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语文学术论文

语文学术论文

时间:2016-12-2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语文学术论文(一):小学语文科学术论文

小学语文科学术论文

巧用信息技术 培养想象能力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禾云镇中心幼儿园 周颖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作为高科技产物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也渐渐融入我们的课堂。现代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视听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它将声、像、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让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

【关键词】播放录像 运用课件 据文绘图 巧抓空白 演课本剧

【正文】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丰富的想象,爱迪生就不可能发明电灯;没有神奇的想象,蔡伦不可能发明造纸术。想象力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许多可以激发想象的素材,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当前教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情,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一、播放录像 启发想象

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动态和演示效果,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小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

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与逻辑性成分逐渐增强,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能把抽象的字词以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观看色、形、声合一的录像片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看图课文,可以先出示录像片,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欣赏《语文》S版第五册《瀑布》之前,播放从声音、颜色、形状三方面展示了瀑布的美丽、壮观的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感官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瀑布的画面,提问:1、你看见了怎样的景象?(瀑布美丽的景色)2、你听见什么声音?(海浪的声音)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3、瀑布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它象什么?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在教学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假如你是瀑布的一颗水珠,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颗水珠,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水珠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教学活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通过播放录像,能不断启发学生想象。小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表象越多,他们的想象力就越丰富,越开阔,创造性思维就越能得到发展。

二、运用课件 激发想象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随着表象的积累而不断发展的。没有展开合理的想象,肯定不利于语言的表达。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声音、图象等因素直接对学生进行感观上的刺激。低、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易受新颖事物刺激。在阅读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以更好地激发想象力。例如:在教学S版第五册《锡林郭勒

大草原》第二自然段时,课件出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让学生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激发情感,想象创新。出示幻灯片“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引导学生看课件并理解: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歌曲、乐曲、配乐诗朗诵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湖水里能映出什么?(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学生因视觉、听觉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理解了课文内容,促进进入美丽的情境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重视形象感染,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挥协同作用。

三、据文绘图 展开想象

教师借助多媒体画面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了语言文字表现的内容,激发学生产生合理想象,并在想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布莱克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进步诗人和画家。他从小喜欢想象,六岁那年放学路过一座公园,在夕阳的余辉里,树木花草呈现出一片迷离的五彩斑斓的颜色。这情景让小布莱克目荡神迷,顿生奇想,眼前出现了一片美妙的梦幻:许多漂亮的仙女身穿彩衣,生着翅膀,在公园里嬉笑游戏。这就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奇妙的想象世界。

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象。如教学S版第二册古诗《登鹳雀楼》时,先介绍鹳雀楼,然后运用课件图面,逐句理解。上联就登楼所见,以高度的艺术

概括能力,把黄昏时的一片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下联:诗人由眼前壮丽景色,又想到了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于是又吟唱出极富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田地。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思维活跃,脑海中出现了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诗意绘成图,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更加体会其真实内涵。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此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汇成一幅图,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然后运用实物投影,把学生创作的画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不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热情。

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准确地理解了古诗的含义,发挥了儿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不断扩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打开思考的空间,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学生生成的意想越多,产生的联想越多,想象的效果就越好。

四、巧抓空白 丰富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空白”进行个性填补,激活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建立起文本和读者沟通的桥梁,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鲜明的深刻体验。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空白点,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维形象性训练的良好契机。空白是作者无意或有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空间。它能够驱使读者去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使读者对文章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许多优秀作品中,往往都留有“空白”。教师抓住文中艺术的“空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的说话训练,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如教学S版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老师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flash课件后,问学生:“小蝌蚪找到妈妈后,有些什么话要对妈妈说呢?”然后,让学

