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社 > 青葱岁月 > 在等待中继续前行

在等待中继续前行

时间:2017-08-14   来源:青葱岁月   点击:

【www.gbppp.com--青葱岁月】

在等待中继续前行(一):在等待中绽放

【导读】也许真的是不知道自己等待什么,就像旷野的小花一样,它们在等待中依然绽放着自己的生命,是在等待下一个雨季成就一段新的生命?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一年在转瞬间悄然过去了。记得孩提时学习形容时间的成语: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等,总觉得太夸张了,时间很充裕,岁月很悠长。光阴冉茬,我已经从一个黄毛丫头变成了徐娘半老的守望者,47年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生命的足迹是那样的肤浅而又仓促。像一条绵延曲折的山脉,在崇山峻岭中若隐若现。

很多时候想静静地坐下来梳理一下自己的程序,又似乎剪不断,理还乱。俗话说:四十而不惑。而我除了在学习上有点不惑外,其他方面我都是有惑的。而我的有惑却是一团揉碎的乱蔴无法理出一个头绪来,唯一能让我有着清晰脉络的就是我对于学习的感知。

曾有人问我:改变你一生的决定是什么?仔细回想一下,改变我一生的决定有三个,而每一个决定中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事件。

第一件事:无悔的爱情;第二件事:成人高考圆了我的大学梦;第三件事:网络人生营销。三件事中后两件事都与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确切地说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

记得我36岁那年的一个深夜,我拖着从麻将桌上下来的疲惫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橘黄色的路灯飘洒着淡淡的光,夜深人静的小区此时很幽静清冷,只有我的脚步声轻轻地响着,倒映在地面上的影子,随着我的移动在光线的照射下忽前忽后,像极了一个放大的夜猫子,幽灵般在我的前后左右游串&&

楼道是漆黑的,借着昏暗的路灯射过来的光线,凭借着对楼阶的感知,我一步一步地向上走去,走着走着忽然觉得自己像一个没有了灵魂的躯体,倏然间,我呆立在那里,行尸走肉四个字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脑海的屏幕上,飘来飘去,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不禁打了一个激灵,立刻向上跑去,一口气跑到了六楼,我看见家门口的灯光轻洒着从七楼飘落下来,甚至可以看见自己的影子了。突然我愣愣地站立在那里,一个声音在耳边震响:你是谁?是啊,我是谁??我问自己。灵魂呢?我的魂魄到哪里去了呢?我陷入了混沌中。我不知道此刻的我究竟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呢?还是一个灵魂麻木的躯体。身体僵硬地站在那里,脑海中一片空白。我不禁再一次打了一个激灵,忽然感觉自己被激活了一样。

我要读书!仿佛有一个人在那里向我怒吼着,那样的坚定!那样的果敢!那样的迫切! 对!我要读书!这些年来无数个梦中,梦见我自己在课堂上解答问题,在学校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读书的梦始终没有中断过。当我决定要读书的时候,忽然间感到有什么东西回归在了我的身体上,再一次举步向上攀登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脚步变得充实而又坚定了&& 37岁那年我用自己的勤奋与刻苦终于圆了我多年的大学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知识的小舟把我搁浅在了另一个大堡礁网络。

结缘网络是因为内心深处的那种与时俱进的渴望。因为我的思想不再是围绕麻将而飞翔,而是飞翔到了一个绮丽的天空,不时地采撷一些好奇: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资本经营?作为市场经济,是不是存在一个内市场和外市场?马克思关于商品的论述究竟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按照我们发展的需要进行翻译的呢?还是马克思本身对商品的定义就是这样的?如果定义的就是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话,那些库存积压的究竟是产品呢?还是商品呢?资本经营又是怎么一回事?

带着太多的好奇与思想,我走进了网络。也许是上苍有意要把一个重担交给我一样,上网的第一天我就误打误撞地来到了一个管理社区,在那里我结识了中国一批颇有血性的管理

者,在他们的影响和鼓励下,我开始了我的网络人生的营销。结缘王甲佳、张西振、孙庆生、陈雨思等人,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丫头,开始涉及经济领域的一些知识,开始对中国经济的两个转型有了自己的思想;结缘安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周文,开始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了进一步认知;结缘零距离,我和刘志学、清溪、发泄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开始了我的文学创作;结缘云中雁岭,和刘文彦、爱的小舟、冷月公主等结下兄妹情谊。结缘红网,与情缘三千等爱心家园的孩子们结下深厚的友情,与飞飞等联手将经济湖南从低谷走向繁荣,同时也收获了一份份永恒的友谊;结缘向长斌、苏玉,让我拥有了一段非常的母子之情;特别是斌儿,他让我完成了从陪读母亲向高考指导专家转型的艰难蜕变;是他的思想让我完成了第三部著作《高分是这样炼成的》;结缘株洲作家网,与红叶、秋叶、珍珠、风雨江南等人成为姐妹,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太多的网络情缘,从红网到株洲网到株洲新闻网,太多的网友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鼓励和支持!

