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时间:2018-05-05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第一篇_2016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答案

2016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教师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观点型材料作文)

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鹞子回答说:‚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夜莺临死前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把握整体寓意

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很容易跑题。

②找关键句:(TIPS:记叙类找议论抒情,议论类找观点)

1) 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 岂不成了傻瓜? ——鹞子

2) 思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不能放手目前拥有的,因为它是我生存的根本。所以我要立足当下去吃掉你!

3) 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夜莺

思考:这句话中的“那”指的是什么? 夜莺认为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那:如果你吃渺小的我。不追求大的食物。

“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想要抓住更大的事物,需要力量的优势和气魄和胆识。这是成为雄鹰的条件。

③ 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物到人

由此得出立意: 鹞子的角度:立足当下,抓住现实,现实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夜莺的角度:要目光远大 ,突破自我。

④捕捉材料中命题者的褒贬倾向

⑤注意思辨性

综合辨证的角度: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大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叙事类材料作文,参考第2期C2版由果溯因法)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何快速审题立意,一个方法,就是找出材料主人公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结果找原因。 如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

一、从牧师的角度看 :

1、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那么我们可以发问,牧师为什么不希望花被摘下而过早凋谢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

――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问题,得出“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 “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观点。

2、牧师不是靠打骂,靠惩罚而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即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

——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力量”,“改变给予的方式”等

二、从学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发问:

事实:学童开始是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提问:学童为什么愿意放弃摘花,而答应把花放留在花园里呢?

原因分析与回答:因为他们对花(也即对美,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认识变了,态度变了。这就引起了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自已喜爱的事物?由此我们提炼观点:

“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爱不等于占有”, “赠予的智慧” “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放眼长远” “让心中的花儿开放”等。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叙事类材料作文,可用由果溯因法。)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依靠别人的力量不可能永无对手一世无敌,只有自身强大,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正道。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时事类材料作文,参考考试第4期C2版内容)

陕西省千阳县农民李宝智,因不甘20年间救助7人却遭受被救者的冷漠对待而主动申请‚见义勇为个人称号‛,还找县委宣传部希望公开宣传他的救人事迹。此事经媒体报道,引起轩然大波。

你对以上内容有什么看法和感悟?请根据你对理解自行构思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抄袭,不套作,800字以上。

从李宝智角度:看淡名誉又何妨? 甘做一粒“微尘”; 英雄,你不必做“道德标杆”;“申报”也是英雄行为„„

从被救者角度:感恩是做人的良知;被救者,你冷漠了“正气”;被救者,你不应该做冷血之“蛇” 从政府(县委宣传部)角度:给行义者尊严;重视“义”才能弘扬正气;弘“义”,责无旁贷

从媒体角度:把“善举”秀给世人;担当“光大美德”之道义

从事件整体角度:行义与弘义;桃李不言,未必成蹊;谁能读懂英雄的寂寞;投桃与报李;给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以尊严;“不甘”与“不作为”。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时事类,或看作生活现象类,11期C2版)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

2、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1)为顾校长辩护:不能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顾校长虽然是清华校长,但他是物理学家,又不认识的字在所难免,我们要有包容之心,但不能求全责备。

2)批评顾校长:

①为何不未雨绸缪-——就事论事

②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借题发挥和联想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多则材料类,第3期C2版)

材料一:据报载,成都一妙龄女因感情问题跳楼,围观者起哄,并有吉他‚伴奏‛。

材料二:一名动了轻生念头的青年男子,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座楼上作生死抉择的时候,禁不止楼下围观看客们的起哄,‚显然被激怒‛后,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材料三:广西柳州一名有轻生念头的女子也因为围观者的‚嘲讽挑逗而情绪激动‛,从窗台上跳下身亡。当时,有围观者打电话给朋友叫‚快来看‛,有人忙着用手机拍照发上朋友圈,还有的小贩趁机叫卖望远镜。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性质相同。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三则材料极其相似,透过材料看内涵,我们要明白,那是人啊,那是一个血肉鲜活的生命,不是一具玩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尊严是现代社会维持道义和良知的底线,越过它,恐怕也就越过了做人的底线。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命”的内涵。纵观当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景,从事故频发的各地“煤窑爆炸”,到山西的“黑砖窑”,再到材料中列举的情景,都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们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状。

7、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性质相反。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当元帅才是好士兵?这样才能有深刻的思考,才能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也就是可以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

