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社 > 文字游戏 >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时间:2018-12-01   来源:文字游戏   点击:

【www.gbppp.com--文字游戏】

第一篇: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常州市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2017届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四百多年里,它淡褪了门壁上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 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A.剥落 耀眼 玉砌雕栏 生长

B.剥蚀 炫耀 玉砌雕栏 茂盛

C。剥蚀 炫耀 雕栏玉砌 生长

D.剥落 炫目 雕栏玉砌 茂盛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C

A.应对考场写作这样的特定任务,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既取决于思维的敏捷深刻,更取决于丰厚的阅读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切体悟。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加上签证的便捷,使得出境旅游成为许多中国公民度假时的首选,自助游得到年轻人的青睐。

C.除非一个国家愿意放弃互联网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彻底禁止智能手机的应用,否则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回避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问题。

D.精确快捷是卫星手机导航风行的重要原因,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告诉你在地图中所在的位置,并在所在位置和目的地之间选择最佳路线。

答案:C

3.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

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的态度的根本看法。

①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假如见解正确,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②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

③这种看法普通多叫做“直观”或“洞见”。

④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主宰,以见解为指导。

⑤观与行或知与行是永远合一而不能分的。

A ①③②⑤④ B①⑤③②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②④①⑤

答案:D

4.下面的歌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足(3分)A

A.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夜空中最亮的星》)

B.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蜗牛》)

C.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只要你能听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洋葱》)

D.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赢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棋子》)

2017.01

答案:A

5.在言谈书写中恰当地赞美对方,除了能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也有助于达成交际目的。”下列叙述选用这种技巧的是(3分)D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B.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D.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李衡幼年喜欢大量诵读,写文章一挥而就。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吴江主簿。有一个中央衙署下派的官吏依仗权势横行霸道,欺凌掠夺百姓,李衡不忍心用酷烈的刑罚对付百姓来迎合他,向官府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拂袖回家。后来任溧阳县令,一心用诚意教化百姓,百姓没有不敬重他的。夏秋二季的赋税(征收),(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它县先完成。因而任职长达四年,狱中未尝关押一个重罪犯人。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日:“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上思其朴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差同知贡举。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日:“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日“乐庵”,卒,年七十九。

隆兴二年,金兵进犯至淮河沿岸,人们纷纷惊恐说:“贼兵进入到腹地了。”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到外地),唯独李衡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百姓人心安定。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元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人把李衡评为上等治理上报,皇上下诏给他加官一级,不久召入朝中任监察御史。曾任职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任温、婺、台三州知州,只有婺州曾亲自到任。加官直秘阁,李衡以年老为由请求辞官,诚挚殷切,皇上多次退回他的上奏,(最后)授予秘阁修撰的职衔让他退休。皇上感念他淳朴忠厚,不久又征召他复出,让他任侍御史,(他)以年老为理由坚决推辞,但没能得到皇上恩准。命他参与主持选拔推荐官员。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弹劾)这件事,说“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的亲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争论了很长时间。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不如辞官而合乎道义。”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官职退休。一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身边只有二个奴仆,收藏的书超过万卷,自号叫“乐庵”,死时年七十九。

衡自宣和间入辟雍,同舍有赵孝孙者,其父实师程颐,家学有源,劝衡读《论语》日:“学非记诵辞章之谓,所以学圣贤也,不可有丝毫伪实处,方可以言学。”衡心佩其训,虽博通群书而以《论语》为根本。临没,沐浴冠栉,翛然而逝。翰林周必大闻之日:“世谓潜心释氏,乃能达死生,衡非逃儒入释者,而临终超然如此,殆几孔门所谓闻道者欤。”

李衡从宣和年

间进入太学,同学中有一位名叫赵孝孙的,他的父亲赵实师从程颐,可谓家学渊源,鼓励李衡读<论语)》:“学习不是记忆背诵文章,是为了向圣贤学习,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虚伪之处,这样才可以达成学习的基础。”李衡内心很佩服赵孝孙的教导,虽然博览群书但还是把《论语》作为学问的根基。临终前,沐浴更衣,很平静地离开。周必大听说闻这件事后说:“世人认为潜心佛教的人,才能参透死生,李衡并不是从学儒转而学佛的人,却能在临终时如此超脱,大概接近孔子儒学所说的闻道者的境界了吧。”

(《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九)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诏进一秩 秩:品级 .

B.上累却其奏 却:退回 .

C.衡力疏其事 疏:疏通 .

D.殆几孔门所谓闯道者欤 几:接近 .

