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正道沧桑

正道沧桑

时间:2018-07-06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正道沧桑 第一篇_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3000字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必然,展望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以无可辩驳的大量史实,点明了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走路不能走错路,走对了路就别彷徨。你和我一起走下去,路的前头灿烂辉煌。”充满激情的歌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中,我的思绪也跟着这歌声在这部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漂流,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乌托邦岛上,英国人莫尔在苦思冥想,为何会发生“羊吃人”的悲剧,怎样才能人人平等;太阳城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在黑暗中顽强不屈地寻找光明,如同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叛逆贵族圣西门,为了探索真理,毁家破产,义无反顾,由显贵变成战士,由阔商变成穷人;法国哲学家傅立叶异想天开,大胆进行“法郎吉”试验,创造了“和谐社会”最早的雏形;美国印第安纳州,欧文呕心沥血,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新村”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用生命谱写了一部又一部的空想“悲歌”,他们用鲜血和汗水,为后来者铺设了一条通往光明的社会主义之路。

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开始了推翻资产阶级

的第一次尝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俄国的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一步步从空想迈向现实,在世界上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波浪,在一步步地改变着许多人的思想,进而一步步地改变着这个世界。而从建国以来,我国也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但既有借鉴也有创新。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思想理论的伟大飞跃,形成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四个重大突破,逐步完善了政治体制,促进了对外关系的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世界社会主义再创辉煌。

而中国这个屹立在东方的数千年的文明古国,却自鸦片战争以后,经历了由战败、屈辱和无数苦难构成的历史。西方列强用大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次次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丧失了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阶层不断起来奋勇抗争,太平天国、义和团的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些阶层的积极抗争最后都失败了,而这时,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五四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让许多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接触到了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并让这个概念深入人心。在这个大背景下,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人开始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之后又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核心带领着广大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夺得了一个有一个的胜利,中国人民推翻了 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翻身做了主人。

但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也不可能仅仅以独立作为终点。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反革命利用了领导人的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让革命的过程变得更为崎岖了。

可是中国人是不会这么容易就低头不进的,在众人的努力下,开始了新一轮的革命。邓小平的复出让革命的局势渐渐地变得明朗起来,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一系列命题,引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藩篱,拨开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迷雾,把人们从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加快了改革开放的酝酿过程。

然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我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么它就没有活力了,也不再有生机,所以思想解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三中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专属名词,一提起它,人们就想起了1978年的那个冬天,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关于拨乱反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讨论。

思想的解放为经济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在万里的领导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人民公社制度改成大包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领导人的不断出访外国眼界渐渐扩大,合资企业、特区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企业形式和优惠地区也都相继出现。解决了市场经济体制姓资姓社的问题后,我国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渐渐地走上了正轨。

一代又一代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者将我国的社会实践同共产主义理论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极大的丰富了党的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让很多人觉得安逸了。但对于一个曾经为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民族来说,还有什么比曾经的家国沦丧和文明衰败更让人感到屈辱和心碎的呢?正因如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苦苦追寻的梦想。革命先烈流过的血、流过的汗、流过的泪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另一部分则是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前者已经花费了近一百年的时间,而实现后者的重担就压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希望可以在我们的努力下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步伐。

有些普通的词汇因为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历史意义。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和政治局常委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了“中国梦”一次,从此它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中国几代人奋斗的梦想。

飞天梦、潜海梦、奥运梦、航母梦一个一个的实现,给了中国人民极大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士气。2010年中国以迅猛的势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伟大复兴繁荣富强的轮廓渐渐

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清晰起来。

我觉得,我们离这个目标真的近了,或许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我们的中国梦,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这种关键时候,我们更加不能放松,因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导致了每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多样化,经济多样化,文化多样化,如何在多样化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将成为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我们要花大力气研究的新问题。

