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论述表扬与批评

论述表扬与批评

时间:2018-03-23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论述表扬与批评 第一篇_表扬与批评

如何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成就人生,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学艺术。那么,应该如何科学把握这门教学艺术呢?跑道上,同学们像离弦之箭飞弛着;篮球场上,队员们兴奋地欢蹦跳跃着;足球场上,小伙子们尽情挥洒着汗水和欢乐……体育老师看到这些场面一定会很高兴,而且一定希望学生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尽显自我。但现实却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多大热情,甚至有个别学生逃课。难道体育课没有吸引力吗?我们发现,艺术的运用表扬和批评,可以激励学生上好体育课。适时的表扬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个性;健康的个性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体育课上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是学生乐于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体育课是中学必修课,它的功能不仅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和体育教师注重的仅是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竞技项目的训练等,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空间,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于是,体育教师就高声批评学生,强制学生做体育课上的“标准动作”,恰恰让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强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用试验证明了表扬和批评对学习和工作最能发生鼓舞作用。方法如下:用100名左右智力相当、文化程度比较接近的试验者作为对象,将被试者分为4个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赞扬和奖励;第二组为受批评组,抓住一点问题,就点名批评;第三组为忽视组,对他们的学习不论好差、错对,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静观其他两组受批评与受表扬;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单独学习,既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好坏,也不知道其他组的情况,不给他们提供任何外来信息。实验结果是:受表扬组的成绩连续上升稳居第一,受批评组第二,受忽视组第三,控制组成绩最差。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表扬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批评也有一定的激励效果。因为表扬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而批评能抑制其消极因素,从而会使处于上进的学生更加追求上进,使处于后进的学生不断改变其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也是“抓两头、带中间”这一实践规律的具体运用。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表现优劣得不到及时的表扬和批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学习热情也会逐步减弱,既不利于学生本人的进步,也不利于集体的进步。如果表扬与批评不遵循规律,不能很好地控制频率,不分时间与场合,掌握不好分寸,往往会产生适得而反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扬与批评都是落实教育目的的有效手段。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能使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刻苦勤奋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沿着健康的道路成长。尤其是批评,更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精神萎靡不振,进而消极抵触,自暴自弃,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进步。因此,有必要谈谈教师批评的艺术。

一、巧用眼神 勤于身教

用间接、含蓄的语言行为方式对学生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甚至可以不通过语言传递,而直接通过眼神的传递或用教师自身良好行为的感化等方式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眼睛,传情达意是构成教育艺术情境的使者。”眼睛,明察秋毫,是分辨真、善、美的显微镜,如果只需一个眼神就可以制止的行为,又何必大发雷霆,使师生双方产生隔阂呢?课堂上,有位女生正在吃

泡泡糖,老师没有有意叫她站起来回答问题,更没有叫她站在同学们的面前吐出来,而是用眼神告诉她,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师生目光相持了半分钟之久,她只好红着脸将泡泡糖悄悄吐了出来,从学生的眼神中,老师也读懂了,“千万不要说给同学们听,千万为我保密。”老师会意地笑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眼神这一无声的艺术,去传达我们教育者的心意,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教师的良好行为,是无声的命令,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无声行为也会产生批评的艺术魅力。例如,上课铃响,老师走进教室时,看到教室讲台上洒满了粉笔头,还有学生喝完冰冻果汁的塑料袋扔在地上。这时,老师并没有用语言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亲自拾起来,放进了废纸篓里。受老师的感染,同时看到有几位同学随手将自己身旁的废纸拾了起来。老师的这种良好行为的隐性批评艺术,给学生以美的形象,不正是这种批评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吗?较之电击雷鸣式的训斥,效果肯定强百倍。

二、宽容关爱 促使悔悟

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谴责。老师在课堂上运用批评时,要有意识地宽容学生,促使学生产生内疚感,形成自我谴责,才能产生悔改的意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学生越是感觉老师的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对自己有好处,就越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由开始的认同过渡到反思,发展到自我批评,最后显现悔改的表现。

例如,有一次上课时,全班只有一位同学没有朗读课文,我走近看时,发现该同学在一张纸条上匆忙地写着什么,铺开一看,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Dear Zhang ,上次我送你的笔好用吗?如果不好就扔了,下次我买两支一样的,你我一人一支。”旁边还画着一颗心,当然心上还斜插着一支箭。怎么办,是批评?还是让其自生自灭?我正思忖之际,突然,有位调皮的同学在一旁喊着:“老师,念给我们大家听听吧!”一些同学也立刻附和。我转念一想,说:“好啊!我念,李扬同学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李扬同学满腹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我却批评说道:“李扬同学不惜花费课上的时间来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相矛盾吗?”这种委婉的责备让所有的同学沉默而受教育。同时我也看到了李扬同学感激的眼神。试想,如果当时我如实读出了纸条上的内容并加以严厉批评,说不定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取笑产生逆反,因此而自卑、自我封闭„„.所以说是宽容让批评如此有魅力。

