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信息系统评价

信息系统评价

时间:2017-12-07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信息系统评价 第一篇_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与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与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能够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并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这里给出的定义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质,也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对企业管理而言只是一种工具。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分支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自身概念、理论、结构、体系和开发方法的覆盖多学科的新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从概念上,管理信息系统由四个部件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担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和维护。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被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分为从底层的业务处理到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最高层的战略计划。最基层由任务巨大处理繁杂的事务信息和状态信息构成。层次越往上,事务处理的范围越小,针对的也是比较特殊和非结构化的问题。 一个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可分解为四个基本部分:

1、EDPS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输入,数据库的管理、

查询、基本运算、日常报表的输出等。

2、分析部分,主要在EDPS基础之上,对数据进行深加工,如运用各种管理模型、定量化分析手段、程序化方法、运筹学方法等对组织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3、决策部分,MIS的决策模型多限于以解决结构化的管理决策问题为主,其决策结果要为高层管理者提供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4、数据库部分,主要完成数据文件的存贮、组织、备份等功能,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

此外,一个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管理功能的不同划分为纵向的子系统。主要的子系统有:

1、库存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对库存的控制、库存台账的管理、订货计划的制定和仓库自身管理等。

2、生产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生产计划的安排、生产调度和日常生产数据的管理分析等。

3、人事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人员的档案管理、人员考勤情况管理、人员各种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等。

4、财务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财务账目管理、生产经营成本管理、财务状况分析和财务计划的制定等。

5、 销售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销售计划的制定、销售状况分析、顾客信息的管理和销售合同的管理等。

6、决策支持子系统,功能包括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企业资源的分配等。 系统功能子系统的划分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的不同而

存在差异,上面的六个功能子系统一般企业都具有的,而且上面的每一个子系统可以进行更细层次的划分,这里我们不再作详细的说明。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完成企业日常结构化的信息处理任务,一般认为MIS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几方面:

1、 对基础数据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求计量工具标准化、程序和方法的正确使用,使信息流通渠道顺畅。有一点要明确,“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也是垃圾”,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

2、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统一数据和报表的标准格式,以便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数据库。

3、高效低能地完成日常事务处理业务,优化分配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4、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现在和历史的数据信息等,运用各种管理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支持管理和决策工作,以便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管理信息的特点可以从七个方面来概括:

1、MIS是一个人机结合的辅助管理系统。管理和决策的主体是人,计算机系统只是工具和辅助设备。

2、主要应用于结构化问题的解决。

3、主要考虑完成例行的信息处理业务,包括数据输入、存储、加工、输出,生产计划,生产和销售的统计等。

4、以高速度低成本完成数据的处理业务,追求系统处理问题的效率。

5、目标是要实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协调的工作环境。因为系统的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处理过程是确定的,所以系统能够稳定协调地工作。

6、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因为信息处理模型和处理过程的直接对象是数据信息,只有保证完整的数据资料的采集,系统才有运作的前提。

7、设计系统时,强调科学的、客观的处理方法的应用,并且系统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至今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但是,每一种开发方法都要遵循相应的开发策略。任何一种开发策略都要明确以下问题:

1、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如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组织管理和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对企业提出的新的管理需求该如何满足等。

2、系统可行性研究,确定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对企业状况的初步调研得出现状分析的结果,然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系统可行性的研究包括目标和方案卸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和社会影响方面的考虑。

3、系统开发的原则。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遵循领导参与、优

化创新、实用高效、处理规范化的原则。

4、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作好开发人员的组织准备和企业基础准备工作。

5、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和开发计划的制定。针对己经确定的开发策略选定相应的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还是选择原型法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计划的制定是要明确系统开发的工作计划、投资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和资源利用计划。

MIS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等。

1、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

目前较为流行的MIS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地自上而下对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与设计。

用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系统,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五个依次连接的阶段:

(1)系统规划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开发的请求,并进行初步的调查,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下一阶段的实施。系统规划方法有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和企业规划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2)系统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理清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处理,并且将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流

