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我们为何从警

我们为何从警

时间:2014-08-19   来源:演讲稿   点击:

【www.gbppp.com--演讲稿】

我们为何从警(一):为何从警、为谁用警演讲稿

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刑事侦查大队民警程晓军,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

人民警察,这是一个耀眼的词眼,在我们的队伍里涌现出很多先进的典型人物,比如:任长霞、马立新等等,他们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伟大的公安事业,感动着我们每个后来人,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前进的灯塔。任长霞曾说:“为自己所执著追求的事业而献身,值!”公安事业是任长霞的生命,那么对于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

有人说:从事公安工作是儿时的梦想,当警察可以化身为正义,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舒英雄气概,展侠客风采;有人说:现在工作难找,当警察待遇还行,地位也不低,生活有保障。然而,正如当下流行的一句话:“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工作中,当警察并不能经常享受当英雄的快意,也不能经常感受匡扶正义的自豪。我们面临的,可能是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年复一年的默默付出;有时,甚至还要经受指责,心中有委屈,也有无奈。胡锦涛同志曾说过:“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入警誓言,也是伴我们一生的崇高使命。要知道,

打击犯罪,刀光剑影中冲锋陷阵、无惧生死,是英雄;为了群众小事,在平凡岗位上长期默默奉献,也是英雄。

当梦想照进现实,那固然是好的。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会使有些人忘记了理想、抛开了誓言,随波逐流,平庸度日;有的甚至背弃了理想和誓言,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周恩来总理将“人民”二字加在“警察”之前,就鲜明标示着我们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脱了制服,我们是老百姓,穿上制服,我们仍然是老百姓。我们从群众中来,我们的情,理应回到群众中去。作家许喆在《论刑警的职业精神》书中讲:刑警是一个特殊的警种,它的内涵博大精深,永远战斗在公安工作的第一线,永远站在公安执法的前沿阵地。刑警的生活充满了血与火的考验,也每时每刻都与死神相伴。既然作为一名刑警,和平的捍卫者,就将我们的疲倦化作安全感源源不断送到千家万户,日夜不停地去搜寻黑暗和丑陋,挥动正义之剑刺向罪恶的心脏,用青春乃至生命捍卫神圣的使命。

是的。公安姓公,民警为民,我们都应该铭记誓言,心怀责任,发挥我们打击犯罪,惩恶扬善的职责,脚踏实地的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

其实,为人民服务,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激昂的口号,需要我们怀着一颗责任心、公仆心、平常心认真履职,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不需要弘扬的旋律和高唱的凯歌,需要

立足本职工作,从群众点滴小事做起。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用岁月坚守百姓的祥和与感动,用坚实的双脚丈量社区的平安与幸福,用真情演绎侠骨柔情。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受理案件时,多一抹微笑,勘查现场时,多一份细心,与百姓沟通时,多一点耐心。警民和谐的种子会在每个人的心中发芽,如一夜春风,绿满三门,警民和谐,社会便和谐。【我们为何从警】

当年华逝去,有一天我们都白发苍苍的时候,透过如水的岁月,穿过一生的纷繁,看得见的繁华落尽,我希望这段从警的历程,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光荣仍然会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抹生动与色彩。【我们为何从警】

们的《警察故事》里没有大明星,没有聚光灯,也没有特效。在我们背后,有看不到的惊心动魄,听不到的心酸苦涩,想不到的矛盾挣扎,感受不到的枯燥乏闷,甚至有想像不到的与死亡擦肩。我们的《警察故事》用信念做主题,用汗水做胶卷,用黑眼圈做海报,我们不是演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因为人民警察本身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它需要我流淌所有的智慧,它需要我燃烧所有的赤诚。

【我们为何从警】

“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这三个问题,是对每一位人民警察的叩问,如何践行,靠的不是豪言壮语,需要