一直都觉得自己是风,有着风的品性,风的使命奔跑!不停的奔跑!却又在等待,等待什么,我不知道。

也许真的是不知道自己等待什么,就像旷野的小花一样,它们在等待中依然绽放着自己的生命,是在等待下一个雨季成就一段新的生命?还是在等待一场风把它带到另一个地方?。一旦等到了期望中的东西,于是就会开始:在前行中燃烧,燃烧自己的一切&&

这让我想起了女儿曾经写过的一篇《依米花开》,这种开在沙漠上的依米花,必须用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根部对泥土的植入,第六年方才吐蕊。而依米花的四色小花,花期只有两天,两天后依米花连花带茎枯萎死亡。然而,她以坚韧与执着,静静地蓄积着生命的准备,等到时机成熟后就灿烂地绽放自己,盛开生命中最绚丽的一次。后来我在网上查找有关这种小花的资料,我才知道,原来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而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更大。非洲一般植物都有庞大的根系采水,以供自身的水分需求。但是,依米花没有根系,它只有惟一的一条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寻找有水的地方。当一切都成熟的时候,依米花毅然地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在等待中继续前行(一):等待(范文)

范文之一:

等 待

等待是为了更好地接纳 —题记

等待也许只会换来孤独与寂寞,去释怀从前,去接纳一份爱,才能获得更轻松。

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异了,久而久之便淡忘了那父爱,而心中却仍旧埋怨自己没有挽留父亲。于是,我在日日夜夜中等待,等待父爱的归来。

但是,我的等待换来的却是一个陌生的面孔。他的脸上总挂满虚假的笑容,并伴随着纵横沟壑,还时常对我问长问短,在我眼中,他的一举一动不过是狐狸在掩饰他的狡黠罢了。

几个月过去了,我的等待又一次越过冬季,阳光抹杀了仅存的萧索。

接连着几次考试的失利,即使窗外春光明媚,心中依旧黯淡无光。一次,他向我走来,递给我一支钢笔,再次笑着对我说:“学习还好吧?”我愣了一下,眼前的他似乎少了些许可憎之处,心中的坚冰在慢慢挪动,但我没答复他„„

等待依旧不曾停歇,而时间却变得迫切,眼前的生活目不暇接,让我手无足措。独自走在回家的小路上,看着母子父女其乐融融,不禁感到有些许凄凉。

环顾四周,恍惚间,一个身影矗立在十字路口,双脚八字站开,双手藏掖在身后,脸上笑容沟壑并存,是他!我竟有些激动,还挥手示意他过来,才知道,他已经等了半个小时,而这一等只是为我送吃的。

接过他手中的粉,沉甸甸的,给人一种踏实与幸福的感觉。就如同雪中送碳,那粉散发的香与白气缠绕、交织,穿透我的心灵,治愈我心灵深处的悲伤。他的笑容再次出现在我眼前,纵横的沟壑显得那新月的弧度更为灿烂。那一次,我第一次喊他叔叔,并与他道谢,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开始去接纳这份爱,开始学会放下从前的伤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这位叔叔的关怀,便是我等待已久的爱,它深沉而不张扬。

漫长的等待早已结束,放得下才能担得起„„

这篇叙事的记叙文,叙写了我接纳继父的过程,文章用三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很好。材料选择情节曲折起伏,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情感丰富,主题鲜明突出。

范文之二:

等 待

有一种母爱叫等待 ——题记

【在等待中继续前行】

有人说母爱好似一碗清凉的水,细细的流入你的心田;也有人说母爱恰似一场火,烧掉了你的干枯。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后,我对母爱的看法有所改变。

我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学校和家园之间。记得有一次,同学约我一起到一个地方玩,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由于忙着玩,也忘记告诉妈妈了。

跟同学玩完,已经是下午五点半多了,天空已经朦朦胧胧被夜色笼罩了。我哼着歌往家的方向骑着车,可是天空不作美,离家还有很大一段路程时,天空隐隐下起了小雨。不一会儿,雨就变大了。豆大的雨滴落到身上,我加快速度,猛蹬车子,只想赶快回到家。就在拐弯的一瞬间,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雨中,焦急的东张西望,好像在等谁。

“这么大的雨中,会是谁呢?这个人真是太有心了。”离近了,离得更近了,啊!站的不是别人,而是我的妈妈,我亲爱的母亲!她的鬓角泛起了白色,脸上湿漉漉的,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她仔细地盯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好像就在找我,她双手搓着,来来回回,焦急的走动着,象站在烧红的铁板上似的。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母亲好像怔

住了一样,慢慢回过头来,她的眼睛里分明含着不可思议,然后在雨中慢慢地向我走来,眼眶湿润了,里面含着的是说不出来的浓浓的母爱!