答案: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李衡担任吴江主簿时,不愿迎合部使者欺凌压榨百姓,呈上弹劾自己的状文,弃官回家。

B.金兵进犯,沿江的官员把妻子儿女送走,李衡却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使民心得到安定。

C.李衡的父亲师从程颐,可谓家学渊源,他虽然博览群书但一直把《论语》作为学问的根基。

D.周必大认为李衡并没有从学儒转而学佛,却能参透生死,超然离世,高度赞扬他的修为。 答案:C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10分)

(1)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8.答案:(1)把预定(缴纳)的时间在县衙前公布(张贴)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缴纳赋税却比其它县先完成。(“期”“榜”各1分,后两句句意各1分)

(2)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答案:(2)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3分)

(3)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

答案:(3)(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3分)

9.根据文中李衡的为官经历,概括他的主要品质?(3分)

9.答案:刚直不阿(正直),忠勤爱民(忠于职守)。(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 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10.首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0.答案:点明时令气候,营造了空阔寂寥的氛围;以“北风寒”烘托别时悲凉的心情。(4分,每点2分)

11.“楚水吴山道路难”暗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11.答案:道路遥远难行,表达对友人此去的关切担忧;山川阻隔,后会难期,抒发离愁的沉重。(4分,每点2分)

12.三四两句与王维《渭城曲》中的哪两句诗意相似?(2分)

12.答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2)其间旦暮闻何物? 。(自居易《琵琶行》)

(3) ,亦使后入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其西南诸峰,(欧阳修《醉翁亭记》)

(5)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6) (龚自珍《己亥杂诗》)

13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市士鹃啼血猿哀吗(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黄昏里的男孩

余华

这天下午,秋天的阳光照耀着这个男孩,他的双手被反绑到了身后,绳子从他的脖子上勒过去,使他没法低下头去,他只能仰着头看着前面的路,他的身旁是他渴望中的水果,可是他现在就是低头望一眼都不可能了,因为他的脖子被勒住了。只要有人过来,就是顺路走过,孙福都要他喊叫:

“我是小偷。”

孙福坐在水果摊位的后面,坐在一把有靠背的小椅子里,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个男孩。他不再为自己失去一只苹果而恼怒了,他开始满意自己了,因为他抓住了这个偷他苹果的男孩,也惩罚了这个男孩,而且惩罚还在进行中。他让他喊叫,只要有人走过来,他就让他高声喊叫,正是有了这个男孩的喊叫,他发现水果摊前变得行人不绝了。

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喊叫中的男孩,这个被捆绑起来的男孩在喊叫“我是小偷”时如此卖力,他们感到好奇。于是孙福就告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他偷了他的苹果,他又如何抓住了他。如何惩罚了他,最后孙福对他们说:

“我也是为他好。”

孙福这样解释自己的话:“我这是要让他知道,以后再不能偷东西。”

说到这里,孙福响亮地问男孩:“你以后还偷不偷?”

男孩使劲地摇起了头,由于他的脖子被勒住了,他摇头的幅度很小,速度却很快。 “你们都看到了吧?”孙福得意地对他们说。

这一天的下午,男孩不停地喊叫着,他的嘴唇在阳光里干裂了,他的嗓音也沙哑了。到了黄昏的时候,男孩已经喊叫不出声音了,只有咝咝的摩擦似的声音,可是他仍然在喊叫着:

“我是小偷。”

走过的人已经听不清他在喊些什么了,孙福就告诉他们:

“他是在喊‘我是小偷’。”

然后,孙福给他解开了绳子。这时候天就要黑了,孙福将所有的水果搬上板车,收拾完以后,给他解开了绳子。孙福将绳子收起来放到了板车上时,听到后面“扑通”一声,他转过身去,看到男孩倒在了地上,他就对男孩说:

“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东西?”

说着,孙福骑上了板车,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骑去了。男孩躺在地上。他饥渴交加,精疲力竭,当孙福给他解开绳子后,他立刻倒在了地上。孙福走后,男孩继续躺在地上,①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男孩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以后,慢慢地爬了起来,又靠着一棵树站了一会,然后他走上了那条道路,向西而去。

男孩向西而去,他瘦小的身体走在黄昏里,一步一步地微微摇晃着走出了这个小镇。有几个人看到了他的走去,他们知道这个男孩就是在下午被孙福抓住的小偷,但是②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他们都注意到了男孩的右手,那中间的手指已经翻了过来,和手背靠在了一起,他们看着他走进了远处的黄昏,然后消失在黄昏里。

14.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内容。(4分)

14.答案:小男孩偷拿了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遭到摊主孙福野蛮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过路和围观者无人劝阻,小男孩被折磨得精疲力竭后消失在黄昏里。(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

