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流浪短文

流浪短文

时间:2014-04-26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流浪短文(一):孤独 民间 流浪作文

1

我想写的是一些“孤独”的作家。

当代文坛上,许多作家都与时代保持共名,追求商业效应或是市场回报。自觉遵循文人价值立场的作家并不见多。这当然与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有关,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下文坛被异化的典型反映。然而,仔细观察,我们会欣慰的发现有那么一群文人,从始至终的都在恪守传统文人的精神立场,以不倦的姿态耸立于当代文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民间的视野来抒写各自对文化的取向。

2

张承志是一名回族作家,信仰伊斯兰哲合忍耶。张承志始终将自己放置民间结构当中,通过对民间文化的反思,对世人展示民间生存空间,并以此试图构造一个当代都市中精神救赎的圣地。在张承志笔下,写的最多的是内蒙广阔的草原,其实这不是简单的实物描写,更多的是作者将自己的精神寄寓在像草原这样的大自然中,完成“小我”与“大我”的飞跃。无论是《黑骏马》,还是《金牧场》,包括成就最高的《心灵史》,都融合了作者对于民间价值的思考与咀嚼。这种与主流意识脱节甚至隔离的心理表现,使张承志显得孤独,这可以从他的一本随笔集《荒芜英雄路》中领略出来。要理解张承志的作品,不得不考虑到民间结构的内置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作者精辟的思想与感知。而与张承志同是回族的作家霍达,虽然作品《穆斯林的葬礼》获得很多好评,但遗憾的是其中对于民间文化挖掘深度不够,这就难免使作品沦为通俗小说之列。

和张承志一样热爱抒写草原的作家还有一人,他就是已故的诗人海子。海子不是一个民间艺人,也不是农夫村客,但是海子的诗里却到处洋溢着民间的韵味。这就使得海子的诗歌有着独特的审美空间,也是他区别于其他诗人的重要因素。海子笔下的意象,都是民间中到处存在着的,比如“清水”、“白米”,比如“石头”、“麦子”,正是这样的民间同质,让海子诗行中充斥着民间文化中的微苦情结,也就让海子的诗歌读来有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海子所表达的原始、天然的意蕴,也都是民间文化的延伸和外现。由于海子深刻的了解民间价值和隐藏的民间微苦,也就造就海子“孤独”的不群性格。海子在都市里是孤独的,只有在民间,他才能感觉自己最真实的存在。

3

提到民间,就不得不让人想到沈从文和汪曾祺这师生二人。两位都是民间抒写的大师,虽然逝世多年,但他们笔下对于民间的刻画和描绘,依然让人读之爽然。

沈从文是湘西世界的神话制造者,由于他对湘西如画如韵的描写,使得湘西这个民间社会令人神往。读沈从文的作品,不难理解他的理想人生就是民间质朴纯真的生存状态,这样小翠也就成为沈从文心里最为向往的人格操守。整篇《边城》,到处都是民间话语,有水有山,有船有河,想想如果《边城》少了民间结构,那会是如何的黯然无色。同时因为沈从文太过于对民间价值的坚持,就直接导致了建国前后他的孤独感。当时知识分子的私人话语被政治强压,沈从文笔下对民间的执着也就涣然消散,那种失落的孤独感可以从出版的“火凤凰”系列《从文家书》中体会出来。当代对于延续沈从文湘江风味的作家似乎已经没有了。【流浪短文】

只有韩少功的一些作品才隐约着湘湖的民间情结,比如《马桥字典》。《马桥字典》是民间世界的展现和创造,里面对于风俗、地理、物产、人物等的描写,都蕴涵着民间的隐性结构。从这一点来说,韩少功似乎也有民间文化价值的趋向。

而汪曾祺则醉心于他的苏北高密世界。从《受戒》到《大淖记事》,以至于后来的《异秉》等一系列小说,都有汪曾祺民间立场的阐述。其中冲淡浑朴的语言,便分明是民间文化的再现。更无须说《受戒》里的水世界,和《大淖记事》里的纯人性世界。汪曾祺和沈从文都潜心于写民间的水,其中水中寄予的理想和生存方式,都是民间文化的反射。

4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流浪短文】

5

构成当代民间文化的独特风景的,还有贾平凹这为陕北大侠。他笔下对商州风俗风情的描写,是当代文坛上任何一人都不应忽律的视线。如果说前面的几位作家写出的民间是微苦的话,那么贾平凹笔下的民间则是轻快的。他通过描绘秦汉文化环境中的人物风土,展现民间美好人情,塑造了高旷黄土山坡上最具诗意的民间世界。

那么如何理解贾平凹的孤独?这恐怕是许多研究学者容易忽视的一个私人感受。其实从贾平凹的作品中便可以领会出来,如长篇小说《浮躁》,其中对于都市文化的批判和忧虑,不免就浸染着作者“孤独”的感知,再看他的《怀念狼》,书中更始直接揭示了都市文明的肮脏和浮躁。贾平凹是位冷酷的秦川方丈,守侯着他的那块民间领地,一年一年的感受民间文化。

6

我想再说一个由都市转向农村的作家——冯骥才。

冯骥才以前是写反思文学的著名作家,对于民间,似乎没有很好的抒写。就算有,也只是在他的《神鞭》中粗略感知到而已。而现在,他不仅提倡民间立场的写作,更是以自身实际的行动深入到民间,挽救民间文化的丧失。显然,冯骥才作为一个有敏锐判断力的当代作家,深深体会到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和民间文化逐渐丧失的焦虑感。

中央电视台一段时间有个节目叫“感动2003”,其中冯骥才便是2003年感动全中国的人物之一。而这份感动,便是他对于民间文化的挽救和呼唤。从杨柳青镇的民间艺画,到民间各地的精湛剪纸,都有冯骥才忙碌奔波的身影。如果没有那种文人的天性关怀,如果没有对于民间世界的坚持恪守,这些自然丧失的民间文化,谁来挽救?谁来挽留?

