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中国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

时间:2018-01-16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中国少数民族 第一篇_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的最后结局

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的最后结局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人数最多,其他民族人数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之为「少数民族」。根据史籍记载,中国古代民族至少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真等族,极大多数不在现存的五十六族之中。

这些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或建立朝代,或统一漠北,都曾叱吒风云,而今安在?他们是消失在历史中,还是到那里去了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他们的下落。

世界唯一遗存的千年匈奴都城

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少数民族都是由这五部分演化而来的

1.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余部分西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2.东胡: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

3.乌桓:被曹魏消灭

4.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

5.柔然: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

6.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7.蒙古:为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

8.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后灭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9.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使今天的维吾尔族。

10.女真:来自肃慎,后为女真,为满洲,一直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满族人。

11.党项:羌族的一部分。后被蒙古人灭亡。

12.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13.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

14.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15.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纪被汉人冉闵一次性屠杀20万人,导致羯族灭种。

16.丁零: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铁勒、高车、丁零(丁灵、狄历)。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在冒顿单于时臣属于匈奴。

关于中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现在人有很多错误的看法,比如,汉族是纯血统的,这不对,汉族是无数个民族融合起来的。汉族是内容不断变化的“民族”,其实,古代没有“民族”这个说法,都是天子的子民,所谓“汉族”是近代革命党搞出来的,有政治化的意味。生活在中国版图上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从以下16个主要民族结局看,尽管古代有杀戮,但他们都没有消失,比如“党项”没有蒙古族灭绝,羯在16国时代也没有被灭族。流传最大的谎言是匈奴,原来说匈奴被西汉打败后,部分成了欧洲的“匈奴帝国”,但近年通过数十俱古代匈奴尸体的DNA 分析,欧洲匈奴和中国的匈奴毫无关系,这个重大考古和生物研究成就,不知道为什么被国内媒体忽略了。

一 匈奴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刘渊子刘聪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和山东等地。

首先说匈奴,匈奴崛起於河套阴山一带,从战国以来便是漠北的大族,控弦三十万,威胁秦汉帝国的北边,著名的万里长城就是为防御匈奴的侵扰而修筑的。秦汉帝国倾全国之力,软硬兼施,或和亲通好,或通西域断其右臂,或采主动攻击,深入大漠;终於大大削弱匈奴势力。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归

降汉朝 ,二十多万众被安置於今内蒙古、山西与陕西北部及甘肃东部一带,为汉帝国守边。

东汉后期,他们更进一步内徙到山西中部汾水流域一带,与汉人杂居。曹魏时代,匈奴部众被编入郡县户籍,与汉人一样同为编户齐民,而融入汉族之中。五胡乱华时,首先起事的就是匈奴族的领袖刘渊,从他用汉人的姓姓「刘」、命国号为「汉」,可见他已以汉族自居了。北匈奴则在汉帝国军队的攻击下,一部分由北单于带领,西迁至伊犁一带,再向西迁至东欧,就是四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匈人(Huns)的祖先,他们在多瑙河中游建立匈奴王国,其王阿提拉(Attila)号称「上帝之鞭」,曾挥军进攻罗马。

这一支匈奴人后来融入匈牙利一带的土著之中。而留在漠北的匈奴人,据估计约占全部匈奴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则加入新兴的鲜卑,成为鲜卑族的成员。总之,匈奴族,南迁的与汉人杂居,加入汉族,留在漠北的加入鲜卑,西迁的成为东欧民族的一份子,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代匈奴而起的漠北民族是鲜卑,鲜卑族兴起於今大兴安岭的鲜卑山区,后来南迁至呼伦贝尔草原。他们接受汉帝国的招抚,合力攻击北匈奴;北匈奴瓦解西迁,鲜卑代之而起,吸纳匈奴余众,主宰北方大草原,进而入居辽西,并进入关中,於淝水之战后,建立政权,成为五胡十六国的主要成员。进而以今山西大同一带为基地,统一华北,建立北魏王朝。在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下,禁胡服,断北语,在朝廷上限用汉语,改姓氏,如拓拔氏改姓元氏、独孤改姓刘、步六孤改姓陆、丘穆陵改姓穆;於是内迁中原的鲜卑族,逐渐融入汉族。隋唐以后,鲜卑族遂消失在汉族之中,不再是一个民族实体了。

