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时间:2018-09-21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篇_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字词

依恋 榆钱 褪色 依恋 榆钱 褪色 卜问

依恋 榆钱 褪色 依恋 榆钱 褪色 卜问 磕头 模糊 姿势 狡猾 焚香 纠纷 军阀

觅食 惭愧 小憩 遨游 冥思遐想 搓 捻

怦 脾气 譬如 恩惠 繁衍 小憩 诱惑 枝桠 冥思遐想 遨游 钥匙 预兆 凝聚 遗憾

和蔼 琢磨 绚丽 搓捻 企盼 繁衍 迁徙 花

团锦簇 聋 翘首 琳 须臾 徒手 惊

讶 屏息 承蒙 绰号 优雅 呆板 教条 离谱 叛逆 嘈杂 丑陋 轮番 喉咙 铭记

得意洋洋 洗耳恭听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萤火虫 尴尬 一字不漏 管辖 独具慧眼 停滞不前

毫无例外 整装待发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传不习乎不

逾矩 罔 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迷藏mí

cáng 朗润lǎng rùn 蓑suō 衣 烘托hōng tuō 抖擞dǒu sǒu

黄晕yùn 水涨zhǎ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è 薄bó烟

巢cháo

磕头 模糊 姿势 狡猾 焚香 纠纷 军阀 觅

食 惭愧 小憩 遨游 冥思遐想 搓 捻 怦

脾气 譬如 恩惠 繁衍 小憩 诱惑 枝桠

冥思遐想 遨游 钥匙 预兆 凝聚 遗憾 和蔼

琢磨 绚丽 搓捻 企盼 繁衍 迁徙 花团锦簇

聋 翘首 琳 须臾 徒手 惊讶 屏息

承蒙 绰号 优雅 呆板 教条 离谱 叛逆 嘈杂 丑陋 轮番 喉咙 铭记 得意洋洋 洗耳恭听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萤火虫 尴尬 一字不漏 管辖 独具慧眼 停滞不前

毫无例外 整装待发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传不习乎不

逾矩 罔 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迷藏mí

cáng 朗润lǎng rùn 蓑suō 衣 烘托hōng tuō 抖擞dǒu s

ǒu 黄晕yùn 水涨zhǎ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è 薄bó

烟 巢cháo

依( )liàn ( )yú钱 ( )tuì色 ( )bǔ问 ( )kē头 ( )mï糊 ( )zī势 ( )jiǎohuá ( )fãn香 ( )jiǖ纷 军( )fá ( )mì食 ( )cán愧 小( )qì ( )áo游 ( )míng思( )xiá想 ( )cuō捻niǎn ( )pīng ( )pí气 ( )pì如 恩( )huì 繁( )yǎn ( )yîu惑 枝( )yā ( )yaî匙 预( )zhào ( )níng聚 遗( )hàn 和( )ǎi ( )zhuï磨 ( )xuàn丽 迁( )xǐ 花团锦( )cù ( )lïng ( )qiáo首 须( )yú ( )tú手 惊( )yà ( )bǐng息 承( )mã ( )chuî号 优( )yǎ ( )dāi板 ( )jiào 条 离( )pǔ ( )pàn nì ( )cáo杂 丑( )lîu 轮( )fān ( )hïu lïng ( ) m

íng记 得意( ) 洗耳( ) gōng 听 持之以( ) ( )yā雀无声 ( )yíng火虫 ( )gān gà 一字不( )lîu 管( )xiá 独具( )huì眼 停( )zhì不前 毫无( )lì外 不亦( )yuâ乎 人不知而不( )yùn ( )chuán不习乎 不( )yú( )jǔ 学而不思则( )wǎng 思不学则( )dài 一( )dān食 曲qū( )gōng而枕之 博学而( )dǔ志

依( )liàn ( )yú钱 ( )tuì色 ( )bǔ问 ( )kē头 ( )mï糊 ( )zī势 ( )jiǎohuá ( )fãn香 ( )jiǖ纷 军( )fá ( )mì食 ( )cán愧 小( )qì ( )áo游 ( )míng思( )xiá想 ( )cuō捻niǎn ( )pīng ( )pí气 ( )pì如 恩( )huì 繁( )yǎn ( )yîu惑 枝( )yā ( )yaî匙 预( )zhào ( )níng聚 遗( )hàn 和( )ǎi ( )zhuï磨 ( )xuàn丽 迁( )xǐ 花团锦( )cù ( )lïng ( )qiáo首 须( )yú ( )tú手 惊( )yà ( )bǐng息 承( )mã ( )chuî号 优( )yǎ ( )dāi板 ( )jiào 条 离( )pǔ ( )pàn nì ( )cáo杂 丑( )lîu 轮( )fān ( )hïu lïng ( ) m

