程

迎财神活动:

参与人员:总经理及全体员工

地 点:门前广场

时 间:2015年2月23日(农历大年初五)上午9:58 准备物资:财神一尊、香炉、香火、蜡烛、鞭炮、桌子、台布 流 程:

1、 全体新光百货员工9:30门前广场集合

2、 迎财神、放鞭炮

3、 总经理致新年祝福

4、 拜财神

5、 给每一位员工发红包利是

6、 正式开门营业

第二篇: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十条对联

十条对联:

海阔凭鱼跃,路遥任马驰

【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人欢马叫升平世,燕语莺歌锦绣春

三春芳讯传莺口,万里东风逐马蹄

骏马生双翼,鸿图壮九州

日丽风和景艳,人欢马叫叫春新

柳绿春江月,旗红骏马图

春到江南塞北,马腾正气清风

天马横空出世,腊梅傲雪迎春

十分春色辉天地,万马蹄花入画图

大地生香吐艳,神州跃马争春

地方习俗:

山东

宁阳县元旦吃混沌称为填仓,黄县,蓬菜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栓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桔烧火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儿第一年到丈夫的外祖家过年,称为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 河南

陈留县元旦在天井中以青石压横木,称为压千觔。荥阳县天未亮

时就设祭品在庭院祭天,并燃烧柏柴以驱瘟疫。孟津县元旦蒸面茧以祈求蚕业的有好的收成。郟县元旦五鼓时,每户门前都插一支路灯,例同元宵。沘水县以初三为谷子之日,是日不食米饭。初七为火神生日,夜间必放花炮

安徽

安徽省自年三十中午十二点就开始拜年,一直拜到初一中午十二点为止。并互相较量谁家放的鞭炮纸最厚,就表示谁家过年最隆重。年轻人则玩打老窝的游戏。拜年后在地上挖洞,放进铜钱,个人用自己的铜板用力掷击打出洞外的钱就归他所有。寿春于初四迎财神,商家必备鱼头,芋等贡品,谐音余头,运来,以为发财的吉兆

湖北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不得动怒。黄坡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蓝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湖南【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新化元旦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丰盛表示这一年丰收。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饭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江苏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旦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习俗: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庙等地

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为止,称为烧十庙香。自元旦到元宵,火炉中烧巨煤,称为欢喜团。淮安人传说,吃汤圆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圆,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浙江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于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橄榄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祝福语:

飞马抬头叫,好运招手笑。

飞马奋蹄追,幸福紧相随。

飞马正奔腾,今朝成美梦。

飞马已来到,愿你乐淘淘。

恭祝您马年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把春节最早的一声的问候给你,把世间一种最美的祝福给你,把心里最深的一份祈祷给你,我珍惜人生,更珍惜人生路上相伴的朋友,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你在哪里,或者在忙碌什么,我的祝福都将陪你度过最快乐的时光,春节快乐!

我怕明天祝福太多,你会不在意我的问候,我怕初一的鞭炮太吵,你会听不到我的祝福,我怕初二的菜肴太香,你会看不到我的消息,所以我选择今天送来我的问候,祝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快马加鞭送祝福,马到成功展宏图,万马奔腾赴前程,一马当先事业旺,策马奔腾奔小康,欢天喜地迎马年,愿你发扬龙马精神,勇往直前,创造幸福生活。

新的1年开始,祝你好事接2连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颜6色,7彩缤纷,偶尔8点小财,烦恼抛到9宵云外,请接收我10新10意的祝福,新春快乐!

鱼跃龙门有好福,马年贺岁来送福。大福小福全家福,有福享福处处福。知福来福有祝福,清福鸿福添幸福。接福纳福年年福,守福祈福岁岁福!

马年快乐,如鱼得水,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全家幸福,春节快乐!

马年好运岁月的脚步匆匆,辞旧迎新,时间的转轴轮回,马年伊始,光阴似流水,一年又一年,马年到了,元你策马扬鞭,勇创美好生活,马年大吉!