二 东胡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 山戎戎菽”,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

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

三 乌桓

秦末汉初(前3世纪末)之际,匈奴王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族号,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乌桓山即现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乌桓随水草放牧,以穹庐为室,常要向匈奴进贡,匈奴每岁向乌桓征收牲畜、皮革。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乌桓趁匈奴内乱之时进攻匈奴,把匈奴赶出大漠以南。东汉对乌桓优抚,允许乌桓人部分移居太原关内各地,驻牧于辽东属国,乌桓人大多归附于汉。乌桓南迁后,原居地为鲜卑所占,留在塞外的部分乌桓人民,亦附鲜卑,常助鲜卑寇边。

东汉末年,辽东、辽西等地的乌桓大人趁乱称王。初平元年(190年),辽西乌桓大人蹋顿统一现辽宁一带的乌桓各部。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袁绍官渡之战之后败给曹操,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形成残余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战于柳城,斩蹋顿诸王,从此乌桓彻底衰落,地位为

鲜卑取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乌桓与各族杂居,形成“杂胡”。乌桓和匈奴的混血后代“铁弗”人赫连勃勃立国胡夏。

唐朝时嫩江以北有乌丸国,传说是乌桓后人所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派兵征伐,之后乌桓融入其他民族。

四 鲜卑

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合称东胡民族。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鲜卑起源自黄帝之孙曰始均, 《晋书》记载:曾在晋代受封为“鲜卑都督”的慕容?@, “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有熊氏,就是黄帝部落。

87年鲜卑崛起,在2世纪时继承匈奴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陆续在华北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华北,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番汗国所灭。

三国时期在乌桓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崛起。

在西晋至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分为三大支部。

(1) 东部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等。

其中段部曾和晋阳的刘琨联合,后被羯人的后赵击溃,融入中原。有人认为该部与宋朝时期的大理段氏有关,但并无实证。

慕容部的慕容?于五胡十六国前期创立的大燕国,史称前燕。前燕于能臣慕容恪死后衰落,慕容暐(字景茂)在位时亡于氐人苻氏的前秦,而慕容恪之弟慕容垂在此之前已降前秦。384年,在前秦淝水之战败于东晋之后,慕容垂复国建立燕国,史称后燕。同时慕容暐的弟弟慕容冲(小名凤皇,前燕的中山王,大司马)也建立了一个燕国,史称西燕。394年西燕被后燕所灭。后燕后被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击败后北逃。留在南部的一支后燕皇族由慕容德率领成立南燕,南燕后被东晋所灭。(慕容?、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等人均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出现在虚构人物“慕容复”的“大燕皇族世系表”中。)

宇文部与高句丽通好,但败给了慕容?的前燕。之后南北朝时期宇文氏篡西魏成立北周。北周后为外戚杨坚所篡,成立隋朝。宇文部落中的迭刺部后来是契丹创始时期的“契丹八部”之一。

(2) 北部,即中部,有著名的拓跋部,以及与其多次交战的柔然。

386年,代国后代拓跋圭自称代王,建立北魏。北魏后来统一中国北方,在南北朝初期与南朝对立。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 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室韦是蒙古人的祖先之一。参见柔然。

(3) 西鲜卑

慕容?之庶兄慕容吐谷浑率部从东北迁到青海东部,称为吐谷浑。吐谷浑在鼎盛时期占据现青海、甘肃、新疆南部、四川西部。663年(唐龙朔三年),吐蕃攻

占吐谷浑全境,吐谷浑灭亡。

史书上的看法认为,鲜卑与匈奴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赫连勃勃成立夏国。 在阴山以北,鲜卑与敕勒融合形成乞伏部。383年,前秦的乞伏国仁在淝水之战之后造反,后在现甘肃榆中成立秦国,史称西秦。400年,西秦被羌人姚氏的后秦击败,乞伏干归投奔南凉。409年乞伏干归重建西秦。431年西秦被赫连氏的夏国所灭。

秃发氏与拓跋同源。397年,后凉的秃发乌孤叛变独立,建立南凉。414年南凉灭于乞伏的西秦,秃发部人投奔北魏,被赐姓“源”。

部分被其他民族同化,部分演化为柔然

五 柔然

柔然,鲜卑人的一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

柔然源于东胡族,4世纪中叶附属于拓跋部,主要游牧在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拓跋部南迁后,进居阴山一带。5世纪初,首领社仑迁居漠北,合并附近的部落组成联盟。