生自由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妈妈,您是我们的好妈妈,我们很想您!”有的说:“妈妈,我们找您找得很辛苦啊。”还有的说:“您为什么以前不和我们一起生活呢?”学生观看了课件,更深刻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说话练习,搭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在短短的时间内,学生说出了很多话语,这样不仅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同时还使学生产生成功感。由此可见,巧抓文中“空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的“空白”既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又给学生创造了展示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象,既能丰富课文的内容,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演课本剧 培养想象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极强的表现欲,特别偏爱童话、寓言故事。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点,把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想象人物(动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动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再脑海中再显人物(动物)的形象,通过表演进行再创造。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后,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大屏幕出示《狐假虎威》的背景图,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问学生:“想一想: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了狐狸的骗,会怎么样呢?”先由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戴上动物头饰,表演喜欢的角色,然后在班内选出角色中表演最好的学生进行表演。学生演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郑嘉豪演得很好,他的神态就像一只特狡猾的狐狸,他的神态、动作、语言把全班同学都逗乐了。

通过课本剧表演,学生不但更深入理解了故事情节和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学术论文(二):语文学术小论文(例文)

《围城》的艺术,艺术的围城

——小议《围城》的语言艺术

广东广雅中学 高一( )班 杨媛淇

【摘要】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如在中国文学史上筑起了一座围城,他人可以仰视但难以超越。《围城》能获得如此地位,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功不可没。在此就让我们从修辞手法、写作特点、行文风格这几方面,一起来欣赏《围城》的语言艺术吧。

一、巧喻连篇,浑然天成

钱钟书先生对比喻有如下理解:“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同之处,否则无法分辨。两者不合,不能相比,两者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欲高。”?《围城》中那些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比喻,是先生对自己理论的完美实践。

比喻句构成了《围城》中最精彩的部份。有人统计过作品中的比喻句有一千二百多条。看似无理的比喻句其实无比新颖准确。

就以我最喜欢的《围城》一开头的那个比喻句为例吧。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这个比喻句的主体是夜,喻体是浸了油的纸。看似毫不相关的东西,通过作者的妙笔连接起来,让人觉得无比妥贴。一提到油,人们除了想到它的黏糊外,还有它那种半透明泛着黄的色泽。夕阳西下,黄光笼罩大地,天色不甚明亮也不甚黑暗,恰似一张泛着暗黄色泽的薄油纸。此处将夜与油纸联系起来,突出了夜色渐临、天光渐褪的轻微模糊感,让人再次领略了那种“薄薄一层的夜浮上天空,逐渐蔓延开,占据了朝的位置”的感觉。现在想想当我们看见傍晚的天空时确也有类似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一般只停留于我们模糊的意识里,顶多会想到什么“傍晚的天空抹上了胭脂”这种简单浅显的比喻,而不会像先生那样敏感地捕捉暮色初临的神韵。

“饥饿象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

这一个比喻则把“饥饿”比作了“镊子”,于是饥饿感顿时成了一个有形的可感知物体。

类似于“胃里被火烧火燎着”,把饥饿比作镊子更加突显了“饿”给胃所带来的煎熬——就像饥饿的镊子在他的胃里戳来戳去,叫他难以安眠。而“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暗示着意志战胜了饥饿感,方鸿渐的精神状态最终再次进入一片浑噩。“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样也是死的样本。”这在侧面也烘托了方鸿渐在精神上痛苦、疲惫而又不断麻木的精神状态。

从上面两个比喻,我们便可以窥见钱钟书先生语言创作的一个风格:想别人所未想,大胆地把两种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人们细细品味与咀嚼尔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再妙不过的比喻。钱钟书先生的创新思维由此可见一斑。

二、妙笔连珠 善用谐音

《围城》妙笔还妙在情节上环环相扣,结成一串珍珠,令小说大放异彩。

例如船上那么仔细地描写了孙太太的儿子的相貌,是为了和后来出场的肥头大耳的曹元朗连上关系。方鸿渐买文凭一节到后来又扣上了韩学愈的假博士之环。韩学愈的假博士顺便拉上了高校长的“老科学家”和韩太太的“伪美国人”。原本寥寥几个情节一经环扣顿时丰富了情节。读者看得忍俊不禁的同时,还领悟到当时所谓的“名校”“新诗人”“权威”无不是些打着欺骗幌子,徒有其表的庸俗之物。可见,先生着墨之错落有致,点滴成声。