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因而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名言警句类,第7期C2版)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所给材料是一句名言,思考的角度有三:一是“人生的一切变化”“由光明和阴影构成”,二是“人生一切魅力”“由光明和阴影构成”,三是“人生一切美”“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综合分析,该名言的关键词应是“光明和阴影”。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光明”可指(胸襟)坦白,没有私心;可比喻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可以是心理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压力缠身;还指心灵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伴相随。

为此,该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2.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等。

3.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高楼大厦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4.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的阴影,勇敢寻找光明,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等。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名言警句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挖掘其喻意。

2.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即其隐含义。

3.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的审读,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进而在相同之处立意,称之为“异中求同”法。

试题分析: 这是由名人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很明显,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是“光明和阴影”,其次是“人生”“变化”“魅力”与“美”。就是说,光明和阴影构成了人生的变化、魅力与美。

从审题角度看,本题不是很难,只要抓住了“光明和阴影”就不会跑题。实际上不管是人生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光明与阴影共存的。当然这阴影有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不同。材料界定在了“人生”的层面上了,人生的变化也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

从作文的选材看,人生的光明与阴影构成美的事例很多。例如,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与无力回天;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与发配新疆;布鲁诺的火刑,是光明与黑暗的较量;霍金的病是阴影,但它丝毫没有阻挡他仰望星空的光明。中外名著中的不少人物事例也同样展现着“光明与阴影构成的美”。从文体选择看,议论文容易写,记叙文也可以,但要扣准题意。

综合训练:由教师自己指定即可,训练内容包括引议联结结构的开头、选材、主体段落(联)的写作。可以分几次进行训练。主体段落的写作可运用五步法、或对比写法、或点例排比,这三中写法中,五步法在高二时练得比较多,学生掌握也还行,另外两种有的班也练过。五步法训练也可以灵活省略,关键是有例子、有分析,不一定五步俱全。练习答案可参考对应的范文。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第二篇_清华历任校长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第三篇_2016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答案

2016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教师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观点型材料作文)

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鹞子回答说:‚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夜莺临死前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把握整体寓意

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很容易跑题。

②找关键句:(TIPS:记叙类找议论抒情,议论类找观点)

1) 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 岂不成了傻瓜? ——鹞子

2) 思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不能放手目前拥有的,因为它是我生存的根本。所以我要立足当下去吃掉你!

3) 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夜莺

思考:这句话中的“那”指的是什么? 夜莺认为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那:如果你吃渺小的我。不追求大的食物。

“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想要抓住更大的事物,需要力量的优势和气魄和胆识。这是成为雄鹰的条件。

③ 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物到人

由此得出立意: 鹞子的角度:立足当下,抓住现实,现实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夜莺的角度:要目光远大 ,突破自我。

④捕捉材料中命题者的褒贬倾向

⑤注意思辨性

综合辨证的角度: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大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叙事类材料作文,参考第2期C2版由果溯因法)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何快速审题立意,一个方法,就是找出材料主人公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结果找原因。

如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

一、从牧师的角度看 :

1、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那么我们可以发问,牧师为什么不希望花被摘下而

过早凋谢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

――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问题,得出“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 “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观点。

2、牧师不是靠打骂,靠惩罚而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即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

——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力量”,“改变给予的方式”等

二、从学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发问:

事实:学童开始是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提问:学童为什么愿意放弃摘花,而答应把花放留在花园里呢?

原因分析与回答:因为他们对花(也即对美,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认识变了,态度变了。这就引起了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自已喜爱的事物?由此我们提炼观点:

“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爱不等于占有”, “赠予的智慧” “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放眼长远” “让心中的花儿开放”等。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叙事类材料作文,可用由果溯因法。)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依靠别人的力量不可能永无对手一世无敌,只有自身强大,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正道。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时事类材料作文,参考考试第4期C2版内容)

陕西省千阳县农民李宝智,因不甘20年间救助7人却遭受被救者的冷漠对待而主动申请“见义勇为个人称号”,还找县委宣传部希望公开宣传他的救人事迹。此事经媒体报道,引起轩然大波。

你对以上内容有什么看法和感悟?请根据你对理解自行构思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抄袭,不套作,800字以上。

从李宝智角度:看淡名誉又何妨? 甘做一粒“微尘”; 英雄,你不必做“道德标杆”;“申报”也是英雄行为„„

从被救者角度:感恩是做人的良知;被救者,你冷漠了“正气”;被救者,你不应该做冷血之“蛇” 从政府(县委宣传部)角度:给行义者尊严;重视“义”才能弘扬正气;弘“义”,责无旁贷

