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党员管理规范

党员管理规范

时间:2017-01-1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党员管理规范(一):党员管理工作规范

党员管理工作规范

第一章 民主评议党员及“两先一优”评比、表彰

第一节 民主评议党员

一、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抓好党员管理、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党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内外群众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新时期造就一支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党员队伍的客观需要。

二、评议党员工作要本着实事求是、民主监督的原则,以党员自我教育为主,以提高党员素质、促进本单位改革、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为目的。

三、民主评议党员,要以中央批转中组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和《党章》关于党员标准的规定为主要内容。 四、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抓好评议党员全过程的工作部署、思想发动、文件学习、评议活动、总结分析,做好不合格和基本合格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针对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党员教育工作计划和措施。

五、评议党员工作每年开展一次,一般应和“两先一优”评比活动结合进行。评议工作应采取自评与互评、党内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1.党员自评。党支部在做好思想动员的基础上,组织党员认真填写《民主评议党员情况登记表》,就党员本人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

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找出问题,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2.党员互评。以支部、小组民主生活会的形式,根据评议原则和内容,在党员中开展相互评议。

3.群众评议。由党支部发动和组织群众,对本支部的党员进行评议。一般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的形式,听取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此外也可以通过书面问卷测评的方式进行评议。

六、党支部要及时收集评议情况并进行研究分析,对反映出的重大问题应进行调查核实。在肯定成绩、找出问题的同时,认真负责地对党员逐个进行分类排队,按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层次排列。

七、党支部应将评议党员情况向党员通报,对群众针对党员个人提出的问题,要转告本人,并允许其申辩。对拒绝批评、坚持错误、无理取闹以及对提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击报复的党员,党组织要按照党的纪律严肃处理。

八、党支部应根据评议党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对评议好的党员,党支部应进行表扬。评选优秀党员,应在民主评议党员的基础上进行。

2.对评议为合格但反映一般的党员,支部要派人谈话,既肯定其好的方面,也要严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要求。 3.对评议反映较差的基本合格、不合格党员,支部要指派专人进行帮助教育,同时要通知本人限期改正。

4.根据评议情况对党员采取劝退、除名或提出限期改正处分的,都要经支部大会表决通过,允许本人在支部大会上说明和申辩,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表决,形成决议,以书面形式报上一级党组织审批。

5.限期改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到期仍坚持不改的,应

按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

九、要遵照“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既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又慎重处理,不误伤同志。

十、每次评议工作结束后,支部要组织党员进行总结,座谈收获,制定改进措施。支部要将工作总结报上级党委。

十一、上级党组织要及时检查、了解基层支部评议党员情况,指导帮助支部开展评议工作。

附表:1.民主评议党员情况登记表

2.民主评议党员统计表

3.不合格党员登记表

民主评议党员情况登记表

党支部名称: 年 月 日

【党员管理规范】

填报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附表3

年度不合格党员登记表

填报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党员管理规范(二):“九项制度”规范党员日常管理

“九项制度”规范党员日常管理

通过“九项制度”规范党员日常管理。

一是“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开展党课教育活动。

二是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动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是民主评议制度。年底各党支部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

四是党费收缴制度。设立党费专户,党员按月缴纳党费,每五年党代会通报党费收缴及使用情况,并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五是组织关系管理制度。建立党员信息库,理顺党员组织关系,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转接党员组织关系,规范办理程序。

六是流动党员制度。对流动党员进行摸底,明确专员联络,及时了解思想工作动态,组织安排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关爱帮扶、权益保障等工作。

七是关怀激励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慰问、谈心谈话、结对帮扶、帮助支持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表彰优秀党员,树立先进典型。

八是党员履职公开承诺制度。年初党员结合本职工作做出本年度履职承诺并进行公开,年底对本年度承诺践诺情况考评,强化党员责任意识。

九是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结合“党员志愿服务周”、“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等活动开展志愿服务行动,为人民服务,

展党员风采。

党员管理规范(三):2016党员三会一课管理措施

党员三会一课管理措施

党员“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是指按时上好党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以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组织战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支部党员大会制度

1、党员大会召开的时间。支部党员大会是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召开或适当增加大会的次数;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宜推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决定重要问题时,到会支部党员必须超过支部党员人数的半数才有效;如遇重大问题要作出决定,能到会的党员又不超过半数时,必须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决定。会议由支部书记主持。开会前,党支部要结合形势、围绕工作,确定支部大会的议题,并将会议内容、要求事先通知全体党员。根据会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吸收非党干部或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列席会议。【党员管理规范】

党支部党员大会的主要任务: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本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定期听取、讨论支部的工作报告,对支部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接受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选举支部委员会;讨论需要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二、党支部委员会议制度

党支部委员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特殊情况需要研究,可以随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决定重要问题时,到会支部委员必须超过支部委员会人数的半数才有效;如遇重大问题要作出决定,能到会的委员又不超过半数时,必须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党支部委员会在支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支部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和决定,支部党员大会有权修改和否定,如发现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上级党委的决议时,支部委员会可请示上级党组织裁决或重新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三、党小组会制度