一马当先春来报,万马奔腾威武耀。马不停蹄来祝福,千军万马势如潮。宝马香车购一辆,马不解鞍建家园。一马一鞍白头老,跃马扬鞭永向前。马年吉祥。

【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平安,无辜丰登,六六大顺,马年大吉,祝你新春快乐!

第三篇: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2016春节小报 【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1949年9月27

闹元宵是古老的汉族节日民俗活动。起源于汉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

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一年比一年提高。

五(2)班 陈雨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

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

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

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

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

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

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

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 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 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

“上元节”。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金山区吕巷小学五【】班

谢谢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让新春带去我的祝福,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张小小的贺卡,一声亲切的问候,代表着关怀和思念,包含着祝福与鼓励。祝新春快乐,万家幸福!

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与人类同属哺乳动物中最高级的灵长类。达尔文和赫胥黎的学说,使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猴子的轻灵黠慧,也确实惹人喜爱。自从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问世以来,乐观豪迈的孙悟空,使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得到充分的张扬,并大大地丰富了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象征一年的结束,一家平平安安在一起 吃一顿平安夜的饭。预祝来年好运。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 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

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 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 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 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舞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它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

福字,为形声字, 在汉语中,为幸 福、福气的含义, 春节贴福字,是 中国的传统文化

民俗,它起源于古代的春帖,

3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

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 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 加以敬拜。

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祝愿和希望。春节贴

"福"字,是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迎春牌儿……"

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 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 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至少在南北朝时

已有吃年夜饭的

杀鸡儆猴 尖嘴猴腮 猕猴骑土 猴头猴脑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 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 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 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

金山区吕巷小学 五(1)班 徐佳妮 指导老师:诸洁

除夕来临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 一香送你哈哈树,二香送你贵人扶, 三香送你学习好,四香送你没烦恼, 五香送你满分箱,六香送你永安康! 祝春节快乐! 猴年万事如意!

第四篇:春节对联初五,迎财神

浅谈春节文化

春节是新年的第一天,所以以前又叫元旦,即第一天的意思。它应该是自有历法以来就存在了。中国历法从什么时候开始,还没有确切的说法。《尚书·尧典》中就有大量的历法记载,那么尧舜时期(约4000多年前)就已经有春节了。不过这个文献的确切时间还不很清楚,但至少夏代的历法是比较清楚的,即现在的阴历。

【特邀嘉宾:苑利】尧舜时,将"年"叫"载",夏时叫"岁",周时才开始叫"年"。但当时甚至是后来的春秋战国之时,战乱不断,各国的年节不可能得到统一。秦统一中国,进行了文化上的大一统,但时间太短,也无法做到各国年节的统一。汉代之后,国家得到了初步的统一,再加之社会安定,于是,年节习俗在汉代得到定型。

【网友嘉宾:欣玉】传统的年的最初概念,是与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生产劳动的周期性相关联的,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人们不免要庆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个节日。据文献记载,早在尧舜时代,就有庆贺丰收、喜迎岁首的习俗。

【黑雪39】那为什么在我们同一个国家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年?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人类生产劳动周期应该是相同的。

【网友嘉宾:欣玉】过年的时间确定在正月伊始也是在汉代以后。以前过年的时间是不断变化的,往往是一朝一代就有一个庆丰收的时间。对不同民族而言,庆祝的时间也就不同,这跟各民族的传统习惯密切相关。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昨天的讨论中,北师大的万建中教授对“节”作了一个很独到也很有趣的解释。他说:中国人是吃草的,或者说是吃植物的,草是有根的,草也是有节的,节是植物的关键部位,所以叫节外生枝。你劈过柴吗?节是最难劈开的,只要劈开了节,其他部分迎刃而解。由于中国是吃草的,所以,节的意念特别强烈,也把一年四季的时间中的关键部分,看成是节。由于有了节,人们生活的更有节奏,更有意义。您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延伸,给大家讲讲“春”+“节”+“年”的含义吗?