从媒体角度:把“善举”秀给世人;担当“光大美德”之道义

从事件整体角度:行义与弘义;桃李不言,未必成蹊;谁能读懂英雄的寂寞;投桃与报李;给寂寞里奔驰

的勇士以尊严;“不甘”与“不作为”。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时事类,或看作生活现象类,11期C2版)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

2、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1)为顾校长辩护:不能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顾校长虽然是清华校长,但他是物理学家,又不认识的字在所难免,我们要有包容之心,但不能求全责备。

2)批评顾校长:

①为何不未雨绸缪-——就事论事

②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借题发挥和联想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多则材料类,第3期C2版)

材料一:据报载,成都一妙龄女因感情问题跳楼,围观者起哄,并有吉他‚伴奏‛。

材料二:一名动了轻生念头的青年男子,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座楼上作生死抉择的时候,禁不止楼下围观看客们的起哄,‚显然被激怒‛后,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材料三:广西柳州一名有轻生念头的女子也因为围观者的‚嘲讽挑逗而情绪激动‛,从窗台上跳下身亡。当时,有围观者打电话给朋友叫‚快来看‛,有人忙着用手机拍照发上朋友圈,还有的小贩趁机叫卖望远镜。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性质相同。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三则材料极其相似,透过材料看内涵,我们要明白,那是人啊,那是一个血肉鲜活的生命,不是一具玩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尊严是现代社会维持道义和良知的底线,越过它,恐怕也就越过了做人的底线。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命”的内涵。纵观当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景,从事故频发的各地“煤窑爆炸”,到山西的“黑砖窑”,再到材料中列举的情景,都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们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状。

7、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性质相反。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当元帅才是好士兵?这样才能有深刻的思考,才能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也就是可以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因而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名言警句类,第7期C2版)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所给材料是一句名言,思考的角度有三:一是“人生的一切变化”“由光明和阴影构成”,二是“人生一切魅力”“由光明和阴影构成”,三是“人生一切美”“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综合分析,该名言的关键词应是“光明和阴影”。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光明”可指(胸襟)坦白,没有私心;可比喻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可以是心理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压力缠身;还指心灵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伴相随。

为此,该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2.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等。

3.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高楼大厦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4.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的阴影,勇敢寻找光明,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等。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名言警句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挖掘其喻意。

2.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即其隐含义。

3.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的审读,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进而在相同之处立意,称之为“异中求同”法。

试题分析: 这是由名人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很明显,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是“光明和阴影”,其次是“人生”“变化”“魅力”与“美”。就是说,光明和阴影构成了人生的变化、魅力与美。

从审题角度看,本题不是很难,只要抓住了“光明和阴影”就不会跑题。实际上不管是人生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光明与阴影共存的。当然这阴影有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不同。材料界定在了“人生”的层面上了,人生的变化也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

从作文的选材看,人生的光明与阴影构成美的事例很多。例如,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与无力回天;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与发配新疆;布鲁诺的火刑,是光明与黑暗的较量;霍金的病是阴影,但它丝毫没有阻挡他仰望星空的光明。中外名著中的不少人物事例也同样展现着“光明与阴影构成的美”。从文体选择看,议论文容易写,记叙文也可以,但要扣准题意。

综合训练:由教师自己指定即可,训练内容包括引议联结结构的开头、选材、主体段落(联)的写作。可以分几次进行训练。主体段落的写作可运用五步法、或对比写法、或点例排比,这三中写法中,五步法在高二时练得比较多,学生掌握也还行,另外两种有的班也练过。五步法训练也可以灵活省略,关键是有例子、有分析,不一定五步俱全。练习答案可参考对应的范文。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第四篇_作文:顾秉林“侉”字卡壳的思考

作文:顾秉林“侉”字卡壳的思考

【题目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纵使有一些缺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欠缺,当然在所难免。而且顾校长在物理、材料应用方面为我国贡献良多,怎能因此小失就要引咎辞职?顾校长虽然一时读错了文字,但瑕不

掩瑜,他的才能人格并不会因此而被抹杀被贬低。顾校长,依然是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清华大学的校长。

