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时间:2017-12-30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第一篇_最新陕西省各大高校的排名状况及其详细介绍

备注:本文节选自2012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0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相关:

西安交通大学排名: 1 (教育部 西安市 本科)

简介:(20个国家重点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14个博士点)

211,985,副部级。西部老大,国家钦定的九所之一。交通大学的正宗传人,王者风范。

学校介绍:西安交通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现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49.84亩,各类建筑总面积176.23万平方米。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等

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在职教职工5458人,专任教师2391人,教授、

副教授1500多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 名,其中12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奖

获得者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名,国家有突出贡

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44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7名。在“人才强校”战略

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大力度,引进世界知名的学科领军人物,搭建起结构更加合理人才梯队。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西北工业大学排名:2 (国防科工委 西安市 本科)

简介:(10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博士后流动站,57个博士点)

211,985,副部级。国防科工委属下七子之一,军工三航独领风骚。

学校介绍: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其中友谊校区1200亩,长安校区3900亩。设有20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101个硕士点,57个博士点和1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建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10年3月,学校共有研究生10861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782人,硕士研究生6018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061人,本科生14183人,留学生178人。

学校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邮编:71007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3

简介:(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31个博士点)

211,典型的袖珍型大学,和电科并称中国电子类高校的双子星,喜欢电子的同学不要错过哦。

学校介绍: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

区,总占地面积4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420万册。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00余人,硕士研究生7600余人,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技术物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微电

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长安学院等14个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

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2006年教育部公布全国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 科全国排名第六。

学校地址:

南校区: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总值班室电话:029-81891818

北校区: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总值班室电话:029-88202212

第四军医大学排名:4 (国防科工委 西安市 本科)

简介:(13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53个博士点)

211,神秘的大学,实力不可小看哦。

学校介绍:学校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学校机关设四部和研究生院,下设

基础部、航空航天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预防医学系、药学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 护理士官系、研究生管理大队。下辖三所临床医学院,其中第一临床医学院(西京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唐都医院)是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 (口腔医院)是全军唯一的、全国知名的口腔专科医院。

学校地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

西北大学排名:5 (陕西省 西安市 本科)

简介:(3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6个博士点)

211,西大虽说不如以前辉煌了,但其他高校要超过她还有一定难度。

学校介绍:西北大学现有北校区、桃园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现设21个院(系),71个本科专业。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5个博士 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5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及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国家人才

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 科,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中

科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在校学生2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600余人,外国留学生 900余人。

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第二篇_陕西各个大学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重点学科介绍

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固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路与系统、水声工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学科:

液体力学、导航、制导与控制

“985工程”二期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方式。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学科建设整体规划为指导,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国家重大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整合各方资源高起点构建如下平台(基地):

●“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Ⅰ类:2个

无人航行科技创新平台

航宇材料技术科学科技创新平台

●“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Ⅱ类:6个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科技创新平台,水下物理场与目标感知科技创新平台,月球探测着落与返回技术科技创新平台,航空动力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平台,感知、控制、作战一体化信息栅格科技创新平台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Ⅱ类:1个

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985工程”省部级项目:4个

空间生物技术实验室,高性能计算技术实验室,微/纳米系统与仿生技术实验室,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工程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组建而成)和1952年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由交通大学航空系、浙江大学航空系、南京大学航空系组建而成)。1957年,两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体迁并入校。

西北工业大学学科设置基本情况一览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专业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统计学

产业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德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语言文学

艺术学 设计艺术学

艺术学

教育学 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体育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理学 数学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 应用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运筹学与控制论

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

声学

光学

化学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系统科学 系统分析与集成

工学 ★ □ 力学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固体力学

△※ 流体力学

※ 工程力学

流固耦合与控制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 车辆工程

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

工业设计

★ 光学工程 (不分设二级学科)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精密仪器及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材料学

△※ 材料加工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路与系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物理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系统工程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计算机应用技术

网络与信息安全

土木工程 结构工程

建筑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化学工艺【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 交通运输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水声工程

★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飞行器设计

△※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安全工程

★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武器动力与制造

武器信息与控制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生物医学工程 (不分设二级学科)

