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时间:2017-11-24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第一篇_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岳麓版教案2009版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岳麓版教案2009版 点击数:

104 【字体:小 大】 【收藏】 【查看评论】

[课标导航]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分解课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

2、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

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

4、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

2、联系台湾问题的现状掌握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一个中国”的观念,提高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意识。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难点]统一台湾存在的阻力;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

[自主天地]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史料链接]“一国两制”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平统一祖国。那你了解台湾的历史吗?

(1)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3)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1885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5)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

(6)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把台湾归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归祖国;

(7)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一)形成过程:

1、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物都有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以派人参加中央政府;

2、基础;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 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等等。这些原则后来称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形成: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4、宪法保证: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5、成为方针:1984年,“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注解]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的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还可以保留军队。

问题探究1:为什么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原因:(1)“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中国的实际,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2)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

(3)“一国两制”既可以确保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又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之,“一国两制”是顺应时代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历史回顾]香港问题的由来是怎样的?

①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割占;②九龙司: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割占;③新界:1898年《中英展拓界址专条》中被租借。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条件:

①物质: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理论:“一国两制”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完善,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指明方向;

2、香港回归:

(1)过程:①提出方案: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国正式提出以“一国两制”方案收回香港;

②签署声明: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届时将把香港交还中国;

③恢复主权: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正式生效。

(2)意义:①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②香港的回归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澳门回归的过程:

①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1)对中国:①洗雪百年国耻,提高国际地位;②开创港澳和内地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纪元;③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④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为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成功典范。

(2)对世界: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问题的成功范例;

问题探究2:同是“一国两制”,政府在港澳和台湾的具体应用上有什么不同?

——除了享有香港、澳门拥有的一切权力之外,台湾还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问题探究3:为什么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重要性:①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②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和繁荣;

③解决台湾问题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紧迫性:①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颠覆活动仍然存在,不断插手台湾事务;

②台湾岛内的台 独势力日益发展,企图分裂国家。

△国际敌对势力和台湾岛内的台 独势力是台湾统一的两大障碍。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文革结束后,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上了议事日程;

2、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3、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台湾民间回内地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加强;

4、两岸还以民间团体对话的形式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接触与会谈,并于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

5、1995年,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就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

△八项主张核心内容: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意义:体现了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6、2002年,中共十六大关于台湾问题的内容:

①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呼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仅在恢复对话;

③郑重声明: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注:其中斜体加黑部分为记忆方法,要求学生了解、能大致复述即可。

[各抒己见]依据以上内容,你认为台湾如何才能顺利回归?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要点:

1、方式:由学生各抒己见,注意强调“一个中国“立场;

2、意义: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基础,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振兴。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突出标志,是民族复兴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

[时政要闻]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

手。

[思维拓展]你认为国共两党60年后能够再度握手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你从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中能得出什么认识?

条件:①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人民渴望和平统一;

③祖国大陆经济政治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提高;

④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加强,联系日益密切;

⑤“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并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

认识:①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②中国统一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共同排除外国干涉势力的阻挠,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③台 独势力猖獗,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

④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教案

2009版

点击数:【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150 【字体:小 大】 【收藏】 【查看评论】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识记“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史实;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实施情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第二篇_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昔阳中学 闫喜林

一、

教材分析

(一)[导入]诗朗诵〈〈望大陆〉〉

(二)用课件展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三)逐一处理问题

1、介绍国家统一问题的由来 本节内容涉及“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三部分,如果

以“一国两制”构想的产生、成功实践和未来展望去统领整节内容,就会使本节教材头绪更加清晰。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是难点。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及更好体会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通过课件),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二、

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有待养成,应培养学生阅读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高中学生有关心时事的情怀,应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知道“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过程、意义;能复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能初步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初步养成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通过合作探讨设计方案,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运用、展望的学习,体会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通过对〈〈七子之歌〉〉的欣赏以及对台湾问题的展望分析,培养学生胸怀祖国、情系中华的情怀。

让学生思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后总结:国家统一问题缘于侵略及内战。 2、 “一国两制”的形成【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含义、形成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为

主,教师补充,点拔。 3、“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港澳回归的过程。

(2)、通过课件让学生观看香港回归记录片断,让学生谈感受,进一步体会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练习巩固。

(五)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

1、学生想想议议:近年来台湾与大陆有哪些交往?

