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社 > 文字游戏 > 建筑专业的学习

建筑专业的学习

时间:2017-12-14   来源:文字游戏   点击:

【www.gbppp.com--文字游戏】

建筑专业的学习 第一篇_对建筑学与建筑的认识

对建筑学与建筑的认识

“人们需要建筑,人们关心建筑的未来,建筑必然在人们的不断实践中得到发展。”(《建筑初步》) 每次读到这段饱含哲理的文字,内心仿佛受到了一种无声的鼓舞,并且每回都会多出些许对建筑的新的体悟。我想,若是从前,初中高中时代、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读到这段文字,自己的内心一定会心潮澎湃。而现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建筑学学习,我们对建筑的强烈兴趣中,已经包含了一种要在未来建筑领承担重要使命的责任感。所以我们变得深沉、成熟,不再那么容易将自己内心的激动直接表现出来,但我们内心深处的建筑梦想却愈发强烈了。

进入大学以前,我不知道建筑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也并不清楚选择建筑学作为自己的专业需要在大学里接受哪些方面的学习与训练,只是觉得建筑师可以将自己独特的设计创意以建筑的形式表达出来。有时在了解了某些著名的建筑之后,佩服与欣赏的同时,内心也有设计一座伟大建筑的冲动,这或许正是建筑学吸引我的原因之一,也是建筑学的魅力所在吧!

我在刚开始学习建筑学一段时期内的境况可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当我兴致极高地开始了建筑学的学习,只感觉一下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心中存在许多不解与迷惑。首先建筑学的课程中不包含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数学在大一第一学期也没有开设,这似乎不符合一个理科生的惯常思维;建筑学大一的美术课程包括速写和结构素描,同学们高中时都是理科学生,美术基础并不很扎实,所以开始一段的美术学习遇到了困难。专业课的前两个作业是平面构成和柱式练习,尤其是在做第一个作业平面构成时,由于不是十分明确的理解平面构成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感觉到无从下手,内心苦恼极了。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时老师为了让我们明白平面构成的方向,特地将高年级同学在大一时的平面构成作业拿来给我们看。或许是他们的作业太优秀了,使我们完全忽略了自己也可以做出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变得有点不自信。终于在我们大家的坚持与努力下,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完成了第一个作业。虽然平面构成是用时最长的一个作业,但是我们做出了优秀的作品,还从做作业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平面构成的手法和思想。在遇到困难时、因找不到方向而迷茫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不放弃,相信自己我也能行。这也是我在做第一个作业中的收获。通过接下来的一系列作业,立体线构成、我的小房间设计、小广场设计,熟悉了人体活动尺度与室内外空间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了用模型来表达和完善建筑构思的方法,逐渐适应了建筑学的学习。刚开始遇到的一些问题也都解决了,虽然有时难免又会遇到新的令我迷惑抑或苦恼的问题,虽然也有建筑学的先辈指出能在大学本科五

年期间完全解决自己迷惑的建筑学学生几乎没有,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不言弃,一定可以找到解决之法。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同学们的美术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是一个通过刻苦学习换来的奇迹,是偶然的,却又是必然的,因为我们付出了汗水。

建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筑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强的艺术造型能力,还要掌握人文社会、历史、哲学、宗教等学科知识,因而建筑学又具有理科、文科、艺术的三重属性。所以我们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又应当在课外广泛的涉猎,不断的充实自我。

在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我认为建立建筑学的知识框架体系也是极为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做方案设计的时候提炼出多种处理方法,找准设计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马克斯曾经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已经在劳动开始时,存在与劳动者的观念之中,所以已经观念的存在着。自然,建筑的创作设计也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每次在动手做模型以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立意和规划,建筑物的样子已存在于我们脑海中,只是有一些不确定之处需要我们通过做模型来分析以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而要在每次动手做模型之前都拿出一个个性的、可行的构思方案,光有创意是不行的,还得有建筑学的知识框架来对这些创意进行更好的表达,有时,这些知识框架也可以帮助我们综合其他的限制因素,提出创造性方案。比如提到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我们可以根据知识框架想到:空间的限定、空间形状与界面处理、空间的围与透,空间的穿插于贯通、空间的导向与序列等,其中空间的限定又包括:垂直要素限定、水平要素限定、各要素限定的综合运用,有了类似的这些知识框架,可以使设计过程有条理的进行,提高设计效率,更好发挥设计创意。有时遇到书中未提到的可以归结到某一大的知识条目下的小项目,我们也可以自己积累下来,并不拘泥于书本,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建筑学知识框架体系。

