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人文百科 > 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时间:2017-10-18   来源:人文百科   点击:

【www.gbppp.com--人文百科】

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第一篇_坚持科学发展观 合力建设新农村

坚持科学发展观 合力建设新农村

中共黄陂区委 黄陂区人民政府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北大门,国土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分别占武汉市的1/4和1/8,是武汉市版图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辖11个街道办事处、6个乡镇(场)、1个开发区和1个风景管理处,现有611个村、60个社区,农业人口82万。

一、近几年黄陂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

黄陂区于2005年5月正式启动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至2009年已完成创建任务507个村,到2010年可全面完成所有建制村阶段性的创建任务。总结近几年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与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规划编制为龙头,精心组织设计,创建蓝图富有新特色。我区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严格按规划编制程序,高标准、高质量,精心组织编制各种创建规划,已形成了《黄陂区“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黄陂区“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空间规划》、《创建村农民致富产业规划、村湾建设规划、绿化规划》几个层面的规划体系,成为引导、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发展。

1

(二)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支柱产业,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我区把培育支柱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产业支撑、基地依托、龙头带动、集约发展、整体推进”的思路,确定以芦笋、茶叶、特色水产、国英种业和乡村休闲等五大产业为主攻方向,产业板块基地建设的突破,带来很多深刻变革:一是造就了一批农业规模经营新型主体。全区近几年实行土地规模流转面积25.5万亩,规模经营新型业主达到169家,投放规模经营社会资本达到4.6亿元。二是催生了一批产业特色创建村。近几年高效农业型、产业加工型、休闲景区型、旅游配套型、项目落户型、打工经商型等特色产业村大批涌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门道。刘家山、官田、仁河、泥人王、张家榨等20多个村成为了旅游特色村;武湖、凤凰等56个村成为芦笋专业村;大兴、花石等18村成为“良种专业村”;长岭街短岭村的“木兰葛粉豆丝” 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天河街红湖村正在按成都“五朵金花” 模式打造;还有刘店、油岗村被评为全省经济强村。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农民通过以地换租金、以地换股份、以地换就业、以地换保障等途径,增加了农民收入。“农家乐”发展到400多家,5万多农民靠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全区创建村转移农村富余劳力15.8万多人,农民收入每年以15.5%左右的速度递增。四是提升了黄陂现代农业产业地位。2008年,黄陂区荣获“全国科技富民强县(区)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 中国现代农业 2

科技示范基地”、“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区”等称号。

(三)以改善环境为重点,坚持建管普重,村庄面貌发生新变化。全区坚持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围绕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着力在“建、治、管”上下功夫,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一是强化建设。市、区5年来在507个村共投入资金6亿元,平均每村120万元,有计划地实施了“四通四改一化一建”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在全省率先实现水泥路和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同时,目前正向 “湾湾通”推进。与凯迪集团合作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到2009年底可让50万农民喝上安全的自来水。一部分村采取迁村腾地、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湾村集并,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综合整治。狠抓清垃圾、清污水、清废旧建筑“三清”整治活动,逐步实行生活区与畜牧养殖区、工业小区“三区分离”,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治理。今年开展“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收集处理试点在天河街已初见成效。三是加强管理。全区制定了长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从2008年开始,区财政每年为每村单列1万元长效管理经费, 建立和落实了激励机制。目前探索出了各具地特色的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办法。通过抓建设、整治和管理,507个创建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村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特别是中心湾基本实现了“水电道路通达、村庄庭 3

院绿化、饮水卫生安全、信息传递快捷、厕圈规范清洁、垃圾堆放无害、基础设施配套、生产生活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村,2005年以来共有70个村被评为市级示范村,其中刘家山、高车、油岗、官田、珍珠、红湖6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