15.答案:(1)男孩被折磨得精疲力竭,看不清前面的路,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哪里(暗示这次经历对他今后的人生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2)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答案:(2)连用三个“不知道”写出路过和围观的人对男孩的遭遇袖手旁观,漠不关心,表现了人性的自私冷漠。

16.请简要概括孙福的形象特点。(4分)

16.答案:①毫无怜悯和同情心。②心理扭曲残忍,恃强凌弱,以折磨人为快乐。(4分)

17.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笔调冷峻,试从作品内容和叙事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17.答案:内容:选取令人感到残忍的事件,揭示人性的丑陋和阴暗。(3分)叙事:通过重复的描述呈现血淋林的场面,令人不寒而粟;用不动声色的文字隐藏叙述者的情感态度,带给读者冰冷的悲剧感和冷静的反思。(3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还我鲁迅

朱学东

今天许多人不喜欢鲁迅的原因,除了鲁迅似乎太过“刻薄尖酸”“不饶人”的传统说法之外,还有就是鲁迅死后的神化,在新的时代新的人群中引发的逆反。但是,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过我的心。

这位“辗转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痕迹’’(废名语),“以非凡的志气,伟大的心地,贯穿了一代的人物”,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颓废苦闷,而又刚毅决绝;阴郁狐疑,而又温情慈悲。他对心性自由的攀缘,不屈服于一切势力的选择,他混合着个人主义与虚无主义在黑暗里的挣扎,以自己的真反抗一切奴役之路。他的努力,就像无声中国微茫的烛光,穿透着无边的寒夜,至今回荡在这块土地的上空。他那些本该速朽的文字,依然鲜活,渗着斑斑血痕。假若他地下有知,更会有深深的绝望,一如他活着时。

他死后,在他的精神墓碑上,后人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式给他加冕。但他已经无能

第二篇: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2017届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四百多年里,它淡褪了门壁上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 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A.剥落 耀眼 玉砌雕栏 生长

B.剥蚀 炫耀 玉砌雕栏 茂盛

C。剥蚀 炫耀 雕栏玉砌 生长

D.剥落 炫目 雕栏玉砌 茂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C

A.应对考场写作这样的特定任务,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既取决于思维的敏捷深刻,更取决于丰厚的阅读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切体悟。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加上签证的便捷,使得出境旅游成为许多中国公民度假时的首选,自助游得到年轻人的青睐。

C.除非一个国家愿意放弃互联网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彻底禁止智能手机的应用,否则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回避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问题。

D.精确快捷是卫星手机导航风行的重要原因,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告诉你在地图中所在的位置,并在所在位置和目的地之间选择最佳路线。

3.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

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的态度的根本看法。

①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假如见解正确,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②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

③这种看法普通多叫做“直观”或“洞见”。

④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主宰,以见解为指导。

⑤观与行或知与行是永远合一而不能分的。

A ①③②⑤④ B①⑤③②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②④①⑤

4.下面的歌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足(3分)A

A.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夜空中最亮的星》)

B.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蜗牛》)

C.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只要你能听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洋葱》)

D.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赢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棋子》)

5.在言谈书写中恰当地赞美对方,除了能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也有助于达成交际目的。”下列叙述选用这种技巧的是(3分)D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2017.01

B.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D.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日:“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上思其朴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差同知贡举。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日:“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日“乐庵”,卒,年七十九。

衡自宣和间入辟雍,同舍有赵孝孙者,其父实师程颐,家学有源,劝衡读《论语》日:“学非记诵辞章之谓,所以学圣贤也,不可有丝毫伪实处,方可以言学。”衡心佩其训,虽博通群书而以《论语》为根本。临没,沐浴冠栉,翛然而逝。翰林周必大闻之日:“世谓潜心释氏,乃能达死生,衡非逃儒入释者,而临终超然如此,殆几孔门所谓闻道者欤。”

(《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九)【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诏进一秩 秩:品级 .

B.上累却其奏 却:退回 .

C.衡力疏其事 疏:疏通 .