【特邀嘉宾:陈泳超】一年是一个完整的时间概念,在这个时间概念里面又均匀分布每一天。但是,每一天的文化含义并不是都一样。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就变成了节,那么春节传统意义上的节是所有的节当中的第一个节,它也预示着迎接春天的到来。

【特邀嘉宾:苑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主要体现在周期性上。昼夜更替,出现了日;月亮盈缺,出现了月;谷物一年一熟,人们将它称为"年"。年的象形字就是一棵成熟的麦穗。《说文解字》说,所谓的"年",就是谷子熟了。也就是说,古代的"年",一般定在收获结束的时候。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最早的"春节"。古代的春节最早有几个功能,一是庆丰收,二是祭祀祖先,三是驱鬼。流传至今的放鞭炮、画门神、挂绳子,实际上都与驱鬼活动有关。春节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晚的概念,最早还是叫年。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春节有哪些重要习俗?这些习俗在时间先后排列顺序上有什么必然规律吗?

【特邀嘉宾:陈泳超】春节从传统来说应该从冬至节就开始了,冬至是小年,现在我们经常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算起。除夕有吃年夜饭、祭祖;大年初一放爆竹、拜访长辈;初二一般是回娘家的日子,像初五是迎财神等等,习俗很多,各地差别很大,这些习俗在时间先后的排列顺序上是没有必然的规律的,主要的只是约定俗成,你一定要追究它的根据的话,有的也能说出一些道理来。比如说初一拜访一般是父系的亲属,初二回娘家就是母系的亲属,初五为什么迎财神呢?因为一般以前从初五开始,各行各业又重新开始营业了,开业的话,总是希望生意兴隆。

【特邀嘉宾:苑利】严格来讲,春节是个过程,而不是现在从初一到初五这几天,从时间看,最早的腊月初一,乞丐们要跳灶王。他们三五成群扮成灶公灶婆,到别人家门口说吉祥话乞钱,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腊

月二十三灶王升天。腊月初八,又名成道节,最早源于腊月祭祖,腊八粥习俗就是这一天的东西。过了腊八便开始采购年货,要扫房子、贴窗花。腊月二十三祭灶,要往旧的灶王爷的嘴上抹一些灶糖,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腊月二十五要吃粥,有的地方还要将红豆粥抹在门上,据说这样可以避邪。除夕就开始贴春联,贴门神,做年夜饭,包饺子,守岁。在初夕之前店铺都去收帐,过了除夕就不能做了。初一祭祖,迎喜神到各家去拜年,放炮;初二结婚的媳妇回娘家,初三传说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在地上撒米、撒盐给老鼠吃。初四是接神、迎神。正月十五看花灯。这种习俗的成形至少在唐代就已经非常成形了。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从元旦到春节能看出传统习俗的什么作用?

【特邀嘉宾:陈泳超】原来阴历正月第一天就叫元旦,后来使用公历,就将元旦作为公历第一天的名称,而旧历的第一天改叫春节了。尽管现代社会大多数时间使用公历,但是从节日的被重视程度上说,春节明显比元旦重要,充分显示了传统文化的亲和力。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春节习俗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什么不同?它是怎样演变的?