医学 药学 药剂学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不分设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会计学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注: ★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

△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红体字者为国家重点学科,蓝色字者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 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1999 年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原属卫生部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西安医科大学、原属中国人民银行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的陕西财经学院并入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等 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和 3个临床教学医院。现有教职工5583人,专任教师23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多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10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60余名。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30642 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 12728人。全校有74个本科专业,199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114个学科(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3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拥有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和 MBA 、MPA 等9个专业学位点,19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和3个省级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有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1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和爱国爱校、饮水思源的品格,坚持

“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校积极推进基于通识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2+4+X”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2007年,学校创办“钱学森实验班”,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创办“宗濂实验班”,探索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实行“书院制”教育,把中国的传统教育精神和现代的“大学之道”融入其中,营造育人新环境。迁校50余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工作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了项目、人才和平台良性互动,在基地建设、科研成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竞争力显著提升。“十五”以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卓著,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6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军工973计划)项目1项,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15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7项;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其中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为全国高校第二位。近年来,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明显提升,2006年发表的SSCI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五。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在创新合作模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相继成立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西安交大—东汽研究院等合作机构,发挥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校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一百余个。2001年9月,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我校成功举行。2002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我校代表荣获“非英语国家”选手一等奖;2004年参加“飞豹杯”全国首届空中机器人大赛,荣获固定翼组冠军;2005年参加全国首届学生艺术展活动,获得金奖;在全国第三届“爱迪生杯”技术创新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名,连续三年总成绩第一;2006年在全国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夺得金奖;2006年和2007年学生机器人队连续两年获得CCTV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冠军,2007年又在河内举办的国际大赛中夺冠,这是中国首次在此项赛事中获得冠军。2007年在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交往广泛,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2005年以来,邀请了12位诺贝尔奖和菲尔茨奖获得者及600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达6500余人;先后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860余人,参加国际会议800余人;聘请了包括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Tomas Bell教授在内的近百名外籍教师长期在校任教;与国外18所著名大学(集团)合作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苏州建立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以理工科为办学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个高校开展EMBA、MBA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先后承办5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及多个重大外事活动,如第四届中日大学校长论坛、第四届中国-耶鲁大学领导暑期高级研讨班等,使西安

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第三篇_2014陕西省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2014陕西省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3753万人,人均GDP38564元。截止2009年,共评价37所普通本科大学,其中985工程大学3所,211工程大学4所。教师40020人,在校博士生13806人,硕士生64573人,普通本科生442005人,留学[微博]生2756人。

西安交通大学排名:1 西北工业大学排名: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3 第四军医大学排名:4 西北大学排名:5 陕西师范大学排名:6 长安大学排名: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8 西安理工大学排名: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排名:10

西安交通大学排名: 1 (教育部 西安市 本科) 简介:(20个国家重点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14个博士点) 211,985,副部级。西部老大,国家钦定的九所之一。交通大学的正宗传人,王者风范。 学校介绍:西安交通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现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49.84亩,各类建筑总面积176.23万平方米。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等 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在职教职工5458人,专任教师2391人,教授、 副教授1500多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 名,其中12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奖 获得者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名,国家有突出贡 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44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

专家547名。在“人才强校”战略 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大力度,引进世界知名的学科领军人物,搭建起结构更加合理人才梯队。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西北工业大学排名:2 (国防科工委 西安市 本科) 简介:(10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博士后流动站,57个博士点) 211,985,副部级。国防科工委属下七子之一,军工三航独领风骚。 学校介绍: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其中友谊校区1200亩,长安校区3900亩。设有20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101个硕士点,57个博士点和1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建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10年3月,学校共有研究生10861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782人,硕士研究生6018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061人,本科生14183人,留学生178人。 学校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邮编:71007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3 简介:(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31个博士点) 211,典型的袖珍型大学,和电科并称中国电子类高校的双子星,喜欢电子的同学不要错过哦。 学校介绍: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 区,总占地面积4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420万册。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00余人,硕士研究生7600余人,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技术物理学院、经

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微电 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长安学院等14个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 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2006年教育部公布全国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 科全国排名第六。 学校地址: 南校区: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总值班室电话:029-81891818 北校区: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总值班室电话:029-88202212

