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2013年微博事件

2013年微博事件

时间:2018-07-27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2013年微博事件 第一篇_微博的由来及发展历史

一、微博的定义 微博,即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及时更新简短的话题,并以公开的方式进行发布。

微博是web3.0新兴起的一类开放因特网社交服务,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推特,目前推特的独立访问用户已达3200万人,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白宫、FBI、Google、HTC等很多国际知名个人和组织在Twitter上进行营销与用户交互。国内著名的微博有:新浪微博、腾讯说说、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

二、微博的特点:

微博虽然火热,但是风格与Twitter完全不同。国人不爱隐私爱热闹,微博与其说是朋友圈,不如说是粉丝厂。正好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微博又变成网民集体娱乐广场和讨伐的战场,知识分子启蒙的公共课堂。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

1.便捷性。

微博有140个字符的长度限制,对于西文,以英文为例,一个英文单词加上空格平均也要五六个字符,而中文以双字词为主流,这样每条Twitter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就只有一条中文微博的1/3左右。

2.创新交互性。

与博客的交互方式不同,微博实际上是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关注一个子集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形成习惯地关注,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是的微博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3.原创性。

微博网站的即时通信功能非常强大,通过QQ和MSN就可以直接发布,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以及时更新微博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

如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你当时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布,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三、微博发展史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

2005年从校内网起家的王兴,在2006年把企业卖给千橡互动后,于2007年5月创建了饭否网。而腾讯作为一个拥有4.1亿QQ用户的企业,看着用户对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状态的强烈需求后,也忍不住尝试了一把,2007年8月13日腾讯滔滔上线。

在2007年5月,国际间计算总共有111个类似Twitter的网站。然而,最值得注意的仍是Twitter,它于2007年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举办的南非西南会议赢得了部落格类的网站奖。Twitter的主要竞争对手是Plurk和Jaiku。后来微博客的新服务特色持续诞生,例如Plurk有时间轴可以观看整合了视讯和照片的分享,Identi、Pownce整合了微博客加上档案分享和事件邀请,由Digg的创始人Kevin Rose和另外三位开发者共同发展。Twitter国外Twitter的“大红大紫”,令国内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

但事实证明,Twitter建立的“微型王国”不是在短时间内掘出黄金的浅矿,国内微博企业尚处于慢热的状态。据悉,做啥、饭否网等仅拥有几十万用户,每月处理几千万条信息。国内微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了产品调整以及服务完善上,在尚无法吸引到风险投资的眼光之前,他们最需要做的可能是如何靠自己的能力继续活下去。

【2013年微博事件,】 【2013年微博事件,】

从2007年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社交网络饭否网开张,到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扫荡世界,打败奥巴马、甲流等等名词,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词汇。伴随而来的,是一场微博世界人气的争夺战,大批量的名人被各大网站招揽,各路名人也以微博为平台,在网络世界里聚集人气,同样,新的传播工具也造就了无数的草根英雄,从默默无闻到新的话语传播者,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寥寥数语。

2009年7月中旬开始,国内大批老牌微博产品(饭否、腾讯滔滔等)停止运营,一些新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像开放的叽歪,6月份开放的Follow5,7月份开放的9911,8月份开放的新浪微博,其中Follow5在2009年7月19日孙楠大连演唱会上的亮相, 是国内第一次将微博引入大型演艺活动,与Twitter当年的发展颇有几分神似。

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在微博中诞生的各种网络热词也迅速走红网络,微博效应正在逐渐形成。【2013年微博事件,】

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

2013年微博事件 第二篇_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分析(2015年5月最新分析)

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分析

摘要:在转型时期,社会大众长期以来积压的心理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微博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运而生,频频曝光社会公共问题,成为网络舆情引导的先锋。但同时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揭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关系的调整,另一方面也是散播谣言的温床。本文从微博舆情引导现状入手,对微博在公共事件中所起作用进行解读,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微博;公共事件;舆情引导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是一种供网民进行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共享的平台。网民可以利用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即时更新即可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也可以用140字左右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并可实现即时分享。

作为自媒体的微博,其传播主体具有平民化,个性化的特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发布消息,成为消息的来源,让大众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激发了平民大众的创作和发表欲望。也就是说,只有你的观点新颖或许消息有爆点,就有可能被人关注,形成一个舆论方向。