批评作为一门艺术,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老师说什么,而是取决于老师怎么说(形式)和在什么场合说(时机)。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 有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随手关上门后,感觉手上粘乎乎的,发觉自己的手触到了门上粘着的一口浓痰,气得我差点跳了起来。正想拿出老师的威严,严厉训斥学生,但转念又想,批评谁?怎么批评?以下的课堂教学怎么进行?我克制着,平静片刻后,正准备说“请将痰吐在门上的同学举手”。但突然改变了主意说“请没有吐痰的同学举手”。我发现全班很多同学都很快地举起了自己的手,只有一位同学才慢慢地举起了手,我心中已有八九分的把握,但该同学性格倔犟,如果当面询问或指责,他可能不服,甚至会直接反驳、顶撞。如果采取“高压政策”,则会出现更加僵持的局面。我压住胸中的怒火,较为平静地开始了上课。下课铃响后,由于下一节课是课外活动,我于是布置全班同学进行大扫除,并强调说:“我相信吐痰的同学是不小心吐在门上的,希望下课后该同学将门擦洗干净。”大扫除完毕后,我发现门和教室里特别干净而明亮。我于是问道:“是谁将门擦洗得这么干净?”被我怀疑的那位同学主动站起来说:“是我擦洗的,但不是我故意吐的。”我说:“是谁吐的不重要,门擦洗得这么干净就应当值得表扬。”事后,这位同学主动向我认了错、道了歉。也许是宽容的力量所在,或许是我的言行大度感染了学生。

三、风趣幽默 借题发挥

教师批评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当众把学生斥责一顿,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往往会招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如果用幽默来代替对学生的直接批评和斥责,则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一般在下午上课时,因为“生物钟”的原因,有的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在台上看到下

面的学生精神不振,如果能幽默一下,来一句:“《春晓》诗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现在已经入夏,我们用书声来代替鸟鸣声如何?”同学们听后,可能会猛然惊醒,不由得相视而笑,一段课文读完了,他们的精神也起来了,又准备听好课。假如此时教师大吼一声,大发脾气,学生也许不会再睡,但自尊心受到伤害,心里不舒服,也就不会有好的听课效果。

有一次,我刚接到一个大班的语文课,课不好上,是意料之中的,可没意料到的是,刚走上讲台,就有个学生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在一片“老师好!”的问候中,有一个“老师不好!”的不和谐音符给了我一个见面礼。面对这些饱受批评的学生,我想,再不能用批评责骂来维护老师的“尊严”了。我沉思片刻,就借“老师不好”来发挥一下,相机诱导,化干戈为玉帛吧。于是,我首先肯定了该同学的坦诚并说,“老师不好”说得很对,又补充道:“同学们也半好不好”。正当同学们满腹疑惑之际,我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了一个“好”字,并解释道:“好”是女子容貌美,这位同学说“老师不好”,我是男老师自然不敢称好,要是女老师,那就当仁不让了。这时,同学们一下子豁然开朗,兴高采烈。我趁热打铁地教育说:现在,“好”已不止于貌美了,我们常说要做个好人,不等于要做个美人,我不敢说我们都是美人,但我敢说,我们都是好人,我们都是有缺点的好人。同学们听到这里,个个欢欣鼓舞,兴趣盎然。我进一步引导说:我们要做个好人,什么是人呢?文字学家说,人是侧面而立的人形,美学家说,人是一撇一捺的完美组合。我们对“人”的解释是,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承,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坦诚。同学们当时很受启发和教育,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反思这个“老师不好”的小插曲,竟这样耐人寻味,不仅“化干戈为玉帛”,而且让鲜活的文字跳跃在学生的生命里,激发了情趣,拓宽了视野,撞击了思维,升华了境界,融入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的艺术效果。

四、现身说教,保持沉默。

“现身说教”就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对学生进行说教、劝导。将师生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创设民主平等的交谈气氛,能增强沟通效果。因所讲的事实又是自己亲身经历,故学生会觉得真实可信,也就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改正错误或不良行为。