建筑是功能、形象与技术的集合体。功能是人们对建筑提出的使用方面的要求,功能的属性决定了建筑适用的基本准则;形象是人们对建筑提出的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形象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建筑美观、和谐的基本准则,“和谐”是指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其他建筑物相协调契合;技术是达到功能与形象两方面要求的物质和手段的统称,技术的属性决定了建筑经济、坚固的基本准则。因而,建筑的基本准则主要有:适用、美观、和谐、经济、坚固。

功能,对建筑提出大的要求的基本属性之一,决定了建筑物的形式,但这种决定是灵活的,并不是唯一的。建筑物的形式包括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与外部形体,是建筑物在设计阶段的内外部空间的组织方式。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形式一般是不相同的,比如教

室与体育馆之间、饭店与电影院之间、公园广场与私人住宅之间,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功能的不同所致,因为建筑物的空间组织形式需要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又如,公园作为一种公共建筑场所,主要到满足人们锻炼身体、娱乐游玩、欣赏美景得作用,它们的功能大致是相同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园都是相同的,相反,它们风格各异,大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因而,功能与建筑形式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决定关系,而是一种交互的、动态的制约。

建筑的空间既包括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有包括其外部空间。一座建筑物建成之后,不但为人们提供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内部空间,而且也以自己的外部体形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但是不论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还是外部空间,都会对人的主观意识造成一定的刺激,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受。形象便是建筑学家提出的一个用以解决具有某种功能的建筑物如何才能让人觉得美观,如何才能与周围的环境、其他建筑相协调契合的问题的建筑属性。作为初学者,熟悉一些基本的比例关系、熟悉人体基本尺度与室内外活动空间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些常用的建筑艺术造型设计原则,比如均衡、韵律、对称、对比、色彩 、质感等,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时兼顾到建筑形象的要求与限制;但我们也应当在吸取先辈优秀经验的同时大胆革新,不光对于建筑形象的设计,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也应当如此,不必一味盲目注重对原创性构思的追求,既要吸取前人经验中好的部分,又注重个性思想的表达,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中的立意和设想都会受到施工实际可行性的检验,这是由来自技术方面的限制所决定的。但是,技术并不总是建筑发展的制约者,当一种建筑设想不具有工程可行性时,就会租金相关技术的进步,技术成熟后, 反过来又推进了建筑发展的进程,在这种交替式促进中技术日益成熟起来,这里的技术包括建筑物采用的结构、材料和施工手段等。

建筑物的功能、形象、技术都对建筑提出了一定要求约束,我认为应当积极地看待这些限制因素,把它们当作建筑设计的引导性因子,而不把它们当做一种负面因子,这样会更有利于建筑设计。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一下我感受到的其他建筑因素。

第一次来到中南大学新校区教学楼,便感到非常特别,可能由于我是北方人,相对而言,北方的建筑大都是封闭式的,而我看到的四座主教学楼是开放式的,楼道与建筑的外部空间相通。我想如果我高中时的教学楼采用这种空间组织形式,正常的教学秩序一定会被破坏。北方的春季会刮沙尘暴,冬天又特别地寒冷,是不适宜将空间开放的,而南方则不同,开放式的空间有降温和防潮的作用。来到南方读大学以后,我才深切明白阳台的重要性,南方空气很潮湿,如果没有阳台,洗过的衣服会干的很慢,也不方便晾晒被子。因此,地理位置和

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建筑。

又是在上课时会明显的感到教室内有很大的回音,是的老师的讲课声音变得模糊,有时甚至根本听不清,这影响到了教室功能的发挥。由此我想到一座本来非常杰出的建筑,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而使得它的价值大打折扣。因而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尽管有的可能是土木工程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学科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在建筑学的本职范围内。