钱钟书先生在行文中还巧妙地运用谐音,调皮地拿自己笔下的人物开涮了一把。苏文纨之所以姓苏,唐晓芙之所以姓唐,好让周太太骂鸿渐时更显出“芝麻酥糖”之双关妙语:“什么酥小姐、糖小姐会看中他。”周太太一家之所以姓周,都是为了方鸿渐的父亲好在日记里写方鸿渐不食“周”粟。为了把李梅亭骂个痛快,先生干脆借赵辛楣的脑瓜找出一个“梅亭”的同音词来“mating”(交配)把这个道貌岸然的老色鬼毫不留情地嘲笑了一番。

梅亭,梅亭,既然是以傲骨的冬梅为名,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这个李梅亭真是一个有铮铮傲骨的孤绝文士。实际上,这个国民党教育体制内的学官,高校的教导主任,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男盗女娼,脑子里只有“交配(mating)”、男女关系这么一回事儿。一个“梅亭的”名字,便点出了他的思想境界。

从他在书中的实际表现看,如在长途汽车上讨好萍水相逢的苏州女人,在小镇上勾搭妓女,见了女人就伸手和人家握手,此人就是一典型的老色鬼形象。但他在大学的教员面前又煞有介事地说什么“自古中西都将师生恋爱视作教育丑闻,所以未婚男教员不宜当女学生的训导”。结果末了方鸿渐引用了一句路上苏州女人对他的“赞语”——“衲是好人啊”便将他弄得无话好说。看到这,实在是让人痛快不已,觉得这名起得真是恰当、巧妙。

而在笑过之后,我又不禁深深佩服起先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渊博广泛的学识。

三、嬉笑怒骂,讽中有泪

“那十五六岁女孩子的打扮,活像姹紫嫣红的大花园,又像在三棱镜下色散的太阳光。只差一些轻浮蜂儿蝶儿凑过去。”

这又是个比喻,表面看来是夸女孩子做西洋打扮艳如“大花园”“太阳光”,最后一句“只差一些轻浮蜂儿蝶儿凑过去。”又一下子把先前的“赞赏”打到谷底,只留下对于“俗艳”的讽刺,是典型的先扬后抑。但作者想要讽刺的不止是一个年轻女孩子的俗艳打扮。正如作者所写,当时的都市里“只养一个女儿,不惜工本的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创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

由此可见,中国人崇洋和努力洋化的结果,得到的只是一些“美容院理发馆”的“洋时髦洋姿态”,以及“教会学校”的洋玩艺,庸俗肤浅甚至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温雅敦厚,形成大都市里上层知识分子的怪模样。如果说之前作者嬉笑怒骂的对象还是那些知识分子的愚蠢鄙俗。那么至此,作者想表达的已不是一般的对个人的讽刺。他要讽刺要反抗的是一种文化堕落。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就像一根粗俗的刺扎进了中华民族厚实淳朴的掌心中去。所谓的西洋文化究竟是什么?本民族的文化就这样被舍弃吗?——纸背后,我们听见的是一位正直之士似笑实泪的沉痛呼号。

《围城》中大量使用了这样的讽喻,在冷嘲热讽中横生妙趣,但作者在行文中也流露出了弱国子民的悲哀。当方鸿渐去轮船码头准备搭船,到三闾大学去时又遇见了在海轮上看见的法国警察。“一个寒窘可怜的乡下法国人,现在倒成了挺胸腆肚子的‘大蛤蟆’。一个殖民者,在殖民地上首先是趾高气扬,这是第一个特性。既然在殖民地上,盘剥殖民地的民脂民膏,必然养得肚胖臀胖。”?

