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什么是软环境

什么是软环境

时间:2018-08-22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什么是软环境 第一篇_关于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薛维君

编者按 日前,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围绕“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学习研讨。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改善“两个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着力”二字上下功夫,采取硬措施,着力改善发展环境,采取大动作,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总目标,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坚强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更好地推进“两个环境”建设,我们邀请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薛维君撰写了这篇文章,期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人们为什么普遍关注环境问题

我们的讨论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人们如此普遍的高度关注。为什么?一个原因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的生命和生命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在好的状态下长寿”就是人类重视生态环境的自然依据。再往前走,就涉及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外来投资集中于某一地区的现象,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就是投资方要求在我国寻找一个生态环境与资本原生地最相近的地方。这可以称之为人们重视生态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依据。难怪有人说人类社会已经从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进入到生态文明时代。另一个原因是发展环境与财富有着间接但确切的对应关系。一个地区要发展,就要完成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转换越多越快,财富增长就越多。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地方的转换量大于另一地方的情况,原来是发展环境在起作用。人们通常说“资本是有灵性的”,其实是掌握资本的人有灵性,资本的本性是增值,而增值是要满足一些必要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发展环境。当人们终于明白财富与环境的这种关系,地区之间的竞争就由过去的拼资源、争项目、引人才、抢政策、要

倾斜、比区位、赛干劲“进化”到“环境决定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我国地方经济已经进入“环境经济”时代。

“环境经济”最核心的思想是回答了打破要素垄断后一个地区的发展靠什么来推动的问题。在这之前,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伴随着试验性改革,市场是逐步放开的,资源和要素的配置靠行政力量有选择地分配,所以就出现了先获得政策、项目、试验权的“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单个要素的先后获取,就能决定发展的快慢。后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市场大部分放开,政策大部分一致,限制大部分取消,单个要素的作用就降低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竞赛也就由要素的差异化竞争转向环境的公平竞争。以上一方面从自然角度说人类已经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一方面从社会角度说我国已经进入“环境经济”时代,这两个判断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由此引发的人们对环境的高度重视也就不难理解了。

发展环境的“软”、“硬”之别

《辞海》对环境本义的解释最简单,称之为“周围的情况”。发展经济学对环境的定义是“人的生存和人的行为所需必要条件的总和”,更进一步的解释是“人的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必要条件的总和”。这是若干定义中的一种,笔者认为这个定义接近环境本义。需要说明的是,定义中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可变量,随着发展,必要条件也在增加和升级,对农业社会而言的非必要条件比如电脑,到了现代就成了必要条件,那么,与电脑和互联网有关的设施都上升为必要条件。这个特点说明了对环境我们可以有创造、改善和优化等逐步升级的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是我们通常说的发展环境,是人类为了获得发展和幸福不断创造并组织的东西的总和,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必要条件,离开它你什么也干不成。发展环境有“软”、“硬”之别,“硬”的是物质的创造物,比如能源、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等,“软”的是制度的创造物,比如法律、法规以及机构、部门和办事程序、行为规范等。

社会人文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类型及其社会价值观的总和。文化类型有很多种,比如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生活习惯、行为禁忌、宗教信仰,有些是相近的,有些是相反的,不能说我的好,你的不好。但要注意,由文化类型派生出的与人的行为有关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偏好,比如有的地方崇文,有的地方尚武,有的地方重官,有的地方亲商,这些不同对发展是有影响的。

到此,可以归纳一下,环境中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一个地方的环境,综合地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施加影响。其中,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的制度创造物和社会人文环境中表示价值取向的部分,统称为软环境。通常包括:政治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

软环境的特点和地位

软环境说到底是一个地区对发展要素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偏好的总和,由社会价值观和制度安排构成,向外界传达我这里需要什么、支持什么、承认什么、反对什么、拒绝什么、冷落什么、默认什么等具有价值判断的信息。可以看出,软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柔性选择和间接表达。柔性选择是软环境区别于硬环境的一个特点,硬环境传达的信息是直接、直观和确切的,我这个地方没有路,你进出不便,我这个地方电不足,满足不了你的用电需要,直来直去。软环境的表达方式就间接得多,你这个项目进来,我不配套优惠政策,办手续“缺东少西”,需要你上下来回跑,投资人来了接待规格不高,这些都是冷淡和不欢迎的信息,不直接说,但过程让人很郁闷。软环境的这个柔性间接表达很容易使人低估其作用,如果那样就大错特错了。这是因为:

第一,软环境具有“母题”性质。母题就是基本问题,其一,它是贯穿事物始终的问题;其二,它是能够回答、决定和改变其他问题的问题;其三,它是暂时无解也就是没有最终答案的问题。我们在研究河北发展的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或职业视线,提出很多“应该怎样”的建议,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事干不成,或干得很吃力,或干了也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这些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软环境中找到答案。

第二,软环境是高等级、高权重的竞争要素。纵观古今、横看中外,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首先在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要素上展开,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包括自然资源、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管理技术甚至人才资源,有者为上,失者为下。我们发现,这个层次的竞争到最后在理论上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人人都拥有了大致相当的资源和要素,是否意味着没差别了呢?不可能,永远都是有的多占,有的少占,那么,是什么东西左右着这个不平均的结果呢?就是软环境。无数事实反复演绎着一个命题,资源和要素的竞争是有形的、可复制的和可移植的,软环境的竞争是无形的、不可复制的和不可移植的。前一个层次竞争的名次是暂时的和可变的,后一层次的竞争是长期的和相对稳定的。区域竞争是一个不断添加竞争要素的过程,资源和要素的增减改变着竞争的结果,当两个地方拥有了同质同量的竞争要素之后,为什么还有差距?这个决定因素就是发展软环境,好环境可以物尽其用,坏环境就会浪费资源。软环境是竞争的最后一张王牌,或者说是竞争的最后一个“可比量”,这张牌亮出之后,胜负高下就基本确定了。所以说它是“高等级、高权重”的竞争条件。

第三,软环境具有创新性。软环境不可复制和移植,也很难模仿,但软环境也能修正和改善,这就是创新,创新的过程就是在软环境中增加一些“好”的因素,消灭一些“坏”的因素,最终达到阶段性、区域中和行业内的“最优”。这个特点说明了软环境不是铁板一块,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创新的空间很大,谁先觉醒,谁先动手,谁就能优先发展。香港的廉政风暴和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提供了一个软环境创新的方法论依据,即软环境创新可以通过硬手段实现。

第四,软环境的外化具有放大效应。无论多么曲折,软环境包含的价值取向总是要外化和显示的,而且这种外化具有积累和放大效应。比如,如果一个地方领导批条子办事很盛行也很有效,那么投资者就会想办法去得到“条子”,派生出一大堆围绕“条子”的行为。到了下边办事的部门和个人,他们本能地认为这个“条子”里边有权钱交易,会拿出一大堆政策法规拒绝这个“条子”,投资者就会花钱花时间消灭这个障碍,又派生出一大堆行为。如

果投资者既没条子也不给点好处,就有可能被罚款、停工。至此,柔性间接表达的软环境就会放大成刚性直接的若干个行为,甚至是粗暴行为。

我省软环境存在哪些问题【什么是软环境,】

省委提出“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一方面缘于发展的紧迫性和环境的重要性。我省正处于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目标的实现和发展中一系列新旧难题的破解,都离不开发展。要发展,就要聚集发展要素,争抢先机。聚集要素靠什么?最终还是要靠环境。所以,“两个着力”的提出抓住了发展的关键问题,具有发展哲学的深意。另一方面缘于问题意识。值得警惕的是,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科学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而且,由于软环境的性质和特点,人们的反应方式要强烈得多。软环境是直接针对人的,这里出了问题人们是要反映和诉说的,所以一个地方的环境问题往往集中表现在软环境上。客观地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但与中央要求相比,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第一,政策环境中的“向下”倾向。所谓“向下”倾向,就是当面临政策选择和政策创新的问题时,习惯于或偏向于选择那个政策风险最小、政策创新最少、政策福利最少的方案。这种倾向在我省各级各部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当初如果我们也像山东或广东那么干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几十年下来,总是在后悔和反思。这类问题在土地管理、税收、财政、金融等领域比较集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究其原因,就是四个“缺乏”:一是缺乏创新导向和创新激励,政策不支持、宣传不关注、领导不表扬、百姓不羡慕。二是缺乏创新动力,创新的人不占便宜,平庸的人也不吃亏,创新的人不自豪,不创新的人也不惭愧。三是缺乏创新保护,保护创新人才,保护创新成果,需要上级担当,甚至承担责任,没有人担责,谁也放不开手脚。四是缺乏创新能力,不学习、不用心、不求上进、没有理想、不知外面的世界,没有前沿意识、先进意识、领先意识,就不可能培育一个好的政策环境。