D.殆几孔门所谓闯道者欤 几:接近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李衡担任吴江主簿时,不愿迎合部使者欺凌压榨百姓,呈上弹劾自己的状文,弃官回家。

B.金兵进犯,沿江的官员把妻子儿女送走,李衡却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使民心得到安定。

C.李衡的父亲师从程颐,可谓家学渊源,他虽然博览群书但一直把《论语》作为学问的根基。

D.周必大认为李衡并没有从学儒转而学佛,却能参透生死,超然离世,高度赞扬他的修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10分)

(1)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2)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3)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

9.根据文中李衡的为官经历,概括他的主要品质?(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 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10.首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1.“楚水吴山道路难”暗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12.三四两句与王维《渭城曲》中的哪两句诗意相似?(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2)其间旦暮闻何物? 。(自居易《琵琶行》)

(3) ,亦使后入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其西南诸峰,(欧阳修《醉翁亭记》)

(5)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6)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黄昏里的男孩

余华

这天下午,秋天的阳光照耀着这个男孩,他的双手被反绑到了身后,绳子从他的脖子上勒过去,使他没法低下头去,他只能仰着头看着前面的路,他的身旁是他渴望中的水果,可是他现在就是低头望一眼都不可能了,因为他的脖子被勒住了。只要有人过来,就是顺路走过,孙福都要他喊叫:

“我是小偷。”

孙福坐在水果摊位的后面,坐在一把有靠背的小椅子里,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个男孩。他不再为自己失去一只苹果而恼怒了,他开始满意自己了,因为他抓住了这个偷他苹果的男孩,也惩罚了这个男孩,而且惩罚还在进行中。他让他喊叫,只要有人走过来,他就让他高声喊叫,正是有了这个男孩的喊叫,他发现水果摊前变得行人不绝了。

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喊叫中的男孩,这个被捆绑起来的男孩在喊叫“我是小偷”时如此卖力,他们感到好奇。于是孙福就告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他偷了他的苹果,他又如何抓住了他。如何惩罚了他,最后孙福对他们说:

“我也是为他好。”

孙福这样解释自己的话:“我这是要让他知道,以后再不能偷东西。”

说到这里,孙福响亮地问男孩:“你以后还偷不偷?”

男孩使劲地摇起了头,由于他的脖子被勒住了,他摇头的幅度很小,速度却很快。 “你们都看到了吧?”孙福得意地对他们说。

这一天的下午,男孩不停地喊叫着,他的嘴唇在阳光里干裂了,他的嗓音也沙哑了。到了黄昏的时候,男孩已经喊叫不出声音了,只有咝咝的摩擦似的声音,可是他仍然在喊叫着:

“我是小偷。”

走过的人已经听不清他在喊些什么了,孙福就告诉他们:

“他是在喊‘我是小偷’。”

然后,孙福给他解开了绳子。这时候天就要黑了,孙福将所有的水果搬上板车,收拾

完以后,给他解开了绳子。孙福将绳子收起来放到了板车上时,听到后面“扑通”一声,他转过身去,看到男孩倒在了地上,他就对男孩说:

“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东西?”

说着,孙福骑上了板车,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骑去了。男孩躺在地上。他饥渴交加,精疲力竭,当孙福给他解开绳子后,他立刻倒在了地上。孙福走后,男孩继续躺在地上,①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男孩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以后,慢慢地爬了起来,又靠着一棵树站了一会,然后他走上了那条道路,向西而去。

男孩向西而去,他瘦小的身体走在黄昏里,一步一步地微微摇晃着走出了这个小镇。有几个人看到了他的走去,他们知道这个男孩就是在下午被孙福抓住的小偷,但是②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他们都注意到了男孩的右手,那中间的手指已经翻了过来,和手背靠在了一起,他们看着他走进了远处的黄昏,然后消失在黄昏里。

14.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内容。(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

(2)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16.请简要概括孙福的形象特点。(4分)

17.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笔调冷峻,试从作品内容和叙事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还我鲁迅

朱学东

今天许多人不喜欢鲁迅的原因,除了鲁迅似乎太过“刻薄尖酸”“不饶人”的传统说法之外,还有就是鲁迅死后的神化,在新的时代新的人群中引发的逆反。但是,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过我的心。

这位“辗转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痕迹’’(废名语),“以非凡的志气,伟大的心地,贯穿了一代的人物”,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颓废苦闷,而又刚毅决绝;阴郁狐疑,而又温情慈悲。他对心性自由的攀缘,不屈服于一切势力的选择,他混合着个人主义与虚无主义在黑暗里的挣扎,以自己的真反抗一切奴役之路。他的努力,就像无声中国微茫的烛光,穿透着无边的寒夜,至今回荡在这块土地的上空。他那些本该速朽的文字,依然鲜活,渗着斑斑血痕。假若他地下有知,更会有深深的绝望,一如他活着时。

他死后,在他的精神墓碑上,后人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式给他加冕。但他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在黑暗中,以他活着时穿透世相的目光,冷冷打量这喧闹的人世间,以他希望速朽的文字,让偶尔瞅上一眼的人胆战心惊。

