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对联大全 > 怎么贴对联

怎么贴对联

时间:2018-01-04   来源:对联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对联大全】

怎么贴对联 第一篇_如何贴对联

如何贴对联

面对大门,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笑”是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欢”是平声)。

右手上联:迎新春万事如意 左手下联:贺佳节四季平安

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怎么贴对联 第二篇_春联贴的位置应该怎么贴

春联的正确贴法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正确的贴法是: 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

上声、去声(国字注音第三、四声)及入声字在右边。【怎么贴对联】

其中入声字的判别方法是用台语发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所以如果两幅的最后一字都是第一、二声,就必须用台语念看看是否为入声字哦!

关于对联的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

下面举几个例子:

天增岁月人增寿(右)

春满乾坤福满堂(左)

生意兴隆通四海(右)【怎么贴对联】

财源茂盛达三江(左)

爆竹声中辞旧岁(右)

梅花香里报新春(左)

天赐平安福禄寿(右)

地生金玉富贵春(左)

源运昌隆增百福(右)

富业振兴获千祥(左)篇二:对联上联贴哪边

对联上联贴哪边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那么你知道对联上联贴哪边有哪些呢?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看一下对联上联贴哪边有哪些吧。 对联上联贴哪边

上下联的左右位置可以看横批,如果没有横批,一般是上联在门右边,下联在门左边。有横批的话,看看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还是从左向右书写,若是从右向左书写,那上联就在右边,反之上联就在左边。

扩展阅读:关于对联的贴法

关于对联的贴法,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约定:以屋外面对大门作为方向坐标来判定左右。

一种是:横批有关论。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文字改革,现代文是从左到右写的,所以,如果横批是从左到右写的,那么,上联应贴左边,下联应贴右边;如果横批从右到左写的,那么,上联应贴右边,下联应贴左边。

另一种:横批无关论。

这种观点认为,文字改革不影响对联上下联的粘贴顺序,因为,按照国家法律,横排文字从左到右,竖排文字从右到右,现代从“从左到右”写的横批,正好符合中国有关文字法律关于横排、竖排的规定,所以,无论对联横批的顺序如何,对联按照传统贴法不变,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篇三:怎样贴对联

怎样贴对联

怎样贴对联文车干

为了庆祝春节而贴的对联叫春联。贴春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每年的春节一到,家家

户户都在门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对联,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

对联分上下联,不能随意贴。每年都有许多人贴错。那么怎样贴才是正确的呢?这里要弄清二个问题,一是分清上下联,二是上下联的位置。简单介绍如下:

上联的末尾的字应该是“仄”声,既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仄”声给人的感觉是话还没有说完。下联的末尾的字应该是“平”声,既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平”声给人的感觉是话已说完。如

生意兴隆通四海(右)

财源茂盛达三江(左)

天增岁月人增寿(右)

春满乾坤福满堂(左)

爆竹声中辞旧岁(右)

梅花香里报新春(左)

天赐平安福禄寿(右)

地生金玉富贵春(左)

源运昌隆增百福(右)

富业振兴获千祥(左)

“海”是三声,本句应做上联(首联),“江”是一声,本句做下联(末联)。 贴对联时,要把上句贴在右侧,因为过去的书是竖排的,都是从右侧读起。 相关知识

贴春联和贴门神的由来: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我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何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所以,我国

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前,有无门神目前尚不得确知,如果有,大概就该是神茶、郁垒。这两位神人貌相十到怪异凶狠一一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虽然相貌狰狞,但是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不仅是他们的责任,而且是他们的天性。许多人都知道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形相。

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垒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怎么贴对联 第三篇_对联贴法新说

对联贴法新说

贴对联,先判别上下联,再是贴的方向。

[定上下联]

一般情况下,对联要求仄(声调第三声、第四声)起,平(声调第一声、第二声)收。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

如果两联同平或同仄,不算完美的对联。出现这样的情况应:一是看谁更平(平分阴平阳平);二是按前因后果(“因”在前,“果”在后);三是按时间先后(一般是先说早的,后说晚的);四是看空间大小(是先说大的还是先说小的,先说近的还是先说远的)。

【怎么贴对联】

[定方向]

一、直联横联都从右向左读(传统贴法):古时候,人们的书写方式是从右至左,竖写;写横幅,也是从右至左,横写。且以右为上,也就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所以,春联的张贴方法应该是当你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此时横批当然也是从右向左书写,横写的。

【怎么贴对联】

二、直联横联都从左向右读(现代常用贴法):现在的书写方法改为从左至右,横写。将上联贴在横批首字一方。如:横批为“风调雨顺”(左起),上联就应贴在左边。

三、直联从右向左读,横批从左向右读(传统与现代混贴法)。是否不协调呢?——

面向门,直上联贴在右,下联贴在左,橫联从左至右写读的传统与现代混贴法也认为协调,可解——1.看读张贴的对联都是从上联到下联最后接橫联。而下联贴在左,橫联从左至右写读,恰好是橫联首字顺连下联,这样人的眼珠子不需再逆转至上联方向看读橫联了。即人们看读对联从头到尾一直是顺时针转,这一路顺畅不就协调吗?2.大多事情都是顺时针转,似乎只汽车拐转及遗体告别不喜之事是逆向的;3.更体现古今结合,继承与创新。

怎么贴对联 第四篇_对联怎么贴

对联怎么贴 【对联贴法】正确的做法是背对大门一致的方向时,来说左右!此时左为上联,右为下联。

【编者按】知道什么叫天人合一了吧。【怎么贴对联】

【源远流长】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尊,为大位。所以上联在“左”边。

【原来如此】古人的竹简、圣旨、诗词等等,从载体的方向看都是从左到右的,也反映了古人朴素的尊卑、哲学和

道德观念和思想。

【从对联张贴区分】

1、背对大门,一致的方向的时候来说左右!此时左为上联,右为下联。

2、面对大门,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按平仄区分】

1、联尾是仄声的为上联,一般为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

2、联尾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是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编者按】抑扬顿挫,自己体会。因为古人很注意韵律、语感的!