我们当代大学生,未来社会的主人,学习着先进科学知识的人才,更应当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好好学习,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是我们当前最应当做的事情。然后才能在社会上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掌握技术,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绝不可小看我们肩上承担的责任,绝不能忘记我们心中的梦想,绝对要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想,我们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预见未来。这部电视片警示我们,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要尊重历史,看清历史的趋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通过观看该纪录片,我深切感受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这更加增强了我们跟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作为当代大学生,未来社会的主人,学习着先进科学知识的人才,我们更应当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好好学习,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是我们当前最应当做的事情。然后才能在社会上充

正道沧桑 第二篇_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个人总结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观后感

观看了前面几集,觉得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阶段真的很不容易。这是经历了多少伟大前人的努力与鲜血得来的。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真的很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以更好地生活。

我觉得空想社会主义确实很美好。在空想社会主义中,人们都参加劳动,按需分配,人们也不会多拿,一切井然有序,人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确实很值得向往。不过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不是这样简单的。这也是这种制度不存在于当今社会的原因。

莫尔引发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尚处于原始公社阶段的美洲印第安人那种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的情景,正是他的向往。莫尔相信自己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奥秘: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的私有制度。私有制度是万恶的根源。然而私有制度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正是因为有了私有制,才有了社会的不断发展,才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才能解放生产力。正如西方社会所推崇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事物都有两面性,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私有制的正面作用是大于负面作用的。

观看这部片子,在观看过程中,我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思绪万千。我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沉重感与历史的无奈。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历史,正面历史。

继而我观看了第41集《百年团聚》,体验了香港澳门回归时所遇到的困难与人民的欢呼。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刻,至此英国终于结束了在香港的殖民统治,葡萄牙也结束了在澳门的殖民统治,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正如江泽民对这些曲折的预料:“英国原来是个殖民国家,现在要他们从香港退出来,他们愿意吗?不愿意。香港是英国曾经取得的

一块肥肉,要他们从口中吐出来,他们愿意吗?不愿意。所以,他们就千方百计对香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回归祖国制造种种障碍。英国的当权者,不管是哪一个政党,在这一点上利益是一致的。”英国在香港回归上制造了种种困难,但中国政府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这也是香港顺利回归的有力保障。与香港回归中经历的波折不同,澳门的回归相对平静。在澳门问题上的良好合作,促进了中葡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在观看过程中,心里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只有一个国家强盛了,才能对外争取主权,对内获得人民幸福生活。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在外交的过程中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英国为了他们本国的利益而在香港回归问题上设置障碍也就无可厚非了。

观看了第45集《和谐旋律》。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和谐。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党和政府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比较穷,生活条件不好。学杂费也是家里比较大的负担。记得从小学5年级就开始实行农村地区免除学杂费了,当时家里真的轻松不少,也觉得这项政策真正体现了对农村地区

的照顾。到了高中,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还有了生活补贴。于是我们早餐都有了补贴。这项新的政策被人们称作“两免一补”。一项好政策就是一片阳光。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两免一补”的阳光带来的是公平,是温暖,是幸福,更是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帮助我度过了比较艰难的 时光。

然后我观看了第46集——《文化强国》。正如主持人所说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也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我们要从一个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是一国的灵魂,也是一国的支柱产业。中国文化事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然而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是身边的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

馆纷纷免费开放。这让学生有更多的热情去参观那些文化纪念馆,也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历史是需要铭记的。我们要通过历史来看清前进的方向,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不重蹈覆辙。每个人都需要正视历史,了解历史,并从中吸取属于自己的正能量,这才是我们观看历史剧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道国家发展到现在是多么不容易。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不忘历史,以后为国家发展做出一些贡献,积极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正道沧桑 第三篇_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学院级班

学生姓名 吴玉

学 号 2013102023

指导老师 倪洪章

“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走路不能走错路,走对了路就别彷徨。你和我一起走下去,路的前头灿烂辉煌。”——激情澎湃的电视剧主题曲,带我走进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的世界。

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本是这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社会实践作业,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我开始看这部电视剧,但是看了过后我彻底改变了刚开始的看法。该片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在观看过程中,我的心也随之电视剧情跌宕起伏,思绪万千。

