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流浪作文

流浪作文

时间:2014-03-29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流浪作文(一):高一作文:关于流浪

高一作文:关于流浪

高一作文:关于流浪

高一(14)肖梦榕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坐在某一处的寒冷角落里,画圈圈……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爱肆无忌惮地做着去流浪的梦。

我不止一次地手舞足蹈地向身边的朋友们描绘自己将来的画面,棉布的白色衬衣,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如海藻般的黑发散乱地盘成一个越南髻,背上15L的背包,脸上是沧桑和漠然,不停地行走,行走。在旅途中爱恋,体味人生。就象安妮笔下那些女子般优雅而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远远地逃离浮华奢靡的都市,在远离喧嚣的净土上静静默默地写自己喜欢的文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最后以一种决然优雅的姿态,从此消失……

很是羡慕浪迹天涯的人们,不管那些行囊有多么沉重,脸上又有多少的沧桑,而身上的衣服又是多么的破旧,他们那些不羁的灵魂,那些时刻在奔走着的脚。生命在旅途中消殆,但也映射出最美丽最纯真的光芒。回到城市,他们却显得格格不入。不是因为外表,而是因为灵魂,精神的差异。城市中的人们,呼吸肮脏的空气,沉迷于奢侈的酒绿灯红。那些心灵被黑暗吞噬殆尽,与纯净而高贵的灵魂便如同田地之间的不可融洽。于是,他们只有排斥和厌恶。用所有的阴暗将他们所不能抵达的纯白,驱逐至远方。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对他说过,我想去敦煌。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对爸妈说过,我想去新疆。【流浪作文】

【流浪作文】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对自己说过,我想去流浪。

但是,却不能像三毛那样洒脱自如,纵使可以忘记这一份舒适,安逸,也也始终无法放弃那些爱恋和迷茫。在VivienneWestwood之中沉醉。一次又一次假装忘记要去流浪的念头。世界于我,只是在天边开着的一朵寂寞的小白花,穿越过悲伤,在世界尽头孤傲地绽放。【流浪作文】

所以也只能够,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怀揣所有的那些关于流浪,关于沙漠,关于雪山,关于海洋……的奇特的梦想,躲在寒冷潮湿的小小角落之中,画着一个又一个无止境的圈圈了。

以蝴蝶翩飞的姿态,起舞,飞翔,坚信,终究能够达到沧海之彼岸。

流浪作文(二):孤独 民间 流浪作文

1

我想写的是一些“孤独”的作家。

【流浪作文】

当代文坛上,许多作家都与时代保持共名,追求商业效应或是市场回报。自觉遵循文人价值立场的作家并不见多。这当然与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有关,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下文坛被异化的典型反映。然而,仔细观察,我们会欣慰的发现有那么一群文人,从始至终的都在恪守传统文人的精神立场,以不倦的姿态耸立于当代文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民间的视野来抒写各自对文化的取向。

2

张承志是一名回族作家,信仰伊斯兰哲合忍耶。张承志始终将自己放置民间结构当中,通过对民间文化的反思,对世人展示民间生存空间,并以此试图构造一个当代都市中精神救赎的圣地。在张承志笔下,写的最多的是内蒙广阔的草原,其实这不是简单的实物描写,更多的是作者将自己的精神寄寓在像草原这样的大自然中,完成“小我”与“大我”的飞跃。无论是《黑骏马》,还是《金牧场》,包括成就最高的《心灵史》,都融合了作者对于民间价值的思考与咀嚼。这种与主流意识脱节甚至隔离的心理表现,使张承志显得孤独,这可以从他的一本随笔集《荒芜英雄路》中领略出来。要理解张承志的作品,不得不考虑到民间结构的内置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作者精辟的思想与感知。而与张承志同是回族的作家霍达,虽然作品《穆斯林的葬礼》获得很多好评,但遗憾的是其中对于民间文化挖掘深度不够,这就难免使作品沦为通俗小说之列。

和张承志一样热爱抒写草原的作家还有一人,他就是已故的诗人海子。海子不是一个民间艺人,也不是农夫村客,但是海子的诗里却到处洋溢着民间的韵味。这就使得海子的诗歌有着独特的审美空间,也是他区别于其他诗人的重要因素。海子笔下的意象,都是民间中到处存在着的,比如“清水”、“白米”,比如“石头”、“麦子”,正是这样的民间同质,让海子诗行中充斥着民间文化中的微苦情结,也就让海子的诗歌读来有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海子所表达的原始、天然的意蕴,也都是民间文化的延伸和外现。由于海子深刻的了解民间价值和隐藏的民间微苦,也就造就海子“孤独”的不群性格。海子在都市里是孤独的,只有在民间,他才能感觉自己最真实的存在。