党小组会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支部有特殊任务,次数可增加,也可以推迟召开。 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的决议的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研究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处分等党务方面的有关工作。

四、党课制度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是提高党员政治思想觉悟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三个月要上一次党课,也可结合形势任务的需要,相对集中使用党课教育时间。

党课教员一般由在院党员领导干部或先进党员担任,也可聘请上级党组织的党员领导干部或聘请党校的教授授课。

上好党课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突出党员教育的特点。党课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党的中心任务,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授党的基本知识。二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要针对党员的思想实际,解决党员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根据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结合规划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党课教育计划。四是定期检查和讲评党员接受教育情况,适时对党员进行理论测验,并作为支部党建目标的考核内容。

党员三会一课管理措施 [篇2]

一、关于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

(一)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意义(为什么要将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作为专题培训内容?)

就全国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党员开始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使得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流动党员群体。有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农民工2.7亿人,其中有流动党员近400万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党员流动呈现出四种趋势:一是流动党员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二是党员流动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三是党员流动的时间将会越来越长;四是流动党员主体突出但结构日益复杂。除此之外,流动党员中文化素质较高、有技术专长的人将会逐步增多,党员流向的行业也会日益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流动党员的管理就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既是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就我们商洛来说,今年市委提出了“五大党建”,即农村党建、社区党建、机关党建、非公党建和流动党建,将流动党建与其它4个党建并列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前我们也经常抓流动党建,但并没有将其与农村、社区和机关党建相提并论、并驾齐驱,由此可以看出,流动党建已经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流动党员的概念及界定

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流动党员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我们一般理解为:离开原组织关系所在地连续超过3个月、不足6个月,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居住,连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流动党员的概念包含四个条件:其一,流动党员的前提条件是党员的流动基于就业或居住地的变化等原因而形成;其二,流动党员的时间条件是党员必须流动时间较长;其三,流动党员的核心要件是党员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所在党组织活动并履行党员义务;其四,流动党员的必要条件是党员必须未同新单位或新居住地的党组织建立新的组织关系。这四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三)流动党员的类型划分

根据对流动党员的概念界定,我们一般以地域分布、身份特征和流动党员的实际状态对流动党员进行分类。

1.以“地域”分布将流动党员分为三类。一是从本地流出的党员;二是在本地流动的党员;三是从外地流入本地的党员。

2.以“身份”特征将流动党员划为四类。一是农村流动党员;二是城市社区流动党员;三是部分转业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流动党员;四是外出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连续时间超过3个月,或转移正式组织关系而人事行政关系仍在原单位的党员。

3.以流动党员的实际状态将流动党员分为五类。一是“地下党员”,即进城务工并已在居住地工作或生活半年以上,而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且不过组织生活的农村党员;二是“口袋党员”,即随着原单位被改制、破产、重组而下岗在家或务工,或者退休,且组织关系虽已转出却没有转入社区而揣在口袋中的党员;三是“挂靠党员”,即组织关系从原单位转出后,暂时存放在民政部门和人才服务中心的部分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四是“户口党员”,即一些派驻外地,但是管辖关系仍在原单位,且在外地工作或生活半年以上而组织关系未转出的党员;五是“隐名党员”,即从原单位流入新单位后而不愿亮明身份的党员。

(四)流动党员的特点及流动趋势

1.流动党员的特点

流动党员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党员群体,具有不同于传统体制中党员的特点。

一是流动党员群体内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具体表现在个人素质上,既有文化水平较低的流动民工党员,也有高水平的流动人才党员;在从事行业上,既有文教卫部门,也有厂矿业、商业等;在对党的感情上,既有游离组织管理的,也有有心纳入新的党组织管理却又苦于无路的。

二是流动党员群体的稳定性较差。有的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一般是一些流动性十分强的工作,有的是因为他们所在的企业不愿稳定地雇用人。所以一地的流动党员群体在数目上、分布上常常不断地在发生变化,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变动十分频繁。

三是流动党员群体参与党内组织生活的动力不足。他们中有些人是因为面临生活焦虑,没心思参与组织生活,有些人是觉得已离开体制内单位组织,再参加组织活动已没有实际意义,不愿再参与党组织的相关活动,还有一些则是感觉自己与暂居地、现工作单位各方面都很隔膜,无法融合,故有“做客意识”,既是做客,自然认为也无必要在组织上密切联系了。

四是流动党员群体对党组织管理的认同感不强。这一方面是因为流动党员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较快,务实、效率观念的提高使他们不愿在党组织活动上花费时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目前传统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所呈现出来的单一性和机械性,确实也已不能适应流动党员群体的需要。

2.流动党员的流动趋势

(1)农民工流动党员: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二是有序流动与无序流动并存;三是工作逐步稳定与流动频率加快并存。农民工流动党员的从业特点表现为从业层次差异较大,从业领域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

(2)城市社区流动党员: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居住分散,分布广泛;二是构成多样,素质参差不齐;三是流动性大,各种信息难以收集。

(3)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主要特点是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综合素质,党龄一般都比较短,并且可塑性较强。