建筑专业的学习 第二篇_清华大学教授关于建筑学习的一些建议

建筑学1

一、心态上的准备

各位新来到清华建筑学院的同学们,过去都曾是自己学习领域的佼佼者;但是在开始学习建筑学这样一门"新鲜"的学科之前,还有必要在认识上做一些准备。

1、应试教育的缺陷和因此产生的障碍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诸位从前擅长的十八般武艺,诸位赖以获得多年荣耀和挤进清华的利器,多数都要失效了。诸位曾经如鱼得水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知识对象多数也将失效,甚至将会成为下一步前进的障碍。因为我国的中学教育,是非常狭小和机械的。虽然具体的知识并不错,但是局限于小圈子的思维将难以适应更大更复杂的新形势。所以当你对新的课程、学习工作方式感到不适应、困难、迷茫的时候,不要先急于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去评判和指导自己,甚至希望退回到过去简单愉快的思维中去。因为多数的同学仅仅受过这样一些教育:科学上是简单的18世纪牛顿时代的数理逻辑的训练;哲学上是简单化的辩证法;艺术上完全无知或者仅受过一点机械的技能训练;宗教上不但无知而且有错误认识;方法上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并且在少量固定的知识内容里兜圈子;对于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也所知极少。这样的相当局限的思想基础对于建筑学这样的综合学科当然是相当不利的,但这也是目前我系教学无法逃避的实际问题。所以明智的对策是不要固执己见或者轻下断言,而是先尽快广泛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等到自己大概齐对各种问题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开始慢慢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大概1~2年的时间.当然在此过程中,新生过去的训练也不是没有用。其实有两样关键的东西是需要继续发扬的:一是积极向上的态度,二是坚忍不拔的意志。这也是残酷的应试教育带给大家仅有的两样好的东西。当然,各位的中文修养,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作风,如果有的话,也是应该继续保持的。平时的各种文体爱好,丰富的人生经验,对于建筑学也是很有好处的。

2、建筑专业的学习方法

如果说建筑学和各位以前的中学学习有所不同的话,最主要的应该是在建筑的人文内容上。作为工程的建筑,各位可以很轻松的以工科的思维去把握;但是作为人文的建筑却需要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而建筑的人文属性,却恰恰是建筑最核心的、我们的教育中又最缺乏的品质。具体的说来,方法上主要的是整体思维和经验积累。整体思维是个比较大的话题,下面再说。经验积累的方法是个基本的方法。因为建筑学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也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法则,关键靠见多识广(基本上,人生主要是见多识广)。所有建筑的问题,都要依靠大量的阅读和实地调查去获得经验。在大量的实例学习中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将会逐渐提高,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以5年计。(个人以为实际上学习任何一门知识和技能,这都不算长,只不过中学的教学实在太简单化了,以至于大家对新知识的正常学习周期产生了误解。)

3、耐心的态度

由于建筑学作为工科招生,社会上对于建筑学专业也了解颇少,所以大一新生往往是对建筑学一无所知。没关系,实践表明,新生此方面的不足,包括绘画和艺术素养的缺失,都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而心态才是第一重要。第一是耐心。建筑学的素养提高通常是以十年计的。40岁还可以自称青年建筑师,60岁才算经验丰富,90岁还在干设计的也颇有一些。对于前面18年的基础来说,后面的50年显然更为重要。很幸运,建筑学博大精深而且就业出路宽广,基本上不需要天分和幼年基础的行当也可以干得很好,不像音乐和绘画。如果你不是要和高迪、柯布这样的顶级天才火拼的话,尽可不必着急,安安稳稳的坐下来慢慢的发力。靠自己的耐心学习,持续而愉快的长期学习来赢得美好的专业前途。总的来说即便是比较功利的做法,也不必像中学考试那样每个学期的就能排出个一二三来。当然,虽不必悬梁刺股三天两头突击熬夜x天,但是踏踏实实的努力,而且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努力,长达十年以至五十年的不停止,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在极度浮躁的当代中国,有几人不希望能如超女般一夜成名呢?不过等到你对本系的老教授有所了解的话,你会发现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的绝对不少。不像发达国家有健全的社会条件、成熟的明星机制,能在中国做出成就的老同志们,其惊人的耐心和超长的寿命,有时会令后来者绝望--不过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以及他们被历史耽误的二十年,各位新人还是大有机会的。关于这方面,读一些传记大有好处。《建筑师梁思成》是首选的好书。另外一些著名的大师传记也都值得一看。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艰辛历程以及可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对你是否决定这么一条路走到黑大有好处。比如如果你一心希望40岁挣够了钱退休或者18岁成为万众瞩目的超级XX,又或者希望成为与世无争的科学家,那还是尽快改行的好。