(四)以构建和谐为目标,狠抓民心工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围绕实现构建和谐稳定新农村这一目标,全区顺应农民群众的要求,突出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是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程。做到上级政策要公布、创建规划要公认、建设项目要公示、投入资金要公开。在每个村成立了3-5人的村民理事会、监事会,规划的制订、资金的筹集使用、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督等都交给村民讨论决定,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在创建中充分体现。二是实施精神文明下乡工程。507个创建村都配备了文体设施,制定了村规民约,健全了自治组织,开展了文明街镇、生态文明村、十星级文明农户三级联创活动。创建村的经济发展、人居环境、农民精神面貌、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四个明显的变化”。三是实施农村社保体系完善工程。507个创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建立了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落实了五保、低保、优抚政策,同时启动了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保体系建设。政府还出钱为外出农民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四是实施农村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工程。2009年我区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涉及2180户、4547人,建筑面积9.9 4

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000万元,占全市55.4%。我区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作为区委、区政府2009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首,严把申报、设计、选址、施工、质量、验收等“六关”,确保了新建的房屋使用寿命能达到50年以上,于5月底全面完成了危房改造任务。与此同时,在市区部门、有关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还为危房改造户配齐了“一张床、一套桌椅、一个衣柜、一台电视”“四个一”为主的基本生活用具。

(五)以新一轮试点为契机,狠抓工作落实,六指街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有新进展。一是认真学习借鉴,统一思想认识,科学编制规划方案。区委、区政府将六指省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定位为“湖北台湾农民创业园六指新农村示范片”,依托9万亩高产农田示范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强力推进,制定了《湖北台湾农民创业园六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湖北台湾农民创业园六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实施方案》和《六指街发展规划和村庄布局与建设规划》。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区、街、村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把新农村建设试点纳入目标管理,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位。除省、市里的大力支持外,我区充分整合各项涉农专项资金,实行“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充分发挥涉农专项资金的聚集效应。三是强化落实措施,狠抓工作进度,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截止2009年底,已开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80万元。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项目完成完成投资460 5

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第二篇_郭猛镇合力推进全市一号农业工程纪实

【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郭猛镇合力推进全市一号农业工程纪实

4月18日上午,笔者驱车来到位于郭猛镇境内的盐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采访.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1000多座钢架大棚一字儿东西排开.如果说,园区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那么丰宇花卉、三仓西瓜、味佳草莓、霞标蔬菜、格林葡萄等入园企业就是一艘艘竞发其中、直奔小康目标的现代设施农业的"快艇"……

盐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于2005年初,地处郭猛镇境内,规划面积4.1万亩,是由多个投资主体联合开发的综合型、多功能园区.2007年,该园区被认定为全省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8年,被评为全市唯一、全省首批现代农业科技园.

坚持规划引领 多元投入建设

盐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自成为全市一号农业工程以来,郭猛镇党委、政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方针,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007年7月15日,由南京农业大学设计的该园区规划通过省、市专家评审.园区规划面积4.1万亩,核心区6000亩,涵盖稻米、花卉、果蔬、水产、园林苗木、物流贸易、信息管理、科研开发、观光旅游等现代农业产业门类.按照"示范、科普、加工、观光、高效"的功能定位,郭猛镇计划用一至二年时间,将该园区建成盐城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园区,成为江苏省最大的花卉出口生产和贸易基地.【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该园区还建成一个以规划展示馆、无公害农产品陈列馆、农耕文化馆等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中心,建设由高效特色产业构成的高档花卉生产区、高效蔬菜生产区、园林苗木生产区等"12个项目功能区",还要建好步湖路和盐宁路等"两个生态景观带".截至目前,该园区共吸纳路路、日佳、丰宇等36家企业入园兴业,总投资达3亿元,开发面积10000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4000亩、连片大棚面积2000亩,吸纳当地劳动力800多人,当地农民从租金和打工收入中获益1160万元.已初步形成高档花卉、设施果蔬、园林苗木、生态观光、立体种养、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六大项目功能区,建成日佳草莓、路路生态、丰宇观光、锦秀冬枣、格林农艺、百草园园艺等六大特色农业园,路、桥、涵、闸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总投资1500万元的招商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和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厅也建成使用.