他曾经带动了许多青年人走向精神幽深之地,后来也带动了我。他是我远离奴隶之路最重要的引路人,燃灯者。

但是,对于热爱鲁迅受教于鲁迅的普通人而言,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鲁迅,而不是一个被高度神化、脸谱化的鲁迅。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对于深谙鲁迅各种著述的研究者而言,或许不是很难理解,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更需要扎实的史料辨析,来为鲁迅祛圣祛魅,还给我们一个跟大家一样有人性弱点但更可爱可敬的鲁迅,而不是神坛上端坐的图像。

孙郁的《鲁迅遗风录》,其实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在《鲁迅遗风录》这本书中,孙郁通过对鲁迅生前生后的主要关系图谱包括精神传承的关系图谱的收集整理,为热爱鲁迅的普通读者,梳理出了与神化、脸谱化完全不同的鲁迅

形象,那是鲁迅的友人、弟子以及受其影响者包括与他关系并不融洽的人心中或笔下的鲁迅,尽管立场态度各有不同,但所勾勒呈现的,都是活的鲁迅的不同侧影,它们汇聚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

孙郁通过这些不同侧重的叙述,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话语全然不同的鲁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这些非官方的关系和话语,用孙郁老师的话来说,他要还原的是“私人语境里的鲁迅”。这些“私人语境里鲁迅”,实际上也是与主流的神化圣化鲁迅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叙述。它为我们保存了一个没有被功利化的私人眼中的鲁迅形象,应该是更接近鲁迅的本真。

孙郁所呈现的,不惟是一个私人语境中的鲁迅,也为通过这些私人叙述,用北京大学高远东的话来说,就是以鲁迅为线索,为我们勾勒了一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史。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说,孙郁是借这个话题,浇了当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块垒。

《鲁迅遗风录》中,孙郁的思考,坚守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有着自己对于鲁迅精神的独特体验,文字感性流畅,温润诗化,充溢了与岁月不太相合的激情。 ’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相信,所有热爱鲁迅的人,内心都会流淌着这种激情。

18.作者为什么崇拜鲁迅?请分条概括。(6分)

19.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内涵?(6分) ‘

认为孙郁《鲁迅遗风录》一书的主要价值有哪些?(6分)

七、写作(70分) l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包容,然而特立独行要承受压力,在群体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样子,甚至抛弃是非去换取归属感。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生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 。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 (钱钟书<谈艺录》)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

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

23.“诚斋放翁”是哪两位宋朝诗人的号?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

24.用自己的话解释“写生”在文中的意思。(2分)

二、名著阅读(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BC

A.《三国演义》中曹操在得知关羽“挂印封金”弃职出走时,赞关羽是“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的大丈夫,赶去送行并赠锦袍,表现了他的大度和谋略。

B.方玄绰、夏四奶奶、赵七爷、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五个文学形象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端午节》《药》《阿Q正传》《明天》《白光》。

c.《边城》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收尾,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这种“理想人生形式”的未来充满信心。

第三篇: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检测高三语文(2017.01)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生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四百多年里,它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段段高墙,又散落了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 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A.剥落 耀眼 玉砌雕栏 生长

B.剥蚀 炫耀 玉砌雕栏 茂盛

C。剥蚀 炫耀 雕栏玉砌 生长

D.剥落 炫目 雕栏玉砌 茂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应对考场写作这样的特定任务,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既取决于思维的敏捷深刻,更取决于丰厚的阅读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切体悟。【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加上签证的便捷,使得出境旅游成为许多中国公民度假时的首选,自助游得到年轻人的青睐。

C.除非一个国家愿意放弃互联网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彻底禁止智能手机的应用,否则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回避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问题。

D.精确快捷是卫星手机导航风行的重要原因,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告诉你在地图中所在的位置,并在所在位置和目的地之间选择最佳路线。

3.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的态度的根本看法。

①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假如见解正确,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②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

③这种看法普通多叫做“直观”或“洞见”。

④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主宰,以见解为指导。

⑤观与行或知与行是永远合一而不能分的。

A ①③②⑤④ B①⑤③②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②④①⑤

4.下面的歌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足(3分)

A.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夜空中最亮的星》)

B.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蜗牛》)

C.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只要你能听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洋葱》)

D.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赢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棋子》)

5.在言谈书写中恰当地赞美对方,除了能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也有助于达成交际目的。”下列叙述选用这种技巧的是(3分)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B.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D.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日:“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上思其朴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差同知贡举。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日:“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日“乐庵”,卒,年七十九。

衡自宣和间入辟雍,同舍有赵孝孙者,其父实师程颐,家学有源,劝衡读《论语》日:“学非记诵辞章之谓,所以学圣贤也,不可有丝毫伪实处,方可以言学。”衡心佩其训,虽博通群书而以《论语》为根本。临没,沐浴冠栉,翛然而逝。翰林周必大闻之日:“世谓潜心释氏,乃能达死生,衡非逃儒入释者,而临终超然如此,殆几孔门所谓闻道者欤。”

(《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九)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进一秩 秩:品级 .

