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李安的作品风格

李安的作品风格

时间:2018-11-1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第一篇:李安的作品风格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 李安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3) 李安

★北京时间 2013年2月25日中午,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闭幕。华人导演李安成为最大赢家,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4项大奖。

★李安的话:我心里永远有一个关于电影的梦。

★李安的奥斯卡之路:1993年,“父亲三部曲”之一《喜宴》,让李安第一次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2000年,《卧虎藏龙》赢得最佳外语片,让李安捧回了他的第一个小金人。2006年,经过长达10多年的不懈追求,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李安终于凭借影片《断背山》,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亚洲人。2013年,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4项金像奖。

★温情李安: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两届金球最佳导演,两届柏林金熊,两届威尼斯金狮„„李安拥有了太多的荣誉。熟悉他的人讲,他永远温文尔雅,拍摄现场很少发脾气。做他妻子很幸福,他30年没绯闻,出席重要场合永远微笑着牵住妻子的手。当李安手捧小金人对着台下的妻子说“我爱你!”时,林惠嘉对这一杜比剧院内的真情告白的反应显得错愕且羞涩。 ★坎坷成功路:1978年,怀揣自己的电影梦,李安不顾父亲的反对,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毕业后在美国电影界苦苦寻找出路,从1983年起,经过了六年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近而立之年的李安连生活都无法自立。

★成功男人的背后:在李安最困难的日子里,是妻子默默地、坚定地支持着他坚守自己的梦。她拒绝父母出资让李安开中餐馆养家糊口的好意,在李安准备学计算机另觅生计重找职业时,她告诉李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李安成功后,重提当年旧事,她才告诉李安:“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

【思考·借鉴·运用】

◆《少年派》与《白鹿原》:《少年派》由扬·马特尔原著,2002年被《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及亚马逊等网站评为年度最佳图书,2004年获德国图书奖,先后被翻译成了42种语言。 在李安被选定成为该片导演之前,扬·马特尔并不相信他的书能被拍成一部好影片,但他最终因对方承诺其作品在任何方面都不会被删节终于被说服。于是电影就成了《少年派》的第43种语言。可以说,忠实于出色的原著为李安的再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多读完《少年派》原著的人会被具有如此想象力的故事再次征服。

反观国内,有最优秀的当代长篇小说之一做“底子”,电影《白鹿原》却因没把故事讲好而饱受批评。有业内人士直言:内地99.9%的导演都是不及格的学生,他们没有解决电影最实质的问题——讲好一个故事,完全就是邯郸学步,太浮躁。

我们国产的影视作品,常常遭到“雷人”、“做作”、“太假”的批评,这往往缘于缺乏优秀的剧本。有专家一语中的:“中国电影故事像春晚,段子一个接一个,根本不尊重叙事”。 电影说到底是讲故事,讲导演心中的故事。奥斯卡最终把奖项颁给了导演,至少说明一点:李安讲故事的功底,已经获得西方主流电影界的认可。

李安和《少年派》获奖只能让中国电影更为窘迫。

◆李安与张艺谋们:奥斯卡倡导“独立文化精神”,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又西化的李安备受奥斯卡宠爱。而再看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倾轧迷失在奥斯卡之路上,

似乎渐行渐远渐无声。

巩俐和章子怡都轻慢过奥斯卡,前者说,“奥斯卡不过就是中国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后者说,“我没有好莱坞梦,中国影片是拍给外国人看的吗?”看样子,“谋女郎”显然比谋先生有“傲骨”,张艺谋还是坚如磐石地爱慕着奥斯卡,投资6亿元人民币、筹备4年、历时164天拍摄《金陵十三钗》,呕心沥血地再次冲击奥斯卡铩羽而归;陈凯歌用《搜索》冲奥,死得也很难看。

中国电影近几年一部部刷新票房,一个个娇艳霓虹,但实质上却不是繁华盛世。

关于张艺谋们无缘奥斯卡,有人埋怨说是“大陆电影限制太多,导致中国大陆电影无法获得国际普遍认可”,有专家说李安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讲述“全球故事”,而张艺谋们则囿于讲述“中国故事”,甚至提出“不应再让自己的电影在本民族文化中浸润太深”,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就拿《金陵十三钗》来说,这样一部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信仰、并且刻意适应好莱坞电影工业特性的电影在国内能够顺利生产上映,并且受到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主流舆论的青睐,根本不存在“限制”的问题,主要还在于张艺谋没有把故事讲好。而从李安这次获奖的《少年派》来看,确实是一部由加拿大小说家撰写、以印度人为主角、在中国台湾取景的电影作品,作品的内容也似乎属于“跨文化”题材,但事实上,无论是李安获奖的作品还是奥斯卡奖的其它作品,也并非都是什么脱离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全球故事”。即便是所谓“跨文化”的《少年派》,也并非什么“跳出中华文化影响”、“文化混杂性、兼容并包”的混搭,而是融合中西文化的人性思考。

从根本上说来,文化的开放和交融,绝不意味着民族文化的“转基因”,而是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发扬光大。如果因此就浮躁地认为只有“跳出中华文化”、不讲“中国故事”而去讲什么抽象的“全球故事”,这显然既是对李安的曲解,也是对张艺谋们的误导。

◆向李安学习什么:李安作为从中华文化出生而走向世界的华人导演,他长期潜心于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衔接,他崇尚的“电影神”既不是文化符号的叠加和“假大空”的展示,而是电影故事本身的感人;而他的电影故事无论是历史现实还是奇幻旅程都全心全意诠释人物内心和人性启发,他对电影艺术的开拓和创新不仅在于驾驭各种题材,甚至敢于触碰那些难于极致的事物,如此等等,这样的电影梦想和踏实践行,或许正是张艺谋们目前所欠缺的。 ◆李安与莫言: 李安的获奖让人联想到不久前莫言的折桂。作为先后问鼎世界电影、文学领域最高奖项的两位华人,两个几乎同龄的人,一个出生在台湾的东部小镇,一个出生在山东农村;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一个祖辈为农民;一个留洋美国,一个土生土长。是什么样的特质,让他们由隔绝了半个多世纪的海峡两岸分别出发,殊途同归?