在我个人看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震撼人心在于深刻揭示了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的,“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自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算起,社会主义思想到 现在,差不多有500年的历史。500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民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体现在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个制度上。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震撼人心在于以史诗般的厚重道出了正道沧桑。在内容上,本片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共50集,分为六大部分,突出道路与抉择。

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5集,分别讲述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谱写的空想“悲歌”。在这一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托马斯·康帕内拉的故事:他在黑暗中被囚禁了30多年,却用鹅毛

笔为人类构建了一个充满光明的国度。托马斯·康帕内拉出生在阳光充足的意大利南部。但是从25岁开始,他便基本与阳光无缘,辗转于50余所监狱,时间长达30多年。在长年黑暗的囚禁和酷刑的折磨中,阳光对于康帕内拉来说,几乎成了奢侈品。正因如此,康帕内拉在狱中写完的乌托邦式著作,取名为《太阳城》。康帕内拉的一生,都在向黑暗宣战。他在诗中道:“请把高傲、无知和谎言,放在我从太阳那里偷来的烈火中,销毁吧。”其实在观看的时候我就由衷佩服他为正义、为光明而奋斗的勇气,也许这辈子我都无法体会到30多年的黑暗生活,但是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勇气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我直面人生中的挫折,笑看人生。

第二阶段用7集篇幅,集中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启拓荒之路。其实我不禁想如果马克思、恩格斯年轻时乖乖地听从自己父亲的叮嘱,这世上或许会多了一名出色的律师和一位颇有经营头脑的商人。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没有循规蹈矩,促使他们走上新路的最初动因是——哲学,而他们在哲学上也有一个转身的过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的面世,表明马克思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而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题目通过对1848年的欧洲革命进行总结和研究,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等概念。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要使革命取得胜利,必须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用了近40年的时间去酝酿和写作的《资本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穿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三阶段主要讲述列宁如何缔造、捍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四阶段反映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与教训;第五阶段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卷;

第六阶段主要讲诉的是改革开放后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这三个阶段主要讲的内容有:从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 1991 年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历经 70 多年。上世纪 30 年代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后到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扩展遍及欧、亚、拉美的 16 个国家,其中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但是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照搬苏联模式实现社会主义,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弊病,最终因延误了体制内的改革,遭到惨重的挫败。从 1978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世界上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政党切实汲取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努力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病,加入了重新探索本国社会主义新路的行列,力求革新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经过凤凰涅 ,重现生机与活力。在这迄今才仅有的三十多年时间,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五百年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新这样不断前进的四个历史进程,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际、从一国到多国实际、从一国到多国革新这样不断飞跃的历史进程。近五百年来的社会主义历史,源远流长、滚滚不息,从西欧的涓涓细流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弥漫全球的浩瀚洪波,波澜壮阔又波浪起伏,既有高潮迭起,又有低谷回荡,终见新涛汹涌,一泻万里。社会主义五百年长波激流、高扬跌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冲毁了部分旧社会,开创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片借用毛泽东在 1949 年 4 月写的七言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佳句“人间正道是沧桑”,定名为《正道沧桑 ---- 社会主义五百年》,形象地表现了近五百年来的社会主义在改变沧海为桑田、造福天下亿万民的宏伟事业中所显示出来的伟力和魔力。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剧情紧凑,我愣是一点二没有落下地看完了。看完后从中我得到的历史启示有:

(1)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占有 330 多年的时间,我们要善于继承空想中的科学成分,切不可重犯空想的错误。科学社会主义在近 170 年的实践中之所以屡犯急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错误,其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深受“乌托邦”消极方面的影响。列宁在 1918-1920 年犯过想借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错误后,曾经深刻检讨并且坚决改正了这个错误,当机立断地转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决定逐步迂回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可惜随后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又多次重犯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错误,致使社会主义又遭遇挫折。

