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人文百科 > 泰办发,2015,5定风险评估机制

泰办发,2015,5定风险评估机制

时间:2017-11-16   来源:人文百科   点击:

【www.gbppp.com--人文百科】

泰办发,2015,5定风险评估机制 第一篇_ISO 9001 2015版 风险评估程序实例

1.0 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因素策划及实施。 2.0 目的

为了控制可能会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有关的风险,为风险识别、评估和降低确定技术、工具和对其应用,特制定本程序。

3.0 设备要求

不适用

4.0 职责

4.1 设备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风险、检验文件的制定和更改以及设

备设施的可利用性、可维护性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2

营销主料采购和供应链辅料采购部负责对原辅材料采购、外包方和供方 业绩进行评估和控制;负责供方变化及其质量管理体系变化产生的风险 进行评估和控制;

4.3 销售/客服部和工程部负责不合格产品交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4 质量安全部负责产品的检验与试验过程、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5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人员能力、专项技能的符合性、组织机构变更以及关

键或重要人员的改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风险控制。

5.0 程序

5.1

定义

5.1.1风险:有可能发生并有潜在负面结果的局面或境况

5.1.2 风险评估

评估来自可能发生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的适当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5.2 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过程

1)

2) 3) 4) 5) 6)

评估准备----收集资料,制定计划

风险识别----事故类型,影响因数及机制

风险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值的确定,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制定方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登记重大风险项目 定期检查提出整改方案

5.3 风险源的识别

5.3.1 风险源的识别应考虑以下方面:

5.3.1.1与产品交付相关的风险评估应包括:

1) 设施/设备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2) 供应商绩效以及材料的可用性/供应

3) 与产品质量相关的风险评估应包括:

4) 不合格品的交付 5) 合格人员的可利用性

5.3.2识别的方法 5.3.2.1预先风险分析

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 条件、风险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 5.3.2.2讨论

召集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生产制造过程

中存在的风险。对预先风险分析得出的风险进行补充和确认; 5.4 风险评估

5.4.1 LEC定量评估法

将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估,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L),发生 风险的频繁程度(E),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C),进行打 分,用E*L*C得出每一个风险的可能性大小(D)。从而评估出 每一个风险源的风险大小。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大小; E-发生风险的频率; C-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

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L)(见表1)

2)发生风险的频繁程度(E)(表2)

3)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严重度(C或S)(表3)

1) 不可接受风险:直接影响生产进度或引起停产的关键设施或设备 发生损坏;直接影响生产经营的人员发生变动;会引起产品质量 重大问题或停产的供方或材料;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产品交付的

严重突发事件。

2)D>70的风险为重大风险。

5.4.2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法(PFMEA)

5.4.2.1 过程FMEA工作原理:

1) 2) 3) 4)

明确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对失效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

客观评估各种原因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当某种原因出现时能被检测出该原因发生的可能性; 对各种潜在的产品和流程失效进行排序;

以消除产品和过程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并帮助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5.4.2.2过程FMEA 评估准则

a) 风险严重度(S)评价准则风险严重度是指某种潜在失效模式发生时对产品质量及

顾客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取值范围在1~10 之间。其评价准则见表 3 b) 风险发生频度(O)评价准则

风险发生率是指某项潜在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发生 的概率越高,其发生率是越大,发生率的取值范围在 1~10之间,其评价准则见表 5:

表5: 风险发生频度(O)评价准则

c)

探测度D评价准则

探测度(D)是指当某项潜在失效发生时,根据现有的控制手段及检测方法,能将其准确检出的概率的评价指标,取值范围1~10之间,其评定准则见表6

(表6)

d)

风险顺序数(RPN)

风险顺序数(RPN)是严重度(S)、发生频度(O)