我们每一名人民警察,在认清“为何从警”、把握“如何做警”、根植“为谁用警”的基础上,把对目标的追求,变成脚踏实地的行动。

我们为何从警(二):为何从警 如何从警 心得体会

为何从警?如何从警?为谁从警?心得体会

为何从警?如何从警?为谁从警?寥寥十二个字,短短的三个问,答案似乎不严自明,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如今,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我们的党高举群众路线这面曾凝聚千万人闹革命、干事业的大旗、运用这个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法宝、不断凯歌高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的胜利。人民警察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警民关系就如同种子与土地、鱼与水的关系,只有根植沃土、才能开花结果;只有融入水里,才能充满活力。“为何从警”就是要解决为何从警的问题,始终强调人民警察的本质属性,切实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公仆意识;“如何从警”就是要解决如何正确履行职责的问题,“为谁从警”就是要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

一、为何从警-为群众利益而从警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做好警察工作的立业之本、传家之宝、维稳之策。群众路线观点就是“从人民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提出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一起构成了我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来自人民群众、植根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既是我们党克敌制胜之基石,也是我们党的执政兴业之法宝。人民警察既是执法工作者,又是群众工作者。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至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我们人民警察的宗旨。

二、如何从警—用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官兵

作为普通人民警察的一员,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才能赢得人民的信赖,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在今后工作中,要坚持加强思想修养,始终保持“三种状态”,树立良好形象。一是要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保持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二是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建设务实高效的公安部门为己任,坚持“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三是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横攀竖比,不奢侈浪费;在工作上吃苦耐劳,始终保持一股勇气和锐气;在思想上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时刻提高警惕,严以自律。

三、为谁从警—为百姓服务从警

人民警察肩负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下,为了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人民警察必须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筑牢群众观念,用心服务于民。 为何从警?如何从警?为谁从警?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弄清“为何从警”,才能找到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如何从警”才能找到工作的正确方式方法,弄清“为谁从警”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群众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力量。必须敬畏群众,坚守共产党的人的承诺。古人说,“天下之事,成于惧而拜与忽”,“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古今中外,一些政权更迭、政党兴衰、也一再告诫我们,群众的力量最强大,对群众心怀敬畏,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站得牢、立的住,如果忽略了群众,就会被群众所抛弃。

我们为何从警(三):2014如何从警心得体会

第1篇:如何从警心得体会

从警几年来,由当初的不适应过度到现在的基本适应了,渐渐的我已喜欢上这个职业。我所工作的单位地处该市最繁华的地段。因此每天值班的民警都要处理少则20个,多则40-50个的警。我们值班至少一星期一次,但多数时候都是2次。处理警情,是每一个民警的最基础的基本功。经过这近三年来基层工作,我不断的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在处理众多警情的经历,使我感到作为一个执法者在用语上要“规范”的重要性。另外在处理任何警情时一定要公正、耐心、细心。基层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看到每个警处理完后群众都满意而归时,即使辛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为而争位,在工作中深深的体会到当警察要当人民的警察,一切为民。为群众办事,为群众破案,为群众有所作为,警察才能争得在人民群众心中那一份地位,受人尊敬与爱戴。 头顶国徽,身着制服,能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是许多好男儿的梦想。人民警察在百姓的心中是敢于与邪恶作斗争,毫无畏惧冲峰在危险前沿的英雄、正义的化身。

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对公安民警权力的根本要求。在执法工作中要不断的强化宗旨意识,立足本职做好工作,更好的为民服务。

第2篇:如何从警心得体会

凝视窗外,那棵水杉在冬日临近时依然苍翠欲滴,叶子多少和树的高矮已显不出岁月的变迁。无人问津的成长就如习已为常的工作一般,年复一年,默默无闻,与之当初的热情相比,现在的工作更多的是坚持和习惯。

当一名警察是我从小学开始就萌生的人生理想,没有任何理由,没有原因,每次当别人问我长大想当什么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当警察。在变幻莫测的人生中,我曾与警察这个职业二度擦肩而过,但最后还是机缘巧合且毅然而然地来到了永嘉,一个陌生的地方,梦开始的地方。