(2)近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历史明示我们:世界社会主义取代世界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一帆风顺地突击取胜,千万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不能疏忽大意,错失可能取胜的难得机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二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多国的胜利就是成功的范例。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免不了要付出血汗甚至生命的代价,所以社会主义者必须要怀有如毛泽东所说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和气概。

(3)要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圣西门派和欧文派当年把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而且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名称,旨在全面而深刻地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于 1873-1874 年在“社会主义”一词之前添加上“科学”二字,这表明社会主义只有遵循科学原理才能治理好整个社会。列宁于 1916 年进而指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可见科学与民主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两大法宝。社会主义如果在实践中犯了背离科学的错误,只要有民主就容易很快纠错;如果民主难以作出决策,只要有科学指导就容易取得共识。如果缺少科学与民主,就会把含有科学与民主因素的乌托邦变为假托邦、丑托邦、恶托邦;如果既有科学又有民主,那就一定能够把虚幻的乌托邦变为社会主义的实托邦、也正是当今我国正在致力构建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社会主义近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使我们真切体会到:社会主义顾名思义,是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由社会出主义,靠社会显主义。社会主义要以社会为本位,旨在治理好、发展好社会。为此,就需要执政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的有效调控,精英的出谋划策,大众的积极参与。总而言之,实现社会主义要处理好政党、国家、精英、大众与社会的关系。

(4)最核心的启示是:当今中国人民面临且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只有完成这个历史重任才能为革新社会主义、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作出表率,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为此当今我们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各级领导者,都应该继承、弘扬社会主义近五百年来历史中出现的那些众多的先驱、先哲、先贤、先烈、先辈的精神,保持维护劳动人民权益的坚定立场,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采纳众议的民主作风,无私

正道沧桑 第四篇_☆正道沧桑解说词

第十六集 硝烟铁腕

2013-05-28 10:24 宣讲家字号:

核心提示:十月革命刚刚取得胜利,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依然危机四伏。国内的社会革命党人拒绝苏维埃政权与德国签署停战协议,发起了一系列恐怖暗杀行动;英法美等国政府则对苏维埃政权感到无比恐惧,采取策动内乱、经济封锁、武装干涉等一系列手段,企图将它扼杀在摇篮中。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呢?

【短片】

1918年8月30日傍晚,列宁在莫斯科米赫里逊工厂参加完一个群众集会,被工人们簇拥着向汽车走去。兴奋的人群涌动着,拥挤着,一个男人突然高喊道:‚大家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走!‛就在人们把注意力转向这个男子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三声枪响,列宁应声倒地。第一枪射中了列宁的左肩,第二枪射中左胸并穿颈而过。

刺客是一名女性社会革命党成员,但她表示幕后无人指使,完全是个人行为。子弹并没有刺穿左肺,但血液流入了肺部,情况依然十分危急。经过一夜手术,列宁终于闯过了鬼门关。但刺杀事件给他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很多人相信,他晚年的中风与此有关。

【主持人】

十月革命刚刚取得胜利,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依然危机四伏。国内的社会革命党人拒绝苏维埃政权与德国签署停战协议,发起了一系列恐怖暗杀行动;英法美等国政府则对苏维埃政权感到无比恐惧,采取策动内乱、经济封锁、武装干涉等一系列手段,企图将它扼杀在摇篮中。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呢?

(推出片名:《硝烟铁腕》)

【短片】

从1918年夏季开始,俄国到处燃起了战火硝烟。英、法、日、美等协约国武装干涉军和各路前沙俄将领率领的白军开始对红色政权全面围剿,数条战线绵延一万多公里。至列宁

遇刺,苏俄四分之三的领土已经沦陷。

【主持人】

为了打赢这场殊死的战争,列宁采取了非常手段。1919年,前沙俄将军高尔察克、邓尼金先后进攻莫斯科时,布尔什维克党动员了1.5万名党员、36万名工人补充到前线,吸收了20万觉悟高的士兵、工人、农民入党。当时发给党员的手册上有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员只有一项特权——最先为革命而战。当时人们的见面语就是‚你报名参加志愿军了吗?‛在共青团委员会的门上都写着:‚全体团员上了战场,团委停止工作‛。

