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制定还是制订

制定还是制订

时间:2018-09-23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制定还是制订 第一篇_【咬文嚼字】“制定”和“制订”如何区分

“制定”和“制订”如何区分?

“制定”和“制订”用得很混乱,有人说“制定规划”,也有人说“制订规划”。这两个词究竟如何区分?

产生有先后,含义无区别

◆何文巧

查阅《汉语大词典》,可以发现,“制定”这个组合的历史要远长于“制订”。

《汉书·兒宽传》已用到“制定”:“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而“制订”最早的用例在魏巍《壮行集》中:“在他的心里,应该给自己制订出一部宪法,应该给自己树立起一条明朗有力的生活的律条。”

两个词在出现时间上虽然相差甚远,但在含义上却无甚区别。《汉大》释“制定”:“拟订;定出。”释“制订”:“制定;拟订。”也就是说《汉大》认为:“制订”=“制定”,两者是一组全等异形词。

从《汉大》的语例看,邓小平同志是既用“制定”又用“制订”的。

①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

②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遗憾的是,已有的异形词整理工作尚未将“制订/制定”整理进去。缺少法规的引导,使用中的混乱在所难免。

既生瑜,何生亮

◆刘 阳

制、定、订,三者本义不同,但都有拟订、约定、使确定的引申义。

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断”(《说文》),本义是裁断、制作。引申出用文字规定的意思。

定,“安也。从宀(mi?n),从正”(《说文》),本义是安定。引申出使安定、使不变易的意思。

订,“平议也。从言,丁声”(《说文》),本义是评议、评定。引申出订立契约规定的意思。

制、定、订作为动词,均有约定、使确定的含义,它们组合而成的“制定”与“制订”,自然意思相同。《汉语大词典》释“制”用“制定”,《汉语大字典》则用“制订”解释“制”,这也说明“制定”与“制订”实可通用。

古人造词花开两朵,丰富多彩,今人用词却左右为难,无从割舍,难免生发“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若只有一个“制订”或者“制定”,该省却多少烦恼。

“制定”在变型

◆王 力 董鸿毅

根据《汉语大词典》,很容易得出“制定”与“制订”是异形词的结论,比如它们在意思上都表示创制、拟定计划(方案、条例等),在词性上都是合成动词,在结构上都是联合型的,等等。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制定”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制定”的“定”由动词变成了形容词,原来意思是“规定”,指一种行为,现在的意思是“确定的”,指一种状态。

其次,“制定”的结构从并列关系变成了动补关系,原来“制”即“定”,“定”即“制”,两者无主次之分,现在“制”为主,“定”补充说明的是“制”这个行为的结果。

不少由“定”构成的词语,都可看作动补结构。如“裁定”“测定”“奠定”等,其中的“定”都指一种结果或状态。

“订”没有形容词的用法,只能作动词,“制订”的结构仍是并列关系,不是动补关系。 因此,“制订规划”与“制定规划”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创制、订立规划,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为过程,后者强调的是规划创制之后被固定下来不轻易更改。

如今已非异形词

◆李光荣 回喜砺

2001年公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整理了5组与“订”“定”有关的词语,即“订单—定单”“订户—定户”“订婚—定婚”“订货—定货”“订阅—定阅”。然而,并非所有由这两个字构成的词语都是异形词的关系。积极地区分“订”和“定”这两个字构成的词语,有利于表达的精密化。

该表的注释⑤说道:

“订”“定”二字中古时本不同音,演变为同音字后,才在“预先约定”的义项上通用,形成了一批异形词。不过近几十年二字在此共同义项上又发生了细微的分化:“订”多指事先经过双方商讨的,只是约定,并非确定不变的;“定”侧重在确定,不轻易变动。故有些异形词现已分化为近义词,但本表所列的“订单—定单”等仍为全等异形词,应依据通用性原则予以规范。

“制订”与“制定”如今不是异形词,而是近义词。二者除了结构不同、词义强调的重点不同之外,语气和语体色彩也不相同。“订”,经过研讨、议论而确定,确定的语气较弱,有平等、理性、灵活的语体色彩,如“制订作息时间表”“制订旅行日程安排”等。“定”,确定、不更改的语气强,有严肃、正式、庄重的语体色彩,如“制定宪法”“制定祖国统一大计”等。

