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中国内部矛盾空前复杂

中国内部矛盾空前复杂

时间:2017-10-04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中国内部矛盾空前复杂 第一篇_2014高三试题

石家庄市2014年重点中学高考历史推荐试题(一)

正定中学、24中、实验中学、17中、藁城一中、鹿泉一中联合推荐

选择题

(正定中学历史组推荐,改编自广东省惠州2014 届高三4 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 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其主要针对

A.道教思想 B.佛教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推荐理由: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属主干知识,几乎每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都会在此方面命题,尤其是程朱理学,但以往主要是考查理学本身的内涵和演变,今年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即程朱理学的弊端方面命题。对此备考时应格外关注。

解析:“舍彼之繁,求吾之约”、 “自然,自得”可知其主要针对的是儒家的繁文缛节,而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并对修身养性提出非常严格的规范,其他选项不能体现这一点,故答案为C。

(正定中学历史组推荐,改编自广东省惠州2014 届高三4 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新中国有一部宪法里明确承认“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下列现象与其一致的是

A.建国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改革开放初期鼓励私营经济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推荐理由:2014年是1954年《宪法》通过60周年,每年高考都会在周年纪念上做点文章。而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往考查主要集中在民主政治角度,今年有可能会在经济角度考查此宪法,而且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方面有很多相似点和不同点,有必要区别,同时,这也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主干知识。

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般指1949—1956,这一时期五种经济成分并存,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接受改造,但还是合法的。“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改革开放初期还做不到这一点,只是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出现,谈不上鼓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经营权的变化,所有权不变,不符合材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也不意味着“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而只能说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答案为A。

(正定中学历史组推荐,原创)3. 近代早期的欧洲,决定社会成员社会地位升迁变化、由这一阶层到那一阶层的社会标准是

A.出身门第 B.政治才华 C.财产资格 D.经营能力

推荐理由:本题从一个宏观层面考查世界近代史,符合文明史观的考查方向,基本上宏观考查了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的较长时间的历史变迁。世界近代经济史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备考时应格外关注,尤其是有关主干知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等。 解析: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或新航路开辟开始,欧洲的历史出现大的转折,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在这个时期,由于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化,由贵族社会逐渐转向公民社会,而决定阶层变化的毫无疑问是财产资格,A项只能出现在贵族社会,B、D不能作为标准,答案只能为C。

(正定中学历史组推荐,原创)4.导致现代科学空前大发展,使一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基本原理受到怀疑和重新审查的科学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推荐理由:去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在近现代科学技术上命制了一道选择题,今年还可能会出,近现代科学技术是主干知识,现代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的,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发明或发现。角度可多样,备考时务必关注。

解析:注意重点把握“现代科学空前大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现代科学的基石,它否定了一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绝对时空观,即经典力学体系,使其受到怀疑和重新审查,掀起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即第三次科技革命。其他各项不符合“现代科学”的范畴。

(正定中学历史组推荐,原创)5. “太天国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冲击了一个衰迈的王朝,但历史限制了超越历史的要求。”这表明平太平天国

A.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B.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未脱出旧式农民战争轨迹 D.揭开近代民主革命序幕

推荐理由: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其功绩和教训给近代中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年是其失败150周年。每年高考都会在周年纪念上做点文章。太平天国作为近代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其教训和时代局限性以往考查不太多,建议认真备考。

解析:“历史限制了超越历史的要求”表明其仍未脱出旧式农民战争轨迹,A项、B项均不符合“历史限制了超越历史的要求”,D项揭开近代民主革命序幕的不是太平天国运动。所以答案为C。

(藁城市第一中学历史组推荐)6.《东京梦华录》卷四“鱼行”条记载:每日清晨,(汴京)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有生鱼数千担人城。由此,买卖纠纷和生活纠纷不断,开封府特地在门外设尉专门处理“斗竞(纠纷)事”,每逢清明等节日,人流量增加,“斗竞日数百件”,以至负责官吏都无法休假。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时期( )

A.对城市疏于管理的表现 B.社会矛盾尖锐的反映

C.商业贸易活动活跃的结果 D.对地方加强控制的体现

推荐理由:古代商业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本题选用《东京梦华录》的材料,考查学生阅读并提取信息之后依据材料意思作出判断的能力。