面对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早恋”现象。教师虽苦口婆心,结果可能劳而无功,收效甚微,若用现身说教法,可能会受到明显效果。例如,我发现班上一对学生交往过密,如果听之任之,很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我利用班会时间讲述自己上初中时的情感经历,说道:“上初中时,同年级一位女生形象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也有过写信的念头,终未付诸行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意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朦胧求异心理。”大家听后,都会心地笑了。接着,我从人生观教育,理想情操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学生“早恋”的害处,激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用理智战胜情感,用信念战胜冲动,让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对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启示和教育,终于从感情纠葛中摆脱了出来。如果对此现象批评不当,结果将难以预料。

一般说来,批评都要诉诸声音、语调和动作。然而,在一定场合,教师用有意识的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实施这种无声的批评,首先要创造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表情严肃、态度冷漠、眼神专注,这时的批评方式才有效力。学生会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教师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反省及检查中领悟到自己的过错,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学生在自习课中,老师中途进教室,可能会发现教室里乱哄哄的,极不安静,这时,则可采取此种批评方式,当然,这种无声的批评方式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要适可而止。

五、旁敲侧击 多加鼓励

“旁敲侧击”则是说话时先不从正面切题,而是叙旧聊天,向受教育学生敞开心扉,用真诚消除其不良情绪,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以此为突破口,及时导入正题。

例如,下午上课前,有一位班干部向我反映,说班上有一位同学将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启辉器卸下并扔了。我考虑到该同学性格孤僻,平常对老师常有抵触情绪,如果直接找他,他很可能不承认,更谈不上达到教育他的目的。晚自习后,我假装随意把这位同学留下来,先用亲切的语气问了他这段时间的学习及

家庭情况等,然后说:“开学半个多学期了,你比上学期有了不少的进步,努力学习的精神赢得了同学们的称赞,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有进步,心里也很高兴。”紧接着,我有意抬头看着天花板上那盏未亮的灯,故作惊讶状说:“怎么这盏灯没亮?”看到他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我也不急于追问,只是说:“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一个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犯了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就是好学生。”听到这里,他主动承认是自己干的。第二天,我发现这盏灯上安装了一只新的启辉器。

自尊而爱面子,是人人都有的共性。况且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感情脆弱的学生,所以,批评时要注意做到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尽量避免正面批评。应从侧面绕一绕,巧妙地给予鼓励和提醒,即在批评中寓鼓励和鞭策,在鼓励中含信任和期望,以维护其自信和勇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丧失自尊,从而起到预期的批评效果。

一次,我正在课堂上当众宣读一篇佳作,没读几句,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指责道:“此篇文章是抄来的。”我感到很突然,看了看窘迫中的抄袭者,又看了看趾高气扬的“告密者”,想了一想,说道:“同学们,这篇文章太美了,老师无法拒绝美。所以让我们一起用心欣赏完这篇文章吧。当然,在欣赏之前,我们要感谢这位同学,谢谢他给我们推荐了一篇这么美的文章。我也相信总有一天,这位同学也会写出同样美的文章来。我想他不会令我失望的。”这种用饱含鼓励的批评方法较之直接的训斥和责备,其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总之,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几种类型,诸如“细雨润物式的批评艺术”、“以柔克刚式的批评艺术”、“审时度势式的批评艺术”、“集体舆论式的批评艺术”、“线穿珍珠式的批评艺术”等都可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真正找到一把把打开青少年心扉的金钥匙。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可需是 :渴望被肯定。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憎恨的老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老师。教育学认为表扬是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表扬就如和煦的阳光,能使濒于枯萎的小树苗重现生机。能使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往往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赞扬鼓励,学生却可能永久记在心中。有时,老师的一句赞扬的话可能改变一个人。

表扬不夸大其词,也不轻描淡写,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尽可能表扬班上的每个人,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表扬的阳光里。

一是被表扬的同学洋洋自得,形成自负自大的不良心理。二是班上其他学生会产生不服气的想法和抵触情绪,以后工作难以开展。

批评是一种消极的强化,即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使他情绪上受到一种被罚的体验,从而唤起学生的警觉,引起学生的反思,激起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愿望。进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恰当地批评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批评如果不用感情去打动人心, 学生往往难于入耳。入情才能入理,入里才能入心只有清理并重的语言,学生才乐于接受。只有达到情理统一,才能打开心灵的窗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知错而改。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不可以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批评学生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应用温和含蓄的语言;对于疑心较重的学生,班主任应采用间接的手法,点到为止;对于脾气暴躁的学生,班主任要诚恳的提出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同时在批评时要听取学生的发言;对于犯了错误却怀着侥幸心理的学生,班主任可用是非分明,措辞尖锐的言辞,触动他们的思想,使之受到震动。