《现汉》一语未中的

◆张怡春 陈阔宇

《现代汉语词典》注意到“制订”与“制定”在分化,没有将它们处理成异形词,而是有意地区分它们不同的搭配对象。不妨比较一下该词典的新旧版本:

【制订】创制拟定:~汉语拼音方案。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宪法|~学习计划|~学会章程。

——2000年修订本

【制订】(动)创制拟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制定】(动)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宪法|~学会章程。【制定还是制订,】

——2005年第5版

新版本最大的变化是将“制定计划”调整成“制订计划”。然而,《现汉》是举例式的,其界线只能“意会”,没有“言传”。而且,《现汉》在“订”与“定”的释义上,尚未区分它们的搭配对象:

订①(动)经过研究商讨而立下:(条约、契约、计划、章程等)~婚|~合同。

定③(动)决定;使确定:商~|~计划|开会时间~在明天上午。

既然认为“订计划”和“定计划”都可以搭配,《现汉》将“制定计划”调整为“制订计划”就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了。

大政方针:制定

具体条文:制订

◆迟 兴

“制定”与“制订”的搭配习惯大致可概括为:大政方针用制定,具体条文用制订。

制定,常常是定出具有强制性和决策性的法令、政策。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制订,常常是创制和拟定出具有制约性和商议性的条约、方案,如《汉语拼音方案》“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

制定的对象是具有强制性的,常常是政策、法规、方针等,具有一定的决策性和针对性;而制订的对象则具有制约性,常常是计划、措施、方案等,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可操作性。当然,“制定计划”和“制订法律”也都不错。上面的概括,指的是多数用例。

一是权威性,一是创造性

◆蒋彩利

“制定”是结果确定下来,强调不可轻易改变的状态。“制订”是经过研究商讨而约定,强调从无约到有约的过程。因此,用“制定”体现的是权威性,而“制订”体现的是创造性。

①人民有了政权以后,就不仅依靠政策,还必须把成熟的政策制定为法律,依法办事。(彭真《谈监督政策和法律的关系以及改革等问题》)

②白天劳动上一天,晚上还要和当地团员社干部们开会,帮助他们修改跃进计划,制订新的增产计划。(马烽《停止办公》)

“制定者”多是具有权威性(甚至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集体,“制定对象”多是行政色彩浓厚的法令、纲领、政策、方针、路线、决议等。“制订者”多是要满足某一特定社会需要、实现某一现实目标的集体或个人,“制订对象”多是计划、办法、契约、合同等,它们是“制订者”根据需要创造出来的,也会随着需要的变化随时调整。

“规划”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举例有“制订规划”,《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举例有“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两个用例都不错,但意思不相同,前者意指“规划”是从无到有创造出

制定还是制订 第二篇_时代光华-计划制定与管控满分答案

课程考试已完成,现在进入下一步制订改进计划!本次考试你获得3.0学分! 得分: 100

学习课程:计划制定与管控

单选题

1.不属于传统企业管理特点的是: 回答:正确

1. A 领导——服从命令

2. B 资格——论资排辈

3. C 教导(领导)——成立学习型组织

4. D 公平——绝对平均

2.对于目标绩效管理的认识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1. A 致力于向“目标型”企业的转型,就是要在企业中倡导和实行目标绩效管理

2. B 是把企业组织变成目标一致、以绩效为导向的团队

3. C 目标绩效管理就是根据目标进行管理,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4. D 以上说法都对

3.基层目标的时间跨度: 回答:正确

1. A 可大一点

2. B 可大可小

3. C 绝对要小

4. D 绝对要大

4.在下属执行目标、执行计划的过程中: 回答:正确

1. A 要报告

2. B 要有解决方案

【制定还是制订,】

3. C 要放任不管

4. D 要事事干预

5.未来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是: 回答:正确【制定还是制订,】

1. A 有高级人才的企业

2. B 有自己的企业

3. C 有规模的企业

4. D 有文化的企业

6.关于组织的力量,理解不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1. A 是无形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力量