解析:依据题中所给材料:封府特地在门外设尉专门处理“斗竞事”,这是北宋政府对城市强化管理的表现,故A项错误。人们日常买卖纠纷和生活纠纷不能反映出社会矛盾的尖锐,故B项错误;地方政府对城市强化管理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D项错误。材料中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还在于商业贸易活动活跃,城市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

(藁城市第一中学历史组推荐)7.在《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任免暂行条例》中规定了任用干部的标准:拥护并忠实于边区施政纲领;德才资望与其所负职务相称;关心群众利益;积极负责,廉洁奉公。凡不符合条件者一律禁止录用。下列对于这些标准在当时所起作用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了根据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B.成为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增加了边区政府机构的效率和活力

D.遏制了边区腐败现象的发展

推荐理由:此题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干部任用标准切入,迎合当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热点。 解析:首先注意问题是不正确的是,之后阅读材料后不难判断依据当时的标准:“拥护并忠实于边区施政纲领;德才资望与其所负职务相称;关心群众利益;积极负责,廉洁奉公”,A、

C、D三项是正确的。而B项错在这些标准不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内部矛盾空前复杂】

(17中学历史组推荐)8. 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

A.调整私人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C.反对垄断组织 D.追求社会和谐

推荐理由:美国是当今国关系中的大国,所以应该是高考中高频考点;利润和社会公平是市场经济下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

解析:答案:A 容易错选D。D项追求社会和谐是最终目的而非题干要求的“改革理念”。题干“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可见,罗斯福想通过国家干预来调整私人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故选A。

(17中学历史组推荐)9.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A.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B.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C.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D.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推荐理由:2014年1月17日是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的历史应该是比较容易考察的知识;该材料同教材观点不一致,能够更好的考察考生的阅读和判断能力。

解析:答案D. 由材料中“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可以看出作者是以否定的态度来观察法国大革命。

(鹿泉一中历史组推荐)10.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企业时所 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从中可以看出 A.向下的社会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 B.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C.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特点 D.中等阶级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创办的主体

推荐理由:本题从构建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结构的价值观出发,考查了学科重点主干知识——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阶级结构变化推动社会流动),较好地体现了学科命题立意,突出了能力考查,通过作答使相关知识的认识得到提升。

解析:依据“创建企业时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排除D,不符合题意;掌握社会结构、阶级结构、社会流动的概念可排除A、B。本题体现了工业革命后由于阶级结构的变化社会流动的特点——以中等阶级内部的水平流动、底层中等阶级的向上流动为主导,出身社会底层的劳工阶级大跨度的向上流动机会小,故C正确。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包含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若干重要子结构,其中社会阶层结构(阶级结构)是核心。社会结构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对稳定性等重要特点。

阶级结构:指某一特定社会的阶级构成(包括各阶级内部的阶层构成),各阶级、阶层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阶级结构是一个活的社会有机体,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社会流动:社会成员在社会阶级结构中位置的纵向位移,所描述的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根据社会地位转移、流动的方向不同,又可分为向上流动、向下流动、水平流动三种。

(鹿泉一中历史组推荐)1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议员素质较低,议会无实权的事实 B.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建立的社会特征

C.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的传统仍然浓厚

推荐理由:本题考查的仍然是重点知识但有利于打破惯性思维,使学生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认识不是总停留在它的局限性上,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全面地评价该宪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会对代议制这一民主制度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近代社会的相关特征。

解析:A项本身说法错误,C、D两项虽然是当时德意志帝国的社会特征,但与材料不符可排除,题干强调“帝国议会议员„„议员职位„„不得领薪”,帝国议会议员是普选产生,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并代表他们在各种国家事务上发出声音,如果领取薪俸或报酬,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利益团体或阶级,也有可能受他人所控,会对议员本身的作用和功能出现妨害,故B正确。

(石家庄实验中学历史组推荐)12.南宋时,杭州城市各街巷,到处散布有茶坊、酒肆、面店、财帛、绒线、酒酱、粮米等商店,所售货品极为丰富繁多,商贩顾客往来不绝。大商店的交易额更是惊人,“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又有府第富豪之家质库,城内外不下数十处,收解以千万计”。材料主要表明当时的杭州( )

