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刘浪的故乡

刘浪的故乡

时间:2018-09-20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刘浪的故乡 第一篇_潘达利亚历史文物座标

潘达利亚历史文物座标

一共有十个传说。收集完所有传说到邮箱去领取任务卷轴, 然后到魔古山宫殿找周卓交任务就可以了。

一、蜥蜴人与困境

 蜥蜴人:翡翠林临风岛, 座标(67, 29)。  挑衅者:迷雾栈道远古之路, 座标(54, 16)。  背叛者:恐惧废土群星湖, 座标(67, 60)。  背水一战:卡桑琅卡桑利瀑布, 座标(32, 29)。

二、雾锁猢狲

 猢狲演讲:翡翠林丰饶树林, 座标(26, 28)。  成年猢狲:卡桑琅盎迦猴岛, 座标(52, 85)。  拥抱激情:四风谷雷脚农村, 座标(82, 21)。  猢狲抢掠:昆莱山暴徒末路, 座标(45, 61)。

三、鱼的传说

 水锻法:翡翠林月水庄, 座标(67, 86)。  水语者:四风谷新希菲拉, 座标(61, 34)。  起源:卡桑琅瀑歌村, 座标(30, 38)。  使命的召唤:昆莱山墨鳃潭, 座标(74, 83)。

四、魔古的黑心

 皇帝谷:昆莱山征服者陵墓, 座标(50, 48)。  失落的王朝:卡桑琅青春之池, 座标(51, 31)。

 缚灵者:翡翠林天禅院十雷台, 座标(42, 17)。

 雷电之王:锦绣谷雾临村, 座标(39, 77)。

五、螳螂群之心

 螳螂妖的轮回:恐惧废土夏柯希尔之巢, 座标(48, 32)。

 螳螂妖的社会:恐惧废土凯帕圣树, 座标(59, 55)。

 琥珀:恐惧废土琥珀穹顶, 座标(52, 10)。  女皇:恐惧废土恐惧之心, 座标(35, 32)。

六、为何而战

 熊猫人格斗术:四风谷抱拳林, 座标(18, 31)。

 永远铭记:锦绣谷徒圣陵园, 座标(52, 68)。  武僧之祖:翡翠林天禅院雷掌阁, 座标(35, 30)。

 众志成城:锦绣谷遗迹高低, 座标(26, 21)。  昆莱的胜利:昆莱山魔古山圣台, 座标(63, 40)。

七、野牛人之歌

 野牛人战略:昆莱山欧多火营, 座标(50, 79)。

 优势:螳螂高原奥苏尔火营, 座标(65, 50)。  野牛人:昆莱山野牛人前线, 座标(71, 62)。  异乡淹流:螳螂高原仇恨之恶, 座标(83, 71)。

八、少昊的七罪责

 卷一:翡翠林晨芳园, 座标(46, 45)。  卷二:昆莱山不息峰, 座标(43, 51)。  卷三:翡翠林青龙寺, 座标(55, 56)。  卷四:卡桑琅朱鹤寺, 座标(40, 55)。  卷五:螳螂高原砮皂寺, 座标(38, 62)。  卷六:昆莱山白虎寺, 座标(67, 48)。  卷七:昆莱山影踪禅院, 座标(40, 42)。  卷八:锦绣谷魔古山宫殿, 座标(69, 44)。

九、刘浪之歌

 刘浪的故乡:四风谷石犁村, 座标(20, 55)。  赫赫有名的卖契:四风谷半山, 座标(55, 47)。

 流浪的寡妇:四风谷风暴酒厂, 座标(34, 63)。

 等待海龟:卡桑琅海龟沙滩, 座标(72, 31)。

十、酒中仙传奇

 阴阳拳郭乾斗:卡桑琅朱家界, 座标(81, 11)。

 伤心客尹心卧:翡翠林天禅院雷掌亭, 座标(37, 30)。

 盲眼酒中仙云壬:昆莱山不息峰顶。

刘浪的故乡 第二篇_教你速拿筋斗云

文章出自网络整理

本声望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那些反映自己跑完了听完了但是差24点声望崇拜的朋友,请通过这个表格对照自己的成就列表(“探索”>>"潘达利亚")仔细检查自己的成就是否全部完成了,因为差24点意味着你只跳了8个成就听完8个故事,还差1个!!!