永嘉的风俗习惯、乡土人情与我故乡那边截然不同。特别是在饮食方面,我的家乡杭州流行的是杭帮菜,喜欢红烧带点甜,喜欢小炒色彩鲜,而这边则以清淡为主,菜普遍味道比较淡,很少有红烧的;最特别的是这里的小吃和杭州更是完全不一样,这里的麦饼、粉干、素面、灯盏糕、金粉饺、还有街上一小车的温州小吃,是我故乡很少见过的,可以看出当地老百姓是那么勤劳。如果每年这里的划龙船与杭州的龙舟可媲美,那每户在家点蜡烛祝愿来年平安幸福的风俗可是我第一次见到,还有那每个村的姓氏宗祠,每年清明节的全本同宗宴,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与这里风俗不同的是这里的语言也不通,回想起当初别人满口温州话时的窘境与茫然,我只能努力地学习和适应,而这样的窘况相信同样出现我们同一批几个外招的女民警身上。每当山区群众过来习惯性的温州话,而我只能不好意思打断他们,请他们说普通话或直接叫翻译,此情景着实令我记忆犹新,当时温州话对我来说一个字——难。不过经过时间的磨合和用心的努力,温州话现在反而成为了我的第二种方言,偶尔回家和同学聚会,不经意间还会冒出一句温州话被同学笑话。

回首从警的八年光景,从陌生到熟悉到落地生根,犹如一粒种子,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享受着雨水的滋润,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正所谓适者生存,种子也一样,太阳太猛会晒干,雨水太大会被淹腐烂,没有采蜜者就结不了果。曾经争执和难过已经淡忘,曾经忙碌和委屈已经过去,曾经单纯和快乐却犹如昨天。

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我体会到了不同的气质。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巽宅派出所看到的是劳动人民的纯朴和勤劳,在经济发达、车水马龙的桥头派出所领略的是温州商人的精明和胆识。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我同样学到了不同的心态。面对每日烦琐的工作,,我曾经迷惘、失落、后悔过。我为何会满腔热情地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我梦想中的警察就仅仅就这样平凡地工作吗?情绪的烦躁让我很难集中精力的工作,这也让我学会了反思和自勉,学会对群众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学会用心解决好每一件小事。学会把群众对我工作的满意当成是最大成就,而我现在快乐工作的心态就来源于这种成就感。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表达我从警以来学会的浮躁过后得到的快乐,那就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安于平凡,自得其乐。

第3篇:如何从警心得体会

人生有很多财富,其中最珍贵的是人一生的经历,从警一年心得体会。从部队转业后参加公安工作,当了一名人民警察。虽然工作还是那么紧张,但毕竟还是在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事,内心的感受仍然是从容,坚定,执着。

从警一年多来,一直都在学习。跟领导学,跟同事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学,工作时学,开会时学,生活中学,娱乐中学。这一路学来,对公安工作,尤其是处警和办案方面积攒了一些体会,虽然不是什么经验,但终归是自己工作的一点积累,我怕把它搞丢了,就记下来,静坐闲思时拿来解闷。

一、办案不能只就事论事

农村派出所日常处警中,大部分是涉及村民之间的纠纷。这些警情如果处理不好,小矛盾会闹成大矛盾,小误会会结成死疙瘩。跟着老警察处警时,有的警察三两句话就能息事宁人,而有的警察累得够呛,事情却越闹越大。我认真的思考了原因发现:前者是迂回战术,绕开事情本身谈事情,引导当事人从另外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思路变了,原来认为是主要的问题和困难变成了次要的,原来的一些单纯偏激的想法也就悄然离去,这样处理起来,复杂的问题简单了,想不通的事情想通了,事情也就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柳暗花明又一村。后者则是就事论事,非要在原来就不很清楚的事情当中区分是非黑白,分辨你对我错。结果是当事双方骑虎难下,互不相让,事情越闹越大。前些日子我和同事处理一起警情:某家一爷爷因孙子不听话酒后要收拾孙子,奶奶劝说无效,怕出后果便报警。接警后我们迅速到达现场,只见家中酒瓶碎了一地,房脊上悬挂一根绳子,爷爷要等孙子回家后把孙子吊死,而后自己也以命偿命。看到这种情况,强行制止爷爷的偏激行为势必会使爷爷产生反感,我扫视房间四壁,发现有两面墙壁上都贴着不同样式的“福”字图,我指着墙壁上的一副十字绣《万福图》叫停了爷爷的话问“这是谁送给您老人家的呀?”爷爷当时就换了一副表情说:这是我的一个外孙女从外地给我邮来的,是她一针一针自己绣的。我接着问,这图是什么意思呀?爷爷说,这是用各种不同的字体绣的画,这么些字都是“福”字,就是图个吉利。我接过话说,你这外孙女比孙子争气多了,是吧?这时爷爷就开始讲外孙女如何如何孝顺,如何如何听话。在讲话的过程中,气已经消了不少。我看爷爷心情好转,就劝爷爷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长,孩子们也不可能都一样听话,孝顺,懂事。所以不能要求孩子太严格。爷爷自己也反思说因儿子儿媳不在家,他对孙子打得多,教育的少,让孙子有了恐惧感,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势头。这时,孙子从外面回来了,一起处警的同事小张让孙子给爷爷跪下承诺以后再也不犯错误了,爷爷也基本稳定了情绪。

