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初中生作文训练方法

初中生作文训练方法

时间:2018-09-2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初中生作文训练方法 第一篇_初中作文训练基本要求和技巧

初中作文训练基本要求和技巧

摘要:初中生学习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占了语文学科检测的近“半壁江山”。它既是语文运用的基本技能,也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以往,我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对作文训练重视不够,忽略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初中语文,是各门课程的基础,作文就是表达运用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时代需要那些善于表达的人,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语言表达,都使用于各类考试和面试。所以,学生习作不仅是一个考分的问题,它还关乎走入社会后的就业和成功。

关键词: 重视 训练 基本功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习作,往往重视不够,训练不够,讲解不够,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在课时上,也没有分出一定的时间来上作文课,作文往往只是布置下去,然后学生交上来,批阅后泛泛讲解一下。无论质量上或者是数量上,都达不到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基本上都让位于课本里的文章分析、题目训练。所以,教师必须每周分出一节课的时间,专题讲析作文写作技能和方法,并进行实际训练。同时,在课文分析中也有机贯穿作文技巧,使之相得益彰。

一、教师在思想上要对习作课给予足够重视。

首先,学生习作,对学生卷面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按初中卷面分120分来看,其中作文分就占了50分,是总份的5/12,几乎近一半;另外,作文反过来也有利于提高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这是一个比较明白简单的道理;其三,学生书面表达技巧,这也是对学生将来负责。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就业时,要遇到各种应考,初中阶段为他们打好扎实基础,会让他们终生受益无穷。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该对习作训练引起足够重视。

二、 注重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学生平时习作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卷面上尽量避免出现潦草、涂改,要求书写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卷面犹如门面,这不仅是作文,而是各们课程都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

(二)、按要求完成作文的字数,不宜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一般是让作文纸剩下3—5行,最好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不要开头就空发议论,这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不要写大段作文,让读者(或阅卷教师)感到沉闷,透不过气来。分段不能太少,一般5-8段为好,尽量别少于5段。每段字数少一些,切忌大段作文。

(五)注意要求学生习作文不对题,俗称“离题”,这种文章基本达不到要求,若是应试,分数肯定是不好的。

(六)农村初中学生,习作题材和写法,往往一直停留在小学阶段,未能利用表现重大意义的题材,写不出重大意义的主题,总是写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七)文章的主题要表现那些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内容,也就是那些“阳光”的素材,千万别写那些灰色、低沉、消极的内容,别把人写死了,也不能把人写成癌症。

三、动手前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好多学生写作文,在动手前,往往没有考虑好如何开头、结尾,胸中“无数”,写一个什么甚至自己也说不清楚。所以,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力求让学生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清题意,这是写作的关键所在。但是,考试往往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短时间内要把握好主题,确实不易。所以,我们拿到试卷,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二)、做到主题先行,立好主题,这是一篇文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一篇文章,立意要高,才会得高分,先确定中心,自己可以判定主题是否深刻重大,另外,才可以围绕中心选择恰当材料。部分学生,完成一篇作文,根本不知道要说个什么,至少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三)、选好材料,材料要能够很好体现中心。选择材料,要选那些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四)、写好提纲,有利于结合中心迅速展开铺写,高效、省时:(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结尾要注意点题和呼应开头,做到收放自如。

四、加强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

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其积累丰厚的感性知识,对写作有很大好处。阅读量小,学生写作往往打不开思路,无话可说。在教学中,一是教师尽量写下水作文,让学生多读教师写的作文。这样做,一方面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对写作排除畏难情绪,另外,也激发他们热爱语文学科和写作;另外,要求和家少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精短、优美的散文,每星期至少阅读两三篇。套用古人话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暂时做不到,但多读些课外书,这是能办到的。阅读,它可以指导我们创作方法,也可以启迪写作思路。

经常练习写写,也是提高作文技巧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多练习写,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象样习作。平时训练中,不一定非要求学生写600字左右的作文,可以写日记,可以写片段,或几行心得体会,日积月累。而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性格比较浮躁,有些习惯难以坚持,那么,教师必须要想办法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去练习。为了使学生能养成一种习惯,教师可以不定期检查,或安排学生帮查,起到督促和提醒的作用。

五、训练学生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语言表达技巧。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这些,同样适用于作文。文章语言就是文章灵魂的外衣。一篇文章,语言华丽流畅,就会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第一印象。生动形象的语言,会使一篇文章变得栩栩如生。所以,应该注重训练学生驾驭语言运用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一方面是教会学生平时阅读时注意收集别人的好词佳句,背诵一些精美段落,然后在习作中加以合理运用。另外,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初中阶段的一些常用写作表达技巧。