微博的传播方式是交互化和立体化的。微博不仅用来表达个人情感、传播信息,同时还可以进行社会交往。通过关注、被关注、评论、转发、私信,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在独特的交互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微博能够轻松实现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兼容。

一.微博舆情引导特点

微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引导舆论的作用也渐渐凸显。所谓微博舆论是指微博网站上汇集的网民对某一事件或者某一社会问题所表现出的有影响力的言论或意见。一条微博言论,要形成舆论需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消息的迅速发布及网民参与;二是议题具有很强的舆论潜力。①第一点是微博本身所具备的特点,第二点则取决于言论内容。公共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关乎民生性,是大众最为关注具有舆论潜力的事件。

笔者这里说到的公共事件不止是与政府相关的“微博问政”内容,更多的是包含民生新闻类的引起广泛关注、影响巨大的公共事件。所以在这类公共事件中,微博的舆论引导极易形成,且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一)公共事件传播的舆论中心

微博不仅是舆论传播的一个独立源头,同时也参与舆论的形成、发展与引导的过程。微博网站内个人意见的迅速汇集和扩散促使舆论快速生成,伴随着网友的转发和评论以及传统媒体的介入等舆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是一个民间舆论的集散地。鉴于微博在突发事件报道及信息扩散方面等的各种优势,微博往往成为公共事件的舆论中心,公共事件的舆论传播往往要经历一个由微博网向网络论坛、门户网站、传统媒体等扩散的过程。

(二)舆论传播周期的缩短

在微博特殊的信息传播机制下,舆论传播的周期被极大的缩短。微博较低的信息传播门槛和跨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网络事件的信息发布变得越来越快。网络事件被迅速放大,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到网络事件中来,在短时间内造成极大的舆论声势,网络事件迅速成为微博网站内舆论关注的焦点。

以甬温动车组事故为例,事故发生13分钟后,乘客@羊圈圈羊 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转发突破十万,两小时后该名网友获救。事故发生2小时后,官方在微博上发布献血号召,短时间内上千名微博网友前往血站献血,网友@yaoyaosz 发布的血站实况转发突破十万。事故发生后12小时后,微博上相关讨论量已突破200万条,其中寻人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五

十万条。@浙江卫生厅、@浙江省血液中心 等多家官方微博连夜实时发布消息。在事故发生的4分钟后网民便知道了此事,比互联网报道的第一条关于这个事故的新闻足足早2小时,比电视报道至少早1小时,而出现在报纸上关于此事故的最早的报道也是在第二天。微博加速了网络舆论生成、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着网络事件的逐步升级,使得舆论传播的周期越来越短。

(三)舆论影响力大。

作为当今网络传播的最新和最具潜力的形式,微博发挥出比网络论坛和博客更强大的信息传播力量和干预社会公共事件的能力,被认为是“永不落幕的新闻发布会”,“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微博的影响力在对公共事件的舆论传播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包括现场直播、微博首发、微博求救在内的传播形式,比传统的报道形式更具震撼力,也更容易引发网友的情感共鸣,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例如“朱令案”在2013年又被推到风口浪尖,与事发的1994年不同,十年之后的中国因为有了微博,对事件的关注更为彻底。“网络福尔摩斯”们不仅挖掘深层原因,表达同情和震惊,更有人把网络签名联署漂洋过海,一直搞到美国白宫网站,以民粹方式要求美国政府将孙维驱逐出境,甚至试图通过境外媒体影响美国行政当局的决定。

二.微博舆论引导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可以满足群众知情权,避免谣言传播,从而引导舆论方向。