【通过横批区分】

1、面对大门。

2、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怎么贴对联】

3、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个例】有些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毛泽东手书的柱联

,出自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对偶句,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 上联:“落霞与孤鹜齐飞”,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下联:“秋水共长天一色”,最后一个字为仄声

【温馨提示】有些已经不遵造过去的书写方式了,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可以结合平仄法和横批法加以区分。还是希望优良传统得以传承、朴素观念得以继承。

怎么贴对联 第五篇_2015过新年教学反思

反思一:过新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在二(5)班的这堂公开课中,以律动《时间像小马车》穿越时空隧道来引入“时间的小马车跑得飞快,转眼把我们带到了过新年的时候”,接着以“猜谜”的形式引出“小堂鼓”,继而进行节奏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再以“闯关”的形式让学生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掌握好歌曲的基本节奏以及“鼓”和“镲”的演奏方法,紧接着在送对联,念儿歌的形式中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歌曲,最后在倒计时后,我与学生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新年”,总体来说,学生们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整堂课的教学目标也都能顺利完成。当然,课堂中总有一些“遗憾”,在执教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引领还不够到位,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同时,我相信: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反思二:过新年教学反思

《过新年》一课,我的教学思路的设计是通过念念锣鼓点、扭扭秧歌的方式来引入教学。先教唱一、三、五乐句,然后再学唱全曲,通过让学生自由表现所听到的歌曲内容,在尽情的表演中使学生不断的重复歌曲的旋律,使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

在课堂教学中,歌词按照节奏读会之后,我让学生欣赏范唱。一个学生听到音乐后就在座位上扭了起来,随后在听到“咚咚咚咚呛”这一句时,有个学生使劲地在桌子上上敲了几下。这一举动猛然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又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于是听完范唱后,我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音乐,当你听到锣鼓声时,就可以敲击任何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这样一来,教室沸腾了,也很快静了下来。同学们都整装待发。

第一次尝试时,所有的衬词“咚咚咚咚呛”全敲了起来,显得有些乱。于是我要求他们在听到“呛”字时才敲打一下。第二次在我强调了要求之后,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做到。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每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生怕会漏敲掉一个“呛”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再要求“再敲一遍”。

课后,仔细想想这节课,我觉得颇有收获。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灵活变化。只有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才乐于接受,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欢。

反思三:过新年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的领域,通过春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及生动形象的传统工艺,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过新年时特有的生活情节。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争着讲述过新年的乐趣:长辈给压岁钱、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我鼓励他们大胆的到讲台上表演新年里快乐的事,再以探究的角度,尊重、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讨论。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学生的作业让我感动、让我惊叹,也使我感悟。我佩服于每一位同学的进步、他们的创造性、他们的想象力。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态度是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孩子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选择什么,这些都是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我常用“你们觉得怎样好呢?”、“相信自己,你画的最棒!”、“你们说好吗?”这样的话语让学生听起来不会觉得自己是被命令去完成某个任务而被动的接受,这种情形下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美术作业是运用想象思维、培养创作能力的学习环节,这里我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内容。虽然我没有规定学生必须画成什么样,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所长,较出色的完成了作业。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都变为热情的参与者、有能力的参与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的学生们不再把作业当成任务,而是绘画乐趣。

新课标提倡在美术课程的每个环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完成绘画作业,切实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各自不同的绘画优势,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组织一贯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反思四:过新年教学反思

上个星期我在学校上了一节研讨课,课题是《过新年》,这课中我安排了认识中国民族乐器锣鼓镲、聆听器乐曲《小拜年》和演唱歌曲《龙咚锵》这些教学内容。

一、兴趣先行

现 在的新课程标准极力强调:“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组织教学活动。我想:只有学生有兴趣,他们才会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设计了猜谜语进行导入,让孩子们认识了中国民族乐器锣鼓镲,了解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和聆听乐器的声音,学会了歌曲当中的基 本节奏“龙咚龙咚锵”,这样一来为学习歌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

趁着大家兴趣渐 起,我提问:一般什么时候敲锣打鼓呢?学生说过年时。我再问:孩子们,过年的时候你家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呀?你们在过年时候最喜欢做什么啊?小手一个一个 的举起来,都想来说一说,有的说发红包,有人说,我最喜欢放烟花、放鞭炮;也有的说,吃饺子贴对联,有的说,去拜年;还有的说敲锣打鼓……“是呀,过年我 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有哪些过年的习俗。”于是播放了一些有关春节的图片和视频。聆听器乐曲《小拜年》和同学们一起过新年。他们一个 个模仿吹唢呐、敲锣打鼓的样子学得很开心。在此我抓住低年级孩子们“好玩、好奇、好动”这一特性,通过模仿的形式调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07482/

推荐访问:怎么贴对联左右 怎么贴对联的方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