批评不要忘了鼓励,班主任不要吝啬鼓励和肯定的话语,要让学生充满希望。批评禁用压制,恐吓,挖苦的语言。如果方式不当,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会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论述表扬与批评 第二篇_赞扬与批评

例1 船行须风退由风

船行须风,是蓝天下日光灿烂的远征,只因有了风,船才劈风斩浪,驶千顷巨波,渡万里重洋。

船退由风,是凄风苦雨的艰难逆航,只因有了风,狂涛顿生,船触礁而沉,遭受海蚀鱼啃,永难再见天日。

为善由风,为恶亦由风。

生活中的批评与表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记得一篇文章中说,一个囚犯被关押了许多年,他想到了死,但又不甘心,就想如果在他的有生之年有人表扬过他,他就不死了;如果没有那他就自杀。他想了很久很久,终于想到在他上小学时,他的美术老师曾评价过他的一幅画“色彩还不赖”,于是他选择活了下来,后来还成了一位画家。

试想如果没有那位美术老师的并不经意的一句表扬的话语,那么世上可能少了一位画家,狱中可能多了一堆白骨。

爱迪生的童年是在母亲的表扬与老师的批评中度过的。他的天生爱问问题的“毛病”屡遭老师的批评,而他母亲总是不断鼓励他,表扬他,爱迪生喜欢发明创造的个性得到了保护,后来有了几千项发明的辉煌业绩。

试想如果他母亲也和老师的态度一样,一个伟大发明家的天性也许要被扼杀,也许人类要晚一些跨入电气时代。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做记者时,曾如此报道过一个小偷:他的手法异常细腻,作案上千起,竟被警方第一次抓到。末了,这位资深记者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巧妙、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且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他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所成就的!”20年后,当年的小偷早已是台湾几家著名羊肉炉店的老板,并跻身台岛上流社会。原来,小偷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那篇报道,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终于划出了一道亮丽的生命轨迹。

试想如果没有林清玄的坦诚却又不经意的报道,手法细腻的小偷可能变成手法细腻的惯偷甚至江洋大盗,怎们会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呢?

【论述表扬与批评】

每个人都是一艘帆船,都有自己要去的方向,往往因为风向不同而际遇各异。顺风的成功驶向彼岸,逆风的往往就失败了。因此正确对待别人的表扬与批评往往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每个人也要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这两件利器。多送别人一些温馨的和风,给别人一些顺耳的表扬,让别人张帆远航;少给别人送去恼人的逆风,尤其是恶意的批评,让别人心里多一些温暖。

船行须风,船退由风,给别人多一点真诚地表扬,少一点生硬地批评,你会感到世界的温馨与美好,成功离我们每个人也不再遥远。【论述表扬与批评】

[简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有文采,通篇有一种贯畅的文气,去除了学生腔。 文章的结构好,采用了片断组合式,一个事例后用简短的议论关合话题,紧紧围绕话题议论。

文章的末第二、三段在前面三个片段的基础上深入论证,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2表扬与批评并举

中国有句谚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足见国人对表扬的充分肯定,而爱默生却这样说:“非难比赞美安全。”可见爱默生更看重批评的作用。而我认为,表扬和批评都不可少! 表扬,可以激起人们的信心,使人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更好地保持自己的优势。但是单纯的表扬,不加批评,则容易使人自以为是,变得骄傲自大,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历

史上有此等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唐玄宗就是其中的一个。执政前期的唐玄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唐朝步入“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大臣们的歌功颂德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坐在龙椅上的玄宗皇帝开始飘飘然起来,再也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他开始不理朝政,任用奸相李林甫,使得忠臣遭到罢黜,小人受到重用,朝纲败坏,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一个强大的唐王朝走向了衰落。

【论述表扬与批评】

这也许正如科尔顿所说的,“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那么,批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批评,可以使人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人们的斗志,使人们勇于向自己挑战。但是如果只是批评,则容易使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情绪低落,最终一事无成。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不也是举不胜举么?三毛不正是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怀疑和批评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吗?在当今的校园中,又有多少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变得好学上进呢?【论述表扬与批评】

由此看来,表扬与批评,谈不上谁比谁更好,两者的结合才是最好的。面对真诚的表扬不骄傲,面对客观的批评不恼火,就像齐威王那样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闻过则喜,才能最终“战胜于朝廷”;就像唐太宗那样,能够接纳魏征的直谏,并能真诚地褒奖魏征,才有了“贞观之治”。如果他们一味沉迷于大臣的歌功颂德声中,或者永远板着面孔冷对所有的真诚的表扬,他们也不会成为贤明君王。而现代的教育,更需要表扬与批评的完美结合:单纯地夸奖成不了好孩子,一味地批评,也不能造就人才。只有两者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表扬是必需的,它能使人们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批评,也必不可少,它让人们懂得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不要轻信“表扬总比批评好”,也不要偏听“非难比赞美安全”,只有表扬与批评并举,才能不断拥抱成功,走向辉煌。

