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人文百科 > 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时间:2017-09-21   来源:人文百科   点击:

【www.gbppp.com--人文百科】

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第一篇_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推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成熟的农村信用体系不仅可以节约农户借贷成本和时间、加快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还可以帮助政府在农村扶贫等工作上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对农户信息采集、加工、管理、使用、披露等环节没有明确的规范,使得构建农村征信体系处于无法可循、无法按章操作,造成了农户信息采集困难,难以顺利的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2.信用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的记录的关注度还比较低。而且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受教育程度和金融知识普及较少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整体信用意识不高,造成了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定困难。

3.缺乏明确的评级标准

对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信用评级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我国在农村信用评级上尚无统一标准,而且农户由于个人流动性强、注重隐私、收入不确定等因素,难以准确把握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大了信用评级的难度,造成了信用评级结果难以反映被评对象真实的偿债能力和信用情况,农户信用评级不被金融机构普遍认可,影响了类似“信用村”、“信用乡(镇)”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行。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相关制度建设

在《征信管理条例》的框架下,制定相关的农户征信规章制度,为农户征信活动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例如对农户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信用评级工作进行规范、明确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制度、农户信用信息保护制度、农户信用信息的公布、使用、规范信用信息提供方和使用方的各种行为等,正确处理好农户征信过程中所涉及的隐私权、查询权、知情权、异议权,增强具体工作实施的合法合规性。通过建设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农户信息采集、加工、管理、使用、披露等环节的规范,使得构建农户征信系统有法可循、按章操作。

2.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户信用宣传工作

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基础知识和信用知识宣传、举办征信知识讲座、信用座谈,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进行大力宣扬,增强农户征信意识和信用意识,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3.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

先完善农户评分体系,制定统一评分标准,确保农户信息征集中采集的信息和选择的指标要科学。再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合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确定授信额度大小、衡量利率高低等方面的参考依据并对农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实行动态调整,增加农户参与征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来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还可以由政府牵头推动制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的标准,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活动,对信用好的村组优先给予各项惠农政策,鼓励农户维护自己的良好信用。

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第二篇_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稿

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想法

农村信用体系作为一种信用制度,是征信制度在农村的体现,也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村信用制度的缺失,导致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链式反应就是农村金融供需错位和农村金融创新推进的缓慢。就是大家所说的“贷款难”,金融机构作为企业法人,和企业一样也要盈利和控制风险。贷款利息,是银行盈利的重要保障。发放越多的贷款,利润越高,所以金融机构希望多发放。但农村信用缺失,无法评判风险和控制风险,成为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加快农村信用体现建设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要。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我行也做了一些探索。

1、 从农村工商业行业入手,我行推出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帮助和扶持该类企业的发

展。我行根据客户无正规账册,无正规发票单据,少银行流水等实际情况,创新调查方式,以实际经营为前提,通过客户口述,财务数据对比,实物对比的方式,注重实质,减少形式,合理测算客户的经济实力,为确认客户授信额度提供基础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可贷款成功的机会,提高了授信额度。

2、 与政府相关机构合作,由相关机构推荐资信较好的企业,银行给予资金支持,促进经济

发展。

3、 推出多种担保方式,有信用,抵押,自然人保证。

我行针对教师和医护人员,推出信用贷款;合法的经营性房产和住宅都可抵押,自然人担保,不局限与公职人员,信用良好的,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普通人员也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飞跃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规避农村信贷风险、打造诚信农村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对于如何更好的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浅谈几点看法:

1、 农村农用体系建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信息。农村信用行为信息,比较分散,

量小,征信报告信息上报慢,分散在工商,税务,通信,电力等部分的信息没有汇总整合,不能形成综合信息库。政府应该牵头成立信用体系建设领导机构,整合分散信息,做到物尽其用。

2、 加快农村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建立完整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3、 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备的农村产权制度,盘活农户手中的资源,包括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自有房屋所有权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等,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产权关系明晰才能明确农村信用关系中的权、责、利,使农村信用主体的信用活动有更为明确的责任和义务约束,使农村信用体系的规范发展成为可能。

4、 大力宣传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信用体系对大家的益处,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信用体系

建设。

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篇_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2015-05-11 04:01:00 来源:金融时报