在微博上,公众有了相比以前更为真实的“言论自由”,因为在微博产生前的大多突发性事件中,政府总是主宰了话语权,群众很难真正抒发自己的心声或者即使有感慨也难以找到回应者。而现在微博是一个平民平台,任何人都拥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微博上的用户来自不同的社会领域,在公共事件的态度上提供了不同的声音,让大众不仅仅是从主流媒体上获取信息,从而降低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微博上的很多信息是传统媒体上难以见到的,而群众对于公众话题总是保持着高度围观的心态。况且有些突发公共事件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微博作为重要的传播信息渠道,以独特的优势迅速聚合信息,满足群众知情权,避免谣言的趁机而入,打消人们的疑惑,让群众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和分析事物,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可以产生蝴蝶效应,激发全民参与,进一步讨论人性、道德、伦理与法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蝴蝶效应”是由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大体的意思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有可能会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洛伦兹形象地将其比喻成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给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在微博中,一定地区的公共事件经发布后,各个地区的群众都会感受到相同的氛围,有可能还会引起热烈的讨论和追踪。而这些讨论近年来不止停留在了事件本身,例如“朱令案”的再度曝光,人们同情当事人的遭遇的同时,渴望推动司法程序的进步。但也有人质疑“网络民众审判”的亵渎法律精神。重庆虐婴案则让人们反思儿童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以及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罚法律。药家鑫事件后,网友们愤怒之后也在思考青年人的心理状态、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死刑的应用范围。这些讨论虽不致快速的反映到政府上层,但潜移默化地对很多网民有影响,有利于增强民众法制观念,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们的理性思考能力。

(三)信息快速传播,舆论发生快,实现舆情引导迅速形成。

微博的内容虽然多为零碎的、短小的语句,但因其速度快,传播广泛,瞬时就可集合信息,形成强有力的舆论风暴,掌握突发事件的发展。“有调查显示,从传播扩散到形成网络舆情指向的大方向,需要的时间大概就是事发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这一时间是危机处理和对舆情风向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②

以重庆虐婴案为例。2013年11月25日,10岁女童在电梯内连番摔打一岁半的男婴原

原,之后又导致其从25楼家中阳台坠落。之后,原原被诊断为硬脑膜破裂和右脑花散列,一度病危。案发后十天,相关新闻在重庆电视台深夜档播出,“女孩电梯摔打男婴”视频开始在网络疯传。一时间,人们对男婴的关心和对女孩的职责甚嚣尘上。12月5日男婴原原的爸爸发布了第一条微博。“@原原爸爸:谢谢 网友的关心, 我是原原的爸爸,原原已经醒了。再次谢谢 好心人关心”得到了转发量6680次和14331条评论。紧接着发布第二条微博“谢谢 网友的关心, 原原醒了 但是意识还是比较差,身体也比较虚弱,现在在加强营养餐,准备下个星期做手术。”权威当事人的微博另网民迅速了解到了事情的进展,大家纷纷对原原送去祝福,迅速形成了祈福祝愿的舆论。

三.公共事件中微博舆情引导呈现的问题

微博有一种强大的激发力,能够产生强大的社会动员,但是却无法做到收放自如。这股力量所产生的结果是难以预测的。③微博的信息信息传播门槛低,又缺乏“把关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很容易成为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载体和不满情绪的导火索。

(一)侵犯隐私、泄露个人信息。

由于公众的媒介素养良莠不齐,在缺乏有效把关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信息泄密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等问题。比如“随手拍解决被拐儿童”的活动,在“随手拍”主页上,许多缺乏责任感的博主本着“围观”的心态,一时间从各地上传的照片更新速度几乎达到了“刷屏”的程度。此外,随手的抓拍暴露了儿童的个人隐私,更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传播不实信息,导致谣言四起。

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缺乏审核把关,编辑好的内容点击“发送”就可以传播出去,这种信息生产和发布的零门槛以及病毒式的传播速度极易成为突发事件中谣言滋生的温床。同时140字以内的字符限制也难以展现信息的全貌,个性化的文本叙述方式使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不足。

(三)不满情绪的导火索。

在公共事件中,尤其在一些灾难事故、群体性事件中,倘若有关部门对信息进行封锁或者对事故处置不利,很容易造成群众的不满情绪的蔓延,而微博很可能成为公众宣泄这种不满情绪的工具,微博上一些谩骂的声音、不满的情绪充斥,在经网友的大量分享、转载和传统媒体的进一步渲染之后很可能激起众怒,网络上的不满进一步演化成现实中的行动,引发大规模的群体事件等等。