第四军医大学排名:4 (国防科工委 西安市 本科) 简介:(13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53个博士点) 211,神秘的大学,实力不可小看哦。 学校介绍:学校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学校机关设四部和研究生院,下设基础部、航空航天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预防医学系、药学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 护理士官系、研究生管理大队。下辖三所临床医学院,其中第一临床医学院(西京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唐都医院)是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 (口腔医院)是全军唯一的、全国知名的口腔专科医

院。 学校地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

西北大学排名:5 (陕西省 西安市 本科) 简介:(3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86个博士点) 211,西大虽说不如以前辉煌了,但其他高校要超过她还有一定难度。 学校介绍:西北大学现有北校区、桃园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现设21个院(系),71个本科专业。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5个博士 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5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及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国家人才 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 科,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中 科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在校学生2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600余人,外国留学生 900余人。 学校地址: 南校区:西安市长安区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北校区: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邮编:710069 桃园校区:西安市高新四路15号 邮编:710075

陕西师范大学排名:6 (教育部 西安市 本科) 简介:(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73个博士点) 211,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六大师范院校,师大有着“西部教师的摇篮”的美誉,对于将来想

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第四篇_陕西各个大学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重点学科介绍

(2008-03-10)

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固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路与系统、水声工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学科:

液体力学、导航、制导与控制

“985工程”二期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方式。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学科建设整体规划为指导,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国家重大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整

合各方资源高起点构建如下平台(基地): ●“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Ⅰ类:2个

无人航行科技创新平台 航宇材料技术科学科技创新平台 ●“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Ⅱ类:6个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科技创新平台,水下物理场与目标感知科技创新平台,月球探测着落与返回技术科技创新平台,航空动力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平台,感知、控制、作战一体化信息

栅格科技创新平台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Ⅱ类:1个

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985工程”省部级项目:4个

空间生物技术实验室,高性能计算技术实验室,微/纳米系统与仿生

技术实验室,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工程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组建而成)和1952年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由交通大学航空系、浙江大学航空系、南京大学航空系组建而成)。1957年,两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空军工程系整体迁并入校。

3

4

5

6

陕西省大学合并历史 第五篇_2014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第1篇: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2日

实习地点:青岛小珠山

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小珠山的实习,观察北方落叶阔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青岛以小珠山为依托打造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

我们于 5月22日上午8点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小珠山开展为期一天的实习。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属崂山山系,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小珠山草木葱郁,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 小珠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大部分为飞机播种造林而形成,属次生林。树木茂密,山地覆盖率可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树、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其植物群落多为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1]。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summer green forest)。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14℃,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7月平均温度24~28℃,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mm[2]。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它们在这个时期迅速地累积营养物质,迅速地发育。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结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另一类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继出现,与乔木一道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种子和果实多数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风力传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则靠动物传粉并散布果实和种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发达。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有脊椎动物200多种,消费者中哺乳动物有鹿、獾、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落叶阔叶林。在人类出现前,地球上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很大;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不断缩小。典型的落叶阔叶林被破坏后,通常由小叶、喜光的杨、桦林所替代,在重复砍伐或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演变成灌丛。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内叶面积指数为5~8,净初级生产力为10~15t/(hm2·a),现存生物量可达200~400 t/(hm2·a),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类,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2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与资源利用状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好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对于维持全球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多种直接和间接的产品。

2.1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森林的主要组成是树木,树木生长期长,有些树种的寿命很长。在中国,千年古树,屡见不鲜。据记载,苹果树能活100~200年;梨树能活300年;核桃树能活300~400年;榆树能活500年;桦树能活600年;樟树、栎树能活800年;松、柏树的寿命可超过1000年[3]。正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森林对环境影响面大,持续期长,防护作用强大,效益显著。

2.1.1维持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估计,热带森林地面积只有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至少拥有世界上物种数的一半。这里有野生动物3000种,种子植物55000种。我国西双版纳面积只占全国的千分之二,但据目前所知,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500多种,约占全国同类物种的25%。

