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乡镇调研汇报材料

乡镇调研汇报材料

时间:2016-12-30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乡镇调研汇报材料(一):笪桥镇工作情况汇报(市组织部长到乡镇调研汇报材料)

笪桥镇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何部长、各位领导:

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对笪桥的工作十分关心,这次何部长到我镇调研指导工作,对我们是一次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借此机会,就我镇当前的工作情况作个汇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笪桥镇的基本概况

笪桥镇地化州、廉江、吴川三市五镇交汇处,面积94.6平方公里,人口47000多人,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2条自然村。笪桥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镇,黄瓜干、水蒸鸡是笪桥镇的土特产和美食。全镇有基层党支部27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4个,全镇共有党员 1195人。目前在岗在职镇干部69人,其中镇班子成员13人,平均年龄为39岁,其他公务员15人,事业干部31人,雇用干部 7人。村“两委”干部63人。

二、去年以来所做的一些工作

去年,我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理清工作思路,带领全体镇、村干部,转变作风,努力完成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了市下达的税收工作任务,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5元。目前,全镇政通人和、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经济有增长。“三农”工作。我们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镇形成了以香蕉、甘蔗、黄瓜为主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发展格局。去年,全镇甘蔗种植面积1.65万亩,产值

4500多万元,香蕉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产值8000多万元,黄瓜种植面积9000多亩(含复种),产值3500多万元。招商引资工作。去年来,全镇引进房地产项目及城镇建设项目2个,投资额将近8000万元,洽谈中的项目有纸板厂和黄瓜厂两个项目,投资额约为500万。

2、城镇有新样。投入了250多万元建设了笪桥文化广场;投入了1200多万元建设了笪桥镇综合农贸市场和桥御苑商住小区及开发区的排水、排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50多万元安装了圩镇街道路灯,并已在元旦前投入使用,大大提高城镇品位。

3、农村有新貌。投入资金280多万元,建好镇道、村道120多公里;投资50多万元,在圩镇及村委会建设了一批垃圾池,添置了一批垃圾车、垃圾桶等环卫工具;投入10多万元建设了一批农家书屋、农村影剧场和文化室;全镇先后创建了高志塘、石板、瑶埇、边岭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4、扶贫开发。积极主动做好扶贫单位沟通协调工作。去年扶贫挂点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区安监局为仓背村建成了农贸市场,引进了制衣厂,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业的问题,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茂名市地税局为山华村建成了食用菌生产基地,增强了村级集经济的“造血”功能。利用扶贫契机,先后建起了6个村级农贸市场,提高了村级有钱办事的能力。

5、镇村两级换届选举。在镇村两级换选举工作中,我镇精心组织、严格程序、依法依规、强化督导,选出村“两委”干部 63人,选出镇班子领导13人,完满完成了镇村两级换届选举工作任务。

6、社会管理。筹集资金8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警用器械,在圩

镇范围内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了9个治安亭;投入了50多万元,建设了18个大型的计生宣传长廊和制作了一批宣传牌匾,促进了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由二类镇跃升到一类镇的目标,去年被茂名市评为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7、民生建设。全镇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安装了自来水管网;积极发动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去年为病患者报销各类医药费用400多万元,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对全镇62名“五保”实行了集中住院供养。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工业发展缓慢,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第三产业比重低。

2、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农业、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功能不全。

4、维稳信访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信访形势不容乐观

5、乡镇干部缺编较多,事业干部、雇佣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东承转移、南靠核心、西借政策、北拓腹地”四大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引资引贤、城乡宜居宜商、民营经济培育、党建网络建设”五大提速工程,我镇作为西南部组团的一员,今后一段时期,我镇必须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空港物流基地和空港型农业,做大做强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带好一支队伍:我们坚持按照“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要求,加强镇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素质和执政能力建设,强化镇村干部管理,全面加强对镇村干部的培养和锻造,把镇村干部的意志和精力集中统一到落实市委市府各项决策上来,统一到农村基层各项工作上来,全神贯注抓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

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实现特色经济强镇目标。按照“强一壮二促三”的经济发展思路,即:做强农业支持产业,壮大现有企业的规模,壮大产业集群,坚持把招商引资、规模企业的引进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以上。二是实现宜居宜商乡镇目标。结合笪桥镇总体规划,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改造旧区,推进新区开发、新农村建设、城乡清洁工程、民生工程建设,提高圩镇人口集聚度,建成产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城镇。

推进三项工程:一是推进创先争优工程。创先争优活动中做到“四个结合“:一结合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四大发展战略,推进五大提速工程”的发展目标,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二结合市委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和镇委推进的重点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三结合强基固本,在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四结合“双到”工作及扶贫济困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二是推进平安和谐工程。综治信访坚持稳定第一,实行标本兼治,全面落实稳工作机制和领导责任制,努力排调各类矛盾纠纷,依法处理农村基层信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用重典、下重拳、施重力,提高

人民群众的安全指数,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力保我镇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排在化州市的前列位置。三是推进民生建设工程。抓好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江头水库、横岭水库的扩容和除险加固;完善硃砂、木威塘、石板、水垌、旺村、西埇、边岭、白头等泵站的建设;修复疏通江头水库灌区东、西两大干渠和其他水利设施的建设;推进村级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年内实现自来水供水管网铺设到部分自然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抓好乡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年内完成30公里的村道硬底化任务,完成新农村建设点房前屋后、村内道路及公路两旁的绿化及“穿衣戴帽”工程。