B.上累却其奏 却:退回 .

C.衡力疏其事 疏:疏通 .

D.殆几孔门所谓闯道者欤 几:接近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衡担任吴江主簿时,不愿迎合部使者欺凌压榨百姓,呈上弹劾自己的状文,弃官回家。

B.金兵进犯,沿江的官员把妻子儿女送走,李衡却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使民心得到安定。

C.李衡的父亲师从程颐,可谓家学渊源,他虽然博览群书但一直把《论语》作为学问的根基。

D.周必大认为李衡并没有从学儒转而学佛,却能参透生死,超然离世,高度赞扬他的修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10分)

(1)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2)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3)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

9.根据文中李衡的为官经历,概括他的主要品质?(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 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10.首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1.“楚水吴山道路难”暗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12.三四两句与王维《渭城曲》中的哪两句诗意相似?(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2)其间旦暮闻何物? 。(自居易《琵琶行》)

(3) ,亦使后入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其西南诸峰,(欧阳修《醉翁亭记》)

(5)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6)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黄昏里的男孩

余华

这天下午,秋天的阳光照耀着这个男孩,他的双手被反绑到了身后,绳子从他的脖子上勒过去,使他没法低下头去,他只能仰着头看着前面的路,他的身旁是他渴望中的水果,可是他现在就是低头望一眼都不可能了,因为他的脖子被勒住了。只要有人过来,就是顺路走过,孙福都要他喊叫:

“我是小偷。”

孙福坐在水果摊位的后面,坐在一把有靠背的小椅子里,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个男孩。他不再为自己失去一只苹果而恼怒了,他开始满意自己了,因为他抓住了这个偷他苹果的男孩,也惩罚了这个男孩,而且惩罚还在进行中。他让他喊叫,只要有人走过来,他就让他高声喊叫,正是有了这个男孩的喊叫,他发现水果摊前变得行人不绝了。

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喊叫中的男孩,这个被捆绑起来的男孩在喊叫“我是小偷”时如此卖力,他们感到好奇。于是孙福就告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他偷了他的苹果,他又如何抓住了他。如何惩罚了他,最后孙福对他们说:

“我也是为他好。”

孙福这样解释自己的话:“我这是要让他知道,以后再不能偷东西。”

说到这里,孙福响亮地问男孩:“你以后还偷不偷?”

男孩使劲地摇起了头,由于他的脖子被勒住了,他摇头的幅度很小,速度却很快。

“你们都看到了吧?”孙福得意地对他们说。

这一天的下午,男孩不停地喊叫着,他的嘴唇在阳光里干裂了,他的嗓音也沙哑了。到了黄昏的时候,男孩已经喊叫不出声音了,只有咝咝的摩擦似的声音,可是他仍然在喊叫着:

“我是小偷。”

走过的人已经听不清他在喊些什么了,孙福就告诉他们:

“他是在喊‘我是小偷’。”

然后,孙福给他解开了绳子。这时候天就要黑了,孙福将所有的水果搬上板车,收拾完以后,给他解开了绳子。孙福将绳子收起来放到了板车上时,听到后面“扑通”一声,他转过身去,看到男孩倒在了地上,他就对男孩说:

“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东西?”

说着,孙福骑上了板车,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骑去了。男孩躺在地上。他饥渴交加,精疲力竭,当孙福给他解开绳子后,他立刻倒在了地上。孙福走后,男孩继续躺在地上,①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男孩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以后,慢慢地爬了起来,又靠着一棵树站了一会,然后他走上了那条道路,向西而去。

男孩向西而去,他瘦小的身体走在黄昏里,一步一步地微微摇晃着走出了这个小镇。有几个人看到了他的走去,他们知道这个男孩就是在下午被孙福抓住的小偷,但是②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他们都注意到了男孩的右手,那中间的手指已经翻了过来,和手背靠在了一起,他们看着他走进了远处的黄昏,然后消失在黄昏里。

14.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内容。(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

(2)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16.请简要概括孙福的形象特点。(4分)

17.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笔调冷峻,试从作品内容和叙事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还我鲁迅

朱学东

今天许多人不喜欢鲁迅的原因,除了鲁迅似乎太过“刻薄尖酸”“不饶人”的传统说法之外,还有就是鲁迅死后的神化,在新的时代新的人群中引发的逆反。但是,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过我的心。