【短片】

列宁首先要面对的严酷事实是粮食危机。苏维埃政权失去了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等主要产粮区,前线厮杀的红军战士和后方的群众都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俄国在持续数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民穷财尽。国内战争爆发之后,原首都彼得格勒当时每人每天只有50克面包的口粮,诗人奥西普充满悲伤地写道:‚彼得堡在光荣的贫困中奄奄一息。‛

而新首都莫斯科的情况也极为严峻。1918年3月11日迁都当天,列宁写下了《当前的主要任务》一文,他怀着复杂的心情,将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作为这篇文章的题词:你又贫穷,你又富饶,你又强大,你又衰弱,俄罗斯母亲![1]5月9日,人民委员会发出了由列宁签署的信件:‚红色首都正因饥饿处于死亡边缘‛。

【专家访谈】

在物资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全党工作围绕着军事斗争展开,保证战争需要成了当务之急。列宁在同白卫军和外国武装干涉势力的斗争中认识到了一点,要使苏维埃俄国成为实际上的一个大军营,必须实行铁的纪律,必须建立大量的国家粮食储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了。

【短片】

这张照片中的年轻人尽管身穿军装,肩跨钢枪,但他们的身份并不是军人,他们大多来自彼得格勒、基涅什马的工厂。在1918年5月13日至27日间,他们曾收到列宁的来信,信中说,革命形势是危急的,除了工人,没有谁能拯救革命。现在为粮食斗争,就是为苏维埃政权、为社会主义斗争。6月3日,彼得格勒的工人组成了第一支粮食征集队。

【主持人】

根据当时苏俄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6个省的城市用粮有一半掌握在投机商手里。那时一普特粮食的国家征购价是6卢布,在黑市上则卖到了200多卢布。

1918年8月4日,列宁及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签署《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明

确粮食征集队的任务是在从前地主的庄园上收割冬季作物,在分明无疑是富农的土地上收割庄稼,在靠近前线的地带收割庄稼,在各地及时帮助收割庄稼并把一切余粮上交国家仓库。

【主持人】

1919年1月11日,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有关余粮收集制法令愈加严厉,其中规定凡有余粮而不上交者,一律宣布为人民的敌人,并处以10年以上徒刑,甚至永远驱出村庄。随着战争危机的加剧,征粮工作开始出现过激行为。来自西伯利亚辛集列耶夫乡的一封征粮队报告称:‚向农民收粮进站糟透了。我们所去的那个乡已被征集了5次,粮食全没有了。‛

【短片】

与余粮征集同时进行的是取消自由贸易,先是粮食和饲料,后来是肉类和土豆,最后扩大到一切生活用品,都由国家垄断和统一分配。根据史料显示,1920年3月的1个月内,一名工人只得到5俄磅面粉和三盒火柴。对于许多俄罗斯男性公民来说,比饿肚子更可怕的是喝不到伏特加,以至于有人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搞到医用酒精来当酒喝。

即便是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本人,也处在连日的饥饿中。莫斯科喀山机务段在给党员们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昨天,我们敬爱的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同志晕倒在会场上,他拥有调拨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力,却没有留下能填饱自己肚子的哪怕一小口。在这封信中,机务段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利用周六进行义务劳动,帮助国家度过战时经济危机。

自此之后,义务劳动在多个城市陆续开展,列宁赞之为伟大的创举。在中国,许多与共和国年龄接近的人,都还记得当年小学课本上讲述的故事:那天是5月1日劳动节,列宁穿了一身平常的粗布衣服,一双旧的短皮靴,一大早就来到了义务劳动的工地。在和一位小伙子抬木头时,列宁硬要扛粗的一头,小伙子说:‚我才28岁,可是您已经50岁了。‛列宁诙谐地说:‚既然我年纪比您大,那么您就别跟我争了。‛