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和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诸国如乌孙服属。

鲜卑人拓跋部创立的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肃清其在戈壁以南的势力后,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像只会蠕动的虫子一样,下令改称柔然为蠕蠕。

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门可汗击败,汗国崩溃。柔然王室由邓叔子可汗率领,南逃至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不敢收留,将此部三千余人收捕,交突厥使者全数斩杀于长安青门外。

另一部柔然西迁中亚,后同当地一些嚈哒部落为逃避突厥追杀进入欧洲,称阿瓦尔人,占领了中欧潘诺尼亚一带。568年,巴颜可汗建立了阿瓦尔王国,后阿瓦尔人又携同其统治下的斯拉夫人南下巴尔干半岛,602年,攻打拜占庭不克。这些军事行动使得整个巴尔干半岛斯拉夫化了。公元9世纪初,阿瓦尔王国被查理曼大帝击溃,阿瓦尔人定居下来,成为现代匈牙利民族族源之一。

还有一些柔然人逃至外兴安岭一带,融入当地室韦民族。室韦人是蒙古人的祖先。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中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民族也有柔然族源。

柔然是继匈奴、鲜卑之后统治北方草原的民族,在西元402年建立柔然汗国,吸纳在大漠南北残存的匈奴、鲜卑等族,成为长城以南的北魏政权之主要威胁,经常南下攻掠。到了西元555年,柔然为新兴的突厥族所败,汗国覆亡,迁入中原的族人同化於汉族,残存於漠北的则融入突厥。

柔然灭亡后,北方大草原先后为属於突厥语族的突厥、铁勒、回纥所控制。突厥原住於阿尔泰山南麓,是匈奴的后裔,传说其始祖与狼交合,生十子,以狼为崇拜的图腾。突厥原臣服於柔然,西元六世纪中叶,击败柔然,占领漠北草原与准噶尔盆地。势力最盛时,其疆域,东起辽东,西至中亚咸海,北抵贝加尔湖,威胁隋唐帝国。西元583年分裂为东西突厥,东突厥控制漠北草原,西元630年为唐帝国所灭。西突厥控制阿尔泰山以西,於西元659年也被唐所灭。

中国少数民族 第二篇_全国现代少数民族名人一览

全国现代少数民族名人一览

回族:

演艺界:李默然(话剧表演艺术家),李明启(戏剧演员),蔡明(电影小品演员),洪剑涛(电视剧演员),海连池(演员),马德华(演员),韩再峰(演员),买红妹(小品演员),何麟(演员),达式常(演员),洪宇宙(三国演义周瑜的扮演者),陈建斌(乔家大院 主演).

主持人:撒贝宁(今日说法),王刚(王刚讲故事),陈鲁豫(鲁豫有约),海霞(现在播报),和晶(实话实说) ,李霞(娱乐报道) ,哆来咪(央视动画城),沙桐(体育主持人)马昕(中央电视台体育主持人) 大刚(河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哈文(非常6+1制片人)

歌唱家:王静(王刚之妹,女高音歌唱家),蔡国庆(歌手),沙宝亮(歌手),满江(歌手),哈辉(女歌手)

相声界:马三立, 李增瑞(国家一级演员),马志明(三立之子), 白英杰(黑龙江籍), 张大礼 作家:丁鹤年,张承志,霍达(穆斯林的葬礼),杨峰,毛毛(女作家,著有边疆游记系列等) ,丑丁(穆斯林的庄园)

政界:回良玉,杨静仁,石中信(现任哈尔滨市长),李成玉(河南省省长) 体育界:小杨阳(速滑名将) 杜峰(篮球运动员.国家队.广东宏远)

武术界:常振芳(大刀队队长),王正谊(大刀王五),马凤图,王子平(爱国武术家,曾经击败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大力士而闻名),张文广,吴秀峰,张鸿玉,赵长军,马金镖 革命家:马本斋,马俊,杨静仁 郭隆真(女) 蔡西平,张洪仪(铁道游击队政委)

军事界:白崇禧(国民党高级将领,外号:小诸葛),马步芳(国民党高级将领),马步青(国民党高级将领),马鸿逵(国民党高级将领),马鸿宾(国民党高级将领,后来参与起义)