从成长经历来看,李安走的是精英路线,莫言则是草根路线。路线不同,但是在前行的路上,他们两人都遭遇过巨大的坎坷,莫言遭遇的是经济上的贫困和身份上的歧视,李安虽未被逼至生存的困境,却也曾经丢失“丈夫的气节”,赋闲在家被太太养了6年。

成功的路上哪能不经历风雨。可是,李安和莫言的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这在当下的文化圈是少见的。龙应台说,李安的眼睛像一只小鹿,纯真、温柔而聪明。陈文茜说,李安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能看见每一个人的灵魂。

莫言也是个温和的人。话语不多,穿着朴素,为人低调。在获奖前夕对媒体封口,因为不想受到攻击。面对围堵的媒体记者,他一边着急地说,请记者做好准备工作再来,一边给记者们煮饺子吃。

看李安的电影越多,越失去描述他的能力。东方的、西方的、商业的、文艺的、精明的、单纯的„„好像什么都有一点。莫言就不一样,他的复杂性体现在个体作品,整体风格是稳定的东方式,甚至是东方中最泥土的那一部分。

第二篇:李安的作品风格

李安励志奋斗史

李安励志奋斗史:曾失业在家六年靠妻子养活

在华人导演中,李安无疑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从《饮食男女》、《冰风暴》、《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拍摄了各种不同的电影题材,无论是伦理、武侠、喜剧甚至科幻,他都能从容驾驭,独特的经历让他在东西方文化里游刃有余,两种不同文明的冲击造就了李安与众不同的视野和气质,兼具东方传统的温文尔雅和西式的洒脱不羁。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于2013年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美国当地时间2月24日下午)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现场,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最佳导演奖。

李安1954年10月23日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祖上做过国民党时期的县长。李安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治家甚有古风、教子极为严格,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逢年过节在家里还要行跪拜礼。李安就是在这样有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家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中国典型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

李安近年斐声国际影坛,在太平洋、大西洋两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迄今已经三次获得奥斯卡奖,金球奖最佳导演,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和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毫不夸张地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他除了拍出《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及正大红大紫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也拍出了《理智与情感》等英语片,同时还拍摄了一些纯粹的商业片诸如《冰风暴》、《与魔鬼共骑》、《绿巨人》。

2009年2月,美国《娱乐周刊》评选出25位仍在坚持拍电影的“最伟大导演”名单,李安成为唯一一位上榜的华人导演。2012年12月4日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国际3D电影协会的哈罗德地伊德大奖。

从业经历李安于1975年从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毕业,曾获台湾话剧比赛大专组最佳男演员奖,并曾拍摄两部8毫米电影《星期六下午的懒散》(1976)、《陈勤的一天》(1978)。毕业后他前往美国留学,先是在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戏剧导演专业并获戏剧学士学位,后又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获得电影硕士学位。

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他拍摄了《追打》(The Runner)、《我爱中国菜》(I love Chinese Food)和《揍艺术家》(Beat The Artist)等16毫米电影作品。1982年他拍摄了《荫凉湖畔》 李安参加活动(20张)was That Dim lake),获纽约大学奖学金及台湾政府主办的独立制片电影竞赛奖——金穗最佳短故事片奖。

1984年以《分界线》(Fine Line)作为其毕业作品,从纽约大学毕业。该片曾获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这段时间,他还参加了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Spike Lee)的反映学生生活的电影《Joe's Bed-Stuy Barbershop: We Cut Heads》的摄制工作。

之后,李安因没能找到一份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不得不赋闲在家,靠仍在攻读伊利诺大学生物学博士的妻子林惠嘉微薄的薪水度日。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李安每天除了在家里大量阅读、大量看片、埋头写剧本以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到傍晚做完晚饭后,他就和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这常常令林惠嘉觉得很温馨很感动。

李安偶尔也帮人家拍拍小片子、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还有一次去到纽约东村一栋很大的空屋子去帮人守夜看器材。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试图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全新的作品。

日后回忆起这段难熬的生活,李安至今仍然十分痛苦:“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就这样,在拍摄第一部电影之前,李安窝在家中当了6年的“家庭主男”,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就连丈母娘都夸奖:“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 1990年,李安完成了剧本《推手》,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1992年,他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这是一部反映在纽约的一家台湾人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片,这部影片在台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李安的作品风格】

由于《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获得了执导电影的机会。他的第二部电影是1993年推出的《喜宴》。这是一部关于传统伦理观念的通俗剧。在这部影片中,他通过一个生性活泼的纽约人以一顿便宴来招待自台湾来参加他的婚礼的父母一事,进一步探索了二种文化和二代人之间在社会体制、伦理观念和人际关系观念上的迥异。通过这部电影,他探讨了不同民族对于家庭、两性关系和同性恋的认识。这是一部完全以好莱坞模式制作的中国电影,上映后赢得了一致的好评。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在西雅图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在他的家乡台湾,这部电影获得了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从此,李安在国际影视界的声誉猛增,一举跃入世界知名导演行列。

1994年,他拍摄了《饮食男女》。这是他所执导的第三部电影,主要诠释了家庭问题和新旧冲突这个主题。本片的主演是台湾著名演员郎雄。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第三十九届亚太电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辑奖,第七十七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并获独立制作奖和第七届台北电影奖优秀作品奖,列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第一名。