罗红光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更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展信用体系的功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朝阳北票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涉农金融机构业务的发展,传统的以农户、乡镇为主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遇到了阻碍。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北票市经验的总结,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以农民合作社和入社农户为重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 北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

2006年7月,北票市在辽宁省率先开展农户信用评价体系试点工作,推动当地政府出台“贷款诚信户”评选、“信用乡村”创建等制度办法,指导农村信用社采集农户信用信息、建立电子档案、对农户进行信用评价,创建运行“农户信用评分+信贷”支农服务模式,对A级以上农户颁发贷款证,核定1万元到2万元不等的信用额度,根据农户申请发放信用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较好地解决了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题。

随着农民生产收入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村信贷需求的特点发生明显变化,小额农贷已不能满足农民联合经营、发展壮大的需求,政府推动和农户参与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涉农金融机构业务系统不断发展,管理逐渐科学规范,原有的农户信用档案因更新不及时、上级硬性要求等原因,对信贷决策的参考作用大大削弱。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工作思路

以发现和培植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服务其信贷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带动作用,从农民合作社和入社农户两个层面,通过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价和应用,建立有关风险补偿、联合惩戒机制,形成完善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支持“三农”发展和优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组织体系【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的原则,以县级政府为单位,成立统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人民银行、金融办、财政、税务、农经局、涉农金融机构、其他相关部门组成,负责指导、协调辖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当地人民银行),负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信息采集与更新机制。首先,农民合作社和入社农户是农村信用信息采集对象。这样可以变分散、单个信用为集体信用,解决目前信息分散、采集成本高的缺陷,同时因为入社农户是农民合作社的股东,采集入社农户信息还可以解决法律风险问题。其次,建立统

一、规范的农户信息和农民合作社信息采集标准,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将对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权重较大、能够准确采集并定期更新的信息纳入采集范围。信息采集时要坚持直接采集与间接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通过相关职能部门能够采集更为准确的信息,如融资情况、行政处罚、土地、林权等要采取间接采集方式,通过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定期采集并更新相关信息;对于直接采集的信息,要通过公示、审核等方式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度。

二是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农民合作社信用信息的应用方主要是涉农金融机构、相关行业及政府部门。因此,开发数据库应充分考虑联网共享的可能性,设计好接口,利于数据信息的横向交换与纵向传递。

三是建立信用产品创新与应用机制。信用产品创新的内涵是通过发现、增进市场主体信用,整合各方资源向守信主体倾斜。目前应积极升级和发展“农户信用评分+信贷”、“公司+农户+信贷”、“农机购置补贴+信贷”等支农模式,充分运用农民合作社信用建设成果,推行“农民合作社+信用评级+信贷”、“入社农户+信用评分+信贷”、“农民合作社+补贴+信贷”等信用贷款模式。建立“主办行”制度,加强对信用产品创新和应用效果的督促指导和跟踪问效。

(四)配套措施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相关配套制度,明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体及其法律地位和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细化对农户信用信息的征集范围、方式、渠道、加工、处理、使用等法律规范,明确设置农户等经济主体不提供数据或提供虚假数据的惩罚措施及执法主体,为深入持续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是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综合运用信贷授信、行政管理、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司法等手段,对部分恶意拖欠户、诈骗户进行专项治理,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增强震慑力度,净化农村信用环境。

三是实施优惠信贷政策。涉农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农户信用评级结果,给予差异化的信贷服务。例如,通过建立对农民合作社的综合授信制度,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入社农户采取提高授信额度、利率优惠、简化程序等激励措施,引导更多的农户重视个人信用,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四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综合运用政府专项基金、保险资金、惠农补贴等,设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信用状况好、有创业需求、有发展前景的农民合作社、农户贷款利息给予一定补贴,对贷款风险给予一定补偿,降低涉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

五是建立公益宣传机制。为培育现代金融意识、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建议将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宣传纳入地方的公益宣传范畴。由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定期提出需求,在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地方媒体免费宣传和普及相关知识,加强对社会经济主体金融观念、消费观念的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第四篇_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农村信贷投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县联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职能定位,大力推广小额农户贷款,开展信用农户评定、信用村镇创建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笔者现就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做简要的调查和分析。