写作表达技巧,除了阅读收集积累外,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训练:

(一)平时注重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诸如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这些概念和写作技巧,应该让学生清楚,并学会在写作中进行运用。

例如,联想力和想象力,在作文中尤其重要。有人说,“联想和想象”是作文的一对翅膀,它深刻地说明了联想和想象在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想象力和联想力的文章,缺少血肉,似乎是一具骨架。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增强艺术感染力。

由此可见,这些常见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对作文的装饰打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以及表达方式中的描写方法和说明方法,记叙文的要素,都要求全面系统掌握它的概念和作用,并学会较为熟练的运用。这些的运用,也是落实想象和联想的一个平台和重要手段。在写作中恰当运用这些手法,他将使文章血肉丰满,如“锦衣还乡”,增色不少。

以上两个方面的熟练掌握,又必将对学生阅读分析受益匪穷。所以,这是一石二鸟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六、训练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

观察是写作的重要前提,熟悉事物必须通过平时观察积累,只有通过认真观察,长期积累,才有素材可写。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习惯,教给他们多观察周围的人、事和物,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并进行素材的积淀。

另外,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关注人类的生存命运,怀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对任何事情,通过自己思考,都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切忌人言亦言。一篇作文,只有反映了自己的思想价值,才可能显得有意义。这些素质,都得益于平时的思考和积累。观察和思考,正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还有就是,文以情动人,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作文训练,并且按照一定方法进行训练,打好扎实基本功,才可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技能水平。

初中生作文训练方法 第二篇_初中作文训练计划

初中作文训练计划【初中生作文训练方法,】

初中生作文训练方法 第三篇_初中作文训练

一、 审题

审题,就是在下笔前,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认真仔细地进行审查分析和研究,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这个思考和领会题目的过程,就是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要素,对于中学生来说,审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确立主题,谋篇布局,想象联想,抒发情感,都必须以审题为基础。所以,审题是学生习作的第一步,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审题方法。

【初中生作文训练方法,】

1、 命题作文的审题

切分法 命题作文的审题,宜用“切分法”,也叫“分析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范围、题眼、数量、人称”等来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和要求。

如2006年,河南省的中考作文题:《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对于这样的题目,可以采用切分的方法,把题目切分为“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三个部分。“长大的路上”限定写作的范围,即所写的事件必须发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爷爷、奶奶,还可以是其他给过“我”无私关爱的人,要理清“我”和“他”的人称关系。“牵着我的手”,是“题眼”(下面会分析),是文章应着力表现的内容。“牵手”,可以理解为肌肤相亲的手拉手,也可以理解为“帮助”和“关爱”。所以,写作时,要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他(她)”的牵手中长大的,在长大的路上,“他(她)”给了“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

运用这种方法审题,使人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下面,进一步说明如何掌握这种审题方法。

(1)、范围 一般作文题目对要写作的内容都有个范围,对作文的选材总是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具体表现在时间、对象、地点、内容等方面。

①时间范围:根据题目内容的限制要确定好所写事件发生的先后时间。如《那一次,我尝到了 的滋味》(06年厦门市的中考作文题),要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门其实开着》(06年无锡市中考题),要写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我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暑假》(05年绍兴市中考作文题),要写的则是将来要发生的事。

②对象范围: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或者是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就是规定一篇作文的对象范围。如《掌声又响起来了》(05年宿迁市的中考作文题),取材的对象是“掌声”,《我很重要》(05年常德市的中考作文题),取材对象则是“我”。

③地点范围:根据题目内容的限制,要确定好事件发生的地点范围。如《发生在初三的事》(06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地点应是在“校园”,《家庭的 (温馨、和谐、快乐、风波等)》(05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地点则应该是在“家”。

④内容范围:对作文题目要求写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写哪些方面的内容,要分析清楚。如《一次不平常的经历》(05年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要以记事为主,而《充满活力的岁月》(05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则要以写人为主。

【初中生作文训练方法,】

从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目看,范围的限制较为宽松,所以,不必过于拘泥,能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2)、题眼 要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准“题眼”是关键。“题眼”就是题目中提示思想意义或者表明感情色彩的词。所以,也有人把“题眼”叫“关键词”。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重点。能准确地找出“题眼”,再围绕“题眼”进行选材,就能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抓住“题眼”呢?要领有“三抓”:

①抓谓语部分: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通常在谓语部分。如《我养成了一修好习惯》(06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题眼”是“养成”,应围绕为什么要“养成”,怎么样“养成”,“养成”的意义来组织材料。当然这种审题的方法并不局限于题目是完整句的类型,一些作文题目是词组的类型也可以用这种审题方法。如《点亮心灵的灯》(05年威海市中考作文题),“题眼”就是“点亮”。

②抓修饰词: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常常就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05年上海市的中考作文题目).