成功地拍摄了这部影片之后,李安跨进了好莱坞主流电影制作的大门,1995年他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这部电影改编自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编剧是本片的女主角艾玛·汤普逊。该片获得诸多奖项,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汤普逊还获得最佳剧本改编奖),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及多项英国学院奖。李安还评选为全国影评协会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导演。

1997年,李安又开始改编里克·穆迪(Rick Moody)的小说《冰风暴》(The Ice Storm)。本片讲述的是在“水门事件”那个年代,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家庭内发生的种种矛盾——四十多岁的男人面临着中年危机;正值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少男少女整日与爹妈针锋相对;夫妻间不可告人的秘密„„。该片的主要演员包括凯文·克莱恩、西戈尼·韦弗、琼·艾伦和克里斯蒂纳·里奇等。李安在这部片中,诠释了七十年代美国家庭关系的微妙的一面,本片的成功使李安在国际影视界声誉大振。这部影片也赢得了许多项国际电影协会的奖项,包括1997年编剧詹姆斯·沙穆斯(James Schamus)在戈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最佳编剧奖。凭借此片,李安确立了他在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中的地位。

此后,李安转而尝试拍摄反映美国内战的影片——《与魔鬼共骑》(Ride with the Devil)。与前两部影片相比,李安的这部美国西部片并没有引起大的反响。

2000年,从小就是个武侠迷的李安接受了台湾前中影公司总经理、是纵横国际影视公司的老板徐立功的邀请,推出了演绎太极拳之博大精深的中文武侠片《卧虎藏龙》。该片的编剧是与李安在《饮食男女》和《冰风暴》中合作过的犹太裔编剧詹姆斯·沙穆斯。《卧虎藏龙》也是第37届台湾金马奖影展的大赢家,共捧走6个奖项。包括:最佳剧情片、最佳音效、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视觉特效、最佳动作指导及最佳剪辑。2001年3月11日,李安还凭借此片获得美国“导演协会奖”,风头直逼奥斯卡。

《卧虎藏龙》在2000年的所有华语电影中应该是最突出的,不仅吸引了整个华人世界的眼球,而且在世界影坛上再次掀起了一阵中国古典武侠的飓风。这部根据王度庐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说是将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结合得相当完美。导演李安一改其所擅长的情感伦理片风格,从另一个更为现代的全新的角度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和情感理念诠释到一个新的高度。从电影语言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摄影、舞美、动作设计、录音、音乐等所有的视听元素也都充分体现了导演深沉的风格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赞誉及热爱。本片拥有多项获奖记录: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荣获第54届英国电影学院将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荣获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6项大奖;荣获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等9项大奖。 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是一部2005年的美国爱情片,描述1963年至1981年的美国西部,二个男人之间情与性的复杂关系。在威尼斯影展夺得金狮奖,并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协会、影评人票选奖与独立精神奖等团体及影展,授予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断背山》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多项提名(八项),最终抱回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电影配乐三项大奖。

2007年,李安执导了张爱玲原著《色戒》的同名电影,该片以原著为基础,由台湾金牌编剧王惠玲主笔,讲述了一个女间谍的悲惨人生。

李安的电影手法质朴自然,对白风趣幽默,情节细腻别致,剧情圆融流畅。其导演的华语片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为台湾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执导英语片亦同样能深入、准确地把握欧美文化心理,成为当今国际影坛声名最盛的华人导演。

网友疯转李安励志史 六年无业当"煮夫"

原标题:网友疯转李安励志史:六年无业家庭主夫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大家都姓李,一个叫李安,一个叫李双江,一个打造了‘少年派’,一个打造了‘少年犯’。”这是昨日微博上网友调侃最多的一句话。

奥斯卡颁奖结果一出,说李安拯救了在舆论中水深火热的李双江,似乎一点儿也不过分——一夜之间,李安的励志故事取代了“养子不教”的声讨言论,李安手捧小金人吃汉堡的照片成了微博热帖,他的奋斗史和婚恋史也被网友挖地三尺地找了出来,一篇名为“李安回忆短文《有梦想才能举起奥斯卡》”的长微博更是被网友疯转:他三次才考上大学,却两获奥斯卡奖;他曾靠着妻子微薄的收入,在家当“家庭主夫”;他一度想要放弃电影改学计算机,妻子的一句话让他坚持下去:“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唏嘘他的成长】

父亲一度鄙视“导演”职业

“最重要的是不要绝望。”——摘自《少年派》

李安的父亲李升曾担任台湾名校台南一中校长,怀有浓厚的士大夫观念,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遗憾的是,大儿子李安大学联考两度落榜,小儿子李岗在落榜一次后,第二年考上海洋学院航海系。因此,李校长在演讲时,常常说“我的侄子是电机博士”,绝口不提两个学业“不争气”的儿子。

李岗曾回忆,李安两年联考都没有考上大学,家里愁云惨雾,责骂全落在李安身上,李安因此沉默寡言。李岗还透露,父亲看不起从事两种职业的人——导演和船员,结果这两种职业兄弟俩都干了;曾经有一位长辈问李安,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李安回答“导演”,大家都觉得很可笑,因为在家人的眼中,导演根本就不是什么正当的职业。

1978年,李安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父亲强烈反对,他给李安列了个数字: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200个角色,却有50000人争夺。但李安不顾父亲劝阻,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子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二人说的话不超过100句。

几年后从电影学院毕业,李安才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李安大多数时候只能帮忙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他一度拿着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白眼和拒绝;有投资人要求他反复修改剧本,但改完数十次以后,剧本最终石沉大海„„