íng记 得意( ) 洗耳( ) gōng 听 持之以( ) ( )yā雀无声 ( )yíng火虫 ( )gān gà 一字不( )lîu 管( )xiá 独具( )huì眼 停( )zhì不前 毫无( )lì外 不亦( )yuâ乎 人不知而不( )yùn ( )chuán不习乎 不( )yú( )jǔ 学而不思则( )wǎng 思不学则( )dài 一( )dān食 曲qū( )gōng而枕之 博学而( )dǔ志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篇_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4分)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10分)

蹂lìn( ) zǔ zhòu( ) ( ) 寂 liáo( ) cǜ ( )然 倔强( )( ) 玷污( ) 贪婪( ) 皎洁( )

2、按要求填空(8分,①每空0.5 分,其余每空1分)

①论语是记录 的书,共 篇, 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 ,字 , 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②孔子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③ ,禅房花木深。④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⑤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3、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B、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下面选项中找出与课文理解有不同的一项( )(3分)

A、《理想》和《在山的那边》这两首诗的主题相同,都抒写了对理想的追求。

B、“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就越益多姿多彩“,这就是说,要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

C、《月亮与白兔》与《落难王子》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赤贫如洗,一无所有才是最自

在的。

D、一生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居里夫人是波兰人。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科学在 ,书也在不断 ,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 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A、发展 演变 哺育 B、演变 发展 哺育C、发展 演变 抚育 D、演变 发展 抚育

6、口语交际,能力运用

食堂是学校的一个公共场所,这里能很好地反映同学们的修养。有个同学洗好盆子后转身,一任水龙头哗哗淌水。请你说句得体的话劝其要节约用水,自愿去关水龙头。你会这样说:(要求:简洁、得体、有说服力、易接受)(3分)

7、仿照所给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堵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4分)

风筝 友情 困难 骄傲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 行道树(16分)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裏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著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著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8、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3分)

9、第二语段中“堕落”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10、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3分)

1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3分)

12、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4分)

(二)(15分)

①明媚的三月三日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亮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锃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抵御冰雪的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是有的,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三篇_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42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zǔzhoù( ) ( ) 蹂lìn( ) 寂 liáo( ) cù ( )然

倔强 ( ) ( ) 玷污( ) 贪婪( ) 皎洁( )

2.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 )(2分)

A.洗濯 玷污 仙露琼浆 绝处逢身

B.稀疏 雏形 头晕目眩 回味无穷

C.嬉戏 厄运 心旷神怡 异国他乡

D.固执 懊恼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

3、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人们心目中的“勇敢的化身”,最具有反抗性格的人物。

B.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因为心中有梦想,勇敢地战胜挫折,不断拼搏,最终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C.《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个博学多才,知恩图报的人。

D.《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于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阵轻风拂过,枝头的果子津津有味,令人垂涎。

B、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C、柜台里的点心有二十几种,真是不计其数。

D、全校同学聚精会神,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5.按要求(8分,①每空0.5 分,其余每空1分)

①论语是记录 的书,共 篇, 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 ,字 , 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 家、 家。

③孔子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④ ,禅房花木深。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

⑥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6、修改病句(4分)

①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②放学回家后,他放下自己的书包就来到自来水前洗自己的手。

7、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太阳”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句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4分)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

绿; , ; , 。

8、口语交际,能力运用(3分)

食堂是学校的一个公共场所,这里能很好地反映同学们的修养。有个同学洗好盆子后转身,一任水龙头哗哗淌水。请你说句得体的话劝其要节约用水,自愿去关水龙头。你会这样说:(要求:简洁、得体、有说服力、易接

受)

9?(不超过40字,3分)

吴明说:

10、仿照所给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堵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4分)

风筝 友情 困难 骄傲

11.读文答题(3分)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12、请为下面一首题为“门”的小诗补足诗句。(2分)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