以玉树地震为例,网友通过微博的平台监督地震捐款的数目和去向,但是在其中也有许多网友通过微博表达对某些明星、企业等捐款数目太少的不满,加上媒体报道的跟进,很容易形成对明星、企业的“道德审判”和舆论绑架,给这些个人和企业带来很大的舆论压力。又如“熊孩子”的热门话题,让网友们宣泄了对不懂事的孩子们的不满,顺带抨击现在的家长失责、家教不利、管教不严,更有甚者引申到社会风气下降。这些愤怒的、带有人身攻击的舆论言论并不会促进事件的解决,反而长久下去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四.微博舆情引导的对策

微博独特而富于吸引力的传播特征,带来了公民“表达”的泉涌。然而微博因“把关人”缺失和规范管理的难度,使不实传言和偏激情绪有了滋生的机会,甚至成为突发和热点事件的舆论中心。因此,需要对微博的舆论传播进行恰当的引导,以保证公民合理的舆论表达和网络内外传播的正常秩序。

(一)掌握舆情动向,及时公布信息。

公共事件发生之后,人们不仅关注当事人的动态和言论,也重视相关部门、机构、意见领袖的观点。正如重庆虐婴案发生后,小男孩原原的爸爸通过微博及时公布原原的状况,让关心此事的网友们安心,也杜绝了媒体对此事的不实报道。可以说是做到了正确引导微博上的舆论走向,减少了围绕当事人原原的争议。在社会方面,“爱心公益A”社会慈善微博发

起对原原的捐赠活动,受到了网友关注。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地转向微博。因此,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在事关民生的公共事件方面,应该时刻关注民众的网上网下生活和舆情动向,并针对网民的疑问和不实信息的萌芽等,及时正面作出回应,公布相关的官方信息,疏通传播信道,梳理网上民意,并慎重处理好网下的现实问题。

(二)重视意见领袖。

现在的意见领袖,他们掌握的是权力。什么是权力?话语的、舆论的主导权。④微博意见领袖发表的相关信息和意见,是促使舆论生成的关键。微博兴起之后,显示出草根力量的强大,为防止非主流意见混淆视听,应该注意培养一批坚持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网络传播技术和技巧的网络“意见领袖”,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以此来引导网络民意的方向。因此,舆论引导者要团结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应对重大的突发舆情时,及时向意见领袖提供有用信息,共同设置公共舆论议题,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同时,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也要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可以邀请权威机构、相关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人士以及草根名人等,积极发表权威性言论,引导微博舆论。

(三)重视媒体发声。

除了草根和意见领袖的个人意见,一个媒体在公共事件面前不能缺席,不管是网络媒体、门户网站,还是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官方平台。媒体往往比个人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重要新闻线索,其权威、真实、有深度的内容是个人意见目前所不能及的,虽然在微博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注重自己的发声,但媒体的声音不是那么容易被忽视的,所以更要加强媒体的作用。

首先,媒体应报道真实的信息,不能为了夺人眼球只顾宣传有噱头爆点却引起众声喧哗的假新闻,那么在引导舆论方面反而起了负面作用。其次,媒体的报道不要仅停留在曝光和问责的层面,还应该注重后续的报道发展,探索事件背后的意义,引导一个有利于公众讨论、社会关系长足发展的公共话语空间。也就是说在报道中,既要突出深度和真实性,又要突出理性和建设性。最后,搭建互动平台,增进微博草根和主流媒体的交流互动。在微博舆论事件中,微博上的交流互动往往随意、情绪化,并且充斥着各类虚假信息和谣言猜测,在很大程度上会误导急于了解真实情况的网民。此时,微博草根与主流官方媒体的互动有利于真实、准确地解答网民迫切想知道的真相,消除网民疑问。也有利于网民和主流媒体打成共识,促进事件向良性发展。

结语:

微博带来了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变革,使得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微博在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中是一把双刃剑,运用这个平台去体察民生疾苦、关注民意表达,去适时、适度地去引导舆论的走向,那么微博就能发挥其信息公开的助推器、危机化解的社会监督者的作用。(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昕 系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2013年微博事件 第三篇_微博与突发事件的传播

龙源期刊网 .cn

微博与突发事件的传播【2013年微博事件,】

作者:金佳 张蕊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8期

【摘 要】微博时代的到来,使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更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近期发生的“复旦投毒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浪微博迅速形成“微话题”板块,在事件不断的进展中我们看到微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复旦投毒案探讨微博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微博的传播特征。