妻子节衣缩食“养”他六年

在奥斯卡的舞台上,李安特别感谢了妻子林惠嘉,今年他们将迎来结婚30周年的纪念日。 李安在好莱坞遇挫时,曾蛰伏6年做“家庭主夫”,靠在伊利诺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在此期间两个儿子相继出生。李安在家包揽了所有家务,买菜、做饭、带孩子„„每天傍晚做完晚饭,他就和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 面对现实的窘迫,李安一度想要放弃电影,委曲求全改学计算机。林惠嘉察觉到他的消沉,一夜沉默之后,在上班前给李安留下一句话:“安,不要忘记你的梦想。”回忆起这段难熬的生活,李安至今仍然十分痛苦:“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

1990年,李安因剧本《推手》获得一笔可观奖金,影片在1992年获得金马奖多个奖项。之后他又陆续导演了《喜宴》、《饮食男女》等影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西雅图电影节最佳导演等奖项。当李安开始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时,林惠嘉把李安摆在家中的各种奖杯收了起来,提醒李安不要因为暂时的成绩忘记自己最终的梦想。

如今,李安拿到了多个电影最高奖项,但他身边这个“大女人”却并不那么重视。李安在柏林捧得金熊后打电话向妻子汇报,只换来一句“大惊小怪扰我睡觉”;上次《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外语片奖时,她的反应平淡,只让李安赶紧陪她去菜场;今年奥斯卡红毯上,她与李安姗姗来迟,平常着装,素颜亮相。

“如果没有它(他/她),我无法生活下去。”

56岁为拍片考潜水执照

迄今为止,李安已经获得两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以及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张艺谋在64届威尼斯影展上曾这样评价他:“像李安那样拍中文、英文电影,在东西方世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他一个人。”李安此次得奖后,美联社发表述评称:“李安在奥斯卡上的成绩,没有哪位著名的亚洲导演可以匹敌,包括电影事业持续了50年的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李安的作品风格】

但少有人知道,这位大导演有着一份怎样的坚持——在“家庭主夫”生涯中,李安在每天做完家务的空隙海量阅读和看片,研究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模式,构想剧本。琐碎的家务让他高强度地深入了生活,于是6年之后,有了《推手》和《喜宴》的蓝本,有了《饮食男女》中那些让人难忘的美食和围绕美食展开的细节,有了他独特的把中美两种文化融合到胶片上的艺术风格„„

事业一天天有了起色,但李安对作品的要求却丝毫没有放松——拍摄《少年派》时,56岁的李安为了拍片在水下取景,亲自学习潜水并考取了潜水执照。这一事迹引得“派迷”们激动不已:“励志帝啊!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就连李开复也在微博上评论说:“没有一万小时磨炼,不可能成为大师。”

“如果转变让我们走得更远,那么就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摘自《少年派》

[李安语录]

“奥斯卡奖给我带来最实惠的好处莫过于,可以在全世界面前,把该感谢的人谢一下。” “奥斯卡奖就是在拉选票,就是竞选。我得奖似乎说明,在好莱坞,在洛杉矶,我有一点人缘了。”

“我来自中国台湾,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一度让我在好莱坞遇到瓶颈,但这也让我很特别。就好像我左脑是中国思考模式,右脑是美国思考模式,当两种思维方式并存,我的想法就一定与众不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优势。”

[林惠嘉语录]

“这(奥斯卡拿奖)有什么好庆祝的?没有(庆祝)哎,我们不搞这一套的。”

“他(李安)不拍电影像死人一样,我不要一个死人丈夫。”

“两万元有两万元的生活,200元有200元的生活。”

“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李安)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

网友发言:

第三篇:李安的作品风格

浅析李安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毕业论文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 2

【李安的作品风格】

第一章 绪论 ..................................................................................................................................... 1

一、李安的生活背景简介 ....................................................................................................... 1

二、李安的电影研究情况简介 ............................................................................................... 1

第二章 李安电影中的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阐释 ......................................................................... 2

一、从“父亲”的形象看中国传统家庭伦理 ....................................................................... 2

二、中国特有的武侠文化展示 ............................................................................................... 4

1.引入山水意境的电影外观 ........................................................................................... 4

2.人物塑造中还原中国传统精神 ................................................................................... 4

3.与中国古典戏剧的巧妙结合 ....................................................................................... 5【李安的作品风格】

三、东方传统的渲染手法 ....................................................................................................... 5

第三章 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展示 ................................................................................................. 6

一、“醉翁之意不在酒” ......................................................................................................... 6

二、“言言有尽而意无穷” ..................................................................................................... 6

第四章 李安电影背后的中国文化底蕴 ......................................................................................... 7

一、道家之美 ........................................................................................................................... 7

二、中和之美 ........................................................................................................................... 7

致 谢........................................................................................................................................... 9

参考文献......................................................................................................................................... 10

浅析李安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摘要

从李安的文化背景与文化经历中,透视李安作为一个独特文化人的风格的形成原因。从李安的文化背景与文化经历中,透视李安作为一个独特文化人的风格的形成原因。其次,从电影文本入手,探讨李安电影对东方文化的表达。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融汇中,李安电影不仅深深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神韵,同时李安又以包容的态度和现代化的观念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他电影中的每一处细节。

首先,从“父亲”的形象看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继承和瓦解,其次在他的电影中,展示了中国特有的武侠文化,其中包括:山水意境的电影外观、人物塑造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精神与中国古典戏剧的巧妙结合以及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展示。李安电影的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的道家之美和儒家中和之美。

李安及其电影不仅在世界影响极大,而且己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交融现象。李安的成功,对于解决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李安;电影;中国元素

ABSTRACT

【李安的作品风格】

From Ang Lee'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a unique perspective of Lee as the causes of style intellectuals. From Ang Lee'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a unique perspective of Lee as the causes of style intellectuals. Secondly, the text starting from the film, Ang Lee film of the expression of oriental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West,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nflict and integrate, the Ang Lee film is not only deeply imbued with the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howing the charm of oriental culture, while Ang Lee Youyi inclusive attitudes and re-examine the concept of modern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detail of his movies.