近年来,投资8000万元新建道路15公里、桥梁38座、闸站22座、防渗渠5000米、架设电力杆线12千米、变压器6台、铺设自来水管道10千米,架设电信、广电光缆16千米,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园区已成为江苏省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健和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先后到园区视察,对园区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坚持项目立园 提升园区品位

在谈及今年园区的规划时,郭猛镇党委书记李庆銮满怀信心,娓娓向笔者道来.今年,该镇确立"项目立园、特色兴园"理念,围绕花卉、苗木、水果、蔬菜等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招商选资,培大育强特色项目,扩大园区规模,确保开发面积突破15000亩,高效设施面积突破6000亩. 今年以来,郭猛镇坚持招大引外不动摇,建立专业化、常态化招商机制,组织精兵强将,实行重点突破,计划全年引进租地300亩以上项目10个.其中,外资项目2个.在此基础上,重抓项目推进.明确专人督查推进在手的8个项目,确保格林农艺、大棚西瓜、七彩蕃薯等项目于今年上半年基本建成,确保总投资3000万元的诚工种业项目综合楼、冷藏库上半年建成使用,当

年建成尚城生态园、秋香生态园、大棚番茄、百亩葡萄、绿雅樱桃等项目.着力提升建成项目,重点抓好日佳草莓、丰宇花卉、锦绣冬枣等5个项目的扩建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大投入,提高效益,放大亮点,致富农民.

与此同时,该镇奋力开拓旅游项目,着力完善园区旅游观光功能,全力争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做特旅游核心区.依托园区招商服务中心,加快建设集旅游、观光、餐饮、购物于一体的休闲集散中心,全面开放农业园区规划展示馆和盐城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厅,全力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沁心街.对已经建成的日佳草莓园、锦绣冬枣园和丰宇观光园,添加旅游元素,增加观光项目,提高旅游收入;对正在建设中的路路生态园、上海百草园等项目,引导和支持业主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品位.

此外,该镇积极招引客商投资开发西湾、中湾两个小岛,尽快形成新的旅游景点.扮靓"三湾人家"新村,启动新村二期工程建设,年内将新建农民公寓1幢、农民别墅30套,建成三湾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计生服务室、卫生服务室.投资500万元,新建道路2公里、桥梁5座,架设100至315KVA变压器3台,疏浚河道2条,架设电力杆线、电信、电线光缆1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0公里.

实施科技兴园 注入发展活力

为了给园区注入发展活力,该镇大力实施科技强园战略,成立了党群实用技术培训学校,建立了园区专家库和人才工作站,加快对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年内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0项,科技贡献份额要达65%以上.强化市农科教示范基地建设,引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进一步扩大科技园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功能.

该园区还加大投入,拟建"五大"基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即:推介丰宇观光园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姻",建立花卉组培基地;促成路路生态园、黄海绿化、新世纪绿化等企业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林科院"牵手",建立苗木繁育基地;缔结日佳草莓园、锦秀冬枣园、绿雅樱桃园、大棚西瓜项目与南京农业大学、盐城生物工程高等技术学院的合作关系,建立品种培育基地;促进绿发水产有限公司与上海水产大学攀亲,实施鸟巢鱼菜共生项目,建立特种水产品繁育基地;推动霞标蔬菜、七彩蕃薯、大棚番茄等项目与杨州大学、盐城农科院结亲,建立有机蔬菜培育基地.

此外,该镇还将开展一系列科研活动,实施《耐盐高档特色绿化苗木的引种、驯化及产业化》、《蝴蝶兰花期调控集成科技创新与示范应用》等两个科技支撑项目.大力推进《大花蕙兰、卡特兰等洋兰工厂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开发》、《草莓脱毒栽培技术产业化技术集成》、《鲜食葡萄设施栽培配套技术研发与推广》、《草花工厂化穴盘育苗集成创新与示范》等4个富民强区项目,把郭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速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园区.