实施四大战略:一是实施产业富镇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强“甘蔗、黄瓜、香蕉”等农业传统支持产业,提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水平,确保年内全镇黄瓜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含复种),香蕉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二是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内做大做强笪桥装修工程公司、笪桥糖厂、常达木业有限公司、翠的特产食品厂、笪桥纸箱厂、山华食用菌生产基地等企业,争取引进上规模的纸板厂、黄瓜加工厂,鼓励和帮助企业搞好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促其经济总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三是实施商贸活镇战略。充分利用笪桥优越的地理位置、人文优势,大力发展空港物流基地和空港型农业,大兴商贸流通业。年内完成笪桥汽车客运站、笪桥加油站、笪桥综合农贸市场和笪桥大酒店等工程项目的建设,进一步繁荣笪桥经济。四是实施和谐兴镇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重点改善师生住宿条件,继续抓好中心

乡镇调研汇报材料(二):2014年xx镇民政调研汇报材料

2014年x x镇民政工作

汇报材料

一年来,我镇民政工作在县民政局的关心指导、大力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理念,以打造“阳光民政”为目标,充分发挥民政工作职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将民政工作做细做实做全,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生活问题,为构建我镇和谐安定幸福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城乡低保工作。

1、城乡低保管理。严格把握标准和低保审批程序,坚持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超标退保。按季度对全镇x户x人低保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其中城镇x人,农村x人;通过入户调查,因生活改善和其他原因,共退出低保户x户x人,新增低保户x户x人;续保x户x人。截止x月份,全镇共有低保户x户x人,其中农村低保户x户x人,城镇x户x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x元,其中城镇低保金x元,农村低保金x元。【乡镇调研汇报材料】

2、低保公示。

低保做到长期、及时公示,实行镇、村、户三级公示。

3、城乡低保系统录入。

按县民政局要求按时完成城乡低保系统录入工作。

(二)农村五保、福利院管理工作。

多方筹集资金x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包括下水道、住宿房间、厕所、室内电线、电灯、床、床上用品、洗漱用品及厨房设施设备等,现已全部整修结束。为x人农村分散五保进行了走访调查,每人配置x套衣服。及时兑付了五保金。

(三)救灾救济工作。

1、全年按时核查、上报各种各类灾情,积极做好各类灾情救助工作。

2、对救灾申请实现村(居)调查-民政办核查-领导抽查-班子会研究-公示-打卡发放,使救灾资金完完全全用在需要救助的困难户上,资金全部实现打卡发放,严禁现金发放和代领;严格实现专款专用全年无违规使用救灾资金情况发生。

3、集中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4、对襄渝铁路伤残人员、矽肺病、精减职工进行全面清查,及时清退死亡人员、不符合条件人员。

(四)福彩助学、孤困儿童、城镇三无人员救助和殡葬改革工作。

1、全年福彩助学共资助x人。

2、新调查上报孤儿x人。

3、城镇三无人员x人。

4、按时完成各项殡葬改革上报工作。

(五)优抚双拥工作。

1、落实优抚政策。在x月份组织镇卫生院进村入户,对x名优抚对象进行医疗巡诊,送去了避暑礼包一份。春节、“八一”期间走访慰问优抚家庭x人户,全年发放优抚慰问金x元

2、重点优抚对象。完成了x名重点优抚对象优抚金的核发,全年共发放优抚金x元,完成x名农村籍年满x周岁退役军人生活补助调查申报。

3、烈士、伤残军人换证情况。根据通知,按照烈士证明书、伤残军人证换发的原则、要求,全镇完成x名烈士遗属《革命烈士证明书》和x名伤残军人《伤残军人证》换发。

4、组织x名退役士兵参加就业招聘会。

(六)基层组织管理、地名规划、社区治理、社区养老。

1、完成三汇社区服务站和三汇社区农村幸福院的建立。

2、上报本镇村(居)组区域建制, 按时完成上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

3、规范村(居)务公示、记录情况。

(七)社会组织管理。【乡镇调研汇报材料】

按照“新登记和备案”的标准要求,督促本镇x家社会组织参加年检,财务审计工作。

(八)财务管理。

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发放。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政财务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各项制度的执行

力度,以制度管人管事。

(九)其它工作。及时完成了县乡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宣传不到位,正面引导少,导致群众对政策不清。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村里大小的会议,有的行动不便、有的忙于农活,不愿意来参加,就少了学习政策的机会,只能对政策一知半解,对政策了解不透彻,间接造成政策执行不到位,引起了群众的一些误解。

(二)人员不足,千头万绪,工作中存在有漏落和未全力办理的现象。

三、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在宣传党的好的政策方针的同时,也要加强全民的道德素养,价值观的宣传,全面提升全民素质。

四、2015年民政重点工作思路 (一)加强低保动态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执行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规程和动态管理规范。深入推进完善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加强城乡低保季度核查工作和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工作,巩固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做到公平、公正。

(二)救灾救济工作。 提高灾害救助水平,加快应急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镇、村二级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综合协调

机制和灾害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规范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强化工作保障能力。

(三)社会救助管理。

认真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做好街头流浪末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解救的被拐卖妇女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健全社会救助制度。认真贯彻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深入宣传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规范好临时救助制度,加强临时救助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提高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水平。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提高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能力与水平。

(四)优抚双拥安置工作。

一是抓好优待抚恤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时兑现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时按标准发放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金。

二是积极配合完成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鼓励和引导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加大退役士兵安置现行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妥善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

三是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创建活动。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促进双拥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四是切实解决好复退军人实际困难。认真落实各项优待政策。及时解决复退军人生产生活困难相关问题,将问题化解在

乡镇调研汇报材料(三):2015乡镇调研报告

乡镇调研报告(一)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01028/

推荐访问:乡镇工作汇报材料 乡镇党建汇报材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