1、经过实测,游学者的声望开启任务现在不给声望了,因此你需要挖完所有9个游学者文物成就(2112*9=19008声望)并且听完周卓讲完其中至少8个故事(3135*8=25080声望),才能崇拜;

2、本文的游学者文物图,总共包含了7个地图共计9个游学者故事所需的文物。注意,不是每点完1个文物或者1个地图的文物就能涨声望,而是要点完某个游学者故事所需的那几个文物(比如雾锁猢狲成就,需要点完猢狲之语、成年猢狲、拥抱激情、猢狲抢掠)后会跳成就,涨2112声望,与此同时,你会收到一封信,触发任务让你去锦绣谷的闻道者之座去听周卓讲这个故事,交完任务后可再得3135声望。因此,一个故事可以给你5247声望。

3、如果你跑完地图,点完所有文物,听完能听的故事,但是发现自己还没崇拜,请打开成就面板,选择“探索”>>"潘达利亚",往下拉,可以看到如下游学者探索成就列表,可以给你游学者声望的成就共有9个,分别是:蜥蜴人与困境、魔古的黑心、锦鱼传、雾锁猢狲、野牛人之歌、少昊的七罪责、刘浪之歌、螳螂群之心、为何而战(酒中仙传奇不给声望),看看哪个没亮就说明那个成就还有个文物你没点到(你也可以点这里查看列表):

为什么要冲游学者声望

游学者声望可以说是《熊猫人之谜》最好冲的一个声望,当你到达90级并且学了潘达利亚飞行骑术后,按照本文的路线图最多需要2小时你就可以冲到崇拜了。

崇拜后你就可以购买红色筋斗云之碟坐骑了:

声望开启方式

当你达到90级后,你在锦绣谷的主城(部落双月殿,联盟七星殿)会接到任务,要你前往魔古山宫殿上方的闻道之座去和游学者周卓谈一谈。接完任务后,直接和旁边的小飞龙米师对话,它会直接送你过去。

到达目的地后,游学者周卓给交给你任务“你的私人收藏”,要你打扫书架。书架就在旁边,很好找(书架会发光)。完成该任务后就会开启游学者声望。

接着,旁边的熊猫人NPC头上会出现蓝色感叹号,即有日常任务可接,但是这些任务是跟考古有关的,而且一个任务给的声望也不多,所以我们要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冲声望。

冲声望方法:找游学者文物

可能有些玩家在做任务的时候会注意到,潘达利亚大陆上某些地方会有如下图一样的看起来像卷轴一样的东西:

这种卷轴样的东西就是游学者的文物。右键点击文物会使你了解到一段历史故事,当你找到隶属于同一个成就下所有的文物后,会跳出相关成就,游学者声望提高1920,与此同时你的邮箱会收到游学者周卓寄来的一封信,信里有个卷轴触发任务(要求90级)请你前往闻道之座。到达那里后,交掉任务则会提高你的游学者声望2850点。接着,周卓会用动画的形式为你详细的讲述你发现的这段历史。

也就是说,找到一个成就下所有的文物(一般是3-5个)后就可以提高4770点声望(公会声望加成后为5247点)。很显然,用这种方法冲声望非常方便。

以作者的经验,如果你有大鸟,能在潘达利亚大陆飞行,按照本文的路线图来寻找文物的话,最多2-3个小时就能游学者崇拜了~

注意,不是说点完某个地图的文物就会给声望,而是要点完某个故事成就所需的那几个文物才会跳成就给声望!同时会接到一封信,去锦绣谷听周卓讲关于这个成就的故事也会涨声望!