一、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说。全境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南北最长77.4公里,东西最宽74公里,海拔高度500米,是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省少数民族县、河北省粮食大县,耕地62万亩,辖10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29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47.49万。以来,县启动了以“三信”(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为基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农村信用工程,优化城乡信用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经过努力,目前采集农户信用档案10.9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9%以上;已对7.1万户进行信用评定,评为“信用户”3.4万户;建设完成6个信用镇(乡)、50个信用村;12月14日“承德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现场推广会议”在农信联社隆重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要作法

1.确定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征信系统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加大政府组织推动和农村信用宣传力度,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原则,为全县农户和乡镇企业普遍创建信用档案,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建设,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扩大农村信贷支持的有效方式,以此促进海南省农村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总体目标是: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信用宣传、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贷支农的农村信用体系框架。总体思路和目标的确立为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建立了政府主导、央行推动、农信落实、社会参与的协调联

动工作机制。成立由联社主任为组长,各信用社主任、信贷人员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负责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和具体实施。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制定具体配套支持政策,主动运用评价结果,出台激励惩戒措施;依据农户基本状况、自有资产、诚信记录、经营能力及项目等情况逐户建档,并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积极推广应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创新农户信贷管理体制,主动打造新型信贷业务管理流程。【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3.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分步实施

【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对广大群众来说也是一项新事物。因而工作上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分步实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民众信用意识,打造“诚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报纸等公共舆论工具加大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和引导力度,突出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评定标准、程序步骤等有关内容。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觉采集信息的积极性。并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宣传策略,先后举办了三期征信知识>培训,对全县180个农村村委会的村支书、村长进行全员培训。

二是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根据对农户的评价结果,信用社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服务种类、适用利率、抵质押物、推荐评优等方面实行差别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农户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不良予以限制。根据对信用乡(镇)、信用村的评价结果,与乡镇政府制定行政性惩戒和奖励措施。信用乡(镇)、信用村可在农业项目开发、优惠利率、农村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将各地信用评价状况与支农再贷款限额分配挂钩,支农再贷款重点向信用状况较好的地区倾斜。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加大资金大投入的积极性,农民增收明显。截止6月末,全县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20.62亿元,本年累放14.22亿元,农业贷款的显着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对食用菌产业的支持,全县19个乡镇,252个行政村,5万农户参与食用菌生产,占全县总农户的45%。初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食用菌生产规模超过了1.9亿盘(袋),产量达10万吨。滑子菇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5%、全国产量的50%,成为全国最大的滑子菇生产基地。食用菌产值10余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1%。增加农民收入4亿元,户均增收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0多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二是资金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我县农信社不良贷款下降,资产质量逐步优化。截止6月末,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8835.26万元,比年初下降2039.92万元,不良率为4.29%,比年初下降1.49个百分点,收回表外核销及票据置换不良贷款41万元。不良贷款比年初大幅下降。信用体系建设使新增贷款质量明显好转,存量不良贷款在不断的活化中,贷款人的信用观念不断提高。

三是推动了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机制的转变。依据农户信用评价系统评价结果,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授信农户进行贷前审查。在农户信用评价过程中,不仅对信贷相关信息进行评分,而且对家庭信息、综合信息等能表明农户非信贷情况信息进行评分,从而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对农户进行评价。贷款营销机制的变革,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合理使用,扩大了信用贷款的覆盖面,提高了对农民贷款有效需求的满足度,促进了农村信用社探索适合农户特点的信贷新产品。据调查,自以来农村信用社先后开办了林权、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新业务,对建立了信用档案并有贷款需求农户,贷款有效需求的满足率达到76%。

【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四是全县农户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几年来,在政府和人行的主导下、农信的积极推动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培育信用环境、加强诚信宣传为手段,立足实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与金融的“双活双赢”。政府信用形象和行政公信力明显改善,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和信用素质进一步提高,银企关系进一步改善。县被中国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第四届金融市长年会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市)”称号,12月被承德市金融系统评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广标兵,这标志着县信用环境建设工作已转入了常规建设的新阶段。【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及建议

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度不够。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虽然以政府为主导,但是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从一定角度来讲,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关乎民生和县域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引导、社会重视、全员参与是势在必行,也是解决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的根本所在。

二是信用体系的社会化程度不够。从信用本身来说,信用体系不仅仅是信贷的诚信程度,还包括信用人各方面的信用状况,所以,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各方面的信用程度,这也就要求信用体系建设中不但要维护金融信用环境,还要维护公众认知的诚信。也就是要求信用体系建设从社会全方面入手抓信用建设。