“妈!”我大声喊了一遍,妈妈在雨中朝我挥了挥手,脚步加快了。我知道,这一刻她只想紧紧把我抱在怀中,生怕我再乱跑跑丢了。

我从内心的最深处,悟到母爱是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只有从这些小事中才能体会到伟大的母爱。我曾经是多么不尊重母爱,经常和您顶嘴,请您原谅您无知的女儿,您宁可站在雨水中,哪怕自己生病,也要固执的等待您的女儿平安归来。 等待,是一种爱!

范文之三:

等 待

“父爱”——一个多么宽广而温馨的词语啊!很多人都曾得到过它。如今,拥有的人,尝到了它的甜;失去的人,尝到了它的苦。而我,却品出了它的酸。

夜幕吞噬了蓝天,黑暗笼罩着大地,对面的楼房也出现了点点温暖的灯光。而我,似乎舍不去那床前的灯。

等待,我在静静等待„„

“米老鼠”的指针缓缓滑向“11”,也在我幼小的心上划下了一条深深的伤口,“滴嗒、滴嗒„„”一下、两下„„是秒针在跳动吗?不!那分明是我的心在悄悄流泪。

等待,我在静静等待„„

“父女之间需要交流”是您说的;“每周五晚上来陪我的‘宝贝’说说话”也是您说的;“做人要诚实,要一诺千金”仍是您说的!可是,您的行动又在哪儿?这就是您给予我的“教育”?!

泪水悄悄滑过脸颊,是苦的。悲伤、埋怨、气愤,种种的不理解,各个的“为什么”在顷刻之间一齐涌向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五次,第五次了!第五次的食言让我无法接受!难道您忘了吗?难道您真得忘了吗?也许„„也许您只是把它当作借口——一个躲避的借口!可您知道吗?它在一个急需父爱的孩子心中的份量有多重?!当您答应我这个请求时,您知道我当时是怎样的高兴吗?它意味着什么?!十多年了,我终于能与爸爸坐下身,静下心,好好说说关于学习、生活上的知心话了!这个要求很过分吗?难道您在百忙之中的那三十分钟都不愿“施舍”给我吗?泪的那份苦,已化作了酸涩。

我比同龄人已少了许多,我的人生已有了裂

在等待中继续前行(一):精彩在等待中绽放

精彩在等待中绽放

在炎热到令人烦躁的夏日,一位温文尔雅的教授,缓缓地展开他的讲座《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没有提前准备的PPT,有的只是李政涛教授朴实的思想和随之而敲打出的一个个关键词,那一刻,我清楚地感受到,我的心里溢满了水样的柔软与深深的感动。在当前有些浮躁的教育下,我向往着我的课堂也能够流淌着生长的气息,但是反观我的课堂,我深知这“生长”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揠苗助长”,关键时刻需要我们教师停一停,等一等。

一、等待,让思考更精彩

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应该是扎实而有效的课堂,即学生走出课堂时不一样了:获得了新知;或拥有了新技能(或技能提升了);或学习方法掌握了;或情感态度价值观改变了等等。最有意义的是,学生离开课堂,有一种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即便离开教师,也能自主地阅读、学习,这叫“扎实”。可是我们以往所理解的“扎实”,常常只是知识层面的熟练记忆和运用而已。回顾我们的课堂,一味地为了这种所谓的“扎实”不给学生喘息的机会,课堂上始终有一只有形或无形的手在牵着学生向前“跑”,有时连听课的人都会感到课堂很紧张,因为老师把课堂塞得满满的,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课堂成了百米赛跑。 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解释说,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自主探究耗时低效,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是教师低估了学生潜在的能力,担心他们走弯路,不给他们尝试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教师们的“好心”给扼杀了。如果我们教师能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关键时刻停下来,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时间,给学生纠错析因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能够演绎更多的精彩。 回想自己刚刚执教《与朱元思书》——