[简评]本文辩证地分析了表扬与批评的关系,论据充实,论证有力,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在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考生在考场上大多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文章好写但不容易写好,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多考生的议论文章缺少事实论据,论述空泛,不能深入论证。因此,积累一些论据,巧到好处地分析运用这些论据,并能写出自己一点独到的认识,是写好议论性文章的必要条件。

3编织最美的生命地毯

如果说生命如河,那么表扬是推波助澜的清风,批评是激起浪花的礁石;如果生命如歌,那么表扬是轻松欢快的音符,批评是沉闷浑厚的重音;如果生命如画,那么表扬是花上绚丽的光彩,批评是光彩背后的阴影。表扬与批评共生共存,若二者缺一,那么河流中只能变成一沟死水,静静东逝;乐章只能成为单调的催眠曲,令人厌烦;图画只能是一种单一的色调,毫无价值。

对待表扬和批评,要因人而异。对待自卑心重的人,我们要多加表扬,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对待容易自满的人,则要适时予以批评,让他们不要自我陶醉。这好比一幅画,色调过暖或过冷,都不能给人以美感,只有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来调和,方能让人赏心悦目。海伦•凯勒作为一个天生又聋又哑又瞎的人,生命中没有色彩和声音,她曾经讨厌学习,脾气古怪暴躁,而正是由于她的老师沙利文的赞扬和鼓励,她才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成为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与此相反,由于林丹在奥运会前的出色表现,人们送给他一个“超级丹”的响亮称号,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狂炒一气,种种猜想、预测纷至沓来,几乎都看好林丹,认为夺冠有望。结果呢?林丹在奥运会预赛时就惨遭淘汰。他的教练李永波毫不留情地指出,林丹的失误,缘自于他的自满。而林丹的自满不正是人们无休止无节制的赞扬给纵容出来的吗?可以说,是人们“捧杀”了林丹!如今的刘翔也正处在这样

一个十字路口,各路媒体和好心人一定要手下留情,不能再捧杀刘翔,要让刘翔把奥运会纪录永远留在2008年的北京!

对待表扬和批评,还要因时而异。如果多一些批评,瓦特就不会仅仅陶醉于发明了蒸汽机,也许世界便会多了几项发明;如果晚年的毛泽东能听到更多的批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便不会泛滥,也许文化大革命便可以避免。如果多一些表扬,三十七岁的梵高也许不会用子弹洞穿自己的生命;如果多一些表扬,年轻的海子也许不会上演卧轨山海关的悲剧。对那些听惯了表扬的人,在适当时机不妨给他一点批评的良药;对那些浸泡在批评中的人,在适当时机应该多给他一些令人暖心的表扬。

对待表扬和批评更要避免走极端。“把人先捧到天上然后再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做法,在中国自古就有,于今为烈。一部《文化苦旅》推出了余秋雨,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云。评论说余秋雨开“大散文”之先河,让当代散文看到了辉煌的希望。然而好景不长,讨论“余秋雨现象”的文章越来越多,有人称余秋雨的文章是在炒冷饭,有人称余秋雨是“情绪化”动物,甚至有人专门给余氏文章找错,据说从余秋雨的一本书中就找到了一百五十几处错误,于是“崇余”变成了“贬余”!表扬和批评都应为进步服务,绝不能为表扬而表扬,为批评而批评。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地毯,那么表扬和批评好比地毯的经线和纬线,交错杂织,不可分割。只有正确处理表扬和批评,才能构成绚丽的图案,将生命编织成美丽的地毯。

[简评]文章题目很新颖,“编织最美的生命地毯”,把表扬与批评比喻成编织地毯的线,很形象。

文章思路清晰,从对待表扬和批评要因人而异、要因时而异、要避免走极端三个方面来写,所用的材料也很翔实有力,尤其是用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最新事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第一段极富文采,也是文章得高分的原因之一。

1平视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低头已成为了我的习惯性动作。

我已经习惯低头,去看那些地上的碎石与落叶,去看那些地上爬行的生灵们,因为我害怕抬头。

我是一个贫穷人家的孩子,平凡、胆怯都是我的代名词。平凡的家境平凡的脸,很平凡的成绩,„„都让这些我很自卑。看着班上其他同学灿烂地笑,而我,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继续被忽视。