2、教师进一步提出:台湾统一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让学生课后探究。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六)小结。感情升华:课件欣赏《七子之歌台湾》,体会一种情感,引起一种思考。 五、

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常规教学手段存在困难的分析: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述费时太多,又不能做到形象、直观;对香港回归意义和祖国统一问题的感受、体验不到位。 2、信息技术在本节课的作用:(见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划线部分)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第三篇_高一 必修一 第23课教案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枣庄八中北校 王永平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课标领会】

1、掌握“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

2、掌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

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

4、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分析】

本课知识点较少,教学任务较轻,有充足的时间扩充知识,探究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兴趣,对于台港澳问题,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储备。

一、知识能力

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宗法观念对今天的影响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夏朝王位世袭制、商朝内外服制度和西周宗法分封制中归纳共同特点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2)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祖国的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陆的厦门岛与台湾的金门岛相隔只有十几公里,在两岛的海滩上分别立着一块标牌。这两个牌子表明海峡两岸的什么愿望?(学生答:祖国统一)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设计小贴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学生答: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方针本来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第一主题 但悲不见九州同: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

出示台湾地图

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1950年,人民

解放军作好了渡海作战的准备,但是6月份,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出兵朝鲜,并且派出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由于人民

解放军海军落后,无力解放台湾。台湾和大陆分离的局面就

一直搁置下来了。

但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一直

没有放弃过解决台湾问题。先后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1、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了“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的设想。表示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务都由蒋介石全权处理。台湾在蒋介石的治理下会采取什么社会制度?(学生答“资本主义)也就是说要在一个

国家里实行两种社会制度了。所以这是“一国两制”

的雏形。

2、50年代后期,为了反击美国割裂大陆与台湾

联系的企图,自1958

年开始,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

对金门进行了长达20年的炮战,金门为大陆的近岸岛屿,成为两岸双方一个表达态度的中介。

直接指挥金门炮战的叶飞也说:“毛主席决定不拿下金门,现在看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留下一个‘对话’的渠道。”双方都以此种形式证明两岸一直存在联系,都在为统一中国而战,两岸是一个国家。

3、60年代以来,随着“左”倾错误的发展,大陆又提出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

这表明我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上发生了什么转变?(学生答:由原来的和平解决变成了武力解决。)

4、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改变,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先后去世,1978年蒋介石去世,国共两党第一代领导人的尖锐对立消失。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断绝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从台湾海峡撤军。台湾问题再次摆在海峡两岸领导人的面前,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针对台湾问题又提出了哪些方针?

★“设计小贴士”:追本溯源,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思维,提高兴趣,学科思维。

第二主题 位卑不敢忘国忧:“一国两制”的设想

1、一国两制的正确含义和内涵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示材料:

“一国”,即“一个国家”,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祖国统一的前提,也是我们的核心目的。

“两制”,即“两种制度”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这是实现“一国”,完成祖国统一的方式方法。

“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形成并成为国策的?

识系统化,又训练了学生的自学。

叶剑英在九条方针中提出,台湾回归后可保留军队,那么香港和澳门可不可以保留原来的军队?(学生答:不可以)为什么?(学生不知道)大家想一下,如果保留香港和澳门的军队那是哪国军队?台湾的军队虽然是国军,而不是人民解放军,但是也是中国的军队。

什么问题?(学生答:香港问题)

★“设计小贴士”:将学生能够自己看懂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总结,既将知识系统化,又训练了学生的自学。

3、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补充出示材料:

材料一 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材料二 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据材料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用“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培养学生对重大理论理解分析的能力)

教师总结:(1)“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中国的实际,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2)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

(3)“一国两制”既可以确保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又有利

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主题 紫荆花放满园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香港回归祖国

哪位同学能够说一下香港问题是怎么形成的?也就是说香港是怎样和大陆分离的?

学生回答后图示总结:

1、1842年《南京签约》割占香港岛;

2、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3、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界新界。

因为当时世界规定租界地租期不得超过100年,英国就租了99年,大家算一下什么时候到期?(学生答:1997年)香港

问题是中英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1997年的临近,我们还没有着急,英

国方面先着急了,不断地试探中国政府的态度。

1、谈判

出示材料:

1982年9月,号称“铁娘子”的英国首相

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与小平同志就香港主权

进行谈判。 “英国是根据过去签订的条约管治

香港的,这些条约是有效的。””“如果中国

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

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

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应该明确肯定:如果到1997年还收不回香港,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面对撒切尔夫人的威胁,小平同志还说了一句话:“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强硬的撒切尔夫人碰上了更强硬的对手。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能够更强硬呢? 学生回答: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出示材料:

谈判前很多香港同胞顾虑:回归后自己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邓小平同志说:回归后,“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安抚了人心。

这说明我们为香港回归还准备了什么条件?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第四篇_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理论形成过程与内涵,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内涵的理解,台湾问题的产生及未来走向。 课前学生准备:对照导学案将课本基础知识整理。

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刚刚结束一次大休,从家回来,对家、对父母依恋还没有散去,而在中国,有些人30多年甚至终其一生都不能再见父母一面,再回趟生他养他的故乡。他们究竟是谁?为什么不能回家?那是一种怎样的乡愁?