4、长远的人生规划

想对人生有个长远的合理的规划,是从事建筑学所必须的但又是很有难度的。这时候,有个世家的背景会好太多了。信息就是力量,你看梁启超的儿子们个个成就惊人,少不了老梁先生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和高瞻远瞩。如果你没有这么走运,那就多花些力气吧,多做一些概论性的阅读和调查,努力成为 "世家第一代"。本系的教学因为种种原因,基本上集中在建筑设计上。然而真正到毕业的时候继续设计下去的其实相当有限。没办法,现在简直是干什么都比干设计轻松和来钱。与中学最不同的,大学里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以及以后如何工作和生活,需要你自己拿主意了。不幸的是,为自己安排计划拿主意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中学偏偏没有教过。这个恐怖的缺陷将会在4年后推研定专业和5年后研究生选题的时候集中体现。建筑历史、城市规划、景观园林其实都有各自很专门的基础知识和很不同的就业出路,相关的房地产行业也是就业热门。早一点搜集相关信息并不费力气,而且这些方面的知识对于一个全面的建筑从业人员也都是有用的。不要等到4年后匆匆拍脑袋,选错方向/选错导师的人简直如过江之鲫。即使选对了路线,早点开始阅读和适应非设计类的专业,也很有帮助。比如相对于本系薄弱的规划教学,如果你以后从事遍地黄金的规划行业,你会发现那些本科就接受规划训练并且师资力量庞大的同济对手相当可怕(且不和国外比)。而早点开始看研究资料会使你研究生选题轻松不少。

二、基础知识

由于考入本系的,一般都是人文素质相当欠缺的理科学生,所以恶补人文知识是逃不掉的。人文知识并不直接帮助你学好建筑学。其实,只是能帮助你达到一个基本健全的普通大学生的水平。它们是底线,不是目标。不过不必担心,这些知识只要达到普及的水平就可以。这个其实《建筑十书》里就说过。而且大家知道,初次接触到一个新的学科时,因为是全新的内容,对于开拓视野和增长知识都是非常高效率的,兴趣也特别大,学习起来往往事半功倍。这里关键是要在设计课之前抢先学习,越早越好。这些本不是建筑学专门研究的,但是因为中小学教育的残缺,需要通过补习达到一个基本健全的水平,否则这些方面的缺陷会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学生后来的发展。具体的讨论有兴趣的可以看《读书》2006.4月号的大学人文教育的专题。看完也令人绝望:即便是MIT这样的理工大学,其人文社科大要求也是恐怖的。文中说"美国大学的通识课程相当于我国大学生前两年的主课,而不是仅仅相当于我们目前的通选课。"--没办法,不管发达但人文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原因还是结果,你不能真的以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仅有百年历史并饱经战祸困扰的大学能这么快"国际一流",这个目标太遥远了……

1、哲学和宗教

人文学科的研究者不可能躲开哲学。而中国教育最残缺的一面,也是哲学。但要命的是人不能没有哲学思想--不学哲学就意味着你有的是一团糟或者很原始的哲学思想:方法论,认识论,世界观,伦理道德观念。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局限,对于仅仅做一个思维健全的起码的人都只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对于综合复杂的建筑学的学习。比如最基本的时间、空间的概念,什么是逻辑,什么是形式,什么是科学,还有系统思维和整体思考的方法论,基本美学概念,绝大多数学生这些都不知道,更不用提什么混沌、天人合一这些东西方理论了。这样的哲学基础应该说进行基本的大学学习都成问题。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从学科的历史学起。如果是前两年,我会首先推荐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但是好书,而且好看,几乎必读。不过现在有了新出的斯特龙伯格的《西方现代思想史》,要更简单更好看,可以放在罗素之前先看。中国方面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也是必读。另外特别值得推荐的是,再有一定基础之后读一读罗森堡的《科学哲学》,对做研究写论文有着"基础的基础"的作用。宗教是中国教育根本没有的项目,却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其实对东方也是)。中国宗教的一般性的知识看过《中国哲学史》就大概齐了,佛教史可以看南怀瑾的《中国佛教发展史略》,比较轻松。基督教最基本的书目就是《圣经》和《基督教史》,鉴于我们的学习对象主要是西方文明,西方建筑发展又和基督教密不可分,只好啃了它(不过《圣经》在清华图书馆仅有两本,哎哟….)。