这位“辗转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痕迹’’(废名语),“以非凡的志气,伟大的心地,贯穿了一代的人物”,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颓废苦闷,而又刚毅决绝;阴郁狐疑,而又温情慈悲。他对心性自由的攀缘,不屈服于一切势力的选择,他混合着个人主义与虚无主义在黑暗里的挣扎,以自己的真反抗一切奴役之路。他的努力,就像无声中国微茫的烛光,穿透着无边的寒夜,至今回荡在这块土地的上空。他那些本该速朽的文字,依然鲜活,渗着斑斑血痕。假若他地下有知,更会有深深的绝望,一如他活着时。

他死后,在他的精神墓碑上,后人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式给他加冕。但他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在黑暗中,以他活着时穿透世相的目光,冷冷打量这喧闹的人世间,以他希望速朽的文字,让偶尔瞅上一眼的人胆战心惊。

他曾经带动了许多青年人走向精神幽深之地,后来也带动了我。他是我远离奴隶之路最重要的引路人,燃灯者。

但是,对于热爱鲁迅受教于鲁迅的普通人而言,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鲁迅,而不是一个被高度神化、脸谱化的鲁迅。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对于深谙鲁迅各种著述的研究者而言,或许不是很难理解,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更需要扎实的史料辨析,来为鲁迅祛圣祛魅,还给我们一个跟大家一样有人性弱点但更可爱可敬的鲁迅,而不是神坛上端坐的图像。

孙郁的《鲁迅遗风录》,其实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在《鲁迅遗风录》这本书中,孙郁通过对鲁迅生前生后的主要关系图谱包括精神传承的关系图谱的收集整理,为热爱鲁迅的普通读者,梳理出了与神化、脸谱化完全不同的鲁迅形象,那是鲁迅的友人、弟子以及受其影响者包括与他关系并不融洽的人心中或笔下的鲁迅,尽管立场态度各有不同,但所勾勒呈现的,都是活的鲁迅的不同侧影,它们汇聚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

孙郁通过这些不同侧重的叙述,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话语全然不同的鲁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这些非官方的关系和话语,用孙郁老师的话来说,他要还原的是“私人语境里的鲁迅”。这些“私人语境里鲁迅”,实际上也是与主流的神化圣化鲁迅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叙述。它为我们保存了一个没有被功利化的私人眼中的鲁迅形象,应该是更接近鲁迅的本真。

孙郁所呈现的,不惟是一个私人语境中的鲁迅,也为通过这些私人叙述,用北京大学高远东的话来说,就是以鲁迅为线索,为我们勾勒了一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史。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说,孙郁是借这个话题,浇了当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块垒。

《鲁迅遗风录》中,孙郁的思考,坚守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有着自己对于鲁迅精神的独特体验,文字感性流畅,温润诗化,充溢了与岁月不太相合的激情。 ’

我相信,所有热爱鲁迅的人,内心都会流淌着这种激情。

18.作者为什么崇拜鲁迅?请分条概括。(6分)

19.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内涵?(6分) ‘

20.作者认为孙郁《鲁迅遗风录》一书的主要价值有哪些?(6分)

七、写作(70分) l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包容,然而特立独行要承受压力,在群体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样子,甚至抛弃是非去换取归属感。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生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 。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 (钱钟书<谈艺录》)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

23.“诚斋放翁”是哪两位宋朝诗人的号?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

24.用自己的话解释“写生”在文中的意思。(2分)

二、名著阅读(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在得知关羽“挂印封金”弃职出走时,赞关羽是“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的大丈夫,赶去送行并赠锦袍,表现了他的大度和谋略。

B.方玄绰、夏四奶奶、赵七爷、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五个文学形象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端午节》《药》《阿Q正传》《明天》《白光》。

c.《边城》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收尾,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这种“理想人生形式”的未来充满信心。

D.在欧也妮在抛弃承继权的文书上签字前,老葛朗台常紧张得直哆嗦,以他的逻辑完全无法理解女儿能为梳妆匣以死相拼对几百万遗产却淡然处之的表现。

E.“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些话集中传达了桑地亚哥身上的“硬汉子”精神。

2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先后来探望时,宝钗规劝宝玉要检点自己平时的行为,黛玉也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她们要宝玉改掉什么?规劝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6分)