【关键词】微博 突发事件 复旦投毒案 微话题

一、新浪微博“微话题”板块

1、微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微博译自英文micro—blogging,顾名思义,就是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是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QQ、MSN、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发布短消息,以140个字符以内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的诞生,成为一种媒介现象。由国外的Twitter到国内的饭否、叽歪再到现在的四大微博,即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微博的发展呈爆炸式状态。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指出:“一种能够成为趋势和潮流的技术应用形态,总是因为它解决了人们在通讯传播中的某一种基本的应用需要:门户网站解决了人们„一站式‟消费的需要;搜索引擎解决了人们对于一个海量资讯的有效选择和掌控;即时通讯解决了人们随时随地点对点沟通的需要;博客解决了人们的自我表达的需要;MSN网站则便利了„同缘同道‟的聚合关联,等等。而这一次,微博所带来的,则是提供了一个个体向无限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喊话‟和广播的手段。”

2、新浪微博“微话题”板块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话题”是新浪微博的主打板块之一,“微话题”不“微”,相反,它的力量十分强大,往往是微博中受关注最高的热点话题。它在微博首页中的表现形式为:在首页的右栏罗列若干近日热门事件或话题,每个话题右侧的括号内都有相关微博的数量呈现。点击“热门话题”选项,进入“微话题”页面,这一页面中罗列了分类为热点、生活、情感、文化娱乐、体坛、财经、科技等方面的近期热点话题。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参A与的话题发表意见。当重大突发事件产生时,微博上容易迅速形成“微话题”板块。

截止到4月21日,也就是距离复旦投毒案推至公众视野仅11天,新浪微博显示该话题共计567607条讨论,更新数据显示一周讨论为288837条,二十四小时讨论为12000条。也就是

2013年微博事件 第四篇_基于微博传播的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研究

目录

前言 ..................................................... 2

一、 事件研究背景 ........................................ 3

二、 “弯弯事件”舆情在微博传播中的阶段表现 .............. 4

(1) 舆情起源阶段 .................................... 4

(2) 舆情放大阶段 .................................... 4

(3) 舆情引爆阶段 .................................... 5

(4) 舆情消退阶段 .................................... 5

三、 微博传播对“弯弯事件”的形成发挥相当作用的原因 ...... 5

(1) 话语权的下移 .................................... 5

(2) 信息传播渠道多样 ................................ 6

(3) 微博活跃用户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 7

四、 微博传播下“弯弯事件”舆情不断发展的动因 ............ 8

(1) 事后相关单位的不作为:当事人及网民负面情绪的催化剂8

(2) 微博活跃分子用户介入:舆情爆发的加速器 .......... 9

结语 ..................................................... 9

基于微博传播的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研究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最大的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是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场形成的重要阵地。微博因其具有传播方式简单、操作模式方便以及信息平台开放便捷,从而更能促使信息裂变式传播,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微博已成为影响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也即“弯弯事件”自4月5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一度成为新浪微博热搜榜首。本文以“弯弯事件”为案例,分析微博对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描绘微博传播作用下该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消解”的演进路径以及剖析该事件舆情发展的动因。

关键词:微博传播 热点事件 舆情发展态势

前言

近年来,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多发的转折期。尤其2016年以来的这几个月,突发事件频发,如:“山东非法疫苗”“常州被污染的学校”“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朋友圈直播杀人”等等,这种现象不容小觑。在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已经成为第一时间发布公共信息的平

台,成为突发事件的舆论聚焦点。微博自2009年兴起至2015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2.12亿。微博因其具有的用户草根化、内容微小化、介质移动化、传播碎片化、交互多样化等沟通特征[1],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不仅搅动了整个网络环境,而且掀起了社会舆论的新波澜[2]。