2、社会学以及政治法律经济学等

社会学是个很关键的学科,尤其是要走规划路子的话。对于理解建筑深层问题也很有好处。我看过的书里《江村经济.生育制度》是最好看的一本,《消费社会》也还不错。基本是用到什么看什么,总能有很丰富的收获。可能也是因为国内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欠缺的缘故。象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或者《经济与社会》就比较艰苦了。社会学是个急迫的领域

但是又过于庞杂。一般的,新生看过《西方现代思想史》就差不多了,对于普选民主、社会契约这些可以慢慢的了解起来。对于理解中国社会以及乱七八糟的建筑现象也大有好处。 法律、政治还有经济学这些,需要选择性的看一些,否则常识上会有缺陷。我都是零星的看着学着,倒也不必着急。

3、艺术

虽然入学要求美术加试,但是实际无关紧要。事实证明入学前是否学过美术不是关键问题,入学以后一样可以学好。而且最重要的不是绘画技能,而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学好美术对于把握建筑中最难把握的感性因素非常重要。艺术关键是亲历亲为。不拘那一类,至少学一门。因为艺术集中代表了感性思维方式的作用,和整个科学的理性思维互补共鸣。尤其是整体思维和综合感知。艺术其实起步的时候并不难,难在下决心入手。绘画、古典音乐是基础,比较容易入门。直接上摄影、电影这样的综合艺术可能进展反而比较慢。学艺术最好有活人当老师,光自己琢磨恐怕比较难,这也是学艺术的重要难点之一。好在现在媒体发达,要好一些。不必犹豫,谁知道你不是一个艺术天才呢。我个人认为我系的美术教学还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对于确实美术上存在困难的同学应该认真对待,坚决补上。书目当然还是《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绘画史》,不同的版本问题不大。自从美院来了以后有很多很好的画册看了,这比我们以前强多了。不看美术史,以后去了国外美术馆是要抓瞎的。

4 、历史

特别的,历史本身是值得认真读点书的,否则看史的时候会晕。历史在中国是巨无霸学科,恨不得5000年都在搞这个。像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或者布罗代尔的《文明史纲》这样的大砖头可能比较难看(不过也物有所值)。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那几本就很轻松愉快了,还有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是必看的。具体历史的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可看性很强。

三、专业路线:

按照秦佑国教授的说法,现在的建筑教育的问题是建筑学/建筑术不分,以致于教育相当的混乱。不管系里教改如何运行,各位自己弄清楚自己以后可以学什么,学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从而考虑自己应该学什么,大有必要。基本上,以后从事实践工作的,不惧怕下工地与民工面对面和能耐心于无比繁琐永远改不完的施工图的,偏重建筑术;搞理论研究或者教学工作的,甘于枯燥艰深的理论探讨和诲人不倦的教育工作的,偏重建筑学。当然即使目标明确,也不能过于偏废。能全面发展最好。还是那句话,见多识广是建筑学习的关键。

1、建筑设计技能为主的路线

打算毕业出去打拼挣钱养家糊口的,务必重视建筑术.也就是进行建筑设计的实际技能. 基本上,包括:

a、全面理解建筑设计任务的社会流程

建筑设计不是一个"问题--答题"的简单过程。它更多包含服务行业和创造的内容。理解设计任务的关键是对设计任务前因后果的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从而整体把握建筑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从策划立项到了解业主的意图,理解并能自行编订合理的任务书,了解建筑设计从接任务到提交方案以致于工地监督直到交付使用,这一整套业务流程的必须熟练掌握。其中特别不同于正常教学的是制定任务书。任务书的背后是对整个设计事件的综合把握能力,值得大家从第一个案子开始留意。再说一遍:建筑设计不是一个针对任务的非此即彼的答题过程,而是一个理解驾驭业主动机和社会环境限制并协调各方面利益的价值实现过程。这一能力的培养要花费多年的事件,一般在本科毕业之前多数人达不到这一要求。调研也是一项很重要但是本系教学因为种种困难而比较薄弱的环节。把与设计任务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并整理出来,是一个基本功。调研发现的,总有很多超出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影响因素,这是一个完善题目和逐步形成答案的过程。相关的书籍,个人觉得首推凯文林奇的《总体设计》,另外很多介绍具体工程项目的文章也可以参考,核心期刊里有无数这样的文章。 b、快速的发散的丰富的独特的多方案草图构思能力