2. B 靠的是某一个主管的个人魅力

3. C 靠一种氛围、一种气氛

4. D 可以在无形当中管好员工,让他们不出轨

7.传统守旧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 回答:正确

1. A “目标型”企业

2. B “质量型”企业

3. C “规模型”企业

4. D “任务型”的企业

8.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和总方向是: 回答:正确

1. A 目标

2. B 计划

3. C 标准

4. D 方案

【制定还是制订,】

9.企业目标的实现要靠: 回答:正确

1. A 销售员工

2. B 高层经理人

3. C 企业所有员工的努力

4. D 中级经理人

10.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 回答:正确

1. A 事事亲力亲为

2. B 跟踪检查

3. C 完全放手,一点不参与

4. D 以上都不对

11.人性的弱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 回答:正确

1. A 懒、贪

2. B 痴、贪

3. C 懒、痴

4. D 懒、弱

12.管理的头等大事是: 回答:正确

1. A 心态管理

2. B 任务管理

3. C 指标管理

4. D 资金管理

13.做事情的态度是: 回答:正确

1. A 企业的目标决定的

2. B 企业的文化决定的

3. C 企业的管理者决定的

4. D 企业的激励机制决定的

14.在组织中建立共识,即: 回答:正确

1. A 解决方案

2. B 过程计划

3. C 共同愿景

4. D 实施方式

15.目标管理的最高境界是: 回答:正确

1. A 放任授权

2. B 事事亲为

3. C 无为而治

4. D 有效控制

制定还是制订 第三篇_制定课堂规则的原则和要求

制定课堂规则的原则和要求

制定课堂规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主要包括:

(1)课堂规则应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如像“注重自己的行为”这种规则显然对于学生而言是不明确的,难于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又如“上课时要坐端正,两手要放在背后”,这种规则既不合理,也无必要,而且是消极、负向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再如“上课期间禁止上厕所”,这种规则不但学生很难做到,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的规则是必要而合理的,应描述清楚、指向明确,还应正面措词。对于做不到的规则,暂时可以不定,或将其分解成数个次级规则。

(2)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千万不可由教师暗自设立,或由教师个人好恶信手拈来,而要经由学生的讨论和认同。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就会对规则承担责任,乐于遵守,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教师执行起来也会顺利得多。

(3)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教师要对所讨论的课堂规则进行归纳、删改,避免那些不相关或不必要的规则,制定出尽量简明的、最基本的、最适宜的规则。一般以五至十条为宜。如果尚不够全面,也应等学生学会一些规则后再逐步增加。如果一次制订得太多,学生一下子难以把握,教师也难以控制,就等于没有目标一样。规则内容的表述上应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多用积极的语言,多规定“做什么”,少采用“不准做什么”之类的词语。积极的语言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期望,容易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为学生提供积极的行为目标,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4)课堂规则应及早制定。教师应抓住学期开始的机会制定课堂规则。以后要不断进行检查,并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利用合适的时间加以补充、修改或调整。在需要调整或修改的规则较多时,也应先从最重要的一两项开始。

制定还是制订 第四篇_制订战略的原则与方法

制订战略的原则与方法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把握时代潮流、发展趋势和经营环境变化基础上,为谋求长远、可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以正确的战略思想指导,对企业的方针目标、方向、产品结构的选择及进行相应的企业经营资源分配时所须遵循的原则。 一、制订战略的原则

1.企业经营战略芦先贯彻和反映企业文化中蕴含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宗旨与价值观。 2.要符合企业的内在条件;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并营造新的优势资源。

3.企业战略要打特色牌,形成自身独特模式。其他企业战略模式只可供借鉴观照,不能盲目照搬。

4.战略要有前瞻性,要预测到未来规划期内社会、经济、科技、环境、人口、市场诸多方面的重大变化的影响,考虑相应对策,从而使战略有相当的适应性。

5。立足现有企业基础起步。战略目标订得太高,“可望不能及则变成空中楼阁;战略目标订得太低,“可望便可及”则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动力;适度目标是“可望跳可及”,企业在艰苦努力经过几个“惊险的一跳”后跃迁到高阶目标。 6.企业战略应划分为若干战略阶段和设定一些战略控制点,渐进式地逼近终极目标。在该进程中,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兼顾,既积极推进又稳妥,在这些因素约束下选择相对合理的发展轨迹。 7.制订企业发展战略事先要小心论证,要聚集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望,当然主要反映企业领导层的未来设想。必要时,可邀请社会有关专家参加战略制订或咨询企证。