三是信用缺失的惩戒力度不够。对失信行为一直以来是以道德范畴的指责为主旨,但是相应的惩戒没有到位,失信人没有根本的利益损失,所以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力不足,形成“人人喊打却没有动手”的局面,也就对失信行为形不成威摄力。

四是信用观念的培养力度不够。中华古国“以信为本”,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人生观、价值观及人际>公共关系的影响,对固有信用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从社会公众的根本意识入手,培养诚信理念,树立诚信价值和践行诚信行为。

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议见

以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为突破点,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一是要以信用文化建设为基点,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以增强农民的诚信观念为基础,强化征信宣传教育,实现征信宣传常规化、扩大化。在征信宣传教育过程中应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征信宣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二是征信宣传与信用户、信用村建设相结合;三是征信宣传与推广征信产品相结合,不断强化农民的信用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新型的农村信用文明。

二是要以法制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信用建设的法律环境。一是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形成银行、司法、>税务联手制裁和打击不守信行为的合力;三是以“行政引导”为切入点,政府带头建设“信用政府”,有效传导信用建设的措施及实施效应,为农村地区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要以基础建设为落脚点,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一是加快农村信用社并网步伐,普遍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大力推进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二是规范农户信用等级评审和《信用证》制度,加大对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财政支持,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投融资的激励保障体系;三是加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逐步扩大《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把《信用报告》打造成农民的“第二身份证”。

四是要以产权改革为创新点,促进农村信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议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在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发证确权等有效形式,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作为信用化的突破口,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使农业生产主体对土地不仅有使用权,而且具有处置权、转让权,促使农民手中资源能够转化为金融部门认可的、可流转的信用手段。

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第五篇_2016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农村信贷投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县联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职能定位,大力推广小额农户贷款,开展信用农户评定、信用村镇创建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笔者现就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做简要的调查和分析。

一、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说。全境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南北最长77.4公里,东西最宽74公里,海拔高度500米,是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省少数民族县、河北省粮食大县,耕地62万亩,辖10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29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47.49万。以来,县启动了以“三信”(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为基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农村信用工程,优化城乡信用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经过努力,目前采集农户信用档案10.9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9%以上;已对7.1万户进行信用评定,评为“信用户”3.4万户;建设完成6个信用镇(乡)、50个信用村;12月14日“承德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现场推广会议”在农信联社隆重召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要作法

1.确定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征信系统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加大政府组织推动和农村信用宣传力度,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原则,为全县农户和乡镇企业普遍创建信用档案,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建设,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扩大农村信贷支持的有效方式,以此促进海南省农村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总体目标是: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信用宣传、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贷支农的农村信用体系框架。总体思路和目标的确立为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建立了政府主导、央行推动、农信落实、社会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由联社主任为组长,各信用社主任、信贷人员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负责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和具体实施。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制定具体配套支持政策,主动运用评价结果,出台激励惩戒措施;依据农户基本状况、自有资产、诚信记录、经营能力及项目等情况逐户建档,并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积极推广应用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创新农户信贷管理体制,主动打造新型信贷业务管理流程。

3.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分步实施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对广大群众来说也是一项新事物。因而工作上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分步实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民众信用意识,打造“诚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报纸等公共舆论工具加大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和引导力度,突出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评定标准、程序步骤等有关内容。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觉采集信息的积极性。并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宣传策略,先后举办了三期征信知识培训,对全县180个农村村委会的村支书、村长进行全员培训。

二是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根据对农户的评价结果,信用社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服务种类、适用利率、抵质押物、推荐评优等方面实行差别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农户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不良予以限制。根据对信用乡(镇)、信用村的评价结果,与乡镇政府制定行政性惩戒和奖励措施。信用乡(镇)、信用村可在农业项目开发、优惠利率、农村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将各地信用评价状况与支农再贷款限额分配挂钩,支农再贷款重点向信用状况较好的地区倾斜。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加大资金大投入的积极性,农民增收明显。截止6月末,全县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20.62亿元,本年累放14.22亿元,农业贷款的显著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对食用菌产业的支持,全县19个乡镇,252个行政村,5万农户参与食用菌生产,占全县总农户的45%。初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食用菌生产规模超过了1.9亿盘(袋),产量达10万吨。滑子菇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5%、全国产量的50%,成为全国最大的滑子菇生产基地。食用菌产值10余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1%。增加农民收入4亿元,户均增收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0多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二是资金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我县农信社不良贷款下降,资产质量逐步优化。截止6月末,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8835.26万元,比年初下降2039.92万元,不良率为4.29%,比年初下降1.49个百分点,收回表外核销及票据置换不良贷款41万元.不良贷款比年初大幅下降。信用体系建设使新增贷款质量明显好转,存量不良贷款在不断的活化中,贷款人的信用观念不断提高。