中心词“岁月”,在这里是年月,日子的意思。应是规定行文的取材范围,必须跟人有关。行文的重点应放在修饰语“充满活力”上面,这样取材范围就广了,如果要写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的成长,可紧扣住“积极进取”来选材。“成长”中那些令你“愉悦”的事情,包括得到帮助鼓励,提高了认识,体会到某种情谊,令你心里甜甜的,或是窃喜,或是惊喜„„如果是写校园活动,可紧紧扣住“朝气蓬勃”,表现出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健康成长,群体的生动活泼,讴歌美丽的青春。诸如“减负”后的球赛、歌咏、社会调查等方面,都可以写得有场面有气氛,还可点面结合,描写人物的活动。如果写家庭,可扣住“洋溢欢乐”,表现出家庭的“和谐温馨”。无论是哪个家庭成员,在相互关心、支持、鼓励下,取得了成绩;节假日、生日合家同庆,或全家出游,或下岗创业,或学业进步,都可以写得很精彩。

③抓物体的象征:如果题目只是一个词,那么,“题眼”就是物体本身或它的象征义。如2005年,浙江省宁波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沟通》

从字面上理解,沟通,是交流信息,或者是使两方面通连起来的意思。但如果局限于此,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写作的内容看。既可写“沟通”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如人与人之间隔阂少了,友谊多了;或者是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加深了;或者是老师与同学更加融洽了等等。也可以写“沟通”中的种种反常行为:考试时相互对答案,竞选时为拉选票而相互利用等等。甚至可以写写曲解“沟通”的一些现象:单位里一些人与上司沟通感情,目的是为了博得上司的好感,争取升迁。同样,也可以写一些不同的人,如教师、学生、家长对“沟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态等等。

第二,从写作的角度看,要注意新颖和深度。要围绕“沟通”,多方寻找。如什么是沟通?沟通后有什么好处?还可以再深入下去,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沟通,让自己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历史人物的口作出回答。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我们要充分地用事例为主题服务。

第三,在文体的选择上,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写作记叙文时,要选取具体的典型事例,通过外部环境的渲染,使主题更加突出。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先完善自己的观点,把沟通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益处说透彻,从对比论证中得出观点。

通过掌握的找“题眼”方法,对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半命题作文,多半是填中心词,而中心词又是规定了作文的范围,那么,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来取材,动词或表示修饰的词多出现在题目上,这就是“题眼”,行文的重点都要围绕“题眼”来组织。如《精彩的 》(06年无锡市的中考作文题),《感受 》(06年鞍山市的中考作文题)。

至于数量、人称,比较容易,这里不再多谈。

2.半命题作文

一、要弄清题意。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前还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________(亲人、生命、自己……)”(四省国家课改实验区中考作文题),从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________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某年某地中考作文题),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以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员即可。

再看某地中考作文试题: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该题的提示语中可以看出,触动了“我”的心灵的应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或是特殊的人或情感。

此外,在几乎所有的文题后面都有具体要求,如“将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等等,这些在审题时也应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二、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____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河南省中考作文题),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 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安徽省中考作文题),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作记叙文写,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作议论文写,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

3. 要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

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_____的滋味”(云南省中考作文题),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为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三、要选好材料。补写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例题训练:

⒉《____,我永远的天空》⒌《生活需要______》⒎《假如我是______》⒏《告诉你,我很_____》 ⒐《我眼中的______》 ⒑《生活需要______》⒒《______在我的身边》⒓《______也是一种美》⒕《与______同行》⒖《______伴我成长》⒙《我发现______》⒚《真想做个______》