和探测度(D)的乘积,取值在1至1000之间,即: RPN=S×O×D

5.4.2.3

风险降低

风险顺序数是某项潜在失效模式发生的风险性及其危害的综合性评价指标,根据RPN的大小及严重度的大小确定应重点预防的潜在失效模式,RPN值高的失效模式应作为预防控制的重点。在一般的实施中,不论RPN大小如何,当严重度大于8时,或者RPN≥70时,视为重大质量风险,必须采取改进措施,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设立控制目标,明确措施执行责任人。 5.4.2.4

措施执行后的RPN

当确认了预防/纠正措施后,估算并记录执行措施后的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级别,计算并记录纠正后的RPN值。

5.4.2.5 所有更改后的级别都应该被评审,而且如果有必要考虑进一步的措施,还要重复分析步骤。

5.4.2.6

FMEA跟踪和更新

负责过程FMEA的产品支持工程师要负责确保所有的建议措施已被实施或已妥善的落实。FMEA是一个动态文件,它不仅

应该随时体现最新的设计版本,还应该体现最新的有关纠正措 施,包括开始生产后发生的事件。

5.5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实施

5.5.1 各部门按照上述规定,根据 “LEC定量评估法”对风险进行识

别和评估,填写《风险评估调查表》,根据PFMEA 对各过程的 潜在失效模式对不合格品的交付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填写《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表》。

5.5.2

泰办发,2015,5定风险评估机制 第二篇_ISO2015版_风险评估文件实例

1.0 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因素策划及实施。 2.0 目的

为了控制可能会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有关的风险,为风险识别、评估和降低确定技术、工具和对其应用,特制定本程序。

3.0设备要求

不适用

4.0 职责

4.1 设备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风险、检验文件的制定和更改以及设

备设施的可利用性、可维护性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2

营销主料采购和供应链辅料采购部负责对原辅材料采购、外包方和供方 业绩进行评估和控制;负责供方变化及其质量管理体系变化产生的风险 进行评估和控制;

4.3 销售/客服部和工程部负责不合格产品交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4 质量安全部负责产品的检验与试验过程、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5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人员能力、专项技能的符合性、组织机构变更以及关

键或重要人员的改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风险控制。

5.0程序

5.1 定义

5.1.1风险:有可能发生并有潜在负面结果的局面或境况

5.1.2风险评估

评估来自可能发生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的适当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5.2 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过程

1)

2) 3) 4) 5) 6)

评估准备----收集资料,制定计划【泰办发,2015,5定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识别----事故类型,影响因数及机制

风险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值的确定,风险分级 风险控制----制定方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登记重大风险项目 定期检查提出整改方案

5.3 风险源的识别

5.3.1风险源的识别应考虑以下方面:

5.3.1.1与产品交付相关的风险评估应包括:

1) 设施/设备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2) 供应商绩效以及材料的可用性/供应

3) 与产品质量相关的风险评估应包括: 4) 不合格品的交付 5) 合格人员的可利用性

5.3.2识别的方法 5.3.2.1预先风险分析

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

条件、风险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 5.3.2.2讨论

召集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生产制造过程

中存在的风险。对预先风险分析得出的风险进行补充和确认;

5.4 风险评估

5.4.1 LEC定量评估法

将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估,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L),发生 风险的频繁程度(E),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C),进行打 分,用E*L*C得出每一个风险的可能性大小(D)。从而评估出 每一个风险源的风险大小。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大小; E-发生风险的频率; C-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

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L)(见表1)

2)发生风险的频繁程度(E)(表2)

3)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严重度(C或S)(表3)

1)不可接受风险:直接影响生产进度或引起停产的关键设施或设备 发生损坏;直接影响生产经营的人员发生变动;会引起产品质量 重大问题或停产的供方或材料;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产品交付的 严重突发事件。

2)D>70的风险为重大风险。

5.4.2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法(PFMEA)

5.4.2.1 过程FMEA工作原理:

1) 2) 3) 4)

明确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对失效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

客观评估各种原因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当某种原因出现时能被检测出该原因发生的可能性; 对各种潜在的产品和流程失效进行排序;