学者界:李贽,白寿彝,杨志玖,庞士谦,纳忠(阿拉伯史学家,著作《阿拉伯通史》,《回教诸国文化史》等)

其他名人:王守义(十三香) ,马连良(京剧大师),于魁智(北京京剧二团团长,2001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沙沙(全国少数民族模特大赛亚军)

满族:【中国少数民族】

老舍(作家),曹雪芹(作家),赵忠祥,侯耀文,常宝华(相声家)

壮族: 成克杰(被判死刑的高级官员),李宁

蒙古族: 腾格尔 (歌唱家),席慕容(作家) 白岩松(主持人) 撒拉族: 韩起功,韩起禄,韩进禄(均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少数民族】

藏族: 韩红(大陆女歌手,创作型唱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古代的有松赞干布。

白族: 施滉 (革命家)杨丽萍(舞蹈家)

维吾尔族:阿凡提(智慧者)

玉素甫阿吉(诗人),和加尼牙孜(维族领袖),玛赫穆德·喀什噶里(学者),

东乡族: 闵福英(阿訇),马万福 (中国伊斯兰教依赫瓦尼派创始人),汪玉良(作家) 差不多了,剩下的民族就太小了,有些民族很小却有很出名的,比如东乡族,撒拉族。 还望大家补充,以上的人民族都是真实的,无疑问。

中国少数民族 第三篇_我国少数民族分类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

第六次全国人普查 汉族12.26亿,占总人口91.51%, 各少数民族人口1.14亿 汉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甘陕以及云贵川渝等地区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

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 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现在最大的聚居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则有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多与蒙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其次则有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和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维吾尔族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伊犁地区和北疆各地。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族都居住或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甘、青、川、滇四省。门巴族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南部。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二省,少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湖南、云南等省。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白、哈尼、傣、僳僳、拉祜、佤、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基诺、德昂、独龙、纳西等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布依、水、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滇四省。门巴族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南部。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二省,少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湖南、云南等省。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白、哈尼、傣、僳僳、拉祜、佤、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基诺、德昂、独龙、纳西等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布依、水、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畲族主要散布在福建、浙江等省。毛南、京、仫佬等族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山族分布在台湾省。

总的看,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我国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域广大、人口稀少的山区、高

原、牧区和森林地带。这里物产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而且边防地位极为重要。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状况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形成了各民族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对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极为有利。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同汉族使用汉语。其余五十三个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解放前,只有二十一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包括通用汉文的回、满、畲三个民族)。文字体系有比较原始的象形表意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字母形式有:藏文字母,回鹘文字母,傣文字母,阿拉伯、拉丁、斯拉夫字母等七种。有的民族使用几种文字,如,傣族使用四种文字,蒙古族使用两种文字。

中国少数民族 第四篇_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排名(六次普查)

gaopengly2011|七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壮族:16,926,381人,占比1.2700% 回族:10,586,087人,占比0.7943% 满族:10,387,958人,占比0.7794%维吾尔族:10,069,346人,占比0.7555% 苗族:9,426,007人,占比0.7072% 彝族:8,714,393人,占比0.6538% 土家族:8,353,912人,占比0.6268% 藏族:6,282,187人,占比0.4713% 蒙古族:5,981,840人,占比0.4488% 侗族:2,879,974人,占比0.2161% 布依族:2,870,034人,占比0.2153% 瑶族:2,796,003人,占比0.2098% 白族:1,933,510人,占比0.1451% 朝鲜族:1,830,929人,占比0.1374% 哈尼族:1,660,932人,占比0.1246% 黎族:1,463,064人,占比0.1098% 哈萨克族:1,462,588人,占比0.1097% 傣族:1,261,311人,占比0.0946% 畲族:708,651人,占比0.0532% 傈僳族:702,839人,占比0.0527% 东乡族:621,500人,占比0.0466% 仡佬族:550,746人,占比0.0413% 拉祜族:485,966人,占比0.0365% 佤族:429,709人,占比0.0322% 水族:411,847人,占比0.0309% 纳西族:326,295人,占比0.0245% 羌族:309,576人,占比0.0232% 土族:289,565人,占比0.0217% 仫佬族:216,257人,占比0.0162% 锡伯族:190,481人,占比0.0143% 柯尔克孜族:186,708人,占比0.0140% 景颇族:147,828人,占比0.0111% 达斡尔族:131,992人,占比0.0099% 撒拉族:130,607人,占比0.0098% 布朗族:119,639人,占比0.0090% 毛南族:101,192人,占比0.0076% 塔吉克族:51,069人,占比0.0038% 普米族:42,861人,占比0.0032% 阿昌族:39,555人,占比0.0030% 怒族:37,523人,占比0.0028% 鄂温克族:30,875人,占比0.0023% 京族:28,199人,占比0.0021% 基诺族:23,143人,占比0.0017% 德昂族:20,556人,占比0.0015% 保安族:20,074人,占比0.0015% 俄罗斯族:15,393人,占比0.0012% 裕固族:14,378人,占比0.0011% 乌孜别克族:10,569人,占比0.0008% 门巴族:10,561人,占比0.0008% 鄂伦春族:8,659人,占比0.0006% 独龙族:6,930人,占比0.0005% 赫哲族:5,354人,占比0.0004% 高山族:4,009人,占比0.0003% 珞巴族:3,682人,占比0.0003% 塔塔尔族:3,556人,占比0.0003%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448人,占比0.0001% 其他未识别的民族:640,101人,占比0.0480%