单的说,就是要能迅速的发现多种可能性并迅速形成草图方案的能力,而且在草图形成的同时,要已经考虑到一些重要的细节(比如最终形象的特色和基本功能结构的顺畅)。这一点没有别的办法,一是多画图做设计,推敲功能和形象,二是每个设计都深入细致的思考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三是认真研习经典的大师作品。在本科阶段比较实用的是根据设计题目搜集案例。这是建筑师一生都要保持的习惯:在每个设计任务之前搜集和调查同样类型的先例。因为本科的阶段,主要是学习而不是创造。所以我个人以为这个搜集和咀嚼经典案例的过程是本科学习的主体,而随后的设计方案基本是以之为基础的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由此我个人以为 目前系里教学一上来就是方案设计,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草图构思总的来说是必须用手的,电脑到大脑的距离比手到大脑的距离远太多了。同时构思平面关系和透视效果是必须的。草图构思一定是构思一整个建筑的整体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平面-立面-形象这样的流水线。综合的形象和逻辑同步的思维很重要。这一能力当然也是要多年培养的,但是比第一条见效更快。参考书首推C•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然后就是各大著名建筑师的经典案例。

c、 基本功:娴熟的电脑绘图技巧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什么是建筑学的基本功?过去的建筑教学一直把墨线、水墨渲染、水彩渲染当作基本功。我个人的意见是,这在当时是没错的。因为那时候墨线和渲染确实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工具。至少在我刚入学的几年,针管笔、喷笔都是干私活挣钱的必备利器。我以为基本功就是指针对当时(而不是过去)建筑行业基本设计工具而练习的技能。今天电脑制图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手段已经无庸置疑,只是是否在本科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引入可能还有争议。我看来cad和3d软件才是今天的建筑学基本功。当年针管笔的粗细今天变成了Cad的线型和分层,当年水彩渲染的笔法变成了今天3dMax的布光和材质,当年保养疏通针管笔的技术,今天变成了软件安装杀毒破解到技术。工具发展了,基本功的具体内容也变了。同样是手头功夫,容易混淆的是把修养和基本功混为一谈。相对墨线渲染,草图能力手绘透视,我看其实属于艺术修养的内容,不算建筑学应该由美术学习而不是墨线练习来培养。

建筑专业的学习 第三篇_建筑学必须读的20本书

谨以此献给广大建筑学学生

1.张在元 《非建筑》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7-5308-2779-0

220元 出版人:王树泽

2000年2月第一版

2.张永和 《非常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7-5388-3004-9

98元 1997年9月第一版

3.《都市村庄》

傅刚,费菁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ISBN7-5618-1297-3

82.0 2000,6第一版

4.《走向新建筑》

作者或编者的名字 :柯布

出版社 :中国建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1.4

ISBN(统一书号):15040.3923

5.《建筑的革命》

作者或编者的名字:郑光复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99.5

ISBN(统一书号):7-81050-484-3

价格 :35.00

6.侯幼斌的《中国建筑美学》

7.《欧洲现代建筑解析》

形式的逻辑

形式的建构

形式的xx?