First of all, from the "father"image to see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family, followed in his films, showing the unique 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 including: mood of the film the appearance of landscape, character shaped in the spirit inher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With 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drama and the sho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Ang Lee film contains behind the beaut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aoist and Confucian and beauty.

Ang Lee and the film is not only a great impact in the world,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ultural exchange phenomenon. Ang Lee's success, the resolve of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how the Chinese film world, but also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Keywords:Ang Lee; film; Chinese elements

第四篇:李安的作品风格

李安

李安电影论

论文摘要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多媒体的信息时代,电影产业也正遭遇全球化。华语电影 渴望走出国门,迈向历史的舞台。电影产业全球化,不仅需要把很多优秀的作品 引进来,更需要我们更多的电影人走出去,在世界主流电影机制中展现自己的文 化和理念。研究那些已经在世界影坛获得成功的电影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安已经凭借小成本影片《家庭三部曲》一呜惊人,之后 的作品也风格独特,始终能做到艺术追求和市场回报的平衡。作为台湾后新导演 中的佼佼者,他始终孥持保持积极的心念以及对电影的真诚热爱。凭借着对其电 影的喜爱,希望能对电影评论界有着一定影响的李安电影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力 量。同时,研究李安电影,可以为华语电影在同类影片发展上有所学习和借鉴。 本论文通过对李安导演艺术风格的分析和探寻,对他执导的几部影片进行梳理和 归纳,并从电影美学和叙事学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认识到李安电影存在的 问题,用李安在国际影坛获得成功和经验作为启示,探索华语的发展前景。主要 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和实践研究法。采取影片观摩、文本资料阅读、网络资料 搜集相结合,通过影片分析、经验总结、理论及创作归纳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全 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的关键问题即通过李安的电影个案分析,给华语电影走向世 界提供具体而有效的借鉴。

当下,华语电影虽然受到关注,可是它的发展和制作更方面都成熟的好莱坞 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诸多方面的限制影响了影片整体质量,电影人在取材等方 面的偏离使得影片无法贴近观众,无法适应大众的接受欣赏习惯。很多所谓的大 片在奥斯卡都纷纷铩羽而归,票房和口碑出现了很大的断层。针对华语电影所遇 到得问题,李安的个人理念、李安影片的风格以及他作为华语导演在西方影坛取 得得认可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不仅要在影片本身下工夫,在市场准确定位, 拍摄贴近普通人生活的有真情实感的电影,更要以观众的心理为第一考量,兼顾 艺术和思想性,才能使得华语电影更加健康与蓬勃地发展。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李安的导演风格的读解中,肯定了台湾后新电影对 李安风格的影响,把他仍然看成是后新电影的一员,并不因为李安扬名好莱坞而 将他归为“西化"的导演。且比较客观地评价了李安在奥斯卡扬名的华语影片, 既分析了李安电影的成功,也提出李安经验的缺失,清醒地看到了李安电影作为 经验具有的可以提供华语电影人借鉴的地方,以及属于李安的特殊性。能在华语 影片一拥而上抄袭李安经验风潮的同时,保持一个比较客观的想法。

关键词:后新电影.美学风格.李安导演.电影叙事.

影音风格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学术回顾史

导演李安作为一个华语电影人在世界影坛上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1991

年,在台湾后新电影时代,李安获得国片辅助金资助,开始了他正式的电影创作。 至今他己完成10部电影长片,并且都取得了让人称羡的成绩。抱着对电影事业 的无限热爱,李安尽管有长卿的闲赋仍没有放弃,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电影梦想。 李安注重编剧,当初他以编剧为跳板成为导演的经历,以及他扎实的故事基础是 值得很多导演学习的。

李安执导的十部电影长片分别为:

2007年《色戒》

2005年《断臂山》

2003年《绿巨人》

2000年《卧虎藏龙》

1999年《与魔鬼共骑》

1997年《冰风暴》

1995年《理智与情感》

1994年《饮食男女》

1993年《喜宴》

1992年《推手》

李安的作品中处处有着于细微处见真情的感动,充满着以情动人的印记。将 东方和西方文化充分融合,同时始终保持影片的质量与口碑,不仅如此,良好的 商业眼光和市场把握又使得李安的作品做到了艺术追求和市场回报的平衡。 在电影学术界,由于李安的成功和对华语电影的贡献,出现了不少关于他以 及他的作品的研究。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分析类论文,还正如《当代电影》上刊 登的张燕著的《彭浩翔电影的黑色幽默和文化呈现》,网络上发表的《学贯中 西一一李安电影世界》等诸多以李安处在东西方交流点为研究的相关著作。戴锦 华、焦雄屏等人还以李安的电影作为文本进行了多次的有关讲座,如戴锦华谈 “《色·戒》:身体、政治、国族——从张爱玲到李安⋯⋯’’焦雄屏的“李安:被 过度英雄化”

同时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影视网络社区成立了关于李安的研讨小组,很多他

的影迷聚集在此讨论他的电影以及最新动态,如新浪、豆瓣等大网站都建有李安 专题,其中更是有众多关于他的作品等两个相关日志。李安对于争议性话题的 选择对他的研究和分析不仅仅局限于电影领域、更有很多的精神、文化、社 会伦理领域等方面对其的研究和讨论。李安的电影研究随着他的成功,在电影 学术界已经有了一个不小的发展。所涉及到的评论和研究的文章都有了一定的成 熟度,可是对于李安作为台湾后新电影的一员、已经其对华语电影的借鉴作用, 还存在一定的理论研究的空缺,也缺乏全面性和系统,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和上升 空间。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同益发展,中国不仅仅是在经济上需要全球化的认同和发 展,其相关的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作为传媒产品也开始经历市场的优胜劣汰, 也正努力寻求全球的观注与认同。奥斯卡、戛纳、威尼斯、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中 国制造”、“中国面孔"开始活跃于世界舞台。自从张艺谋《红高粱》第一次抱得 金熊、陈凯歌《霸王别姬》第一次摘得金棕榈奖以后,华语电影人纷纷开始了各 自的电影探寻之路;近几年内地电影人、香港电影人、