信息系统评价 第二篇_网络与信息系统现状的评价

网络与信息系统现状的评价

【摘要】建立的网络安全评价指标是否合理和科学,关系到能否发挥评价的作用和功能,即关系到能否通过评价来提高网络安全水平。指标选取的多少应合适,每一项指标都是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评价对象的某些信息。欲想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和稳定性共5个指导原则去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着重探讨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评价指标的建立。

【关键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评价指标

根据国家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结合多年的网络管理经验,从以下五个指标对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进行评价:

1.实体与环境安全

实体与环境指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网管人员工作的场所,这个场所内外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和网管人员的要求。对于各种灾害、故障要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万一发生灾害或故障,应能采取应急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查:

(1)机房周围环境

机房是否建在电力、水源充足、自然环境清洁、通讯、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2)机房周围100m内有无危险建筑

危险建筑:指易燃、易爆、有害气体等存在的场所,如加油站、煤气站、煤气管道等。

(3)有无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指对系统运行的外围环境、操作环境实施监控(视)的设施,及时发现异常,可根据使用目的不同配备以下监视设备,如红外线传感器、监视摄像机等设备。

(4)有无防火、防水措施

防火:指机房内安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有适用于计算机机房的灭火器材,如卤代烷1211和1301自动消防系统或灭火器。

防水:指机房内无渗水、漏水现象,如机房上层有用水设施需加防水层,有暖气装置的机房沿机房地面周围应设排水沟,应注意对暖气管道定期检查和维修。是否装有漏水传感器。

(5)机房有无环境测控设施(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如温湿度传感器

温度控制:指机房有空调设备,机房温度保持在18—24摄氏度。

湿度控制:指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

洁净度控制:机房和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进出机房换鞋,机房门窗具有封闭性能。

(6)有无防雷措施(具有防雷装置,接地良好)

计算机机房是否符合GB1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中的防雷措施。

在雷电频繁区域,是否装设有浪涌电压吸收装置。

(7)有无备用电源和自备发电机

(8)是否使用UPS

UPS:(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即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频的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9)是否有防静电措施(采用防静电地板,设备接地良好)

当采用地板下布线方式时,可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

当采用架空布线方式时,应采用静电耗散材料作为铺垫材料。

通信设备的静电地板、终端操作台地线应分别接到总地线母体汇流排上定期(如一周)对防静电设施进行维护和检验。

(10)是否保证持续供电

设备是否采用双路市电供电,提供冗余备份,并配有实时告警监控设备。是否与空调、照明用电分开,专线供电。

(11)是否有防盗措施

中心有人值班,出入口安装防盗安全门,窗户安装金属防护装置,机房装有无线电遥控防盗联网设施。

2.组织管理与安全制度

(1)有无专门的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专职的信息安全人员

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的成立与信息安全人员的任命必须有有关单位的正式文件。

(2)有无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是否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而且规章制度上墙;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无违章操作的情况。

(3)是否有信息安全人员的配备,调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4)设备与数据管理制度是否完备

设备实行包干管理负责制,每台设备都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包括说明书及有关附件);在使用设备前,应掌握操作规程,阅读有关手册,经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相关操作;禁止在计算上运行与业务无关的程序,未经批准,不得变更操作系统和网络设置,不得任意加装设备。

(5)是否有登记建档制度

登记建档是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前提,一些技术资料对网络安全工作很重要,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相关文档:

策略文档(如,法规文件、指示)、系统文档(如,系统用指南、系统管理员手册、系统设计和需求文档、采购文档)、及安全相关的文档(如以前的审计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系统测试结果、系统安全计划、安全策略)都可提供系统使用的或计划的安全控制方面的信息。任务影响分析或资产重要性评估可提供有关系统和数据重要性及敏感性的信息。

设计资料,如网络拓扑结构图,综合布线结构图等。

安装资料,包括安装竣工及验收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设备升级维修记录等。

(6)是否有紧急事故处理预案

为减少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影响,尽快恢复系统,应制定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恢复规程以及自然灾害时的措施,制成手册,以备参考。

(7)是否有完整的信息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

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是为了使所有人员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常识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要坚持经常的、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工作,广播、图片、标语、报告培训班都是可以采用的宣传教育方式。