二、诗词文言文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9题。(15.5分)

13.下面不是谈学习方法的为( )(2分)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厌 C.默而识之 D.温故而知新

14、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入各句的空白处。(填字母)(5分)

A.学而不厌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温故而知新

D.不亦乐乎E.诲人不倦F.学而不思则罔

①“ ”,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现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②毛泽东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对人家“ ”,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③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 ”,这话一点也不假。

④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 ”

15.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不亦悦乎

(2)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

16.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5分)

A.学而时习之(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C.不亦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经)

D.其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17.按要求用原文填空。(3分)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

答: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

答: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

答:

三阅读理解

(一)(20.5分)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点着头。

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个晨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介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就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女儿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

读信的那一刻,我心里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

毕业前,我写信告诉母亲我有女朋友了。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城里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

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再给你买一打。”我当然没有要一打,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妻很能珍惜。

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

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刀子那条红围巾“给拴住的”„„ 不过这是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倾诉感动》)

18.用三句10字以内的话概括文中的“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真实结果的往事”(4.5分)

① ② ③

19.这三件事都寄予了母亲不同的厚望,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第三件事是希望我幸福。(4分)

20.文中一段交待“背景”的文字是: 。(2分)

21.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4分)

①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②读信的那一刻,我心里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

22.文中的“我”决定将这三件事的真相永远不告诉母亲的内在原因是:(2分)

23.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4分)

(二)(16分)

老师的忏悔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位中学老师,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学生和同事中间口碑极佳。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大半夜的时间,写了满满七大张纸,描述了自己的梦想。他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非常详尽,并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示意图中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此外还绘制了房屋建筑和室内设置平面图。

第二天,蒙迪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递到老师手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带着未来牧马场主人的骄傲。然而作业发下来的时候,却见第一页的右上角上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F”(差)。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老师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毛头小伙,郑重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得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意重新做这份作业,可以重新给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此后的岁月中,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很大很刺眼的“F”一直伴随着他。然而正是这份作业激励着蒙迪,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创业,坚持不懈地不断超越新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天,克利亚老师应邀带着他现在的30名学生踏上这个占地20多英亩的以“蒙迪”命名的私人牧马场。头上已经添了许多白发的克利亚老师流下了忏悔的泪水,激动地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年我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蒙迪大步走上前去,拥抱克利亚老师,并深情地说道;“老师,谢谢您!正是那次糟糕的成绩,激励着我为实现梦想永不停息地奋斗。”

克利亚老师缓缓地抬起头,面向在场的每一位学生,目光中充满着希望。

是啊,梦就是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激情,才会努力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24.一篇文章的题目,应该简要鲜明的点出文章主要内容。请你为这篇选文加一个标题。(2分)

25.克利亚老师为什么给蒙迪的作业打“F等级?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这个评价?请说明理由。(4分)【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26.蒙迪的父亲对他说:“你得慎重一些。”父亲为什么要蒙迪“慎重一些”呢?仔细阅读父亲说的全部话,反复品味其中的含义,你就会理解父亲的用心了。(4分)

27.许多年以后,蒙迪是否完全实现了他在作业中的构想?你对这一事实有什么看法?(3分)

28.读过这篇文章,你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人生道理是什么?(3分)

四、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6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9、《归园田居》作者是________时候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 诗人。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__诗。结句中的“愿”应是 (4分)

30、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本诗表现陶渊明田园之乐与归隐之趣。

B、“种豆南山下”,起句平实,用语平淡,一如老农口语。

C、“荷月带锄归”,勾画了诗人的愉快和自豪。D、“但使愿无违”,表明诗人别无所求,只望丰收。

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躏 诅 咒 寥 猝 jué jiàng diàn lán jiǎo

5、①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20儒;丘陵 仲尼,春秋,思想,教育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曲径通幽处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 ⑤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9.参考例句:“‘数学家’,我这有一道既难又十分有趣的数学题,你有兴趣解答一下吗?”(如例句一类较委婉巧妙的表达可得4分,若直接请教或表达,用了“请”、“可以”等礼貌用语且简明得体可得2—3分,无礼貌用语得分不超过1分,每超过5个字扣1分)

11、合乎题意即可,如: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惟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12.参考:绿荫把夏天的门打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打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真诚把爱的门打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打开了。