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第三篇_安徽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安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关键期,也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一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积极引导和有效保障,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1、农业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持续增强。全省农业科技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组织和实施国家各类科技计划课题100多项,实施了良种优质化、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及一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新设立了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攻克了甘蓝型油菜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茶叶清洁化生产线等一批技术难题,培育主要动植物新品种(配套系)286个,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我省粮食总产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做出

重要贡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快速发展。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新建涉农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个;建设了一批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试验站,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引进培养了一批较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组建了首个农业院士工作站,启动建设2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和16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开展了农村信息化、科技路路通工程建设等工作,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农业科技园298个,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芜湖农业科技园区进入了国家行列,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95个,选派科技特派员2284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3、农业产学研结合日趋紧密。全省市、县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重点科研单位,与全省40多个市、县政府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战略协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联合日趋紧密,共建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两系水稻、茶产业、休闲食品3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入省级试点联盟,多种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广泛推广。

4、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围绕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皖北地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县市农业科技创

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省有9个市、40个县(市、区)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34个县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共获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20多项,发明专利300多项。涉农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55家涉农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大幅增长。

但是,我省农业科技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与农业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缺乏,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和应对未来农业发展的技术储备不足,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薄弱;企业创新主体能力较弱,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较少,产学研脱节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县域科技能力薄弱,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不强。

(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与需求

面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重大挑战,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循环、低碳、绿色农业应运而生,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安徽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需求趋向综合化、系统化、多样化。

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迫切需要依靠科技驱动。全面转型、现代农业、承接产业转移,以及人口增长、资源约束、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需要加快农业产业“瓶颈”技术突破,深入挖掘生物遗传潜力,创新种养模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农业产业

技术全面升级,促进农业发展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2、加快区域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迫切需要科技拓展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区域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开辟农业发展空间,拓展农业功能,组装配套实用技术,壮大农业科技产业,使农民从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中得到实惠。

3、改善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急需加强循环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和模式推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向无害化、可持续方向发展,支撑和引领新农村建设。

4、提高农业竞争力,发展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安徽独特的南北过渡带气候,要提高农业竞争力,必须超前部署,加快农业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有效增加农业领域科技储备,抢占前沿和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制高点,走自主创新、提升竞争优势之路。

(三)农业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政策保障力叠加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支持效应将叠加释放,我省国内生产总值超万亿元后的经济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将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需求拉动力日益强劲。我省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

农业大省,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结构,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缓解产业技术瓶颈制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

3、内在推动力愈加迅猛。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科学在农业领域应用转化的速度加快,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日趋活跃,产业转移及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的推进,进一步丰富了人才资源、加强了条件建设,为农业科技推动自身跨越发展孕育着巨大潜能。

二、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国家科技工作方针,围绕全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完善具有安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显著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农村民生、农村区域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为兴皖富民、加速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科技保障。

(二)指导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对公益性、全局性战略需求的引导,提高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又要发挥市场机制,鼓励支持农民、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和农村科技。

2、坚持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既要加强农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创新,也要重视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示

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第四篇_关于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全市人大财经系统促进工作经济发展考察调研会召开前后,县人大财工委联合有关方面组成调研组,围绕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增强了人大财经工作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自觉性,提高了人大财经工作依法监督,全力服务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形成了关于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调整,工业为先”的要求,牢固树立了工业立县思想,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优化发展环境,使工业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全市工业发展先进县称号。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2350户,从业人员

1.86万人;规模工业产值完成11.34亿元,较2000年翻了一番多,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份额达到60%以上。

目前,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已凸现四大特点:一是平台建设初见成效。重点规划建设的泾阳工业密集区已入驻统一石化、格瑞齿轮、兰星钢管、新希望饲料等知名企业29家,总投资