一、事件研究背景

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文,4月5日凌晨00:03分,优酷网用户“弯弯_2016”上传了一则“20160403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网络视频。视频全长3分38秒,讲述了4月3日其在北京望京798如家旗下的和颐酒店住店时遭到一陌生男子袭击并强行拖拽的惊心过程。发布视频3分钟后即00:06分,“@弯弯_2016”通过个人微博分享了这则视频。距离首条微博发出6分钟后,该用户再次分享这一视频,并打上#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微话题标签。微博引起部分网友关注,但扩散态势并不明朗。当日白天,“@弯弯_2016”先后发布10条微博对事件经过以及事件投诉最新进展进行了随便化文字表达,并不断质问酒店方。此时尽管舆情在持续发酵,但依旧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效果。直到4月5日夜里20点左右,当事人整理了被劫持的经过和事态发展到现在的结果,并制作成长微博图片(此图片之后被广泛传播),舆情才极速扩散。值得注意的是,该微博还新增#卖淫窝点案底酒店#话题标签,在随后一些微信公号以及自媒体转载中该标签也被大量使用。截止4月6日下午16点,单条微博转发接近90万[1]

[2]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2):73-74. 谢新洲,安静,田丽. 社会动员的新力量:关于微博舆论传播的调查与思考[N].光明日报,2013-01-29

(15).

次,评论达到24万条。首发于优酷 “20160403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网络视频播放量达到520万次,视频跟帖6万条,在腾讯视频收获1700万点击。原博主设置的#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卖淫窝点案底酒店#两个微话题也在当日升温为新浪微博排名第一、第二的热门话题,阅读数累计超过17亿人次,是当日网络舆论最火爆的事件。

二、“弯弯事件”舆情在微博传播中的阶段表现

(1)舆情起源阶段

4月5日凌晨,一名微博ID为“@弯弯_2016”的女网友爆料称,清明假期自己在如家旗下的北京望京和颐酒店入住时,在走廊遭到一陌生男子袭击,整个过程长达6分钟,期间女生抵死挣扎大声呼救,围观的安保人员和酒店管理人员均没有出面阻止相救,最终因为一名女房客的出手相救,才得以脱险。这一阶段,以“@弯弯_2016”微博为曝光中心,其他网友、网络媒体、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等之间构成叠套传播的网络[3],把该事件推向广大网友视野中,设置了大众短时间内共同讨论的议题。

(2)舆情放大阶段

博主“@弯弯_2016”不但上传“20160403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网络视频并通过微博不断分享视频,并打上#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卖淫窝点案底酒店#微话题标签发表长微博。微博引起网友共鸣,广大网友纷纷对其进行转发评论。不仅引起当事方@如家酒店 以[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6-04-06,

及@平安北京 的高度关注,更引发众多明星以及当前网红的关注,如范冰冰、angelababy、海清、马苏、PaPi酱等明星均转发微博。由于这些网络影响力较强的博主的加入,促使“@弯弯_2016”的微博内容一夜之间成为微博热点。该阶段由于原博主的博文被广大网友,尤其是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关注转发,从而引起了全民关注与评论,促使该事件呈现出不断扩散的态势。

(3)舆情引爆阶段

由于弯弯接连在微博发出关于自身遭遇的碎片化内容,并使用较为专业且容易抓住媒体眼球的话语编辑微博长文,发文时艾特影响力较大的微博大V以及传统媒体等相关官微。这就不难引起相关部门和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政府相关部门介入和媒体的新闻形式报道,使该事件舆情爆发。一边是受害人及网民渴望得到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处理回应,一边是公安部门、如家公关及酒店方面迟迟没有回应及。两边的需求不平衡状态,导致舆情发展到高潮。

(4)舆情消退阶段

随着警方的介入,酒店相关方的回应,以及问题的解决,受害人弯弯也通过微博发文称通过协商解决,自己的诉求得到了解决,希望回归正常生活。至此,该事件舆情告一段落。

三、微博传播对“弯弯事件”的形成发挥相当作用的原因

(1)话语权的下移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随着科技发展的推动,人们发表言论,表达权利的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

2013年微博事件 第五篇_微博与微信传播谣言的危害(1)

微博、微信与微信传播谣言的危害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也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面貌。现阶段的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其中微博、微信与微信等软件产品的发展是颇具代表性的,与我们的生活也可谓是息息相关与密不可分的,对我们的日常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微博、微信与微信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谈到微博、微信与微信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相同步的,根据最新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

5.64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微博、微信与微信正是借助手机移动互联网这样一种便捷而高效的平台,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迅速地集聚起了大量的人气,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用户群体。 所谓微博、微信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同时微博、微信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 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来发表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微信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发布信息的迅捷性,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就快速的进行传播,2009年8月新浪网在我国率先提供微博、微信服务,从此微博、微信开始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并快速流行起来。