以消除产品和过程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并帮助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5.4.2.2过程FMEA 评估准则

a) 风险严重度(S)评价准则风险严重度是指某种潜在失效模式发生时对产品质量及

顾客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取值范围在1~10 之间。其评价准则见表 3 b) 风险发生频度(O)评价准则

风险发生率是指某项潜在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发生 的概率越高,其发生率是越大,发生率的取值范围在 1~10之间,其评价准则见表 5:

表5:风险发生频度(O)评价准则

c)

探测度D评价准则

探测度(D)是指当某项潜在失效发生时,根据现有的控制手段及检测方法,能将其准确检出的概率的评价指标,取值范围1~10之间,其评定准则见表6

(表6)

d)

风险顺序数(RPN)

风险顺序数(RPN)是严重度(S)、发生频度(O)

和探测度(D)的乘积,取值在1至1000之间,即: RPN=S×O×D

5.4.2.3 风险降低

风险顺序数是某项潜在失效模式发生的风险性及其危害的综合性评价指标,根据RPN的大小及严重度的大小确定应重点预防的潜在失效模式,RPN值高的失效模式应作为预防控制的重点。在一般的实施中,不论RPN大小如何,当严重度大于8时,或者RPN≥70时,视为重大质量风险,必须采取改进措施,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设立控制目标,明确措施执行责任人。 5.4.2.4 措施执行后的RPN

当确认了预防/纠正措施后,估算并记录执行措施后的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级别,计算并记录纠正后的RPN值。

5.4.2.5 所有更改后的级别都应该被评审,而且如果有必要考虑进一步的措施,还要重复分析步骤。

5.4.2.6

FMEA跟踪和更新

负责过程FMEA的产品支持工程师要负责确保所有的建议措施已被实施或已妥善的落实。FMEA是一个动态文件,它不仅

应该随时体现最新的设计版本,还应该体现最新的有关纠正措 施,包括开始生产后发生的事件。

5.5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实施

5.5.1 各部门按照上述规定,根据 “LEC定量评估法”对风险进行识

别和评估,填写《风险评估调查表》,根据PFMEA 对各过程的 潜在失效模式对不合格品的交付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填写《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表》。

5.5.2

泰办发,2015,5定风险评估机制 第三篇_2015新版9001风险管理与机遇应对控制程序

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服务过程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服务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不合格服务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职责

3.1综合管理部: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运营部/运输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销售部:负责收集服务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定义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

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4.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4.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4.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5.作业内容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建

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对服务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存储、运输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设备设施服务质量造成的风险;

d.服务售后的风险;

e.服务方案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失效风险①;

f.过程失效的风险①。

注①:设计失效和过程失效可参考失效模式分析中DFMEA设计失效模式分析和PFMEA过程失效模式分析的方法对设计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若选用其结果应按要求得到控制。

5.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

5.2.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综合管理部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a.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d.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综合管理部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并赋予评估小组组长以下职责:

e.策划并实施风险和机遇的管理,并编制《风险和机遇应对计划》表。

5.2.2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

为确保参与风险和机遇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能够胜任并且参与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制定应对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a.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5.3风险管理计划

评估小组组长应组织策划风险管理计划并编制《风险管理计划》表,指导操作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以及对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规定,编制《风险管理计划》时,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计划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设备寿命周期阶段;

泰办发,2015,5定风险评估机制 第四篇_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XXX卫生院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为贯彻落实“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医院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明确在我院建立和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基本要求、评估范围、责任主体、评估内容和工作程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当给医院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和谐因素,保证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院党支部、院领导、各科室、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切实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对应当进行评估的事项做到不评估不上会、不研究。在组织领导我院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指导督促各科室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院领导和各科室、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各级负责人对分管工作中涉及稳定的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要结合分管工作,协调和督促分管部门和全院切实抓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二)分类指导,把握重点。医院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工作应当贯彻分类指导的原则。院党支部、院领导要侧重做好在作决策、定政策、促改革时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不稳定因