中国少数民族 第五篇_浅谈中国民族现状

浅谈中国民族现状

——以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为例

中国是有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同意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国民经济没有少数民族的经济是不行的”。

在旧中国,由于各种社会历史原因,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落后,到解放前夕,少数民族大都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甚至有的民族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的残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从多种社会形态并存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不同的步骤和方式,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解决了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阶级剥削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许多原来发展程度低的少数民族,跨过了一个或几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一跃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发展的巨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畜牧业落后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大批现代化工业企业建成投产、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和加强,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不断增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大多数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迈向小康。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农村牧区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调动了各族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巨变。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行路难、通信难、饮水难、用电难的局面正在改变。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日益融洽的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对外开放新途径,拓展新领域,发展以边境贸易为先导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第三,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多数群众摆脱了贫困。

第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逐步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民族地区逐步成为我国同周边国家经贸往来的前沿阵地。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繁荣与富强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的一部分,我国民族地区人口问题的解决程度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加速全国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二是加强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三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国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稳定和边疆安全

由于历史等原因,边疆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与内地相比,较为滞后,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相称,这个不相称主要凸现在“穷”字上因此,加快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区域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从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需要出发,必

须加快西部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才能为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实现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三、加强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仅与区域内的生态安全、民族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且还与整个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加强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事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四、发展生态经济对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落后的现状,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发展繁

荣的根本途径。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人民脱贫解困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民族地区21 世纪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创建文明生态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应重视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机制。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腾飞。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转变企业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发展科技,加强智力开发,提高劳动着科学文化素质,更新观念,既重视物质资本的投入,更重视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扶持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促进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民族出版社《民族现代化探索》李竹青著1992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圣才学习网2010/7/27

《西部特色经济开发》. 王文长等.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思考》梁代生.. 青海社会科学,2005 ,

中国少数民族 第六篇_介绍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文档

维吾尔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和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围,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维吾尔族的民俗习惯可谓多样化。维吾尔族待客很有讲究。如果来客,邀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点心,然后再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端上桌,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饭后,由张着领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离席。 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喜欢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饭、包子、油条等。另外,维吾尔族还喜欢茯茶、奶茶。 桥,这就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苗族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民情。今天我要跟大家说说苗族的风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的风俗是否别具风味?你知道哪些民族风俗,是不是也分享一下?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和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围,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维吾尔族的民俗习惯可谓多样化。维吾尔族待客很有讲究。如果来客,邀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点心,然后再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端上桌,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饭后,由张着领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离席。

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喜欢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饭、包子、油条等。另外,维吾尔族还喜欢茯茶、奶茶。

桥,这就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人种属于蒙古人种。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

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结构宏伟、卷帙浩繁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多少世纪以来,就一直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广为流传。还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以及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

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祝草原四周为雪山环绕,一片银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袄、戴的毡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区人民视白色为理想、吉祥、胜利、昌盛的象征。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汉语:炒面)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

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多将猪肉用来制成猪膘,便于保存。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