24.《______,做我自己》26.《我和______的距离》 28.《给自己找个______》30.《那一次,我______》37.《______,让我欢喜让我忧》38.《爱上________》 39.《欣赏________》40.《我眼里的______》44.《第一次________》 45.《给心情涂上______》 46.《人生路上________多》 47.《________,我的最爱》52.《我____,我____》 56.《明天,我________》 57.《我的________我做主》 72.《______,让我欢喜让我忧》 73.《拒绝________》 74.《让_____为____着色》 75.《我________故我在》 76.《________,妙不可言》 77.《读懂________》 78.《我总是________》 79.《______一族的幸福生活》 80.《________拍卖会》 81.《________永不下岗》 82.《那次,我与____擦肩而过》 83.《________在我胸》 84.《________是一种牵挂》 85.《________带给我的快乐》 86.《________也是一种享受》 87.《________让我如此美丽》 88.《____,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98.《留些______给自己取暖》

二、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和作文要求。 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淡化文体,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1、审题谨慎

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的范围。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

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会感到非常幸福,而帮助他人的人也会感到快乐。在初中三年的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或得到他人帮助的经历和感受,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真情。

请以“帮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此题审题的关键:①、“提示性材料”中有“……感到幸福……感到快乐……最美好的真情”等语,所以,文章的立意只能是表达“帮助”的积极的正面的意义,如果有人写“帮助”造成的“尴尬”或“误会”等,无疑会被判为“走题”。②、“提示性材料”中还有“在初中三年的生活学习中”的限制语,如果阅卷标准严格的话,写初中三年以外的内容,也可能被判为“偏题”。③、“写作要求”中有“诗歌除外”的限制,也是不能忽视的。

2、立意创新。

话题作文为考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这就便于立意的出新。出新就是要突破—般立意的平面,围绕话题从大处着想,进行多角度的立意;要按住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特点、风貌,展示时代的意义;还要有独创性,善于开掘、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特别要关注当今社会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样作文时才能有创新意识,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发。

写话题作文最忌思路闭塞,材料贫乏,人云亦云,千部一腔,东拉西扯,胡编乱造。解决这些弊端的最好方法是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激活思维,开启思路,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和思想积淀,拓宽选材领域,深化文章主题。

首先,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

如:以“台阶”为话题,其立意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发散:由台阶的层级特点,可以提炼出“不断迈向新的高度”的观点;由台阶的曲折,可以提炼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由台阶的作用,可以提炼出“奉献”的“陡者级之,战胜困难前进”;由台阶上下级的关系,可以提炼出“万丈高楼从地起”,“夯实基础,才能成就大业”;由各个台阶的群体作用,又可提炼出“团结奋斗,各司其职,才能跃上高峰”。

其次,要敢于突破常规,大胆设想。

如:《我渴望……》,可写的素材很多,考生有写《我渴望成功》的,有写《我渴望朋友》的,而另一位考生却写《我渴望后娘》。一般来说,小孩都怕有后娘,但为什么这位考生却盼望有后娘呢?原来,考生体念父亲生活的艰难,希望有个后娘能关心父亲,为父亲分担忧愁和负担。她写道:“尽管人们说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尽管她可能不喜欢我和妹妹,但这些都不要紧,只要她对父亲好。”考生深沉的爱令人感动,文章的成功就在于“出新”。 立意必须坚持四个原则:(1)准,切题但不跑题;(2)深,深刻而不肤浅;(3)稳,稳妥而不走险;(4)新,新颖而不俗套。为此,力求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初中生作文训练方法 第四篇_初中作文技巧训练总汇

初中作文训练

一、 审题

审题,就是在下笔前,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认真仔细地进行审查分析和研究,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这个思考和领会题目的过程,就是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要素,对于中学生来说,审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确立主题,谋篇布局,想象联想,抒发情感,都必须以审题为基础。所以,审题是学生习作的第一步,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审题方法。

1、 命题作文的审题

切分法 命题作文的审题,宜用“切分法”,也叫“分析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范围、题眼、数量、人称”等来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和要求。

如2006年,河南省的中考作文题:《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对于这样的题目,可以采用切分的方法,把题目切分为“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三个部分。“长大的路上”限定写作的范围,即所写的事件必须发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爷爷、奶奶,还可以是其他给过“我”无私关爱的人,要理清“我”和“他”的人称关系。“牵着我的手”,是“题眼”(下面会分析),是文章应着力表现的内容。“牵手”,可以理解为肌肤相亲的手拉手,也可以理解为“帮助”和“关爱”。所以,写作时,要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他(她)”的牵手中长大的,在长大的路上,“他(她)”给了“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 运用这种方法审题,使人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下面,进一步说明如何掌握这种审题方法。