什么是软环境 第二篇_浅谈如何加强软环境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软环境建设

在学习和工作中,对如何加强软环境建设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什么是软环境建设呢?简单地说,就是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是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全方位、多角度采取措施。

一、打造诚信品牌,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我们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服务方式,着力在提高服务水平、打造诚信社会上下功夫。一是增强服务意识。无论是谁都要从大局出发,主动服务,只要是涉及企业和项目,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有求必应。只要是外来投资者,谈成谈不成都要认真对待,认真接待,对外来投资者不准说不行,而要研究怎么办能行,切实做到到位不越位、指导不指挥、帮办不包办。二是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重实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重心下沉,结合“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面向企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各行业坚持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三是向企业开展上门服务、上门征求意见的“双上门”活动。及时将市委、市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宣传到位,将企业的意见和要求征求上来,真正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四是市级领导包扶重点企业

和项目。每名市领导至少联系一个投资超千万的市内重点企业和项目,对企业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部门主要领导定期走访企业,项目建设到哪里服务就要跟踪到哪里。五是向企业发放由重点涉企部门主要领导共同签定的《服务企业发展承诺书》,企业凭此《承诺书》有权拒绝未经市软环境办公室审批备案的各种检查和收费。六是对新上项目实行一个会办公制度。在项目前期,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一次相关部门参加的项目协调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相关手续一次性办结,交到投资者手中。

二、不断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强化监督检查,是确保软环境建设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在市内重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一大批软环境建设监督员,实行监督员包联企业办法,对各部门贯彻执行软环境建设各项政策和制度规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到企业执行公务情况,纠正和解决侵企行为以及损害投资者权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整治手段,加大对破坏软环境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实行奖励举报制度和软环境投诉快速反应制度,开通24小时涉软投诉举报电话和中小企业维权投诉电话,认真受理各种涉软涉企来电、来信和来访,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查必有果。特别是对违反审批制度、弄权勒索、政令不畅、损害企业和群

众利益的行为以及违反规定向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乱检查等行为,一经发现,不管是谁,都要一查到底,并在电视台公开曝光。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在严肃处理干扰破坏软环境建设直接责任人的同时,还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是一般干部的坚决清除干部队伍,是领导干部的就地免职,决不手软,靠严管重处坚决杜绝破坏软环境案件的发生,促进软环境建设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

我市软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与我省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不强。有的部门和单位看问题、办事情不是站在全局的角度,而是为了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各自为政,各行其事。

二是抓落实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强。由于个别单位对抓软环境建设缺乏重视,对政府下发的文件没有及时传达贯彻,在落实上没有下真功夫,有敷衍的思想。部分执法人员和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工作人员还不知道文件精神,因此,影响了会议精神和服务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三是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有些执法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对工作人员教育不够,服务不到位,工作效率低。

【什么是软环境,】

有的单位虽说有了服务制度和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个别的还有应付检查的现象,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还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

四是依法行政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有的部门特别是有执法权的部门,简单执法、粗暴执法现象还时有发生,重处罚、轻教育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执法程序上还有履行不到位的地方。

四、改进措施及对策建议

我们抓软环境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落户凌源,为发展凌源市经济服务。按照“三个代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抓好我市软环境建设。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结合全省“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有效形式大力宣传,使各行政职能部门和行业的每名领导干部以及具体工作人员都充分认识到:软环境是凌源济发展的生命线、高压线,谁也碰不得;是全市人民的聚宝盆,谁也砸不得;是凌源的品牌、凌源的形象,谁也损害不得;是每名领导干部、每名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谁也推卸不得;谁要破坏了东丰的软环境,就要坚决追究谁的责任。