潘达利亚游学者文物路线图

以下为潘达利亚大陆所有游学者文物位置路线图。注意,我们将“酒中仙传奇”成就和彩蛋成就“恢复平衡”的位置也标了出来(图中红圈),你可以按照路线图顺路完成。

当然,光有总的路线图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针对每个地图标注了详细的位置点,方便大家查找文物具体位置。

此外,我们也整理了每个游学者故事所需成就列表,如果你只差某个故事的某件文物,可以很方便的在下表中点击对应链接找到其位置:

翡翠林文物位置图

翡翠林总共有7个游学者文物点,此外还有“酒中仙传奇”成就和彩蛋成就“恢复平衡”的文物点。

猢狲之语(26,28):

蜜露村南部,丰饶树林:

刘浪的故乡 第三篇_游学者声望攻略 助你2小时拿筋斗云

那些反映自己跑完了听完了但是差24点声望崇拜的朋友,请通过这个表格对照自己的成就列表(“探索”>>"潘达利亚")仔细检查自己的成就是否全部完成了,因为差24点意味着你只跳了8个成就听完8个故事,还差1个!!!

1、经过实测,游学者的声望开启任务现在不给声望了,因此你需要挖完所有9个游学者文物成就(2112*9=19008声望)并且听完周卓讲完其中至少8个故事(3135*8=25080声望),才能崇拜;

2、本文的游学者文物图,总共包含了7个地图共计9个游学者故事所需的文物。注意,不是每点完1个文物或者1个地图的文物就能涨声望,而是要点完某个游学者故事所需的那几个文物(比如雾锁猢狲成就,需要点完猢狲之语、成年猢狲、拥抱激情、猢狲抢掠)后会跳成就,涨2112声望,与此同时,你会收到一封信,触发任务让你去锦绣谷的闻道者之座去听周卓讲这个故事,交完任务后可再得3135声望。因此,一个故事可以给你5247声望。

3、如果你跑完地图,点完所有文物,听完能听的故事,但是发现自己还没崇拜,请打开成就面板,选择“探索”>>"潘达利亚",往下拉,可以看到如下游学者探索成就列表,可以给你游学者声望的成就共有9个,分别是:蜥蜴人与困境、魔古的黑心、锦鱼传、雾锁猢狲、野牛人之歌、少昊的七罪责、刘浪之歌、螳螂群之心、为何而战(酒中仙传奇不给声望),看看哪个没亮就说明那个成就还有个文物你没点到(你也可以点这里查看列表):

为什么要冲游学者声望

游学者声望可以说是《熊猫人之谜》最好冲的一个声望,当你到达90级并且学了潘达利亚飞行骑术后,按照本文的路线图最多需要2小时你就可以冲到崇拜了。

崇拜后你就可以购买红色筋斗云之碟坐骑了:

声望开启方式

当你达到90级后,你在锦绣谷的主城(部落双月殿,联盟七星殿)会接到任务,要你前往魔古山宫殿上方的闻道之座去和游学者周卓谈一谈。接完任务后,直接和旁边的小飞龙米师对话,它会直接送你过去。

到达目的地后,游学者周卓给交给你任务“你的私人收藏”,要你打扫书架。书架就在旁边,很好找(书架会发光)。完成该任务后就会开启游学者声望。

接着,旁边的熊猫人NPC头上会出现蓝色感叹号,即有日常任务可接,但是这些任务是跟考古有关的,而且一个任务给的声望也不多,所以我们要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冲声望。

冲声望方法:找游学者文物

可能有些玩家在做任务的时候会注意到,潘达利亚大陆上某些地方会有如下图一样的看起来像卷轴一样的东西:

这种卷轴样的东西就是游学者的文物。右键点击文物会使你了解到一段历史故事,当你找到隶属于同一个成就下所有的文物后,会跳出相关成就,游学者声望提高1920,与此同时你的邮箱会收到游学者周卓寄来的一封信,信里有个卷轴触发任务(要求90级)请你前往闻道之座。到达那里后,交掉任务则会提高你的游学者声望2850点。接着,周卓会用动画的形式为你详细的讲述你发现的这段历史。 也就是说,找到一个成就下所有的文物(一般是3-5个)后就可以提高4770点声望(公会声望加成后为5247点)。很显然,用这种方法冲声望非常方便。

以作者的经验,如果你有大鸟,能在潘达利亚大陆飞行,按照本文的路线图来寻找文物的话,最多2-3个小时就能游学者崇拜了~ 注意,不是说点完某个地图的文物就会给声望,而是要点完某个故事成就所需的那几个文物才会跳成就给声望!同时会接到一封信,去锦绣谷听周卓讲关于这个成就的故事也会涨声望!

潘达利亚游学者文物路线图

以下为潘达利亚大陆所有游学者文物位置路线图。注意,我们将“酒中仙传奇”成就和彩蛋成就“恢复平衡”的位置也标了出来(图中红圈),你可以按照路线图顺路完成。

当然,光有总的路线图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针对每个地图标注了详细的位置点,方便大家查找文物具体位置。

此外,我们也整理了每个游学者故事所需成就列表,如果你只差某个故事的某件文物,可以很方便的在下表中点击对应链接找到其位置:

刘浪的故乡 第四篇_“流浪文学”的人物与主题

【刘浪的故乡,】

“流浪文学”的人物与主题

——从《沉沦》到《北京人在纽约》

董炳月

1991年下半年,旅美华人曹桂林的长篇小说《北京人在纽约》在大陆轰动一时[i]。这“轰动”当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诸如特定的社会心理背景(许多中国人都关心“出国”),小说题材的独特性,小说题目的新闻性,某些人有意识的宣传(为了扩大书的销路多赚钱或者出于某种政治目的),等等。但是,这“轰动”本身也显然嘲笑着人们的“孤陋寡闻”或者“记忆力衰退”。如果人们读过旅美华人女作家於梨华的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ii],并且留下了一点点印象,那么他们是不应当对《北京人在纽约》感到十分新奇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和《北京人在纽约》一样描写了中国人离开祖国去美国以后的生活和奋斗,甚至两部小说主人公在美国的经历具有相同的时间长度(十年)。实际上,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就会发现,表现这类题材的文学作品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并且一直延续下来。“五四”时期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空虚》[iii]和二十年代闻一多留学美国时创作的《洗衣歌》、《孤雁》、《太阳吟》[iv]等等,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并且曾经引起较大的反响。聂华苓创作于1970年的中篇小说《桑情与桃红》[v]和吴民民创作于1988年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留日学生心态录》[vi],亦可划归此列。这类作品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系列,由于其题材和蕴含的独特性,我们必须用一个新的名称来命名它。本文将这类作品称之为“流浪文学”。

一 流浪——作为生存形式与精神形式

将这类作品称之为“流浪文学”,是因为它们提供了“真正的流浪者”形象。“真正的流浪者”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不仅人物的形体(身)在流浪——远离祖国和家人、身处异邦,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心)在流浪——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存环境改变了他们,使他们既不容于异国,又很难与祖国完全认同,于是精神失去了归依。这样,“流浪”不仅成为他们的生存形式,而且成为他们的精神形式,他们是形体与精神(身与心)的双重流浪者。典型地体现这种双重流浪特征的人物形象是《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的牟天磊。天磊从台湾去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大学里谋得教职,生活富裕、有保障,但他认为中国人