(1)、范围 一般作文题目对要写作的内容都有个范围,对作文的选材总是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具体表现在时间、对象、地点、内容等方面。

【初中生作文训练方法,】

①时间范围:根据题目内容的限制要确定好所写事件发生的先后时间。如《那一次,我尝到了 的滋味》(06年厦门市的中考作文题),要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门其实开着》(06年无锡市中考题),要写的是正在发生的事;《我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暑假》(05年绍兴市中考作文题),要写的则是将来要发生的事。

②对象范围: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或者是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就是规定一篇作文的对象范围。如《掌声又响起来了》(05年宿迁市的中考作文题),取材的对象是“掌声”,《我很重要》(05年常德市的中考作文题),取材对象则是“我”。 ③地点范围:根据题目内容的限制,要确定好事件发生的地点范围。如《发生在初三的事》(06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地点应是在“校园”,《家庭的 (温馨、和谐、快乐、风波等)》(05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地点则应该是在“家”。

④内容范围:对作文题目要求写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写哪些方面的内容,要分析清楚。如《一次不平常的经历》(05年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要以记事为主,而《充满活力的岁月》(05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则要以写人为主。

从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目看,范围的限制较为宽松,所以,不必过于拘泥,能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2)、题眼 要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准“题眼”是关键。“题眼”就是题目中提示思想意义或者表明感情色彩的词。所以,也有人把“题眼”叫“关键词”。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重点。能准确地找出“题眼”,再围绕“题眼”进行选材,就能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抓住“题眼”呢?要领有“三抓”:

①抓谓语部分: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通常在谓语部分。如《我养成了一修好习惯》(06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题眼”是“养成”,应围绕为什么要“养成”,怎么样“养成”,“养成”的意义来组织材料。当然这种审题的方法并不局限于题目是完整句的类型,一些作文题目是词组的类型也可以用这种审题方法。如《点亮心灵的灯》(05年威海市中考作文题),“题眼”就是“点亮”。

②抓修饰词: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常常就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05年上海市的中考作文题目).

中心词“岁月”,在这里是年月,日子的意思。应是规定行文的取材范围,必须跟人有关。行文的重点应放在修饰语“充满活力”上面,这样取材范围就广了,如果要写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的成长,可紧扣住“积极进取”来选材。“成长”中那些令你“愉悦”的事情,包括得到帮助鼓励,提高了认识,体会到某种情谊,令你心里甜甜的,或是窃喜,或是惊喜„„如果是写校园活动,可紧紧扣住“朝气蓬勃”,表现出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健康成长,群体的生动活泼,讴歌美丽的青春。诸如“减负”后的球赛、歌咏、社会调查等方面,都可以写得有场面有气氛,还可点面结合,描写人物的活动。如果写家庭,可扣住“洋溢欢乐”,表现出家庭的“和谐温馨”。无论是哪个家庭成员,在相互关心、支持、鼓励下,取得了成绩;节假日、生日合家同庆,或全家出游,或下岗创业,或学业进步,都可以写得很精彩。

③抓物体的象征:如果题目只是一个词,那么,“题眼”就是物体本身或它的象征义。如2005年,浙江省宁波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沟通》

从字面上理解,沟通,是交流信息,或者是使两方面通连起来的意思。但如果局限于此,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写作的内容看。既可写“沟通”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如人与人之间隔阂少了,友谊多了;或者是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加深了;或者是老师与同学更加融洽了等等。也可以写“沟通”中的种种反常行为:考试时相互对答案,竞选时为拉选票而相互利用等等。甚至可以写写曲解“沟通”的一些现象:单位里一些人与上司沟通感情,目的是为了博得上司的好感,争取升迁。同样,也可以写一些不同的人,如教师、学生、家长对“沟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态等等。

第二,从写作的角度看,要注意新颖和深度。要围绕“沟通”,多方寻找。如什么是沟通?沟通后有什么好处?还可以再深入下去,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沟通,让自己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历史人物的口作出回答。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我们要充分地用事例为主题服务。

第三,在文体的选择上,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写作记叙文时,要选取具体的典型事例,通过外部环境的渲染,使主题更加突出。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先完善自己的观点,把沟通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益处说透彻,从对比论证中得出观点。

通过掌握的找“题眼”方法,对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半命题作文,多半是填中心词,而中心词又是规定了作文的范围,那么,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来取材,动词或表示修饰的词多出现在题目上,这就是“题眼”,行文的重点都要围绕“题眼”来组织。如《精彩的 》(06年无锡市的中考作文题),《感受 》(06年鞍山市的中考作文题)。