(五)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问题

以传统党建的设计来教育管理流动党员已经不适用,但新的适合流动党员自身特点的教育管理尚处在探索之中,全国各地党建工作者普遍感到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较大。目前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五难”问题:

(1)底数难摸清。组织找党员难和党员找组织难这“两难”导致“两不找”或“两不管”,以致出现了许多“挂名党员”和“空挂党员”。

(2)管理难落实。流动党员不能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不能按规定接转党组织关系,不能按时交纳党费,预备党员不能按期转正。

(3)教育难适应。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呆板。

(4)活动难开展。党员组织生活参加难,党员活动组织难,党员教育培训难,党员权利义务监督难,党组织活动协调难。

(5)作用难发挥。部分流动党员未能充分发挥“领头雁”、“信息员”和“联络员”等先锋模范作用,甚至极个别流动党员产生副作用。

此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架构难也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2.主要原因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出现这些问题和难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还有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的原因。

(1)流动党员群体的特点是客观原因。流动党员外出方式多,活动区域大,从业范围广,流动性极大,导致客观上不易管理。

(2)党组织和流动党员自身认识存在偏差是主观原因。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误区。而部分流动党员也存在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等问题。

(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方法不完善是制度机制原因。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沿用传统“条归条、块归块”的办法,且条块之间的管理责任分工不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够,没有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管理格局。此外,各级党组织还没有建立流动党员的专门管理机构,加之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薄弱及其发挥作用时的客观受限,都使得流动党员的管理力量薄弱。

(六)创新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我们将从管理的理念、制度体制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来创新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路与对策。创新流动党员管理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理念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重思想约束、轻制度建设向思想约束与制度建设并重转变,由重义务、轻权利向义务与权利并重转变,由重管理、轻服务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

1.针对流动党员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组织设置不健全等问题,要“打造网格一体化的组织平台”。打造网格一体化的组织平台是为了构建网格一体化的动态组织管理模式。“所谓网格化的党组织是指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分别建立各种类型的党组织,构成一个组织系统,形成网格化的组织架构。”网格化组织管理模式以一体化的网络建构为基础,通过网格的形式,来实现全国党员的信息资料和组织生活的一体化管理和流动党员治理。以上所解决的是流动党员难找组织和简化组织关系转接程序的问题。

2.针对流动党员不找组织,形成“挂名党员”、“口袋党员”的问题,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以解决党员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第一,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关怀服务机制,以激发流动党员的活力。健全关怀服务网络、困难救助机制、权利保障机制、素质提升机制、健全互助服务机制。第二,通过实行党员党籍年度注册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以解决继续出现“挂名党员”和“口袋党员”的问题。

3.针对流动党员管理不规范和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定期举行由流入地的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综治、计生等单位以及流出地组织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实现两地信息的互通有无。建立“党员身份证”制度。可以借鉴居民身份证的制作和管理方法,并由组织部门借助电子信息平台进行管理。

4.针对流动党员教育学习内容和方式单一呆板的情况,流动党员教育学习要“突出规范性”、“增强针对性”和“讲求灵活性”。一是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在坚持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教育的同时,根据流动党员在不同岗位、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思想问题的实际,组织开展各类专题教育。二是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在坚持经常性邮寄文件、学习材料的同时,通过完善远程教育网络,把开展远程教育作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补充。三是基地教育与脱产教育相结合。以流出地党组织设立的党员活动室为教育基地,对流动党员进行集中培训。

5.针对流动党员活动开展难等问题,通过“建立动态管理的物质保障机制”来进行解决。一是要实现各类党组织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党建资源共享;二是通过把管理经费纳入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财政转移支付范围、鼓励“两新”组织对本企业的党组织活动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党员个人对组织活动给予经费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

6.针对流动党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要为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一是以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二是通过对流动党员设岗定责和年终进行综合评议,促进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三是通过研究制定对一些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给以物质和精神奖励的政策措施,激发流动党员多做贡献的积极性。

二、“三会一课”

(一)概念

“三会一课”,即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可以使党员经常受到党性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怎样做一个合格党员的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不忘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从而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基本程序和有关规定

1.支部大会

(1)基本程序

①选定议题,提前通知全体党员。

②会议主持人报告党员出、缺席情况,宣布会议议题,开始开会。

③党员围绕进行民-主讨论和表决。

④宣布表决结果,形成支部大会决议。

(2)有关规定

①支部党员大会一般为三个月召开一次。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推迟举行,支部委员会必须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说明。

②支部大会必须有本支部三分之二以上的正式党员到会才可举行。

③大会决议必须经过应到会正式党员半数以上通过,才有效。

2.支委会议

(1)基本程序

①会前准备。确定议题、开会时间、地点,向全体支部委员通报情况,每一位支部委员作好参加会议的准备。②召开会议。主持人向到会人员报告会议议题和议程,集体讨论,形成决议,对落实决定事项作出明确分工。③整理支委会作出的决议或决定及会议记录,及时存档备查。

(2)有关规定

①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以随时召开。②召开支委扩大会议,要有超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04707/

推荐访问:流动党员管理规范 规范党员档案管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