(8)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否明确,能否胜任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应对网络管理人员严格分工,使其职责分明,要对网络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及考核,对关键岗位人员,应该持有相应的认证。

3.安全技术措施

(1)是否有灾难恢复的技术对策

是否为网络中断和灾难做好准备,以及如何快速反应将中断和损失降至最小。灾难恢复措施包括灾难预防制度、灾难演习制度及灾难恢复制度。

(2)是否有系统安全审计功能

安全审计功能主要是监控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用户活动,侦察系统中存在现有和潜在的威胁,对与安全有关的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记录,存储和分析,安全审计系统往往对突发事件进行报警和响应。

(3)是否有系统操作日志

系统操作日志:指每天开、关机,设备运行状况等文字记录。

(4)是否有服务器备份措施

服务器数据备份是预防灾难的必要手段。随着对网络应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和网络数据量的日益增加,企业对数据备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数据密集型的网络,重要数据往往存储在多个网络节点上,除了

对中心服务器备份之外,还需要对其他服务器或工作站进行备份,有的甚至要对整个网络进行数据备份,即全网备份。网络备份需要专业备份软件,BackupExec就是其中的一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

(5)是否有防黑客入侵设施

防黑客入侵设施主要是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设施。【信息系统评价】

防火墙是为了监测并过滤所有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的信息交换,保护着内部网络敏感的数据不被偷窃和破坏,并记录内外通讯的有关状态信息日志。防火墙有三种类型,包括过滤防火墙、代理型防火墙和状态监测型防火墙。

入侵监测系统处于防火墙之后对网络活动进行实时检测。许多情况下,由于可以记录和禁止网络活动,所以入侵监测系统是防火墙的延续。它们可以和防火墙和路由器配合工作。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6)是否有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备有病毒预防及消除的软、硬件产品,并能定期的升级。设置客户端级防护、邮件服务器级防护和应用服务器级防护。

4.网络与通信安全

(1)放置通信设施的场所是否设有醒目标志

从安全防范的角度考虑,安装有关通信设备的地方不应加标志。配线架或MODEM柜应加锁,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2)重要通信线路及通信控制装置是否均有备份

重要的通信线双重化以及线路故障时采用DDN通信线或电话线ISDN等后备功能;从计算中心连出的重要通信线路应采用不同路径备份方式。

(3)是否采取加密措施

数据加密技术是保护传输数据免受外部窃听的最好办法,其可以将数据变只有授权接收者才能还原并阅读的编码。其过程就是取得原始信息并用发送者和接收者都知道的一种特殊信息来制作编码信息形成密文。

(4)系统运行状态有无安全审计跟踪措施

安全审计是模拟社会检察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监视、记录和控制用户活动的一种机制。它是影响系统安全的访问和访问企图留下线索,以便事后分析和追查,其目标是检测和判定对系统的恶意攻击和误操作,对用户的非法活动起到威慑作用,为系统提供进一步的安全可靠性。

(5)网络与信息系统是否加有访问控制措施

访问控制措施:指能根据工作性质和级别高低,划分系统用户的访问权限。对用户进行分组管理,并且应该是针对安全性问题而考虑的分组。

5.软件与信息安全

(1)操作系统及数据库是否有访问控制措施

把整个系统的用户根据需要分为不同级别;不同级别的用户享有对系统的文件、数据、网络、进程等资源的权限,并进行记费管理;还可根据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安全策略,将超级用户的权限细化(可分为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用户管理员等)。

(2)应用软件是否有防破坏措施

对应用程序安全的考虑可以遵循如下的方向:对通用应用,如消息传递、文件保护、软硬件交付等,制定通用技术要求;对于特定的复杂应用,可分解为通用应用,同时考虑互操作性问题。一般来讲,应用程序的安全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身份标识与鉴别、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数据可用性、配置管理等。