(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根据《茶馆》的剧情,李三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词语是构建诗句的材料,也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由语言分析深入一步就是意象分析。中国诗歌艺术的奥妙,从意象上可以寻到不少。其一是词语的精练与意象的密集。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词语的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相当丰富,因而诗的感情容量大,启示性强。统观中国诗歌,自然界的意象占据显著的地位,而且其意蕴不断丰富,这是中国诗歌艺术的又一奥妙。大自然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诗歌意象的源泉,历代的诗人们总是努力从中争觅属于自己的新鲜活泼的意象,来编织他们的诗句。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自然景物不断意象化的过程。意象还有一个比喻化、象征化的过程。比喻化和象征化使意象的蕴涵丰富,是意象成熟的标志;但也会使意象凝固,而成为意象衰老的标志。唐诗之富于艺术魅力,原因之一就是多姿多彩的意象层出不穷,这些意象既已成熟尚未衰老,正处在最富有生命力的时候。中国诗歌艺术的另一个奥妙在于意象组合的灵活性。在这方面,汉语语法的特点给诗人以极大的方便。词和词,句和句,几乎不需要任何中介而直接组合在一起。这不仅增加了意象的密度,而且增强了多义的效果,使诗更含蓄,更有跳跃性,从而给读者留下更多想像补充进行再创造的余地。诗人可以灵活地处理和表现意象的时空关系、主宾关系,不黏不滞,自由地挥洒笔墨,使诗歌的含义带有更大的弹性。

27.材料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奥妙?(6分)

第四篇: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2015届上海各区高三一模作文汇总

2015届上海各区高三一模作文

1.【宝山区】

面对当今世界的变化,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应当以不变应万变;有人认为变化是一种必然,所以应当以变应变。

以上两种观点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普陀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根纤细的毛发,放在手掌上不会有什么感觉:但若是落在眼睛里,就会痛苦万分

3.【静安区】

从海上飘来一个漂流瓶,瓶子里有张纸上面写着:“大家将我抛掷到荒岛,赶快来这里救我!”

“现在去一定太晚了。”第一个人说。“而且没有标明 地方。”第二个人说。“既不会太晚,也不会太远,但是这个名叫‘这里’的岛屿无处不在。”第三个人说。

他们都感到不安,但谁也没有出发。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闸北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次战斗中,一位排长以身体滚爆山坡下的地雷阵,上级决定授予他“特等英雄”的称号。但是,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那次不是有意的,是不小心摔下去的。记者说,英雄的称号就要批下来了,提拔任命的一切准备工作也做完了,你还是顺着“主动滚雷”的说法说吧,这样彼此省力。但是,这位排长始终坚持——他是不小心摔下去的!

结果,那次获颁英雄称号的是另外两个军人,现在他们都已成为了将军。那位排长很快就复员了,在家种地。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说:“我本是农民,如果摔一跤就摔成了大官,那才后悔呢!”

5.【黄浦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生总有痛苦和快乐。有人认为:逃离痛苦才能得到快乐;也有人认为:逃离痛苦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快乐。

6.【杨浦区】

由于历史及文化背景的关系,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有人认为:西方人属于直线思维,注重理性,逻辑和实证。中国人属于曲线思维,习惯迂回,崇尚感悟,在现代社会中,这;两种思维方式引来不少争辩。

根据上述材料,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⑶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7.【虹口区】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 托纳多雷指导的电影<天堂电影院>里有一台词:“如果你

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8.【长宁区】

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孟子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注】①放:丢失,失去。②求:寻求,寻找。

9.【浦东新区】

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经对中国友人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

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10.【崇明县】

拼命想时想不到,不想时答案却走了出来,那是常有的事。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不经意中走出来的答案,一定是以前想过的老问题。所以说,以前想的越深,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机会就越大。

仔细体悟以上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11.【徐汇区】

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个农夫种植自家培育的高产玉米而产量却在逐年下降。调查后他发现,是风把周年低产玉米的花粉吹到他家玉米田导致品种退化,农夫思量再三,便把自家种子送给村民种,此后大家的玉米连年增产。

12.【嘉定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3.【金山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英国著名诗人兰德说:“我跟谁都不争,跟谁孥我都不屑。”

日本著名女子排球教练大松博文说:“人生的每一天都在胜负中度过,一切都以竞争形式出现。每天都是为在竞争中取胜,或者至少不败给对方而进行奋斗。因此若有一天懈怠,便要落后,要失败。人生就是这样严峻。”

14.【奉贤区】

阅读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变化。比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

此次也并非《蜗牛》初次入选教材。早在2001年,《蜗牛》就和《好大一棵树》、《水手》等一起被选入了上海“二期课改”初中一年级上册的的《音乐》教材。

附《蜗牛》部分歌词: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ts/507918/

推荐访问:蜗牛一步一步往上爬 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图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