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急着为学生范读,而是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读,学生时而双眉颦蹙,低头做思考状;时而眉头舒展,一副豁然开朗状;时而激情澎湃,声情并茂。此时我就是一位耐心等待的观察者,而不是急于求成的指挥者。待学生基本完成独立阅读,我让小组交流如何读或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我发现,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展示朗读,有的谈自己的观点,还有的小组合作朗读,此时的讨论再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这时我再请一个小组来展示,他们选出一名同学示范朗读,每读完一句,由另一位同学作解释:“开头两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应当读出天朗气清的广阔的意境;中间两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要读出特别闲适的感觉;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赞美的态度,非常陶醉„„”

我惊喜的发现,学生的朗读以及对文章意境的体会,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事实上,学生初次接触一篇课文时,教师大可不必忙于范读,应放手让学生先自己去探究,给学生提供静悟的时间。学生在静读、静思、静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也会倾听到生命的拔节之声,感受到花朵自然而美丽地绽放。也许一开始的时候是会慢一些,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会做得越来越好。培根有一句著名的话,“慢点,你就会快起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等待,让生成更自然

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应有教师和学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才可以称为丰实的课。我们在日常的上课和听课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华彩并非教师人为导演的高潮,而是在师生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迸发的思维创新火花,是教师随着教学环节的调整变化自然流淌的教学机智。作为教师在预设的前提下,还要把握好课堂上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停下来,等一等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展示的时间。

回想我讲授《孔乙己》一课,这节课的教案我不知背诵了多少遍了,对我来说,这堂课就是在自己安排下的表演课而已。于是,我按步就序地推行着

我的计划。可在分析课文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时候,发生了意外。 我问: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由社会造成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呢?

学生回答: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学生的回答与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是一致的,我不假思索地予以肯定。

这时有一位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这种现象与这样严肃的课堂气氛极不相称,我有些恼火,但这时又不便发作。是继续进行我预设的环节,还是停下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呢?瞬间的思想斗争之后,我示意那位同学站起来说他自己的想法。他说:“孔乙己的悲剧不应该全部归咎于是科举制度的毒害,主要是他个人的原因。”我一听愣住了,教了这么多年,脑子里已经形成定势,本文就是批判封建的科举制度。这和我的思路大相径庭,但既然让他开了口,还是继续吧。我只好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看法。

他说:“我国从隋唐开始科举取仕,尽管科举取仕也不可能没有弊端,但在当时毕竟是比较公平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在历史上有进步性。我觉得我们一味反对科举是在走极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的开始议论。我也来了兴致,索性把我多年的思维定势抛开,顺势引导学生开始展开讨论,学生的讨论热情空前高涨。 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主动回答:“科举制度下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像孔乙己这样吧,为什么孔乙己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主要还是他个人的原因。” 还有的学生说:“孔乙己虽然没有考中,但是他可以通过别的方式生存呀,考举人并不是唯一的生存途径,他的悲剧是因为他没有学会生存。” 还有的学生能联系到生活实际,更深入地去分析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虽然比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完善的多,但也有相似之处。我们也要通过考试决定自己一生的命运,如果我们考不上高中,也像孔乙己这样,那应该说是考试制度的原因,还是个人的原因呢?”

……

这时我想起以前在网上看到的资料:前些年我们搞公务员制度改革,派人到最早搞公务员制度的英国去学习,问英国人公务员制度是怎么来的,英国人说是向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学的。

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从孔乙己身上吸取哪些教训呢?”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要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生活。” “要学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旦学生突破了教材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师预设思维藩篱,置身于一种“开放、多元、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才真正属于学生了。《教师的20条修炼》中提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需要平和、平实,甚至需要温和、温情。”正是因为我打破预设的思路,停一停,等一等,课堂上才有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才能让课堂的生成更自然,更有效。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等一等,能创造生命的喜悦。”对于我们来说,学生就如春笋,在春雨的滋润下,一定会穿破泥土,拔节而出,关键是我们老师要耐心等待。

【案例背景】

现代课堂倡导简约、高效,教师力求备课精细,教学环节严谨,教学过程流畅,往往忽视了课堂上一些动态生成、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精彩。前几日,笔者执教校级研究课《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的小班化数学课堂需要“等待”。等待是为了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想象、思考、探究、交流。等待有助于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有助于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有助于课堂动态生成,有助于课堂精彩的呈现。同时,课堂中的等待也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门艺术。

【案例描述】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

片段一[探究新知]

1、明确验证问题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是不是大多数同学所说的180度呢?今天我们一起验证。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2、学生独立思考验证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

3、师:看来同学们都有想法了,老师发给每一个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面装有学具,请你选择合适自己的学具来进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老师的引导不到位导致后面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想到用测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ts/366234/

推荐访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感想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论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