三是推动了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机制的转变。依据农户信用评价系统评价结果,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授信农户进行贷前审查。在农户信用评价过程中,不仅对信贷相关信息进行评分,而且对家庭信息、综合信息等能表明农户非信贷情况信息进行评分,从而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对农户进行评价。贷款营销机制的变革,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合理使用,扩大了信用贷款的覆盖面,提高了对农民贷款有效需求的满足度,促进了农村信用社探索适合农户特点的信贷新产品。据调查,自以来农村信用社先后开办了林权、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新业务,对建立了信用档案并有贷款需求农户,贷款有效需求的满足率达到76%。

四是全县农户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几年来,在政府和人行的主导下、农信的积极推动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培育信用环境、加强诚信宣传为手段,立足实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与金融的“双活双赢”。政府信用形象和行政公信力明显改善,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和信用素质进一步提高,银企关系进一步改善。县被中国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网 、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第四届金融市长年会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市)”称号,12月被承德市金融系统评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广标兵,这标志着县信用环境建设工作已转入了常规建设的新阶段。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及建议

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度不够。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虽然以政府为主导,但是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从一定角度来讲,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关乎民生和县域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引导、社会重视、全员参与是势在必行,也是解决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的根本所在。

二是信用体系的社会化程度不够。从信用本身来说,信用体系不仅仅是信贷的诚信程度,还包括信用人各方面的信用状况,所以,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各方面的信用程度,这也就要求信用体系建设中不但要维护金融信用环境,还要维护公众认知的诚信。也就是要求信用体系建设从社会全方面入手抓信用建设。

三是信用缺失的惩戒力度不够。对失信行为一直以来是以道德范畴的指责为主旨,但是相应的惩戒没有到位,失信人没有根本的利益损失,所以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力不足,形成“人人喊打却没有动手”的局面,也就对失信行为形不成威摄力。

四是信用观念的培养力度不够。中华古国“以信为本”,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人生观、价值观及人际公共关系的影响,对固有信用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从社会公众的根本意识入手,培养诚信理念,树立诚信价值和践行诚信行为。

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议见

以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为突破点,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一是要以信用文化建设为基点,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以增强农民的诚信观念为基础,强化征信宣传教育,实现征信宣传常规化、扩大化。在征信宣传教育过程中应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征信宣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二是征信宣传与信用户、信用村建设相结合;三是征信宣传与推广征信产品相结合,不断强化农民的信用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新型的农村信用文明。

二是要以法制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信用建设的法律环境。一是根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形成银行、司法、税务联手制裁和打击不守信行为的合力;三是以“行政引导”为切入点,政府带头建设“信用政府”,有效传导信用建设的措施及实施效应,为农村地区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要以基础建设为落脚点,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一是加快农村信用社并网步伐,普遍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大力推进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二是规范农户信用等级评审和《信用证》制度,加大对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财政支持,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投融资的激励保障体系;三是加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逐步扩大《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把《信用报告》打造成农民的“第二身份证”。

四是要以产权改革为创新点,促进农村信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议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在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发证确权等有效形式,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作为信用化的突破口,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使农业生产主体对土地不仅有使用权,而且具有处置权、转让权,促使农民手中资源能够转化为金融部门认可的、可流转的信用手段。

新昌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第六篇_2016党风廉政建设自查自纠情况汇报

范文一:党风廉政建设自查自纠情况汇报

按照县纪委平纪(XX)6号文件要求,学习中纪委xx届六次会议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严格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使得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和要求,围绕遵守“八个严禁”“52个不准”进行自查自纠,增强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廉洁从政意识。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做到知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通过学习对照整改重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报告如下:

一、领导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身为领导干部,分管纪检监察、武装、办公室等工作,在工作中,秉公执法、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强化服务意识上下功夫,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加强与同事间的思想交流,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诚相待。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时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牢固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在思想作风上坚持以民为本,常怀爱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谋为民之事;在工作作风上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以满腔的热情帮助农民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在领导作风上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在功名得禄方面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增强奉献意识,不计得失,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努力做到勤政廉洁。

二、领导干部在违规收受礼金,多占住房、利用职务谋取不当利益的问题

我家现在依然居住在农村,现在还没能买房,不存在多占和违规买房问题,在工作中坚持艰苦朴素的原则,我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当利益。也不习惯打麻将,很难利用业余时间搞玩扑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

三、领导干部下基层,吃喝玩乐问题

领导干部下基层。带着问题带着感情下基层,解决和处理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在基层能吃饱吃好,和干部群众在一起工作。在基层工作,艰苦朴素是根本,干好工作是本分从不吃喝玩,从不接受工作以外群众的宴请,更不从事进歌厅及洗浴等娱乐活动。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打算

今年各项工作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因此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中继续坚持组织原则,不断探索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建立科学的廉政建设体制,将廉政建设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为各项的发展提高有力的保障。通过这次自查自纠活动,本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廉政建设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中,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执法为民为根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廉政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加强自身自律能力,做好本质工作。

范文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

根据庆纪办[2016]18号文件要求,对照浙纪办发[2016]11号“关于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本乡1—9月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抓制度落实,促农村基层党风政风民风根本好转。

1、坚持“两分析,一汇报”制度不放松。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3月、7月根据党风廉政分工,结合各自分管条块工作,进行两次分析交流,年底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各班子成员对一年来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做法,取得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向党政一把手进行述职汇报,然后党政一把手写出述职述廉报告,统一上交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审查。真正做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基本达到“定人、定责、定时”的领导监管体制。

2、坚持农村财务管理“代理制度”规范化。对本乡28个行政村的财务收支情况,由乡农经站统一实行全程代理,绝大多数村均能按照规定要求,做到“日清月结”,各村每年不少于两次的财务公开,在七天公示期,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以达到民主理财的工作目标。

3、坚持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常态警示教育。长期以来,本乡利用各种大小会议、政务村务宣传栏、农村文艺演出知识抢答、定期播放警示电教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媒体、横幅标语等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制度化的常态教育,使27个农村党支部,两个机关部门党支部,460多名党员受到警示教育。

二、加强对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确保惠农资金发放到位。

1、对农村贫困户、受灾户、低保户、五包户、下山搬迁户扶贫资金发放情况,组织纪检干部进村入户,进行20%家庭抽查监管,通过核实后,村民均能足额领到政府下拔的扶贫款项,目前尚未发现滞留、克扣现象。

2、对中央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进行核实检查,各村能够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的面积、补贴款进行七天公示,多数农户可以直接在信用社存折上拿到补贴,但也有少部分农户的在分户过程中,其个人身份证、姓名、帐号有差错,经过上下核对,发放率达99、8%。农机具、家电下乡购置补贴,农业部门与商家均能按规定,农民只需到乡政府办理手续后,就能比较顺利地拿到补贴。

3、对农村危旧房和旧村改造项目进行走访调查,今年本乡对200户农民的危旧房屋进行修缮,同时在下庄村实施旧村改造。经过个人申请、村委审核、乡政府审批的程度,已对前期工作做好现状普查、外观拍照,对下庄村的拆迁建新房村民,乡财政还拨出10万元垫付资金,专门用于农户的政策性补助和临时安置补贴,得到了村民的拥护,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有望今年底前通过验收。

4、对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行春、秋两次检查。通过检查,尚未发现有搭车乱收费现象,并能按照山区贫困生标准,有序组织学生享受营养餐和发放生活、学习补助费,走访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良好。

三、加强对村级结对扶贫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农民产业增收项目上。

1、努力实施我县“西竹东扩”计划,把省统计局、市委办公室所结对的扶贫资金,通过为竹农开设竹林便道、散种毛竹补贴、低收入农户毛竹基地扶育购买化肥等形式,改变过去以“输血”扶贫,逐步转向以产业“造血”扶贫过渡,使一些在家留守农户真正得到实惠。