我呼唤冯骥才这样的知识分子,呼唤最具赤子之心的知识分子。

7

民间是人性最纯美的所在。在时代飞速前进的现代,我们更该努力的保留民间这个干净的空间。当代作家更该自觉的展示民间价值,更该自觉的以民间文化抒写时代精神。这是我想看到的,相信也是许多良知者想看到的。

流浪短文(二):阅读_流浪与回归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流浪与回归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要告诉人们的,恐怕是说爱情像“城堡”,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寓言”。其实,推而广之,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态度,大抵破口止匕。

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对于困守一隅的人来说,这句歌词的魅力太大了, ① 人们往往不大清楚外面世界的真情。凭着想象绘出许多精彩的色块,常常羡慕那些流浪者的生活,心里总有一个“出去”的念头。② 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要生出厌倦的情绪。

他们在心底自语:既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不出去走走看,也不枉一世的时光。于是,有从婚姻的城堡纷纷走出去的,有从熟悉的故土纷纷走出去的,有从乏味的工作中纷纷走出去的,甚至有从生命这头走向了死亡„„人们态度坚定,义无反顾,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我想,这是人类的一个大悲剧,一种深刻的厌倦情绪无从排遣的必然结果一一人类的大迁徙,大流浪。

一个人,当他对身边的一切深感厌倦无聊时,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意义和价值荡然无存。改变生活困顿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冒险”。而“流浪”正是“冒险”的具体行动。我们知道的许多大冒险家,往往是流浪者。分析他们的行为,固然可以找出不少对社会有意义的因素,但根本点都是为了摆脱生命的厌倦情绪。 ③

我们看到了很多行色匆匆的流浪者,也看到了很多面色憔悴的心灵的流浪者。

那么,流派者的情形如何呢?

又有一首歌唱道:“我想有个家。”

这个“家”不是日常概念的字,它的涵盖面很大,是所有流浪者想回来的一个托词,一个沉甸甸的恋旧“回归”, ④ 但是,在经历了许多陌生和新奇之后,兴奋消失了,深感脚跑累了,骨架松弛了,心灵劳累了,厌倦情绪再度油然而生。于是,久存于心底总不敢窥顾的一个铭心刻骨的词冒出来了一一“家”。心头一惊。原来,无论走到哪里也找不到可依恋的归宿,只是随便走了走,看了看;原来,我们只是世间的一个匆匆过客!“我想有个家”,这句低沉而嘹亮的呼唤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震撼着流浪者的心魂。回去吧,我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对从前嫌弃厌倦的一切又生出一种巨大的亲切感,土也可亲,城也可恋,人也可爱,梦里总是从前的人和物。“回去”又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想头,并构思着一步步具体化的行动。最后,终于“回来”了。

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

人生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个家”。这两首歌为什么使我们百听不厌?就是因为在我们的心底和骨头里与生俱来地存着一个信念一一流浪与回归。

4.第1段说“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态度,大抵如此”。

(1)“此”指代什么?(不超过14个字)

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

(2)为什么说“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寓言”’?(不超过30个字)

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故事’’或‘‘借助„„故事„‘用„„故事”不可缺;“普遍意义”不可缺)

5.分别写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个家”这两首歌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流浪短文】

答:(1)“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人们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生出厌倦的

思绪。

(2)“我想有个家” 在经历了许多陌生和新奇之后,兴奋消失了,厌倦情绪再度油然而生。

6.“行色匆匆的流浪者’’和“面色憔悴的心灵的流浪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答:(1)相同点:对身边的一切深感厌倦无聊,感觉生命失去了光彩,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荡

然无存。

(2)不同点:“行色匆匆的流浪者”已走出原有的环境而“面色憔悴的心灵的流浪者”对外面的环境还只停留在心向往之的阶段。(前者不超过8个字,后者不超过20个字)

7.“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充满新奇,有新的朋友,新的山水,新的生活,魅力无穷。”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复原于哪个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流浪短文】

8.下列各项内容中,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两项是( )

A.“心灵流浪者”指常想着“流浪”,但未能实现的人。

B.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因为人是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家”的。

C.在人们的心目中,“流浪”与“回归”是一对矛盾的存在。

D.产生“回忆”的心情,是因为对从前的一切又生出了一种亲切感。

E.“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含有不安于现状的消极因素,是不值得肯定的

答案

4.(1)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 (2)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故事’’或‘‘借助„„故事„‘用„„故事”不可缺;“普遍意义”不可缺) 5.(1)人们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生出厌倦的思绪。 (2)在经历了许多陌生和新奇之后,兴奋消失了,厌倦情绪再度油然而生。 6.(1)对身边的一切深感厌倦无聊,感觉生命失去了光彩,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荡然无存。 (2)已走出原有的环境 对外面的环境还只停留在心向往之的阶段7.D 8.B E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ealth/gaoyi/83922.htm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19031/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