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研究人口总结

研究人口总结

时间:2017-02-16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研究人口总结(一):史柏年 人口学期末总结

绪论 人口学与人口理论

第一节 人口学与人口理论

一、人口学的形成与发展

1662年,英国学者格兰特出版《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观察》,使人口统计学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1798年英国牧师马尔萨斯出版《人口论》,对人口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855年,法国学者基亚尔在《人类统计或人口学比较纲要》中第一次使用“人口学”一词。

二、人口学的组成

人口理论、人口统计学、人口学分支学科

三、人口理论在人口学中的地位

人口理论是人口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第二节 人口理论的研究对象

一、人口理论的基本范畴

(一)人口

1、人口是人口理论的研究客体,是人口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人口范畴的特征:

人口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人口具有时间的和空间的两种界限

人口具有数量的和质量的两方面规定

(二)人口变动

含义:是指人口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口自身和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的变化。

包括三种基本形态:

1、人口的自然变动:是指由人口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数量增减和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变化的过程。

2、人口的迁移(机械)变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一切移动,包括改变定居点的移动和暂时的移动。

3、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化,即人口在社会机体中各种组合状况的变化。

(三)人口发展

是指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其数量、质量和结构及其与外部关系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过程。

二、人口理论的研究对象

人口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人口和社会、经济、环境诸现象间的本质联系。

第三节 人口理论的研究方法

一、方法论原则

二、具体研究方法

(一)抽象法。运用人类思维的抽象力,对大量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科学的概括。

(二)调查法

1、人口普查: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在特定时点上的全部人口进行调查以及资料整理

和公布的全过程。

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近代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的特征是:

(1)普查组织的高度集中性

(2)普查工作的严格统一性

(3)登记时点的标准性

(4)普查对象的全面完整性

(5)调查登记的个别直接性

2、人口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从被研究的人口中抽选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所得资料,推断全部人口相应各项指标值的一种非全面性调查。

3、人口典型调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口现象和事件,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以探求人口现状的一般趋势和规律性的非全面性调查。

(三)分组法:用一个或一个以上标识,把人口现象和事件分为不同部分,从而考察每一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研究方法。

(四)宏观分析法和微观分析法。

宏观分析法是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分析人口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人口和其他社会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微观分析法是指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研究人口现象的各种变化。

(五)横向分析法和纵向分析法

横向分析法也称同期人法,是指对某一地区的人口在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发生的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所进行的描述和解释。

纵向分析法也称同批人法,是指对在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发生过某种共同生命事件的一批人,在今后陆续发生的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所进行的描述和解释。

第四节 人口理论的研究目的

一、以马克思主义人口观为指导,提高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以及人口现象与政治、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本质联系的认识。

二、认清世界和中国的人口现状及各种有人口变动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为目标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认识。

三、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根底。

第二章历史中的人口思想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人口思想

(一)先秦时期的人口思想

1、以孔丘、孟轲为代表的儒家人口思想

(1)孔丘(前551—479年)

出发点:仁。“天地之情人为贵”;施仁政,使“近者悦,远者来”;

核心:孝悌。“人之行莫大于孝”,“父母生之,续莫大焉”;

重视人口质量:“有教无类”;

重男轻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人口的社会划分:劳心、劳力;君子、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孟轲(前372—289年)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广土众民,君子欲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人口思想

墨翟(前468—376年)

(1)提倡及时婚配。“圣王之法”:“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

(2)节制纳妾。统治者妻妾成群,致使“天下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

(3)轻徭薄赋。

(4)停止战争。

(5)提倡薄葬、短丧。“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长期守丧“败男女之交多也”。

3、管仲的人口思想

管仲(?—前645年)

(1)主张刺激人口增长。

“地大国富,必先争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

A、鼓励婚配。设“掌媒”之官,帮助成年男女及时婚配,并鼓励鳏寡者再婚。

B、慈幼、恤孤。设“掌幼”之官,用免税、赐粮等法奖励多子女者和收养孤儿者。

C、减少人口外流并招徕别国人民。

(2)提高人口质量。“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3)对人口的职业划分:士、农、工、商。主张人口按职业分别集中居住,使各行各业世代因袭相传,又使“其父兄之教不学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4)重视人口统计

4、法家的人口思想

韩非(前280—233年)

(1)考察人口与财货的关系,把社会纷争归因于人多地少,财富不够分配。“古时,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2)解决人口问题的主张

a、改变人口职业构成,增加生产人口比例。“富国以农”,视工商之民为“蠹”。

B、将劳动者固定于一定的职业,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明清时期的人口思想

1、徐光启的人口思想

徐光启(1562—1633年)

“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

“洪武中(约1382)亲郡王以下男女58位,至永乐(约1412)而为位者127,是30年余一倍。”“隆庆初(1567)所属籍者4.5万,而见存者2.8万;万历甲午(1594)所属籍者10.3万,见存者6.2万,即又30年余一倍也”。

2、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洪亮吉(1764—1804年)