“大蛤蟆”刻画了法国巡警得意又愚蠢庸俗的形象,与法国巡警来华前“土里土气的乡下人”形成了鲜明的外貌对比。一个小小巡警尚且如此,那么那些常驻租界的外国高官又该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呢?这句话明写西方殖民者在中国地位高高在上,暗示了殖民者在中国的疯狂掠夺。以热讽抒哀情,更突显其“哀”。

先生在把这帮洋恶棍的丑恶嘴脸写得淋漓尽致的同时,又代表了被压迫的广大中国国民发出了悲痛的哀叹——连这样一个乡下人,只因为他来自殖民者的国家便可在我们的国土上作威作福。我们的祖国何时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平等,何时才能救她的子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吶!

四、以小见大,社情写照

作者在描写中国社情时,还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方家的婆媳关系就是中国社情在家庭方面的典型代表。

“大家庭里做媳妇的女人,平时吃饭的肚量要小,受气的肚子要大;一有了胎,肚子真大了,那时吃饭的肚子可以放大;受气的肚子可以缩小。”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中国,婆婆和媳妇的争斗是根深蒂固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多年媳妇熬成婆就是当时的婆媳关系的真实写照。”?这个“熬”字,带有很深的意味。所谓“熬”,就是忍气吞声、任劳任怨地接受传统观念加于女性的一系列限制,对个性进行彻底的改造以成为受公婆喜爱的“贤妻良母”。而像方鸿渐家这种“大家庭里的媳妇,几乎都没有任何地位,要少惹麻烦多做事,更要忍受来自一家大小的闲气。”?。“婆婆的权威就是媳妇的“熬”体现出来的。”?在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结构及上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在媳妇自己还未成为婆婆之前都不得不屈服于婆婆的权威。

原本在传统社会里的婆媳力量对比中,婆婆占绝对优势。但到了近代,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思想在各种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得到广泛地传播,女大学生女权主义者也频繁活动,要求妇女解放,要求男女平等。不得不说在这个时候婆婆对媳妇的态度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但在方家这样传统守旧的老文士家庭中媳妇接受的仍是“服从婆婆”这样的传统教育,“她们对未来还是存在一定的“期望”:即她们还能成为传统社会中有权威的婆婆。”?

不过,一旦媳妇怀孕了,婆媳关系立即产生大变动,媳妇地位大大提高了,有时候公婆还得让步。作者以“肚子真大了”,则“吃饭的肚子可以放大,受气的肚子可以缩小”,幽默地说明这个现象,语言既深刻又风趣。

而在校长高松年身上则凝聚了当时“高校校长”最典型的性格。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科学,日新月异,是不断进步的,一旦老化,也就跟不上时代,至于科学家,需要知识的基础,需要经验的积累,因此“愈老愈可贵”。而高松年只顾着人事经营政治投机,其花在科学上的精力虽然不知是否全无,但起码文中全无体现。 “老”字精练而深刻,一针见血道明了高松年只是打着科学家的旧牌子来跻身政坛,并无多少真材实料。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学术界社情“仕而不优则学”的风气。

综上所述,《围城》里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或多或少都代表着自己所处的那个阶层的特点。一一分析,便能发现人物描写下的真实社会写照。

五、心理刻画,发人深省

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一批精神空虚的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群像,也描绘出他们生活的那个污浊的社会环境。在文中,婚姻、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个围城,无数人闯进去起初还能反抗到最后也只能向恶屈服。正如方鸿渐,他也曾经相信过,希望过,追求过,但最后还是日趋懦弱,日趋沉沦。

小说通过对鸿渐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揭示了他灵魂和命运的变化。起先,方鸿渐归国后逗留在繁华的上海。在这里,他迷恋上了唐小姐,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憧憬。当被唐小姐识破本性后,方鸿渐的精神一下子跌到谷底。“方鸿渐把信还给唐小姐时,迟钝并无感觉。过些时,他才像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地心痛,就像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298470/

推荐访问:中学语文学术论文 初中语文学术论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