台湾电影人都靠着自己

的努力实践着自己的电影梦想。才华横溢的姜文、以黑帮片见长的杜琪峰,传统 深情的候孝贤⋯⋯不计其数的电影人为华人电影的地位而努力。而唯一获得奥斯 卡青睐的李安导演,更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华人的奥斯卡历史从《卧虎藏龙》 开始,犹如水闸被开,一泻千里。不久的将来奥斯卡乃至世界电影会出现不计其 数的华语电影和华人电影人。

李安也许不算华语电影中最出色的电影人,可是不可否认从《推手》丌始的 三部曲,到初涉国际影坛的《理智与情感》,再到后来为其赢得无数荣誉的《卧

虎藏龙》,《断臂山》⋯⋯李安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个电影脚步都走得扎实,且 充满了严谨的创作态度。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以及中西兼具的文化文 化底蕴,让世界影坛深深折服。在他的作品中叙事力的强大是无可辩驳的,他用 这种中西兼具的叙事力描绘了属于李安的特有的风格。

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中西文化的碰撞同益激烈。如何取长补短、如何兼容 并叙是中外电影人都必须面对的功课之一。但是过重的强调这种区别,分析中西 文化的异同,并不能为东西方两种文化找到未来的方向。艺术需要兼容,李安电 影的成功,无疑给中西文化的这种兼容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不舍弃本源的情况 下,努力地吸收外来文化,两者合二为一,互为主次。李安的电影成功有一条值 得借鉴,不论是哪种文化都有共同的载体一一情感。人与人情感有着差异,可是 归根结底还是相似的。研究李安就是肯定这人与人之间共通的情感。

透过现象看本质,李安的成功是他找到了共通点,并利用他自身的优势来将 共通点表达的淋漓尽致。他能够采用各种叙事技巧,把各种叙事元素结构起来, 将人类真实的情感有效地传递给电影受众。然而华人电影仅仅靠一个李安是不够 的,李安模式并不是所有华语电影人都要照本宣科的“御律”。华人电影不仅需 要李安风格,更需要其他各种风格的电影。如何在华人电影走向世界的大潮流中 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电影中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是所有电影人应该注意的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李安电影,分析李安电影的风格和特点,解读李安电影叙事 的实例,找出值得电影借鉴的经验。希望能够以李安的实例帮助于华语电影总体 质量提升,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目光和肯定。

第二章:李安与台湾电影“新新电影一

李安生于台湾,虽然后期他远赴海外,并靠着海外资金拍摄电影,取得了世 界电影的地位。但是李安的电影之路的开始是从台湾影坛开始的。他的电影,尤 其是早期的电影还是带着深深的台湾电影的印痕。台湾新电影的深厚根基和传统 扎实树立了李安的电影美学观。李安开始电影生涯时所处的年代,正是台湾电影 划时代的运动时期,也受这次运动的影响,李安才得以开始电影之路。所以说李 安的成功与台湾后新电影有着莫大的关系。

2.1.台湾新电影与后新电影

。二。世纪80年代初期至中期,以侯孝贤、杨德昌为代表的中青年导演在台 湾影坛掀起了一股革新之风,推动了台湾电影在制作理念、生产模式等方面的观 念转变,与旧的电影语言分道扬镳。这就是台湾著名的新电影运动。而在这期间 台湾影坛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电影人和电影作品。可这些电影普遍叫好不叫座, 这种情况,引发了当时岛内外的一番关于“艺术和商业矛盾"的讨论。1987年1 月24日,《中国时报》发表了由詹宏志起草,53位电影人签名的《民国76年台 湾电影宣言》,承认电影更多时候是一种商业活动,他们要争取“另一种电影” 存在的空间。这一宣言标志着台湾新电影的结束。

而从20世纪80年代未开始,借鉴当代欧美学术界的划代命名方式,把1987 年以后至今的这段事件称为台湾电影的后新电影时代,其作品都被称之为“新新 电影"。李安、蔡明亮、赖声川、王小棣等正是后新电影时期的佼佼者,又被称 为“第二代新导演"。

新电影运动虽然结束了,可是因为运动所带来的新观念、新的美学思想也没 有消失。反而在影响着后来的导演们。而在后电影时代,因为解除戒严.国民在 台湾实施了38年之久的白色恐怖消失,两岸交流的频繁,台湾的政治走向宽松, 走向民主化,电影业获得了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新电影一些想实现而未实现的

电影思想和创作理念获得了更加充分地实施。一些原先新电影的领军人物如侯孝 贤等人更是在后电影时代再创了自己的艺术辉煌,《悲情城市》、《稻草人》、《一 一》等把新电影的写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美学精神推向了新的高点。而蔡明亮 等继任者则后来居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李安更是以沉稳、创新的叙事方法获 得了世界的关注。这些后新电影的导演们都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1)大多数导演的拍摄资金来源于当时台湾政府支持电影的“囤辅金"。李安 当初得以完成《推手》、《喜宴》就是因为作品在台湾新闻局第一届扩大 优良剧本甄选中获奖而开始的。虽然国家辅导金给了很多导演实现梦想 的机会,但是也造成了这些第二代导演过于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过分 自恋限制了“新新电影"走向普通观众。所以第二代新电影的导演也被 称为“国片辅导金的一代’’。