(二)强化监督检查和涉软案件的查处。严格执行软环境建设工作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促进各

项制度规定的落实。市软环境办公室要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发现和总结各部门、各单位发展经济、服务企业的新措施、新办法、新成果,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对干扰破坏软环境建设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要把查办涉软案件做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办案优势,主动出击,拓宽案件线索和来源。要集中力量查办发生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中利用职权搞侵害企业利益、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要严格查处政令不通、有禁不止的问题。对严重侵害企业利益的,要坚决查处和追究责任。对那些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抓住不放,排除干扰,一查到底,公开处理,坚决曝光,绝不姑息。

(三)在经济和政治上要对软环境办公室加大投入。软环境办公室要想充分发挥服务企业发展的职能作用,就必须有经济和政治上的坚强后盾,因为一切活动都是需要费用支出、人员参与以及领导的支持,而软环境办公室所做的工作对其本身来讲是没有直接效益的,它是为我们全市经济发展服务的,它带来的效益我们全市人民都会受益的,要想经常地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就必须保证车辆和人员,这就需要财力和政治上的支持。

(四)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补充我市的投资政策。虽然我们制定了一些加强服

什么是软环境 第三篇_全力打造优质软环境

全力打造优质软环境

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县委副书记、县长 郭增敏

(2008年2月22日)

同志们: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软环境建设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落实任务,营造更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县纪委、县监察局牵头组成调研组,就我县软环境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会前,县委常委会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相关部门作了认真准备。我就如何打造优质软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讲三点意见。

【什么是软环境,】

一、正视问题找差距,切实增强抓好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在此,我就软环境建设的概念作一个说明。所谓软环境,是指由社会活动所需要的那些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主要是指精神环境,它反映了社会风气、媒介管理、群体风貌、生活状况、信息交流等情况。是一个被人们体验和意识 - 1 -

的世界,具有动态的和软性的特征。看之无形,触之有形,随时可能体验到。按照仇书记在全市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说的,就是要营造团结奋进的政治舆论环境,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扶持环境,营造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环境,营造公正廉明的法治管理环境,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道德环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把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作为推进“一区两基地”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年来的努力,我县发展软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县人民的期望值相比,我县软环境建设与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县软环境建设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发展观念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进取意识差,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墨守陈规、按部就班、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应付事务多,开拓进取少,有风险的不敢干、有难度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肯干,观念更新慢,不敢突破常规和条条框框,不敢承担风险和责任,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严重。个别单位领导干部片面强调客观理由,小富即安,小富则满思想严重。在具体问题上过份强调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致使很多好做法很难在我县得到运用和推广,很多工作难以顺利推进。一些干部和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缺 - 2 -

乏认识,也不想认识,认为发展经济是党委和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对组织安排的工作选择性的落实,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总打折扣。有的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对自己有利的就支持,自己得不到好处的就反对,甚至干扰阻挠。舆论环境差,正面宣传不够,负面报道多,直接影响到全县的改革发展甚至稳定大局。西环路行政小区、国资水泥等项目建设,“荒山涂绿”媒体报道炒作就是典型例证。

二是服务意识不强。首先是反映在宗旨意识上,一些同志宗旨观念淡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个人得失计较多,为群众办实事少。其次是反映在服务上,一些部门主动服务不够,没有从思想深处真正树立起服务的观念,缺乏主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基本意识。一些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一些单位和干部作风飘浮,说得多、做得少,部署多、落实少,工作中敷衍塞责,怕承担责任,工作拖踏,不认真,许多事情会议决定了难落实。如在工商局、移动公司办公楼建设中,施工队入场后,群众才站出来说土地未征完,不能动。再如小水井新农村建设问题,开过四次协调会,每次都有会议纪要,但开会时还有人说不知道。个别单位“一把手”不干实事,遇到问题推、拖、滑、找客观。有的执法不严,将执法过程“关系化”,以关系亲疏作为执法宽严的标尺;有的执法随意,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有的以罚代管,重 - 3 -