截止年1月19日,我来分局工作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在局领导的培养帮助下,在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我逐步完成了从军队到地方、从军人到地方公务人员的环境与身份的双重转变;这一年,我站在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上,从部队走到了地方,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经受了紧张与烦躁、期望与失落、激情与平和等多种心理上的考验,心情非常复杂;这一年,我能够迅速转变角色,积极融入集体,努力适应工作环境,找准定位,调整心态,虚心学习本级业务,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树立信心,改造自我,认真干好本职;这一年,有喜有忧,有苦也有甜,曾得过表扬,也受过领导的批评,但我都把他当成一种鞭策,一种鼓舞,一种动力,激励着我更加奋发有为的开展工作;这一年,虽说忙忙碌碌,但我却没有给分局做出什么贡献,反而给领导添了不少麻烦,对此,我一直感到很惭愧、很内疚。

一年来的朝夕相处,同舟共济,让我倍加感受到局领导对我们军转干部的关心与照顾,支持与包容,我很庆幸能有这样的礼遇;让我倍加感受到我们的领导班子是一个精诚团结,务实干事的领导班子,我们的队伍是一支充满朝气,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我很庆幸能成为这支队伍里的一员,并为了我们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让我倍加感受到我们的带头人吕局长理论功底深、政治素养高,思路清、重点明,有魄力、有创新,是一个务实干事的好领导,我很庆幸能跟随这样的领导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在政工科工作一来年,在科长的具体指导下,我认真学习撰写文字材料、调资调衔、组织、宣传等业务工作,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个人认为进步不大,成绩不多,可能是由于底子薄,经验少的缘故,工作没思路、没创新,只是被动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

因为没做出什么贡献,所以在成绩方面也没有什么值得向领导汇报的东西,只是通过从警一年来的工作我有三点体会:

我的第一点体会是:不管你身处怎样的工作环境,都要谨记“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任何一位有志青年都有自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都想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干出成绩,出人头地。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也要经常问问自己,你付出了什么,对单位、对社会贡献了什么。虽说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但不付出绝对没有回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看看分局现任的这些中层领导,哪一个不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多年如一日,一干就是十几年,几十年,哪一个不是“身怀绝技”,“身经百战”,哪一个不是对分局的全面建设曾经做出过突出贡献。别人我不了解,就拿我们科长来说,她性格直爽,工作认真,业务精、素质高,统筹能力强,工作起来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可以说为分局的政治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局领导的赏识与重用。我想她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她平时的艰辛努力以及对分局的突出贡献是分不开的。“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这是在部队时我们领导常说的一句话,也是部队上选人用人,评优评先的标准之一,我想部队是这样,地方亦如此。不管你的工作环境怎么改变,任人唯贤的准则永远不变,如果你没有自己的闪光点,没有工作实绩,那么海港分局这个舞台上就永远没有你的一栖之地。

我的第二点体会是:不管你在哪一个岗位,都要谨记“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革命分工不同”。记得当初我被分到政工科时,我也曾经失落过、彷徨过,因为朋友们说过,搞政治工作是一份很清苦的工作,须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在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一天,对着电脑忙忙碌碌,很累人,有时也很烦人,陈科长也很真诚地和我讲过这些现实问题,让我有个心理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思考,我想的很明白,有些人认为这个岗位好,那个岗位好,其实只是认识偏差问题,工作岗位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罢了,你看中的岗位不一定就适合你,哪个岗位都需要有人去干,哪个岗位只要你好好干都能干出成绩,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是块金子,不管把你放在哪里都会闪光。还记得局长曾经在“八一军转干部座谈会”上教导我们说:“舞台是同等的,机遇是一样的,关键要看你怎样去把握”。是的,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去把握、去奋斗。我热爱我的岗位,因为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我的舞台,当成了我的阵地。

