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

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

时间:2017-01-01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一):老成都建筑分布情况

成都公馆分布情况

一是少城区域,从秦代少城到清代满城,该区域是成都历史最悠久、环境最优美的地方,是公馆较集中的区域,比如将军街的杨森公馆、夏之时公馆、仁厚街的刘湘公馆、金河街王钻绪公馆、东胜街唐式遵公馆等;

二是商业繁荣、交通发达的地段,如西沟头巷唐英公馆、鼓楼南街石肇武公馆、东行铜街熊克武公馆、陕西街刘文辉公馆、过街楼街刘存厚公馆、庆方西街邓锡侯公馆等;

三是郊区农耕发达区域,根植于天府农业文化基础的刘氏家族公馆,是川西平原最独特的人文风景。

成都市内现有分布情况:

1、公行道2号民国西式小洋楼,中国第一个牙科女博士张琼仙居住于此,现已94岁。门侧有戴季陶书“颐庐”二字。 (张博士现在成都市政府参事室参事)

2、华兴上街清代建筑的中式小院,有废井一口,大门上有石刻“古关帝庙”4字。

3、祠堂街《新华日报》办事处,周恩来抗战期间曾下榻此处,民国建筑。

4、法国领事馆旧址中式庭院,现为某幼儿园,清末建筑。

5、东珠市街刘存厚公馆,原有假山池沼曲桥走廊水榭。现存一中西结合式小楼,民国建筑。

6、西糠市街广东会馆,存残破中式建筑一幢,清代建筑。

7、黄瓦街庭院,现为“少城组合学校”,民国建筑。

8、西御河街中西式小洋楼一幢,民国建筑。

9、鼓楼南街原为刘湘所部石肇武公馆,后为成都市政府所在地,现为成都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现存有一个大门洞,民国建筑。(石肇武是个旧军阀 此人性格暴敛 荒淫 强抢民女不说 和家中用人也乱来 其妾又勾搭其家人,由于石公馆内的荒缪 从此成都老百姓有一个歇后语叫 石肇武的公馆--肇第(的)。肇的在成都话中就形容做事荒唐 成都土语中的肇把根(儿)就是取这个意思。此牌楼已被迁建到文殊坊,由江先生补充。)

10、武担山传说为古蜀王开明妃墓遗址,有塔、亭一座及假山,清初重建。

11、九思巷3号民间小四合院。门洞上书“大树家馨”4字,民国建筑。

12、桓侯巷“张飞祠”残存。原为杂院,现在整修。

13、青龙街三医院有民国小洋楼一幢。

14、花牌坊街有民国砖砌房一座。(这个还在。但电子高专附近都要拆迁,此楼前景堪忧。周围有栏杆围起。没找到入口)

15、马王庙街44号有四合院一座。

16、羊市巷传统民居小院。

17、和平街皇汉绣庄,3个四合院互相连接。

18、四圣祠街36号附4号四圣祠医院,现为二医院宿舍,民国建筑。

19、金河路柿子巷交接处有旧日本领事馆西式洋楼一座,现为军区后勤部幼儿园,民国建筑。

20、龙王庙正街41号邱家祠堂,建于1868年。(现状为居民院,未受保护。尽快)

21、李家钰旧居文庙后街92号民国建筑。

22、芳池街22号李家钰兄弟宅,民国建筑。

23、和平街16号严谷荪“书库”。

24、平安桥街天主堂,清末建。(原先礼拜堂已经被围起,无法进入)

25、上翔街基督教会礼拜堂,清末建。(于2008年重新修整。现状不清)

26、四圣祠北街神学院“恩光堂”,清末建。(现存。80年代及90年代都曾重修)

27、四圣祠北街二医院幼儿园等,清末建。

28、商业街民国“励志社”,现省委大院内,民国建筑。

29、支矶石街成都画院。 (已被重新修整,原韵不复存)

30、北糠市街大慈寺前“字库”,清建筑。

31、春熙路锦华馆内中西式建筑,为“基督教青年会”所驻。(已重新修整)

32、陕西街芙蓉饭店内陕西会馆,清代建筑。

33、东较场城隍庙街有原成都市城隍庙旧屋残存。

34、石佛寺街两座旧式庭院紧邻,民国建筑。

35、大同巷有10座小四合院相连,民国建筑。

36、原东丁字街派出所民国建筑。

37、华兴中街一民居民国建筑。

38、北较场老城墙。(现存,有部分城墙是后面新加上去的,现是军区围墙)