2、全力打造高山蔬菜第一乡,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参与发展致富。一年来,采取聘请建瓯县东游镇良种场技术员叶永礼,以年薪2、4万元组建干部技能示范基地48亩,为当地菜农传授“均匀散施肥力”、“地膜全覆盖”两项新技术,确保菜农增产增收。9月8—9日两天,还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及部分乡干部,赴缙云县前路乡、新昌县回山镇考察学习茭白产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农业招商引资办法,做强做大高山反季蔬菜产业,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在杨家庄、富楼源、大际头等村,为缙云籍茭白种植大户落实基地3个,面积300多亩,让本乡农民闲置耕地得到盘活,还可以在基地里打工挣钱,同时也有效地带动岭头高山蔬菜品种,向多原化方向拓展。

3、巩固7000亩锥栗园的后续管理。本乡富楼源、东溪、龙洋、举洋、包果、大际头、小际头等十多行政村,在XX年前后,将7000多亩山地种上了锥栗,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经商务工人数的逐年增加,部分锥栗园已经失去经营管理。针对这一现象,本乡采取转包经营方式,拨款修筑园区机耕道路、建冷藏保鲜库、出资购买化肥等产业扶持办法,调动果农后续经营管理积极性。从2016年开始,农户采收的鲜锥栗,每公斤收购均保持在6元以上,通过政府有效扶持,以而挽救了一个产业,让农民增收。

四、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为契机,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

1、20XX年在岭头、杨家庄两个行政村,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将过去分散的监督小组,整合成由3—5人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民主推选一名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村民担任村监会主任,并配备2名以上监督员。全程负责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财务监督、重大决策监督,这样既为村集体节省误工,又能起监管职能,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2、全面普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各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资金流动量也随着增加,群众要求有效监督也越来越迫切。乡纪委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全乡28个行政村均组建了村监会,并刻制村监会公章。除葱甩、芳村、包谢、白岩下等四个行政村整村搬迁外,其他24个行政村还制作了村监会铜牌,办公室牌,并将制度统一印制上墙,逐步进行规范化管理。

五、积极开展“两降低,两提高”活动,树立基层政府新形象。

1、降低公务支出,打造节约型政府。今年以来,本乡从减少会议着手,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一定要开的会议,进行充分的会前准备,缩短会议时间,采取大会套小会的“拼盘会议”方法,来节省会务费用。其次,规范客人招待费管理,对来乡客人,一律到乡食堂统一就餐,个别客人因工作关系,务必通过书记或乡长允许后,才能到餐馆开工作餐,否则,谁请客谁付费。

2、降低行政成本,用制度约束从政人员。一是规范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每周一领导班子成员,早上8:30—9:00期间,在县小门口统一上车到乡上班,每周五中午12:30—13:00,在乡政府集中上车回县城,没有特殊理由,一律不安排单独接送。每逢节假日,小车统一入车库,由综办主任保管,避免公车私用。二是规范电脑、电话、用电使用制度,宽带上网、办公室固定电话从电信公司每年包干7000元,转到移动公司每年包干4800元,还可以免费打长途电话,这不仅节约了费用,还有利于对外联系公务。用电除办公室外,干部宿舍每月每人补贴10元包干,超过自理。

3、提高工作效力,避免扯皮推诿。今年,全体乡干部统一实行指纹签到,一般干部(含中层干部)每月上班时间不得少于20天,班子成员每月不得少于15天,每周一上午11:30分前必须到岗,周五中午12时后才能签离。每月考勤情况优劣,作为干部年度考核依据。上班时间找不到人,还设立举报投诉电话,乡纪委接到群众投诉电话,一个小时内,向当事人作出回应答复,并对缺岗干部进行相应处理,确保乡机关干部为群众办事效力。

4、提高服务水平,禁止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乡纪委成员每月组织不少于两次的抽查暗访,第一次当面批评教育,第二次向党政一把手汇报,第三次将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并在全体干部会议上,点名批评,限期整改。

六、目前乡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存在问题与困难:

第一,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普遍缺乏财务、工程监督业务知识,无法履行监督职能。应及时组织财务、工程两方面的专业培训,有必要通过考试合格后,可持证上岗。

第二、村监会主任目前政治、经济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77112/

推荐访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