我总是习惯一个人低着头默默地走,看着脚下的路和自己那双破旧的鞋,看着许多人的脚由远至近,再由近至远。他们都行色匆匆,没有谁会注意到旁边这个低着头自卑的女孩。 其实我想过很多方法去让自己更突出一点,我努力去学习,去抬头,可那些都毫无效果。我认命了,也许,我生来就是为了被这个世界所抛弃的吧!也许,我本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吧! 于是,我将自己锁在一个黑暗的空间里,给自己上了一个沉沉的枷锁,使自己与世界隔绝,我一个人孤立地活着,就像活在外太空,没有人理会我„„

我读到《简·爱》,发现自己和简·爱一样贫穷悲哀,可始终想不透他为什么她却能那么勇敢地活着呢?

我对自己说,你本来就应该规规矩矩地被人忽视,继续忍受平凡,低头行走。

可能是过于平凡而让老师看见了我。那天,老师对我说:“一位诗人曾说过,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跪在地上。抬起头来吧,你不比任何人差,平视他们!” 平视?我可能做得到吗?我怎么能抬起头来呢?

“你不比任何人差!平视他们!”我依然低头行于路上,脑海里却闪过老师的话。我心

里一遍遍默念平视、平视、平视„„

我微微抬头,却看见满天的日光溅落,不期然碰触到一位同学粲然的笑容,遂很小心地回了个浅浅的笑,然后马上低下头来。而那个同学却走近了,走到我身旁,站住。我看着她的鞋,很不自在地后退了几步。

“刚才我第一次看到你笑呢!多好看啊,笑一笑吧!”

我诧异,抬头,凝眸望见那一脸的友爱,老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跪在地上。”

原来,我并不平凡,并不低人一等。平视他人,肯定自己。再也不因自卑而低头,自己也可以和别人一样。

点评:本文围绕“平视”组织全文,通过具体而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中学生如何从“自卑”走向“自强”的情感经历,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具体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宽泛主题,小处选材。“平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小作者却化抽象为具体,借助小场面、小人物、小心理来展现这个宽泛主题。本文以“平视”为主线,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着眼内心世界的挖掘,凸显了“平视他人,肯定自己”的主题。文章化大为小,又能以小见大。

二、巧妙过渡,自然得体。运用“欲扬先抑”手法时,要注意“抑扬”之间的过渡,防止过渡生硬,让人感到突兀仓促。本文中“《简〃爱》”“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笑容”是我心理转变的关键,过渡地很自然既合情合理,又引人入胜。

2平视【论述表扬与批评】

有一种视角显得温和而亲切;有一种视角显得谦恭而诚恳;有一种视角显得深邃而迷人。平视——我们看待事物的正确视角。

人际交往中,我们需平视。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肯定少不了与其他人相互交往,很少有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与他人相处,最为重要的就是平视他人。平视是凛冽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使饱受欺凌的人们感受一份温暖;平视是漫漫黄沙里的一掬甘泉,给绝望的人们以生的力量;平视是寂寞长夜里的一缕歌声,让孤苦无依的人们获得心灵的慰藉。

面对困难时,我们需平视。

在学习过程中,想一帆风顺几乎是不可能。当遇到困难时,你会觉得那是一座大山挡在面前,无法逾越。其实,那是你不自觉地仰视了困难,他才变得巨大,克服它才变得可望而不可即。这时候,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放平视角,你会觉得困难也并不是那么可怕。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像华罗庚就是最突出的一个。华罗庚做数学研究时遇到的困难不是我们所能想像得到的。然而他把一个个困难看得很寻常,他认为所有的困难其实没什么区别,克服它就行了,他把克服困难看作是一种乐趣。也正是凭着他平视一切困难的视角和乐观的心态,华罗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成就事业时,我们需平视。

历史是一面镜子。楚霸王项羽虽有扛鼎之力、拔山之势,却傲慢无礼。他总是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不屑一顾。他那俯视一切、唯我独尊的错误视角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反观刘邦,他无才无能却懂得处世之道,平等地看待他人,这也帮助他成就了大业。从项羽和刘邦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人相处时“平视”的重要。

【论述表扬与批评】

不懂得平视西洋科学,清政府留下惨遭践踏的千古遗恨;不懂得平视对手吕蒙,关羽留下了败走麦城的终身遗憾;不懂得平视胜利,拿破仑落得滑铁卢惨败、荒岛了却余生的结局。

给弱者以平视吧,会让他们在尊严的强悍中重振雄风,给强者以平视吧,会让我们永葆应有的信心和勇气。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成就人生。