39 鼓楼南街清真寺

建议考察对象:大邑安仁古镇——刘文彩庄园

庄园占地总面积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时代为清末至民国,分布为南北相望的两大建筑群,南部俗称老公馆,北部俗称新公馆,南北相距200米。修建于1928

一1942中,占地70余亩,房屋三百五十余间,分老公馆、新公馆两处。庄园四周风火墙高达两丈余。当年刘文彩在这里每霸占一户农民的房产土地,就修一层墙,开一道门,整个庄园重墙夹巷。建筑十分侈豪,有长方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各种造型,处处楼阁亭台,雕梁画栋;各种格子窗栅,雕花门缕刻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吉祥博古图案等艺术装饰,多达数百种。

庄园内部分为大厅、客厅、接待室、帐房、雇工院、收租院、粮仓、秘密金库、水牢和佛堂,望月台、逍遥宫、花园、果园等部分。存有大量实物,是研究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的一处典型场所。

刘文彩公馆的大门最为气派,方柱、拱券、砖雕构成的西式门框,

其上的图案仍是凌空的鳌鱼,富贵的牡丹,吉祥的仙鹤等图案,按金、木、水、火、土形成的水形山墙和金形山墙连绵成公馆的墙体曲线。

刘文辉公馆大门的连体八字照壁,正中耸立起火焰状的西式立柱,构成静与动的完美结合。刘湘公馆则是在大门上勾勒出简单的西洋柱廊,里面的格局为前院、中院和后院的三进四合院,一楼一底的砖木瓦椽结构,呈现典型的川西合院式建筑,富庶与权贵,集中在华丽的西式门帘和西式客厅上

同时:整个安仁古镇都充斥着一个又一个的私家院落,较为集中,方便考察。

中式建筑特色:

分类情况: 1.屋顶形式——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2.平面布局——金箱斗底槽,中轴对称,围合院落:四合院。

3.小雕饰——吻兽,报鼓石,耍头,昂头雕饰,

4.形式: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徽派建筑的封火墙,陕西的窑洞的拱形(靠山窑,下沉式窑洞),干栏式(底层架空)。窗格的划分。

5.造景手法:远借临借(借景框景),屈折蓑回,隔而不断(对景墙),小中见大(小型景观)。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

【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

6.古建筑构件:斗拱,(承檐ling三声),椽子,(ling三声),望板,筒瓦,脊砖,兽吻。抱头梁,......

7.榫卯结构

屋顶造型:按等级分化

庑殿式建筑: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用。它是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屋

角、屋檐向上翘起。

歇山式建筑:采用四面坡和二面坡的结合,即东西两侧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

形,下部仍为斜坡。

攒尖式建筑:平面是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多见于坛

【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

、阁、亭、塔之顶。【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

悬山式建筑: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有正脊一条和垂脊4条。

硬山式建筑:规格最低,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脊同悬山式。

【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

卷棚顶建筑由于没有正脊,因此没有吻兽。另外,吻兽还包括合角吻,位于围脊四角,由两个正吻组成,直角相接、单面向外。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

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二):成都地名

“很少有人知道成华区的得名缘由,有人说因成华猪闻名全国而得名,这是不对的……”昨日,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民政局联合举办的今年第6期“同心行动·成都讲坛”在市图书馆开讲,市民政局局长肖化戎作《成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地名公共服务》的专题讲座,饶有趣味地“散打”了一盘成都地名变迁,现场300余名“老成都”听得兴致盎然。

鲜为人知 成华区这样得名

成都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几乎每一条街巷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肖化戎说,地名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指位名次,但却隐含着地与人、地与物、地与事的种种关系,是一座城市的“活化石”。比如,成都北门的驷马桥,因文人司马相如而得名,五个城区得名也各有“名堂”:锦江区因锦江而得名;青羊区因青羊宫而得名;金牛区因金牛坝而得名;武侯区因武侯祠而得名……

成华区的得名缘由呢?肖化戎卖了个“关子”,现场300余人中,仅几人底气不足地轻声说“因成华猪闻名全国而得名”。“ 第一,从历史沿革来看,该区是原成都县与华阳县交界地区,境内有成华乡、成华堰等。”肖化戎说,“第二,从解放后的地域特点看,该区是我市„工业精华区‟,有许多人才、科研精华,故名成华区。”现场市民茅塞顿开:

全市千余路名 无一重复【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兴起的改地名风潮中,大搞“一片红”。例如春熙路被改为反帝路,东大街被改为胜利路,牛市口改叫胜利口,盐市口变成了英雄口,西大街改为红光路,总府路变身为东风路……在农村,红旗、红色等名称到处都是,造成大量重名。肖化戎介绍,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1000多条街、路、巷、居民点的设标(路名牌)工作,其中没有一条路名是重复的。

督院街、东御街等这些街道,成都市民每天都在走。据肖化戎介绍,督院街、提督街、藩署街、学道街、盐道街、将军街、总府街等都是清代省级政<!-->府机关驻留地而留下的名称。至于东华门、西华门、西御街等地名,则是明代藩王府所在留下的陈迹。这些街名记录下了成都的历史;而顺城街、金河街等街名,则体现了成都的地形地脉;锣锅巷、染房街等街名,则反映了成都的地域经济;三多(多福、多寿、多子)巷、九如村等街名,则表现了市民心理和情感需要;暑袜街、五岳宫街等街名,则延续了成都地域文化与民俗民风。

收藏评分

(实习记者 吴凤)“八宝街原来叫笆笆街,大同巷原来叫大坟包,多子巷以前其实叫刀子巷。”呵呵……观众席上笑声一片。昨日,在成都图书馆“同心行动·成都讲坛”上,市民政局局长肖化戎为市民们讲述了成都地名后的故事。

相关。

九如村:得名于《诗经》。“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等语句就是后来“寿比南山”的来源,诗中连用九个“如”字,表达当时取名人希望福寿延绵。

三多巷:表现了成都人祈求和祝愿多福、多寿、多子的美好愿望。

解放前的一些书籍里面关于成都的地名中都有一个华西坝,然而,如今华西坝这个地名已经被一些现代化的城市名给永久取代了。为了纪念这个过去辉

煌过、也很有特色的地名,现且将这个地名也说一说。

解放前的华西坝还是一块完整、平坦、开阔的乡间田野,所以被称为“坝”,又因地处华西,而被称为“华西坝”。二战期间,美国在这里建了一所教会大学,也因这里的地名而得名,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解放后修建人民南路,将华西医科大学分隔成了两个校区,道路沿线也不断开发,华西坝的地名也就逐渐消失而为人民南路等现代化的城市名称取代了。如今,华西医科大学也已为四川大学所合并,“华西坝”这一地名更是在加快地为人们遗忘了。

十二、五丁桥【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

战国时期,秦王很想攻打富庶的蜀国,然而,苦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一计划不能实施。为了能够顺利灭掉蜀国,秦王想出了一个计策。一方面,他派人给蜀王送去了一个秦国美女,这个美女深得蜀王喜欢,然而,她却因思乡而每日忧郁。为了缓解美女思乡之愁,蜀王派人修建高台让美女登高远望故乡,并满足美女对于金银珠宝无限制的欲望,这些导致蜀国国库极度空虚。另一方面,秦王又派使者告诉蜀王,秦国有两个会生金蛋的石牛,打算送给他,但是,到蜀国的路太难走了,得蜀王自己开路去搬运回来。蜀王派使者去秦国探察实情,发现石牛果然能够生金蛋,蜀王遂令人修建从秦国入蜀国的道路。道路修好了,派了五个大力士才将装有石牛的车拉回蜀国,到了成都以后修一桥以通行,人们后称之为五丁桥。然而,石牛虽运回来了,也并不能生金蛋,随之而来的秦军却一举灭了蜀国。

秦灭蜀以后派李冰为蜀郡守,李冰父子在此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旱涝保收,被称为了“天府之国”。

关于五丁桥一名的由来,另有一说法指五丁并非五个壮汉,而是这里曾有五个部落在这里居住过。

十三、北较场

在古代中国,较场乃驻军的地方。成都自古即有东、南、西、北四个较场,虽然,朝代不断地更迭,但是四个较场的功能却没怎么变化,它们驻守着历朝的兵马,包括现今的省军区的位置依然是在西较场。这不禁会让人想起“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兵”这句话来。四个较场中,北较场名气算是最大的了,因为,这里曾是刘备登基的地方。