【建筑专业的学习】

作者:张雷,丁沃沃,冯金龙

定价大约110元一本

8.刘先觉先生的《建筑艺术世界》

当代青年科普文库,江苏科技出版社【建筑专业的学习】

9.《路易斯·康 》

10.吴焕加的《现代西方建筑》

11.《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建筑空间组合论》 彭一刚

13.《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 沈福煦

14.《华夏意匠》 李允禾

15.《唯有园林》 陈从周

16.《存在、空间与建筑》 舒尔茨

17.《城市建筑》 罗西

18.金学智 《中国园林美学》

建工出版社

2000年2月第一版

7-112-3913-4 40.00元

19.约翰.o.西蒙兹(美) 俞孔坚 王志芳 孙鹏 译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建工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7-112-03759-x 66.00元

20.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建工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1999年12月第九次印刷

7-112-360-1 50.00元

21.支文军 徐千里 建筑设计系列丛书/沈福熙主编

《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年2月第一版 7-5608-2005-o 35.00元

22.刘先觉主编

《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

建工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 2000年12月第二次印刷

7-112-3561-9 120.00元

23.陈志华 《北窗杂记》

24.L.本奈沃罗《西方现代建筑史》

25.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

26.弗兰普顿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27.walclaw zalewski andedward allen (《图解结构》)

28.T.Y.LIN and Sidney D.Stotesbury

即 林同炎 和 S.D.斯多台斯波利 《结构概念和体系》

29.H。H。阿森纳 《西方现代艺术史》

30.西萨.佩里:《观察----致青年建筑师》

31.封。丹纳---《艺术哲学》

32.海德格尔---《建、居、思》

33.斯林格勒---《西方的没落》

34.汤因比---《历史的研究》

35.舒尔茨---《场所的精神--走向建筑的现象学》

36.舒尔茨--- 《建筑意向》

37.K.林奇---《城市意象》

38.亚历山大---《建筑的永恒之道》

39.培根---《城市设计》

40.弗朗西斯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邹德侬 方千里译,

建工出版

【建筑专业的学习】

41.《格式塔心理学》 美 卡尔.考夫卡 黎炜译

浙江教育出版【建筑专业的学习】

42.《街道的美学》、《外部空间设计》 芦原义信

建工出版

43.《论艺术的精神》 俄 康定斯基

44.童寯先生的《新建筑与流派》、《日本现代建筑》、《苏联建筑》

45.《上帝与新物理学》﹑《皇帝新脑》﹑《时空本性》﹑《原子中

的幽灵》﹑《可怕的对称》(《第一推动丛书》)系列

46.《风水理论研究》 天津大学出版社

47.《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著

48.《风格与时代》 金兹堡著 陈志华译

49.《论艺术之精神》 瓦。康定斯基

50.《浮士德》 歌德著

51.《白比姆黑耳朵》、《艺术哲学》、《三巨人传》

52.《建筑师丛书第一二三辑》、《自在生成论》

53.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

54.《图解思考》 保罗.拉索

【建筑专业的学习】

55.《中国建筑美学》

56.《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媒体时代的建筑

57.刘先觉的《建筑艺术世界》

58.《美丽家园》--大型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

59.《中国建筑美学》

60.《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61.《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沈福煦

62.《城市建筑》罗西

64.建筑学教程 设计原理 -Herman Hertzberger (LESSONS FOR

STUDENTS IN ARCHITECTURE)

建筑专业的学习 第四篇_一个大三建筑学学生给大二学弟学妹的忠告

小鱼写给小虾: 一个大三建筑学学生给大二学弟学妹的忠告。写得很真诚。(转自ABBS) 来源: 韩 & 涛的日志

序:本文定位于建筑学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之所以叫“小鱼写给小虾”,是因为本人大三,未成“大鱼”。本文将就本人的三年大学经验来告诉ABBS小虾们本人的学习新的。

和大多数学建筑的同学一样,笔者也是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看到“复试美术”的原因,进入建筑学专业学习,但进入之后,发现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大一、大二学习美术、构成、简单的入门设计;大二、大三学习一些技术知识,如建筑声、光、热,结构力学,抗震等。想当年大一大二的时候,经常包夜画图(现在看看,其实就是“赶图”),现在还面临考研和工作的困惑。

虽说这样,但是笔者还是十分喜欢建筑学专业的,但大一、大二时太多的弯路、迷茫,造成了现在急于写一篇“警示”学弟学妹文章的“惨状”。

作为一个由于是因为喜欢美术而进入建筑学的理科生,大一一年,除了学习一些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之外,就是画画,因为但是我错误的判断了“潜移默化”,而陷入“痴练”。其实事实证明,手绘是可以速成的。但是美学素养的培养,是要一生的,无终点……现在觉得,作为一个人民的设计师,审美也是要跟随大众的!