(3)对数据库及系统状态有无监控设施

可以使用系统安全检测工具来定期扫描系统,查看系统是否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

(4)是否有用户身份识别措施

身份认证与数字签名策略,身份认证是证明某人或某物身份的过程,当用户之间建立连接时,为了防止非

法连接或被欺骗,就可实施身份确认,以确保只有合法身份的用户才能与之建立连接。

(5)系统用户信息是否采用备份

日常备份制度是系统备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备份,否则将无法达到备份方案的目标。此外,还要认真完成一些管理工作,如:定期检查,确保备份的正确性;将备份磁带保存在异地一个安全的地方(如专门的磁带库);按照数据增加和更新速度选择恰当的备份数据。系统备份不仅备份系统中的数据,还要备份系统中安装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用户设置、系统参数等信息。

综上所述,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及以往的经验,从硬件、软件、内部、外部等方面对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从五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

信息系统评价 第三篇_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

评价的关键是要定出评定质量的指标以及评定优劣标准。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估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不仅数量多、比较复杂,而且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指标也在变化,因此建立价值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价值评估模型,我们才能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借助于运筹学和系统工程领域的层次分析法(AHP),对多指标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评估,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信息系统价值评估模型,在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中包括:定量指标,即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定性指标,即宏观和微观指标。

1.定量指标

分析定量指标可以按传统的模式,广义的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可以简单写成: ROI=(成本降低十收入增长)/总成本

(1)投入指标(总成本)

1)系统分析设计费用和实施费用,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消耗费用等。

2)人力成本,包括人员重新招聘、人员重新部署和人员培训的费用。

3)流程成本,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部署信息系统的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造。

4)系统运行成本,诸如集成和测试费用、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数据分析成本、数据转换成本等。

5)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持续改进费用。

6)机会成本。例如,企业由于选用其中某一家厂商的管理软件系统,而放弃了其他厂商所能够带来的机会效益,就是一种典型的机会成本。

(2)产出指标

产出指标主要包括收入增加和成本降低。

2.定性指标

(1)宏观指标

1)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否提高了。如果将其转变为具体的经济指标,可以分为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执行准确率、设备利用率、市场信息准确率、客户满意率、交货准时率、产品优质率等。

2)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是否有所创新。

(2)微观指标

1)信息系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包括系统的用户数量、用户的职位、系统信息数量、业务信息数量等。【信息系统评价】

2)信息系统对资源的开发率和利用率。如果把OA信息系统比作人体骨骼的话,信息资源就是肌肉和血液。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这可以从挖潜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进行评估。

3)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流程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4)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的参与者,即信息化的主体。在这里,人力资源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和企业的其他员工。对于前者的评价,主要考察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对后者,由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5)是否改善员工工作满意度。

6)企业不同部分之间是否拥有统一的基础数据环境,以及能否实现协同工作流。

7)系统数据是否能够确保完整,以及能否确保质量。

8)企业各级人员对信息系统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接受,包括企业文化是否发生变化,销售、市场、服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是否发生变化,绩效考核方法是否发生变化等。

9)是否减少人工信息处理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工费用和办公开支。

10)是否加快信息收集、传递、处理速度,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

11)是否改善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系统评价】

12)信息安全的评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如各类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等功能的子系统和分系统。但同时,利用相应的信息系统,既可以窃取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内容,又可以扰乱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内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步演变为严重限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企业信息化安全的评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3)系统实施后是否拥有后续的持续改进和升级服务。

信息系统的评价与IT审计和企业信息化密切相关,它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和一致的目标。因此,信息系统评价指标可借鉴国内外相关的规范和条例。当前已经出台的指标体系包括《IT审计规范》和《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IT审计是指根据公认的标准和指导规范对信息系统及其业务应用的效能、效率、安全性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以确认预定的业务目标得以实现。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是保证信息化过程的每个环节经常处在可控之中。按照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决策原则,一项信息系统要经历规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运行维护阶段的审计。审计不仅是项目完成时验收的需要,而且在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过程中更为重要,因为任何一项信息系统不可能在规划和实施阶段就十全十美,又一成不变。这就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和业务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HIS)的功能结构有哪些?