收费、轻管理,重处罚、轻教育;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举止不文明。工作让其他同志干,正职让副职干、副职安排科(室)长干,科室长安排科员干。有的还把个人情绪、个人恩怨带到工作中。有的部门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比较少,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县属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差,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如武装部建设问题,开工以后不正常,多次停工后至今未能复工。有些部门对招商引资引进来的企业跟踪服务不够,不兑现当初的承诺。个别服务部门、审批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站所长、经办人员素质低、服务差,不少事情总卡壳在部门的中层干部和经办人手中。这种现象也是比较突出的。

三是体制机制不畅。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制度、做法、习惯,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清除和纠正,制约和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还不少。比如,机构设臵不尽合理,职责界定不够明晰,存在职能交叉重叠、错位越位缺位的问题;职能转变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政府职能转移到构建市场载体,培育市场主体,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来,现在依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而有些应该管、管得了、管得好的事却没有管好;行政审批改革不到位,存在重微观、轻宏观,重管制、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督的问题,微观层面管得太多,协调服务职能弱化,少数部门把备案、审核、审查变为审批或变相审批,搞权力回收、权力上收、权力扩张,权力部门化、个人化。职能交 - 4 -

叉,监管缺位问题在县城市容市貌、卫生、市场管理服务方面就显得非常突出。比如说,生猪定点屠宰前期工作协调不够,推进不畅,也反映出部门配合差、协作不强,履职不到位的问题。

四是干部履职能力不强。一些干部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投身发展、服务大局的能力不强,与我县发展的要求不相称。个别单位和人员遇到具体问题,不是从方便企业和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而是死搬教条,墨守陈规,方法呆板,变通能力差。有时面对群众时,不是去说服群众,而是被群众说服,或是越说越僵,走向群众对立面。许多干部在研究工作时,摆出问题的多,提出解决办法的少,指责批评多,研究落实少,当评判员多,当运动员少。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是行政审批程序、办事程序烦琐,时间拖得太长,办事效率不高,存在层层交办的现象,行政机关以及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还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依法行政的要求相适应。

五是执法行为不规范。一方面,一些部门审批程序、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公开不透明,许多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如征地政策、地价等不够公开、透明,各种补偿费村与村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补偿标准不一样,导致征地难,建设用地、企业用地难。另一方面,一些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法不严,将执法过程“关系化”,以关系亲疏作为执法宽严的标尺;有的执法随意,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作风粗暴,举止不文明。一些执法单位不能很好地做到监管与服务结合,多头检查、 - 5 -

什么是软环境 第四篇_软环境建设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软环境对于抢抓发展的先机,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软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雁塔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那么究竟什么是软环境呢?《德道经》第十七章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最优秀的统治者,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一些的统治者,百姓亲近他、赞颂他;更次的统治者,百姓惧怕他;最次的统治者,百姓蔑视他。个人认为,加强软环境建设就是让政府当好裁判,它包括思想与观念、政治与文化、法律与政策、体制与机制、管理与服务等内容。

一、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要自觉地把权力转化为责任,把管理转化为服务。二是公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每个公职人员要人人成为环境,真心实意地为服务对象着想,为服务对象负责。三是社会的诚信程度。要求政府要讲诚信,企业要讲诚信,公民要讲诚信,投资者也要讲诚信。四是社会治安状况。主要是指那里的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程度、黑恶势力的存在程度要低,社会稳定和环境的净化程度要高,为投资者全力营造一个“安全、赚钱、舒心”的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错位的问题。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政府职能没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而转变过来,自觉不觉不及觉地充当市场主体,什么事都要管一管。二是作风和效能建设方面的问题。个别单位仍然存在着衙门作风,认为自己是实权单位,办事的人都有求于他,缺乏主动为民服务意识,对基层、对群众服务不热心、不尽责,敷衍应付、态度生硬。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甚至不顾企业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随意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影响了企业和投资者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这不但伤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三是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问题。个别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能秉公办事,而是以情代法,甚至把执法权力变成为部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使社会正义受到侵害。四是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个别公共服务部门,缺少“亲商”理念,对服务对象不但态度生硬,而且办事效率低下,给人一种“出了这个门就不想再进”的感觉。【什么是软环境,】