今天让我们仅以自己微薄的情感体味离开大陆的余光中老先生所写的《乡愁》。 导入: 音乐朗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海峡两岸为何分离?又要怎样实现统一。让我们学习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展示标题,课表要求,学生读课标。

追渊溯史话离别,那位同学告诉我近代历史上台湾与祖国是如何分离的? 生回答: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占领我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收回台湾。

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在美国的庇护下维持所谓“中华民国”,造成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教师强调最后一次分离是因为国民党败退而不是侵略。是历史留下的内政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又是如何? 教师展示PPT,学生起来读。

1950年-1958年,双方在海峡两岸屯兵。 1958年,炮击金门。

1958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教师:而当时国际上两极对峙,国内左倾思想严重,两岸和谈始终未能实现。

岁月在两代人的期盼中经历了30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党和国家为促进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一国两制求统一

一、一国两制的形成

预习检测, 学生起来回答

1、萌芽——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2、雏形——1981年叶剑英阐述了“九条方针”。【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3、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 4、宪法保证——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5、确立方针——1984年,成为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教师:什么是一国两制? 教师展示PPT。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

学生读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做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承认两种制度的差异和共存。

让我们来进一步分析 “一国两制”的概念„„ 知识抢答

1、针对问题:台湾问题 2、前提与基础:“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国家主体的社会制度:(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4、台湾、香港、澳门: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5、核心(目的):实现祖国统一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先看书自己找答案,拿不准的可以同位小声讨论。 这一理论提出后,首先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成功实践港澳回归 香港是怎样一步步与祖国母亲分离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提示;你们可以在现有的资源内找到答案, 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割占; 九龙司——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割占;

新界(九龙半岛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1898年《中英展拓界址专条》中被租借,租期99年。

点评: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教师请同学读出葡萄牙抢走澳门的过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占领澳门。

教师: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他们又是怎样回归的? 学生回答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

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注意观察视频中昭示着香港主权回归的要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展示答案,国旗、军队接管、特别行政区、自己的语言等。 什么是特别行政区?请大家齐读,注意不同颜色标注的内容。

【概念解释】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的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还可以保留军队。

结合导学案上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完成下列判断题

请判断下列题目的正误。

①香港食物及卫生局统一进口法国产的H1N1疫苗。

②特区政府派驻港舰队到索马里海域维护香港商船安全。 ③ 特区政府承认印尼附近的巴厘岛独立。

④特区政府鼓励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献身国防。

疑难解答:特别行政区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

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惨叫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请看材料,分析港澳回归的原因?注意分层、划关键。

材料:邓小平说过这样一段话:“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

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 《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

学生分析材料

分层、关键、答案。

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 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

请结合课本102页第三段和最后一段总结港澳回归的意义。

对中国:

①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② 翻开了港澳历史新的一页 。

③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对世界: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教师自序:回归后的港澳给世界人民展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回归后的香港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中心,世界上最大的一百家银行四分之三在香港营业,„„自1997年以来,香港已举行了多次特区行政长官选举,真正实现了“港人治港”。

澳门回归后前6年的年均实质增速超过11%,整体经济驶上快车道;社会治安由回归前的“不靖”迅速转变为“良好”。

向世界人民证明“一国两制”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他不仅促进了港澳回归,也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一国两制”的实践

(二)进行中的实践——海峡两岸 停火、交流、会谈

请同学们看书,从三个方面分析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正式停火 2、80年代三通限制放宽 3、1992年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对“一个中国”的原则给予了肯定。

两岸关系从隔绝到暖风,但是,暖风过境,寒流来袭,90年代以来,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迅速发展,请看屏幕结合材料归纳。

材料一:自李登辉执政和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当局在岛内大搞“渐进式台独”和“去中国化”活动,在国际上大肆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断给两岸关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95570/

推荐访问: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历史秦统一中国的教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