【短片】

布尔什维克把战斗与牺牲作为那个年代最高的生命价值。1920年,终于粉碎了邓尼金部队,全歼高尔察克军队。11月17日,红军解放克里木半岛。至此,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苏维埃政权取得了最后胜利。

【短片】

在三年的浴血奋战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广大工农群众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如果说为了战争他们还能理解和承受的话,那么到了战争基本结束之后,他们已经不能再忍受了。【正道沧桑】

但是,这时很多非常措施不但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如余粮征集制扩大到棉花等农副产品,国有化开始推广到小企业,还要进一步取缔私人贸易活动等等。在当时一些人看来,这是恢复经济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措施。

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给列宁的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专家访谈】

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时期的一种非常措施,但试图通过它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又是不成功的。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过早地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就完全是错误的了。列宁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认为必须及时调整政策。

【正道沧桑】

【短片】

列宁把农民的来信和建议看做是反映农民情绪的‚睛雨表‛,认为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永远读不到的‚文件‛。1921年春,列宁先后接见了大批来访的工人、农民和士兵。对于反对之声,他表示要用实践来检验迈出的每一步,不怕纠正错误。

【主持人】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做了历史性的总结,‚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在战争基本结束以后继续强化这些政策,‚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列宁从实际出发,对党的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列宁将如何调整政策,摆脱国内危机呢?请看下一集《新政繁荣》

(主题歌起——字幕:请看下集《新政繁荣》)

[1] 《列宁全集》第34卷,第73页

第十七集 新政繁荣

2013-05-29 09:41 宣讲家字号:

核心提示:1921年3月1日,对处于高纬度的苏俄来说,依然极度寒冷。然而在彼得格勒以西29公里的喀琅施塔得港,却是群情激奋。十月革命爆发的时候,这里的水兵曾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就在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的第四个年头,他们却要调转枪口,要求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改选苏维埃,提出‚不要布尔什维克政权‛,‚要自由贸易‛等口号。这是一场兵变。面对突如其来的兵变,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又将如何度过难关?这一切都摆在了列宁的面前。

【短片】

1921年3月1日,对处于高纬度的苏俄来说,依然极度寒冷。然而在彼得格勒以西29公里的喀琅施塔得港,却是群情激奋。

十月革命爆发的时候,这里的水兵曾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就在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的第

四个年头,他们却要调转枪口,要求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改选苏维埃,提出‚不要布尔什维克政权‛,‚要自由贸易‛等口号。这是一场兵变。

面对突如其来的兵变,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又将如何度过难关?这一切都摆在了列宁的面前。

【主持人】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列宁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为什么在白色恐怖时期和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人民甘冒杀头、坐牢的危险,勒紧腰带跟着布尔什维克走。而在用鲜血与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为什么却面临着被人民抛弃的危险?

经过深入的考察,苦苦的思索之后,列宁终于找到了答案。他首先要做的便是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实施新的经济政策。然而新经济政策能够成为化解危机的灵丹妙药吗?能否让已是千疮百孔的国家重获生机呢?

(推出片名——《新政繁荣》)

【短片】

国内战争结束后,想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苏维埃政权,依然延续着战争时期实行的余粮征集制。这使得农民对种粮丧失了兴趣,粮食产量下降,征粮队与农民之间的冲突加剧。对苏维埃政权失望和不满的情绪在农民中蔓延并持续发酵,发生了遍及全国的农民骚动,最终演变成了喀琅施塔得港水兵——这群穿上了军装的农民的暴乱。

【主持人】

1921年3月8日,列宁在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做出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报告,当天,报告顺利通过。13天后,全俄中央执委会一致通过了相应的法令。

我手里的资料是1921年全俄肃反委员会的绝密档案,这里面记录了施行粮食税后农村社会的反响。‚好转‛、‚支持‛、‚改善‛、‚满意‛、‚信任‛等词汇频频出现。农民暴乱和不满情绪迅速平息下来,为了获得更多的余粮来进行自由买卖,他们开始自觉地扩大耕种面积。