3

提到民间,就不得不让人想到沈从文和汪曾祺这师生二人。两位都是民间抒写的大师,虽然逝世多年,但他们笔下对于民间的刻画和描绘,依然让人读之爽然。【流浪作文】

沈从文是湘西世界的神话制造者,由于他对湘西如画如韵的描写,使得湘西这个民间社会令人神往。读沈从文的作品,不难理解他的理想人生就是民间质朴纯真的生存状态,这样小翠也就成为沈从文心里最为向往的人格操守。整篇《边城》,到处都是民间话语,有水有山,有船有河,想想如果《边城》少了民间结构,那会是如何的黯然无色。同时因为沈从文太过于对民间价值的坚持,就直接导致了建国前后他的孤独感。当时知识分子的私人话语被政治强压,沈从文笔下对民间的执着也就涣然消散,那种失落的孤独感可以从出版的“火凤凰”系列《从文家书》中体会出来。当代对于延续沈从文湘江风味的作家似乎已经没有了。

只有韩少功的一些作品才隐约着湘湖的民间情结,比如《马桥字典》。《马桥字典》是民间世界的展现和创造,里面对于风俗、地理、物产、人物等的描写,都蕴涵着民间的隐性结构。从这一点来说,韩少功似乎也有民间文化价值的趋向。

而汪曾祺则醉心于他的苏北高密世界。从《受戒》到《大淖记事》,以至于后来的《异秉》等一系列小说,都有汪曾祺民间立场的阐述。其中冲淡浑朴的语言,便分明是民间文化的再现。更无须说《受戒》里的水世界,和《大淖记事》里的纯人性世界。汪曾祺和沈从文都潜心于写民间的水,其中水中寄予的理想和生存方式,都是民间文化的反射。

4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5

构成当代民间文化的独特风景的,还有贾平凹这为陕北大侠。他笔下对商州风俗风情的描写,是当代文坛上任何一人都不应忽律的视线。如果说前面的几位作家写出的民间是微苦的话,那么贾平凹笔下的民间则是轻快的。他通过描绘秦汉文化环境中的人物风土,展现民间美好人情,塑造了高旷黄土山坡上最具诗意的民间世界。

那么如何理解贾平凹的孤独?这恐怕是许多研究学者容易忽视的一个私人感受。其实从贾平凹的作品中便可以领会出来,如长篇小说《浮躁》,其中对于都市文化的批判和忧虑,不免就浸染着作者“孤独”的感知,再看他的《怀念狼》,书中更始直接揭示了都市文明的肮脏和浮躁。贾平凹是位冷酷的秦川方丈,守侯着他的那块民间领地,一年一年的感受民间文化。

6

我想再说一个由都市转向农村的作家——冯骥才。

冯骥才以前是写反思文学的著名作家,对于民间,似乎没有很好的抒写。就算有,也只是在他的《神鞭》中粗略感知到而已。而现在,他不仅提倡民间立场的写作,更是以自身实际的行动深入到民间,挽救民间文化的丧失。显然,冯骥才作为一个有敏锐判断力的当代作家,深深体会到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和民间文化逐渐丧失的焦虑感。

中央电视台一段时间有个节目叫“感动2003”,其中冯骥才便是2003年感动全中国的人物之一。而这份感动,便是他对于民间文化的挽救和呼唤。从杨柳青镇的民间艺画,到民间各地的精湛剪纸,都有冯骥才忙碌奔波的身影。如果没有那种文人的天性关怀,如果没有对于民间世界的坚持恪守,这些自然丧失的民间文化,谁来挽救?谁来挽留?

我呼唤冯骥才这样的知识分子,呼唤最具赤子之心的知识分子。

7

民间是人性最纯美的所在。在时代飞速前进的现代,我们更该努力的保留民间这个干净的空间。当代作家更该自觉的展示民间价值,更该自觉的以民间文化抒写时代精神。这是我想看到的,相信也是许多良知者想看到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1090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