8.企业战略体系一经确定或批准,则具有长期指导性、持久性、一贯性和严肃性。除非遇到不可抗力事件或末预测到事件的严重影响,一般不宜对发展战略频繁修改或调整。尤其反对“一茬领导一个调”,后任领导随意否定前任发展战略的现象。 二、战略研究方法 1、主要运用SWOT方法

(1)企业内部因素分析—优点与弱点。 主要从以下方面考察: ——领导层

●年轻化 ●知识化 ●经验、能力与阅历 ●决策偏好 ●管理作风 ●个人抱负 ●团队结构搭配 ——人力资源

●技能 ●素质 ●工作态度 ●积极性 ●敬业精神 ●冗员 ●培训 ●人际关系 ——组织

●企业制度 ●机构设置 ●责权利 ●授权 ●内耗 ●组织效能 ●计划性 ——产品

●性能 ●品质 ●寿命周期 ●成本 ——营销

●价格 ●促销方法 ●营销渠道 ●售后服务 ●市场占有 ——生产

●产能 ●工艺流程 ●设备先进性 ●工厂布局 ——财务

●财务状况 ●各种财务比率 ●损益●资金松紧 ●银行信用 ●三角债 ●担保 ——研发

●研发力量 ●创新能力 ●技术储备 ●信息系统 ——信誉

●品牌 ●声誉 ●知名度 ●公众形象 ●名人效应 ●公共关系 ●顾客印象’ ——其它

●股东背景 ●产权纠纷 ●出资真实性 ●经营理念 ●中业性 ●劳资关系 ●历史包袱 ●历史遗留问题 ●厂容厂貌 ●地理区位与周边环境 ●公益心

(2)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威胁(Ttlreats)与机会(OP90rtunities) 主要从以下方面考察: ——市场

●饱和或衰退 ●市场成长性 ●细分化 ●区域结构 ●流行趋势 ●竞争状况 ●消费走向 ●新产品和替代品 ——科学技术

●变革趋势 ●新技术 ●信息技术影响●消费新理念 ●应用研究 ——经济【制定还是制订,】

●经济增长率 ●产业政策 ,区域发展政策●体制改革

●要素市场 ●税制改革 ●资本市场●关贸影响 ●进出口状况 ●人民币币值强弱●汇率变动

●国际金融危机 ●外资进入 ●一一社会

●政治稳定性 ●社会阶层 ●利益集团●重大工程 ●实事工程

【制定还是制订,】

●当地重大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宗教、民俗节目活动——法律

●立法趋势 ●法律覆盖面 ●法规变动性●质量监督 ●商品检验 ●行业或产品许可●广告真实性

●公害与环保 ●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生态

●能源 ●原料 ●包装物 ●废弃物处理●污染排放 ●资源再生 ●可持续发展2.战略制订要点

——企业高层领导集体召开头脑风暴式的诸葛会,围绕企业的优点、弱点、威胁(风险)和机会,畅所欲言,而后进行详尽的综合,或罗列在——为避免企业管理层可能的主观偏颇看法、太过乐观或太过悲观的心态,可借助外界专家顾问协助分析工作,力求获得客观公正的结论。

——企业在明了现状基础上,进行企业历史演进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纵横比较和标竿学习之后,就要描象,提出未来规划期的理想目标。——制订战略过程中,一般要拟订多套战略方案。可以设计一个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这些方案筛选优化。——为增加战略适用性和弹性,在最终定稿的战略战略体系中最好有三套目标方案:●最高目标 ●中等目标 ●最低目标——确立战略目标和指标后,地未来理想值与现状间进行差距分析,找出消除差距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最大限制因子和限制因素序列,指出相应的对策,据此提出企业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体系。 ●专利与技术垄断性 ●行业重组 ●消费状况 ●消费者保护 SWOT四分图内。

消费政策 述未来景

三、战略规划报告的撰写 1.编写原则

——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内容完整、重点突出、简繁得当; ——编排精致、装帧美观、阅读方便。 2.体例 一般分为: ——前言(序言); ——主报告(总体规划); ——分报告: ●专项规划(专题规划) ●调研报告

●背景材料(行业、产品、市场、竞争对手——附录(图表数据3.版本与保密

企业战略规划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之一,谨防不经意的流失。——全套性完整的规划文本,——邀请外界专家顾问参与论证规划所用的文本要及时收回。——为公关需要向传播媒介透露企业战略规划的,仅提供已删节的简单版本。——战略规划传导到下属部门,版本则以该部门业务相关的专项规划为主。战略形态是指企业采取的战略方式及战略对策,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拓展型、稳健型、收缩型三种形态。