1.市场销售子系统。它包含销售和推销以及售后服务的全部活动,事务处理主要是销售订单、广告推销等的处理。在运行控制方面,包括雇用和培训销售人员,销售或推销的日常调度,以及按区域、产品、顾客的销售量定期分析等。在管理控制方面,涉及到总的成果与市场计划的比较,它所用的信息有顾客、竞争者、竞争产品和销售力量要求等。在战略计划方面包含新市场的开拓和新市场的战略,它使用的信息要用到客户分析、竞争者分析、客户调查等信息,以及收入预测、产品预测、技术预测等信息。

2.生产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设备计划、生产设备的调度和运行、生产人员的雇用与训练、质量控制和检查等。生产管理子

系统中,典型的事务处理是生产指令、装配单、成品单、废品单和工时单等的处理。作业控制要求,将实际进度和计划比较,找出薄弱环节。管理控制方面包括进行总调度,单位成本和单位工时消耗的计划比较。战略计划要考虑加工方法和自动化的方法。

3.物资供应子系统。它包括采购、收货、库存管理和发放等管理活动。事务处

理主要包括库存水平报告、库存缺货报告、库存积压报告等。管理控制包括计划库存与实际库存水平的比较、采购成本、库存缺货分析、库存周转率分析等。战略计划包括新的物资供应战略,对供应商的新政策以及“自制与外购”的比较分析,新技术信息、分配方案等。

4.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包括人员的雇用、培训、考核、工资和解聘等。事务处理主要产生有关雇用需求,工作岗位责任,培训计划,职员基本情况,工资变化,工作小时和终止聘

用的文件及说明。作业控制要完成聘用、培训、终止聘用、工资调整和发放津贴等。管理控制主要包括进行实际情况与计划比较,产生各种报告和分析结果,说明雇工职员数量、招聘费用、技术构成、培训费用、支付工资和工资率的分配和计划要求符合的情况。战略计划包括雇用战略和方案评价、职工培训方式、就业制度、地区工资率的变化及聘用留用人员的分析等。

5.财务会计子系统。财务和会计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财务的职责是在尽可能低的成本下,保证企业的资金运转。会计的主要工作则是进行财务数据分类、汇总,编制财务报表,制定预算和成本数据的分类和分析。与财务会计有关的事务处理包括处理赊账申请、销售单据、支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日记账、分类账等。财会的作业控制需要每日差错报告和例外报告,处理延迟记录及未处理的业务报告等。财会的

管理控制包括预算和成本数据的比较分析。财会的战略计划关心的是,财务的长远计划,减少税收影响的长期税务会计政策以及成本会计和预算系统的计划等。

6.信息管理子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其他功能有必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事务处理有工作请求、收集数据、校正或变更数据和程序的请求、软硬件情况的报告以及规划和设计建议等。作业控制包括日常任务调度,统计差错率和设备故障信息等。管理控制包括计划和实际的比较,如设备费用、程序员情况、项目的进度和计划的比较等。战略计划包括整个信息系统计划、硬件和软件的总体结构、功能组织是分散还是集中等。【信息系统评价】

7.高层管理子系统。高层管理子系统为组织高层领导服务。该系统的事务处理活动主要是信息查询、决策咨询、处理文件、向组织其他部门发送指令等。作业控制内容包括会议安排计划、控制

文件、联系记录等。管理控制要求各功能子系统执行计划的当前综合报告情况。战略计划要求广泛的综合的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信息系统评价 第四篇_试析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试析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

管理系统评价管理系统的评价包括经济、性能、应用三个指标。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对企业化成本和效益的比较研究,技术性能的评价主要是

管理系统评价管理系统的评价包括经济、性能、应用三个指标。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对企业化成本和效益的比较研究,技术性能的评价主要是现有系统在技术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应用系统的要求,应用评价主要是指人们对系统的满意程度。

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后,要在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地对其运行状况进行追踪和监督,并做出评价。进行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新系统运行过程和绩效的审查,来检查新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充分利用了系统内各种资源,系统的管理工作是否完善,并指出系统改进和扩展的方向等。