【点评】

观点明确,层次清晰,“人际交往中,我们需平视”“面对困难时,我们需平视”“成就事业时,我们需平视”三个分论点有递度,事例典型丰富,正反对比论证,增强了说服力。富有文采的语言,给习作增色不少。

论述表扬与批评 第三篇_《表扬与批评》读后感

《表扬与批评》读后感

最近一直在研读《表扬与批评》,大有收获!一个领导要掌握好表扬与批评的技巧,就要先学会被表扬与被批评。这就存在了一个积极的循环!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长远,那么越基层的员工越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过多的批评,一个合理的标准就应该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让员工信服!当提到高标准的时候,应该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面向全体员工进行开会传达,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

每一名员工都有自己的思想,要想发挥每个人的所长,就要求管理者必须通过公司制度对现有的工作体制进行调整!这样管理者的表扬与批评才能得到员工积极的配合!管理者要有管理者的风度,更要有分明的奖罚制度,员工与管理者之间不应该出现过长时间的埋怨与抵触!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时时表扬员工或者更多的谈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让员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通过一个委婉的批评方式来实现预期的效果!当一名员工带着情绪工作的时候,他会和其他员工对管理者的所有作为进行夸大的描述,进而更多的人都表示对管理者盲目要求非常不满!这就是表扬与批评的基础——沟通!

对于我来说,表扬与批评让我明白了:管理要贴近员工,也就是亲民,这样你的表扬与批评才会得到员工的理解与认可;才能更长远的发展一个企业!

奶片三班:马 强 2012年11月16日

论述表扬与批评 第四篇_表扬与批评

看过这样一首诗:一个令人鼓舞的话,一个真诚的微笑,足够的沉重的心,瞬间,轻轻地抬起。

赞美是一种安慰,赞美在每一个生命的道路上像一把绿伞,人们从雨中避雨。然而,中国的教育史,从批评到赞美,可以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不要打的装置,中国孩子的教育多年的训练理论,听我母亲说他们是一个孩子,无论老师或家长的孩子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更不用说正确的方法,至少结果是好的,严格来说他们在生活中或在研究结果会很好。也许这是类似于批评的灵感来自进步的想法正是因为这个良好的结果,在每个人的心中深深扎根它... ...

从批评到赞美,不仅需要时代的进步,需要更多的思想进步。

在向前的时代,从林泽素第一次开放到世界到1911年的革命,新的文化运动在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我们继续从西方学习,巩固深厚的中国家庭。从新的首都大学到北京大学,外国教育已经涌入我们的 心神。从那时起,我们发现了赞美的魅力,开始改变教育的方法。 代替斗争的心的问题,而不是错误的惩罚管理模式,赞美,这以前只有出现在荣誉,当鼓励来到每一个普通的孩子的身体。当我们努力追求一个目标时,当我们认为我们做了一件事时,老师,父母们真诚的赞美,就是我们勇敢喝杯第一杯绿茶;当我们承认别人做错了,当你是由良心决定,但帮忙忙时,勇气纠正错误,那是好男孩!或者你有伟大的,我感谢你!这就是这种情况,也就是说,我们受伤的心里即将疤痕,一瓶美味的保湿霜。赞美,使我们更加努力,赞美,使我们充满信心和力量赞美可以是窗口的灵魂,引导我们走向太阳的道路;赞美是一个无底坑陷阱,我沉迷于深渊!自豪的背后,在赞美太多的赞美,许多孩子会有一种自我固执或冲动和其他傲慢的坏习惯。我真的担心在糖的赞美的声音 在我们未来的大泡沫。所以在面对赞美时,我们应该思考:赞美生活恢复平静后,为什么不利用这一刻,给自己更多的肥料,接受阳光照射,让它们变得更耀眼呢?

通过这些年来赞美教育的成果,引证了我们的思想,中国对教育法的古老批评是完全不可取的。有人说评价是一种武器,也就是说这种武器应该注意收集,因为偶然,可以火人。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善意批评是及时治疗人民疾病的好药,有恶意的批评,是一个大锤可以压得喘不过气来。世界不能没有批评的存在,如果没有批评,社会的进步将大大减少。没有唐代魏征的批评唐书柱的唐无法想象;没有毛泽东等人的左倾批评,中国不能想象;没有邓小平关于个人崇拜的第三次全体会议,文革对新中国的批评更是难以想象。