拓展型战略 拓展型战略是指采用积极进攻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行业龙头企业、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及新兴行业中的企业选择。具体的战略形式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 市场渗透战略是指实现市场逐步扩张的拓展战略,该战略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品功能、改进产品用途、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市场、降低产品成本、集中资源优势等单一策略或组合策略来开展,其战略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利用现有产品开辟新市场实现渗透、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实现渗透。

市场渗透战略是比较典型的竞争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三种最有竞争力的战略形式。成本领先战略是通过加强成本控制,使企业总体经营成本处于行业最低水平的战略;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采取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经营特色(从产品、品牌、服务方式、发展策略等方面)的战略;集中化战略是企业通过集中资源形成专业化优势(服务专业市场或立足某一区域市场等)的战略。在教科书上,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被称为 2、多元化经营战略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经营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的拓展战略,又可称要包括三种形式:同心多元化、水平多元化、综合多元化。同心多元化是利用原有技术及优势资源,面对新市场、新顾客增加新业务实现的多元化经营;水平多元化是针对现有市场和顾客,采用新务实现的多元化经营;综合多元化是直接利用新技术进入新市场实现的多元化经营。)。 包括原始资料,

)

须在重要部门保存,控制印刷复印份数,仅在企业高层小范围传送。

企业战略

“经营战略”、“业务战略”或“直接竞争战略”。 “多行业经营”,主技术增加新业

多元化经营战略适合大中型企业选择,该战略能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资源,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通过扩大经营范围,缓解竞争压力,降低经营成本,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加快集团化进程。但实施多元化战略应考虑选择行业的关联性、企业控制力及跨行业投资风险。 3、联合经营战略

联合经营战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经营实体横向联合成立一个经营实体或企业集团的拓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式。实施该战略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合理调配,增加经营资本规模,实现优势互补,增强集合竞争力,加快拓展速度,促进规模化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联合经营主要是采取控股的形式组建成立企业集团,各集团的共同特点是:由控股公司(母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对子公司的控制关系,集团成员之间采用环行持股(相互持股)和单向持股两种持股方式,且分为以大银行为核心对集团进行互控和以大生产企业为核心对子公司进行垂直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在我国,联合经营主要是采用兼并、合并、控股、参股等形式,通过横向联合组建成立企业联盟体,其联合经营战略主要可以分为:一体化战略、企业集团战略、企业合并战略、企业兼并战略四种类型。 一体化战略是由若干关联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经营联合体,主要包括垂直一体化(生产企业同供应商、销售商串联)、前向一体化(生产企业同销售商联合)、后向一体化(生产商同原料供应商联合)、横向一体化(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合)。该战略的优点是通过关联企业的紧密联合,可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综合成本。其缺点是管理幅度加大,不利于资源调配与利益关系的协调。

企业集团战略是由若干个具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以多种形式组成的经济联合组织。组织结构层次分为:集团核心企业(具母公司性质的集团公司)、紧密层(由集团公司控股的子公司组成)、半紧密层(由集团公司参股企业组成)、松散层(由承认集团章程并保持稳定协作关系的企业组成)。紧密层、半紧密层同集团公司的关系以资本为纽带,而松散层同集团公司的关系是以契约为纽带。集团公司同紧密层组合就可以构成企业集团,集团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区别在于:集团公司是法人,企业集团是法人联合体,不具法人资格。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分属紧密联合,企业集团各成分属多层次联合。

企业合并战略是指参与企业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同时有偿转移,实现资产、公共关系、经营活动的统一,共同建立一个新法人资格的联合形式。采取合并战略,能优化资源结构,实现优势互补,扩大经营规模,但同时也容易吸纳不良资产,增加合并风险。

企业兼并战略是企业通过现金购买或股票调换等方式获得另一个企业全部资产或控制权的联合形式。其特点是:被兼并企业放弃法人资格并转让产权,但保留原企业名称成为存续企业。兼并企业获得产权,并承担被兼并企业债权、债务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兼并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快速提高企业产量,但也容易分散企业资源,导致管理失控。 稳健型战略