素。各科室、各职能部门要侧重做好涉及本科室、本部门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医疗卫生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医患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应当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和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医院要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拓宽公众参与决策的渠道。对争议较大、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应当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和人员进行听证、论证,把公众参与和领导决策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决策体现和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四)形成机制,完善程序。医院各级领导和相关负责人要以建立和完善卫生系统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工作长效机制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要逐步建立科学、全面、规范、有效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因地制宜,切实增强评估的科学性、可行性、权威性。

(五)条块结合,创新实践。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在院党支部和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处理好条块关系,把医院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本地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有机结合。要克服官僚主义、本本主义,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征求群众意见,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评估结果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实践。要围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目标创新方法,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估,提高风险评估工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二、评估工作的范围

(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和重大改革。执行经重大调整的医疗卫生政策,关系民生问题的政策性收费和价格调整。

(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大疾病防控干预措施、药品安全和医疗安全管理与干预措施、医疗技术准入和医疗器械产品(装备)应用、药品和血液制品供应。

(三)涉及较大范围群众切身利益的医药卫生工程项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程选址等。

(四)医患纠纷多发、医疗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的医疗机构的整顿与恢复运营。

(五)关系广大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与改革实施。国有、集体医疗卫生机构改制或改革,职工待遇调整,机构重组中的产权转让、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等。

(六)其他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和可能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的事项和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事项。

三、重点评估内容

(一)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党的政策和中央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精神,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查报批程序。

(二)合理性。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否符合经济

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符合本系统的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并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否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过必备的公众参与程序。

(三)可行性。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是否充分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方案是否具体、周全,配套措施是否完备,资金投入是否能够到位。重大事项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是否会导致相关行业、相邻地区群众的攀比。

(四)安全性。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权益有何重大影响;当地群众对该项目建设有无强烈的反映和要求;对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影响的项目,是否有科学的治理、环保配套措施;重大事项的制订和出台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以及国际社会关注的事件。

(五)可控性。对评估后认为存在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影响稳定的其他隐患,是否制订相应的预防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矛盾的对策措施;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

四、评估工作的责任主体与评估结果审核的责任主体

我院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以“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评估”为原则,由政策的制订部门、改革的启动部门、决策事项的提出部门、重大项目的报建部门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泰办发,2015,5定风险评估机制】

体,由其上一级行政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为审核责任主体。上一级行政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在审核后,对重大事项可作出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决定,向责任主体反馈。

重大疾病防控、药品安全和医疗安全措施与技术应用由决策提出部门负责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医患纠纷多发、医疗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的医疗机构的整顿与恢复运营由申请部门负责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重大事项涉及多个科室的,由所涉及的科室共同完成(由上级组织决定的牵头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五、评估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评估事项,制订评估方案。凡涉及到有可能影响医院、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评估责任主体认为存在较大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大事项,应当将其确定为需要评估事项。对需要评估事项在作出决策前,按照“不评估不决策”的原则,组织好风险评估工作。重大事项的风险评估,要制订详细的评估方案。

(二)广泛研究论证,准确识别风险。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专家咨询、专题座谈、抽样调查、实地踏勘、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准确掌握社情民意。根据收集掌握的情况,评估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特别要对评估事项启动实施后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涉及人员的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作出评估预测。对争议较大、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要组织有关专家和群众代表进行论证和听证。

泰办发,2015,5定风险评估机制 第五篇_2015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第1篇: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立健全重点工程建设领域重大事项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工程建设稳定的隐患,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评估内涵

【泰办发,2015,5定风险评估机制】

本方案所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重点工程建设领域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是否可能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在作出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或组织实施其他重大事项之前,由决策单位或组织单位牵头,协调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通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进行分析研判,提出风险评估报告。对有风险的重大事项,根据风险评估报告,进行风险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保障重大事项的顺利实施。