至于数量、人称,比较容易,这里不再多谈。

2.半命题作文

一、要弄清题意。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前还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________(亲人、生命、自己……)”(四省国家课改实验区中考作文题),从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________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某年某地中考作文题),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以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员即可。

再看某地中考作文试题: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该题的提示语中可以看出,触动了“我”的心灵的应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或是特殊的人或情感。

此外,在几乎所有的文题后面都有具体要求,如“将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等等,这些在审题时也应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二、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____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河南省中考作文题),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 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安徽省中考作文题),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作记叙文写,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作议论文写,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

3. 要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

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_____的滋味”(云南省中考作文题),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为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三、要选好材料。补写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例题训练:

⒉《____,我永远的天空》⒌《生活需要______》⒎《假如我是______》⒏《告诉你,我很_____》 ⒐《我眼中的______》 ⒑《生活需要______》⒒《______在我的身边》⒓《______也是一种美》⒕《与______同行》⒖《______伴我成长》⒙《我发现______》⒚《真想做个______》

24.《______,做我自己》26.《我和______的距离》 28.《给自己找个______》30.《那一次,我______》37.《______,让我欢喜让我忧》38.《爱上________》 39.《欣赏________》40.《我眼里的______》44.《第一次________》 45.《给心情涂上______》 46.《人生路上________多》 47.《________,我的最爱》52.《我____,我____》 56.《明天,我________》 57.《我的________我做主》 72.《______,让我欢喜让我忧》 73.《拒绝________》 74.《让_____为____着色》 75.《我________故我在》 76.《________,妙不可言》 77.《读懂________》 78.《我总是________》 79.《______一族的幸福生活》 80.《________拍卖会》 81.《________永不下岗》 82.《那次,我与____擦肩而过》 83.《________在我胸》 84.《________是一种牵挂》 85.《________带给我的快乐》 86.《________也是一种享受》 87.《________让我如此美丽》 88.《____,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98.《留些______给自己取暖》

二、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和作文要求。 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淡化文体,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1、审题谨慎

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的范围。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

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会感到非常幸福,而帮助他人的人也会感到快乐。在初中三年的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或得到他人帮助的经历和感受,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真情。

请以“帮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此题审题的关键:①、“提示性材料”中有“……感到幸福……感到快乐……最美好的真情”等语,所以,文章的立意只能是表达“帮助”的积极的正面的意义,如果有人写“帮助”造成的“尴尬”或“误会”等,无疑会被判为“走题”。②、“提示性材料”中还有“在初中三年的生活学习中”的限制语,如果阅卷标准严格的话,写初中三年以外的内容,也可能被判为“偏题”。③、“写作要求”中有“诗歌除外”的限制,也是不能忽视的。

2、立意创新。

话题作文为考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这就便于立意的出新。出新就是要突破—般立意的平面,围绕话题从大处着想,进行多角度的立意;要按住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特点、风貌,展示时代的意义;还要有独创性,善于开掘、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特别要关注当今社会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样作文时才能有创新意识,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发。

写话题作文最忌思路闭塞,材料贫乏,人云亦云,千部一腔,东拉西扯,胡编乱造。解决这些弊端的最好方法是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激活思维,开启思路,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和思想积淀,拓宽选材领域,深化文章主题。

首先,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

如:以“台阶”为话题,其立意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发散:由台阶的层级特点,可以提炼出“不断迈向新的高度”的观点;由台阶的曲折,可以提炼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由台阶的作用,可以提炼出“奉献”的“陡者级之,战胜困难前进”;由台阶上下级的关系,可以提炼出“万丈高楼从地起”,“夯实基础,才能成就大业”;由各个台阶的群体作用,又可提炼出“团结奋斗,各司其职,才能跃上高峰”。

其次,要敢于突破常规,大胆设想。

如:《我渴望……》,可写的素材很多,考生有写《我渴望成功》的,有写《我渴望朋友》的,而另一位考生却写《我渴望后娘》。一般来说,小孩都怕有后娘,但为什么这位考生却盼望有后娘呢?原来,考生体念父亲生活的艰难,希望有个后娘能关心父亲,为父亲分担忧愁和负担。她写道:“尽管人们说蝎子的尾巴后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82528/

推荐访问:初中生作文训练题 如何训练初中生作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