扯远了……【建筑专业的学习】

做任何事,首先应该明确的给自己一个定位。而大学的建筑学教育,个人认为合理的定位是:1、可以作出一个功能合理,空间与空间联系舒服的常见设计(所谓“常见”,是指普通的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而非火葬场、监狱等),并且设计要造型不丑,各个工种“略懂”,可画施工图,就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2、而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毕业生,除上之外,个人认为还应该做作出趣味空间,而且各种构造知识可以熟练运用,趣味性强,造型合理(指造型符合建筑性格、等级等),环境处理和建筑融洽。

所以,大学期间,莫追求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大师级方案,更有甚者(比如很多低年级同学),做快速设计时,竟抛功能、美学原则于脑后,去追求什么狗屁“流派”。这里引用一句天津大学老师说的话:快速设计要“立面不平庸,平面少毛病”即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快速设计80例》)况且,大师不会几个小时做出一个好方案,然后给人要昂贵的设计费。

明确了目标,就要踏踏实实去学习“真正”的建筑学了。

1、若练线条,去画200张钢笔画,最多一周搞定;

2、若练人、车、树,去临摹,“海量”练习直至能“默画”;

3、若练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去做模型,去画水彩;

4、若练快题,学校的每次草图,做多方案,并且每个方案画完整,并具备一定深度。笔者常这样怀疑,大学五年,每年做四个设计,五年做二十个设计,区区二十个设计,如何成为高手???

5、若练软件,用一天将基本命令搞懂,然后去做实例!本人实在搞不懂,区区一个Sketchup,Google的一个大众软件,还要到处去找教程(试问广大同志,打游戏的时候,咋不去找教程???)而教程里讲的3/4都是基本工具的使用。结果有些人,用了三年四处去收集这种“傻瓜教程”,而还未做成一个成品……

事实证明,只是看,而不用手,是徒劳。比如,平时我们都是看带透视的事物,我们就有透视感觉了????

笔者十分感激ateacher,因为他让笔者明白了,人是可以高效率进步的。区区一本100页的课本,大学却要学一个学期!一本五百页的小说,大部分人是一天看完吧?!其实是大学教育拖缓了大学生的生物钟,我们得自己救自己!ateacher的口头禅“学了设计往常识”,正是现在学建筑的学生的真实写照。忘了自原来可以高速学软件、忘了自己可以按需读书……

最近笔者每次上专业课,都隐约感觉到,设计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讲的无非是一些功能空间的基本排布,立面开窗的常用手法,体块连接、咬接的手法……虽然这些是建筑学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但若反复讲,就如同反复听一首歌一样,自己也会“唱”了。但不会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若完全靠老师设计课堂上讲的“过日子”,进步是微小的。况且在中国的大学,设计课又被一些诸如“***理论”等的xxx课程占了。每周在课堂上学到有用的东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笔者认为,课下自己的反复推敲、试验才是进步的根源!

最后,笔者给ABBS小虾们推荐几本书:

建筑必读书目:

《空间组合论》天大彭一刚教授的“神作”,一些基本的平面组合原理,构成的手法,体块、空间交接的手法,但个人认为实例少,只是“论”的层面。据我了解,建筑学学生几乎人手一本,但是新的“可怜”……

《建筑语汇》国外的经典,作者所能想到的,解决建筑问题的所有可能,书中都有,几乎是一个资料收集册……

《建筑空间,形式和秩序》 虽说开始的点、线、面,很让人费解,但都来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很让人受益。

入门书目:

《开始设计》重庆大学老师编写的设计入门书目,书中图文并茂,作者很实在的给初学者了一个明灯。

《建筑师成长记录:学习建筑的101点体会》这个小册子一出版,就引起轰动,言简意赅,对人的启发性很大!

《建筑学教程》1,2 赫曼·赫茨伯格,他的建筑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青睐。这是必读书目!

手绘:

ABBS上的匠人大神的帖子,膜拜!

《Design sketch》鲁英灿主编,从思维上启发了学生的练习、学习思路,核心思想:海量、试验。

软件:

《5天从入门到实战——设计大师SketchUp应用教程》鲁英灿主编,本人是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ts/401512/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