不可能在美国安家落户,“参加美国人的宴会,或是和几个美国朋友一起玩,他总觉得他自己是陌生人、局外人,不属于他们的国家、他们的团体以及他们的欢笑的圈外人”。因此,他思念台湾,盼望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去。但真的回到台湾的时候,他仍然觉得自己是“站在漩涡之外的陌生客”[vii]。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常常使他感到不适应,他甚至起了回美国的念头。因此他自称“没有根的一代”。“没有根”——这个词揭示的正是他的精神特征。无独有偶,牟天磊深刻体验到的这种孤独感与放逐感同样被聂华苓和曹桂林小说中的人物深刻地体验着。聂华苓《桑青与桃红》中的桑青,历尽磨难到了美国,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美国移民局官员的调查。在被问及出生地时,她的回答是:“我是开天辟地在山谷里生出来的。„„我到哪儿都是个外乡人”。被捕后将要被递解出境时,美国移民局官员问她将要去哪里,她的回答却是:“不知道”[viii]。这种回答揭示的也是桑青精神主体的流浪特征和茫然无路的绝望情绪。《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中国移民们,同样清醒而又悲哀地意识到自身的两难处境:“既做不了美国人,又不再是中国人”[ix]。

这类人物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独有的、具有“类型性”的人物形象。他们不同于美国海明威之类“失落的一代”(“失落的一代”是主动与传统道德绝缘、自甘堕落,以反抗美国的商业文明)[x],不同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的人”(“多余的人”是徒有改造社会的热情但屈服于黑暗现实、脱离人民从而幻想破灭、自甘沉沦的贵族知识分子)[xi],也不同于“五四”文学中的“零余者”(“零余者”是因为觉醒之后与愚昧的社会不相容而痛苦、困感乃至绝望的知识分子)[xii]。正是这种具有双重流浪特征的人物形象,决定着“流浪文学”的独特品格。

结合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来看,“流浪文学”确实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特有的文学现象。中国古典文学中并不缺少取材于流落他乡者生活的作品。仅就唐诗而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所谓的“宦遊人”、孟郊《遊子吟》中所谓的“遊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征人”[xiii],都可以看作“流浪者”。但是,他们作为“流浪者”与流浪文学中的“流浪者”并不是一回事,因为他们只是“身”在流浪,而“心”并未流浪,故乡仍然像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像一个温馨的梦,召唤着他们,抚慰他们寂寞孤独的心灵。因此才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何处吹羌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种虽然凄凉但却还痴迷的情调,才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xiv]一诗中那种淡淡的惆怅掩饰不住的欣慰和归属感。这类作品也许可以称为“遊子文学”,但称不上“流浪文学”。其中的痴迷、欣慰和归属感在流浪文学作品中很难发现。西方曾经有过所谓的“流亡文学”——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经惊诧主流》中把十九世纪初叶法国作家(包括少数

其他国籍的作家)的创作称之为“流亡文学”,但实际上,对于那些作家来说,“流亡”只是他们逃避专制政府、获取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一种生存方式,“流亡”这种生存方式本身并没有作为题材或主题进入作品。夏多布里安的《阿达拉》与斯塔尔夫人的《苔尔芬》作为“流亡文学”的主要作品,表现的都是与“流亡”无关的内容。在勃兰兑斯这里,“流亡”一词描述的是作家的生存状态,而非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尽管他认为“正是这些流亡的知识分子对整个法国传播了有关别国特点和文化的知识。如果要给这时期的文学活动一个总的名称,恐怕没有什么比‘流亡文学’更适合的了。”[xv]但仅仅从作家的生存状态出发来给某类文学作品命名,显然有损于文学分类的逻辑性与科学性。文学的本质并不等同于作家的生存状态。

二 文化意识:从认同到背离

从“文化”的角度看,流浪者作为走进异国的中国人,实质上是从一种文化环境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他们是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即两种文化的冲突中。那么,在这种冲突中,流浪者持怎样的文化价值观念?