A.政治色彩已经消失殆尽 B.已经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非常发达

C.商业活动已经不受政府的监督 D.商业兼并之风盛行

推荐理由:中国古代经济是高考的必考点。从当前社会热点来看,城市化依然是热点中的热点,而与此相对应的一个考点就是古代市的发展,所以在这个考点上下点功夫是有必要的。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把握关键信息“南宋时,杭州城市各街巷,到处散布„„又有府第富豪之家质库,城内外不下数十处,收解以千万计”。所以B项为最佳答案。

(石家庄实验中学历史组推荐)13.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

A.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

C.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 D.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

推荐理由:中国古代政治也是高考的必考点。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更加侧重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一些概念的辨析。从当前社会热点来看,深化体制改革依然是热点,所以我们也有必要熟识相关的考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故A项正确。官僚体制的建立就已经打破了以血缘为关系的贵族政治,在官僚体制下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等级秩序,故

B、D项错。C项不符合题意要求。

主观题

(24中历史组推荐,开放性试题)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纵向信息与横向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表一 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表二 1913~1973年法英美三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阅读以上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一:经济危机之前,英国进口税率低,甚至实行零关税。

说明: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壁垒。 信息二:美国进口关税率变化:高—低。

说明: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

信息三: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说明:经济危机对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缓解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引发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

信息四: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的力度。

说明: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的新模式,以渡过危机,政府职能扩大,财政开支增加。

中国内部矛盾空前复杂 第二篇_中国近代史课后题解析

1、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中国内部矛盾空前复杂】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中国内部矛盾空前复杂】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列强在侵华的时候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也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中国内部矛盾空前复杂 第三篇_如何应对一个“自相矛盾”的中国

【美国《华盛顿季刊》2011年冬季号(提前出版)文章】题:对付一个自相矛盾的中国(作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研究项目主任沈大伟)

人们在回想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会将这段日子看成是中国让世界越发头痛的时期,因为中国对许多亚洲近邻、乃至美国和欧盟,都作出了越来越强硬、越来越好斗的举动。就连它与非洲和拉美的关系都在一定程度上趋于紧张,最终导致中国的国际形象自2007年以来开始走下坡路。假如这种朝着自信与傲慢方向的偏转是一种相对长期的、根本性的趋势,那么其他国家该如何应对呢?

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的新姿态是其国内激烈辩论的产物,代表了倾向于保守和民族主义的势力目前所达成的一致意见,即要实现政策强硬化,并有所选择地展示国威。中国国内眼下看似态度统一,但其实依然是一个内部矛盾性突出的崛起中大国,具有一系列相互矛盾的国际属性。目前,许多新的声音和因素正参与到空前复杂的外交决策中来。因此,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往往多种多样,且彼此矛盾。理解这些相互矛盾的属性非常重要,有助于我们预测北京将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越来越具矛盾性和多面性的举动。每一种政策思潮都会给美国及其他国家带来不同的政策影响。

中国显然存在不同流派的思想与分析,或者说存在不同的思想与分析“倾向”。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国际属性的影响下,中国的外交政策于是同时显现出多种因素的特点。例证就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一官方政策。虽然这一政策所包含的多种取向性明显不同,但它们彼此间并不一定会互相排斥。

笔者在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进行接触、阅读这些人著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七种思想比较突出。从最左端的孤立主义倾向到全面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机构的最右端的思想,这些理论覆盖面非常广。

从单个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位于最左端的“本土论”的存在,认识到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抬头,但这股影响力同样不应被夸大。套用中国人的话说,这一流派“雷声大、雨点小”。

“现实主义论”则影响了中国绝大多数精英,占据了中国现今国内辩论的重心。

“大国论”对于美国而言相当于一张暗藏的王牌。从经济发展到政治稳定,从地区安全到台湾问题,美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对于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不愿——也不去寻求与美国的敌对关系。幸运的是,这一流派的大多数支持者是政府官员。虽然这些人既不相信也不喜欢美国,但他们都足够务实,认识到美国对中国许多国内、地区和全球目标所具有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亚洲优先论”的拥护者们则有许多工作要做了。中国的地区关系——从对日到对韩,从对东盟到对印度——近几个月来屡遭重创。这对美国而言也许是个好消息,因为奥巴马政府一直在努力加强美国同中国所有周边国家的关系。

至于“全球南南关系论”,华盛顿就需要认清北京玩得非常娴熟的那套把戏了。中国在非洲的运作令美国相形见绌,在亚欧大陆的活动正在发展,在中东和拉美的交流也越发活跃。美国