我的第三点体会是:不管你取得怎样的工作成绩,都要谨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教育全党: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一般人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没有异议的,但对具体含义而言,却往往理解不深不全。我就是这样的人,总有一种自满的感觉,觉得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多年,也读了一些书,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转业后不论到哪个岗位都能适应,无须再费劲学习了。实践证明,我想错了,听起来专业对口,干起来却是无从下手,才发现自己底子很薄,学识很浅,差距很大。有一件事让我很受教育,记得一次去局长室请示工作,发现局长正在看报纸,桌上一个笔记本里夹了许多从报纸上裁下来的文章,我想那一定是局长平时学习用的资料。这一细节对我启发很大,局长学识渊博,思路清晰,自上任以来给分局带来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工作成绩突出,奖牌得了十几个,成就可谓不小,但每天还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造,这让我清醒地明白了局长源源不断的工作思路与平时源源不断的学习是分不开的。的确,“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学习、不思考就会被社会淘汰,不学习、不思考就没有出路,不学习、不思考就没有发展,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思考、实践,改造思想,完善自我,才能找到差距,弥补不足,才能做到“高而不危,满而不溢”。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最紧迫任务就是学习、思考和实践。

新的一年开始了,通过一年来的总结、思考,我对新年度的工作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一是要认真读好“两本书”。一个是要读好有字之书,即时刻向书本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到政治立场坚定,革命信念不摇;另一个是要读好无字之书,积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学做人,学做事,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多做,养成“学而思、思而入、入而进”的良好习惯。

二是要谨记领导的教悔,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去努力去奋斗,认真钻研本级业务,达到胜任本职的目的。三是要严守纪律,甘于奉献,老老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一个让组织放心的人。

第4篇:如何从警心得体会

许多人知道我是警察后,都很惊讶,也让我很尴尬。警察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其中当然会有一些害群之马。其实警察的付出比任何公务员都多,尤其是基层民警。这是我今年写的一心得。其中当然有公文应付的文字,但许多是我真切的感悟和美好愿望。

时光如流,回首一瞬。站在新的起点,检点前尘往事,12年前的从警宣誓,恍然如昨。浪淘沙净,水流云在,而现在留存于已的,也许仅是额头的几许白发,心头的几分感悟。白发历历可见,感悟如雾如缕,借此机会,写在纸上与大家交流。

做好警察要有一份成熟向上的心态。警察永远行走于善与恶、成与败、名与利、得与失的边缘,时刻会面对着人情、关系、权力和金钱等各种的诱惑,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歧途。作为一名警察首先要有一颗成熟向上的心态。然而,对警察而言,成熟不是圆滑世故,随波逐流,而应是洞察人性,体谅人情,怀有一颗悯善和公正之心。成熟也不是所谓看破红尘,淡泊名利,警察必须在扰扰红尘之中,既洁身自好,耐得清贫,又积极进取,不抛弃,不放弃。我曾经做过老师,却不甘于平凡地生活,曾经做过律师,又无法游刃有善恶是非之间。从警以后,我曾有过失望和迷惘,努力的得不到理解,付出的得不到回报。挫折中,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付出的虽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成功。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名利本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大多数人共同理想的体现,应当成为一种向上的动力。只要取之有道,通过自身的辛苦努力,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完全应当值得尊敬。而作为警察,作为一名年富力强的人,更没有淡泊名利的理由。因此我能及时调整好心态,放弃包袱,整顿精神,重新上路。

做好警察要一种有敬业拚搏的精神。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警察是一份需要用理想信念和拚搏精神支撑的职业,是一种默默奉献、不计得失、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我曾经参加办理过案件,经常一出差是一两个月;曾经做过法制,在高高的卷宗堆中归纳分析;如今成日子埋身于在林林总总的材料堆中思考探求。在我的周围,随处可见夜以继日、默默奉献的同行。有时我想,我们警察就象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百折不挠地与违法犯罪和各种丑恶现象抗争,所不同的是,做的是远比西西弗斯更有意义工作。但即便如此,如果说没有怨言,也不客观。可是选择了警察这一种职业,注定了你不能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51975/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