47亿元,呈现出“企业入园、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已初步形成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医药化工、饲料农资、电磁线缆和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以光明乳业、蒙牛银华乳业、红旗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企业发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突破30万吨;2005年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电磁线缆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80%。三是优势企业不断涌现。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2000年的33户增加到现在的44户,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怡科食品、声威建材2户。四是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全县工业产品已发展到30多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张裕葡萄酒、光明乳品、声威水泥、怡科果汁、永大漆包线、统一润滑油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怡科果汁、永大漆包线等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400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完成3.27亿元,同比增长37.3%;实现销售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36.6% ,产销率达96%,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我县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增速发展的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重点抓招商引资,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同时,突出资源和区位优势,全力吸引工业企业向县域聚集。

一是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工业企业。我县是全国奶畜大县、西北最大的蔬菜基地县、陕西优质时令水果基地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县奶牛存栏7.06万头,种植蔬菜33万亩,优质时令水果10.1万亩,年产粮食22万吨左右。为此,依托奶畜产业优势,先后引进上海光明乳业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年加工20万吨鲜奶的乳品企业;蒙牛集团和咸阳银华乳业公司投资9000万元,建设年产1.5万吨冰淇淋和酸奶生产企业。依托果品产业优势,先后引进山东烟台张裕集团投资8320万元,建设年产1万吨干红葡萄酒生产企业;西安怡科食品公司投资1.4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果蔬果糖生产企业。依托粮食产业优势,先后引进西安白家口国家粮食储备库投资1.8亿元建设粮油加工企业,四川新希望集团投资4000万元建设饲料加工企业。目前,张裕酿酒、光明乳业、怡科食品、蒙牛银华已经成为泾阳食品工业的骨干企业。2005年,张裕公司纳税额达到1135万元。二是利用石灰石资源发展工业企业。泾阳是全省石灰石资源的密集区,石灰石质优量大,储量占咸阳市储量的一半以上。2002年,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引进浙江声威建材公司投资11.7亿元,年产5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企业。2003年,又与河北冀东水泥集团达成投资6亿元,建设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合

同。目前,各项前期工作已经就绪,预计今年可完成土建工程。三是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工业企业。泾阳位于西安、咸阳半小时经济圈,也是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前沿。为此,注意加大区位的宣传推介力度,吸引了统一石化、撒可丰复合肥、格瑞齿轮等一批工业企业前来投资,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相继建成了格林德、泰鑫、圣奥三家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的大型动物药品生产企业,成为全省最大的动物药业基地。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招商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5年,全县纳税前10名企业中,招商引资企业占到9户。

启示之二,突出抓园区建设,聚集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近年来,我县积极规划建设“一城(县城)两区(县城工业密集区和泾阳工业密集区),一带(泾河产业带)”工业发展平台,大力改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发展工业企业。县城工业密集区集聚了光明乳业、张裕酿酒、永大电工、雨茂制药、吉元电工等骨干企业30多家,年产值达到12.8亿元。特别是去年以来又审时度势,在靠近西铜高速公路沿线规划建设了泾阳工业密集区,规划面积21.4平方公里。规划布局是“一带两轴三园区”。一带

即泾河生态景观带;两轴即大地原点?崇文宝塔?汉阳陵文化旅游轴线,沿西铜公路、咸铜铁路绿色生态轴线;三园区即永乐综合工业园、崇文科技产业园和高庄家居物流产业园。目前,正在由新加坡裕廊公司编制详细规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思路,加快工业密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0万元,完成泾永路东段改造及南北主干道路基和部分排水工程和园区亮化、油化工程。现已入驻企业29家,主要有新希望饲料、台湾钜和木业、圣奥动物药业、红旗乳业、立成饲料、格瑞齿轮、兰星钢管、统一石化等企业,总投资47亿元。其中北京统一石化公司投资1.2亿元,年产10万吨润滑油项目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启示之三,通过抓企业改制,激发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按照“有利于企业增效,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财政增收”的原则,大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大力推进企业二次改制,加快国有资本从县域经济有序退出。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上调整加强了企业改革小组,由县长任组长,7名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级领导分包企业,具体督促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二是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本