【短片】

那一年的春天,当伏尔加河畔的农民们无精打采地准备开始播种的时候,他们听到了政府发出的有关粮食税的法令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宣传口号。1921年到1922年,中央向全国农民征收的粮食税税额将不超过2.4亿普特,这个数量比上一年减少了43.3%。更让农民们欣喜的是,政府的新法令规定,纳税后的余粮可以自由支配,进行实物交换,这在1921年之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专家】

正道沧桑 第五篇_正道沧桑1-5集观后感

正道沧桑1-5集观后感

第一集《乌托邦岛》

首先讲述的乌托邦一词的来源。严复在《天演论》中将其翻译成中文,首创乌托邦一词。乌托邦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同时它又是完美、空想和追求的代名词。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而乌托邦成为空想社会会主义起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提出了公有制。乌托邦这个在我之前看来是浪漫自由的代名词,却和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息息相关。我真的应该好好研究一下社会主义从思想萌芽到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这段沧桑岁月,为变革新的社会制度,人类进行了哪些探索,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又是什么让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先驱们在一贫如洗甚至锒铛入狱的条件下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并为此不懈的与宗教、皇权做斗争。

第二集《太阳之城》

讲述了自由思想者托马斯.康帕内拉的一生。25岁开始进入监狱一直到老态龙钟。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阳光对他是奢侈品,但是仍然坚持完成《太阳城》,呼唤光明和新世界的诞生,他的精神支柱

是那个代表光明和希望的太阳,是来自于挣脱黑暗的强烈渴望。我觉得康帕内拉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是相对布鲁诺来说的。最少他还有机会著书立著,传播他的思想。康帕内拉叙述的太阳城的居民是穷人又是富人,他们不为财富所奴役,认为劳动光荣,劳动有益健康。这些观念如今看来是多么的正确,感谢伟大的先驱们带给我们这些思想,让后来人受益无穷。

第三集《叛逆的贵族》

说的是克劳德.昂利.圣西门的故事。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财富的改变,下层社会的人们不再沉默,发出了变革的声响,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圣西门一直在研究人类理性的进程以便为将来改进人类的文明而努力。圣西门通过给拿破仑写信没有得到回应认识到建立一个新社会,建立一切人民都要劳动、一切特权都要铲除、人人都将得到幸福的社会是无法通过皇帝建立的。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希望通过光绪皇帝进行社会的改革同样如此。看完这集我脑海中一直回响他的一句话:如果脑袋里有颗子弹,我还能思考吗?也许是我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这个时代我们周围没有动荡,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我们的大

脑已经懒惰了,已经很少去思考了。每天在代码和文档之间游离,我们的脑中没有子弹,能思考吗?会思考吗?

第四集《法郎吉传》

说的是傅立叶的故事,他生于法国东部贝桑松的一个富商家庭。20岁时他秉承父亲的遗愿开始独立经商,在里昂独立经营一家商店,指望从长途贩运咖啡、茶叶和棉花中发一笔大财。怎样使这个颠倒的世界走上正常的轨道,如何消除穷人与富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对立,使社会走向和谐呢?傅立叶综合了前人的各种方案和模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改革计划。这就是建立一种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农工协作社”,他把协作社命名为“法郎吉”。他认为,社会上所有“法郎吉”的总合便构成“和谐制度”。在和谐制度下,不仅人类社会变好,连大自然都会更好。“法郎吉”以大生产为基础,实行“按比例分配”,即按资本、劳动和才能进行分配,是一个有资本家也有工人,有富人也有穷人的和谐社会,他们之间的阶级对立将在集体劳动中消失,所有的人都会在追求人类幸福这一共同目标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傅立叶认为,人的性格有810种,每种性格一男一女便是1620人,所以每个“法郎吉”的人数为1620人。法郎吉下面可以分成若干小队,小队下面又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法郎吉”是一个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60071/

推荐访问:正道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的莫尔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