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经常制作的奶制品,作为小吃或其他食品搭配食用。

在藏族民间,无论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当作必须的饮料,此外也饮奶。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熬制。茯茶含有维生素和茶碱,可以补充由于食蔬菜少而引起的维生素不足,帮助消化。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尤甚。

中国少数民族 第七篇_我国的少数民族真幸福

我国的少数民族真幸福【中国少数民族】

文章来源: 商务部离退休干部局

2008-07-08 10:45

文章类型: 原创 内容分类: 其它

【中国少数民族】

——记内蒙、新疆、广西之行 地坛党支部 李键祥

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我很幸运,在1984年到1992年期间,我有机会到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三个自治区。先后在那里考察和工作了几个月。那里的地貌独特,物产丰富,景色秀丽。当地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是一个神秘而充满诱惑的地方。我还结识了一些少数民族朋友,熟悉了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一些政策。少数民族地区之行使我大开眼界,大长知识,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段经历。

我们一到少数民族地区,立即使我们感悟到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无所不在。在新疆时,接待我们的领导大都是少数民族。经了解,在民族地区的政府各部门,凡正职都由少数民族担任。在新疆,与我联系最多的经贸厅长是维吾尔族,经委主任是维吾尔族,畜牧厅长是维吾尔族,自治区主任也是维吾尔族。副职可以是汉族或维吾尔族。在干部提拔方面优先考虑少数民族。有位维吾尔族干部,连升好几级,他的名字叫“买买提”汉语谐音是“慢慢提”可是大家都叫他“快快提”。其他优惠政策如:少数民族学生考学校可降分录取。为了照顾到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计划生育比较宽松,边远地区不受限制,等等。

为此,有些民族地区的青年为了自已的发展和子女得到照顾,都争取成为少数民族。我在内蒙古,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是76届蒙古族,他是82届蒙古族,那位是78届。我奇怪,怎么蒙古族像校友会,论届?原来,在内蒙,汉蒙通婚,其子女有的自认为汉族,有的自认为蒙古族,大家不是很认真来区分。自有了优惠政策后,政府规定,只要祖辈中有一人是蒙古族,就可世世代代定为蒙古族,有的年青人纷纷寻祖,在76年确定的就戏称76届,在82年确定的,就戏称82届。

在广西自治区壮族汉族混居,不易区分民族,许多人一直认为自已是汉族。政府就按使用语言,和生活习惯来区分。一大批壮族就是这样被认定的。壮族人口就增了不少。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是很重视的。维吾尔族的文字书写比较复杂,不易推广,曾组织专家帮助维吾尔族进行文字改革,用拼音方式书写,但没有得到推广。壮族没有文字,国家组织专家帮助壮族创造文字,以便于壮族文化交流、传播,记录历史。乌鲁木齐电视台每天都有维吾尔语课,教汉族同胞学习维吾尔语。我在电视上学会了寒暄及简单的交际用语。我用维吾尔语讲话,活跃了气氛,增进了与维吾尔族同胞的感情。由此可见,西方国家诬蔑我国扼杀少数民族文字和文化,完全是一派胡言。

政府尊重并发扬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节日和习惯。我在新疆过了一次“古尔邦”节,人们兴高采烈、莺歌燕舞、大吃大喝、探亲访友,类似汉族的春节,维吾尔族人都放假。在内蒙古每年有一次“那达慕”大会,“那达慕”的含意是游戏,实际上是个运动会。是蒙古族的三大传统项目的比赛。马赛、射箭和博克(摔跤)。我第一次见到那么精彩的赛马,马匹飞奔起来四蹄离地,人欢马叫,尤其是女骑手,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着实让人激动。蒙古式摔跤现在叫博克,选手都穿着民族服饰,比赛出场时还有一套民族礼节,摔跤高手脖子上挂有一圈彩色布条,显示一定的级别。精彩的比赛使我目不暇接。“那达慕”大会期间,蒙古族同胞都穿着节日盛装,大街上张灯结彩,市场繁荣,类似北京的春节庙会。

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并大力保护。在内蒙古修建了规模宏伟,具有民族特色的成吉斯汗的陵墓,在蒙古包式的展厅里,展出了成吉斯汗的功绩和文物。广场上展出当年的战车和兵器的复制品。还有内蒙古的昭君墓、新疆的香妃墓都修缮、保护得都很好。在伊犁我还参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10778/

推荐访问:维吾尔族 蒙古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