应当认识到,与中国在全球影响力方面的竞争刚刚开始,美国应当增加在世界各地的运作与外交活动,与北京争夺上述“中间地带”,争取“中间大国”。

对于“选择性多边主义论”,美国必须明白这一学派倡导的是以实现自我利益为目标,有策略性地、有所选择地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并不认同全球自由秩序的许多前提条件,即使中国从这种秩序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而不是出于任何更高层次的思想义务。

最后,华盛顿必须认识到,位于各派思想最右端的“全球主义论”已经输掉了中国国内的辩论,这一流派的声音从2008年开始就沉寂下来了。中国继续采取基本上“坐享其成”的态度,对全球治理做出的贡献仅仅维持在足以转移西方批评的水平上。虽然必定会增加中国的猜忌,西方依然应当继续敦促北京拿出更多行动,继续公开揭露其最低限度的贡献,但同时也要降低对这个自私狭隘的国家的期望值。当然,华盛顿还是要在牵扯中国利益的问题上,吸引北京开展有选择性的跨国合作。

此外,上述思想流派同样对政策具有整体性影响。国际社会必须明白,中国的国际属性并非一成不变。它正处于变化当中,是一件半成品,依然具有争议性,一直处于辩论的焦点。就此来看,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有能力通过行动和言语来影响正在进行中的辩论(以及辩论的政策结果),而且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美国的严厉言辞与强硬行动很可能在中国造成一种强化性效果,导致北京作出更加好斗、更令人担忧的举动,因为国内的声音会怂恿政府与美国作对。然而另一方面,如果采用相对安抚性的言辞,鼓励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深入参与全球治理,那么同样会加深中国的猜忌,不太可能达成美国希望的结果。因此,美国和西方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对华强硬态度很可能导致中国的回应变得更加强硬,但是安抚性做法只会强化“现实主义论”者的 “中国优先”倾向。

中国内部矛盾空前复杂 第四篇_近现代大题

概念复习

题型:判断题(见题库)、不定项选择题(见题库)、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简析: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足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P35-39)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天子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气力。

清朝统治团体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往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气力,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简析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45-46)

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

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这和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这缺乏理性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4、简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P49)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5、简答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有哪些? (P47)

一、兴办近代企业;

二、建立心事海陆军;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6、简析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P55)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以军权雷厉风行”,通过很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让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政,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有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维新派尖锐的揭露了俄国侵华的事实,却幻想依靠与英、日结成同盟来抵抗俄国。有人甚至建议聘请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中国任维新顾问。英、日帝国主义虽然表面上同情维新派,但实质上只是为了乘机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并寻找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同时也是为了和俄国进行争夺。因此,在戊戌政变前夕,维新派分别祈求英、美、日的支持,结果都落空了。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断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康有为在每次上书中,都反复提醒光绪帝不要忘记人民反抗的危险,强调“既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如果不实行变法,下层群众将会起来造反,使皇帝及其大臣们“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正因为没有人民力量作为后盾,所以当他们得悉守旧派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得打算依靠掌有兵权的袁世凯,结果反被袁世凯出卖。而一旦守旧派操刀反击,维新派也就没有丝毫抵抗能力。谭嗣同慷慨就义前的临终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正反映了这一点。“回天之力”存在于亿万民众之中,这是维新派志士们所没意识到的。

7、简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P57-59)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

2、清末“新政”的破产 ;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的壮大 ;

4、资产阶级革命派骨干力量的产生 。

8、简析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哪些弱点和错误?(P73)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的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最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哪几种主要的政治力量?(P91)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 后来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 。他们是反动势力 ( 有时称顽固势力 ) 、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10、简析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P104-105)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1、简答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哪几种类型?(P106) 首先,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中国内部矛盾空前复杂】

其次,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再次,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成员 、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12、简析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P114)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的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方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具有深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13、简析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1、除了八七会议以后的党内一直存在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除;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4、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个革命的规律不了解;

5、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的结合起来。

14、简答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P142-143)

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15、简析国民党抗日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原因?

主观原因: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

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阵,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16、简析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153-154)

1、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阻止了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2、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 。

3、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17、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争取中间势力需要具备哪些条件?(P155) 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18、简析“三三制”原则?(P156)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论述:

3、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P119)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运动的组织者和发动者。

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是革命斗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81057/

推荐访问:中国形势空前复杂 中国内部矛盾激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