特定的生活境遇,决定着流浪者文化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从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开始的。 流浪者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是伴随着弱国子民屈辱感的寂寞与孤独。这种感觉不仅被本世纪初的流浪者体验着,而且被本世纪中叶乃至八十年代的流浪者体验着;不仅被放逐在日本的流浪者体验着,而且被放逐在美国的流浪者体验着。它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和普遍性的“流浪者情绪”。郁达夫《沉沦》中的“他”,“虽然坐在全班学生的中间,然而总觉得孤独得很;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因此“他”十分仇视那些视中国人为猪狗的日本人,安慰自己说:“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的牟天磊,从美国回到台湾之后感到:“十年来在国外所受到的不能避免的种族歧视,自己的辛苦,以及读文科所受的种种生活与学业的挫折以及无穷无尽,比雾还迷朦、比海还洗瀚、比冰还要寒心的寂寞!这份空洞他是没有办法向人解释的,没有人能懂的”[xvi]。

这种屈辱感、孤独感和寂寞感,使流浪者们不自觉地将异国作为异己力量进行抗拒,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观念在他们心中复话,并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留学美国的闻一多感受到了《沉沦》中的“他”在日本所感受的那种“支那人”的屈辱和悲酸(有《洗衣歌》为证),便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精神支柱,来抗拒屈辱与悲酸的重压。《祈祷》、《一个观念》就典

型地表现了这种文化归属感和文化爱国主义精神:“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皇帝的遗孽”(《祈祷》),“五千多年的记忆,你不要动,/如今我只问怎样抱得紧你„„/你是那样横蛮,那样美丽!”(《一个观念》)。在对古老文化的爱戴与拥抱中,闻一多“流浪者的心”获得了暂时的欣慰与安宁[xvii]。牟天磊同样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疗伤止痛”的良药。在疲倦于美国的生活、并发现自己在台湾也是“站在漩涡之外的陌生客”的时候,他向往的是“平静的乡居生活”:“回到台湾长居。在哪一个学校教教书,住在乡间,种点花,种点菜,与世无争地过一辈子„„”;或者住到山里,“晚上钻进棉被里,或是生了一个炭盆,在盆上烤玉蜀黍或板栗吃,再喝点茶,看看书,听山涧的流水,早上一清早就起来,把粥炖着,到外面去散步一个小时,再回来喝稀饭,然后就看看书,写写东西,如果下雨了,撑着雨伞在雨里走走”[xviii]。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是淡雅、温馨的乡村情调。这种生存方式曾经属于两晋的陶渊明,属于唐代的孟浩然、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可见,仍然是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传统文化慰籍着牟天磊这个流浪者寂寞、痛苦的心灵。

勿庸置疑,传统文化的这种“拯救”作用只能是暂时的、心灵性的,而不可能为流浪者提供根本的、现实性的出路。原因有三:其一,直接决定个体生命的价值、意义与存在方式的不是历史与文化,而是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关系。流浪者们一旦从精神世界回到现实世界,其传统文化优越感就会受到无情的嘲弄,从而陷入困境。文化的虚幻性将被强有力的现实所粉碎。渴望把五千年的记忆抱得更紧的闻一多,从美国回到动乱、衰朽的中国的时候,却痛心地喊道:“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这一方面标志着闻一多那种文化优越感、文化爱国热情的脆弱,同时表明那种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归属感实际上只是他抗拒流浪者的痛苦和寂寞的一种形式,其本质“精神胜利”——就像贫穷的阿Q说“我们先前比你们阔得多啦”从而获得心理平衡一样。其二,从审美的角度看,雅致、恬淡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富于魅力,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的乏进取、安土重迁与现代文明相冲突。以牟天磊为例,他对传统文人生活方式的向往最多只能作为一种幻想而存在,而且,这幻想不仅使他难以与美国的生活方式达成和谐,而且将使他将走向现代的台湾生活所抛弃,因为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已经接受了美国文化。回台湾后朋友请他去第一饭店的喜临门跳舞,他听见柜台上的人及管电梯的仆欧都讲英文,侍者穿着笔挺的白色制服,开口闭口都是洋礼节,“除了所有的面孔都是黄皮肤之外,他几乎以为自己踏进了芝加哥勒虚街的舞厅”[xix]。显然,即使在台湾他也已经不可能找到向往已久的那种生活方式,他得到的只能是失望与痛苦。其三,时间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之一,时间【刘浪的故乡,】