二.13、C 14、A、E 15、B16、D(1)说同“悦”,高兴 (2)女同“汝”,你 (3)知同“智”,聪明 17.表目的,来 表顺接,并且 表顺接,然后表转折,但是18.A

19.(1)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吾日三省吾身 人不知而不愠

20.根据实况评改,如:①卖手镯买营养液;②夏天给我邮寄熟鸡蛋;③给我的女朋友送红围巾 20.合乎题意即可,如:健康;上进

21.第一段

22.言之有理即可,如:①“最贵重”的东西拿来换了“营养液”,可见母亲爱子之深,望子成龙之切;②“暖融融”写出了“我”理解母亲后的感动和幸福

23.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

24.母亲是一个愚昧而没有文化,但爱子心切的人(应抓住“爱子”“愚昧”这两点来谈)

25.老师的忏悔、蒙迪的梦想、一份“差等”作业、一份打“F”的作业。(所拟标题文字简洁,内容鲜明,紧扣主旨皆可)

26.是因为蒙迪的理想离现实太远。(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皆可肯定。)

27.蒙迪对自己理想的描述不只是一份作业,实际上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他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因此,父亲要求他以慎重态度对待这件事。(意思正确即可)

28.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说他未能完全实现作业中的构想,可举他的牧马场只有20多英亩,距他设想的200英亩所差甚远为据;说他实现了自己的构想,可以他有了自己的牧马场为据。评价方面,既可肯定他对自己的话负责,用自己的奋斗占实践它;也可肯定定老师有责任心,他提醒蒙迪把理想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是完全必要的。

29.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从老师、父亲、蒙迪上都可以悟到许多人生道理。学生能从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篇_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超完整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理 想

1 ——“总领全文,总说理想的意义” 8—11 —— “理想的人生意义” 2—3 —— “理想的历史意义” 12 ——鼓舞召唤人们为理想而奋斗 4—7 —— “理想的人格意义”

1、第1节:语言表达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特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采用比喻、顶针的修辞手法。 特点:语言形象、生动,形式上环环相扣,内容步步推进。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作用。

2、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试概括出理想的特性

时代性和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逐步提高。反过来,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前两句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后两句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本节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珍珠链”、“脊梁骨”是什么意思?

历史的角度。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 就像一串“珍珠链”。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4、第4节:怎样理解“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进取的心。”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第5节:揣摩各句意思,试用简洁的词语或短语概括该句意思。

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 。理想使人年轻充满活力。

6、第6节: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和快乐,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包括金钱甚至生命为前提,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7、第7节:“副产品”比喻什么?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比喻“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会带来个人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你所追求的目标的。

8、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9、“不幸”指什么?“大写的人”又指的是怎样的人?

“不幸”——上文所提“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

“大写的人”——伟大的人,真正崇高的人。

10、怎么理解“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1、树立了理想,即使是罪人,都能恢复良知,恢复正常人的灵魂,重新做人。

2、理想能引导浪子走上正轨。

11、怎样理解第10节

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但真正有理想的人仍然对自己的理想坚信不疑,把种种不幸当错考验。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12、 为什么说“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可厌”?为什么说“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可笑”?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一

味埋怨环境不好,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13、理解最后一节

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我的信念

居里夫人,生于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1、对于科学的研究,给人的感觉是枯燥的,可居里夫人却近五十年一直致力于对真理的探索,你认为这种动力在哪?

动力来源于对科学事业的浓厚兴趣,强烈的钟爱。

2、居里夫人追求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从中可看出她不慕虚名,淡薄名利。

3、为什么作者追求的“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是一种奢望?

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4、作者认为“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是“美好快乐的记忆”,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这说明了什么

作者为了学习研究,甘于孤独,以苦为乐,最终大有收获,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美好快乐。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5、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和“梦想家”有什么差别?

讲究现实的人,他们通过工作获得很多报酬,其实这是完全应该的,居里夫人也是肯定的。 梦想家是为工作而工作,为研究而研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完全没有物质利益的观念。

6、“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怎样理解

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7、概括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8、“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到底是什么力量

?

《论语》》十则

★★★★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与《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字词解释归纳

1. 通假字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⑥士:(1)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

作为的人 。

(2)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82284/

推荐访问:初一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初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