【特邀嘉宾:苑利】春节的习俗在汉代基本定型,现在我们过年的许多习俗,大都可追溯到汉代。如贴门神的习俗,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当然当时的门神不是现在的印刷品,而是用桃木刻成的,没钱的人家就用两块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挂在门上,鬼就不敢来了。古人认为桃木是有神性的,能避邪。除了放门神,还有挂苇索,也就是草绳子。绳子能捆人,自然在人们的理解中也能捆鬼,所以鬼怕绳子。另外就是放爆竹。爆竹是鞭炮的前身,最早是往火堆里扔竹子,竹子遇热爆炸,认为这样可以驱鬼。在宫廷中还要跳傩舞来驱鬼。这些风俗在很长时间内--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都有保留。除夕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在《晋书》中,甚至记载有放犯人回家过年的故事。亲人团聚的目的之一就是守岁。实际追其原始目的,也是怕鬼神来骚扰。人们为求平安,不但一夜不睡,还有满院子点上篝火,避免鬼怪的袭扰。在晋代,随着医药学的发达,引人瞩目,世面上还出现过一种躲避鬼怪的丸药"却鬼丸",元旦那天,男左女右,系在胳臂上。总之,历史上的春节或者说早期的春节主要是驱鬼、祭祖、庆丰收,而现在的春节它的主要功能是娱乐、联络人际关系,这是春节演变的一般规律。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为什么要用桃木,是不是与“逃”谐音,鬼见到桃木就逃跑了?其实,在很多的春节节日词汇中,谐音功能似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小孩子打碎了碗,大人赶紧说“岁岁平安”,倒贴福字叫“福到了”,年夜饭上碗里一定要剩饭,叫年年有余等等,您能不能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春节文化?各位网友,你们也献计献策吧,我们的生活里多了哪些新的谐音词汇?

【特邀嘉宾:苑利】桃是不是“逃”的谐音我不知道,但这种谐音词汇的例子在民间比比皆是。关于桃木驱鬼早在《山海经》当中就有记载,即或在现在,民间仍认为桃木能够驱邪。在古代,过春节的时候不仅仅是用桃木做成门神,还有用桃木做成对联的。此外,人们还要喝一种叫桃汤的东西,据说喝了这个汤鬼就不敢近身了。

【特邀嘉宾:陈泳超】因为在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着很大的比例,所以同音字很多,这样的话,谐音就成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民俗中,使用谐音的习俗也非常多,但是这里“桃木”的“桃”恐怕不是谐这个“逃”的音,因为在古书记载里面没见过这种说法,所以不敢妄猜,只是说“桃木”有特殊的魔力吧,至于为什么有魔力,这就不清楚了。

【特邀嘉宾:陈泳超】上古全民性的春节怎么过,很少记载。一些习俗到底起源于什么时间,也难以确定。我们不妨看看最早的岁时专书六朝《荆楚岁时记》。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您对现在的过年是怎样评价的?您认为现代春节在人们心目中是越来越重要还是淡泊?

【特邀嘉宾:陈泳超】我倾向于淡泊。现代生活从经济关系开始的人际关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一家、一地甚至一国、一民族的封闭性日渐打破,人们有更多样的生活模式可以选择,因而传统关系变得不如以前重要,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复杂的因素。

【yq117】自春节诞生以来,都历经了哪几次大的演变,这此变化都赋予和延伸了哪些时代文化内涵?

【特邀嘉宾:苑利】能把我难住,真棒!春节实际是从汉代开始定型的,今天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春节的主要因素在汉代基本上都有了。而在汉代之前,春节习俗和现在的差别还是有一些的。如当时守岁要在院子里点上篝火,用以驱鬼,这种习俗到后来就不多了。到了唐宋,城市发展起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个时候春节习俗渐渐由驱鬼向娱乐方向发展,而且调剂人际关系的功能也变得更加明系。如宋代有一个人叫孟元老,他写过一本书叫《东京梦华录》里面就写到:正月初一在宫廷要举行团拜,团拜的参加者是皇帝、大臣、各国的大使。皇帝是想以此来拉近和各国之间的关系,而且当时在春节期间还有舞场、歌馆也就是现在的卡拉OK,当时还有了到饭店吃年饭的习俗,可见他的娱乐成分是非常明显的。解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春节习俗发生了很多明显的变化,有许多人认为祭祖是迷信,被取消了,如放鞭炮等等也由于行政的干预被制止了。再如从二十世纪初,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所谓的春节,这无疑中又削弱了传统春节的文化地位。这些通过行动干预的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弱化应该说是很重的,需要我们进行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98091/

推荐访问:适合初五财神到的对联 正月初五迎财神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