二、评估原则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以人为本、科学决策;预防为主、统筹兼顾;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

三、评估范围

根据应评尽评的要求,对与广大市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矛盾纠纷或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事项,都应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事项包括:

(一)因重点工程施工,可能对沿线单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建设事项。

(二)关系到单位职工人员安置、社保关系、职工待遇及重大资产处置等重大改革改制。

(三)关系到一线建设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拨付、自身权益维护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

(四)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安全隐患的整改。

(五)局党组、机关认为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四、评估内容

按照客观、准确、公正、实效的原则,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安全稳定问题进行评估。

(一)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

(二)是否经过严谨周密的可行性论证,并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履行了征询意见、公示、听证等程序。

(三)是否给所涉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有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风险。

(四)是否能通过法律和政策途径,妥善解决群众提出的合理异议和诉求。

(五)是否能依据法律和政策,化解消除群众可能提出的不合理诉求,最终取得大部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六)是否对出台的群众补偿、安置、保障等政策进行事前调研论证,避免引起其他地区同类或类似事项涉及群众的攀比。

(七)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他方面因素。

五、组织领导

评估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成立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局农民工权益维护领导小组成员兼任,负责统筹协调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各处室(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负责具体事项决策的评估工作,部门负责人为风险评估第一责任人,当事人为直接负责人。

六、评估程序

(一)确定评估事项。凡是涉及本方案第四条规定内容的均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二)组织开展评估,第一责任人牵头组织专项评估小组,负责具体评估工作,各部门积极配合,广泛调研论证,预测预判风险。可采取专家咨询、抽样调查、实地勘察、公示公告、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和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的合理诉求,并对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力求准确判定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提出评估意见。

(三)形成评估报告。评估小组在全面分析论证基础上形成评估报告,实事求是地对评估事项做出风险很大、有风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评价,并提出是否实施的意见。

(四)制定工作预案。有风险的重大事项,评估主体在提交评估报告的同时,一并提交风险化解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对确有不稳定隐患又必须实施的重大事项,不稳定隐患由责任主体及时提请领导小组、局党组或上级主管部门调度化解。

(五)评估报告报送。各部门形成评估报告后,需实施双重备案,在报送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备案的同时,报送局党组备案。

七、有关要求

(一)切实重视评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转变观念,把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来谋划实施,认真抓好落实,抓出成效。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做到重大事项未评估不上会、不决策。

(二)遵守评估程序。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评估,逐步健全完善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标准,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总结完善,逐步提升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提高评估水平。在实施评估时,要依据全面、周到、细致原则,广泛征求涉及群众的意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不搞闭门评估、想象评估,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掌握了解倾向性问题和典型诉求,善于发现真正潜在的隐患风险,不断提高评估水平。

(四)注重风险化解。对可实施的重大事项,属本级本部门的,必须明确风险化解的责任主体及工作要求,需要上级协调的,要及时报上级有关部门。

(五)加强评估考核。要把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维护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纳入各项目现场日常考核范围,纳入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和职工绩效考评,纳入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年终考评内容。

(六)落实责任追究。对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应评估而未评估或组织实施评估流于形式,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引发不稳定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依照《合肥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若干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2篇: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我县经济发展和审计工作的关系,切实维护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县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主动维护稳定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对重大事项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期预知、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排解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确保地方社会稳定。社会风险评估采取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二、范围和内容

本实施方案所指的重大事项,是我对涉及我县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审计项目等。

(一)风险评估范围。

凡涉及我市群众利益方面的重大审计项目。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

1、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否对涉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2、是否会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或其它群体性事件,化解的办法、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3、除上述几方面外,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可能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也要进行风险评估。

三、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是制定重大事项的职能部门。我局各股室分别对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涉及的重大审计项目进行评估。

四、评估程序和步骤

(一)成立临时评估组织

根据县要求,结合我局的工作性质,决定成立临时评估小组,由各股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93292/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