(1)把人民贫困、社会动乱归因于人口增长过速。“治平之世”人口增长极速,三十年内可增加五倍,六十年内可增加十倍,而百余年可增“二十倍焉”。但土地、房屋等生产资料却不能以相应的速度增加,百余年内只能增加三、五倍,因而“田与屋之数常常处于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2)解决人口问题的主张

a、天地调剂法:任凭“水旱疾疫”等天灾以减少人口;

b、君相调剂法:由统治者采取措施,即开垦、移民、减税、限制兼并、救济灾荒等办

法以解决人口问题。

“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第二节 欧洲历史上的人口思想

一、古希腊的人口思想

(一)柏拉图的人口思想

柏拉图(前427--347),苏格拉底的学生.人口思想集中在《理想国》、《法律论》等著作中。 由三个等级构成理想国家的方案

关于财产、妻子儿女共有的主张

由国家干预婚姻生育的主张

关于“适度人口”的思想

(二)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

关于人口构成的思想

关于人口数量的观点

关于人口质量的观点

三、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的人口思想

(一)关于人口增多是工人失业和贫困根源的观点

华莱士:人口如不受限制是按几何级数增长;公有制不可能解决人口问题

斯图亚特: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要保持平衡,二者有一定比例关系

富兰克林:人口的生殖受生活资料的限制

奥特斯: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增长;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

(二)关于工人失业和贫困的根源是不合理社会制度的观点

葛德文:人类的情欲与文明互相排斥;毋须为人口增多而烦恼;劳动者贫困的原因在于财产私有制和政治管理不善。

孔多塞:人类机体组织和天生才能可以防止出现由于人口增多而带来的苦难;人民生活改善一定要在社会不合理制度消除之后

(三)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1、产生背景

马尔萨斯,1798年著《论影响于社会将来进步的人口原理,并论葛德文、孔多塞和其他作家的推理》(《人口论》)

2、主要内容:为证明“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限地较为巨大”(即人口法则)

(1)两个公理: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2)两个级数:在无妨碍时,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

年数 1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人口 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资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3)三个命题:

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限制原理);

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增加(增长原理);

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相平衡(平衡原理)。

(4)四个结论:

第一,人口法则适用于一切社会;【研究人口总结】

第二,“济贫法”是错误的;

第三,人口法则使任何社会变革趋于失败;

第四,私有制是必然的、合理的。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人口论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论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

1、两种生产的涵义

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通过劳动加工,使自然界原有的物品适合于人类的需要。

人类自身生产是原有人口生命的生产与新一代人口生命的生产的统一。

2、两种生产的关系

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二)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

1、就社会作用而言,作为生产者的人是主要方面;而作为消费者的人是次要方面。

2、就社会现实而言,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

(三)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四)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过程具有决定作用

1、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作用

(1)人口自然变动受一定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支配;

(2)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条件造成的差异生育率和死亡率。

2、对人口机械变动的影响作用

3、对人口社会变动的影响作用

(1)人口社会结构的性质和内容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经济;

(2)人口社会结构变动和发展的趋势取决于社会经济;

(3)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是人口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五)人口过程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1、人口过程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1)人口过程不能说明社会制度依次更替的原因

(2)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3)人口密度不能决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

2、人口过程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六)人类要自觉地调整自身的生产

第 三 章 人口数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及其特点

一、人口再生产的涵义: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一)家庭人口再生产

(二)社会人口再生产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研究人口总结(二):人口普查个人总结

篇一:人口普查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转眼间我在成长中渡过这四个月。回首这走过的四个月,很荣幸能作为一个普查员,参加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普查调查员,我自豪,面对自己业务能力上的成长,我感到非常欣慰,接下来,请允许我就这次普查工作中的个人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习阶段

九月下旬,我受西门口社区人普办调用参加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普查培训。从如何做好一名普查调查员、《普查小区图》的绘制、人普长表如何抽取;到如何开展普查摸底工作、如何正确填报各式普查调查表,我都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并在课后加以复习,力求做到学习内容不留疑问。而针对普查中的实有人口清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在“登记标准时间”、“登记对象”和“登记方法”的区别上,我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反复推敲、琢磨,以确保普查概念不混淆,填报登记不犯迷。而对于普查中在登记、编号上的一些特殊规定,我更是抄于小抄上时时记忆,用以保证日后普查实战中普查登记内容和普查汇总方式上的高质量。【研究人口总结】

我认为作为一名普查调查员,通过严格的普查培训,以达到普查业务过关、过硬,就是确保整个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第一必要条件,但仍然是一个非充分条件。

二、宣传阶段

普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不是某一群人的事,它是一个神圣的利国利民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行为。因此,它需要每一个公民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在宣传阶段,我们普查小组发放、张贴了《至市民一封信》,在社区醒目处也四处悬挂人普宣传横幅标语,种种宣传形式地相互结合,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了居民对这次工作的怀疑,帮助居民明白普查工作意义,为入户调查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摸底阶段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14828/

推荐访问:流动人口总结 人口研究杂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