2)第二代导演对台湾经久不衰政治热情产生疏离感。作品刻意淡化前辈电 影人沉重的历史感与社会意识形态。选择把目光投注与自己熟悉的R常 生活当中,致力于表达年轻人的感情与思考。在电影美学上后新电影呈 现出多元化发展。但总体上后新电影的美学是对新电影运动时期美学的 继承、发展和改造;也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美学观点。后现代主义 是相对现代主义而言的。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 在主义哲学,悲观主义的非理性主义、雅克·德罩达的解构主义等。赖 声川在自己的《暗恋桃花源》中对陶渊明《桃花源记》原作进行了解构。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则是一种对传统家庭的解构和重新结构。而蔡明亮、 侯孝贤的作品中则不同程度地蕴含了存在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的非理性 主义。

而现代主义基本上倾向于张扬人的主体性,作品都充满着表现自我,自 我中心主义的特色。后现代作品突出自我怀疑、强调主体丧失,反对一切中 心,包括反对一切权力中心、权威中心和自我中心。李安的最新作品《色戒》 ,在国内外引起争议不断,可是王佳芝本身对于自己刺伤易先生的事情就充满 了怀疑,在此过程中王佳芝渐渐失落了自己的本我,甚至分不清是演戏还是 真实。在王佳芝的刺杀行动中,王佳芝虽然拥有主流意识,可是显然这种意 识不够稳定。所以才在整个过程,不断地产生迷惘和迷失感。

3)新新电影多为一些有艺术理想和美学追求的作品,以参加国际影展为目 标。题材大多数迎合评审口味。这一点在国片辅导金实施丌始,就已经 决定了。台湾当局就是要利用电影来“发展国际宣传”,扩大台湾在世界 上的影响力。台湾当局的做法导致了后新电影都想办法地开始往国际道 理上发展。拿到奖项后能够再回来拿国辅金。这样的循环忽略了本土民 众的审美需求,导致了台湾本土电影市场的日渐衰弱。

2.2.李安与后新电影

李安作为后新电影的一员,他的辉煌起始于“国辅金"的帮助,可是却

没有像其他导演那样沉溺于其中,他不断地在电影市场中谋求独立生存和发 展的能力。李安成功地摆脱了新电影导演的一些弊端。与侯孝贤等过于追求 个人风格的情况不同,受过高度商业化的美国电影教育的李安非常重视广大 观众的审美期待和电影文化市场的需求。而作品个人风格的考虑被他放到了 相对次要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电影没有自己JxL格和美学追求。反 而他的电影仍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有着写实主义美学的精神。在《饮食男 女》、《喜宴》中,李安没有回避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矛盾而廉价地提供给

观众一个100%圆满的结局。他的作品细腻、温和,有着文人式的幽默,在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者之中,李安不会将自己的关注重点刻意地强化 在一点,而是追求三者的有机统一。

李安在台湾接受的基础教育,在美国进行了电影方面的学习。这两个地 区虽然文化不一样,可是同样的都是以中产阶级作为社会的最庞大阶级。所 以李安的观点是代表中产阶级的,是温和、唯美。而他的政治、道德伦理、 文化观念等方面趋于保守。这一点上,和大多数的台湾后新电影的导演是一 样的。但是多年的美国学习却李安在艺术趣味和商业成功的天平上,更倾向 于选择商业,并自愿认同了好莱坞的电影运作机制。这一点让李安比很多后 新电影导演赢得了更多的主流关注,在赢得票房的这一点上,李安比侯孝贤、 蔡明亮他们做得更为成功。他的影片风格也多了一份平和,少了许多剑拔弩 张的刻意和辛辣。

李安曾经在台湾接受过多年的戏剧训练。这种训练在李安电影罩挥之不 去,并称为李安在后新导演中标志性的特点。镜头的运用、剪接的节奏、都 是以突出人物为优先的。李安更注重对环境空间的处理,人脸和故事称为电 影叙事的主体。这一点和后新电影偏爱使用中远景不同。而且接受戏剧的戏‘ 剧性特点也使得李安和反戏剧效果的禁明亮等人相比,有着更加易于接受和 欣赏的叙事风格。

李安本身充满着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特质。他不属于完全典型意义上的 后新导演,同样他在认同好莱坞运作的同时,却又并非完全缴械投降。他选 择在一定程度地纳入好莱坞体系,但是却非常个别地保持着自性的存在,保 持着自己作为后新导演的一些美学观念。李安的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融合的产 物,他的电影中表现出了显露其自性存在的文化审视意识并非刻意张扬的态 度。如果说侯孝贤等人要做另一种电影的存在,那么李安要做的就是某种意 义上商业和艺术结合的“完美电影”。.

后新电影为了能够成功地吸引国际关注目光,选取通行国际的题材和美 学观。他们的惯常做法是挑选具有争议性话题的、低成本的创作题材。审美 才是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呢?简而占之,就是性和政治。可是因为政治话题的 敏感性,区域性的政治话题也很难让国际评委理解。台湾电影选择多为性主 题。性是~个世界性的话题,即使存在文化差异,可是大多数情况下中西方 观看者不容易产生阅读和理解障碍。在这一点上,李安显然认同需要寻找通 行国际的主题,可是中庸的他选择的却是另一种中西均能接受的话题——家 庭。家庭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话题。对于家所存在的问题,虽然中西方会略 有不同,可是大家都渴望沟通和理解。在这一点上李安早期在为自己打下名 利的道路上所做的选择是非常聪明的。不论是后来的《冰风暴》、《卧虎减龙》 还是《色戒》李安的作品即使涉及了敏感的性和暴力等敏感话题,可他性格 和念度都决定了他不可能和蔡明亮一样那么彻底,归根结底李安的“大胆" 都是把貌似激进的话题包裹在最为传统的情感叙事和电影形式上。《喜宴》 虽然涉及同性恋,可却没有触及同性恋的最根本话题,他只是把这件事当作 一个引子,引出家庭最深层的问题和矛盾。而在其完全拍摄同性恋感情的《断 臂山》里,李安想描述只是自然与人之间感情而已。《色戒》中王佳芝和易 先生两个人的禁忌关系,被李安处理成了因为感情成分在罩面的性行为。 其次,什么才是通行国际的美学观点,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不同的 国家不同的流派有着不一样的美学观点。这也造成了台湾电影界自然而然把