管理系统的评价与其他工程系统的评价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管理系统中包括了资源、技术设备、人和环境的诸多因素,系统的效能是通过的作用和方式表现出来的,而的作用又通过人在一定的环境中,借助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工具进行决策和行动表现出来的。因此,管理系统的效能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固定的,也有变动的。所以,管理系统的评价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系统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得到的数据。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系统维护、更新以及进一步开发的依据。通常新系统的第一次评价与系统的验收同时进行,以后每隔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参加首次评价工作的有系统研制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用户、和系统专家,以后参加各次评价工作的主要是系统管理人员和用户。大型管理系统开发分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等阶段。前期工程的评价,对决定是否继续开发后续工程有参考作用。一、系统评价的目的系统评价的主要目的有以下方面:

1.检查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否达到用户期望的要求。

2.检查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预期设计要求,还存在哪些不足。

3.检查系统的各项运行指标是否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信息系统评价】

4.比较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与预期设计要求的差异。

5.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意见,并形成系统评价报告。二、系统评价的主要指标管理系统评价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属于多目标评价问题。目前大部分的系统评价处于非结构化阶段,只能就部分评价内容列出可度量的指标,不少内容还只能用定性的方法做出描述性的评价。评价指标可分为经济指标、性能指标和应用指标三个方面。

1.经济指标:包括系统开发费用、系统收益、投资回收期和系统运行维护预算等。

2.性能指标:包括系统的MTBF、联机作业响应时间、吞吐量或处理速度、系统利用率、对输入数据的检查和纠错功能、输出的正确性和精确度、操作方便性、安全保密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等。

3.应用指标:包括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程度,管理业务覆盖面,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深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领导的决策参考作用,外部环境对系统的评价等。三、系统经济评价经济效益是企业首先要探究的问题。经济效益评价主要包括对企业化成本和效益的比较研究,如许多企业将投资经济效益系数作为衡量MIS经济效益的基本指标来衡量系统运行后经济效益的提高等。

对管理系统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要处理好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宏观经济效益是系统带给社会的

全部利益,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效益,其费用包括系统自身的和系统外为此付出的相关费用。微观经济效益是从企业角度出发得到的系统实际经济效益。当前经济效益是指近期可得到的,长远经济效益是指未来才显示出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可以用货币定量计算的经济效益,然而有些效益无法定量分析,只能定性分析,称其为间接经济效益。评价时应该做到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的统一。

1.管理系统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管理系统直接经济效益的基本指标是年经济效益的变化。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下列要素: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因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使产品产量有了增加;因减小工时损失和生产设备停工损失,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生产周期缩短;因改善组织管理,而减少了物资储备,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非生产费用等。

上述因素可用一些综合性指标进行计算。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年利润增长额、年经济效益、系统的投资效益系数、投资回收期等。

【信息系统评价】

2.管理系统的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管理系统与其他先进技术的应用一样,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促进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这类综合性的经济效益称为系统的间接经济效益,这种效益是无法用具体统计数字计算出来的,只能做定性分析。衡量管理系统的间接经济效益应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评价。

管理体制是否进一步合理化。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技术、生产、经济、组织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企业的各个环节都是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我国现行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管理系统实行了资源的集中管理,应该加强纵向和横向的业务联系,做到纵横结合,使各职能部门在分子式的基础上相互协调一致。管理系统实质上是尽可能实现完善的管理,它与现行的管理方式是有区别的。管理系统在实现管理的同时,也使企业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合理化。

管理方法是否进一步科学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应该使企业的经济管理由静态变为动态管理。评价时需审查来之不易系统是否辅助和加强了以计划和控制为核心的动态管理。

管理基础数据是否进一步科学化。和手工处理系统不同,录入管理系统的数据应该及时和正确。反过来,管理系统的运行,应该促进基础数据管理向统一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管理效果是否进一步最佳化。管理系统辅助企业管理,应当促使管理人员更多地应用经济数学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如生产计划的方案优化和产品销售的统计预测等,从而使定性决策变为定量决策。

管理人员的劳动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这方面的评价主要是看管理系统运行之后,是否把管理人员真正地从繁杂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并且能否帮助管理人员支从事更有创造意义的分析与决策活动。