微博、微信,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微博、微信上,可以美人美言,也可以恶语相向;可以赞美他人,也可以无理谩骂;能揭露真相,也能散播谣言;能将人捧上天,也可以让人自得自满,摔入地狱。(马驰)【2013年微博事件,】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

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微博、微信都属于“圈子”类软件。该类软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定位功能

微信可以使用“查看附近的人”,用户可以查找本人地点地理方位邻近的微信用户。体系除了显现邻近用户的名字等基本信息外,还会显现用户签名档的内容。这就方便了消息的流通,谣言不需要到处散发,它会随着你的移动而使周围人都知道它。

二、独特的语音优势

【2013年微博事件,】

在大街上、餐厅、公园等公众地方看见有人把手机当成对讲机用的时候,你却不知道那是微信,那么你绝对out了。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但同时,对于有关部门对于谣言的检测是及其不方便的,因为语音没有文字那么好搜索。

三、大量用户

根据去年微信团队宣布的官方数据,在5000万的用户中有活跃用户2000万。如此庞大的人流量,极其容易引起谣言的传播。

四、稳定的人际关系

“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微信的100万粉丝。这种说法有点夸大,但仍然有一定代表性。在新浪微博、微信中,僵尸粉丝和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创业家》新媒体业务负责人表示。微信关注的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是这个平台的价值所在。微信基于朋友圈的营销,能够使营销转化率更高。

五、方便的信息推送

微信大众帐号可以经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操控,完成精准的音讯推送。一般大众帐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的内容。认证的帐号则有更高的权限,不仅能推送单条图文信息,还能推送专题信息。据称,在推送的打扰方面,下一版别的推送将悉数撤销声响提示,以便把私家信息和内容音讯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的信息推送服务难免会步微博、微信的后尘,使用户反感繁多的垃圾信息。(任运宇)

在微信与微博、微信如此方便的时代,不可避免的也伴随着一些隐患的出现。网络谣言近年来声势喧嚣,影响日增,成为困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难题。对于社会、个人、政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一旦一些危言耸听的谣言形成了一定规模,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广大市民的慌乱,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如我们所知的2011年抢盐事件就是如此。2011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我国一些网民开始热议核辐射的影响。网络谣言乘虚而入,称海盐受到核污染,导致抢盐风潮发,“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上升到“海盐变核盐不能再吃”,公众陷入恐慌,开始抢盐。之后全民辟谣,又导致全民“退盐”的社会闹剧。这一事件最后的得益者是背后造谣的谋利组织,广大民众不明事实,自身利益受到的了严重损失,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震荡。

(二)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现在人们对于谣言已经要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当面对关于自身利益的事件,人们就容易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断力,从而下意识觉得这就是真的,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弄的人心惶惶。比如,地震、瘟疫等。面对有关自身安全的那些重大突发事件,人们往往会先入为主,心理承受能力被削弱,恐慌、焦虑的情绪就容易蔓延,结果就促成了造谣者的目的。(蔡欣)

微博、微信中的谣言传播种类及其成因

取近年来具有典型性的几则微博、微信谣言,根据其传播动机、传播形式的不同进行类,并对每一类微博谣言的成因进行简单归纳。

1.恶搞名人型

2010年12月6日晚,新浪微博上开始流传金庸的“死讯”。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马上在微博辟谣称是假消息:“金庸昨天刚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授仪式。”这是一起典型的恶搞名人型微博谣言。率先在微博上发布这一谣言的传播者是谁已无从考证,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金庸的名人效应吸引受众球哗众取宠的庸俗目的。造谣者在恶搞中体验到网狂欢的同时,严重侵犯了金庸的名誉权,也为“公众堕落”付出了代价。

2.商业策划型

2010年11月2日深夜到11月3日凌晨,新浪微博爆发了一次匪夷所思的“张国荣复活”事件。在短短两天内,新浪微博上关于此事的评论多达近3万条。后来证实这是一出商业策划。上海一家公关公司为了向客户展现自己的实力,以“郭敬明+舞美师爆料”的形式炒作了这条假消息。据传客户对炒作结果十分满竟,后来还签订了一笔千万元级的年单。公关公司利用微博传播谣言,进行炒作,其目的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牟取商业利益。

