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2016中国历史变革

2016中国历史变革

时间:2018-07-02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2016中国历史变革 第一篇_2010-2016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最改革真题汇总及答案

2010年-2016年全国卷选修改革史真题汇编

1、(15分)(2010新课标全国卷)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 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 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 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 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 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 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2、(15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

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境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3、(15分)(2012新课标全国卷)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4.(15分)(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砚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6.(15 分)(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 “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 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规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

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8、(15分)(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

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2016中国历史变革】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2016中国历史变革】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10.(15分) [2016年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

2016中国历史变革 第二篇_27.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是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2016中国历史变革 第三篇_江苏省苏州市2016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四)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2016年苏州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四)

专题四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一、知识线索

线索一 中外古代史上的改革

线索二 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

线索三 中外现代史上的改革

二、专题演练

1.“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罗斯福“新政”与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A.都是为了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 B.都有利于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C.都巩固了本国资本主义制度 D.都巩固了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

2.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俄国都进行了改革。下列关于这两场改革运动的比较,正确的有 ①性质相同 ②背景相似 ③结果相同 ④都由地主阶级主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3.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改革,三者的共同之处有

①向西方学习 ②打破旧的社会制度 ③挽救民族危亡 ④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奖励耕战

6.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7.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场改革

A.使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9.据统计,日本在短短的15年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导致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B.日本重视教育

C.日本国内资源丰富 D.日本的明治维新

10.凯恩斯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他建议政府进行公共设施建设以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税收政策重新分配收入。这些干预能降低失业率,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带来经济的复苏。下列实践与凯恩斯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明治维新 D.罗斯福新政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业;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罗斯福的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社会变革是近代史上的哪一场重大改革?与此同时,中国已向西方学习开展了哪一场探索活动?当时中日两国向西方学习的重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2)材料二中,罗斯福所描述的现象由什么事件引起的?针对“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的问题,美国政府在推行“新政”时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

(3)材料三所说的“社会变革”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主要采取什么形式?除了材料三所说的“变革”之外,新中国还有哪些“变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至少答出两点)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12.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有过许多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求变化,求发展,求进步,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脉络,也是中国探索繁荣富强道路的根本 方向。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 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

(1)请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如果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 的火把。——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2)材料二中的“西化”指的是晚清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哪一次运动?

材料三 2014 年是邓小平诞辰 110 周年,为纪念这位伟人,央视一套特播

出大型革命历 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剧播出后在全国

范围内引起人们的热议。对邓小平 改革开放的评价,有人说:“世界上从

古到今,没有一个人像邓小平那样通过他的政策使几 亿人摆脱了贫困,解

决了温饱。”

(3)邓小平所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该会议除了提出改革开放外,还有什么内容?谈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1929 年 10 月 24 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黑色星期四”,那一天纽约股票市场 竟有一千三百多万股股票在一天内被抛售出去,全国为之震动,从此美国的经济就像雪崩一 样,开始全面滑坡。

(4)当时哪一位总统挽救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现象?其颁布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0 BCCDD CACDD

11.(1)日本明治维新洋务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单纯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是想改变落后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除了学西方先进技术外,还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的;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土地改革(或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4)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等

12.(1)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洋务运动。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形成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4)罗斯福。“对工业的调整”。

2016中国历史变革 第四篇_2016年中国古代史

(2016•淮安)“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B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016•湘西州)大约生活在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的我国远古人类是( B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016•山西)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D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6•苏州)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B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6•郴州)五一期间,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B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1(2016•东营)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C )

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2016•烟台)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自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强烈,剧中提到的黄帝被尊称成为( B )

A.治水英雄 B.人文初祖 C.兵家鼻祖 D.一代天骄

(2016•临沂)如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C )

A.黄帝 B.舜 C.禹 D.启

(2016•黑龙江)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B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2016•聊城)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D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016•岳阳)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 B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玉巉岩遗址 D.城头山遗址

(2016•衡阳)“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B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分)(2016•娄底)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D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016•邵阳)暑假期间,邵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D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016•广东)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是居民是(C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016•青岛)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C )

A.北京人 B.黄帝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016•海南)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A )

A

.司母戊鼎 B

.鱼纹彩陶盆

C

.甲骨文 D

冰裂纹瓷器

(2016•连云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016•内江)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A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九品中正制

(2016•安徽)《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A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016•苏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2016•潍坊)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C )

A.缴纳租税 B.治理郡县 C.镇守疆土 D.监察百官

(2016•青岛)《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B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016•临沂)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B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

C.齐桓公成为霸王 D.韩赵魏三家分晋

(2016•福州)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016•黄石)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是( C )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

.青铜立人像 D

.毛公鼎

(2016•泰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忧国忧民的名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 A )

A.屈原的《离骚》 B.李白的《蜀道难》

C.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016•内江)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C )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中原 D.合纵与连横

(2016•株洲)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下列进行的习俗哪一项与它有关( )

A.提祭品 取扫墓 B.吃粽子 赛龙舟

C.吃月饼 赏月亮 D.吃团圆饭 给压岁钱

(2016•岳阳)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湖湘文化的开启者( A )

A.屈原 B.王船山

C.周敦颐 D.胡安国、胡宏父子

(2016•福州)如图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2016•成都)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A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2016•河南)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A )【2016中国历史变革】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成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2016•菏泽)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D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2016•黄石)《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B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2016•郴州)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D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1.(1分)(2016•泰州)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C

)【2016中国历史变革】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2016•株洲)读图,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是( A )

2016中国历史变革 第五篇_2016中考历史复习系列十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16中考历史复习系列十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土地改革后,土地属于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土地仍属集体所有,农民只是承包土地,对土地享有生产自主权,两者有本质区别。

(2)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珠海、汕头;一个城市属于福建:厦门。

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命题点一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1.(2015·安徽)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

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下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A.重庆 B.南京C.深圳 D.杭州

2.(2014·安徽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58917/

推荐访问:中国电视历史变革 历史中国经济变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