为了对管理系统的间接经济效益做出正确评估,可以采用专家评估或直接调查的方式进行。四、技术性能评价系统技术性能方面的评价主要是现有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在技术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应用系统的要求。例如,数据传输率是否能够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是否有足够的辅助存储器来保存必要的数据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内CPU能否对所有的请求做出快速响应等。主要评价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管理系统的功能评价。在新系统的开发规划中,已经明确地规定新系统要实现的功能目标。对新系统的功能评价,就是按照规划来检查新系统的功能实现情况。比如,预期的功能是否已经全部实现,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服务质量如何,人员组织和安全保密措施是否完善等。

2.系统操作方面的评价。系统操作方面的评价主要是根据输入出错率、输出的及时性和利用情况等进行评价。例如,是否能够正确地提供输入数据,输出结果是否可用和适用等。

3.对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对管理系统中现有硬件和软件进行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内是否有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或者由于某些资源不足与性能不够完善而影响了系统的功

能和效率的提高。对硬/软件系统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有硬件监控器、软件监控程序、系统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观测记录。

利用硬件监控器和软件监控程序进行评价。硬件监控器既能到CPU工作的数据,也能到外部设备工作情况的数据。软件监控程序可以记录特定程序或程序模块执行情况的数据。利用监控器和监控程序可以对闲置的资源、瓶颈设备以及负荷不均匀情况及时进行检测,从而帮助人们查明系统工作效率过低的各种原因。

根据系统运行记录和现场观测情况进行评价。新系统日常运行记录是进行系统评价的主要参考资料。通过对运行记录的分析,可以明确使用得最多、最频繁的软件设计是否合理、目前效果如何以及系统的故障率等问题。另外,通过对计算机运行情况的现场观测,可以有效地评价系统资源安排是否合理。

信息系统评价 第五篇_2016经济类学生自我评价

经济类学生自我评价

自从2016年9月进入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mba学习以来,我深深地为这里浓厚的学术环境所吸引,在理论深厚、学识渊博的老师们的教诲下,我时刻以“厚德博学、以人为本”的校训为宗旨,经过二年的专业知识熏陶,和近一年对专业研究方向的深入钻研和论文撰写,我即将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nust培养出来的硕士研究生。回顾艰辛而快乐的三年求学生涯,作自我鉴定如下。

一、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nust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刻学术造诣的高等学府,作为这里的学生,我时刻牢记“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校争光的学习理念。

二、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发扬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作为一名研究生,专业知识的积累是极其重要的过程。在两年的课程学习中,我保持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所有课程,克服在外地的不便,坚持来校上课,风雨无阻,从不缺课,修完了所有学分。在最后一年的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一次次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一趟趟向导师求教问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论文的写作,不辜负导师的期望和自己的汗水,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的培养。

三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它将会成为我人生中永远亮丽的一页。在此,我要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经济类学生自我评价 [篇2]

从我拿到的第一张经济自考单科合格证书那刻起,我就下定决心,将自考进行到底。

在这自考的*年里,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10月我会很自然的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投入到复习迎考中去,考试已经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习惯。曾几何时,我很羡慕那些4月、10月不用抱着一本书日看夜看的同龄人,而今后却可能相反...

我真的很感激自学考试,它是改变我一生命运的考试!先不说自考能带给我们多少知识或者多少金钱,其实只要读过自考的考生都知道,自考的书是很落伍的,跟实务操作或者职称考试、注会、注税有很大差距。但它带给我最大启示是:只要努力必有回报,只要付出必有成就。在我读自考之前,也有许多同学跟我说很难,根本考不出等话,父母也不是很赞成,可以说是没一个赞成!而事实证明,当年我选对了,那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我可以坐在***成为一名**的**,我真的很感激自考!

还记得拿到大专毕业证书时的那一刻,那时有种无名的骄傲,而之后参加了***等的考试,才发现大专学历只是一个起点,只是为你参加其他考试打个基础而已,今后的路还长着那。而在我写***论文时,参考了许多优秀的书籍,使我真正体会到,每一次考试只是一个里程碑,求知是永远没有止境。现在的成就,是过去努力的结果,都是历史,也是未来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现在我要告别自考了,但它让我明白努力必有回报的道理将让我受益一生。

经济类学生自我评价 [篇3]

本学期即将结束,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感觉我自己懂得了许多,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99448/

推荐访问:信息检索系统评价 信息系统绩效评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