的运动是单向性的。在时间的长河里生命不可能静止更不可能被重复。人一旦把自己投入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将被改造,而不可能固守原有的文化观念、保持原来的生存状态。古人之所以能够完整地“回到故乡”,是因为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处于相同的文化环境之中。而天磊走出了国界,置身于全新的文化环境,所以虽然怀恋祖国,但仍不自觉地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美国文化观念,所以回台湾后厌恶中国人的“面子”、多礼和虚伪。

无论是闻一多,还是牟天磊,当他们恪守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时候,他们是作为面向过去、面对幻想的人,而不是作为面向未来、面对现实的人而存在的。因此他们终将被时代列车抛弃。虽然忧伤却是必然。除非他们改变自己。

但在《北京人在纠约》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背离完成的,具体体现在湘院楼女老板阿春这一形象上。阿春本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工作后因为受不了洋人的气,便改行做生意、开餐馆。她和《沉沦》中的“他”、《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的牟天磊一样深刻地体验着流浪者的孤独与寂寞。一次从赌城大洋城回来,在轿车里,她对另一位移民、有妇之夫王起明说:“你有太太,你有家,我呢?什么也没有,永远是孤独的、孤独的一个人”,“咱们两个人,只不过是两颗难耐寂寞的心的结合,两个移民孤独灵魂的相交,不全是真爱,最多的成份是需要”[xx]。但是,她既没有像闻一多那样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对抗痛苦的工具,也没有象牟天磊那样向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相反,她勇敢地承受了作为流浪者必然遭遇的寂寞与痛苦,主动背离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自觉地与美国文化认同。当王起明因为女儿宁宁独自离家出走而痛苦的时候,她告诫王起明:“要记住,你现在是生活在美国。美国,„„它有它的规律,它有它的法则,它有它的——游戏规则——这都很严格。它的道德观念也只在这规则内起作用。你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你怎么能要求你的女儿既生活在美国,又持一个中国的传统观念呢?那不成了畸形了吗?”当王起明生意上陷入困境、难以自拔的时候,她建议王起明根据美国法律宣布合法破产,以保护自己。王起明认为那样做太坑人,她斥责道:“你不忍心去坑人,就在这儿坐着等人来坑你吧!别抱着你那种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不放了。这是美国,这是纽约”。这种自觉的文化认同意识决定着她的人生观,也决定着她对自己生活道路的安排:她毅然和“意志薄弱”的丈夫离婚,独自在社会上奋斗;她不象王起明夫人郭燕那样在失意的时候念叨“回老家”,而是坦然、决然地说:“中国有句俗话,儿孙自有儿孙福;哪儿的黄土不埋人!我倒是觉得,东半球,西半球,哪儿的土都是土。人死了,埋在哪儿都一样”[xxi]。显然,阿春已经摆脱了传统的重负,具有全新的文化心态。和闻一多、牟天磊相比,她是一个面向未

刘浪的故乡 第五篇_高中语文美文欣赏

高一语文作文专题之美文欣赏

高一( )班

流浪的二胡 陈荣力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撞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滔滔,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凉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里,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二胡 江南

(2005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

姓名

想要忘记流浪,却铭记了江南。想要忘记丝竹,却记住了二胡的那一抹忧伤。 ——题记

我是二胡,漂泊似冬雪之夜,幽怨似深秋桂子的二胡。从一开始,我就在流浪,我想忘记流浪,我要有个安稳的家。

我到过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可那儿有马头琴悠扬的声音;我到过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原,可那儿天生就是唢呐的故乡······