三、具体措施

提高服务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能力,是纪检监察机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把反腐倡廉与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履行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与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抓好载体,切实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保证软环境建设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推进。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坚决破除影响软环境建设的思想障碍。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坚决制止“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牢固树立“抓好软环境是天职,抓不好软环境是失职”的责任意识。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管理理念和执法理念。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促进执法行为的规范和工作作风的改进。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切实解决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吃、拿、卡、要等问题,促进勤政高效。加强行政执法监察,保证政令畅通,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充分发挥信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政风行风热线等栏目的职能作用。 三是强化案件查处,主动为经济发展排清障碍。明确查办案件的重点,重点查办违反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的案件;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案件;在项目建设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案件及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

【什么是软环境,】

对社会上欺行霸市、蓄意阻挠等恶意破坏软环境的行为,及时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有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坚决予以打击。

四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聘请社会各界人士作为软环境建设监督员,对各地区、各单位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损害发展环境、破坏城市形象以及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行风评议体系,将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中的领导重视程度、履行职责情况、优质服务工作、制度建设情况及整改承诺情况等五个方面内容作为评议重点,严格评议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并充分运用好评议结果,真正实现以评促纠、以评促建。

什么是软环境 第五篇_软环境建设制度

灌南县文化局机关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社会服务承诺制是指机关特别是“窗口”单位,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 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作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限的承诺,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并实行公众监督的制度。为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文明执法,依法办事,树立廉洁、务实、勤政、高效的机关和公务员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谋划城乡文化发展规划。在抓好县乡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活跃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坚持文明执法,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热情为管理对象服务。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的发生,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及群众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各类文化艺术活动。

四、坚持政务公开,严格依法办事。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一站服务制”,实行“阳光操作”,杜绝“吃、拿、卡、要”行为,努力提高办事效率。

五、坚持“三贴近”,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窗口”单位做到“宾至如归”,文明服务;专业艺术表演做到德艺双馨,精益求精;公益性单位做到服务环境优化,服务质量优良;社会文化活动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不断提升品位和档次。

六、坚持繁荣与管理相结合,建立文化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规范音像、出版等经营行为,净化文化市场。

七、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务员及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八、监管投诉电话:3222099

灌南县文化局开展“两集中、两到位”

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依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 “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公开规范为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手段,以监督制约为保障,以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切实解决行政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依据《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规定,大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努力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制。

二、工作重点

1、归并职能。内部全部行政许可(服务)职能归并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

2、进驻方案。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许可(服务)项目全部由中心窗口收件和出件,坚持做到一门受理、一事一地办理,坚决杜绝两头受理、体外循环、违规收费行为。

3、授权方案。委托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全权办理行政许可(服务)事项。对举办营业性演出等即办件项目,在窗口一次性完成受理、办结,授权责任人是窗口人员;对设立文艺演出团体等项目,窗口负责在规定期限内受理、督办和送达,授权责任人是行政服务科科长。窗口启用专用章,凡窗口出具的书面凭证,均加盖此章。

三、保障措施

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与中心窗口联络、协调有关许可(服务)事项,确保后方科室服从服务于前方窗口,提高窗口与单位内部之间的有效衔接、高效运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凡涉及到部门管理及行政许可(服务)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和相关材料及时转送中心,使中心窗口人员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管理和行政许可有关新的政策规定。【什么是软环境,】

灌南县文化局机关首问责任制度

首问责任制是针对群众对机关内设机构职责分工和办事程序不了解、不熟悉的实际问题而采用的一项便民工作制度,首问责任制适用于本局全体工作人员。

1、首次接待当事人的科室为首问责任单位,首次接待当事人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当有两位以上公务人员在一起被问到时,职位最高者为首问责任人。

2、首问责任人要热情礼貌、用语文明;熟悉本单位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为办事人着想,不得推诿扯皮,充分体现机关干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

3、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一次性告知有关事项,必要时提供有关资料、表格等,热情耐心地解答对方询问。

4、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但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要主动告知或引导到有关经办科室;经办科室无人时,应告知经办科室的联系电话。属于本科室职责范围的,如果具体经办人不在时,首问责任人应先承接下来,再交由经办人具体办理。

5、不属于本单位或本部门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告知或尽可能帮助了解承办单位或部门。