2.1.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据测定,林冠可以截留10%~30%的降水,枯枝落叶层和活的植被可使50%~80%的降雨渗入林地土层,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每公顷森林植被含水量可达200~400t,每公顷森林所含需的水分比无林地每年至少可多300m3,10000hm2森林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个容量为300万m3的水库,故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强大的根系可把土壤固着在自己的周围,土壤表面都被枯枝落叶所覆盖,提高了水分的渗透,防止土壤被冲刷。

2.1.3调节气候

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大量对有林地和无林地的气候因子的比较证明,夏季和白天林内的气温均比林外低1~3℃,冬季和夜间则相反。据有关资料表明,1hm2的森林每天要从地下吸收70~100t水,这些水大部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回到大气中。其蒸发量大于海水蒸发量的50%,大于土地蒸发量的20%。因此,林区上空的水蒸气含量要比无林地上空多10%~20%。同时水的蒸腾作用吸收大量热量,使森林上空的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2.1.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森林通过绿色植物光和作用吸收CO2,放出O2,维持大气中的CO2和O2平衡。1hm2的阔叶林,一天可吸收1t CO2释放出0.73t O2,可供1000人呼吸;每年每公顷森林吸收碳量,热带林为4.5~16t,温带林为2.7~11.2t,寒带林为1.8~9t。森林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阻滞和吸附作用,同时大量减少空气中各种有毒细菌的传播。此外,森林还可以显著降低噪音,起到较好的隔声和消声作用。

2.1.5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害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据林业科研部门多年研究,在农田林网内,一般可以减缓风速10%~2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产粮食10%~20%。据各地观测表明,一条10m高的林带,在其背风面150m范围内,风力平均降低50%以上;在250m范围内,降低30%以上。

2.2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其中落叶阔叶林的许多树木,在建筑、家具、包装、制浆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用途。落叶阔叶林中还有大量蜜源植物,可供放蜂采蜜。树木的枝、皮、花、果和种子有的可供药用。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森林采伐、毁林种粮、森林火灾以及利用木材作为能源等。世界上无论少林国家还是多林国家,对森林及其培育都开始重视,并由主要以取得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向,转变为发挥其多种功能的永续利用的经营方向。中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被率仅为12.7%;森林蓄积量86.6亿立方米人,均不足9立方米,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各地区森林覆被率的差异悬殊,较多的有黑龙江、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台湾、福建等省,覆被率达到30%以上;其次为吉林、云南、广西、湖北、陕西等省区,覆被率在20%以上;而面积广阔的内蒙古、青海、新疆及宁夏等省区,森林覆被率都不足1%。中国森林的生产力较低。全国原始林大部分为成熟林或过熟林,每平方公里平均蓄积量约12900立方米,中国天然次生林多属中龄林和幼龄林,每平方公里平均蓄积量仅为4000立方米。目前全国有林地平均净生长率为2.66%,每平方公里年生长量为 184立方米。[4]中国森林的生长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也说明中国现有天然林的生长受经营水平限制,同时也说明中国林地的生产潜力是很大的。

3 青岛建设生态城市

青岛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应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崂山风景区等,抓住机遇,努力发展成为生态城市,这就提出了比环保模范城市更加全面的要求。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生态学的概念,体现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以及和谐生存发展;生态城市对能源尤是自然能源的应用在效率方面有更高要求,在生产上做到清洁生产,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到绿色发展;生态城市从自然环境、社会基本设施、生活设施等更多的方面更加强调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生态城市所包含的人文因素较环保城市要更多;在生态城市的概念中,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比目前的居民要高的多。建设生态城市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经济投入、观念转变等多方面着手,就改善生态环境而言,应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巨大作用,以局部带动整体,从改善区域小气候开始,逐渐向外辐射,从而建设半岛生态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该影响绿色植物、动物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共同的家园,应该好好爱护她,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适合生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落叶阔叶林.

[2]卢升高,吕军主编.环境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3.

[3]百度百科.森林生态系统.

[4]维客网.

[5]朱晓娟.环保模范城市离生态城市还有多远.生态规划与管理..

第2篇: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霍山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习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习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06133/

推荐访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 陕西历史博物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