3.捣乱取乐型

“广州白云机场,金鹿航空737,起落架放不下来,现在要迫降了。”这是国内一门户网站于2010年6月8日中午在微博发出的消息。该微博一经发表,便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很多人开始挖掘更多信息,网民又“披露”出更多“细节”,包括航班低空通场尝试重力放轮、失败后重新拉高放油,其间机场关闭,大量消防车赶到,其他航班备降深圳等。8日中午,先后有多家媒体的记者前往白云国际机场求证,结果机场不曾关闭,一切正常运行。也没有任何航班要迫降。造谣者在微博上发布假消息,属于故意捣乱“逗你玩”,没有商业目的,只是通过“忽悠”广大受众,达到满足其取乐的低级趣味而已。

4.制造恐慌型

2010年11月中旬,一条“广州海珠区女子莫名失踪”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后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并纷纷转帖。之后,不少网友风传广州发生多宗类似案件,甚至还有微博称出现多宗抛尸案。一时间,网络舆论哗然。12月7日下午3:53,广州公安微博发布澄清公告:“多名女子失踪被卖器官纯属谣言”。此类谣言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发布的,目的在于故意扰乱社会治安,制造恐慌,属于违法行为。

5.传统媒体缺位型

2010年4月29日上午,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发生血案致32人受伤,其中29名为儿童,引起社会各界的轩然大波,联系之前发生的福建南平惨案,人们渴求了解事件的真相。第二天,大量谣言通过微博散布,伤害程度、死亡的人数也不停在变,这与官方没有一个孩子死亡的通稿差异巨大。显然微博上发布的这些消息很多是谣言,没有确切的消息源也没有得到证实。在泰兴惨案中,所有的媒体几乎都引用泰兴市政府网站上4月29日的同一则简单的官方通报《泰兴镇

中心幼儿园发生持刀行凶事件受伤人员得到迅速救治》,传媒告知信息的功能受到极大削弱。

微信上疯传的假消息

“酒驾一律拘役六个月”“暴恐分子扮成干活的人敲门施暴”等,无一不传播着混淆视听、制造恐慌的负能量。前段时间,“人贩子进京”谣言满天飞的时候,一些很少上网的老人,都心急火燎提醒子女“看住孩子”。(朱成树) “媒体本不是谣言的主要制作者,但正是因为传统媒体的缺位而造成谣言蔓延。人们为了寻求信息而转向微博、微信,从一定程度上说,微博、微信此时就扮演了传统媒体的重要角色。网络上的易传和便利又加速了信息的流动,大众无法辨别真正有效和准确的信息,一时间,网络成了谣言的温床。

微博、微信谣言传播的控制:加强监管、增强信息透明度、提升用户素养微博、微信中的谣言大肆传播,不仅严重损害了这一新兴媒体的公信力,而且产生了很多负面的社会影响。

如何控制微博、微信谣言传播呢?根据传播学理论,信息控制对于其控制对象产生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信源控制、信息内容控制、环境控制、传播过程控制、传播效果控制。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对微博、微信谣言传播进行有效控制。

一要加强对微博、微信信息发布的监管。微博、微信中一旦出现谣言传播,提供微博、微信、微信服务的网站有义务删除或屏蔽这些内容。提供微博、微微信服务的网站应加强对微博、微信信息的管理,起到微博、微信后台“把关人”的作用。微博、微信上都是匿名者,发布的信息数量庞大,监管虽然不易,但提供微博、微信服务的网站仍应从规章制度、技术手段、信息发布流程和处罚措施等方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遏制谣言在微博、微信上的蔓延。必要时,也可对微博、微信用户实行“实名制”或“有限实名制”,即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目前我国采用网游实名制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微博、微信完全可以借鉴该经验,在后台对注册用户进行实名登记,使微博、微信用户更负责任地发布信息,从而防止谣言在微博、微信上的泛滥。

二是发挥传统媒体在增强信息透明度,控制微博、微信谣言传播中的作用。在社会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始终是半信半疑,如果在这个时候传统媒体可以及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66291/

推荐访问:李静2013年微博 2013年大事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