十四、春熙路

作为成都名片的“成都第一商业老街”——春熙路,早年只是一条窄街小巷。那时的商业中心分两处:一处是东大街,另一处便是劝业场,即现在的商业场。1924年,为让两个商业中心贯通起来,时任四川督理的军阀杨森着手拓建春熙路。为给这条路取个好名,杨森专门请来饱读诗书的双流县前清举人江子鱼老先生,援

引老子《道德经》里“熙来攘往,如春登台”之语,名为“春熙路”,自此扬名天下。

春熙路建成后,聚集了银楼金店、钟表眼镜、绸缎布匹、百货图书、银行报馆、像馆药店等30余个行业约200余家商户,成为成都当时一个新兴的商业中心。只可惜40年代末,兵荒马乱,经济崩溃,通货恶性膨胀,春熙路商业一片萧条,濒临灭绝。

建国后的春熙路逐渐恢复了商机。春熙路的“老字号”更是名声在外。成都市第一家专营“文房四宝”的“胡开文文具店”、久负盛名的古籍书店,珍藏不少历朝历代的文史资料和古旧典籍;“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等成都名小吃也是市民津津乐道的;“漱泉茶楼”、“饮涛茶楼”每天座无虚席。1992年开市的夜市深受市民和各地游客的青睐。

现在的春熙路商圈,系指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的区域,面积约300亩。云集了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百盛、伊藤洋华堂等大中型商家,奠定了春熙路在成都的商业中心地位。

春熙路改造2、3期将完成步行街向周边的延伸。向北跨过总府路,直至华兴街,形成商圈的餐饮娱乐区;向西将贯通荔枝巷、青年路,与成都市中心另一个核心商圈盐市口商圈连为一体;向南覆盖东大街与青石桥区域形成专业市场贸易区;向东直接与大慈寺相连。改造后的春熙路,将初步建成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步行商业区。

柳荫街的得名,小时候听老人讲,应该追溯到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之时,据说当时义军的内线均住在“柳荫街”,大家都知道,张入川滥杀无辜,义军的内线就以柳枝为记号,避免被杀,后来这条街就得名为“柳荫街”。不知对否,与布衣商榷!

茶店子

茶店子以当地曾有一茶社而得名。《成都县志》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成都有地名茶店子。”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

在很久以前,茶店子四野荒凉,为埋葬死人之地,每年清明节扫墓人络绎不绝,年深日久便踏出一条小路,可通骡马,亦为驿道。在这条路旁有一刘姓穷家小户,借此搭茅草棚数间,为扫墓歇脚之人提供香蜡钱纸和便宜茶水。所以,来往行人便称此茶棚子为茶店子,大约在清同治年间便确定了此地名。 茶店子真正成为场镇是在1940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当时伪四川省政<!-->府及部分官员为躲避日寇飞机的轰炸,躲避到了茶店子,人多房不够,不得已伪成都县政<!-->府扩修茶店子,使原半边街的茶店子有了店堂,形成三街四巷,稍像一个小场镇模样。

茶店子也曾有“子路场”之名。起因是时任成都县县长的陈子路,见此茶店子集有省政治经济部门以及地方税收又大增,觉得这地名已不适应了,便发出通告,改名为子路场。定下了首个赶场期。在1941年5月初的首个赶场日时,在庆贺开场的戏剧锣鼓声中,日寇飞机突至轰炸,把茶店子炸得墙倒壁塌,血肉横飞。百姓士绅怨恨之气一时朝陈子路而发,皆说是因他改场名,乱定场期引来的灾祸,强烈要求恢复原“茶店子”的场名。不得已,陈子路宣布通告,恢复原“茶店子”之名。仅存一天的“子路场”便寿终正寝。“茶店子”一名因此得以保留。

成都北较场是做什么的(三):2015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第1篇:沙发市场调研报告

一、市场调研

目前市场上的沙发按照材质主要分为木质、真皮、布艺、以及二者结合四种,木质沙发:直接由各种木材打造,坐垫和靠背上没有任何面料修饰,实用性和环保性比较好,但原木较生硬,舒适感不强,没有人性化设计难以满足现代沙发舒适性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沙发高档品牌主要有以整体家居布置、沙发配套为主的全有家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01355/

推荐访问:成都东较场 成都较场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