6、属于电话咨询的,首问责任人应按上述原则给予答复;属于举报或投诉的,首问责任人应将反映事项、举报或投诉姓名、联系电话等记录在册,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办理。

7、有下列行为,并造成不良影响的,经查实后,根据情节轻重应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

(1)、首问责任人未及时将当事人拟办事项移交给有关责任人的;

(2)、有关责任人不负责致使当事人拟办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引起当事人不满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3)、冷漠对待当事人,应当告知而没有明确告知有关事项的;

(4)、当事人不认真作为,相互推诿扯皮,造成不良后果的。

灌南县文化局机关限时办结制度

限时办结制是指有关部门人员或直属事业单位人员到局机关办事,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并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的前提下,机关承办科室应在规定或承诺的时限内办结其所要求事项的制度。

一、总体要求

1、对即时办理事项,在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要即时予以办理,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和刁难。

2、对限时办理的事项,经办人应即时对申报的材料和有关手续进行审核,并出具收件回执,写明所收材料名称、页数、办结时间及经办人姓名。

3、对要求办理诉求事项,无正当理由不准延时办理,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延时的,经办人要按照职权规定报领导审批,并告知当事人延时办理的理由。

二、时限规定

1.对县委、县政府要求落实的有关重要会议、决定和指示,在县委、县政府要求完成时限前向县委、县政府反馈贯彻落实情况;对上级下发的文件、通知等,要当天报告领导,并按领导批示,由职能科室提出贯彻落实意见或办法;对急件要马上请示、马上办理、反馈情况。

2. 对本局研究部署的各项工作要在当日内落实到人,重要工作或紧急任务做到及时反馈、汇报,不能如期完成的要说明原因;对基层的请示、报告要在两日内提交主管领导,当日可以办结的事应在当天办理,本局签发的文件即时办理。

3.本局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活动,材料必须提前3天提交主管领导,其他准备工作必须提前3天就绪;会议要至少1天通知到会者,各种材料要分发及时。

4. 凡法律法规和党章党规对相关业务事项有明确要求的,必须严格执行;没有明确要求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确定办理时限并及时进行公示。

灌南县文化局一次性告知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事务,特制定“一次性告知”制。

1、群众到机关办事或电话咨询有关办理事宜时,经办人员必须一次性告知其所办事项的办理程序、依据、时限、所需的全部材料和注意事项,并一次性告知能否办理,手续是否完整、齐全。

2、对群众要求办理的事项,手续齐全、符合规定的,必须马上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应说明原因,并限时办理;对符合规定但手续不齐全的,应一次性告知其所缺的全部手续和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并根据情况可先行办理,再补手续;对不符合条件、无法办理的,应告知原因及依据,做到耐心细致。

3、对群众所办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或相关手续、材料不清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等特殊情况,经办人应及时帮助其咨询了解或请示领导,并将结果告知当事人。

4、对需一次性告知的事项,除电话咨询和可用口头一次性告知的形式外,其他均应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当事人,并存档备查。

5、对群众办事未一次性告知或态度生硬、未热情接待,不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一经查实,给予诫勉教育或效能告诫。

什么是软环境 第六篇_浅谈如何加强软环境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硬条件。加强软环境建设,对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经济发展由“快走”变“快跑”的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加强软环境建设,已成为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

加强软环境建设,必须准确理解软环境建设的内涵

软环境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除经济发展环境中的物质技术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都属于软环境的范畴。包括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经济体制、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人文环境、社会治安、行政效能等。同时,软环境也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竞争能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这些非物质因素还会不断发展、变化、完善,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个过程就是软环境建设。

就经济发展而言,软环境建设应主要包括法制环境、政务环境、信用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主要是指协调配套的法制体系和公正严明的执法环境。政务环境,主要是指政府机关及其管理人员依法行政、廉政勤政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信用环境,主要是指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制度建设水平。政策环境,主要是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保护和激励作用的发挥状况。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整体。

加强软环境建设,必须充分认识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软环境建设的内涵来看,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及其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两者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软环境所涵盖的内容,基本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从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具有巨大反作用的原理来看,软环境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会起决定作用。

其次,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软环境建设和经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73778/

推荐访问: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办公室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