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第五篇_2016农业示范园调研报告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倾力支持,各相关镇常抓不懈之下,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树形象,三年见成效”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有效措施,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思路不清、主业不明、融资困难、效益不高、管理不善等问题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因此,创新思路,转变方法,提高效率,对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和运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园区建设概况和工作成效

(一)基本概况

我县自然条件差,山高坡陡,平地匮乏,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加之农民老龄化、大量青壮年劳力走出农村转入非农产业,致使大面积的土地撂荒等现象日益增加。农业发展潜力不强、农民收入增收缓慢、农村发展后劲不足,成为摆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确立了“三化同步、三农统筹、富民为先”的思路,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产业示范园”目标,将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循环发展和绿色生产为路径,以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为核心,以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为标志,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配套建设“61122”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探索出“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这样一条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的好路子。

目前,6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9.15万亩,建成核心面积2.33万亩,流转耕地1.14万亩、林地1.7万亩。作为引领全县发展的天宝、中营两个农业示范园已初见成效,并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晨合现代农业示范园被命名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示范引领,中厂苗木花卉、卡子木瓜、卡子茶叶产业等示范园区按市级示范园区标准建设,已初具规模,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山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同时,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身农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

1、健全园区包联帮建机制。一是县上成立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领导作为成员,明确职责,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布置新的统一攻坚任务,重点协调解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重大决策事宜。三是每个园区明确了包抓单位和包抓领导,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部门牵头、一批单位协办的措施狠抓落实。

2、构建现代农业示范体系。我县采取“主攻重点、集中投入、抓点示范、带动全局”的办法,把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围绕“11135”(打造1个宜居县城、11个重点集镇、35个生态社区)的城镇规划体系,确定了“61122”现代农业示范规划建设体系(即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扶持壮大1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立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扩大20个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示范点,积极培育2000名职业农民,形成了“有示范园区引领,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合作组织推进,有家庭农场支撑,有职业农民经营”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

3、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模式。我县紧抓陕南移民避灾扶贫搬迁政策机遇,按照“一个生态社区、一户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路,围绕农业示范园建设移民安置社区,按照整片区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布局,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流转土地,在山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山下建设安置小区,集中安置搬迁群众,初步形成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产业示范园建设模式,仓上镇天宝、城关镇中营农业产业示范园在这种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4、聚集合力强化帮扶措施。一是凝聚部门力量,实行项目、资金倾斜,帮助园区搞好水、电、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工作。两年来,县政府及各部门累计支持园区项目40多个,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协调贷款1000余万元。二是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招商引资、技术支撑等方面对现代农业园区给予政策优惠扶持,形成良好的支持企业建设的服务管理氛围。三是坚持从园区建设实际出发,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项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农民;通过指导产业大户发展产业,发展了一批农业经营人才;通过园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农业管理人才。

5、工农融合助推园区发展。我县坚持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订单生产为手段,倾力打造涉农品牌产品,促使农业产业增产达效。积极引导有实力、有能力的业主投入农业产业兴建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农业产业或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协调服务功能,村组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带动农村发展,形成了“工商资本下乡建设,返乡能人回乡建设、村干部带头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工农融合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带动和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我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思路不够明晰。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园区业主没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理念,抱着走一步看一步态度,存在长期规划和短期建设衔接不到位,发展思路不明晰,定位不明确,主业不突出,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阻碍了园区持续高效发展。

2、经营主体力量薄弱。企业为主园区主体,在农业基础投入过小,投资效益偏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后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要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将示范园区做大做强,单靠园区业主力量很难办到,必须注重培育新型园区经营主体参与园区建设与经营。

3、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业主在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后续建设资金普遍不足,园区建设捆绑项目也非常有限,且项目管理的条件限制及资金难以及时到位,银行贷款难度大,利率高,需抵押等具体问题,使园区建设失去自主性、科学性,支持效果不明显,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瓶颈。