稳健型战略是采取稳定发展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中等及以下规模的企业或经营不景气的大型企业选择,可分为:无增长战略(维持产量、品牌、形象、地位等水平不变)、微增长战略(竞争水平在原基础上略有增长)两种战略形式。该战略强调保存实力,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但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力量弱小。

收缩型战略

收缩型战略是采取保守经营态度的战略形态,主要适合处于市场疲软、通货膨胀、产品进入衰退期、管理失控、经营亏损、资金不足、资源匮乏、发展方向模糊的危机企业选择。可分为:转移战略、撤退战略、清算战略三种战略形式。转移战略是通过改变经营计划、调整经营部署,转移市场区域(主要是从大市场转移到小市场)或行业领域(从高技术含量向低技术含量的领域转移)的战略;撤退战略是通过削减支出、降低产量,退出或放弃部分地域或市场渠道的战略;清算战略是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经营活动的战略。收缩型战略的优点是通过整合有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保存有生力量,能减少企业亏损,延续企业生命,并能通过集中资源优势,加强内部改制,以图新的发展。其缺点

是容易荒废企业部分有效资源,影响企业声誉,导致士气低落,造成人才流失,威胁企业生存。调整经营思路、推行系统管理、精简组织机构、优化产业结构、盘活积压资金、压缩不必要开支是该战略需要把握的重点。 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是企业最重要的职能战略,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市场营销活动涉及从进行市场调研、预测,分析市场需求,确定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实施和控制具体营销战略的全过程。其中,高层营销战略决定市场营销的主要活动和主要方向。其基本内容包括:市场细分战略、市场选择战略、市场进入战略,市场营销竞争战略和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1.市场细分战略

市场细分就是根据购买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的不同需要,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小的子目标市场,并且针对子目标市场的共性,调整和配合适当的营销战略,以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使命、目标和战略的过程。市场细分的实质是需求的细分。 (1)市场细分的模式

按照顾客对产品不同属性的重视程度划分,就会形成以下三种模式的细分市场,即同质偏好、分散偏好、集群偏好。

(2)市场细分的依据

细分市场可以使用不同的变量。这些变量大体可分为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3)市场细分的有效条件

有效的市场细分应具备如下五个特征:可衡量性、可赢利性、可进入性、可区分性、可行动性。 2.市场选择战略

一般而言,企业有五种目标市场选择模式: (1)单一市场集中化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模式,企业只选择一个细分市场进行集中营销。 (2)选择性专业化

这是指企业有选择性地进入几个不同的具有吸引力且符合企业目标和资源水平的细分市场。 (3)产品专业化

这是指企业同时向几个细分市场销售同一产品。 (4)市场专业化 (5)全面进入

这时企业意图为所有的顾客群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所有产品。 (6)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定制是指按照每个用户的要求大量生产产品,产品之间的差别可以具体到每个基本元件。 3.市场进入战略 (1)进入方式

市场进入战略,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方式: A.强化营销; B.一体化营销; C.多元化经营。 (2)进入顺序

一般来说,企业进入某个市场,最好一次只进入一个细分市场,并隐藏自己的全盘计划,这样,竞争对手就无法知道企业要进入的下一个细分市场,从而有利于企业整个进入战略的实现。

制定还是制订 第五篇_公司规章制度制定与管理办法

公司规章制度制定与管理办法

一、为促进公司规章制度制定与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建章立制的质量,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称的规章制度,是指汇波公司针对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项活动所制定的管理规范的总称。

三、本规定适用于汇波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计划、起草、审核、颁布、解释、修改、备案和废止等相关活动。

四、制定规章制度,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依法制订的原则;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2、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符合企业改革和发展总体目标;

3、坚持政企分开,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4、注意制度间的协调性,避免各项制度之间冲突和遗漏;

5、遵循长远规划,年度计划,适时修订,定期清理,统一规范的原则。

五、制定规章制度的要求。

1、全面性:全面性既要包括制度范围的全面性,也包含制度本身的全面性;

2、准确性:规章制度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

3、可操作性:具有操作的相关流程,明确相关工作的负责部门和责任人;

4、实际性:高标准切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

5、稳定性:能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适用;

6、服务性:制度本身应体现服务企业发展的需求。

六、公司管理中心总经理行使规章制度的审核、批准、修订和废止权。

七、公司管理中心行政组是规章制度制定与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规章制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82807/

推荐访问:制定和制订的区别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