我闭上眼,似乎试图让自己忘记所有的冷遇。 我依旧在流浪,依旧在忘记,可我踏着犹豫的脚步怯怯走近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人家绕的江南时,我知道一切凝固了,我的脚步像钉住了似的,步履蹒跚。 江南像个母亲伸出宽广的手臂接纳了我,一个游子,但我终究是个游子,永远停不下流浪的步伐,尽管她像个足以安身的温暖的家,但流浪的二胡不拥有止步的权利。 我将一切献给了江南,我让她的上空飘满我所有的灵气,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然而,她却犹如一个深刻的影子萦绕我心头,我知道,我铭记了她,杏花春雨的江南。

我是江南,有很多故事的江南,江南的丝竹太盛,我记住得不多。

我只知道高山流水,俞伯牙和钟子期传世的焦尾琴的无奈,我只知道浔阳江边令白居易动情的那把琵琶。 我在等待,等待可以让我铭记的声音。

当那年台门拂柳的时候,我朦胧的思想被惊醒,我听到一个久违的声音。于是,我张开双臂,用母亲的姿势欢迎这个似乎只属于这儿的孩子。

从此,江南所有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中总少不了二胡的那一抹忧伤,从此二胡的哀婉将江南的天空笼罩很久很久。

可她在流浪,她要走了······

而我的脑子里,且铭记住了那个属于回归的声音,从此,经久不息。

年年台门拂柳,杏花春雨,在二胡流浪的步伐中,时刻有江南的足迹,而在等待的江南深刻的眸子里,总少不了二胡的影子。

彼此忘记,会是很简单的,而铭记,却是要用心,用一生去经营的承诺。

你在,我就心安

丁立梅

祖母八十六岁的时候,耳不背,眼也不花。还可以在屋内眯缝看眼做针线,大她两岁的祖父却不行,一步已挪不了两寸。他总是安静地坐在院门口晒太阳,一坐就是大半天。

两个人,不过隔着一米远的距离,祖母却每隔十来分钟,要大着声唤一声祖父:“老头子!”祖母这样唤,有时祖父听见了,会应一声“哎。”祖母笑,就低了头,做她的针线活。有时祖父不理,祖母就会急,迈着细碎的步,走出门去看,看到祖父好好的,正在太阳下打看盹,祖母就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我笑她,你也不怕烦,老这么喊来喊去的做什么?祖母抬头看我一眼,宽容地笑说:“儿啊,你不懂知道

他好好的在那儿,才心安的。”

心,在那一刻。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原来,幸福不过是这样的。你在,就心安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只要你在,幸福就在。

我想起三毛和荷西来,那对爱情神话中的人儿,曾有过让人羡慕的家居生活那时,她在灯下写字,他在一边看书,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是不是偶尔她一抬头。叫一声:“荷西,亲爱的”。那个人会缓缓回过头来,看她一眼也没有多话,他们只温暖地交换一下眼神,然后,她继续快乐地写字,他继续迷醉地看书。但却有厚实的东西,渐渐填满了他们的心你在,就心安。这是人世间最最温馨的相伴后来荷西走了,她在灯下。再也唤不回他回眸的温暖了尘世间再美的风景。也与她无关,她的心是空的,十年后的某天,她终追他去了。

曾听一个女人讲过这样一件事,说她的爱人,在夜里睡觉时喜欢打呼噜。她习惯他的呼噜声。每夜都是在他的呼噜声中入睡,安稳而踏实偶尔她爱人夜里睡觉不打呼噜,她必三番五次醒过来,伸了手去摸他,摸到他正均匀地呼吸。她才会放下心来继续睡。

初听时,以为笑话。其实不是,人世间的爱情,莫不过如此。就是亲爱的人,你必得在我眼睛看到的地方,在我耳朵听到的地方,在我手能抚到的地方,好好活着你在就心安。是的,只要你在,在整个世界,就在。

好 奇 心

(200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为什么?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

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人 与 路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呕!”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才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子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站在车站的门口

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的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

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的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82081/

推荐访问:wow刘浪的故乡 挑衅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