4、园区功能尚需提升。农业示范园区应该具有高效、生态、特色、观光等特点。目前,我县示范园区还处于基础建设,重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功能还未得到体现。最有影响力的天宝农业示范园区虽然已注重生态观光功能提升,但还处于初始规划建设阶段。

5、品牌营销水平较低。园区生产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具有竞争性的品牌产品和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园区产品销售推广。同时,园区业主对市场评估也存在偏差,在建设前,市场调研不够充分,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产品销售打开局面难。

6、科技支撑急需强化。园区经营者文化层次不高、技术人才匮乏,产业工人素质偏低,还没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园区建设队伍,主要是因为高强度的园区建设与生产工作需要青壮年劳力和高端技术人才支撑,但是本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条件艰苦又难以留住高端技术人才。

7、管理机制亟待规范。园区发展中存在“只进不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没有经济效益就起不到示范推广作用。一方面是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园区建设的行政管理与指导,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强项目管理,解决农民与园区利益联结不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8、激励政策落实困难。园区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有滞后性,建设主体需要大量垫资完成项目,影响后期建设;企业投入园区建设见效慢,需要发展其他见效快的产业来支撑园区建设,政府没有相关扶持措施;园区建设具体相关优惠政策不明确,不利于提高园区建设积极性。

三、农业园区发展路径和建议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支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载体。为进一步规范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经营水平,促进园区在带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园区发展思路。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的动力,业主在产业选择上应与木瓜、黄姜、畜牧、茶叶、中药材等市县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便于后期的项目资金的争取。一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复合业态。园区要立足实际,精心布局,突出重点,明确一个主导产业,做好主辅业结合,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形成具有市场前景好,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强产业基地培育。茶叶、木瓜、中药材等示范园特色明显,产业单一,必须在培育产业基地上下工夫,提高加工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把园区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三是提高产业质量水平。产业发展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努力构建生命力旺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园区产业结构。四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连结体。在园区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共同推动园区产业发展,由园区集中流转土地,引入产业大户在园区建家庭农场;建立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共同发展产业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农民进场务工,让农民能够切实受益。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养一批能够建设、运营园区的新型经营主体是关键。一是龙头企业自建园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信息优势,流转土地,建立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龙头企业 产业基地 农民”的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二是农民合作社牵头创办园区。由村组干部或者是创业能人按照“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组建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的经营模式,兴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导社员集中力量发展规模产业,合作社负责组织产品加工和营销。三是农村社区规划创建园区。抓住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机遇,以新型农村社区生产要素聚集为基础,以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为目的,以发展产业为核心,在新建农村社区周边规划布局现代农业示范园,认真策划、包装、规划建设一批前景好、后劲足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四是家庭农场经营园区。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凡是有意愿在园区发展产业的涉农经营主体都可利用园区的规模优势,来从事生产经营。园区业主特别要注意引进具有经营意识的产业大户或创业能人,在示范园内建家庭农场等产业示范点,提升园区产业效能,实现园区规模高效运营。

3、拓展有效融资渠道。一是加强项目资金投入。政府整合项目,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项目资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园区项目包装、申报和资金争取,扶持业主建设园区。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加强生产要素资本转化。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四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要建立金融信贷服务体系,加大银行对园区的信贷投放,解决园区持续发展资金短缺问题。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扶持、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逐步形成多方筹资、多轮驱动的融资新格局。

4、努力提升休闲功能。农业示范园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乡村休闲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其进行休闲提升就是将融合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建设集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应从下面四个方面提升观光功能:一是主题提升。结合园区实际,建设具有观赏、品尝、购物、娱乐功能的等观光农业园,强化示范园景观印象和观光功能。二是空间提升。统筹考虑建设和辐射区建设,如周边村庄可考虑延伸发展民宿、餐饮和农家乐等休闲活动,沿路、沿河、沿山可延伸发展休闲度假景观等。三是活动提升。设计各种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教育活动项目及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征与传统节日,设计乡村节庆活动。四是景观提升。通过园林造景手法,加强示范园区观赏效果、景观特性,营造自然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游览空间。