韩愈在其名著《师说》中反复提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表明每个人学识才能各有高低,技巧手艺各有不同。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值得学习,绝对不因某方面某科目的不足便可以耻笑。而且天下间每门技艺,每个学科都有极其深奥的原理,不少人穷其一生之力尚且未能钻研透彻,何况要样样皆精,科科都晓呢?由此可见,在某科有缺失不必可笑可耻,反而是那些只会大发批评,高谈阔论的人才是不学无术之人。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其实不仅由于对不擅长的科目会出错,就是那些长年研究本门学科的专家学者也难免会马失前蹄,在最熟悉的地方摔一跤。清代著名学者朱起凤,饱读诗书,自命不凡。但他在学堂教书期间,却有一事令他无地自容。有一天,朱起凤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盘施两端”,以为是“首鼠两端”之误,遂作更正。殊不知这词语出自古典,与“首鼠两端”的含义完全不同。于是乎全院扔书毁册,指桑骂槐地指摘朱老先生学识短浅。朱起凤虽闹此笑话,遭此大辱,却并不代表他一无所成。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籍《辞通》便是这位朱老先生所作。难道后世会因为他的一点的疏忽,一丝的纰漏,就抹杀了他在文字学上的贡献吗?诚然,我们能包容朱子的过失,当然也应该理解顾校长的出错,因为,那毕竟是美璧微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优劣。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只一味地攻击别人的缺点,全不顾别人其他方面的优点和贡献。为山九仞,依然有棱有角;为海万丈,仍旧有深有浅。我们只会惊叹于山之高大,海之壮阔,却不会责山之棱角,骂海之有浅。

山水亦然,何况世人!

18+18+18=54

点评: 本文就事论事,就顾校长“卡壳”之失而遭指责一事,为顾校长辩护。辩护的理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顾校长虽然有失,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以一眚而掩大德”。

本文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用了以下论据:

(1)引用名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顾校长的“卡壳”是小失(一眚),顾校长的建树和贡献是“大德”,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

(3)引用韩愈名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朱起凤批改的失误与编撰《辞通》的贡献。

(5)人们对山海的评价。

一 字 千 斤

清华大学校长在宋楚瑜先生的欢迎仪式上出了一次糗:在念一首诗中的某个字时卡了壳。这一卡壳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顾校长及清华大学。顾校长大概也为此背负了很大压力,真可谓是“一字千斤”。

有人说:顾某人是物理学家,不会念古文也在情理之中。有人说:清华大学的校长竟然不会念古文,反映了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这两种意见我都不以为然。文理之别当然不可以成为卡壳的借口,但由此得出“人文精神欠缺”也未免太过片面。我认为,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的问题。

平日里的家人、朋友间读错一个字,不懂一个字当然没有问题,也没有人会追究。但顾校长不是正在家里吃饭,也不是正在与朋友聊天,而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就应该承担起更大

的责任。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他代表了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的教育水平;作为主持,他掌握着欢迎仪式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将在全世界的媒体中出现的公众人物,他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中国;作为大陆同胞,他是与台湾同胞互通友谊的信使。这着这多重身份的顾校长,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讲话更加谨慎些呢?再者,古文在现在并不常用,不会读也在情理之中,骂得响亮的人也不见得有多少个能读出那个字来。但是,连小学生也知道,不会读的字可以查查字典。这种很简单就可以避免卡壳的办法,为什么身为清华大学校长却没有采用?如果在讲话之前认真地看一遍诗句,发现有难读的字马上想办法解决 ,那么还会出现卡壳的“事故”吗?当然不会!所以,归结原因,只能说顾校长的责任心不强,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

在某些人看来,一字不识也许是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字值千斤重啊!这种不负责的现象当然不仅仅发生在顾校长一个人的身上。在我们的身边,在电视里,在报刊上,随处可见类似的错误。顾校长只是“一字不识”,没有查字典;媒体们却把那些错别字铺天盖地地堆到读者的面前。从前,人们见到这些错别字还会提出纠正,现在却大都麻木了,面对错别字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错别字越来越多,到最后,会不会错的反倒成了对呢?人们看错别字,用错别字,教育水平又如何能得到提高呢?(联系现实)

各位肩负重任的文化工作者,在下笔之前,在开口之前,请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责任吧。因为在你的笔下,在你的口中,对你对我,都是一字千斤啊!

18+17+16=51

【点评】本文与上两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既就事论事,又有所拓展。 首先,是就事论事,评论顾校长“卡壳”之失。在“就事论事”上,与上两文相

同;但在观点的提炼上,不同于上两篇。本文的观点是“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问题”。这与例文2有相似之处,但又高于例文2。

本文与上两篇的最大不同,是不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是在评论顾校长之失后,再作拓展,联系现实,针砭当前文化工作者的不负责任的问题,使文章更具现实针对性,从而使文章高出上两文一筹。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第五篇_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独立思考 善于作为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独立思考 善于作为

独立思考 善于作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42280/

推荐访问:清华校长顾秉林宋楚瑜 清华校长顾秉林简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