从赞美到批评,是我们的成长绩效,但是一个人继续成长,不仅要听取批评的优雅程度,而且还要承受宏观的认识,一个 词语:赞美珍惜,批评珍惜。

论述表扬与批评 第五篇_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江西省 江西省兴国县高兴中学 七年级(2)班 李非表扬,多么美好的字眼,人人都喜欢,但这样美好的字眼后却还藏着种种陷阱,使人防不胜防;批评,尽管逆耳,人人都不爱听,但它往往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使你加快前进的步伐。在小学三年级时,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成绩仅仅次于班上的"尖子"们。每当老师表扬他们,同学们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时,我的心便直痒痒,希望能和他们一样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同学们心中的偶像。于是,我暗暗下决心:超过他们,把属于他们的表扬揽在自己的怀抱里。后来,那颗飘来的虚荣而好胜的种子在我心里慢慢萌发了,并扎下了深根。随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一个人泡在房间里,埋首于作业与书中,有时写写划划,有时念念有词,还真下了点"悬梁刺股"的苦功。课前,我认真地预习课文;上课时,我更加积极地踊跃地回答问题;课后,我认真地复习,不敢有一点儿松驰与怠慢,生怕高分被别人占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考试中,我出乎别人意料地考得那么好--居然在年级上独占鳌头。于是,同学的赞叹,老师的表扬不停地挤进我的耳朵里,我整个人好象跌在棉花堆里,简直比灌了蜜还要甜。以前与我闹矛盾的"尖子"们又和我玩了,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众星捧月地围着我。在回家的路上,天好象比往日更蓝,云儿好像比以前更白,树上鸟儿也鸣得格外动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生活在蜜罐里,成天乐呵呵的,心里总想着"现在我是年级第一名了,这些我都会;就算不会,凭我这么聪明的脑瓜,课后只要一看书也就明白。"所以上课也不再如以前用心了,书扔一边,作业乱涂乱画,把学习丢到爪洼国去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又一次考试来了。又一次出风头的机会来了,我胸有成竹地拿起试卷一看--不看则已,一看则傻眼了,怎么这么多不会!"嗨!都怪自己不听讲……"我一边埋怨自己一边连蒙带做地写完了试卷。第二天,老师公布成绩发试卷了,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伸长脖子,张大了耳朵,生怕听错或漏听一点什么的。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我猜犯人等等法官的判决的心理也不过如此。前十名是肯定不可能的,十几名应该有吧……二十名、二十一名……直到三十名还没有……我再也坐不住了,竟连自己已经微微站了起来趴在桌子上都不知道。好久好久,老师才念道:"李非,78分!"什么!什么?我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拿到试卷,揉揉眼睛,红红的"78"分映入眼帘,犹如当头一棒。后面老师和同学们讲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他们说什么对我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我听不听也无所谓了--因为我知道,这时老师讲的无非是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同学们窃窃私语的无非是"幸灾乐祸"的"风凉话",外加怪异的眼神。那天上午我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天空阴沉的,并嫌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吵得烦人,还往树上狠狠扔了几块石头,吓得小鸟们惊叫而逃……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了:表扬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个蜜罐;批评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种刺激,我们既不能因为得到表扬而沾沾自喜,进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气馁,失去上进进取之心。所以,我们在批评与表扬面前都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摆正好自己的位置指导教师:王慈香简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本文作者对这句话的感触更是勿庸多言,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既要胜不骄,更要败不馁。

论述表扬与批评 第六篇_表扬与批评应注意的问题

表扬与批评应注意的问题

在班主任工作中,批评与表扬是经常使用的武器,使用的不恰当,不光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还会起到负面作用。我认为表扬与批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表扬要当众进行,批评要私下开展

表扬一定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让受表扬的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让其他人感到羡慕。让所有的人受到鼓舞和激励。而对个别同学的批评要私下进行,要注意给他们留面子,让他们保住自尊和信心。

2、表扬面不宜太大,批评面不要过小

全班同学一起表扬就等于不表扬,比如说:在这次活动中大家都表现很好,这恐怕起不到什么作用,象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指出部分表现尤其突出的个人,这样学生才会对照先进找差距,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出现比较普遍的不良现象或部分人犯的错误,可以面对全班同学,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提出批评,这样既能对那些犯了错误的人起到教育作用,同时也给没有犯错误的同学起到警示作用

3、尊重事实,恰如其分

不论批评还是表扬都要尊重事实,恰如其分。夸大其词的表扬,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起不到激励作用。同样虚张声势的批评,也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小题大做,起不到警示作用。而没有搞清事实真相的表扬和批评则会直接伤害当事人的自尊心,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批评和表扬都是一门艺术,需要使用者慎重选择,恰当运用! 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29816/

推荐访问:领导的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作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