5、抓好科技服务支撑。一是建设专业技术团队。政府组建专家团队,围绕园区发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提供操作难度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人才振兴计划,开发公益岗位,实施定点服务,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二是积极应用新科技。鼓励园区业主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扩大钢架大棚、喷(低)灌、温湿调控设施及计算机监控等的应用,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同时,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三是强化人才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产业大户为主要对象,以技术示范为主要方法,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四是做好市场调研。进一步开展市场需求调查,按照市场需要哪类产品,引进哪类人才,研发新产品,有针对性的发展园区产业。

6、促进品牌效益提升。一是切实保证产品质量。严格监管农产品质量,对农产品、农业环境等进行不定期抽检,保证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积极帮助园区业主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培育农业拳头品牌。充分利用好我县“光皮木瓜”品牌和“xxxx春燕”茶叶品牌,安康市的“富硒”品牌,着力打造一批拳头品牌产品,加强品牌策划包装,走“商标注册、包装销售、挂牌经营”的路子。三是做好市场营销与推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直接向超市等终端市场配送农产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抓好特色品牌动态管理和信息发布,抓住时机,做好网络宣传与营销。通过有效营销推广,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循环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园区品牌。

7、规范运营管理机制。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营运管理要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释放土地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土地向示范基地、示范园区集中,解决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问题。二是规范项目管理。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业主农业、向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倾斜和捆绑。三是规范市场管理。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管理园区;一方面强化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园区与市场接轨,参与市场竞争,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规范管理。

8、强化激励政策扶持。一是对农业园区建设业主,在生产经营销售方面给予减免相关税费,降低成本;对其发展其他经营项目也可相应给予支持,鼓励其通过其他经营项目获取资金或收益,反哺园区建设。二是政府制定园区建设奖励办法,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有贡献的企业、镇村、能人大户进行奖励。三是在园区土地使用、建设资金筹措、税收减免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提高业主建设园区的积极性。

(编辑:华华)

聚集合力,农业园区 第六篇_2016创建民生金融示范县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部门联动,聚集合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加快秦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促进绿色循环经济跨越式发展,有效提升民生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县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二、创建原则

(一)突出重点的原则。紧紧围绕“十二五”国家惠民生、促和谐各项扶持政策,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民生金融工作的新特点、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民生金融惠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民生金融创业”、“民生金融安居”、“民生金融扶贫”五大工程为重点,着力推动民生金融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显著突破。

(二)聚集合力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多方联动”的长效创建工作机制,聚集各方合力,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配合力度,积极构建民生金融组织协调机制和政策配套体系,大力营造民生金融工作推进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协力推动民生金融在产品、服务、模式、市场上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

(三)争创实效的原则。通过对创建“民生金融创新示范县”工作的组织推动、政策激励、监测评估、总结推广以及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重大活动的开展,促进民生金融工作外延不断拓展、内涵不断深化、成效不断凸显、影响更加广泛。

(四)防范风险的原则。以防范风险为前提,支持促进民生保障和改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积极创新民生金融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措施。

三、创建目标

到201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整体贷存比在全市和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整体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民生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引导民间资金投资金融,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引进大型担保机构来旬开展业务合作;民生金融示范点不断增加,在各金融机构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百花齐放的民生金融支持格局;建立县级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民生金融贷款投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民生领域信贷投放占全部信贷投放的比例达到50%以上;财政资金用于奖励金融机构民生领域信贷投放的支出逐年增加;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有突破性进展,支持建成2个循环工业园区;农村支付环境得到大幅提升,ATM机实现镇镇通,助农取款pOS机村村通,涉农惠农资金一卡通,在县城主街道建成刷卡无障碍一条街。

四、创建内容

(一)“民生金融惠农”工程。一是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低成本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打造“信用高地”,优化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等传统“拳头”产品,提高农户贷款满足率;三是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85082/

推荐访问:加快园区聚集 现代农业园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