第五篇:李安的作品风格

李安简介及《推手》鉴赏

Why Lao Zhu in the movie “Pushing Hands” finally chose to live alone although his son moved into a larger house? How Ang Lee(李安), the director, revea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李安祖籍江西,1954年生于台湾,1975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学院。1978年,24岁的李安赴美国伊利诺大学戏剧系导演专业就读,毕业后进入纽约大学攻读电影制作硕士学位。 李安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开始进行电影艺术实践,拍摄了《追打》(“The Runner”)、《我爱中国菜》(“I love Chinese Food”)和《棒艺术家》(“Best The Artist”)。 1985年,李安在纽约大学求学期间所执导的毕业作品、45分钟的剧情片《分界线》,获得当年纽约大学学生影展“最佳导演及最佳影片”双料奖项,他也因此得到美国经纪公司的合约。继续留在美国发展的6年时间里,李安一直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工作。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试图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全新的作品。 那段时间,李安完全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甚至当起了“家庭妇男”。他每天在家里带孩子、练习厨艺,闲下来就构想剧本。1990年完成的剧本《推手》(“Pushing Hands”),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推手》的电影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拥有了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1992年,37岁的李安在纽约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这是一部反映在纽约的一家台湾人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片,他说影片中移民美国的中国老头和美国女作家的冲突,实际是他毕业后几年里生活两面性的写照。《推手》不但在“亚太影展”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在台湾电影“金马奖”中也接连夺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在内的三个奖项,更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等九项提名。

1993年,他执导的《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成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转折点。在这部影片中,他通过一个生性活泼的纽约人以一桌家常便饭来招待从台北赶来参加他婚礼的父母的故事,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文化和两代人之间在社会体制、伦理观念和人际关系等东西方观念上的差异。通过这部电影,他探讨了不同民族对于家庭、两性关系和同性恋的认识。这是一部完全以好莱坞模式制作的中国电影,上映后赢得了一致的好评。该片获得了德国柏林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金熊奖”和美国西雅图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而在他的家乡台湾,这部电影获得了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由于《喜宴》在美国上映的不俗票房成绩,该片还获得了由美国影艺协会联合提名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更被著名的电影媒体《综艺杂志》(VARIETY)评价为当年“全球投资报酬率最高”的影片。从此,李安在国际影视界的声誉猛增,一举跃入世界知名导演的行列。

1994年,李安回到台湾拍片,完成了“家庭三部曲”的第三部《饮食男女》的拍摄。这是一部关于传统伦理观念的通俗剧,主要揭示了家庭问题和新旧冲突的主题。这部作品中,李安尝试用一个东方人的视角和胸怀表达欧美文化,片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道德和亲情等中国文化传统更纯粹和深厚。《饮食男女》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第39届亚太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辑奖,第77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独立制作奖和第7届台北电影奖优秀作品奖。

由于《喜宴》、《饮食男女》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在美国获得了极佳的票房收益,使得李安的名字成为西方市场颇有票房保证的中国导演。1995年,李安正式进入好莱坞制片公司,开始以温情小品、中产阶级式的理性与冷静来打动人心。李安执导的《理智与感性》不但获得了美国影评协会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导演”奖,同时还拿下柏林影展金熊奖,并在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七项提名。尽管最后只拿到一个改编剧本奖,但一个华人导演能从容驾驭一部欧美古典文学名著,足见其功力。

从小看武侠书长大,李安对武侠片很着迷,接拍《卧虎藏龙》对于李安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圆梦,他一直想用“李安式”的武侠片来试一试市场效应。在这影片中,他一改他情感伦理片的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一个曲折动人的悲情故事,将唯美的画面和飘逸的武打相结,推出了一部新派武侠电影,赢得了西方观众的一致好评。该片一经推出,即创造了亮丽的票房成绩、获得了影评界的高度赞赏。在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影片,李安本人也获得了第58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和美国“导演协会奖”等。在他的家乡台湾,《卧虎藏龙》也是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大赢家,共捧走6个奖项。 可以说,《卧虎藏龙》开启了华语电影的一个新时代。李安的电影作品,注重技术,却不卖弄技巧,学院派的训练养成了他对电影追求雅俗共赏的创作意识,他是少数能兼顾艺术性与票房的导演,也是进军国际电影市场的典范。李安的所有作品都暗含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这与他本身的文化背景及人生经历分不开。

李安最擅长从一个家庭着手解剖社会,解读文化。他几乎所有故事的切入点都是普通人的感情或家庭矛盾。最近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断背山》也是如此。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安妮.普劳克丝的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两个美国牛仔之间的感情故事。虽然原著背影是美国俄亥俄州,但李安却是选择于加拿大拍摄,因为加拿大山峰更险峻和气派。影片开始后的整整一小时,美丽山景跟真挚的情谊相互交织,把观众一步步带入情节。影片的中国特色较浓,其间又夹杂着许多美国文化。无论轻喜剧还是悲剧,李安都用一种相当人性的方法,将面临的问题克服、化解,这也是中国的儒家文化所推崇的方式。

《断背上》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配乐奖三项大奖, 李安也成为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第一位华人。

推手》围绕一个移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97298/

推荐访问:李安电影风格 李安导演风格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